神经外科长用体表定位
神经外科手术的体位与入路
• 颞肌前部,额颞蝶顶结合 部,眶上外侧缘,蝶骨嵴, 眶顶,前颅底、鸡冠和大 脑镰,蝶骨平台,视神经和 视交叉,颈内动脉及其
分支,海绵窦前外侧壁,
动眼神经,鞍隔,Βιβλιοθήκη 体 柄及鞍背。侧俯卧位之手术室的布置
• 应用三点头架, 将身体旋转固 定于侧斜位; 在患者腋窝垫 上小垫防止臂 丛受压
• 臀部及膝关节 微屈并用枕垫 隔开,避免压 迫越过腓骨头 的腓神经
神经外科手术基本体位
仰卧位
可以暴露幕上区,并可进入后颅窝的前部区域 入路:经蝶、经纵裂、翼点、颞下入路
侧俯卧位
可以暴露枕部和后颅窝,脑干外侧、桥小脑角、枕骨 大孔、岩斜区和上颈段侧方
入路:乙状窦后、乙状窦前、枕下正中、远外侧和岩 骨入路
俯卧位
可以暴露枕部和后颅窝,还可进入颈椎后部 入路:枕下正中、颈椎后路
• 显露从松果体区到枕骨 大孔并进入到颈椎上段
• 俯卧位,胸部抬高15°, 头固定于可以屈曲位置; 头的转角为0°
• 严格按正中切开 • 枕大孔及寰椎后弓骨
性处理动作要轻柔 •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两侧小脑下后动脉 及其分支
• 分离时应避免脑干的损 伤
• 可能影响后组颅神经, 应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 管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潘剑威
神经外科常用手术体位 与手术入路
手术体位
患者体位是整个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适的体位对控制患者的静脉回流和颅内压、
预防术者的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术体位的摆放原则
舒适安全 固定牢靠 暴露充分 保证呼吸、循环通畅 避免损伤
体位摆放的术者要求
• 弧形乳突后切 口-探查后颅 窝外侧的病变
小脑幕下病变的切口
颅脑手术简单定位
12)硬脑膜中动脉:由上颌动 脉发出,是营养硬脑膜的重要 血管。它从颅底的棘孔入颅中 窝,沿颞骨内面的脑膜中动脉 沟走行。该动脉在颞骨和蝶骨 大翼相接处(翼点)分成前后 两支。在颅骨骨折时,脑膜中 动脉前支损伤机会较多,可迅 速形成硬膜外血肿。
主要标志线及颅内重要结构的 体表投影: 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 上缘的连线。
(一)首先我们复习下头部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
04)乳突:位于耳垂后方 ,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 ,容纳乙状窦。 05)枕外隆凸:内面为窦 汇主要标志线,下方有枕 骨导血管。 06)上项线:是枕外隆凸 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嵴, 其深面为横窦。
(一)首先我们复习下头部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
07)关键孔:定位于翼点前方 3cm,眶上缘外侧末端上方, 颞肌及筋膜附着的颞上线最前 端下方(所谓的关键孔就是指 ;额骨颧突后方1.5CM左右的 地方,就是蝶骨嵴的地方,是 额颞叶的分界处),此处必须 钻一孔,以便于翻开骨瓣。 08)顶结节:顶骨的隆起部, 在耳廓上方6cm,其深面为缘 上回,其下方2cm,正对大脑 外侧裂后支的末端。
(二)接下来,我们谈下如何进行病变确定:
在肿瘤直径最大的CT层面上(CT8 )利用CT标尺,在患者影像片上测量出 在该层面上肿瘤前、后界距离正中矢状线(这里我觉得应该加上前端或者后 端)的弯曲长度,用软尺标出在头皮表面的相应点;或测量肿瘤前、后界距 离正中矢状线最前端的垂直距离,用相互垂直的平面测量仪在头颅表面标出 相应点(图1—18——图1—20)。(个人以为我们没有CT标尺和什么平面测量 仪,可以用软的测量尺或引流管的标尺测量)。当然在确定基线后我们还可 以标记出顶结节、额颧突、枕骨结节等骨性标志,画出颅内病变的大致体表 投影后再回看CT片观察病变范围与顶结节、额颧突、枕骨结节等骨性标志的 距离关系验证是否准确,必要时重新测量校正。【具体应用上就是认真观察 病变和顶结节的相对关系,在双顶结节连线的前面还是后面?据中线的距离 多少(从比例尺上读出相对精确的数字,必要时可以用尺量)?再结合扫描 的层面数(CT平扫一般10mm/层,有时是5mm/层),就能从三维的角度定位病 变,用此方法不易在读片时产生“错觉”。顶结节点在CT上就是两侧最向外 突出的弧线最高点。在耳前1厘米向上作垂直于颧弓的垂线,此线可将头颅大
神经体表定位PPT课件
胸长神经 和 胸背神经
腋腔
肌皮神经
外
束内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后
腋神经 和 桡神经
T1-T12
不成丛
肋间神经 和 肋下神经
腰丛 T12-L4
髂腹下神经 和 髂腹股沟神经 腰大肌深面
股神经 闭孔神经
骶丛
L4-L5 腰骶干 全部S ,CO
梨骶状骨肌前面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颈丛 (1) 颈丛的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 构成。 (2) 颈丛的分支: 浅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 (C2,3)(上述两个神经在头部)
?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 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 交通支;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 交通支。
主要与内脏神经有关。
?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 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 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
皮肤。
C2后支:粗大-枕大神经
? 4)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
? 前根和后跟
脊神经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 段, 1.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 2.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 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跟在椎间孔处汇 合而成 故脊神经为混合性的。
脊神经
脊神经
成分
躯体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后正中线两侧 的肌肉和皮肤
颈横神经(C2,3):颈前部皮肤
锁骨上神经(C3,4):颈下部,胸壁上部, 及 肩部皮肤。(感觉)
肌支最重要的分支为膈神经(C3~5,以C4为 主)。(运动)
损伤plexus)
? 臂丛的组成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及入路
手术定位及入路
本病人为左额颞叶胶质瘤,从MRI上看肿瘤 主要位于额叶中部并累及脑室系统向对侧 生长,手术体位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右侧, 根据片子确定肿瘤的前后、上下界,找出 肿瘤的最大截面,算出肿瘤距额极4.5cm, 距枕极7.5cm,om线上3cm,根据此范围用卡 尺在头表画出肿瘤的界限,然后依照此界 限做一过中线的马蹄形切口。
手术注意问题
1 肿瘤位置较深,且靠近中央前回等重要功能区, 手术中要注意对功能区的保护,小心操作。 2 肿瘤供血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 且肿瘤靠近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术中应避免对 这些血管及窦的损伤。 3 术中可能打开脑室,操作时一定仔细止血,避 免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术后 手术应在保留患者功能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切除,尽量在瘤内进行分块切除。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知识讲解
如何提高定位水平?
术前仔细定位 术中反复验证 术后认真总结
通过努力我们
的定位水平会 得到不断提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颅骨重要的体表标志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星点
4cm
1..5cm 3.5cm
3.5cm
翼点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顶结节 额结节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额顶点
2×6.5cm(13cm)
6.5cm
顶枕点
中央沟与外侧裂的体表位置
2cm
50%点
A
1.5cm
75%点
F C 顶结节 E
D
B
中央沟简单定位方法
头部骨性标志对应的颅内结构
8.耳廓上方:对应角回(优势半球是听皮质) 9.外耳道上方6cm:角回动脉 10.冠状缝后4-5.4cm:运动区皮质(外耳道垂 直上方接近中线处为运动区皮质上缘) 11.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 注意:因个体差异,上述位置有一定的变化
颅内病变定位
轴位片定位方法
Y
AB
B
A
O
X
轴位扫描:确定病变的前后位置
冠状位定位方法
中线 a b
外耳道水平
冠状扫描:确定病变旁开中线的距离
矢状位定位方法
a
冠状缝
矢状位扫描:确定病变的前后位置
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冠 状 位 扫 描准确性尝试定位方法
病人全麻后,平躺 术者蹲下,眼睛与病人头部同一高度,距离病人大约 1米远 将病人的MRI片置于眼前,调整片子的位置,使片子 中的头部轮廓和病人实际头部轮廓重合 这样就可以判断病变在头皮的体表投影
神经外科常用量表分析
神经外科常用量表分析
神经外科常用的量表分析包括以下几种:
1. 标准神经功能评分量表(Standard Neurological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意识、定向、语言、面部运动、上肢和下肢运动、感觉等方面。
2. 标准脑卒中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 Stroke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状态,包括意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平衡和协调等方面。
3. 标准脑外伤评估量表(Standar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valuation Scale):用于评估脑外伤患者的功能状态,包括意识、眼部反应、语言功能、肌力、反射和感觉等方面。
4. 标准颅内压评估量表(Standard Intracranial Pressure Evaluation Scale):用于评估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包括头痛程度、意识状态、眼底检查结果等方面。
5. 标准功能独立度评价量表(Standar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Evaluation Scale):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独立度,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床椅转移、如厕、行走和上下楼梯等方面。
这些量表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功能状况、病情变化以及康复进展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
神经外科定位诊断及功能简介
③前庭脊髓束:躯干和肢体伸肌
④网状脊髓束:躯干、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⑤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⑥内侧纵束:协调眼球的运动、头颈部运动
损害:
后角损害: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
后索刺激性病变:相应病变区出现电击样剧痛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损害水平低于同侧)
损害:听觉、语言、记忆、精神活动
①优势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听不懂)
②优势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③颞叶钩回:幻嗅、幻味
④海马:癫痫,精神症状、内脏症状和抽搐、记忆障碍
⑤优势广泛或双侧广泛: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
⑥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视束:视野改变——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①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视枢和动眼N枢间)双眼对侧注视患眼不能内收,单眼眼震
②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视枢和展枢间)同侧注视患眼不外展,刺激前庭则患侧可正常外展。
③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 和对侧交叉过来的 联络同侧动眼N内直肌核的 内侧纵束受累患眼水平注视时不可内收外展,对侧不能内收可外展伴眼震。
②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偏上,下视时候复视
③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无定位意义)
——核性眼肌麻痹:脑干病变—眼球运动神经核损害
①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双动眼神经核部分受累
②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同侧周围面瘫、三叉N麻痹对侧偏瘫
③分离性眼肌麻痹:个别神经核团损害—某一眼肌受累
——核间性眼肌麻痹:脑干内侧纵束损害—眼球水平通向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的体表定位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L4~S3)
• 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
出盆腔后,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 至股后区,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 神经两大终支。 • 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股二头肌、半腱肌 和半膜肌
分支:
• 胫神经(tibial nerve) •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 9) 桡神经(radial nerve) (C5~T1)发自臂丛后束,伴肱深
动脉沿桡神经沟走行,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 至肱挠肌与肱肌之间下行,至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 两终支。在臂部的分支:① 皮支有臂后皮神经、臂外侧 下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② 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肘 肌、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③ 肘关节支分布于关节。终 支之一挠神经浅支,行于肱桡肌深面,在前臂中、下1/3 交界处转向背侧,至手背分成4-5支指背神经,分布于手 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及关节。另一 终支为桡神经深支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移行为 骨间后神经,分布于前臂伸肌、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和 掌骨间关节。 10) 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 分别发自臂 丛内侧束,分布相应区域。
T1
尺神经
郑重声明:
臂丛的体表定位并不十分的明确: 一个脊髓节段分出N个神经,以及一个神经受 N个脊髓节段支配的现象,那是
相~当的普遍。
并且对于脊柱外科的多数疾病,并不涉及某 一特定外周神经的损伤。 所以,以下关于臂丛的神经支配 以及起源,并非今天重点讲述的内容。
臂丛的分支
• 锁骨上部分支:
臀上神经(L4~S1)
出梨状肌上孔,行于臀中、小肌之间,分上、 下两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神经体表定位总结
神经体表定位总结舌咽神经定位在茎突咽肌的深面距颈动脉分叉的距离为 33mm, 距离乳突尖的距离为10mm。
(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23mm)枕大神经体表定位枕大神经穿腱膜点约位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 1/3 交点处,或者说枕大神经穿腱膜点位于枕外隆突下方2. 5cm 旁开2.5cm腋神经体表定位肩胛上角至下角连线中下1/3处外侧, 约2~3cm正中神经体表定位在上臂投影:上肢外展90°,掌心朝上,从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连线在前臂:走形在中间桡神经体表定位在臂部为自腋后皱襞的下方经臂部后方至臂部外侧中、下1/3处,再从该处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
在前臂部位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桡神经浅支的投影;自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侧中线的中、下1/3交界处的连线,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尺神经体表定位在臂部为从腋窝顶至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肘后内侧沟)的连线在前臂为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胫神经体表定位腘窝上角、腘窝中点、小腿后正中线上、中1/3交点、跟腱与内踝连线的中点,以上四点的连线股神经干体表定位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之后有股动脉穿过,在此处可触及股动脉的搏动,在此向外1cm为股神经传出腹股沟韧带处,由此垂直向下5cm线段即为股神经的体表投影腓总神经体表定位从腘窝上角,经股二头肌内侧缘至腓骨小头下后方做一连线,即为腓总神经的表面投影腓浅神经体表定位(1)自腓骨颈外侧自腓总神经分出后,沿腓骨长、短肌之间下降,在小腿中、下1/3处穿深筋膜浅出为皮支,继续下行至足背及足趾,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侧皮肤(2)在小腿中、下1/3处穿深筋膜浅出为皮支腓深神经体表定位腓骨小头内下侧为一点、胫前点为一点、足背横纹上踇长肌腱内缘为一点,三点连线为腓深神经在下肢的体表投影,续下行至第1、2趾背面隐神经体表定位备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扫码进入线上课堂获取更多知识:郑大解剖学·2019年线下课程表筋膜点临床带教班时间地点详情2.25-3.3郑州已结业3.25-31已结业4.15-21已结业5.18-24已结业6.24-30报名中7.20-26报名中8.12-18报名中9.23-29报名中10.21-27报名中11.18-24报名中12.16-22报名中学费:原价16800元,全额缴费享受优惠价15800元时间:7天(理论4天,临床带教2天,病例分析1天)优惠:免费送郑大解剖学微课VIP,颁发认证证书,每期10人,可复训周围神经功能临床诊疗班时间地点详情4.5-7郑州已结业5.10-12已结业6.7-9已结业7.12-14报名中8.23-25报名中9.6-8报名中10.11-13报名中11.8-10报名中12.6-8报名中时间:3天(课前辅导+理论+实操+病例分析+课后跟踪指导)费用:5980元/人优惠:团报:4500;。
体表定位方法
体表定位方法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
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25
75%点
2c m A
1.5cm
C
顶结节 B
50%点
D
26
颅脑手术的影像学定位
确定恰当的参照点和参照平面,进行测量或 计算
把影像学提供的二维图像信息整合,进行直 角坐标系的三维重建
将影像学和实体相结合 把三维重建结果反映到实体上
第3胸椎棘突: 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 第7胸椎棘突(横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
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第3腰椎横突: 平脐 第4腰椎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 第2骶椎棘突: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 第12肋:但有时很短,易将第11肋误认为第12
肋
54
脊髓手术定位方法
根据MRI确定病变位置 根据脊柱表面标志,在患者身上找到认为理想的位置 通过拍摄X线片,调整位置
37
例2 病变贴近颅骨
38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①确定病变在横断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横断面定位:依据MRI定位片确定基准平面, 计算出病变层面与基准平面距离,确定病变在横断面 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面定位: 根据MRI冠状面定位:
39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②确定病变在矢状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扫描病变所在矢状层面,找到正
11
侧脑室穿刺定位
经前囟法: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经前囟侧角穿刺, 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前囟 小者针尖稍指向外侧。
12
侧脑室穿刺定位
枕入法(穿刺侧脑室后角):用于脑室枕大池分流术 或后颅窝手术中及术后持续脑脊液引流。枕外粗隆上 方5-6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 对准眉嵴(同侧眉弓外端),穿刺深度不超过5-6cm。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颧 弓: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下缘 额结节:额鳞外面向前隆凸部分,深面适对大脑半
球额中回 前囟点(冠矢点):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点
定位:(a)成人位于矢状线上距眉间13cm (b)鼻根至枕大孔后缘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
8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人字点(人字缝尖):矢状缝与人字缝交点 定位:成人位于矢状线上枕外粗隆上方6.5cm
37
例2 病变贴近颅骨
38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①确定病变在横断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横断面定位:依据MRI定位片确定基准平面, 计算出病变层面与基准平面距离,确定病变在横断面 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面定位: 根据MRI冠状面定位:
39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②确定病变在矢状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扫描病变所在矢状层面,找到正
41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④根据病变在三个断面上的位置确定病变空间位置,进 而设计皮瓣
42
例3 MRI横断面定位
43
例3 MRI横断面定位
44
例4 MRI冠状断面定位
45
利用头皮标志
46
利用体表(耳朵)标志
47
利用外加标志
48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则:
49
1)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的骨质, 如颞骨鳞部; 2)避免放置在颞肌或枕下区肌群内,因不能良好 受力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3)固定脚不应放置于横窦和矢状窦上、已存在的 分流设备或以往的颅骨缺损处;
4
颅骨颌面骨性解剖标志
5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眉弓: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翼点:额、顶、颞、蝶四骨交界,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表定位点:
1.鼻根:位于中线上鼻骨和额骨的交界
2.枕外粗隆:是窦汇表面的骨性隆起
3、额颧点位于眶缘,位于颧弓上缘与眶缘相交处上方2.5cm,刚好在眶上缘和眶外侧缘交点的下方。
4、外侧裂:位于额颧点跨脑表外侧至3/4的连线上
5、中央沟(Rolandic fissure):上Rolandic点位于鼻根至枕外粗隆连线中点的后方2cm,
下Rolanddic点位于颧弓上缘中点至Rolandic点的连线与外侧裂的交点上。
(在外侧裂上,翼点后方2.5cm处)
中央沟位于2点之间。
6、关键孔:翼点前方3cm,眶上缘外侧末端上方、颞肌级筋膜附着的颞上线最前端的下方。
【冠状缝的定位】
1 成人鼻根点至枕外隆凸连线上向后13cm
2 剃头后可隐约可见为圆弧形浅凹或者为可能触摸到稍隆起的骨嵴
3 冠状缝附近的骨膜较为粘连,可以用手指轻柔的从发迹处向后捋,有阻力处即为冠状缝
4 MR定位最为准确:为颅骨板障碍脂肪组织中断
常用用标志,一定要熟悉:
1. 眉弓: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 眉间: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3. 额结节: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4. 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5. 翼点: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
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6. 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7. 乳突:位于耳垂后方。
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8. 枕外隆凸: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
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
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枕骨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9. 上项线:是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10. 前囟点:又称额顶点,自眉间向后13 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故又称冠矢点。
新生儿前囟位于此点。
前囟膨出是。
颅内压增高的体征。
11. 人字点:又称顶枕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 cm处,为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
新生儿后囟位于此点。
主要标志线: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常以六条标线为依据:
(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
(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1)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2)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5.5 cm处。
(3)外侧沟: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线交角的等分线。
临床手术中,确定大脑外侧沟和中央沟的体表投影线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定眉间至枕外隆凸为矢状线,在颧弓中点上方4 cm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从翼点至矢状线中点(50%)后2 cm处的连线即为大脑中央沟投影线,从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75%)的连线即为大脑外侧沟投影线。
(4)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5)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 cm的范围内。
左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其投影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相交点的稍上方。
(6)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5 cm的范围内。
(7)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8)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止颧弓中点上方约2 cm 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向上前行至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的交点即翼点,然后再向上后走向颅顶;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
脑膜中动脉的分支有时有变异。
探查前支,钻孔部位在距额骨颧突后缘和颧弓上缘各4.5 cm的两线相交处;探查后支,则在外耳门上方2.5 进
行。
(9)上矢状窦: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10)窦汇:位于枕外隆凸深面。
(11)横窦:相当于上项线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