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5篇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5篇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篇1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
之后,教文言文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
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
读了这篇论语。
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
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论语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篇2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
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论文大家都知道吧,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看看下面的读后感吧!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一)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二)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
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热】《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之后要及时巩固,并能学以致用;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只讲江湖义气的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古代“同师为朋,同志为友”。
所以孔子所说的朋,至少是能够谈得来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些人,并不是天天过来找你喝酒,找你闲聊,找你说东家长西家短的酒肉朋友和市井侩夫,这样的.朋友,估计孔子不仅乐不起来,烦都烦死了。
“人不知而不愠”,通常就是“注释”中的解释。
讲的是对自身修养的锻炼,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其实也听说过还有另一种解释:“知”和“智”在古代是通用的,论语里有“知者不惑”,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人有时候并不聪明,但他也不会抱怨。
这一点很难得,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知为知之,知之为通之,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说个什么,他马上就会说“这个啊,我知道,我太在行了!”,好象天下大事,无所不晓,世间万物,无所不知。
做人不仅要承认自己的知,更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知识浩如烟海,学问穷通天下,谁也无法将其读完读精,所以,无知并不是耻辱,用贫乏来掩盖无知才是耻辱。
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君子修为的重要方面!读好书,交好友,定好位,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三句话。
至圣先师(或者说后人编纂论语者)以此做论语开篇,确实是把这三件事作为人生中极重要的大事情来看的,想真正做好也的确不易!我也努力把这三件事做好吧!以此自勉!《论语》读后感2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
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孔子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
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
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
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
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
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
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
唉!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
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
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
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
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2)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阅读《论语》不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贵,而且领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论语》中记载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乐趣是最纯真的,最自然的。
相比于我们现实生活,那些玩游戏后的热爱,却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纯真的,他们带给人只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快乐,而这种全身心的根源,却是最本真的乐趣所在!而且还有一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使我们不仅体会到这他的坚强乐观,而且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渴望和激情,从而使得他最后的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这样的高尚品质又怎能不令我们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在衣食丰厚的社会里,却经常抱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比比闫慧,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旷达大度,这样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笼罩世间的万物,这种精神我们又怎能不学习呢?阅读《论语》,还是我还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自己的不足。
因为《论语》中孔老夫子对许多的生活中许多的“恶”,以及许多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击。
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所以,我以后也一定要最好遵守这些品质,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
收敛自己的不正当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发扬到我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去。
这次阅读《论语》的体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是各种各样美好品质在我思想上的延续。
论语读后感2相信同学们都喜欢读书吧!确实,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看书,爱细细品味书中深刻的道理,尤其是那百看不厌的《论语》。
《论语》读后感(15篇)_1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交友之道——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讲交友理想中的是中行之人,就是优先会选择守着中庸之道行动的人,如果不能和中行之人交往,退而求其次,孔子讲我肯定是跟狂和狷这两类人往来做朋友,“狂”是傲慢自大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愤青;“狷”是耿介、洁身自好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孤僻的人。
孔子为什么要和狂者、狷者交朋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思考问题有阴阳两面,狂者的缺点是骄傲自大,但是他们的优点是有进取精神,狷者的缺点是比较孤僻,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优点是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原则操守,有些事情是不做的。
我们从中可受益,一个人最好跟仁人志士,跟君子来往,如果没有,就和狂和狷两种人来往,这是儒家评价人的标准和交友准则。
孔子谈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也谈到刚毅木讷近仁。
刚是刚强,毅是坚定,木是呆板,讷是言语比较迟钝。
孔子说有这四种性格就接近仁了,他提倡者四种品德。
起初喜欢华丽动听的言语,实则易不实,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语贵简,忌烦,言简意赅就好。
猜想毛主席给自己女儿取名李讷,可能有美好期待在里面吧,其他章也谈到孔子提倡守仁守礼,提倡有知,仁,庄;厌恶四方面,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缺乏明理之心)的人。
对照惭愧,犯过很多,须重点修八德,尤其是仁,仁为本,本立道生,切身落实才是功夫,当事上检验,事上磨练。
求同还是求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非常熟悉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的理解是如果两个人人生观,婚姻观,价值观,谈任何的问题观点都一样,那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多余的,所以作为君子不追求同,允许差异,求同存异,处和谐就好,但是小人追求的正相反,忽略相互理解和包容,忽略和去求同是忌讳,这种一致也只是表面的,意义不大。
对照更发觉自己的问题,经典智慧,引人深思,学而实习,受益良多。
《论语》读后感2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读后感
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读后感《“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有感》读《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初读时我感觉有些难以理解,什么叫做巧言令色呢?是仅仅指那些说话动听又满脸堆笑的人吗?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我逐渐有了感悟。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总是能说会道,逢人就说甜言蜜语的人。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的一个销售员,他说话特别好听,把产品夸得天花乱坠,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取悦顾客,脸上也总是挂着非常热情的笑容。
在一开始,的确很容易被他的巧言令色所迷惑,但后来我发现,他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可以不顾产品是否真正适合顾客,在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推卸责任。
这种行为让我真正明白,他虽然言语巧妙、表情和善,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是自私自利,而没有多少“仁”的体现。
特别触动我的是,我发现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类似所谓的“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
他们在人群中从不轻易得罪人,满口的世故圆滑话语。
他们不会因为是非善恶而表明态度,只是一味地用甜言蜜语和讨好的态度来维护表面的和谐。
这时候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仁”并不是单纯可以用言语和表面态度来体现的东西,真正的仁应该是内心高尚、品德善良并且在行动上有所体现的。
但是后来我也有一些疑惑,是不是所有善于表达自己情感、言语流畅动听的人都是“巧言令色”呢?后来我明白了,可能不是这样的。
如果内心是怀着真诚和善意去表达,并且在行为上也是符合道德和仁爱的,那么言语好听和面带笑容就不是耍手段,而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能仅仅沉醉于那些甜言蜜语的表面功夫,还要去洞察对方是否真正心怀善意和仁德。
在自我修行方面,自己也不应该只是做表面文章,妄图用言语和假意的笑脸去欺骗别人,而是要真正从内心出发,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比如在面对朋友的求助时,不是口头上答应的好听,而要切实地提供帮助,这才是符合不“巧言令色”并且有仁的体现。
对了还想说,“仁”这个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复杂多样,我们在理解这句话时也需要不断地在生活经历中去体会和解读。
《论语》读后心得(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篇1)《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
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
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
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
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
一处是“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
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
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
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
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第一则:性自恃也•学习论语让我深刻认识到“性自恃也”的意义。
•孔子所说的“性自恃也”,让我明白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性”指的是内在的素质,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二则:色难•论语中提到“色难”,让我意识到要避免外貌的干扰。
•无论是外观还是衣着,都不能左右我们对人的评价。
•我们应该学会从内在品质去评价一个人。
第三则:唯学•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唯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追求知识。
第四则:未知生也•论语中提到“未知生也”,让我反思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未知的因素,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们应该学会适应未知,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五则:放过•论语中提到“放过”,让我明白宽容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并给予对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宽容不仅可以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也能够让自己心情更加轻松。
第六则:行•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行”,让我明白行动力的重要性。
•光说不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正去行动,才能够取得成果。
•我们应该在行动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七则:友•论语中提到“友”,让我重新思考朋友的价值。
•朋友不只是陪伴和娱乐,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
•我们应该珍惜真正的朋友,并主动去维系这段友谊。
第八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待人要善良。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关心他人。
•善良待人不仅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也能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第九则:巧言令色•论语中提到“巧言令色”,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他人交流。
•巧妙的言辞和友好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第十则:恕•孔子强调“恕”,让我意识到宽容与谅解的重要性。
•当他人对我们做错事时,我们应该学会原谅,给予对方改过的机会。
《论语》读后感(15篇)_8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论语故事,其中一个小故事令我记忆犹新。
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孔子曾经夸奖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颜回家穷,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可是他却能生活的很快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佩服颜回,不是佩服他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而是佩服他能乐观的生活。
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时,颜回却不改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颜回能做好这些,我却不行。
比如说,一次,我们的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只写了几个字就烦了,我一点也不坚强。
还有一次,我被老师罚了100道题,写到40道,就哭了,妈妈陪我写到第八十道题,剩下的二十道是妈妈协助我写完的,总之,我还是不够坚强。
好啦,我就先介绍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绍。
《论语》读后感2古人的智慧,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像汹涌大海上矗立的一座灯塔,像茫茫雪野上钻出的一株小草,带给我们希望。
在我心目中,就有这样一部凝结了古人智慧的书——《论语》。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书中记载了圣人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涉及学习、为人、处世、治国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其中,有两段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来告诉你吧!第一段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后,一定要时常温习,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的本领。
第二段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孔子的学生,曾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尽心竭力帮助过别人?是否诚信可靠地同朋友交往?是否及时复习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坚持每天做到这“三省”,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棒!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经典读物,在不断的阅读中细细品味先人的智慧吧!《论语》读后感3《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6则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6则的读后感论语的读后感1. 《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则的内容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学而时习之》,这则论述了学习和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2. 《论语》中的《为政》一则,深深触动了我。
这一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责任心。
只有通过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教育和引领他人,才能够实现治理国家的目标。
3. 《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这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也要与来自远方的朋友建立联系。
只有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成就,并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
4. 《论语》中《里仁》的一则很有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先学会爱护自己,然后才能去爱护他人,这是做一个好人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只有拥有仁爱之心,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5. 《论语》中的《学而不厌》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这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继续学习的心,不断追求知识和提高自己。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6. 《论语》中的《君子》一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做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始终秉持着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的来说,读完《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它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相信,只要按照《论语》的教导去行动,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过上更好的生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论语读后感(优秀9篇)
论语读后感(优秀9篇)论语读后感篇一“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十则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则。
是说:“教导你的话明白了么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
”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好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此刻社会上有很多闲杂人员整日靠骗人过日子。
就那算命来说,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着糊涂装明白,愣要给你的一生说出个所以然来,可笑至极。
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论语》读后感篇二说到国学,博大精深。
以各学派思想为中心的书籍也是甚多。
学派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学;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学……而《论语》中所谓的国学是狭义的国学,侧重儒学。
《论语》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典籍,读书人一直将它列为必读之书。
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的编汇,共二十篇。
《论语》的“论”字包含了讨论、编次的意思。
要了解儒学和《论语》,就要了解孔子这个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儒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大家都说孔了是圣人,而孟子就更确切地说孔子是圣之时者,意思就是说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善于处世,,很知道因时制宜。
论语第章第则读后感
论语第章第则读后感《论语第<学而篇>第 1 则读后感》《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智慧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学而篇》的第一则中,孔子的三句话简洁而深刻,给了我诸多启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复习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掌握,而要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
每一次复习,都可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是一种内心的愉悦。
它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物质奖励,而是源自于自我提升所带来的满足感。
想想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涯,那些认真复习功课的时刻,往往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的时候。
工作后,不断温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有时候会因为懒惰或者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复习,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今后,我要把“学而时习之”作为自己的学习准则,定期回顾所学,不断巩固和提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现代社会,交通和通讯的便捷让远方的朋友相聚变得相对容易,但这句话所传达的精神却依然珍贵。
朋友从远方而来,带来的不仅是相聚的欢乐,更是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交流。
真正的朋友,无论距离多远,时间多久,那份情谊始终不变。
当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感受到的是那份真挚的牵挂和关爱。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琐事而忽略了与朋友的联系。
但当朋友突然来访,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会瞬间消散。
这种友情的力量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美好和重要。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让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但当别人不了解我们、误解我们甚至忽视我们时,我们很容易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
七年级论语十二则课文读后感论语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智慧和哲理。
作为七年级学生,我在课堂上学习了论语十二则,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课文,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对人生的启迪。
以下是我对这些课文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第一则:论语·学而时习之本则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也提醒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第二则: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
朋友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成长道路上的支持者。
孔子告诉我们,若有朋友从远方来,我们岂能不高兴呢?这句话提醒了我要珍惜朋友,与他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三则:论语·君子不器这则课文告诉我们,君子应该重视道德和品德,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美丽。
对于我们这些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导。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自己的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四则: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见解。
不要一味追随他人,而是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经过学习后,我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要有不患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心态,坚持独立思考,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则:论语·唯坏是可取这则告诉我们,人在遭遇困境时应该看到其中的希望。
坏事情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全盘皆输。
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突破困境,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勇气。
第六则:论语·远人不敢至于富贵之地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源。
无论在何处,无论有多成功,都应该保持谦逊和真实。
远离富贵之地是为了不被外在的物质诱惑裹挟。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人品,保持纯真的内心。
第七则:论语·不做非分之想这则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论语雍也篇读后感论语雍也篇是论语的其中一个部分。
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1读完《论语》,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感动,因为《论语》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语告诉我们真正的道理,让我们的心灵归于平静之中。
读完了《雍也篇》,也令我从中获益匪浅。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但是,最令人感动的永远都是最为简单而真挚的东西。
《论语·雍也》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孔子对于颜回所作的3次评价话语。
可以说,孔子弟子凡三千,有名者七十有二,但孔子首推颜回,从这三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窥看一二。
第一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从这一句,我们就能看出颜回的好学不倦,孔子的弟子三千,一定不乏勤奋好学者,孔子却说颜回死后再也没有好学者了,可见颜回品德是勤奋好学,而且在失败时不会迁怒于人,只会从自己身上找差距,而不是为自己的过错和失败找出无数的借口和退路,并且他在求学的过程中不犯重复的错误,这样才是真正的求学态度,只有不迁怒,不贰过,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成就大事业。
第二句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这样看来,颜回不但勤奋好学,而且不为生活艰苦所困,是一个大贤者。
他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食物仅可以勉强果腹,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人是无法承受的,但颜回却自得其乐,悠哉游哉,真正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不以物质的贫乏为意。
人不堪其忧,所有人都会被此困扰,为自己所处的情况所抱怨的时候,而颜回从来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孔子才会说贤者回也,又感叹一声这才是真正的贤德。
因为这是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
在现今时代,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尽管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如同颜回一般的安贫乐道呢?第三句是: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
论文大家都知道吧,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看看下面的读后感吧!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
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其中一则的读后感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
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
它是《论语》的首篇,由16个对话组成。
对话中,有判断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诫,也有学习知识的过程。
五花八门,彰显了大儒风范!
放眼整本书,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一昧讨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里藏刀,一定没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现代生活中,骗子不就是那个讨好你的人,在你被赞扬得如醉如痴时,给你当头浇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