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合集下载

论语前十篇

论语前十篇

《论语》前十篇第一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理解:孔子说:“学习就要不时的进行复习,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真正的落地,有所收获,当然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啊!真正的朋友、知己一两个足以,能够不惧路途遥远来与我相见,这更是真朋友,谁能不高兴呢!人们不知道我,不了解我,那又怎样,我不生气啊,这才称得上君子!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是要应用,学问和知识学完不用,就变成了空谈。

学到了知识就要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使知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发挥知识的价值。

学习的人也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血肉中,这确实是一件无比欢乐的事!真正的朋友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得到这样的知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再远的路途也不会阻隔朋友相聚。

不为外在的不理解困扰,这是求学问和做事的最高境界了,这也是一个人的真智慧!这样的人也拥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第二为政篇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理解: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回答说:”侍奉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啊!“人到老的时候,往往一天不如一天,无论是记忆力还是行动力。

不像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灵活。

当儿女在照顾老人的时候,能否做到不愠,不怒,不烦,让父母安享晚年?能否做到不把自己的焦虑、烦闷、不快摆在脸上,哪怕这些与父母无关?做儿女的有没有想过父母看你这样会为你着急,他们会不会以为你对他们不耐烦了?这些都是做人子女的必须考虑到的。

第三八佾篇入太庙,每事问。

理解:孔子到太庙的时候,遇到什么事都爱问。

这说明两点,一孔子好学,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一定要弄明白。

二是孔子知礼。

孔子对当时周朝的礼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仍然每事都问别人,这就是孔子的谦虚诚敬的个人修养。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不懂装懂,不懂还不敢问,怕别人笑话的时候?求学问就要好问,不懂就问,让自己学到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没什么可耻的。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二十八章) 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2)也。

论语章节解析翻译

论语章节解析翻译

论语章节解析翻译《论语》章节解析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对《论语》的不同章节进行解析和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思想。

第一章:学而篇这一章主要集中于关于学习的讨论。

其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传达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思维,愿意学习,不嫌弃向他人请教。

第二章:为政篇这一章集中于关于政治和治国的原则。

其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应该注重品德而非技能。

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第三章:八佾篇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典礼和仪式。

孔子强调了典礼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君子义以为质”,即君子要以正义为准则来举行典礼。

这表明典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表达。

第四章:里仁篇这一章集中于“仁”的概念。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他强调了仁的普遍性和实践性,提醒人们要对待他人宽容和体恤。

第五章:公冶长篇这一章主要讨论了礼节和忠诚。

孔子通过谈论公冶长这个人物来表达他对忠诚的重视。

他认为,无论在任何位置,一个人都应该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第六章:雍也篇这一章以雍也这个名字命名,主要关注的是个人修养和品德。

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形象和影响他人的重要性。

第七章:述而篇这一章集中于言谈和表达的方式。

学生们问孔子如何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孔子则谈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的重要性。

第八章:泰伯篇这一章主要讨论了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

孔子以泰伯命名,提醒领导者要秉持正义,承担起对人民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权力和财富。

以上是《论语》中的一些章节解析和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涵和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我们的品格,并且在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方面成为更好的人。

高中课文论语十二章

高中课文论语十二章

高中课文论语十二章摘要:一、论语十二章概述二、篇章解析1.第一章:学而篇2.第二章:为政篇3.第三章:八佾篇4.第四章:里仁篇5.第五章:公冶长篇6.第六章:雍也篇7.第七章:述而篇8.第八章:泰伯篇9.第九章:子罕篇10.第十章:乡党篇11.第十一章:先进篇12.第十二章:颜渊篇三、篇章主旨及启示正文:一、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十二篇进行阐述。

这十二篇分别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和颜渊。

内容涵盖了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篇章解析1.学而篇:本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态度。

提倡“温故而知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为政篇:本篇讨论了政治家的品质、为政之道和治国策略。

提倡“仁政”,强调君子品德的重要性。

3.八佾篇:本篇讲述了礼乐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如何遵守礼制。

4.里仁篇:本篇讨论了仁的概念、仁的实践和仁者的心态。

强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5.公冶长篇:本篇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品行和才能。

6.雍也篇:本篇论述了君子之道,以及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君子。

7.述而篇:本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8.泰伯篇:本篇阐述了孝道和家庭伦理。

9.子罕篇:本篇讨论了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

10.乡党篇:本篇描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展示了其道德风貌。

11.先进篇:本篇讲述了孔子的弟子们的才学和品行。

12.颜渊篇:本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等品质的重要性。

三、篇章主旨及启示《论语》十二章传递了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品德。

这些篇章教导我们要立志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君子,关注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和个人修养。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儒家思想,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素养。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公冶长篇】第五全文_原文【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5 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

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3)妻之。

【注释】(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音lixi,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

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

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原文】5 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

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字子容。

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论语第一至五章复习

论语第一至五章复习

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
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ang)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唱着
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孔子说:“歌词中的‘诸侯辅助,天子
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
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以礼、祭之以礼。”
• 【译文】 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礼。”樊迟驾 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 礼’。”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着时按 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 【译文】 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 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 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 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 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 【译文】 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 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 我也认为可耻。”
仁德,要口才干什么?”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
• 【译文】 孔子要漆雕开当官。漆雕开说:“我还没自信。”孔子 听后很高兴。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 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 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 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 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 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 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 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 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 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 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 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 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 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 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 《敬简集》。
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 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雍也,仁而不佞
• 一个人的仁德固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言论,但是 对于一个有仁德的人来说,能言善辩应该不是一 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因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在今天的信息 社会里,这样的特长尤其可贵。一个人不善于表 达,就算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有仁德的人不但不会因为 能言善辩而变得不仁德,或许还能使他一个人的 仁德成为更多人的仁德。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1.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研究并按时复,不是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治理国家,就像北辰那样,坚守自己的位置,而众多星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黄帝问于王昭君曰:“有冯唐氏者,闻之陈蔡,左右言其状貌。

黄帝愿见,使人因奏,辞曰:“动容貌,失次第。

人容貌美,然后可相见也。

若须黄帝,群臣不定。

”黄帝向王昭君问道:“有位叫冯唐氏的人,听说他的外貌很出色。

黄帝想见一见,派人邀请。

冯唐氏却回答说:‘外貌动容,失去整齐顺序。

只有貌美的人,才可以见面。

如果还想见黄帝,群臣们没有定论。

’”4. 《里仁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回归仁道。

要成为仁者,要靠自己,还是要靠他人呢?”5.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让你的女儿嫁给他,即使他被关在监狱中,也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嫁给了公冶长。

6. 《雍也篇》子谓雍也:“冯其床,弗谨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修其行。

”孔子对雍也说:“褪去你的被褥,表示你对自己不够谨慎。

”孔子说:“古人说话不出口,是因为惭愧还没有修行。

”7. 《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求,诗焉,曰:‘三纲三世,古之人皆死矣,然后今之无道也已。

’”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守信用好求,就有了诗。

说的是:‘古代的三纲五常已经死去,然后才有了今天的无道。

’”8. 《泰伯篇》泰伯始兴,为于成周。

子季康子问:“末师何如?”子曰:“進德相师。

”曰:“退之。

”“退”,字有出,其义“远也。

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的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成长和修身养性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学而篇《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篇是学而篇,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具备某种技能或者权力。

第三章:八佾篇八佾篇中,孔子谈到了八佾的意义。

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注重修身养性,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裕。

第四章:里仁篇里仁篇中,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受到的事情。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中,孔子谈到了公冶长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

第六章:雍也篇雍也篇中,孔子谈到了雍也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自律的态度,不要傲慢自大。

第七章:述而篇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传承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不被迷失和失败所困扰。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篇中,孔子谈到了泰伯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懂得合作和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九章:子罕篇子罕篇中,孔子谈到了子罕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并取得成功。

第十章:阳货篇阳货篇中,孔子谈到了阳货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善于交际和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微子篇微子篇中,孔子谈到了微子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二章:子张篇子张篇中,孔子谈到了子张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十二章解释能力默写

论语十二章解释能力默写

论语十二章解释能力默写
第一章: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古代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为政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以德治国的重要性第三章:八佾篇
八佾舞,一舞非逸趣也 - 通过舞蹈来培养人的仪表和礼仪
第四章:里仁篇
里仁为美 - 修养内在的美德,才能体现仁爱之美
第五章:公冶长篇
求之不得,舍也而后得 - 追求或失去某些东西的道理
第六章:雍也篇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自省自问心无愧,何忧何惧
第七章:述而篇
三才之道,成性命之难事 - 遵守三才之道,才能获得成功
第八章:泰伯篇
泰伯王而论,冕乎前王 - 大王泰伯谈论前朝君王的美德
第九章:子罕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而不是他人不了解自己
第十章: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维,民莫由得言于尔。

” - 尧对舜的赞美,强调统治者要尽责任
第十一章:孔丘篇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 名称不准确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行动
第十二章:刺客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 一个士人如果对待居所不轻视,就不足以称为士人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简要解释。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每一章的内容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和道德价值观,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启发。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第一篇:《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论语xuã ãr dì yī学而第一wãi zhâng dì âr 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ã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 ãr dìqī述而第七tài bï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录xiān jìn dì shí 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 âr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â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â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î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 âr shí尧曰第二十目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ã ã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â hū yǒu pã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翻译修正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翻译修正

高中语文之《论语》十二章翻译修正一、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阅读《论语》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国青年大有裨益。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对《论语》中十二章的翻译进行修正,希望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深刻内涵。

二、修正内容1.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之,不亦悦乎?”修正后:“持续研究,并时常温,这样不是很愉悦吗?”说明:将“亦”译为“并”,更准确地表达“不仅如此”的意思。

2. 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修正后:“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研究,三十岁能站稳脚跟,四十岁不再困惑...’”说明:将“为政”翻译为“立脚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佾,既婚,未庠,有骑,乘其境内,则必闲。

...”修正后:“既结婚、还没监察过学庠的时候,如果有马车,并且车在境内,那就一定要停下来...”说明:将佾解释为“既结婚...车在境内必停”的固定词组,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4.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正后:“君子满足于泰然自若,而不骄傲自满;小人骄傲自满,而不满足。

”说明:对“泰而不骄,骄而不泰”进行了注释和换词,更加清晰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和对比。

5. 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公冶长为宋朝宰,问子贡,子贡曰:‘无为也。

’”修正后:“公冶长是宋朝的宰相,向子贡请教,子贡回答道:‘无所作为。

’”说明:将“问”翻译为“请教”,更准确地表达了询问问题的意思。

6. 第六章:子张篇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吾岂敢抗礼乎?’”修正后:“子张说:‘士人在遇到危险时,会为了维护正义甘愿舍身,见到利益思考道义,祭祀时思虔敬,哀悼时思哀痛。

我又怎么敢违背礼节呢?’”说明:进行了逐词解释,并进行了口语化的修正,使翻译更符合现代语境。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译】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

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译】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

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

”孔子听了很高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

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

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23 子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4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7 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第四4.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篇第五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5.6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5.19 子问曰:“令子文三仕为令,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