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d72d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4.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1《公冶长》一篇中内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只能就其中一段说说感受,这里说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段。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
咱们当代人成天价嚷着要”充电“,但决大多数人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
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
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2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但是首先要说明的是论语不是孔子亲自写的。
之所以不亲自写有很多解释,但绝对不是他懒惰:》然后要说明的是孔子晚年专注于道学,对老子学说非常的敬畏,拜访过老子且有记录。
同时孔子最为大的贡献之一是做了《易传》。
而老子亲自留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的这段话如果和【公冶长第五】结合起来一起看,会发现:原本理解是【公冶长第五】中全文非常注重观察人的言行并用主观来给以评判。
但是主观的评判随着认识的不同,原本被认为是小人的会被认为是贵人,原本被认为是贵人的会被认为小人。
而注重言行给予评论,其言行在不同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公冶长第五】所记载的评论不过是当时的一面之词。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4edc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篇1)一提起《论语》,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之乎者也”的儒家思想,我从没想过要和它亲密接触。
但自从听了几次于丹教授的讲座以后,我却改变了看法。
是于丹教授那激情飞扬的讲解和她对《论语》全新的解读,让我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也走进了《论语》。
起初,我是借着注释阅读的,但还是觉得是懂非懂,而且怎么也记不住,于是,这本书就被我放到了书架上,从此它被尘封了。
时隔不久,我校开展了“经典阅读”工程,于是,我重新捧起了它,我还准备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
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太深奥了?让学生不解其义地死记硬背,有意义吗?我说“试试吧!古人从小不都是从背诵《大学》、《中庸》开始的吗?”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尝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学生背得很轻松。
每周要求学生背诵的三句经典语句,每天只需带领他们读上三五遍,一周下来,就能倒背如流了。
收益最大的当然还是我,跟着学生一起学,一起背,我觉得轻而易举,而且对《论语》的理解也深入了一些。
我从中还学会了许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原本以为离我们很遥远的大道理,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明白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让我知道了复习旧知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使我懂得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则向我们解释了何为“好学”。
原来这些高深莫测、枯燥无味的语句却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它直接影响着我的工作和学习。
我觉得读《论语》,就像喝咖啡一样,起初感到很苦涩,但只要坚持,就会觉得越品越香,越品越有味。
我很欣赏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待人”的思想,从这本处处体现“以仁为本”的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ff52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1.png)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
这一篇里有好多关于人物品德和才能的讨论,感觉就像是在听一群智慧的长者围坐在一起唠嗑,而且唠的都是高深又实在的东西。
比如说,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这孔子也太酷了吧,公冶长被关在监狱里,他却认为这人没罪,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就像在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因为人家一时落难就觉得人家不行。
在生活里,我们有时候也会轻易地给别人下定义,就像看到一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就觉得他没什么出息。
其实呢,说不定人家是个隐藏的大佬呢。
还有那些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哲理又很有趣味。
弟子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像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就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感觉孔子是又生气又无奈。
这也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学习偷懒,要是有孔子这样严格的老师在旁边,估计得天天被敲脑袋。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在那个时候,孔子对弟子们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希望大家都能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学问。
这里面的人物关系也很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
大家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判的过程中,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而且这些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就像我们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要像孔子他们那样真诚,要看到朋友的优点,也要指出朋友的缺点,大家一起进步。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d672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2.png)
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读论语公冶长第五心得体会》在研读论语的过程中,第五篇中的公冶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公冶长勤勉好学,谨言慎行,尊重长者,努力修身养性。
以下是我对公冶长第五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公冶长以孝治天下的观念深深触动了我。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已逐渐被淡忘的社会中,公冶长的言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认为孝道是治理天下的基石,唯有尊敬父母,才能得到天命和百姓的拥护。
这启示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顺父母是立身之本,也是管理团队和领导下属的关键。
其次,公冶长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
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也提醒我们要坚守原则,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伦理。
再者,公冶长注重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只有修齐治平,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修身养性不仅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还要注重品德修养,做到心地纯正,言行端正。
只有通过不断的修炼和自我完善,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最后,公冶长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念。
他认为,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只有真正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做到谦虚谨慎。
总的来说,读论语公冶长第五篇,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公冶长的言行举止,我深刻领悟到孝道、言行一致、修身养性和互相理解的重要性。
这些观念将指导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从公冶长的教诲中受益,走上修身养性之路,成为真正的君子。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74373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0.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文章开头,公冶长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非公勿听,非学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传达了很重要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个官员,公冶长应当只听公开公正的建议,不被私情所牵绊。
其次,公冶长应当在有充分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发表主张。
最后,无论何时何地,公冶长都要以礼仪为依据行事,遵循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之道和思想精髓。
接着,公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君子不器。
”孔子回答说:“君子怀一种仁慈之心,不是一个粗俗的器皿。
”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君子。
一个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质,还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他们不是将自己视为权威者,而是将自己置于普通人之上,用心去帮助他人,善待他人。
在随后的对话中,公冶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夫。
”孔子回答说:“敬斯可已矣。
”这段对话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
在这个问题中,公冶长表达了他对修养和追求道德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志在道德修养的人才有资格进行讨论和辩论。
而孔子的回答则表明他认可公冶长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对道德持敬重态度的人才值得我们去倾听和学习。
通过阅读《论语·公冶长》,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用行动和引导来教育弟子,他通过言传身教来塑造弟子的品格和人格。
他的经验和智慧是深不可测的。
他的思想是道德、哲学和政治的集合体,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不可估量。
此外,这篇文章也让我深刻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公冶长》中所讲述的对话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在这个对话中,公冶长作为一个学生向孔子请教问题,而孔子则耐心地回答和引导他。
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敬仰,是一种互相倾听和学习的过程。
我们作为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底位,都应该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不断学习和成长。
总之,读完《论语·公冶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4cafd1c850ad02df80418d.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
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
”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
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我读的是《公冶长篇》,《公冶长篇》共有28篇。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判断一个人要用正确的方法,就是按照“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这里简单地陈述下本人看了《论语之里仁》的读后感。
我读《论语之里仁》印象较深的词句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话解:孔子说:「古人不随便说话,因为恐怕说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耻的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5dfe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8.png)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1】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
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
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
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
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bf960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3.png)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公冶长这个人可就有意思了。
他被关在监狱里,可孔子却觉得他无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孔子可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就好比在咱们现在,一个人进了监狱,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可孔子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他的品德。
这让我想到,咱们看人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人家有点啥不好的遭遇或者处在一个看起来不光彩的境地,就直接给人家判了“死刑”。
也许人家是被冤枉的呢,就像公冶长,要是孔子也和普通人一样的想法,公冶长可能就永远被打上不好的标签了,还哪儿有后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呢?还有南容这个家伙,孔子对他也是有独特的看法。
南容整天念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就这么个谨小慎微的态度,让孔子觉得这小伙子靠谱,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这南容的谨慎就像是一把精致的小伞,在那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时刻为自己遮风挡雨。
而孔子看重他这点,也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谨言慎行是多么的重要。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有时候一句话说错了,就可能在网上被人揪住不放,惹出一大堆麻烦。
所以说话之前还是得像南容那样多想想,别脱口而出那些日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这一篇里还有很多关于孔子弟子们的事儿。
像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咋样啊?”孔子就回答说“你就像个器具一样。
”子贡那肯定不服气啊,说“我就只能当个器具吗?”这里孔子的话初看有点伤人,但是细想,孔子是希望子贡不要局限于成为一种被定义好的“器具”,要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高的追求。
这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有时候批评我们,不是为了贬低我们,而是想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篇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感觉孔子也有那种很潇洒的一面,要是自己的主张推行不下去,就干脆坐船出海去,而且还觉得子路会跟着他。
子路听了还挺高兴的。
不过孔子这么说,一方面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调侃,另一方面也是对子路的一种认可。
在那个乱世里,孔子虽然一直在努力传播自己的思想,但到处碰壁,这时候还能有这么个幽默又有点无奈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9c2d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e.png)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公冶长第五
一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一章后,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公冶长第五一章中,孔子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在这句话
中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要有一颗谦逊的心。
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登得更高。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
做人要谦虚,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才能
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另外,公冶长第五一章中还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诫我们,做人要坦荡,要有胸怀,要有气魄。
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
君子。
而小人则常常心怀不满,处处受到困扰。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
意识到,做人要坦荡,要有胸怀,不要心胸狭窄,才能真正做到心
境开阔,处处洒脱。
读完公冶长第五一章,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这一章中的思
想深刻,言简意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会牢记孔子的教诲,谦虚谨慎,坦荡坦荡,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2bfc6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0.png)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这一篇里,好多关于评价人的内容。
孔子评价公冶长,说他虽然在牢狱之中,但他不是罪有应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孔子可真够特立独行的,就好比现在大家都不看好一个蹲过监狱的人,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毛病,可孔子不这么想啊,他能透过表象看到公冶长的本质,觉得他是被冤枉的,就把女儿托付给他,这就像在一群随波逐流的人中,孔子是那个逆流而上、坚持自己判断的勇者。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看人可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说啥,说不定人家是被误解的呢。
还有孔子夸南容那一段,说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然后就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南容是个聪明人啊,世道好的时候能施展才华,世道不好的时候还能保全自己。
这就像我们现在在职场,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就努力拼搏升职加薪;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也别硬刚,得学会韬光养晦,别把自己搭进去。
而且孔子这么安排婚事,感觉他是个很务实的人,为家人考虑得很周全。
这一篇里还提到子贡问孔子自己怎么样。
子贡这小子,感觉有点小傲娇又有点小不自信,想从老师这儿得到肯定。
孔子就说他是个器,是瑚琏之器。
这就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有褒有贬的评价。
子贡肯定心里琢磨,这是说我好呢还是不好呢?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你在公司里,领导说你是个很得力的工具,能做大事,但又好像缺了点什么,也许是格局之类的吧。
这也提醒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好用的工具,还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再看孔子那些弟子之间的互动,就像是一个学霸班。
大家互相讨论问题,都很尊重孔子的看法。
他们谈论的那些品德、学问之类的东西,虽然离我们两千多年了,但现在读起来还是有很多启发。
比如说一个人要做到谦逊,有才华但不张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些不管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自我成长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f8de58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6.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公冶长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公冶长篇中,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主要围绕着礼仪、道德和人生哲学展开。
孔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他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人们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子对礼仪的重视让我意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礼仪似乎已经被忽视,人们更注重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而忽视了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通过遵循礼仪,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修养。
孔子的思想提醒了我,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真正做到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引导我更加关注自身的修养,注重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所提倡的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所提倡的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3734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c.png)
论语公冶长第五读后感在读完《论语》中的公冶长第五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
公冶长第五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论语》中的言行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公冶长第五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公冶长第五在《论语》中展现出了对待学问的态度。
他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我反省的重视。
他认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和修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公冶长第五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了谦和的态度。
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成全他人的美德为乐,而不是去成全他人的恶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公冶长第五的谦和之道,尊重他人,不与人争斗,以和为贵。
此外,公冶长第五还在《论语》中提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自己所知道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也要有谦虚的态度。
这种对知识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公冶长第五还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种关注他人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人,多倾听他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关注自己。
通过阅读公冶长第五在《论语》中的言行举止,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秉持公冶长第五的精神,谦和待人,谨慎做事,不断进步。
我相信,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晰。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713a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7.png)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论语》让我们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你认为一篇论语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公冶长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公冶长读后感300字【篇1】几乎人人都知道颜回,可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我对颜回也有自己的见解。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是孔子老人家对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成“颜回大智若愚。
”颜回看起来很笨,可其实他是一个贤明好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老师不分贫富,只要是虚心求学的人,他都收下。
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
一开始孔子并没有特别注意颜回,只是发现他上课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日子久了,孔子发现颜回中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堂,下午又最早到学堂。
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饭能吃这么快吗?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去颜回家看看是什么情况。
原来,颜回家非常穷,所以住在贫民区,父母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留下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做的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赶紧回到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于是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不仅如此,颜回还很尊师重道。
他对孔子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都说他“三月不违仁“。
可是颜回不注意身体,不幸早逝。
孔子为此非常痛心,以至于感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鲁哀公曾问过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颜回对于孔子来说多么重要。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
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大家尊重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
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71fdce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8.png)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这一篇里,孔子对人的评价可真是有趣又充满智慧。
他评价公冶长,虽然公冶长蹲过监狱,但孔子却认为他无罪,还把女儿嫁给他。
这就很让人惊讶,在那个时候,进过监狱的人肯定被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呢,可孔子却能透过表象看到公冶长的本质,觉得他是个好人,这就告诉咱啊,可不能光看一个人的经历就给人定性。
说不定人家是被冤枉的,或者虽然有过挫折,但内心还是正直善良的呢。
就像生活里有些朋友可能之前做错过事,但其实他们是有苦衷的,而且他们本质上是很仗义、很靠谱的人,我们要是像孔子这样能看到他们的好,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啦。
还有,孔子评价南容的时候也很有意思。
南容这个人,孔子觉得他是个谨慎的人,国家有道的时候他能发挥才能,国家无道的时候他也能明哲保身。
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这孔子挑女婿和侄女婿的标准还真不一样,但又都很有道理。
对于公冶长,他是看重那种被冤枉却依然保有好品质的品德;对于南容呢,他看重的是能在不同世道里都做出合适选择的智慧。
这就像我们找工作或者交朋友一样,不同的情况要找不同的人。
有些工作需要那种敢冲敢闯不怕犯错的人,就像公冶长那种有独特品质的;而有些工作就得要像南容这样懂得审时度势、谨慎小心的人。
这一篇里还讲到了好多人的性格特点。
感觉孔子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人性观察家,他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好坏、优缺点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个宁武子啊,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得很聪明,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呢,他就装傻。
孔子说他的聪明别人能做到,但是这种装傻的智慧别人可做不到。
这可太对了,生活里有时候我们就得学会隐藏锋芒,在不适合表现的时候就低调一点,不然就容易惹麻烦上身。
可是真正能做到像宁武子这样恰到好处地装傻,那可真是太难了。
我就想啊,我自己在生活中有时候就控制不住想表现一下,结果可能就给自己挖了坑,要是能学学宁武子的智慧就好了。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80ba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而论语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篇一《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为主,而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文中事例对于学生都是有着教育意义的。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
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
”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
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篇二我读的是《公冶长篇》,《公冶长篇》共有28篇。
其中还包括着些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ee906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看完论语,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论语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1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
”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
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
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
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
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
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
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
是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2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己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fbf054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3.png)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这一篇里有好多对人物的评价呢。
比如说公冶长,孔子把女儿都嫁给他了,这公冶长肯定有过人之处。
虽然他坐过牢,可孔子却不因为这个就否定他的全部,这就很厉害。
这就告诉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一个污点或者不好的经历,得全面地去看。
就像我们现在评价一个同学,不能因为他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犯过一次小错,就觉得他啥都不行了。
也许他画画特别棒,或者很会讲笑话逗大家开心呢。
还有啊,这一篇里孔子的弟子们个性都很鲜明。
像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一顿批评,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哈哈,我都能想象到孔子当时又生气又无奈的样子。
这宰予也是个有趣的人,敢在夫子面前这么“任性”。
不过从这事儿也能看出,在学习上态度真的很重要啊。
要是总是偷懒,就像现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或者走神,那肯定知识就进不到脑袋里去了。
还有子贡,这个人很聪明伶俐的感觉。
他和孔子之间的互动就像两个高手过招。
他会问孔子一些很犀利的问题,孔子也总能巧妙地回答。
他们的对话就像在给我们展示怎么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
子贡问孔子自己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瑚琏”之器,这就好比说子贡是个很有用的人才,但还不是最顶级的那种。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得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不能太自负,得不断地努力进步。
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品德方面的讨论。
比如说一个人是不是“仁”,感觉在孔子眼里,“仁”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呢。
好多弟子被问到有没有达到“仁”的时候,孔子都说还不行。
这也让我觉得,追求美德就像是爬山,没有尽头,得一直努力往上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二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但是首先要说明的是论语不是孔子亲自写的。之所以不亲自写有很多解释,但绝对不是他懒惰:》
所以孔子的“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句话是否与【公冶长第五】背道而驰?
Hale Waihona Puke 所以不得不引用一句跟高层次理论来总结这种矛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对于这一点有个故事可以引用:
孔子让颜回做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原本理解是【公冶长第五】中全文非常注重观察人的言行并用主观来给以评判。
但是主观的评判随着认识的不同,原本被认为是小人的会被认为是贵人,原本被认为是贵人的会被认为小人。而注重言行给予评论,其言行在不同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公冶长第五】所记载的评论不过是当时的一面之词。
读了【公冶长第五】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无非就四个字“慎于言行”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欢迎参考!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一
《公冶长》一篇中内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只能就其中一段说说感受,这里说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段。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咱们当代人成天价嚷着要”充电“,但决大多数人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然后要说明的是孔子晚年专注于道学,对老子学说非常的敬畏,拜访过老子且有记录。同时孔子最为大的贡献之一是做了《易传》。
而老子亲自留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的这段话如果和【公冶长第五】结合起来一起看,会发现:
所以【公冶长第五】只能作为历史记录材料来看,从对别人的评论来反射出孔子和他当时的那些弟子的关于仁德的探讨和当时的思想境界,然后结合整部论语来体会孔子与他徒弟们的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的思想境界上的变化。
说道这里读了【公冶长第五】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无非就四个字“慎于言行”
因为言行必然招来各种解释,有好有坏。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所以为大事的人要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以免不必要得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