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有度开发国土空间_严金明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政策解读

国土空间政策解读

国土空间政策解读国土空间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的有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的方针、政策和规划。

它是国家对国土空间资源的整体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国土空间政策的制定对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的土地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大量的资源浪费、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2019年颁布了《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建设统一开放、绿色发展、高效利用、清洁保护的国土空间格局,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首先,国土空间政策强调了统一开放的原则。

统一开放意味着要实现国土空间开放、合理、高效利用的原则。

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强各类用地的统筹规划,确保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其次,国土空间政策强调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绿色发展是指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通过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国土空间政策强调了高效利用的目标。

高效利用是指要优化国土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国土资源的多功能化利用。

要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国土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最后,国土空间政策强调了清洁保护的重要性。

清洁保护是指要加强国土空间的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要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污染防治和治理,保护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政策是国家关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土空间政策,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推动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国土空间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辨析与功能定位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辨析与功能定位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辨析与功能定位严金明; 张雨榴; 马春光【期刊名称】《《土地经济研究》》【年(卷),期】2017(000)001【摘要】当前国土综合整治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抓手,面临内涵不明、定位不清、实践总结不足等现实问题。

本研究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进行了定义,并阐释了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探索了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的类型模式和推进路径。

研究发现,新时期下国土综合整治有六大总体目标,包括国土生态系统平衡、国土利用格局优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陆海联动统筹和助力国土制度建设,与之相对应的主要任务包括整治多重生态资源以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以'三生空间'为承载重构国土空间、开展'田水路林村镇'整治以推动城乡统筹、开展跨区域资源调配以统筹区域发展、进行蓝色国土综合整治与安全建设和完善国土综合整治制度体系等六大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提出了六项建议。

【总页数】11页(P14-24)【作者】严金明; 张雨榴; 马春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省菏泽市国土资源局牡丹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相关文献】1.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近40年内涵研究综述: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 [J], 夏方舟;杨雨濛;严金明2.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J], 李卓鹏;刘兴丽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J], 刘彦利4.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J], 刘彦利5.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策略研究 [J], 周铁刚;王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良法与善治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良法与善治

Modern Rule of Law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Good Law and Benevolent Governance 作者: 严金明[1];张东昇[1];迪力沙提·亚库甫[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土地科学
页码: 1-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 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良法善治
摘要: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

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
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

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代下的积极响应,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

本文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保护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以及为改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时代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推进美丽中国国土和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生态修复;国土整治我国于2018年明确了自然资源部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职能,要求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现就厘清二者概念及内涵做出以下阐释。

1.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概念内涵分析国土整治是指在国土空间上进行的一系列以改善国土环境和提高国土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和行动。

其内涵包括土地利用、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防治、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综合整治,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同时也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治理。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以达到使之恢复到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的过程。

生态修复的涵义涵盖了障碍物清除、土地治理、分割带建设、草地恢复、湿地保护、生态系统管理、资源回收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的协调。

二者均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都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最紧迫的资源瓶颈问题。

生态修复更加注重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是对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供给为核心的土地整治理念的升级;土地整治则从法律依据和实践操作出发,强调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确保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开发。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8.05•【文号】自然资发〔2024〕149号•【施行日期】2024.08.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4〕1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现就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群众反对意见强烈的坚决不干;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既切实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效益;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切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层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大呼隆”“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会议: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会议: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10省厅要闻9月2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推进会,传达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锋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

一要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大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力度,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实施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项目,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区和淮河、大运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

二要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产权基础。

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加快确权登记,探索建立权责明晰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科学支撑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合理开发。

三要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强化自然生态源头保护。

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严控“三条控制线”,加快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开发保护制度。

四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五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提升重要生态系统质量。

持续推进矿山保护修复,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创新保护修复机制,科学开展保护修复,提高重要生态系统质量,维护生态安全。

会议要求,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

一要加快完成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

完善批前程序,全面完成省、市、县规划审批,推进乡(镇)规划编制报批,强化专项规划指导约束,严格按节点、要求高标准做好规划编制报批。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指在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和利用国土资源,保护和提升国土空间的环境质量,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的总体要求,是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的的具体指导。

1.保障国土空间整体安全性保障国土空间整体安全性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本目标。

包括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以及生态安全屏障区等;加强农田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和规范建设用地,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基础。

2.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核心目标。

要合理布局和利用国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3.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重要目标。

要协调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优化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旅游融合发展。

4.提升国土空间服务功能提升国土空间服务功能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关键目标。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的服务能力;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流通体系效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5.保护国土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生态环境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必要目标。

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确保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合理布局和利用国土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规划的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同时,实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国土空间利用状况,并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修正和优化规划方案,确保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谢海燕程磊磊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8期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本文将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建设进展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改革重点,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改革进展根据《方案》,“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具体包括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四项改革任务。

空间规划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基础,因此《方案》还提出了编制空间规划、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创新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方法等三项涉及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任务。

目前,国家及省级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新的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初步形成。

二、国土开发保护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一)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2017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

随着近几年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试点探索,目前明确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再单独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已有所区别。

(二)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目前全国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已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土空间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观念片面、体制复杂、法律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一部综合的规划法来解决和化解。

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范式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已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

土地管理法是通过整合协调来实现土地法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实现法的正义价值。

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在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具体到制度建构,则应通过“开发+保护+监管”的模式,完成该制度嵌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法;空间治理;价值功能;整体性资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湖南省独立学院为例,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我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规是特定主体根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制定、认可和改变法律规范。

新法律评价中,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1.1片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实施的各类空间规划有80多种,种类和数量都很可观。

就其规划编制而言,我国空间规划的部门性色彩浓厚。

因为缺乏沟通和协调,各种规划不可避免地变成了“部门策划”,在编制理念上有明显的片面化倾向。

国土空间规划应着眼于国土空间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注重国土空间整体性。

土地空间的优质开发,还需要以整体性思想和方法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管理[4]。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仅仅是单一规划的简单叠加,缺乏整体与体系,更割裂了不同规划间的内在联系。

1.2复杂的土地规划系统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在纵向上,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家、省、市、县、乡”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五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各级规划都是对上层建筑进行细化和落实,对国土开发的指标也是从上到下依次分配。

这一类似于“承包制”的计划制度存在着“刚性而不强、缺乏弹性”的弊端,忽略了地方的个性化需要。

有序有度开发国土空间

有序有度开发国土空间

向 ,实施有序有度 的国土开发。
以 资 源 禀 赋 和 环 境 容 量 为 基 础 , 坚 持 国土开发与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
随着我 国工业化 、城镇化 进程加快 ,城镇 建设
和 农 业 生 产 对 国土 空 间 需 求 不 断 扩 大 ,城 市 与 农
划定 “ 生存 线 ” ,即严格 保 护耕 地 和基 本农 田 ,坚 守1 8 亿 亩耕地红线 。实 施最严格 的耕地保 护 制度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 占用耕地 ,加强对农 业种 植结构 调整的引导 ,加大灾毁 耕地防治力度 ,适度 开发宜 耕后备土地 ,强化 耕地质量建设和 管理 。划
间 开发 效 率 和 质量 。
辽 阔 的 国 土 ,是 中 华 民 族 繁 衍 生 息 的 共 有 家
园。 目前我 国存 在国土空 间开发无 序 、区域和城 乡 发展差距加 大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不高 、生态环境 破坏加剧等 突出问题 。我们应 立足基本 国情 ,以资
源 承 载 能 力 为 基 础 ,注 重 国 土 开 发 的 生 态 文 明 导
生态产 品供 给能力。严格控制对 天然林 、天然草场
和湿地等基 础性 生态用地 的开发 利用 。严格保 护林 地 ,通过生 态 自我修复和加 大治理力度等措施 ,有
1 8 国土资源 2 0 1 3  ̄7 , E J 号
效保护森林资源。
加大农村公 共教育 、就业服务 、社会 保障 、医 疗 卫生 、基 础设 施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基本 公共服务 的供 给 力度 ,提高 基本 公 共服 务 的 国土空 间 可达
国 土地 整 治 的范 畴 、 目标 、内
国土 开发 不能逾 越资源 环境承 载 力 ,必须 尊重 自然规 律 ,把资源禀 赋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3-7-9 10:56:0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几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新理念和新原则,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这一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诞生,也标志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正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

国土开发利用的生态文明战略_严金明

国土开发利用的生态文明战略_严金明
划定 / 生存线 0 , 即严 格保 护耕地和 基本农 田 , 坚 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 实施最严格 的耕地保 护制度 , 严格 控 制非农建设 占用耕 地 , 加 强对 农业 种植结构调 整的 引
由于 受地形 气候条件 ! 资源享赋和 生态环境 条件的 影 响 , 我 国适 合进行 大规模 开发建 设的陆域 国土面积较 少 " 东 中部平原地 区水 土条件较好 , 是优质耕地和基 本
林地 面积达到46 .8 亿亩 , 森林覆盖率达到2 3 % 以上 "
加快土地 整治转 型 , 构 建国土综合整治 新格局 目前 , 我 国的土地整 治正 处于 转型发展 阶段 , 尚未
国土开 发不能逾越 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 , 而 必须尊 重 自然
规律 , 把资源享赋和环 境容量作 为国土 空间开 发的基础
条件 , 根据区域 资源环 境 中的 /短 板 0 要素确定 人 口经 济集聚和 产业发展 的限制性要求 , 明确 国土空 间开发的 规模 ! 结构 ! 布局和 时序 , 引导 产业和人 口向资源环境
农 田集 中分布 的地 区 , 也是 适宜开展 非农建设 的区域 ; 西北地 区土地 资源丰富 , 但 受水资 源约束 , 难 以进行 大 规模 的农业开发和 城 乡建设 ; 西南 山区受地形 ! 地质 灾 害和生 态脆弱等 因素的影 响 , 适宜 国土 开发 的空 间十 分
有限 "
导 , 加 大灾毁耕地 防治力度 , 适度开 发宜耕后备 土地 ,
全 民"
严格 控制对 天然林 ! 天然 草场和湿地等基础 性生态用地
的开 发利用 " 严格保护林地 " 通过生态 自我修 复和加 大 治理 力度等措施 , 有效保 护森林 资源 " 到2 0 20 年 , 全 国

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

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

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摘要:国土空间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对国土空间运行规律的运用不到位,是空间规划未能保障国土空间良好运行所致。

国土空间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空间规划则是一个极其庞大和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无法保障国土空间安全,更无法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但是,当前大量研究尚缺乏对国土空间安全的系统思考,空间规划中何种要素在如何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机制研究更为匮乏。

本文主要分析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安全;法律基础;系统接口引言国土空间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议的焦点,上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下至建筑空间安全。

国际学术界对国土空间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对恐怖主义等国家安全层面。

同时,国土安全智能防御、空间安全风险评估、土地产权变动下的人类安全、国土空间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国土空间系统常出现大量的自然与人为灾害,以及严重的局部资源浪费。

对于国土空间系统中子系统安全的研究也成为学界思考热点,如生态安全、地质安全、韧性城市等。

对国土空间安全领域的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防灾规划、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防洪规划等。

1、国土空间系统安全在我国,工厂爆炸、极端天气、重大疫情、地质灾害等频频出现给人类系统带来巨大伤害。

国土空间安全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这些影响虽然对全国的整体系统不构成本质性的安全问题,但对局部区域安全影响是不可逆的。

根据系统理论,本文提出“国土空间系统安全”这一概念。

国土空间系统安全是对国土空间安全的系统论表述,表征了系统整体及各子系统平稳有序运行,及对一系列已经或可能存在的国土空间安全问题的综合。

“国土空间系统安全”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三大原因:一是国土空间安全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空间治理方式没有形成系统整体观,忽视了系统内部要素的组成和系统结构;二是国土空间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工程,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是在国土空间整体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情况下,区域子系统的安全问题存在影响整体系统稳定的可能。

第23个土地日研讨会

第23个土地日研讨会

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纪念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专家座谈会综述1 引言2013年6月28日,由中国土地学会主办、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纪念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研究员致会议开幕辞。

座谈会主题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教授主持,座谈会自由发言由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主持。

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相关高校以及国土资源报社的领导和专家共约50人。

会议围绕“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主题展开研讨。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严之尧司长、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约翰•格拉斯科克(John Glascock)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包晓辉(Helen Bao)教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张晓玲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落实节约集约,制度建设最为关键,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近年来,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下一步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节约,按照更新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标准体系和奖惩制度,推动节约集约制度创新,逐步将“节约大战略”推向深入。

以下主要从“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最为关键”、“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以及“土地利用调控的国际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观点综述。

2 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最为关键目前,节约集约用地面临着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和地籍管理制度等问题。

现代地政基本的方向_严金明

现代地政基本的方向_严金明

理规模和管理层次要适当,管理程序要科学,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服务型地政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精 干,服务更加周到——因为它甩掉了许多不 该管的事,能够专心于服务工作。服务型地政 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公民和社会提供 更为适时的、更具弹性的、更加灵活的服务。 因此,这样的地政的工作效率更高也更贴近人 民。服务型地政是人民的地政,费用取之于人 民,所以在公共管理中必须考虑地政绩效和成 本核算问题,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地政装备 水平,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 政效率,进而以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推进运作机 制的现代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和 效益,实现地政管理的高效化,切实提高为人 民服务的水平。
有限导向
有限地政是指土地行政的权力、职能、 规模和行为都应有明确限制,并公开接受社会 监督与制约的地政。公共服务型地政从职能的 范围来看,不同于传统地政,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公共服务型地政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对 市场无能为力或产生较多负效应的领域进行干 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具体来说,公共服务型地政主要是做市 场和个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其 职能主要是提供经济发展的土地基本保障,组 织与实现与土地相关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保护
矛盾导向
建设公共服务型地政,必须着眼于解决 主要矛盾,而中国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 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和土地 需求的无限性。在这一矛盾之下,土地的公共
CHINA LAND /2008 No·2
61
言 论
耕地等自然资源、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保护 并维护土地市场竞争、维护土地配置的社会公 平。总之,坚持有限地政也就是要通过转变地 政职能,在土地行政中解决好“越位”、“错 位”、“缺位”问题。
62
中国土地·2008年第2期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36号建议的答复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36号建议的答复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3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7.06•【文号】自然资人议复字〔2021〕110号•【施行日期】2021.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336号建议的答复自然资人议复字〔2021〕110号钱凯法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提升江苏发展能级的建议》收悉。

经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我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部门职责,全力做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相关工作。

您通过分析江苏省“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提出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江苏的支持力度,适度增加江苏建设用地规模,在土地的审批、使用等方面给予江苏更大自主权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下一步,我部在相关工作中将充分吸收采纳您提出的建议,支持江苏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江苏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江苏的支持力度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要求,锚定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现代化引领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从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发力,谋划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推动江苏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发展能级。

2021公需课单选题

2021公需课单选题

1.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要建立()就是“第一能源”理念。

A、节能B、清洁C、新能源D、煤炭正确答案:A2.()包括山水远足、民宿休闲、土味美食、民俗文化、农耕体验。

A、设施园艺业B、集约养殖业C、休闲度假农业D、特色种养业正确答案:C3.()导致了地区利益与群体利益失衡。

A、权责不清B、制度分割C、政府主导的法定基本保障独大D、养老、育幼、助残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足正确答案:B4.当前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统筹。

A、省级B、国家C、中央D、市级正确答案:A5.我国运输结构仍以()货运为主。

A、铁路B、水路C、公路D、航空正确答案:C6.()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新两步走“大战略”的“魂”。

A、构建新发展格局B、构建命运共同体C、构建新发展理念D、构建新发展结构正确答案:A7.推进国土空间开发,开展经济社会活动,一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相统一。

A、社会效益B、生态效益C、社会效益、生态效益D、边际效益正确答案:C8.讲好中国故事,经常强调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有战略自信。

在理论自信方面,更加强调()。

A、科学性B、系统性C、完整性D、可接受性正确答案:D9.()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A、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C、党的领导D、和谐社会正确答案:A10.()也主要是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特别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经济循环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A、新发展阶段B、新发展理念C、新发展格局D、新发展需求正确答案:C11.()也主要是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特别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经济循环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A、新发展格局B、新发展阶段C、新发展理念D、新发展需求正确答案:A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甲午海战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赋予()更多自主权。

国土空间工作情况报告

国土空间工作情况报告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旨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国土空间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工作进展1.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为加强国土空间治理,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意见》等。

这些政策法规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3.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严格控制“两线三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我国积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有效提升了国土空间生态质量。

三、存在问题1.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力度不足尽管我国已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但在实施监督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规划执行不到位、违规用地现象时有发生等。

2. 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国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与新时代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如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方面存在不足。

3.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仍需深入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1.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土地调控新定位_人地和谐

土地调控新定位_人地和谐

土地调控新定位:和谐■ 中国人民大学 严金明地利用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每年递增约1%,到2020年将达到58%左右,届时将有近8亿人口居住在城镇,也就是说,未来近20年中我国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2亿人以上,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以上,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将直接带动城镇住宅用地、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和大量工业用地需求的增加。

未来20~30年内,随着人口增加,我国人均资源量持续减少的趋势将难以改变。

我国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在世界近30个5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人地矛盾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最尖锐、最突出的。

人均森林、草地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和l/3,人均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价值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和1/2,人均资源量综合排名世界第120位。

这意味着,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更为苛刻的资源约束。

未来30~40年内,我国土地资源仍将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带来的粮食总量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

我国未来人口的食物消费结构和膳食营养水平将向动植物并重型方向发展。

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综合推算,人均粮食需求2010年应在 400~410公斤,2020年在420~435公斤左右,2030年人口高峰时期应在450~470公斤水平。

据此估计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5.40亿~5.55亿吨、6.03亿~6.25亿吨34中国土地·2008年第1期和 6.63亿~6.92亿吨。

即使能通过外贸进口解决5%~10%的粮食需求,2020年~2030年中国至少还要通过自己的国土资源解决5.5亿~6.0亿吨的粮食生产和供给,这比中国现阶段5亿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高出10%~20%。

人地和谐应作为土地供需调控的战略目标人地和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论,它强调人与土地应该 “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并依据人的能动性、主导性和智力与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人与土地的对立关系,在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而持续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特稿
SPECIALPAPER
当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等问题,
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源承载能力为
基础,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实施有序有度的国土开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辽阔的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有家园。

目前我国存在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

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实施有序有度的国土开发。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对国土空间需求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建设之间的空间需求矛盾日渐突出。

不合理的国土开发强化了各类空间利用之间的不良影响,造成国土空间利用的效率损耗,加剧了国土开发利用的生态化矛盾。

国土开发不能逾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把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条件。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中的“短板”要素确定人口经济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限制性要求,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合理集聚,确保国土开发在生态环境安全、资源保障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等前提下进行。

目前,我国农用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同样,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的保护。

但是,农用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资源补充能力不足,国土资源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划定“生存线”、“生态线”,加强国土开发空间管控,夯实水土资源基础,构建生态屏障体系,统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对人口和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引导,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和质量。

划定“生存线”,即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

划定并永久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划定“生态线”,即严格保护国家基础性生态用地,实行生态红线控制。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禁止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遏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

严格保护林地,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治理力度等措施,有
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
划定“生存线”、“生态线”,推进“两线”管控引导
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严金明18国土资源2013年7月号
效保护森林资源。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尚未全面进入以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和农地生产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景观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阶段。

在“保发展、保红线”方针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国当前土地整治仍以增加耕地数量为首要任务。

为此,我国需要积极引导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使土地整治与有关规划设计朝着“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与景观结合的目标发展。

相应地,我国土地整治的范畴、目标、内涵和方式等都需要进行深刻变革:在整治范畴上,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目标上,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内涵上,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在整治方式上,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规模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引导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建设覆盖城乡、供给有效、方便可及、发展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农村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土空间可达性,并降低其所需的国土资源成本,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配置。

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配置力度,缩小与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努力使国土开发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国土均衡发展。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海洋国土开发缺乏统筹,资源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海岸和近岸海域开发密度高、强度大,90%以上的海域开发利用活动集中在15米等深线内的近岸海域,工业和城镇建设围填海规模增长较快,海岸人工化趋势明显,部分围填海区域利用粗放。

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开发活动自主性、随意性大,开发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海岛生态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此,要充分认识海洋作为国土扩展空间、便捷通道、资源基地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推进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实施陆海一体化开发,统筹陆地和海洋资源利用,协调
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用海,促进近岸、近海、深远海和海岛有序开发。

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促进形成参与全球竞争的海洋经济圈,加强海洋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功能,在确保海域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陆海空间开发利用的关联性和海岸带的整体性,实施陆海统筹发展,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构建产业体系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的陆海协同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国土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国土综合竞争力。

加快土地整治转型,构建国土综合整治新格局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国土均衡发展
实施陆海一体化开发,促进陆海统筹发展
19
7/2013LAND&RESOURCES
国土开发不能逾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把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条件。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中的“短板”要素确定人口经济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限制性要求,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合理集聚,确保国土开发在生态环境安全、资源保障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等前提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