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如何实现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分配公平问题长期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工作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九大强调“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如何促进分配公平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分配公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包括分配制度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分配方式公平、分配过程公平等多重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是走向共同富裕、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是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制于生产并反作用于生产。
没有生产,根本谈不上分配。
分配是生产的产物,生产的产品决定了分配的对象,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分配的性质,生产的形式和结构决定了分配的形式和结构。
马克思一贯反对脱离生产关系研究分配关系的做法,否认在分配数量公平、伦理正义等问题上反复兜圈子的资本主义社会改革方案。
马克思超越了道德价值观念的主观评判标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将分配公平与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更替紧密联系起来。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等理论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替代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非公平正义的批判,并未简单停留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表面形态,而是深入挖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
试谈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耆 的 积极 性 , 要 保 证 分 配 的 公 平 保 障 人 民 生 活 , 护 国 家 也 维
的 长治 久 安 。改 革 和 完 善 收 人 分 配 制 度 应 该 把 着 力 点 放 在 对 初 次 和 再 分 配 分 配 政 策 的调 整 上 . 不 仅 要 对 自身 不 合 理 这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5期 (第 1 0卷第 5期 )
学 院 、 搬
\】_ n s r t0 l c tj i i ta i n Co l E 1 ca
NO , 0 8 .5 2 0
( Vo1 1 N O 5) . 0. .
[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06
胡 总 书 记 在 “ 七 大 ” 告 中 提 出 : 初 次 分 配 和 再 分 配 十 报 “
都要 处 理 好 效 率 和 公 平 的 关 系 , 分 配 更 加 注 重 公 平 ” 收 再 。 人 分 配 是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综 合反 映 , 人 分 配 合 理 与 收
论初次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论初次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引言在现代经济学中,分配问题一直是争议较大的话题之一。
分配可以看作是资源的分配,包括了财富、收入、资源等等。
初次分配就是指从源头上分配,比如说国家分配土地资源等等。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分配中不可逾越的矛盾,但也是需要统一的,尤其是在初次分配中问题更为严重。
本文将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初次分配中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第一部分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平是指每一个人在“某个事物中”得到的,应该依据某些相关的标准或原则来分配,通常是参考经验或规范,如人权,公正、正义、平等、个人的贡献、好处、努力、需要等等的因素。
在分配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与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参与到分配中来,这样才能够达到分配的公平性。
效率则是指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更高的生产力、工作力、资源利用效率等等,同时追求提高产出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效益。
换言之,效率就是尤其注重分配的不浪费、不浪费生产力、劳动力和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使资本获得较高的收益等等。
事实上,公平和效率是一种统一的关系,需要相辅相成。
如果追求公平的程度过高,就意味着对于效率的追求就会变得困难,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需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初次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第二部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初次分配作为资源分配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初次分配在分配资源时就有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公平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初次分配的公正性至关重要,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的指引,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落实。
首先,其中的一个公平原则是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也就是说,在分配中必须尊重人的基本需求,确保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不会被忽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配应该采取最小化资源浪费的原则,以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例如,在国内已经获得很广泛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即保障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政府经济学》(网上案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政府经济学》(网上案例)一、案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是比较好理解的,那么如何理解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把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放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整体框架下来考虑。
任何国民收入的分配必然既包含初次分配,又包含再分配,不存在只有初次分配没有再分配,也同样不存在只有再分配没有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获得收益的制度,等量生产要素贡献获得等量报酬,即贡献多者多得,少贡献者少得,没有贡献者不得。
如果贡献多者不能多得而是少得,贡献少者不能少得而是多得,或者不分贡献大小获得的收入都一样,这不仅不是公平,恰恰是不公平。
计划经济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表面看收入差距很小似乎是公平的,其实这是严重的不公平,这是贡献少者无偿地占有了贡献多者的劳动成果。
所以,不能将公平与平均划等号。
在初次分配中越讲求效率,将贡献与收入挂钩,就越能够调动各种生产要素主体的积极性,越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
在再分配过程中就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如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老弱病残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总会存在一部分地区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居民生活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在再分配中通过更多的转移支付来解决。
二、个人发言提纲:处理好初次分配中的公平,目前需要解决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即没有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收入与贡献不对等,同样的贡献没有获得同样的收入,或者说贡献不大者获得了较多收入,同样扭曲了分配关系。
目前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从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来看,少数垄断行业获得了过高的收入,他们获得的高收入不是因为贡献大,而是因为具有行政垄断性质,导致行业之间差距不适当地扩大。
二是从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来看,也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少数经营者获得了更多的不当的过高收入,大部分普通员工没有从企业增长的利润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个问题是经营者内部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存在收入与贡献不对等,高层管理者收入过高,而中层管理者收入比较低;还有在部分国有企业,总经理和董事长的收入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相对比较低,而副总经理等的收入由市场决定,反而比较高,出现倒挂现象。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摘要]我国进行市场体制改革以来,在经济发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隐藏在社会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收入差距扩大以及经济中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原先所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公平效率基尼系数和谐社会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一)公平的含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平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以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标准,认为收入差距大小适宜就是公平;有人以劳动能力的贡献大小作为标准,认为按劳分配就是公平;有人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为标准,认为机会均等就是公平。
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
其意义虽十分广泛,但核心却是经济公平,即利益分配公正合理。
经济公平强调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机会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所有的参与者不因其出身、家庭背景、自然环境等而丧失或额外获得某种参与竞争的机会;规则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面对的是无歧视的制度和市场秩序,不存在对某些群体有利或不利的特殊规则。
经济公平的重心在结果公平上,(收入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即分配应在与人们的能力、贡献相适应的基础上表现出适当的差距,报酬或收入与投入或代价成比例。
如果不得不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利益分配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
(二)效率的含义: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
生产劳动总要有所投入和成本,投入愈少,成本越低,产出愈多,收益愈高,则效率就越高。
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不得不在竞争中追求高效率,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
它的内容很广,包括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资源的动态效率等等。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着重理解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效率。
微观的效率反映的是各个市场主体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的状况;而宏观的效率,反映的则是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的状况。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摘要: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顾效率,才能达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目标,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强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就要求收入分配要能够起到激励作用,能够调动要素所有者贡献要素的积极性,为此人们收入必须拉开差距,防止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错误倾向。
公平是说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就必须促进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冲破了平均主义的束缚,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1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
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正确认识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践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收入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收入分配格局的最终形成,是由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作用的结果,而且这种作用是有层次的。
市场在初次分配中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最终形成起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而政府在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调控,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将是有限的。
初次分配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oo
共 乐山
党 系
( 南大学 湖
口 彭京京 蒋嵘涛 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 湖 南 长 沙 4 0 8 ) 10 2
摘要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都要 处理好 公平与效率 的关 系, 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 再分 配注 再 ” 重公平是分 配理论 的本质要求 , 而初 次分配要处理好公 平与效 率的关 系这 种提 法还比较 新 , 那么提 出这种 思想的依据 是什 么呢?在 实际的政 策设计 中如何体现这种 思想呢?本文从技 术层 面、 制度层 面、 价值层 面进行 了粗略 的分析 。 关键词 : 次分配 公 平 效 率 初 中图分类号 :0 6 F 3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9— 9 2 20 )6—3 0 A 10 6 2 (0 8 0 3— 2 无论是从 改革 开放前的“ 公平 优先” 的指导思想 , 还是后 我国收入再分 配主要是通过税收制度 来调节 收入差距 : 来的 “ 效率 优先 , 兼顾 公平 ” 的指 导思 想 , 是 由当时 的社会 通过社会保 障制度来保 证低 收入者的基本 生活 ; 都 通过提供公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的 , 我们应历 史地辨证 的看待 。每种指 共产 品和服务来 满足 公众 的生 活需要 。但 是 收入再分 配在 导思想在特定 的社会经 济背景下 , 都极 大地促 进 了生 产力 的 实际 的操作过程 当中却 忽略了公 平 , 导致 再分配实 现公平 的 发展 , 当生产力发展 到一 定水 平后 , 又不适 应 社会 经济 但 它 目标发生偏离 。主要原 因在 于 : 国 目前税 收制度 不健 全 , 我 发展的需要 。这一 矛盾运 动其 实说 明 了公平 与效 率 的矛盾 遗产税 、 赠予税尚未开征 、 所得税所 占比重偏低 , 致使 税收调 统一体是生产力 与生产 关 系矛盾 的集 中体 现。初 次分 配要 节收入分配 的能力 不强 ; 收征管 法律 体系不 完善 , 税 缺乏 有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 的关 系的指 导思 想是 党总结 改革 开 放实 效监管 , 高收入者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 导致 国家 税收流失 ; 对 践3 0年来 的宝 贵经 验 , 对我 国当前 国情 深刻认 识后 作出 低收入者转移支付 的力度不够 , 是 出现 马太 效应 。按照 国家统 的伟 大决 策 , 是对公 平与效率关系认识 的进一 步深化 。从 现 计局公布 的数字 ,0 6年我 国农 民纯收人 中初次 分配 占 9 . 20 4 实的社会 发展状况来看 , 这种指导思想有其应然性 。 9%, 6 转移支付收入仅 占 5 0 % ; .4 城市居 民收入 中初次分 配 初 次 分 配 要处 理 好 公 平 与 效 率 的必 要性 占7 . 1 , 移支付 收入 占 2 .9 。如果 城乡居 民统算 , 72% 转 27% 公平 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各 学者争论 的话 题 , 随着社 会 初次分配约 占 9 % , 移支 付收 入则 占 1% 。由 于再分 配 0 转 0 经济实践 的发展 , 争论 也趋 向一致 。不再拘 泥于公平 与效 率 调节收入 、 缩小差距 实现 公平 的功 能弱化 , 因此必 须在初次 谁主谁次 的讨论 , 而重点 放在 如何 实现公 平 与效率 的 统一 。 分配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初次分配 领域收入差距 使 对于两者关 系的认识 首先 是要 把握 两者 的 内涵 。效率 是经 控 制在 一定范围内 , 为再分 配功 能的发挥创造 良好基础 。 济学意义上 的投入 产出 比。我认为公 平应该是 合理 的平 等 , ( ) 制度层 面来看 , 二 从 由于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发 育尚不 也包括合理 的不平 等。也就是说平等 不一定就 公平 , 不平等 成 熟 , 次分 配领 域 不公 平 问题 明显 增 多 初 也不一定就不公平 。公 平应 建立在合理合法 的基础 之上 。 初 次分配过程是将 生产经 营 收入按不 同原 则和方 式在 ( ) 技术层 面看 , 分 配对公 平的贡 献程度 不 够, 一 从 再 需 要素所有者及 国家之 间进行 分配 。国 民收入初 次分 配方式 要 初 次分 配 来 弥补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按劳分配 ; 生产要素分 配 ; 按 按劳 动力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 收入分 配理论 , 民收入在 生产部 门创 分配 ; 国 按个体劳动 分配 ; 按经 营收 益分 配等 。分 配方式 是 由 造 出来 后还要经历 两次 分 配过 程。初次 分配 是在 直接参 与 生产方式所决定 的 , 而生产方式 由生产资 料的所有 制形式决 生产的社会成员或 社会 集 团之 间的分 配 。分 配的原 则则 由 定 。私有制与市场经 济在 西方发 达 资本 主义 国家 已经 非常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形式 所决 定 。再 分配 是 以国家为 主 导为 成熟 , 资本 主义 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积 累起到 了极 大的促 列 了实现政府职能对 国民收 入继初 次分 配后 在 整个社 会 范 围 进作用 。但私有制与市场经济本身 有其 固有 的缺陷 , 成社 造 内进行 的分配。初次分配的结果是再 分配 的起点与 基础 , 初 会不公平就是市场失灵 的主要表 现。 次分配 的好 与差直 接影 响着 再分 配 的效 果 。再 分配 作为 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按 生产要 素所 有者在 生产 经营 中投 个 国民收入分配阶段的结束 , 其效果 的累计性又直 接作用 于 入的各种生产要 素的质 量和 数量进 行收 益的 分配方式 。这 初次分 配阶段。因为凭 生产 要素 取得 收入 为主 的初 次分 配 里的生产 要素 主要 是包 括利 润、 息 、 息 、 利 股 红利 、 租金 以及 是 以前 阶段再分 配 累计 的要 素为基 础 的。这就说 明 了二 次 技术信 息等 。目前我 国企业 内部生产要 素配置不合 理 , 导致 分配相互影 响、 互为基础 的互 动关系。 企业内部资本 所有 者 、 营管 理 者 和劳 动者 之 间的分 配不 经 再分配是政府 通过 财 政转 移支 付 的手 段 ,来 调节 初次 公 。企 业 内部 员 工 之 间 收 入 差 距 进 一 步 拉 大 ; 于 垄 断 行 业 由 分配 中所没有解 决 的不 公平 问题。再分 配 注重公 平也 是 收 的存在 导致企业之 间的生 产要 素 配置 也极不 合理 ,垄 断企 入分配理论 的本 质要求 。但 我 国 目前再 分配 实现 公平 的功 业 由于有政策扶持 、 资金 优惠等 , 通过垄 断经 营获得 了高额 能越来 越被弱化 。再 分 配对 于 国民收 入分 配格局 的作 用甚 垄 断利 润 , 垄断企业 的员工平均 收入高于一般企业 的几倍 。 小, 二次分 配理论 上 的设计 在 目前现 实社 会 中遇到 困扰 , 已 按 个体劳动分配 是指劳 动者及 其家 庭成 员依靠劳 动和 不能彻底解决收 入差距拉 大的现实 。 和经营所取 得收入 的分配形 式 。个 体劳 动者 的此类 收入不
从制度入手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赵 人伟 撰 文谈 了对这 一 问题 从 制 度入 手 实 现初 次 分 配 的看法。 首先, 要抓住改革和发展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两个环 节。 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是同 邵 渝撰 文认 为 , 要按 照“ 权利 收差距扩大是资源 占有 转型 期 的 复 杂 性联 系在 一起 的 。 公平、 机会公平 、 规则公平 、 分配 不公 的结果 许 多不 正 常收入 乃 至非法 收入都 公 平” 的原 则 , 多方面入 手促进 从 何 伟撰 文认 为 ,收入 差距扩 同转型 期 的种 种 无序 状 态 有 关 。 初 次分配公 平和效率 的统一 : 大是资源 占 公的 有不 结果, 而不是效 只有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 第一, 变劳弱资强的 要改 格局。 率优先的结果。目 前我国的收入差距 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 立和完善 , 第二,要完善企业的所有制 才 能从根 子上 解决 转 型期 的无序 结构、 法人治理机制、 民主管理制 确实 扩大了 但是并没有带 , 来高效率。 说分配不公是 由效率优先引起 的, 不 状态所带来的问题。这可以说是 度 ,形 成有利 于 发挥 人力 资源优 如说各级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追求 改进 收 入 分 配 状 况 的 一个 大 思 势 、 防止 内部人 侵权 的公平 分配 计 G P的 D 增长, 不重视社会公平, 路 。另外 , 划经济 时代遗 留下来 制度 和利润分 享制度 。 可能 的一些 隐形 收入 的不 平等 ,也 只 第三, 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 更切合实际一些。 健全公 共财 政。 在 市场 经 济体制 下 ,贡献 与 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特别像 限制政府权 力 , 报酬的等价是 由市场来决定。这 住房和公车使用上的实物分配体 第四,要以反商业贿赂为突 里可 以说 完全 通行 着 马克 思所说 制 ( 给制 ) 造 成的不平等, 破 口来 规 范市场 经 济秩序 ,逐步 供 所 都只
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
——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摘要:要了解分配,先要认识权利的配置。
以物权分析为切入口,可确认物权效率与物权公平的静态统一向动态冲突发展,依靠物权社会化的限制,使冲突转化为效率和公平的高层统一。
物权制度的两个统一能够代表初次分配中的对立统一。
初次分配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高层面统一,是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结果,政府限制权利滥用使权利社会化而导致收入分配均衡。
效率优先论是“权利本位”的价值理念;关键在于追求什么目标的效率,以牺牲资源环境、他人公平为代价的净货币收入的效率优先不可取;占有规律决定了私人高效率不可能分给穷人“蛋糕”。
准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两个统一可明晰政府与市场分工,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良心”。
关键词: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物权;社会化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之所以存在效率优先说、兼顾说、矛盾说、交互正向说等众多争议,是因为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各学科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视角,选取效率的某一层面与公平的另一层面来论证庞杂而又多层级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得出的结论莫哀一是。
本文试从法学视角的物权行使为切入口,分层次结构论证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层统一,为我党的关于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战略转移提供理论支持。
一、公平与效率在物权制度中的两度统一1、物权立法实现了物权公平与物权效率的静态统一《物权法》第1条规定:为了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制定本法。
这条规定肯定了立法的功能和作用。
“明确物的归属”是《物权法》的基本功能。
《物权法》所有条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宗旨:将自然状态的动产和不动产物,法定为特定主体排他性支配的客体,尽可能地实现“物”向“客体”的转化。
法律明确“此物归属于我”的判断,界定的只是《物权法》的基本作用是充分发挥物权效用,这是明确物权归属后的作用。
一种人与物的关系。
物权的行使是发挥物权效用的途径,这条途径体现了物权运行中的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明确物的归属本身,是很有效率的物权设置。
关于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文章阐述了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及其与二、三次分配的关系,提出了衡量公平问题的判断办法;并得出对于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主要在初次分配中解决的结论。
关键词:初次分配公平;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政策导向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就表明公平原则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共同原则,初次分配同样要体现公平原则。
一、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公平问题。
在一定时期,什么是公平,是一个社会价值或者观念的社会选择问题。
就公平本身而言,它是主观范畴和客观范畴的结合体,是公正与平等的统一体。
具体而言,公平在经济学意义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经济公平。
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在再生产过程中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付出与报酬之间的平等关系。
经济公平体现的是市场机制基础上的价值规律,强调的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和以效取酬,即强调公平的机会、公平的竞争和平等的权利。
其中,机会均等是指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
它要求在再生产过程的起始环节,每个企业和劳动者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机会支配社会资源,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规则公正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竞争的规则对所有参与者都应当是平等有效的;以效取酬是指在再生产的最后环节,参与竞争者的收入应与其效益产出相适应。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要素贡献所取得的收入,就是公平的收入。
2、社会公平。
主要是指在再生产环节之外的再分配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政策使收入趋向合理化的一种平等关系。
它要求在经济公平的基础上,让所有公民都能获得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物质条件,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社会公平强调的是将人们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所对应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长期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相对和谐。
试论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
试论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要体现公平,这是分配领域理念的一个重要变革,对于遏制我国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于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意义。
那么,目前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和完善?本文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近年来,我国社会分配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反映收入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0左右。
在初次分配领域,人们意见比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过度倾斜的现象,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47.2%,下降到2006年的45.0%。
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53.1%,下降到2003年的49.6%;二是部分垄断性行业和企业,在影响市场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也成就了部分领域不合理的暴利,拉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根据国资委编制的统计年报,2005年利润排名前40家的企业,平分了6000多亿央企利润中的95%。
其中有12家企业的利润都超过了100亿,而这12家企业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和电力系统等垄断行业;三是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平,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相对较低。
收入差距如此迅速地大幅度拉大,主要原因不在于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尽管这两个方面也很薄弱),而是在于初次分配中公平的残缺。
初次分配领域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思考
党 的 十七 大 报 告 中首 次 提 出 , “ 初 次 分 配 和再 分 配 都 要 处 理 好 效 率 和公 平
的 关 系 ” “ 步 提 高 居 民收 入 在 国 民 , 逐
初 次 分 配 是 指 在 劳 务 和 生 产 过 程 巾 ,按 照各 种 要 素 对 产 出 直 接 做 出 贡献 给 予要 素提供者 的经济 补偿 。在过去 , 初 次 分 配 中 注 重 效 率 .通 过 市 场 的 作
me . nt
K y wo d :n t l it b t n i r v n b r o e s t n e ce c n ar e s e r s i i a s u o ;mp o i g l o mp n a i ; f i n y a d f i s i d r i i a c o i n
用 ,拉 开 收 入 差 距 . 调 动 市 场 的 积 极
增 长 。到 党 的十 六 大 .经 济 有 了一 定 的 发 展 ,有 一 定 经 济 实 力 提 出 “ 次 分 配 初 注 重 效 率 、再 分 配 注 重 公 平 ” 有 能 力 , 再 分 配 的 公 平 机 制 .推 动 社 会 的 公 平 建 设 ,缓 和 社 会 不 公 平 的 矛 盾 。再 到 党 的 十七 大后 连 续 几 年 经 济 的 飞 速 发 展 .经 济 实力 的 积 累 到 了 一 定 的 程 度 ,这 才 提
谭 翊 ,安 宏 ,文 晓晋
( 中共 贵 州省 委 党 校 ,贵 州 贵 阳 5 0 2 ) 5 08
【 要 】正确 把 握 初 次分 配 领 域 中效 率 与公 平 的 关 系 ,是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的 关键 环 节 。 在初 次 分 配领 域 中 ,效 率 与 公 摘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践证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的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
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眼1?演151;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眼2?演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深刻寓意,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效率仍是分配的最佳尺度效率,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那些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眼3?演179-18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过程中突出注重效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该报告中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说明我国未来几年的改革必向“效率与公平”兼顾努力。
【关键词】分配效率公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标志着党中央把推进社会公平,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转变,预示着我们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公平统筹兼顾”阶段。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
在现阶段,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因而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经济单位中进行的。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三种收入:一是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二是生产单位的纯收入,三是劳动者个人的纯收入。
可见,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了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物质利益关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和为社会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努力。
一、初次分配中要讲效率效率,常指经济效率,具体的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收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正确处理现阶段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率 的提高 , 又必须 破 除平均 主义 的分 配 , 结 果必 然导
致收 入差 距 的 拉 大 。 不 过 , 这 种 矛 盾 不 是 绝 对 的。
如果说 平均 主义 的收人 分 配会影 响要 素 所 有者 的积
极性 , 制约 经济效 率 的提 高 , 那么 收 入差 距 过大 也会 变相 影响效 率 , 因为贫 富悬 殊会 影 响有 效需 求 , 特 别
强调初 次分 配 中的公平 指 明 了方 向 。
一
明, 仅仅 利用 再分 配解决 公平 问题 远 远不 够 , 因为初
实践 相结合 。适 度空 间不 是孤立 、 静止的 , 而是 不 断
发展 变化 的 。一般 在 经 济 发 展 的 初期 , 资 本 要 素 短
缺, 生 产力 发展 水 平 较 低 , 产 品供 给 能力 严 重不 足 , 决定 了此 阶段 经济发 展 的主要特 征 是依 靠 资本 积 累
Vo 1 .1 3. No. 6
De c,201 4
2 0 1 4年 l 2月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0 3 1 ( 2 0 1 4 ) 0 6 - 0 0 1 2 04 -
正 确 处 理 现 阶 段 初 次 分 配 中 的 公 平 与 效 率 关 系
张迎春 , 张毓 航
济 本身难 以做 到 的 , 也 正 因此 , 如何 处 理 公平 与 效率 不应 求 。在 公平 与效 率 的权衡上 都 往往 会 更加 重 视
者 的公 平未 必 能带 来 结 果 的 正相 关 , 从 结果 公 平 的
国 企 利 润 的 留存 不 当加 重 了初 次 分 配 的 不 公 , 国有 企 业 内部 分 配 制度 和 机 制 的 不 合 理 加 剧 了初 次 分 配 中 的 收 入 分 配 差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讨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讨梁华林1,赵玉华2(11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 030006; 21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 要: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不是孰轻孰重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效率本身具有公平性质。
针对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现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要对影响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区分产生收入差距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国家在微观经济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
关键词: 初次分配;效率;公平中图分类号:F0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9)05-0018-03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问题。
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关系性质如何,为什么要强调处理好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本文做了初步探讨。
一、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生产中的效率是不同的。
生产中的效率讲的是投入的生产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追求的是低投入高回报;而分配中的效率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投入与获得收益之间的关系,要素所有者获得的回报与投入的要素之间具有合理关联性和对等性。
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根据所投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报酬,也就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具体来说,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必须与其投入相对称和相适应。
相对称是从质上讲的,即收入与投入的要素挂钩和相联系,投入劳动获得工资,参与经营管理获得经营性报酬(管理也是一种劳动,但目前管理者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报酬),投入资本获得利息、红利,投入土地获得租金;相适应是从量上讲的,即收入的多少与投入要素的数量相联系,要素所有者不能把投入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全部收归己有,但至少要做到所有者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越多获得的收益也越多,也就是高投入高回报。
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
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显著提高,但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本文将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效率与公平并重”这两大决策进行分析,并探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途径,以缩小贫富差距。
【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改革开放一、对两大决策的分析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大的收入。
回顾过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的。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使收入分配倾向于平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生产低效的局面。
因此为了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效率,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明确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如今我国实行的是同样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允许了一部分人走上先行富裕的道路。
他们通过努力,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贡献来获取相应的报酬,达到收获与付出的平衡。
但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社会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效率优先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更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提供了可能,同时它在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据此观点进行理解,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低效率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公平失去其物质基础。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把重心放在效率方面,着重探究“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我国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走向富裕。
但不可否认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它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悬殊化,诱导人们放弃对公平的追问。
初次分配_由注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相结合
2007年第6期(总第105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l o ng ji a ng Soc i a l Sciences N o 6,2007G ene ra.l N o .105 经济思考初次分配:由注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相结合赵海东(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南昌330003)摘 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体制并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规律,而应当是初次分配就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再以二次分配促进公平。
当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扭转初次分配不合理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因为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初始分配公平,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效率发展,从而较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关键词: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公平;效率;中小企业中图分类号:F 0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7)06-0070-04收稿日期:2007-07-25作者简介:赵海东(1973-),男,江西寻乌人,副主任,副教授,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讨论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造成 三过!的根源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
而笔者认为,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不是出在二次分配上,而是出在初次分配上。
当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要问题在于注重效率而没有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本文拟围绕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必须强调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因、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对策作以分析与探讨。
一、实现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关键在于初次分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当前的一个主流观点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
似乎初次分配重视效率,可以不照顾公平,然后二次分配再来解决公平问题。
事实上,这是对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误解。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初次分配就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而二次分配作为补充手段,解决初次分配可能遗留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如何实现
公平与效率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两者之间的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能够兼顾,不可偏废。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是指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我们知道初次分配在很大程度是针对效率而言的,即收益的多少,高效率,高回报,也就是说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是式微的。
在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坚持的一直是效率优先的指导原则。
可是随之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特别是贫富差距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执政党所困扰的问题。
甚至一度让有些人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性。
“当然,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作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可行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渐渐的成为人们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其中有资本、懂管理、精技术的那部分人可能先富起来了。
但是广大的老百姓却仍然被锁在祖祖辈辈经营的广袤土地上,“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很突出。
”中国八亿多农民,当然还有其它收入低的阶层的人,他们在生产要素的占有上就不公平,也就是说他们在致富的起点上就客观的存在不公平。
当然,也就很难谈得上再次分配的公平。
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重新调整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思路:即初次分配就要注重公平,而不仅仅是注重效率。
如何解决初次分配公平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公平分配生产要素。
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公平分配,从而达到对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的公平分配;因为生产要素的占有是关键,通过生产要素产生生产效率和效益,没有生产要素的占有,就很难取得生产效益的占有,正像马克思所说的,没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无产者的劳动不会给自己创造出财产”;其二,在生产要素分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生产要素的生产收益。
通过政策的倾斜或经济杠杆,使这部分人群掌握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创造更高的效益和更多的收益,以达到初次收入分配公平。
事实上,党的报告在具体措施方面已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而关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四、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
此外,在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同时,必须也要注意处理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分注重公平,可能会导致人们的积极性受挫;过分注重效率,也会使人们之间贫富差距扩大。
但是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才有今天要初次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政策出台。
那么,是否今后一段时间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实现公平,当然那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发展。
但是可以更明确地是,注重分配公平已经是不可绕过去的民生主题。
特别是初次分配就注重公平更具当下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