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朗读1.出示停顿及易错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抑扬顿挫、重音、延长音。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新人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材料。
6.学习单:设计一份学习单,包含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7.教学反馈表: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8.教学指导书:教师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书,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3)诗歌展览:鼓励学生举办诗歌展览,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杜甫或《望岳》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5)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如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作,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重点难点解析:强调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诗人创作背景的理解,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③实践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韵律美的感知。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岳》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杜甫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诗人创作背景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生平介绍,结合文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望岳》

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望岳》

20古代诗歌五首学习《望岳》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

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他是谁?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为何称之为杜少陵?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二、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分类:青年时期《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安乱时期《石壕吏》“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息)《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成都时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年时期《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三、初读课文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品读穿越千年之望岳情怀《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

2、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诗人情怀。

3、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情怀,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他,是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巨星,我们品读他安史之乱后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随青年时期的杜甫去品读穿越千年的望岳情怀。

二、了解杜甫,走近杜甫1、学生介绍杜甫2、短视频,全面了解杜甫三、浅吟低唱,节奏美1、正字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青未了(liǎo)、决眦(zì)2、学生自主尝试朗读3、展示读四、细品慢酌,思写法1、朗读中辨不同:结合诗中具体词句判断杜甫望泰山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男生读、女生读、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齐读。

3、结合具体词句判断望泰山的远近等不同角度。

五、涵泳想象,赏情怀这首诗的注释全面,基于这样实际,布置了学生能自主预习的作业1、结合注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杜甫望见的泰山景象。

2、优秀预习作业展示3、教师引导:沉潜诗句,抓住具体词句,品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从……词句中,我们读到……的泰山?4、小组展示5、望着眼前巍峨、秀丽的泰山,诗人不由的产生怎样的情感?6、带着赞爱之情朗读。

7、杜甫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象,产生了怎样的愿望?(原句回答)8、假如你现在是望岳时的杜甫,你的心里会怎样想?(50字左右)9、借助历史背景,更好的领略杜甫那时的情怀。

10、你从中看到了一位……的杜甫?11、读出诗歌情怀美:听配乐朗诵、自主尝试朗读、学生展示、学生领读、齐读六、情感熏陶、触心灵经典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有追求的情怀美触动我们的心灵,杜甫正是因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才能成为后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放眼历史长河,有追求的人不断涌现,我们读读他们留下的名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两首诗:《登幽州台歌》《望岳》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两首诗中的诗句。

第二课时《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4.比一比:通过比较学习古诗词。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比一比。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三首诗:《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暮遣怀》节选注陶宗亮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注】“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作为鉴湖女侠秋瑾女士的遗言而被广为传诵。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三首诗中的名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走进作品了解作者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代(朝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作者,字,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选自《》,作者,字,号,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

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家、家、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5、《己亥杂诗》选自《》作者,字,号。

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了解写作背景1.理解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2)前:(3)古人、来者:(4)念:(5)悠悠:(6)怆(chuàng)然:(7)涕:(1)岱宗:(2)夫:(3)如何(4)造化:(5)钟:(6)神秀:(7)荡胸:(8)曾:(9)决眦(zì):(10)会当:(11)凌绝顶:(1)千寻塔:(2)闻说:(3)浮云:(4)望眼:(5)缘:(6)若许:(7)闲乘月:(8)无时:(1)浩荡:(2)吟鞭:(3)落红:二、理解诗歌大意三、合作探究1、《登幽州台歌》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从课程性质上来看,本节课内容涉及东岳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让人感受到泰山的壮阔秀丽又让人丰富情感、开阔胸怀,欲立壮志;杜甫的古诗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优秀诗篇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中的一首,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借景物描写寄寓情思,抒发情感。

这首诗歌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生会从中受到情感的浸润和思想的启迪,并继续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但目前学生正在进行上学期的学习。

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朗诵诗歌、赏析诗文方面还需要加强。

他们存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

学生读懂一首诗不难,难的是学会怎样去表达,去应用,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初中学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塑造的时期,所以语文课的教化功能也要渗透在教学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欣赏古诗的能力;(3)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掌握怎样朗读诗歌,怎样借景抒情,理解情感来自于生活、万物之美立足于观察,培养自己的壮志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山河,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7)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7)

《望岳》教案一、教学目的: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次放假过的开心么?那么像这种短假的话我们只能在家里玩,如果是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五岳: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泰山2、介绍“泰山”,“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岳: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翻译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老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中国人跟山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你知道我们山东有一座名山最什么名字。

(请同学说一说)泰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老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名作《望岳》。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作者杜甫。

我们和杜甫应该算是老朋友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堂还总离不开他。

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资料呢,请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三、朗读诗歌、了解内容(微视频)1、学生自由朗读《望岳》。

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2、一起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把这首古诗大声朗读三遍,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找同学起来说一说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四、再次朗诵,研讨品析那么杜甫是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山,才让他激发出这种情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诗句,看看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名胜甚多。

单说山,就有很多,你们去过或者听说过哪些呢?在群山之中,最有名是哪些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杜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诗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

屏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唐代社会背景,了解杜甫(“诗史”),理解两首诗歌的深刻内涵。

2.通过自主学习—读诗—评诗—对比—再读诗—课中小讲座四步骤,把握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品读方法。

个人设计了自学诗歌的学习框架,由学生为诗歌写,再进行小组合作、朗读探究,在全班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品读中归纳出两首诗歌的对比点,并迁移和运用于杜甫其他诗歌的学习。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望岳》与《春望》的深刻内涵。

2.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社会大背景下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进而体会杜甫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即他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导入1.直接进入课题,提示本堂课学习思路。

(板书课题)2.出示杜甫诗友圈图文。

(出示演示文稿——即诗歌,标记写作年份)【讲授】初读诗歌1.一读:读准字音再读:《望岳》—读得高昂《春望》—读得低沉2.教师个别字词提示。

(黑板板书)《望岳》—夫、阴、阳、曾、会当、凌《春望》—感、时、恨、别、短、浑【活动】评析与吟读诗歌学生活动一结合自学与课下注释,交流并修改对杜甫发布的朋友圈诗歌《望岳》与《春望》的。

1.请问是什么意思?2.字词类:我觉得写得好/我喜欢,理由是?3.内容、主题类:我看到了(景或物) ,我感受到杜甫(心情、状态)。

学生分享教师点拨《望岳》“未了”:有绵延之感,如绿色的屏障或厚墙,无比喻却含比喻之意。

“割”:拟人化,高大与遮天蔽日,形象而有气势。

“荡胸生曾云”: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内心的开阔与舒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是泰山之巅,也是人生路上的高峰。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诗人所用。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背景链接《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 望”字在全诗中的线索作用,学习并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 望岳”中的“ 望”字如何引领全诗,感受诗歌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壮观景象,引出《望岳》的主题。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 精读理解:- 分析“ 望”字:讨论“ 望”字在诗中的作用,如何串联起全诗的景象描绘。

- 研读诗句:逐句解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等。

- 探讨象征:分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 深度鉴赏:- 小组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的?- 全班分享: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生活观察。

5.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与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探讨其诗歌风格的一致性。

-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模仿《望岳》的写法,描绘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诗歌理解和鉴赏的方法。

【作业布置】1. 背诵《望岳》并默写。

2. 以 望”字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描绘自己心中的 岳”。

【板书设计】- 《望岳》- 望”字线索:远望-近望-神望- 诗中意象:泰山壮丽景象- 人生哲理:勇攀高峰,俯瞰人生- 情感变化:惊叹-向往-豪情(具体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填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1)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的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精彩语句。

3.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惧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河山秀丽,有许多名山大川,在我们山东境内就有一座名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请同学们告诉我这座山的名字——泰山。

有同学去过泰山吗?你能简单描绘一下泰山给你的印象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妙笔,一起来领略泰山的巍峨与神秀!二、教学新课(一)明确学习目标、泰山及作者简介释题:诗题叫《望岳》,“望”向远处看。

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二)朗读诗歌1、听录音《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体会诗歌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小组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绵延不绝,广袤无边的特点?明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重点句子分析的PPT。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3.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3.课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以及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4.主题思想:探讨《望岳》中所表达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5.诗歌鉴赏: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望岳》进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诗歌赏析等。
首先,对于诗歌中一些抽象的表达,如“造化钟神秀”,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诗句。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发展思维品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解析、赏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诗人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朗读他们创作的诗歌。
(3)对古代诗歌中用词用句的准确理解,如“割”字在诗中的特殊用法。
(4)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 (2)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 (2)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2)《望岳》教学设计山海关区南园中学陈丽丽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古诗,要求学生当堂成诵。

2、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3、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

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

幻灯片展示一组泰山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泰山给你的第一印象。

每个人眼中的泰山都不一样啊,大诗人杜甫就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望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中国名山的魅力吧!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美,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走近杜甫。

由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杜甫有关文字资料,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知人论世”奠定基础。

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参照注释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幻灯片强调红色字的读音。

找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注意读音是否准确。

出示幻灯片:空出红字,看学生能否填出。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宗()如何?齐鲁青未()。

造化()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顶,一览众山小。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关注红色字体,为背诵奠定基础。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和韵律。

教师出示幻灯片。

望岳杜甫岱宗 /夫 /如何?齐鲁 /青 /未了。

造化 /钟 /神秀,阴阳 /割/ 昏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能当堂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通过对景的分析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及兼济天下的壮志!一、情景导入(一)猜猜他是谁?曾有一位诗人这样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大家猜的很对,他就是杜甫。

(二)你能说出哪些杜甫的诗句?很好,大家说出了很多杜甫的诗句,看来你们是杜甫的铁粉呀。

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甫青年时期的一首诗《望岳》。

(三)解题:“岳”是指?对,东岳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品诗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尤其要通过多读、多诵、多吟,品味诗的韵味,把握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你的理解和感情。

(一)读准字音PPT出示易错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决眦zì入归鸟。

(二)学生自由朗读三遍,找学生来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三)全班齐读,教师指导。

(四)教师示范朗读。

三、知诗意(一)译诗比赛: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诗句,看谁翻译的又准确又有诗意。

(5分钟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进行指导,强调重点关键词:青未了、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

要求翻译准确,若是再有些诗意就更好了。

四、赏诗情(一)分组赏析,先朗读,再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喜欢“_______ ”,写出了____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 尤其是_______特别精彩。

一组1、2句;二组3、4句;三组5、6句;四组7、8句;五组3、4句;六组5、6句;七组7、8句。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赏析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导学案1.易错字岱宗(dài)青未了(liǎo)决眦(zì)2.通假字荡胸生曾云(“曾”同“层”)3.词语释义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决眦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有《杜工部集》传世。

【文题解说】“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探索知识的兴趣。

3.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诗。

【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资料助读整体把握品读名句体会诗情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通过五岳的引入,让学生的认知产生悬念,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出示课题、作者)导入二:抢答型[设计意图]通过简洁抢答,揭题激趣。

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四位诗人的姓名。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李白)(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

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

(杜牧)(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案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

我们学过他的一一首诗《书湖阳先生壁》。

(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春夜喜雨》《绝句》。

(杜甫)(板书诗题、作者)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杜甫,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

有“诗圣”之称。

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关于作品: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关于背景: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

杜甫有一个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他在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在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信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下来,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

下面加点的字你会读吗?(要求:将下列字词读音标注在括号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2.认真听读配乐诗朗诵《望岳》。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给全诗划分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你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读?〔明确〕喜爱赞叹。

要求:与小组成员交流,并试着朗读。

4.将这首诗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

(要求:小组推荐1~2人朗读,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听读,将没有读准的字音和节奏帮助纠正过来,并对朗读进行评价)(二)品读诗歌,领悟诗情。

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诗人要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明确〕泰山。

从“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

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明确〕(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明确〕(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钟”:聚集,既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分。

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再读古诗,赏析名句[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能力。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

杜甫的愿望是什么?〔明确〕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

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

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掌握杜甫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诗歌内容,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望岳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远望描绘泰山景色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近望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细望想象登顶感受尾联:一览众山小豪情勃发、壮志满怀的青年杜甫雄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气盛的诗人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望岳》诗写于北游齐、赵时,其字里行间洋溢着蓬蓬勃勃的朝气。

诗题《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并由望岳想到将来的登岳,这样,层层递进,虚实结合,表现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与抱负。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即到底怎么样呢?“夫”语助词,无实在意义。

“齐鲁”指春秋时诸侯国名,齐在山北,鲁在山南。

“未了”即未尽。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么雄伟?横跨齐鲁大地,青翠的山峦绵延不断,一望无际。

诗人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从而形象地描写出了泰山之高大。

特别是诗人首句运用设问,语势有力,呼之欲出,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且强调了诗歌描写的对象。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指大自然,造物主。

“钟”即聚集的意思。

“神秀”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即山北称阴,山南称阳。

“割”即划分之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

这一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

由于山高,向日的一面挡住了阳光,背日的一面阳光就照不着,形成阴、阳两面,而诗人却说是“割昏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