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的缘起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园的缘起及国内发展
姓名:朱璐璐
学号:2011050452122
指导教师:石金莲
2013年 1 月 1日
摘要
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本文对世界性国家公园运动的起源, 发展简史和基本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重点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进行总结介绍。
关键词:国家公园缘起国内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保护国家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1872年建立的美国黄石公园,由此,美国开创了世界国家公园的先河。
然而,由于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历史发展、文化背景、人口素质不同,使各国的国家公园发展模式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仍处于一种迷茫和混沌的状态,特别是在当前旅游业以及景区管理的过度利益化整体情况下。
1.国家公园的缘起
1.1概念的提出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 National 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
1832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1.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807年登山家John Colte是第一位看到黄石景观的白人,他说明了崇山峻岭及无路可行是黄石为何迟迟才被大众知悉的原因。
沉寂数十年后,1870 年 8月,一支有组织的20余人探险队,由内战时的将军且曾任国会议员的亨利·瓦虚率领,来到黄石公园。
这些探险家写了许多文章,对黄石作了广泛地报导,使社会大众产生这样的信念:这壮丽的奇景绝不能步尼加拉瓜瀑布的后尘,沦为私人开发的牺牲品。
1871年,在大众的督促下,美国地形地质测量队派出科学家前往勘查。
1872 年,美国国会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之后,通过《黄石国家公园法案》,并在当年3月1日由总统签署命令,划定大部分位于怀俄明州的80万公顷土地为黄石国家公园,规定为“是人民的权益和享乐的公园或游乐场”。
这片广大的土地全部禁绝私人开发。
至此,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宣告诞生。
1.3定义
1.3.1概述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
1.3.2开发策略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
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矛盾尖锐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通过这种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
目前,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近10000个国家公园。
2.国家公园的功能及意义
2.1功能
国家公园则是具备四项功能:
1)提供保护性的自然环境;
2)保存物种及遗传基因;
3)提供国民游憩及繁荣地方经济;
4)促进学术研究及环境教育。
2.2意义
设立国家公园,其主要的意义和作用大致可概括为三大方向:
1)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
2)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
3)景观资源的保存与保护;
2.3保护模式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和全人类性的自然文化保护运动,并形成了一系列逐步推进的保护思想保护模式。
1)保护对象从视觉景观保护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
2)保护方法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保护;
3)保护力量从一方参与走向多方参与;
4)保护空间从点状保护走向系统保护
3.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
3.1历史沿革
如果仅仅考虑“国家公园”这一称谓或提法,各地方乃至各部委此前也提出过“国家公园”概念。
1984年在中国的台湾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即“垦丁国家公园(Kenting National Park )”。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国家公园”为名称的保护区。
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地方立法成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宣告原已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入“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地域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但地方立法机关没有权限批准国家公园,该公园不应被视为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国家公园。
在200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和2008年2月云南省政府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以及会后出台的《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云南省要积极探索建设国家公园保护模式。
为此,中国国家林业局要求云南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更全面地发挥自然
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并且批准云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
就在中国大陆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开槌的时间,2008年10月8日由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式宣布试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
同时,环保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将把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并不会兼并现有的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此做法今后将在全国各地推行试点。
3.2发展现状
我国也建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系统来管理国家风景名胜资源。
但是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仍处于一种迷茫和混沌的状态,特别是在当前旅游业以及景区管理的过度利益化整体情况下。
3.2.1建立标准模糊,不完善
在美国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公园必须满足“全国性意义”、“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标准,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对各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定条件作也了简要的说明,但评定条件比较笼统和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模糊度和难度较大。
3.2.2管理机构建设不健全,管理显得杂乱而繁忙
我国于1985 年由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四、第五条规定: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骨架已经形成,但是缺乏自上而下的直属的、系统的、实质性(财政和人才资源管理权)的上级权威管理机构和基层务实管理机构。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显得杂乱而繁忙,好多应该建立的基层研究管理机构基本上没有。
目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政出多门,让具体执行管理的部门很难办事,不知道该按谁的办。
尤其是一些地方、部门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风景名胜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对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3.2.3规划设计缺乏国家的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缺乏国家的规范管理。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单位有各级城市规划院、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的有关院系设计单位等等。
这些规划设计单位在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规划设计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很多,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有自身独特的要求,涉及许多专业、学科、保护、建设、管理多个方面。
并不是任何人、任何设计机构都能规划设计得很合理、很好的,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资质。
3.2.4经营理念落后,人才缺乏
我国目前的风景名胜区日常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门票、餐饮、住宿、土地转让、开发项目以及少量的政府拨款。
一要吃饭,二要发展,这也是造成风景名胜区管理混乱和开发利用失控的部分原因。
目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人事管理比较落后,缺乏应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竞争机制。
而且专业管理人员十分缺乏,人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很落后。
除风景名胜区的高层领导人员进行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基层只重视酒店服务生和导游人员的培训,而其它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训根本谈不上。
3.2.5开发利用和保护趋于利益化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开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
只重视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
对风景区内的生态、
物种缺少必要的观测、记录,更缺定向的抚育。
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旅游兴趣的高涨,野外旅游人数猛增,对风景名胜资源和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4.小结
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总体来讲,当前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管理权的所在还不明确,经营模式过于利益化。
应吸取国外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政府应该下大力气,从财政上给予长远的、稳定的、一定数量的正常运转经费,另一方面要让风景名胜区领导端正风景名胜区管理思想,提高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韩海荣.森林资源与环境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R].2005
[3] 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旅游体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87-91
[4] 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试论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6,(7):110-118
[5] 郭晋杰.可持续旅游发展分析与战略研究[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4,24(5):33-35 [6] 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 杨锐.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体系:美国经验教训借鉴[A].
[8] 张晓,郑玉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9] 张国强,贾建中.风景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56
[11] 王义民.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J].社会科学家,1999,(2):41
[12] 张光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