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合集下载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

古诗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原⽂、翻译及赏析寒⾷原⽂、翻译及赏析1 《寒⾷》是唐代诗⼈韩翃的⼀⾸诗,被选⼊《唐诗三百⾸》。

《寒⾷》这⾥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讽刺诗,描绘寒⾷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句写仲春景⾊;后⼆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节禁⽕,然⽽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只描摹⽣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 寒⾷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1、寒⾷:清明前⼀⽇谓之寒⾷,即禁烟节,汉制此⽇宫中钻新⽕燃烛以散予贵戚之⾂。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折柳插门。

3、斜:⾳“霞”。

古⾳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万竿斜”、“远上寒⼭⽯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节禁⽕,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取榆柳之⽕以赐近⾂”。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们称为五侯。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侯爵的宫⾥。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

“⽆处”写出了花开得⼜多⼜⼴,“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得巧妙,⽣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了寒⾷节京城⽩天的景⾊。

这⾥的景⾊由⼤⽽⼩,由全城⽽⼈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韩翃《寒食》赏析

韩翃《寒食》赏析

韩翃《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人,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在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但开始并未得到重用,在地方担任几年节度使幕僚后,便回乡隐居了。

但他的诗名却传遍天下,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有“一篇一咏,朝士珍之”(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美誉;甚至传入宫廷,得到皇帝的赏识。

唐德宗时,知制诰的职务出现空缺,皇帝特令传韩翃入宫。

当时还另有一个叫韩翃的人,也是进士,所以内臣奉旨后询问召见哪一个韩翃。

唐德宗当即手抄《寒食》诗,并御笔批示:“予此韩翃。

”于是,诗人韩翃一下子成为天子的近臣,受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即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

这不仅是一则文坛佳话,更是当时社会重视诗歌和诗人的例证;得到皇帝赏识的诗作《寒食》,自然也传为千古名篇。

从诗题即可看出,本诗是咏写寒食节的作品。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的前三天。

据说此节为纪念春秋时廉士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文公出亡多年,而晋文公在回到晋国后大赏功臣时却将他遗忘,介子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隐居。

后来晋文公反悔,多次征召介子推,他都不肯再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本意是逼介子推现身,介子推却不改初衷,终被烧死。

晋文公闻讯大悔,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即旧历三月初三禁止举火来纪念他,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不过,后世的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三天,即旧历的二月二十四日,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禁火,即只能吃冷食,也就是事先做好的糕饼之类。

另外的活动即郊游,尤其是妇女,往往“淡妆素服,提携幼女,分馂游息”(崔寔《四民月令》)。

因而,寒食节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节日,也是最能反映世俗国势的重要日子。

韩翃的《寒食》诗,正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都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

这样的诗作,当然颇合封建帝王的口味,难怪它受到皇帝的直接赞赏。

青烟散入五候家的诗

青烟散入五候家的诗

有关“青烟散入五候家”的诗“青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全诗原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诗的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传蜡烛”虽然是极小的细节,却对全诗有衬托、点染的作用。

从“传”字可以想见一个个依次传烛的情景,而“散入”又描绘了蜡烛燃烧通明的形象,与“寒食”二字相映照。

古代风俗,寒食日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诗中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将描绘景物与叙述事情结合起来,前两句写景,写得花团锦簇、风光无限,极其生动;后两句叙事,写得火烛荧煌、烟气缭绕,极其形象。

全诗用笔自然,辞意深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原文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释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

穿:穿过。

3.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四、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韩翃的《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原句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之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

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

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

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

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寒食原文及解释翻译

寒食原文及解释翻译

寒食原文及解释翻译《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

【原文】寒食⑴春城无处不飞花⑵,寒食东风御柳斜⑶。

日暮汉宫传蜡烛⑷,轻烟散入五侯家⑸。

【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寒食正当三月,是春景正浓之时。

古代风俗,于寒食前后禁火三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

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

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

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

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介子推之死无关。

诗题一作“寒食日即事”。

⑵春城无处:一作“春风何处”。

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城。

飞花:一作“开花”。

⑶御柳:宫苑里的杨柳。

⑷“日暮”句:因为寒食禁火,也即不能燃烛,但对宠幸人家,却特许赐以蜡烛。

日暮,一作“一夜”。

汉宫,实指唐宫。

传蜡烛,依次传递蜡烛。

⑸轻烟:一作“青烟”。

五侯:指当权的外戚或宦官。

《汉书·元后传》载,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封其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时人称之五侯。

又,《后汉书·陈蕃传》载,汉顺帝梁皇后兄梁冀为大将军,其子梁胤、叔父梁让、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世称梁氏五侯。

又,《后汉书·单超传》载,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为侯,亦号五侯。

【译文】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

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春城赋原文及译文

春城赋原文及译文

春城赋原文及译文
《春城赋》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象。

以下是《春城赋》的原文及其大致的译文: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飞舞的花瓣,寒食节时东风轻轻吹拂着垂柳。

黄昏时分,汉宫里传来蜡烛的光亮,淡淡的烟雾飘散进贵族的府邸。

这首诗通过简洁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生动描绘了春天城市中到处飘扬的花瓣,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生动的春天景象。

接下来的句子“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寒食节时节的景象,轻风吹拂着柳枝,带来了春天的生机。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黄昏时分汉宫里的景象,和平时贵族家中的宁静生活,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安逸。

整首诗以精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那个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这首诗是唐代诗歌中描写春天景象的经典之作。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导语: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寒食》作者:韩翃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

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

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寒食诗意简短

寒食诗意简短

寒食诗意简短1.寒食的诗意,要短一点的《寒食》诗意:春天,整个长安呈现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当时的风俗是寒食节要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诗词典故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

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

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诗词赏析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也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处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也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也是处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也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也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皇家。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衍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春日长安城落花飞舞,东风吹拂着御柳的美景。

后两句则通过“汉宫传蜡烛”这一特定场景,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整首诗以景衬情,含蓄而深刻。

三、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

他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四、运用片段:“哎呀,这春日的校园不正如那‘春城无处不飞花’嘛!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嬉笑打闹,多欢乐呀!”原文:《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衍生注释:“迢迢”:遥远的样子。

“皎皎”:明亮的样子。

“擢”:伸出。

“素”:洁白。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零如雨”:形容眼泪很多。

二、赏析: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抒情性。

三、作者介绍: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四、运用片段:“看着那对分别许久终于重逢的恋人,激动得如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眼中满是深情和喜悦。

”原文:《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衍生注释:“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营造出一个寂静、冷清的中秋月夜氛围,后两句则由景入情,将秋思推及众人,扩大了诗的意境。

三、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唐朝诗人。

他的诗工于乐府,善写宫词。

四、运用片段:“中秋佳节,我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心中不禁感叹:这不正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情景吗?远方的亲人啊,你们是否也在思念着我?”。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整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寒食》的全诗是:
寒食
作者:韩翃年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

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xi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诗歌首先描写春天时长安城的景象: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表现出浓厚的春天气息.然后再从这无限风光中摄取一道风景来进行具体描写: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接着又将笔墨集中到王宫中的一个特殊景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递蜡烛.诗篇从白天到夜晚,但重点在夜晚.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寒食节,是史料记载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祭事节日。

唐代,被定位国家法定的节日。

中国过往的春祭活动都在寒食节,后来将其融入清明节一并用事。

《寒食》诗句翻译及评析

《寒食》诗句翻译及评析

《寒食》诗句翻译及评析
《寒食》诗句翻译及评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寒食》诗句翻译及评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食》
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解】: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研薄,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姿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
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盼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牛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拧保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
寒食
作者:韩翃
全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

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

全诗重在描写景物,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

寒食乐乐课堂,赏析

寒食乐乐课堂,赏析

寒食乐乐课堂,赏析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整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寒食》的全诗是:寒食
作者:韩翃年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

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