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散文两篇

合集下载

基础版语文教案——同题散文两篇

基础版语文教案——同题散文两篇

八同题散文两篇教学要求1.了解老舍的《我的母亲》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2.品味两篇课文中充满感情的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品析人物的内心情感。

3.体会两位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4.比较分析两篇《我的母亲》的异同。

课文说明(一)老舍《我的母亲》是一篇记人散文。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品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全文共有16段,各段内容及要点分述如下:第1、2两段,叙述母亲的家世,突出点明母亲本是出身于穷苦的劳动人民之家,幼时便须经常下地干活儿,为下文描写母亲的勤劳能干和坚忍顽强的品格作了最初的铺垫。

第3段,强调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既是总结上两段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更是为下文写母亲的经历和品格作铺垫。

第4段,推测母亲的出嫁及生儿育女情况,暗示这是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家庭:早婚,多子女,夭折率很高,也说明旧时代中国妇女命运的不幸。

第5段,推断母亲嫁过来后到自己出生以前,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就是说还不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家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舍是满族人,他的父亲生前是保卫皇城的“护军”,在1900年(即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战死。

本来,在清朝定都北京后,对满族男性子弟待遇是很高的;到了清朝末年,满族人越来越多,国库越来越空虚,大量的满族子弟也沦落为与汉族穷人一样的普通百姓,但能当上“护军”,生活还是有保证的,然而也并非富裕人家,所以文中说“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明乎此,也就可以弄清楚大姐二姐订婚出嫁“讲究门当户对”的含义了。

第6段,写自己降生时母亲所遭的罪,这也是旧时代妇女普遍不幸遭际的缩影。

“老儿子”,北京一带的方言,意即“最小的儿子”。

第7段,写母亲的辛苦操劳:为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和一个守寡的大姑子的衣食,整日经年地给人家洗、缝、补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散文两篇》(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散文两篇》(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6课《散文两篇》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之芯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

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

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

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

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

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

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16 散文二篇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zhí着,m n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消shì() 繁zhí() màn( )延(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朽.( ) 牛犊.( ) 暂.时( )(3)对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B.“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C.“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D.“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2.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制止;控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B.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D.痛苦的呼号..(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兴.味(x īng ) 臼.齿(jiù) 盲.肠(máng) 洗涤.(dí) B .卑.微(b ēi ) 飓.风(jù) 濒.临(pín) 俯瞰.(kàn) C .苦难.(nàn) 深渊.(yu ān ) 孤寂.(jì) 嘲.讽(cháo) D .云霄.(xiè) 凋.谢(di āo ) 舒畅.(chàng) 牛犊.(dú)2. 下列各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在返回。

B .感谢生命的奇绩,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C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密缩影。

D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 主要也就在于此。

②我渴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③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人还得罪许多人, 他们到处与人格格不入。

A .分野 企图 以至B .分界 试图 以致C .分界 企图 以至D .分野 试图 以致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联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⑥④⑤②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⑥⑤①④②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芦花荡》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去找革命队伍的动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高度赞扬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热情。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八上同步练习15课散文二篇

部编版语文八上同步练习15课散文二篇

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枯萎凋谢凋零)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遏制制止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我渴望(希望渴望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了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增强”。

5.请简要概括《永久的生命》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最后发出感慨,感谢生命,赞美生命。

6.你们班围绕下面这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示例】假如朋友欺骗了你,不要哭泣,不要生气!伤心的日子里须要安慰:相信吧!真正的友谊将会到来。

(2)张宇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示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会和朋友并肩战斗,团结合作,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朗诵会上,向来胆小的冬梅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

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写几句话,鼓励她勇敢地把这首诗朗诵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

《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

2021/10/10
12
1、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 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 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2021/10/10
13
2、第三段文章“分开来”“合起 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是指生命只暂时 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 离开前去。
“合起来”是指那些个体消 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18
1、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
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
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
2021/10/10
10
研读第一部分
1、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怎样的?人类 的生命是怎样的?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 复返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 久的、不朽的。
2021/10/10
11
自读研读第二部分
1、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2、第三段文章“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 么? 3、第四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 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2021/10/10
22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手法。“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
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你如
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
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生命”和“衬衫”
相对比,突出表现了“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
整个生命。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6课《散文二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换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险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甲(A.汪洋恣肆B.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hài(),疾风吹卷起他,,惊雷轰鸣过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

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膀来接引他,他乙(A.一声不响B.无动于衷)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向西飞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选自冰心《谈生命》有删改)(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羞怯.()②惊hài()(2)结合语境,给甲乙两处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

(填写序号)甲:乙:(3)对文中加下划线的“怒吼”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生命在顺境时的兴奋表现。

B.指生命在遇到光明时的快乐。

C.指生命在遇到困难时的抗争。

D.指生命在行程终结时的无奈。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案】(1)qiè骇(2)B A(3)C(4)示例1:大雨捶打着他示例2:闪电鞭笞着他【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

16散文二篇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永久的生命》这个题目,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

课文的写法是先抑后扬,“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B.《永久的生命》在第1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但这是伏笔,是为后面的内容蓄势的。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直抒胸臆,接着三段是分述,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D.这两篇文章以抒情见长,字里行间传达着真情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3.下面这段文字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同时。

而且。

破坏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①它推动我们这样做不仅是满足理性的需要②也给我们带来乐趣③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④是满足欲望的需要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第十六课 散文两篇 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的。他是一位
著名的家、
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的—奖。 .请写出关于“生命”的三句名言。
① ③ 二.课内精读。
.《永久的生命》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是怎样把“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 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三.拓展阅读
在华盛顿时,我曾在越战纪念墙前驻足,墙上边的铜雕,都是表现美国士兵英雄主义的;而在这条公路的月光 驿站,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一一只有将这两个不同的半圆,合成一个整体,那才是战争的全圆。难道不是吗?这 个越战老兵,可能感悟出我们一行六人,是三代合成的完整的家庭,因而他目光中流露出的凄惶,正是对自己孤独 命运的回视;同时又流露出淡淡的笑意,那是对我们无言的祝福。
8、开头采用倒叙的顺序,通过对比,以其过激的反应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突出表现了“他”的激愤、坚忍 的形象,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点题,突出中心,前后照应。
9、示例:从“他”啃食面包、不停喝水的动作和衣衫褴褛的外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他旅途的劳顿,表现了孑然一 身的“他”生活贫困,随意而简单;
从“他”并不沮丧的神色、扬起手向我们招呼并走来的动作和说
他看见我在吸烟,首先朝我走了过来。我给了他一支烟,并为他点着了火。他大概发现了中国烟草,有别于美 国烟草的味道,就用英语对我开始了询问:
“你是中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J
“中国也过圣诞节吗?”
我说:“只有酒店和一些教徒们过这个节J
可能是出于信任,当我们围坐在长椅上吃夜宵的时候,他聊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个越战的老兵,负伤归国之后 ,家庭就解体了。之后,这辆车就是他的家,今天他就在这儿过圣诞。毕竟这里有长椅可以休息,还有这么好的一 轮月亮和满地清亮的月光。他说话的语调,虽然没有一丝悲凉,但对我来说,犹如听一曲圣诞哀歌。“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极一时的《战狼》塑造了冷锋的英雄事迹。

(将“事迹"改成“形象”)B.暑假快到了,我准备去白云山的地方,游览五福天路.飞龙瀑布等景点。

(删去“的地方")C.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勤奋”与“勤奋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D.“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的责任。

(主谓不搭配,去掉“参与")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B.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销它遗留下的印迹。

C.这三种淳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D.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狐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3.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臼齿(jiù) 濒临(pīn) 繁殖茸毛(róng)B.凋谢(diāo) 震颤(chàn) 深渊兴味(xìng)C.飓风(jù) 洗涤(tiáo) 星辰赐予(cì)D.遏制(è) 卑微(bēi) 销逝点缀(zhuì)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永久的生命》这个题目,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

课文的写法是先抑后扬,“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B.《永久的生命》在第1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但这是伏笔,是为后面的内容蓄势的。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直抒胸臆,接着三段是分述,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D.这两篇文章以抒情见长,字里行间传达着真情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课《同题散文两篇》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课《同题散文两篇》教案

《同题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3.掌握“叙述式”、“描写式”两个主要写作特点。

4.能感恩母亲,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1.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2.掌握“叙述式”、“描写式”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学习老舍《我的母亲》,体会老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和感恩之情。

一、导入课文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1、字词过关外甥肥美出阁敷衍份礼刮痧2、理出文章层次结构,看哪些段落在记叙人物品行明确:(1——3)母亲的家庭出身(4——11)母亲的优秀品质及对我的培养(12——16)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三、重点研讨,(一)、深入探究母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并说出相关事件点拨:1、勤劳认真:(1)独立抚养三个子女和寡姐;(2)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3)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2、待人热情:(1)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2)有客人来,无论怎样窘,也要设法弄一些东西款待3、朴实善良:(1)默默忍受姑母;(2)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3)她宁吃亏不斗气4、坚强硬性:(1)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2)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5、慈爱明理:(1)送我上学,支持儿女;(2)忍痛送女儿出嫁;(3)顺从儿子的婚姻(二)、母亲对我的影响1、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2、养成了好客的习惯3、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4、给了我生命的教育四、鉴赏语言特色(课后作业第二题第一部分)a)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b)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c)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第二课时主要目标:学习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体会西方女性的性格特征一、作者简介罗曼·加里是波兰人的后裔,跟随着母亲在立陶宛长大,母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到处夸耀他是一个天才,遇到有不识趣的邻居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或者用别的方式侮辱了罗曼·加里是,母亲就会带着罗曼·加里是打上门去,让他们睁大自己的眼睛,看看眼前的天才,他将会接触到当代的所有大人物,“他必将成为驻美国的大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测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测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忘却.(què)既然俯瞰.(kàn)B. 炫.耀(xuán)曼延缩.影(suō)C. 折.磨(zhē)肆意暂.时(zàn)D. 疲倦.(juàn)云宵飓.风(j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臼齿洗涤消逝疲倦繁殖B. 促使蔓延巨风初生牛特C. 松懈边缘孤寂震颤俯瞰D. 濒临深渊凋谢深不可测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现在的处境了。

B. 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 在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郝建表演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C.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D.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妈妈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对老师说:“犬子在第三次月考中获得好成绩,全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B. 王奶奶昨天路过学校门口时,差一点就被路中间的一个玻璃瓶绊倒了,多亏放学路过的小姑娘眼疾手快地把瓶子捡走,惊魂未定的王奶奶对小姑娘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谢谢你的绵薄之力!”C. 数学老师对课代表陆晓晓说:“你每天收发大家的作业,真是劳苦功高啊!”D. 刘大爷对商场经理说:“贵商场待客很热情,服务很贴心,下次我还要惠顾。

《散文二篇》精选习题(解析版)

《散文二篇》精选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散文二篇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臼.齿(jiù) 遏.制(è) 暂.时(zhàn) 炫.耀(xuàn)B.牛犊.(dú) 洗涤.(dí) 飓.风(jù) 卑.微(bēi)C.濒.临(pín) 肆.意(sì) 支配.(pèi) 震颤.(chàn)D.俯瞰.(kān) 蔓.延(màn) 深渊.(yuān) 凋.谢(diāo)【答案】B【解析】A.zàn C.bīn D.kàn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

(1)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考商量思量)一下我自己。

(2)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秘神奇神圣),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答案】(1)思量(2)神奇【解析】思量:指认真地思索。

考量。

思考:思索、考虑。

这里指心情所以应用“思量”。

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神奇:非常奇妙的。

与传奇的“生命”搭配应用“神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他应付起来已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D.他终日陷在深不可测....的悲哀之中,使我对他不胜同情和怜悯。

【答案】B【解析】不可遏制指思想情感或形势等不能制止,不能控制。

这里用于“教训”,用错范围和对象。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2、同题散文两篇

2、同题散文两篇
办到或对付的。
学 习 字 词
母亲出生、出嫁
“我”的出生
“我”一岁半

(庚子闹“拳”那一年) 时
“我”小学毕业
间 顺
“我”师范毕业
序 来
“我”廿三

叙 “我”廿七
七七抗战
去年
今年
理 清 思 路
待人 热情
勤劳 认真
母亲

性格
品德
• •
丈 可 保 不••• •••送 忍 顺母夫 护慌独 做 活 默 吵 她 给 客 弄“痛从死 着亲不事默立 嘴 亲 人到宁一送我儿了儿不哭抚打友来永忍老吃点女”子怕,女,养架帮,远受东,亏上出的鬼;,从丝姑三,忙无穷,西嫁学婚子她无个 永 , 论毫母款到不;校姻要来办子 远 她 手也 ;老 逗待,主了在法不女 没 总 中, 气…支张,刺中和 有 跑 怎敷辛……持…刀满想父 她 在 样衍苦…儿…城下出;亲 前 窘到女血,办的 头 ,老;饥光法寡 ; 也…火荒来姐 设…焰中…;法,,…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老舍(1899——1966) •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 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故居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 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 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 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 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 等。
•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 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帮课堂】《散文二篇》(解析版)

【帮课堂】《散文二篇》(解析版)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1.“洗涤”“蔓延”“凋谢”“遏制”“濒临”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中考对分析重点词句的作用的考查比较常见。

知识点01 议论性散文概念及特点议论性散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被称为“哲理散文”“哲学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它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其主干。

它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但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直接议论说理,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将议论与记叙、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微点拨】把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简介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2、背景链接《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有改动。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教学目的一、品味语言二、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三、增强亲情认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文,做同题作文训练,训练叙议、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老舍、罗曼加里)二、两位母亲的比较1、母亲的性格2、母亲的特点3、母亲的爱三、分析母亲的重点性格四、体会身边的亲情教学过程㈠导语: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㈡研读课文,落实重点⒈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⒉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a)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b)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d) 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

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

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⒊品味语言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⑴站在全篇的角度让学生谈本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积极讨论。

热烈交流。

然后畅所欲言本文的语言风格。

板收学生的交流合作结果。

(平实无华,含蓄自然,口语化,常使叙述、白描、议论抒情相结合)。

使学生理解这样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赤子之情见真见诚。

⑵以第13自然段为重点段认真研读,体味语言艺术达到的效果和魅力。

1. 大致理解本段的内容及突出的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2. 体会作者怎样调动语言艺术,使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使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的。

3. 学生勾画重点词语,并交流合作讨论这样词语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归纳作者调动语言艺术的方法:a) 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b) 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c)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总结,这样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了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平实中见真情。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富有韵味。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的千变万化。

意韵丰厚富有韵味。

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以时间为序,在塑造人物、抒发感情上的重要作用。

A)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以时间为序的长与短。

B) 讨论归纳时间顺序的安排容易使作品平淡如水,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文章的感情愈来愈浓烈,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从而使高潮在结尾处出现。

五回顾全文,领悟情感内涵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写法上谈学习收获。

六拓展延伸,做同题作文训练通过做同题作文训练,实践本文所学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凡之处。

培养感恩亲情的情怀。

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也是一篇记人散文。

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 ( 第 1-8 段 ), 通过描写母亲前往部队看望儿子的一个场面 , 来展示她张扬的个性。

第 1 段 , 交代母亲看望儿子的时间 :" 战斗打响的那一天气地点 :" 法国南部的沙龙·戴省的空军学院 " 。

以此 , 突出这次探望的特殊性。

第 2 一 7 段 , 主要写母亲的言谈举止 : 首先 , 她全然无视 " 军人们的好奇目光飞泰然自若地 " 拄着手杖 , 叼着香烟 ", 表明她的心目中此时只有儿子。

所以 , 她才会 " 用一种大得足以使在场每个人都昕得见的声音宣布 " 自己的儿子 " 将成为第二个盖纳梅 " 。

其次 , 在那些军人们表示不相信的 " 哄堂大笑 " 中 , 她 " 抓起手杖 , 对着大笑的人群做了一个威胁的手势 , 又发出一个鼓舞人心的预言 ", 预言自己的儿子 " 会成为一名伟大的英雄 , 勇敢的将军 , 法兰西共和国的大使气而当儿子表示 , 母亲的言行正在损坏儿子在士兵中的声誉时 ," 她的嘴唇开始颤抖 , 目光里露出了自尊心受了刺伤的样子 " 。

这里 , 文章是借人物言行的描写来凸现母亲张扬、自尊的个性 , 以及极度的自信中所饱含的对儿子的爱。

第 8 段 , 有两个内容。

一是写儿子的感受 :" 我满怀信心地抬起头 , 望着天空一一如此空荡 , 如此宽阔的蓝天啊 , 足以让我在这里建立丰功伟绩的。

" 这种必胜的自信 , 显然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所以 , 虽是写儿子的感受 , 实际上也是在继续塑造母亲的形象。

二是写儿子的期盼 : 期盼 " 凯旋母亲身边的那一天气 " 将给她那十几年含辛茹苦、自我牺牲的生活带来何等重要的意义 , 何等大的安慰啊 " 。

这段话 , 一方面 , 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 引出第二、三、四部分的回忆 ; 另一方面 , 也与文章结尾的安排形成呼应 , 使结构不仅巧妙 , 而且严谨。

第二部分 ( 第 9-11 段 ), 通过回忆 " 我刚 13 岁 " 时的家庭生活 , 表现母爱的一个侧面。

第 9 段 , 写母亲为了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 整日守在售货柜前忙活。

第 10 段 , 写母亲总要设法给儿子弄点儿好吃的 , 比如一盘牛排。

第 11 段 , 写母亲 " 从来不吃这些肉 " 。

然而有一天。

儿子发现 , 母亲 " 正仔细地用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 " 。

于是明白 , 母亲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把有限的肉省给儿子吃。

这三段合在一起 , 表现了母爱的克己无私。

第三部分 ( 第 12-21 段 ), 通过回忆母亲的多个预言 , 表现母爱的又一个侧面。

这一部分 , 多以对话形式出现。

尽管儿子的数学得了零分 , 但母亲坚信 :" 你将来会成为达农佐尔 , 成为维克多·雨果。

" 尽管 " 母亲常常空着肚子 , 在结冰的气温下步行回家 ", 但她仍然相信 :" 你会成为一名法国大使 "," 你还会有小汽车 " 。

也许做出这种预言并无根据 , 但对儿子自信心的确立 , 是有益的。

说明母亲不仅有天下母亲共有的" 望子成龙 " 的企盼 , 而且还方法得当。

第四部分 ( 第 22-31 段 ), 仍是通过回忆往事 , 来刻画母亲 , 表现母爱。

第 22-26 段 , 写 " 我 16 岁时气母亲的工作更加劳累。

直到有一天她 " 瘫在椅子上了 "," 我 " 才知道母亲 " 多年来一直对我隐瞒着的疾病一一糖尿病 " 。

这里 , 母亲的坚强也得到了显现。

同时 , 仍是在写母爱。

因为 , 这坚强源自母爱一一 " 对我的美好前途的懂憬支撑着她活下去 " 。

第 27-31 段 , 写 "1938 年我被征入空军 " 、将赴战场后 , 母亲的担忧。

但这担忧是以她一贯的 " 信心十足 " 的形式出现的一一 " 灾祸是不会降临到你头上的气不过 ,战争毕竟无情。

所以母亲仍是现实的一一 " 大概 , 你腿上会负点轻伤 " 。

从拒绝灾祸到允许受点轻伤 , 作者把此时此刻母亲既自信、乐观 , 又有所担忧 , 从而寄望于侥幸的矛盾心理和不无幽默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五部分 ( 第 32-42 段 ), 写 " 我 " 探望病重的母亲。

第 32 段 , 交代探母的时间和原因。

第 33 段 , 写 " 床头柜上架着一个 1932 年我赢得耐斯市乒乓球冠军时得的银质奖章 ", 意味着重病中的母亲仍时时寄挂前方的儿子。

第 34-36 段 , 写母亲对儿子说 :" 你身边需要一个女人。

" 表明她对儿子的了解和关心是全方位的。

第 37 段 , 写 " 我确信一个小花样 " 正在母亲的 " 脑子里酝酿 " 。

对后文来讲 , 这是在预设伏笔。

第 38-42 段 , 着重写了母子分别时的相互微笑 , 颇含蓄 : 因为有了前面各段的充分铺垫 , 这里的微笑所包含的母子深情都在不言中了。

第六部分 ( 第 43-56 段〉 , 是全文的高潮。

写尔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 , 是母亲死前写下的近 250 封信 , 给了儿子战斗到胜利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第 43-46 段 , 写母亲信中 , 把英国皇家空军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归功于儿子。

写儿子的感受 :" 母亲说话的气息通过信纸传到我身上 ", 从而增强了勇气。

第 47-48 段 , 写母亲的信 "越来越简短了", 时有悲伤的调子 :"亲爱的孩子 , 我请求你不要过多地挂念我 , 不要为我而变得胆怯。

要勇敢。

记住 , 你不再需要我了……你能够独立生活了。

" 写儿子的感受 :" 感到有点不对劲 ", 因此 " 要与时间竞争 , 早日把荣誉带到她的身边 " 。

第 49-52 段 , 写母亲的信中有了一种快乐安宁的情绪 ," 似乎母亲已经知道胜利即将来临 " 。

同时 , 又出现了这样的话 :" 我希望你已经习惯身边没有我这个老母亲了 " " 我希望你回家明白这一切之后 , 能原谅我。

" 写儿子的感受 :" 她做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宽恕 ?" 虽 " 绞尽脑汁 " 也 " 不能理解 " 。

第 53 段 , 写我终于要回家了。

既有多枚战功勋章 , 又有已经出版的小说。

作为儿子 , 深感可以告慰母亲多年的期盼了。

第 54-56 段 , 写我终于知道母亲早在三年零六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了人间。

而这期间收到的近 250 封信 , 都是她于死前的几天中写的 , 托她瑞士的朋友定时寄的。

至此 , 与前面第 37 段的伏笔有了照应 : 亦在第 43-53 段的充分铺垫之后 , 把母爱推向了极致 ( 不仅在生前 , 还延续到了死后 , 连让儿子有个心理准备都考虑到了 ), 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