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作文审题思维训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文题展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自由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开放胸襟,限制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殊色彩,而思辨性则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
因此,这道题文字虽少,信息量却很大。
审题立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文字型作文材料,审题时应该做到逐字逐句分析,绝不放过其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要廓清内涵和外延,对于句子要拆解分析其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内容,进而提出较为辩证的观点。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注意“转折”一词,“转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它强调变化后的形势。
“转折”不是“挫折”,“挫折更多强调失败、失利,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压制。
”两个词有相似度,但绝不可偷换概念。
“重要的转折”,限制了对转折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只能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不能写身边琐屑小事,更不能虚构事件。
“意想不到”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许多”一词则体现了命题者思维的严密,体现了思辨性,不将话说得过头本身就是对考生的引导。
这句话其实是在摆事实,因为现实社会瞬息万变,世界波诡云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些能称得上“重要的转折”自有其发展规律,令人意料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在上一句突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提问,提出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的思考:面对无法预料,毫无准备的“重要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缴械投降了?一个问号恰恰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顺应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说清楚,但是对于接受过思维训练的高考生却是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戴着镣铐跳舞”必然成为优秀作文的特征。
顺德区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训练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解读
顺德区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训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解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清时期的工匠格外追求极致。
雕刻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浮雕,不惜花费三位工匠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所以他们能够留下传世的高端家具;加工一块再平常不过的豆腐,在刀功、火候、造型、搭配等方面都要做足功夫,切的如头发丝粗细再调配成佳肴,所以他们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淮扬菜品。
而同时期的英国工匠也在思考:如何用煤作为燃料降低成本驱动排水装备,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后来,瓦特冥思苦想,反复实验,最终大大降低了产生单位能量所需的煤炭消耗量。
从此,蒸汽机不断取代人力,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
今天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手机等各种现代通讯用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读:本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题目由材料、任务指令及写作要求组成。
材料由两则具有内在关联的概述性材料构成,对同一时期明清“工匠精神”与英国“工匠精神”进行了辨析,由此引发考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与意义的深入思考。
第一则材料第一句“明清时期的工匠格外追求极致”,清晰地表明该则材料相关人物身份为“工匠”,因此所雕刻的明清家具和精细制作的淮扬菜品毫无疑问均包含有“工匠精神”。
在理解明清时期的“工匠精神”时,需要留意材料所选择的体现明清“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高端家具和淮阳菜品。
“雕刻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浮雕,不惜花费三位工匠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可见家具制作耗时之久,制作之精良,从艺术鉴赏及传承角度看,这样的高端家具无疑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同样,“加工一块再平常不过的豆腐,在刀功、火候、造型、搭配等方面都要做足功夫,切的如头发丝粗细再调配成佳肴”,就饮食制作而言,可谓精细至极,一道菜,宛如艺术品。
但如果深入思考,同时对比第二则材料中同时期英国工匠的思考点及着力点的不同,真正有思考能力的考生会发觉,此处体现明清“工匠精神”的两个典型例子更多的是侧重生活享受方面,明清工匠精雕细琢留下的是一件生活奢侈品,极致的视觉、味觉追求留下的淮扬菜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
作文讲评‖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作文讲评‖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70分)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二:审题立意本题为隐喻型材料作文题。
考生需就材料所给的具体事物找出其所代指的抽象内涵或概念,然后结合材料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材料的核心主旨。
材料中“马车”与“火车”,虽都是车,但其“本质”“内核”却截然不同,一个是畜力,一个是机器。
它们二者一比,可以看出:一个是农业文明的运输工具,一个是工业文明的运输工具;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一个是旧,一个是新;一个是落后,一个是先进;一个是一般性技术,一个是高端技术。
两者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高度不同,代表了不同的维度。
材料中的“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可以理解单纯数量的机械累积、简单的重复和形式上的模仿,“得不到”指“赶不上”“比不了”“成不了”。
“再多的马车”加起来吗,得到的依然是马车,其作为马车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不存在任何进步或发展。
而只有以更高的智慧(方法、概念等)介入,才有可能在旧有的基础上发生新变,成就新发明、新发展。
整体阅读即为:旧事物低层次的量的积累、简单的重复和形式上对于新事物的模仿,常无法使自己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不总能产生高质量的、高层级的质的变化,更不能胜过先进的新的事物。
旧有事物只有在认知上更进一步,进行全新的变革,才能实现自己的改变和提升。
新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修正或简单叠加,它有时是在对旧事物规律和本质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时则是另辟蹊径、另起炉灶、创新的产物。
整体把握材料,考生除了要抓住旧、量的积累、简单的重复、形式的模仿、新、创新等关键词外,还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比较,单纯抓住关键词或单纯去写比较的,都未能抓住材料的核心主旨。
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的本意不在让人比较马车与火车有何具体的区别(如动力的不同),而是让人思考导致具体区别的原因,从而给人以启示。
2020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在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审题不准,理解错误题意,那如何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审好题,写对作文呢?我们(公众号:庖丁品牛)本期推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题,从历年高考、文学名著和文人轶事中精选一些材料,做成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此来进行审题立意的思维训练。
为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提供具体有效的训练策略,供广大学生和教师参考借鉴。
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答案.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答案.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答案.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2020届高三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
11.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 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 “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的感受,才 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联系。 C.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 人。 D.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B )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 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 )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 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 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 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 傲完全是无聊的。
2020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期中作文写作指导(附审题、构思详解及素材篇)
2020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期中作文审题构思详解原题如下:知识如同在深渊上架设的吊桥。
它让人在感到一切都是明白清楚的同时,也让人沿着吊桥大胆往前走且认为脚下没有深渊。
但这容易忽略现实中存在深渊的事实。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本题的审题难度极高,已然超出了普通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极限了,不过还是觉得大部分上中的孩子都能读懂题目,毕竟上海中学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高中。
材料的第一句把庸俗化的知识比喻为吊桥,这是一个明喻,很容易理解;第二句紧接着阐述了吊桥的作用是让人明白清楚一切;第三句则重复强调了吊桥下的深渊容易被人忽视。
仅从字面来看,确实没有什么障碍,但是这三句话却有一个巨大的隐喻。
吊桥是连接两岸或跨过障碍的,这里就需要去思考在吊桥两端的是什么主体。
从材料中单字“人”来看,吊桥的一端是指普罗大众;另一端的话,需要结合“庸俗化的知识”来思考,与“庸俗”对应的是“文雅”,而“文雅化的知识”就应该指向掌握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专业人才,或可称为专家。
明白了吊桥两岸是大众和专家之后,再看忽视“深渊”,也容易理解了,即大众认为专家不外如此,自己也完全可以掌握知识,职业未必比业余强。
因此,整个材料讲了当下的一种现象,即人们忽视了自己与专家之间的知识鸿沟。
本题信息话题:庸俗化的知识消弭了大众和专家间的知识鸿沟?审题难度:★★★★★构思难度:★★★★☆素材难度:★★★☆☆构思篇本题构思起来无外乎正反两个方向,但是都要写出进一步的思考。
从材料的正面论述,可以当今专家话语权的丢失切入,很多民众不信任专家的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民众把“庸俗化的知识”等同于“专业知识”,因而轻视甚至否定权威,最终演化为“反智主义”。
例如,美国歌手凯瑞·希尔森(KeriHilson)就在Twitter上发布了数条推文,试图将冠状病毒与5G连接起来。
该歌手在Twitter上拥有420万粉丝。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附答案)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命题:杨朋潮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强化审题意识,突显“三元”思辨——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写作指导
强化审题意识,突显“三元”思辨——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写作指导【原题呈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解读】对生命本体的观照,并站在考生的立场审视人生,让他们思考一些和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天津高考作文的主色调。
2020年的高考作文依然延续去年的命题模式和考查主题,只是与去年关注“二元”主体不同,今年则拓展为对“三元”主体的关注,即引导考生在更大的视野和空间里去审视自我,思考自我和他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适应调和、共生发展的问题。
话题材料设置的语言情境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句话明确主体是“每个人”。
作为社会关系网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自我人生定位的标准就不一样。
不过,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生命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时,既有短期目标,也有中期目标,还有长期目标;既有现实目标,也有未来目标。
不论形式怎样,内容如何,它们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句则从自我的视角移向家庭与社会,从家庭和社会对个人投注期许的角度谈论个人、家庭和社会“三元”关系。
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不论是家庭的主心骨,还是一般性角色,每个人在享受家庭温馨的同时,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只不过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履行义务的多少不同而已;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与社会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与社会交织的众多关系中,简单梳理不外乎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诉求和社会对个体提出的要求。
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除了自我创造,还必须向社会索取,物质的,精神的,以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精品)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精品)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
二、材料类型及审题举例(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图画图片类等。
(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是不变的。
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
认识到位了,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寓言类材料1、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2、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10道)
• 10.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每小题不超过30个字
•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 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 又把“在此”涂掉了。
•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 “销售”擦掉了。
•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1)既要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更要有自己的主见。 (2)如果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局部的合理性可能转变为整体 的荒谬性。
只有沉静从容,执着奋斗(专注坚守) ,才能走向成功。
• 3、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 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
个遥远的下午。 •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
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答:
生活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要强求完美无缺。
• 6、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 个字。 •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 •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精选作文审题训练 (10道)
• 1.请简要概括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 过30个字。
•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 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
2020届高三作文审题训练(共45张PPT)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对学校的做法发 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 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 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 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
•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唯有中华文化魅力不 减,始终如一。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寻一竹琳林沐浴 焚香,•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 ①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姑娘,苦恼中拍了一段短 视频传到网上后,收到了上万陌生人的安慰与 鼓励。
•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 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 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 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 范文展示:
• 孝·顺·敬
•
人们看《二十四孝图》时,常常为其中如
郭巨埋儿、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而感到震撼,进
而倒吸一口冷气,暗自窃喜自己生活在如今这样
一个算得上美好的时代。这种极端的孝,在千年
• 烟弥漫,对这些经典文化失了一片真心,总喜欢 将一些简单的事物赋予浓墨重彩,因为粽子的 “粽”与中状元的“中”字谐音,许多考生和家 长将其作为饮食的首选,一些人竟将其打上了迷 信的标签,简直太过可笑。须知在如今这个科学 至上的社会里,家长与考生都是糊涂人吗?他们 不是,他们只是图一个好彩头罢了。
• 青年是引领社会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 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接受正能量教育
2020年河北省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标杆卷分析
高考作文训练重在培养思维品质——2020年河北省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标杆卷分析2020年河北省高考作文材料给出的是一则寓言故事。
其叙事模式和2020年的“乌鸦抓羊”极为相似,都是“一人之事,众人评议”。
兔子是短跑冠军,可是学游泳学却学不会。
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对此发表了不同意见。
在野鸭看来,兔子只要刻苦努力,就可以学会游泳;评论家青蛙则认为应当发展特长;思想家仙鹤觉得多学本领没错,但不一定非要学游泳。
分析材料,材料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1.兔子有自己的特长,但也有不会的东西。
2.兔子遇到生存危机,引出如何发展培养多种才能的问题。
3.动物管理局针对短处进行补习,培养发展多种才能。
4.野鸭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成功。
5.青蛙强调一技之长。
6.仙鹤强调重视发展多种才能同时也认为从个性特征从条件出发。
通过分析,作文的立意可以确定以下角度:从兔子的角度:兔子隐喻正处在发展时期的青少年。
从评论者的角度,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隐喻对青少年负有教育责任的学校、社会、家庭等。
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可以从准确评价自己,给自己人生准确定位的角度来写,也可以谈人生有限,应当着重发展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谈社会需要通才,单一的知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应当着眼全面发展,还可以把以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议论。
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可以谈如何既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同时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发展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技能,做到因材施教。
今年的作文要求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即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联系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会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问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有三点: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作文审题思维训练2020届高三作文审题思维训练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马尔克斯的话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A项强调的是人生“逃避不了的”的无奈。
B项强调的是直面苦难,勇于挑战,没有涉及“幸福”。
C项既强调人生的磨难,又强调人生的幸福。
D 项强调的是同情弱小)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4.C(这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主旨是面对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民族骄傲是狭隘的)5.理解齐白石的话语,有误的一项是()我在朵云轩买了一张他画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画,许麟庐以为是假的,我们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挂起来给白石老人看。
他看了之后说:“这个画人家画不出来的。
”我又买了一张八尺的大画,画的是没有叶子的松树,结了松果,上面题了诗和话:“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
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起来。
阿爷尝语,先朝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带之松,为虫食其叶。
一日,大风雨雷电,虫尽灭绝。
辛酉春正月画此并题记之。
”印章“白石翁”。
他看后竟说:“这是张假画。
”我却笑着说:“这是昨天晚上我一夜把它赶出来的。
”他知道骗不了我,说:“我拿两张画换你这张画。
”我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
”这张画是他七十多岁时的作品,他当时八十九岁。
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呀。
”(摘自艾青《忆白石老人》,有删改)A.直言“人家画不出来的”,表明这幅“二尺水墨画”确是他人假借白石老人之名画的。
B.从“这是张假画”的话里听出白石老人有顽童般的天真,更有想收回自己画作的狡猾。
C.“拿两张画换你这张画”,说明白石老人很看重这幅无叶松树图,里面有他亲情的念想。
D.白石老人不矫情不避讳,夸己如夸人,他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就见其一斑。
5.A(据语境,“人家画不出来的”话语,主要表达了白石老人对自己画技高超的自信,带了几许自豪。
)6.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你的肩上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
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6.C(A项,“得也是失”,在诗中无据,并未捕捉到蝴蝶,无所谓“得”,“蝴蝶飞向了远方”也不是“失”。
B项,“静静等待”在诗中无据,“蝴蝶落在你的肩上”不是“静静等待”得的,而是因为“静静地欣赏”获得的。
C项,“不顾一切捕捉蝴蝶”就是要占有美,是贪婪的表现;“欣赏蝴蝶”即欣赏美,理解正确。
D项,“对手”“敌”“友”等说法在诗中无据。
蝴蝶是美的象征,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
)7.“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7.D(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是说父母在承担着照顾我的责任;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是说老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我作为学生承担努力学习的责任;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体现的是我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8.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8.B(A对句中所说的“平庸”理解不当,句中对“平庸”的人并无指责其“贪生怕死、明哲保身”“活着如同死人”之意。
C平等之说不是这段话的要义,这段话本意恰恰是指出人的差别。
D谈“性命”的重要性不是这段话的要义)9.对下面材料蕴含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
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真正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9.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看到不同的现象或形状,都是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认识。
因为事物具有多样性而认为无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不符合材料主旨)10.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的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联系。
C.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D.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10.D(说法绝对,夸大了没有“身世感”的后果)1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美丑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
B.创作贵在坚持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地效仿只能遭人耻笑。
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11.C(A李渔谈的是“剧本创作”东施效顰是喻体,而不是本体。
B未能指明“遂蒙千古之诮”的结果。
D偏离了“效”的本义)12.请简要概括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
12.只有减少欲望,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13.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人生如蒸馍: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馍就生了。
(陈忠实)答:__________________。
13.只有沉静从容,执着奋斗(专注坚守),才能走向成功。
14.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答:__________________。
14.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本能地希望回归最朴素(最本真、最简单)的生活15.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句诗蕴含的哲理,不超过20个字。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16.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生活是一篇草稿。
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
(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生活不妨随性一点,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
17.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感觉(感性)感受生活,以思考(理性)感悟人生。
18.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的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