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总结

合集下载

心衰护理笔记总结范文

心衰护理笔记总结范文

一、概述心衰,即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心衰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心衰护理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心衰患者往往情绪低落、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 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与活动。

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对于心功能中等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对于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

3. 饮食护理心衰患者的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

具体措施如下:(1)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2)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因水分摄入不足导致血液浓缩,加重心衰症状。

(3)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4)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 药物护理心衰患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具体措施如下:(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2)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

5. 氧疗护理心衰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需给予吸氧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氧气装置,确保安全。

(3)定期检查氧气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6. 监测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1)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泡沫痰。

(2)水肿加重、体重增加。

(3)意识模糊、烦躁不安。

(4)心率、血压异常。

三、总结心衰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心衰医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心衰医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衰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心衰诊疗水平,普及心衰知识,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知名心衰专家举办的心衰医学讲座。

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心衰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心衰的病因与诊断1. 病因心衰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等。

(2)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

(3)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等。

(4)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诊断心衰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症状和体征:(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2)乏力、疲劳: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缓解。

(3)水肿:下肢、腹部、阴囊等部位出现水肿。

(4)体重增加: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

(5)肝大、颈静脉怒张:提示心脏负担加重。

(6)心脏体征:心音低钝、心悸、心脏扩大等。

(7)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心衰的诊断和病因。

三、心衰的治疗与预防1. 治疗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

(2)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移植等。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

2. 预防心衰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3)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

(4)预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四、心得体会1.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

心力衰竭知识点总结

心力衰竭知识点总结

心力衰竭知识点总结一、心力衰竭的定义和病因1.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2.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瓣膜疾病、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可以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和病情分级1.根据心脏功能的状态和症状严重程度,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也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病情的分级,心力衰竭可分为四期: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其中Ⅰ级为轻度,Ⅳ级为重度。

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气促、咳嗽、乏力、水肿、心悸、胸闷、腹胀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四、心力衰竭的诊断1.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包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音异常、肺部啰音、水肿等,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显像等检查来确诊。

2.除了诊断心力衰竭外,还需进行相应的病因和分级的评估,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酮康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2.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水盐摄入、限制液体摄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电复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3.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六、心力衰竭的并发症1.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并发症常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七、心力衰竭的预后和管理1.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患者要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控制并发症。

2.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考虑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八、心力衰竭的预防1.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如高血压、心肌病、心瓣膜疾病等。

2.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力衰竭同样至关重要,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对心、肺和其他脏器的供血或供氧需求不足而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或心排血量难以维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心衰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终末结果。

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衰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心脏代偿功能的衰竭,而引起循环功能的衰竭。

心脏的代偿功能是靠心肌的功能维持之的。

心肌功能不能代偿增强以适应机体各种需要时,就会引起心衰。

多种组织间代谢的失调是引起心衰的最终原因。

一、发病机制1.心脏代偿性扩张是由于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引起的,使心室容积增大,从而可维持心排血量。

2.正在心脏增大是由于心室壁肥厚,进而引起心室容积减小和舒张功能障碍,产生心脏代偿性扩张。

此时的心排血量也迅速减少,引起心衰。

3.心脏代偿性扩张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并在代偿性扩张和代偿性肥大两种病理生理状态之间不断转换。

此转换的主要原因是心脏血管阻力、静脉回流障碍、心脏构成成份,而且还和周围的病变有密切关系。

二、病理生理变化1. 长期高血压病因引起心衰。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衰的一种重要病因。

2. 心肌梗死病因引起心衰。

心肌梗死多数不能及时得治的话而发生心衰。

3. 心肌炎病因引起心衰。

心肌炎后留下的病灶引起心衰。

4. 心脏正常结构的心衰。

不伴不伴心排血量减少,待诊切诊断后留下来的心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突然心衰症状以绞痛、气短、乏力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患者心肌代偿和心脏储备力逐步减弱,包括周围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障碍等;二是从中观查根据心脏恢复力逐渐减弱,并进行心脏代偿、心脏损害,冠状动脉障碍和骤性心肌损害。

这恶循环常常会让心衰日益严重。

2. 心衰的鉴别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衰症状的鉴别诊断比较简单:急性心力衰竭校校经心肝炎的发病之后,根据心力衰竭发病时是否处在低血糖的状态或心力衰竭发病时是否处于低血糖产生,单纯心脏疾病和周围循环病。

慢性心衰知识点总结

慢性心衰知识点总结

慢性心衰知识点总结一、病因1. 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逐渐损害心肌功能。

2. 冠心病:冠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加速心肌细胞死亡。

3. 心肌炎:感染性心肌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等均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4. 心肌病:心肌原发性疾病也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

5. 心脏瓣膜病:瓣膜病变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影响心脏功能。

二、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轻度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是慢性心衰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乏力、乏力、无力感:由于心脏泵功能下降,全身供血不足,患者会持续感到乏力、乏力、无力。

3. 浮肿:由于心脏泵功能下降,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水肿。

4. 心前区疼痛: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可出现心前区疼痛。

5. 心率不齐: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心率不规律。

6. 体重增加:由于水肿,患者体重会明显增加。

三、诊断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2. 心电图: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慢性心衰的重要辅助手段。

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

4. 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5. 心衰标志物:BNP和NT-proBNP是诊断和评估心衰的重要标志物。

四、治疗1.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3. 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

4. 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心肌损害。

5. 轻度慢性心衰患者可以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来改善心肺功能。

五、预防1.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减少心脏负荷。

2.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饮食。

3.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态舒畅。

六、康复与护理1. 慢性心衰患者要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

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以下是心衰护理查房护长总结:
一、病情评估
1.心衰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心肺听诊、末梢血管触摸或脉搏波变异性测量等病情评估。

2.在病情评估中,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困难程度等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药物治疗
1.心衰的药物治疗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协助患者进行用药。

2.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病情、控制症状、防止心衰加重。

3.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三、饮食护理
1.心衰患者的饮食需求应以低盐、低脂为主。

2.需要鼓励患者增加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但减少摄入糖类和饮料等刺激性物质。

3.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定期的饮食监测和评价。

四、康复护理
1.心衰康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锻炼和心理支持。

2.护理人员应当与医生共同协作,制定心衰康复计划,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运动量。

3.康复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功能,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以上就是本次心衰护理查房的护长总结,希望对护理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心衰知识点总结病生

心衰知识点总结病生

心衰知识点总结病生一、心衰的病因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的血液需求,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病症。

心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等。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药物、药物滥用等也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

了解心衰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减少心衰的发生。

二、心衰的症状心衰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体重增加、水肿、胸闷、咳嗽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体力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时加剧,休息后减轻。

及早发现心衰的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心衰的检查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一系列的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肌活检、X光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心衰的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心衰的治疗心衰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等。

心衰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心脏移植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心衰的预防心衰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体重。

2. 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3.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衰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积极预防心衰的发生,保持心脏健康。

总之,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了解心衰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衰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心衰的发生。

同时,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患教活动总结

心衰患教活动总结

心衰患教活动总结活动背景心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为了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改善其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本次心衰患教活动于XX年XX月XX日在XX医院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为患者提供专业、详细的心衰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健康管理能力。

活动内容本次患教活动共进行了三个环节:专家讲座、患者互动交流以及宣传品发放。

1. 专家讲座在专家讲座环节,邀请了心血管专家XX教授为患者进行专题讲解。

XX教授为患者讲解了心衰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讲座内容既深入浅出,又注重实用性,受到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XX教授还为患者们解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对患者的心衰认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 患者互动交流在患者互动交流环节,我们设置了问题解答、病友分享以及自我管理教育等环节。

患者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衰治疗和管理经验。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同时,其他患者的经验分享也给予患者们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

3. 宣传品发放在活动结束时,我们还向每一位参与患者发放了相关的宣传品,包括心衰知识手册、健康管理手册等。

这些宣传品旨在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心衰,预防并降低风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活动效果与反馈通过本次心衰患教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许多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和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患者对活动内容和组织表示满意。

他们表示通过活动,对心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自己在治疗和管理上的方向。

同时,患者们对专家讲座和患者互动交流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环节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未来展望本次心衰患教活动对于改善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扩大心衰患教的覆盖范围。

心衰规培知识点总结

心衰规培知识点总结

心衰规培知识点总结一、心衰的病因1. 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

包括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症等,都会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最终引起心衰。

2. 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疾病也是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都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心衰。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衰的常见病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

4. 冠心病冠心病是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心肌梗死后遗留的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5. 其他疾病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心衰,比如心肌病、心包疾病、心律失常等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最终引起心衰。

二、心衰的流行病学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心衰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衰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三、心衰的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心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进行轻度活动或是平卧时更为明显。

2. 水肿由于心衰患者心脏功能下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往往会出现下肢水肿和腹水的症状。

3. 乏力心衰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体力活动耐力下降的症状。

4. 心慌心衰患者往往会出现心慌、胸闷、心绞痛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时更为明显。

5. 恶心、食欲减退由于心衰患者血液循环不畅,常常会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恶心、食欲减退的症状。

四、心衰的诊断1. 临床表现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等,可以初步诊断心衰。

2. 实验室检查血清 B 型利钠肽(BNP)和 N 末端糖苷酶前体肽(NT-proBNP)是心衰的重要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两个指标可以更好地判断心衰的诊断和评估。

3. 影像学检查心衰的诊断还可以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五、心衰的治疗1. 药物治疗心衰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洋地黄类、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的应用。

心衰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心衰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一、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脏输出量降低,引起全身各器官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提高心衰患者的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我院心衰护理团队对心衰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现将护理汇报总结如下。

二、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病情(1)了解患者心衰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

(2)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 休息与体位(1)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

(2)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3)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3.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水分摄入。

(2)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调整饮食热量,保证营养均衡。

(3)避免进食产气、刺激性食物,如豆类、辛辣、油腻等。

4. 药物护理(1)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2)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告知患者药物注意事项,如地高辛的监测和调整。

5.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6. 自我监测(1)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

(2)告知患者心衰的常见症状,如气短、乏力、水肿等,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3)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评估心功能。

7. 家庭护理指导(1)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用药、休息等。

(2)告知家属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3)鼓励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护理效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护理团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学习心衰规范化培训总结护士

学习心衰规范化培训总结护士

学习心衰规范化培训总结护士以下是护士心衰规范化培训学习总结:急性心力衰竭:(1)最常见为左心衰竭,特征性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2)查体可见心率和脉率增快,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3)治疗原则:①体位:坐位,双腿下垂。

②镇静:吗啡,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舒张静脉和小动脉。

③吸氧:高流量。

④减少心脏负荷:快速利尿;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⑤强心:洋地黄制剂。

⑥平喘:氨茶碱。

(4)护理措施:①给予半卧位或坐位休息。

②应摄取高营养、高热量、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③控制静脉输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

④用吗啡时应注意病人有无呼吸抑制。

慢性心力衰竭:(1)X线检查——心影大小及外形可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Kerley B线是慢性肺淤血特征性表现。

(2)治疗原则——利尿、强心、扩血管。

①吸氧: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②利尿药应用排钾利尿药——氢氯噻嗪;利尿药如呋塞米、丁脲胺。

应补充氯化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同用。

噻嗪类利尿药——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影响胆固醇及糖的代谢。

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

利尿作用弱,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

③扩血管药物:扩张小静脉制剂——硝酸酯制剂为主(硝酸甘油)。

扩张小动脉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

④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心房颤动和心室率增快的心力衰竭。

禁忌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不宜使用。

洋地黄中毒或过量者为绝对禁忌证。

⑤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a.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b.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

c.心血管系统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为常见。

心电图ST波出现鱼钩样改变。

心衰病例分析总结知识点

心衰病例分析总结知识点

心衰病例分析总结知识点病例概述患者,男,63岁,因胸闷、气促、下肢水肿3周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

查体: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率108次/分,血压140/90mmHg,心尖第五肋间可触及心脏前移搏动位,心尖搏动范围增大,心脏听诊可闻及S3杂音,肝颈静脉回流不及。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粒细胞80%,C反应蛋白3mg/L;心电图示心电轴左偏,T波低平。

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5.9 cm,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LVEDVI)103ml/m²,射血分数(EF)为36%,双侧心房均扩大,二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明显(二尖瓣可见2度反流,峰压为61mmHg)。

心肌酶谱、B型钠尿肽(BNP)及肝肾功能正常。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患者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症、心肌病、感染、药物中毒、瓣膜疾病、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而本例患者的病因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

其主要原因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引起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不全。

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肥厚,心脏舒张功能下降,最终导致了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病变特点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也增大,射血分数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患者左心室出现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双侧心房的扩大也提示了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生。

此外,肺动脉高压明显,二尖瓣可见2度反流,峰压达到61mmHg,这表明了患者存在心源性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了心衰的病情。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而本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胸闷、气促、下肢水肿。

这些症状是由于心力不足导致全身循环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舒缩功能减弱,使得心脏无法维持全身器官的灌注和代谢功能而引起的。

心力衰竭总结

心力衰竭总结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概述一、导言:在讨论教材内容之前,我给大家介绍几个统计数字。

在美国,每年因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0万人;在中国,患高血压的人数有1亿人。

据WHO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全世界40岁以上的人群的死亡病例中:男性:心血管病居第一位,恶性肿瘤居第二位女性:心血管病在某些国家居第一位,某些国家居第二位不管怎么说,心血管病居于人类“第一杀手”的地位,至今没有动摇。

请问:这些心血管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心力衰竭是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心脏是生物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如按心率70次/分,平均寿命70岁计算,人一生心脏跳动达25.4亿次,泵出血液1.8亿升,相当于57×57×57m3水库的容积。

如果心脏受到损伤,不仅心脏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发生改变,而且会引起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心力衰竭是我们病理生理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十分重视的问题。

二、定义要研究心力衰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简称心衰。

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损或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在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使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的病理过程。

舒缩功能——指收缩与舒张两方面或单方面受损都可导致心力衰竭。

心排出量减少——有绝对减少与相对减少两种情况。

绝对降低——指心输出量的绝对值低于正常值。

相对降低——指心输出量较心衰发生前降低,但绝对值并不低于正常值,常见于某些高动力型循环状态。

病理过程——指许多病因都可以引起心衰,它具有一整套共同的机能、代谢及形态改变。

另外,介绍几个有关的名词术语。

1、循环衰竭(circulatory failure)循环系统中任一组分(如心脏、血管及血容量等)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心排出量不足。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1. 心衰的定义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

这些器官包括肺部、肾脏、大脑和肌肉组织等。

心衰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综合结果。

心衰通常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2. 心衰的类型心衰可以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两种类型。

左心衰通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导致左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右心衰则往往是由左心衰、肺部疾病或右心瓣膜疾病引起的,导致右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3. 心衰的症状心衰的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心悸、胸闷、咳嗽、体重增加和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威胁。

4. 心衰的原因心衰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炎症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良和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心衰的风险。

5. 心衰的诊断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一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和心脏核素显像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心衰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6. 心衰的治疗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断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此外,积极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戒烟戒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

7. 心衰的预防预防心衰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如控制高血压、管理糖尿病、预防冠心病等。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衰的重要手段,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8. 心衰的护理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和注意休息等方面。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加强对心衰患者的关爱和护理,如定期监测体重、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情绪支持等。

心衰的小结

心衰的小结

心衰的小结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程复杂、严重程度不一,且具有高死亡率。

心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等。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

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

病因方面,虽然有多种疾病可以导致心衰的发生,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

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功能受损;高血压则增加了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扩大和肥厚,最终引起心衰。

在病理生理方面,心衰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和舒张功能减弱。

心肌收缩力下降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使全身器官缺氧;而舒张功能减弱则导致心脏充盈压力增加,进一步影响心排血量。

此外,心衰还伴有心肌重塑、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临床表现方面,心衰常引起心脏性症状和肺部症状。

心脏性症状包括气急、心悸、乏力、顽固性水肿等;肺部症状则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此外,心衰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在诊断方面,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

临床上常根据心衰的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衰,临床症状和治疗也有所不同。

心衰的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盐摄入、控制水分摄入、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锻炼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心衰还可能需要心脏的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移植等。

对于一些心衰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总之,心衰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多样,病理生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常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和药物治疗等。

未来,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心衰的预防将是研究的重点。

心衰内科笔记总结范文

心衰内科笔记总结范文

一、概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求,引起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其病因多样,病情复杂,预后较差。

本文将对心衰内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病因与诱因1. 病因(1)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3)心室前负荷不足:如贫血、容量负荷过重等。

2. 诱因(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2)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扑等。

(3)血容量增加:如输液过多、钠水潴留等。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5)治疗不当:如药物过量、药物相互作用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等。

三、临床表现1. 左心衰竭(1)肺部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

(2)体循环症状:乏力、头晕、心悸、少尿等。

2. 右心衰竭(1)体循环淤血: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

(2)肺部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

3. 全心衰竭(1)左心衰竭症状加重。

(2)右心衰竭症状加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1)病史:了解患者心脏疾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注意心脏大小、心音、心律、血压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2.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2)支气管哮喘: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五、治疗1. 基础治疗(1)控制血压:使用ACEI、ARB等药物。

(2)控制心率: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

(3)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2. 病因治疗(1)心肌缺血: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

(2)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心衰病区出科总结范文

心衰病区出科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心衰病区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

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心衰病区工作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此,我对自己在心衰病区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1. 学习心衰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了解心衰的分类和分级。

2. 观察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心衰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参与心衰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4. 学习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了解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5. 参与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1. 心衰病区的工作强度大,医护人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不易。

2. 心衰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3. 心衰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心衰病区的护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心衰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技能。

5. 心衰病区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三、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1. 对心衰病区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2. 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紧张、手忙脚乱的情况,需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3. 与患者沟通时,有时不能准确把握患者的需求,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四、今后努力方向1. 深入学习心衰病区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加强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心衰患者病史总结范文

心衰患者病史总结范文

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先生性别:男年龄:68岁职业:退休工人住址:某市某区某街道二、主诉患者于1年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伴有下肢水肿。

三、现病史1. 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休息后可缓解。

症状逐渐加重,影响睡眠质量。

2. 近1个月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更加频繁,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伴有下肢水肿,乏力,食欲减退。

3. 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给予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未彻底治愈。

四、既往史1.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

2. 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0年,曾于5年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5年,血糖控制不佳。

五、个人史1. 患者吸烟史30年,每日吸烟20支。

2. 患者有饮酒史20年,每日饮酒量约50g。

六、家族史1. 患者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2. 患者母亲有冠心病病史。

七、体格检查1. 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90mmHg。

2. 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面部及双下肢水肿。

3. 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心率88次/分,律齐,可闻及第三心音。

4.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以双侧下肺为著。

八、辅助检查1.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ST-T改变。

2. X线胸片:心脏增大,肺淤血。

3.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降低。

4. 血生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糖升高。

九、诊断1.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2. 高血压病3. 冠心病4. 糖尿病十、治疗方案1. 改善心功能:给予利尿、扩血管、ACEI类药物治疗。

2. 控制血压: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

3. 控制血糖:调整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4.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心衰病人出院总结报告

心衰病人出院总结报告

心衰病人出院总结报告患者信息:XXX 先生,XX岁,XXX医院,住院号XXX入院时间:XX 年 XX 月 XX 日出院时间:XX 年 XX 月 XX 日主诉:患者于入院时主诉乏力,呼吸困难,心悸,并伴有浮肿。

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史。

近半年来,患者逐渐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的症状,并逐渐加重。

在近期为了缓解症状,患者曾接受治疗,但效果甚微。

入院检查:体格检查:患者体重XXkg,体温XX℃,血压XX/XXmmHg,心率XX次/分。

外周水肿明显。

听诊发现心界扩大,呼吸音粗糙。

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QRS时限增宽。

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心室收缩功能下降,EF为XX%,伴有二尖瓣反流。

诊断: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心衰。

治疗经过:1. 病情评估与监测: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状态、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 药物治疗: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3. 限盐饮食:患者在住院期间遵循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

4. 安静休息:在住院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5. 康复训练:为了促进患者康复,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和心理疏导等。

病情观察:患者在住院期间症状逐渐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患者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于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有了更高的认识。

出院建议:1. 定期随访: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随访,以监测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2. 符合规范的药物使用: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3. 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应低盐、低脂、高纤维,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

4. 避免诱因: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感染和寒冷刺激等诱因。

心衰会议总结

心衰会议总结

心衰会议总结引言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为了加强对心衰的认识和治疗,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心衰的学术会议。

本文将对会议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讨论和观点。

会议主题和目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心衰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

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药企代表能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探讨心衰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推动心衰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心衰的定义和分类在开场演讲中,一位心衰专家首先对心衰的定义进行了解释。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两种类型。

其中,左心衰是指左心室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至肺循环,造成呼吸困难和肺部水肿。

而右心衰则是指右心室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至体循环,引起水肿和其他全身症状。

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会议的第二个议题是心衰的诊断和评估。

专家表示,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生化标志物和心衰相关检查。

最常用的生化标志物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它们可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此外,心超和心电图等检查也对心衰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心衰的治疗策略会议还重点讨论了心衰的治疗策略。

专家们一致认为,心衰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药物。

此外,心衰患者还需要加强非药物治疗,如合理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手术治疗,如心脏移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也是有效的选择。

心衰的预防预防是心衰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会议中,专家们强调了心衰的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均有助于减少心衰的发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心力衰竭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对卫生保健体系的影响日益增加。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制定的指南已经为当前治疗以减少心衰死亡率和发病率打好了基础。

上述指南是有效的,而且是基于治疗无并发症的慢性收缩性左心衰患者的研究证据提出的。

指南制定者承认在心衰诊断、急性心衰、并发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多项外科手术以及临终关怀等方面证据仍不足。

此外,同一治疗是否适用于所有病因和不同遗传背景的患者这一点仍存在疑问。

加强神经体液抑制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

综上,两部指南遗留的许多问题有待今后的研究来解决。

在急性和舒张性心衰的治疗方面也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患者可从二尖瓣重建获益和哪些患者能从心衰管理计划中获益已经明确;基因和蛋白质组学进了一大步;细胞疗法进入了一个有希望的螺旋上升期;基于证据的个体化诊疗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希望。

一、心衰诊断,没有证据的证据虽然传统的超声心动图仍然是基本的诊断技术,但是最近提出的超声斑点追踪在评估预后和作为鉴别诊断线索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并定位纤维化及圆周应变的细微变化,从而作为无症状人群的心衰入院及死亡的预测指标。

分析生物标记物或图像特征,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衰的发病机制并指导心衰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但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的结果尚不明确。

目前尚无针对患者的心衰诊断对照终点研究。

此外,心衰治疗需要病因学和潜在并发症的信息;换句话说,必须将所有临床信息、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才能做出诊断。

因此,诊断工具需要对诊断算法进行评估,而不是从不完整或互相矛盾的信息中提取的草案;而上述研究几乎没有做到这一单,指南也仅仅是专家推荐的水平。

二、急性心衰治疗,仅剩一线曙光?近来,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被认为是严重影响预后的一种类型。

针对急性心衰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包括经典的心衰药物和新药,如左西孟旦、奈西利肽、Rolofylline(一种腺苷A1受体拮抗剂)、替唑生坦及omecamtivmecarbil(激动肌球蛋白直接激动剂)等,但目前都表明无效。

只有新近的松弛素-2带来了一线曙光,松弛素-2可在妊娠期调节循环和肾脏灌注。

重组人松弛素-2可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呼吸困难)和第三终点事件(180天时死亡发生率)。

本研究获得成功可能与排除了低血压患者有关。

目前正在针对低血压患者及其他人群进行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

三、真实世界中的心衰治疗:并发症管理系统性疾病“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这可能是因为存在系统性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多脏器并发症或全身的共病。

慢性心衰荟萃分析全球研究组已经报告了大约40000名慢性心衰患者。

年龄、男性、射血分数、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被证实是死亡的预测因子。

欧洲心脏病杂志(EHJ)“心脏与其他器官”栏目探讨了心脏与消化道、肝脏、肾脏以及肺支气管的相互作用。

认知障碍和抑郁是心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严重负担。

发病的多样性及随之产生的复方药物制剂与临床研究的还原论概念是相违背的,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最近的指南已考虑到这种矛盾但是没有提供解决方法,不过至少他们提出了对于特定患者的管理方案。

虽然关于管理方案的对照研究结果存在争议,但基于护士和医生的方案对于进展性心衰终究可能是非常有效的。

遥测技术可以作为上述方案的补充。

至少植入装置的患者从遥控技术得到了获益(2013ESC年会的研究亮点)。

这一技术使得更少的患者依赖全科医生的管理。

四、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合并症的代表?多年来,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临床试验是最令人沮丧的。

通过降低射血分数治疗心衰的理念在大型HFpEF临床试验中普遍以失败告终。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HFpEF患病率似乎在上升,患者的伴随疾病也越来越多。

两项最新研究或可证实这一问题。

Aldo-DHF试验显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能够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TOPCAT试验显示,安体舒通不能减少主要终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013AHA年会)。

RELAX试验对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进行了研究,但得出了完全阴性的结果。

RELAX试验的受试者中,43%患有糖尿病,19%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有房颤或房扑,35%有贫血。

在Aldo-DHF试验中,受试者也有合并症但发生率较低(糖尿病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房颤5%,平均血红蛋白13.8g/dL)。

尽管如此,合并症可能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可能减少心血管治疗的潜在获益。

在HFpEF这一临床综合征的治疗中,体育锻炼可以是药物之外的引人注目的替代选择,因为锻炼对HFpEF及多种并发症可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五、个体化医学心衰的日常医疗需要针对特定患者的需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指南中提供的或者未提供的证据。

从病理生理角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有很坚实的理论基础。

例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即便在轻度心衰伴有广泛的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也已被证明是有益的。

但是将适应症扩大到不符合上述治疗方法基本概念标准的一般人群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一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收缩性心力衰竭伴QRS<130ms的患者不能从CRT中获益。

这一阴性试验有特殊价值,因其回答了临床最相关的问题,也证实了限制CRT使用的病理生理概念。

个体化医疗可能大范围的采用这种方法,如果包含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的话。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血浆蛋白质组学可以识别心肌肥厚、慢性或急性失代偿心衰的潜在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许多基因参与自由基生成、铁代谢平衡失调,心脏毒性蒽环霉素的聚集可能预示蒽环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

然而,遗传学和临床信息的结合会更有优势。

这种结合可能影响早期心衰治疗和/或将来的特异性预防治疗,而这些可能通过选择性的结合TOP2B的小分子来实现。

GWAS可以识别心脏疾病的新风险位点和遗传易感性。

因此,GWAS可能提出新的机制假设,通过功能研究证实进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显然,遗传学在罕见病和单基因病中最能体现价值;但是,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病理过程也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基因调控。

大多数患者需要依靠我们根据其特定情况对指南做出适当调整,为他们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六、手术治疗心衰手术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机械辅助技术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大多数研究因为设备过时而结束。

瓣膜手术的进展最引人注目,二尖瓣重建明确优于人工瓣膜。

二尖瓣反流国际数据库显示,1021名早期实施二尖瓣重建手术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死亡率和心衰风险降低;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瓣膜修复和置换在12个月时收缩末容积相似,但二尖瓣修复组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复发率高于置换组(32.6% vs 2.3%)。

在心衰治疗中,瓣膜手术受到了介入治疗的挑战。

相比之下,外科左心室重建仍需等待能从该手术中获益的心衰患者亚组标准制定出来才有可能实行。

从STICH试验得出的一个草率结论——不需要进行可行性试验——可能阻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如果进行可行性试验对于所有患者按照预设程序分类,STICH试验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目前迫切需要预先精确测试患者心肌缺血和生存能力的研究。

个体化治疗可能是外科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七、治疗新方案尽管标准化心衰治疗取得了成功,但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在ACEI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ARBs或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不但不能增加获益,反而增加副作用。

这些研究表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治疗方案已达到极限。

在特定患者如无糖尿病的患者中,阿利吉仑代替ARB/ACEI是否优于旧药或者联合用药尚不清楚。

标准化治疗必须用于参加研究的患者及新药疗效必须在标准治疗之上等伦理原因使临床研究陷入了困境,例如,ACEI与之前证实有效的血管舒张药物比较,ARB和ACEI比较。

我们或许应该质疑这些教条思想,因为新药可能更好的取代而并非仅仅优于标准治疗。

这一点在进行中的ATMOSPHERE试验中有所考虑,该试验对照组包括阿利吉仑vs.依那普利。

我们还必须考虑减少药品的数量,考虑在多并发症的心衰患者中使用复方制剂的原则。

似乎我们正在远离这一原则。

研究表明,患者使用地高辛即便是有房颤也并无获益,反而增加死亡率。

洋地黄已多次被判死刑,进一步回顾性或注册研究仅仅是薄弱的证据。

不管怎样,我们需要新的药物治疗理念,而不是基于现有概念的新药。

在那些达到临床研究水平的新药中,静脉铁剂(Ferric carboxymaltose)可能体现了这一新概念。

独立于贫血的治疗作用表明,该药作用于一个迄今为止未知的新机制。

中性内肽酶(neprylisin)抑制剂或新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如riociguat)可能成为其它的(半)新概念药物。

其他有前景的新概念药物尚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基因治疗可能定位于目前传统药物未涉及的受体或受体激酶表达。

针对Micro RNA的治疗是另一个等待临床评价的通路。

最后,细胞治疗方法的建立正在努力进行中;冲击波促进冠状动脉途径骨髓细胞或内源性心脏干细胞移植,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结语2013年心衰研究遗留的许多问题有待2014年的研究来解决。

指南中许多证据的空白需要填补,其中一部分已经离完成很近了;在急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治疗方面有新的希望;心脏手术和瓣膜介入治疗仍需等待证明其与心衰的关系才能有所进展;目前已经明确哪些患者可以从心衰管理方案中获益;存在争议的细胞治疗理念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有希望的螺旋上升期;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用于心衰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基于证据的个体化诊疗的希望。

所有这些进步都会增加心衰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