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立法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城市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地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

一、政策背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达到2.15亿吨,平均每个城市居民每天产生垃圾1.2公斤。

这些垃圾主要以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其中可回收物的回收率较低,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为了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2019年,国家卫健委、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国所有城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在2025年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

二、政策内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主要包括立法、宣传、分类收集、处置利用等方面。

1. 立法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我国在2019年先后颁布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推行的范围、分类标准等内容,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宣传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提高市民的意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3. 分类收集政府在城市的各个社区设置了不同的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引导市民将垃圾按照种类进行投放,方便后续的分类处理。

4. 处置利用政府组织相应的部门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将厨余垃圾进行有机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实施效果截止到2021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城市覆盖率据统计,在2019年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500多个城市。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旨在理解政府对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一、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在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环境保护税法》等。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我国首个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的法律法规。

该条例从垃圾分类的目的、责任主体、分类方法、处罚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根据该条例,居民、单位等都有义务参与和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并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环境保护税法》则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实施环境保护税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根据该法律法规,对未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导致垃圾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将被征收相应的环境保护税。

二、垃圾分类政策解读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政策要求居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下面对各类垃圾进行具体解读:1. 可回收物: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

这些垃圾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居民应将可回收物进行清洁、干燥、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回收垃圾桶内。

2.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危害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

这些垃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应特殊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居民应将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收集点,切勿随意丢弃。

3. 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主要是指食物残渣、食品包装袋等。

经过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或者生物质能源。

居民应将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到厨余垃圾桶内,便于进行后续处理。

4. 其他垃圾:其他垃圾是指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再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一次性餐具等。

居民应将其他垃圾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解决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进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我国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法律,对垃圾分类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进行监督和管理。

2.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这一法规是当前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主要法律依据,对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办法从垃圾源头分类、分类处置、分类投放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具体要求。

3. 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除了上述的中央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用于指导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这些文件包括各地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垃圾分类相关的奖励和处罚等,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二、垃圾分类政策的解读与分析1. 推动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推动力度。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对未分类垃圾进行收运将面临罚款的惩罚,而分类垃圾将享受相应的奖励政策。

这种政策措施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2. 提供分类投放设施随着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分类投放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政府积极响应,通过建设更多的分类投放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在一些小区和居民社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指导居民按类别投放垃圾。

3. 强化监督管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各地政府在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垃圾收运、处理企业的监督力度。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政策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地纷纷推出垃圾分类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在中国,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已逐步完善,为推动垃圾分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垃圾分类立法背景垃圾分类的立法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

该条例于2011年开始施行,明确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此后,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纷纷制定、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垃圾分类制度。

目前,中国的垃圾分类立法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规框架。

二、垃圾分类立法法规及其主要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中国垃圾分类的基本法规,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要求。

根据该条例,各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2.《国家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0年)》该规划是国家层面对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建设进行战略规划的重要文件,明确了2020年前主要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目标,鼓励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地实施。

3.各地区制定的地方性垃圾分类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以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具体的分类标准、收集与运输要求、处置方式、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三、垃圾分类政策解读1.垃圾分类标准根据垃圾分类法规的要求,垃圾通常被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物指的是可循环再利用的废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有害垃圾主要包括电池、荧光灯等含有有毒物质的废弃物;湿垃圾即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果皮等易腐烂的生物质;干垃圾指的是除以上三类以外的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和相关问题。

2. 实地调研:参观了几个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实践,包括垃圾分类设施、分类宣传教育等方面,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1. 现状: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但不同地区的管理程度和效果有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操作规范,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投放混杂现象普遍存在。

2. 问题分析:a.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缺乏全国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同地区制定的标准存在差异,影响了统一管理和执法工作。

b. 宣传教育不足:一些地区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薄弱,导致分类行为不积极。

c. 缺乏分类设施:部分地区在分类设施建设方面滞后,投放点不方便,分类容器不够分明,难以实现有效分类。

d. 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垃圾分类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缺乏约束力。

四、解决方案建议1. 制定统一标准: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垃圾进行明确划分,为分类管理提供统一依据。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公众号、电视等多渠道推广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

3. 建设分类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回收容器等,提高投放点的便利性。

4. 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相关执法和处罚规定,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对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垃圾分类管理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管理政策解读

垃圾分类管理政策解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垃圾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垃圾分类管理政策。

本文将从立法背景、分类方式、推行困境、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立法背景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立法背景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的日益突出。

城市垃圾产生量的大幅增加,使得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在此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出了垃圾分类管理政策。

二、分类方式垃圾分类管理政策要求将垃圾分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有害垃圾包括电池、灯管、荧光灯等;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物残余、果皮等;其他垃圾则是指不能回收和各类垃圾混合在一起的垃圾。

三、推行困境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推行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是缺乏公众参与的意识,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并没有充分认识,仍然习惯性地将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其次是缺乏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许多小区并未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给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带来了困难。

再次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四、效果评估对于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效果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使部分地区的废弃物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有效改善了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准入门槛较高,一些小型垃圾处理企业无法达到要求,导致它们的生存空间收缩。

五、难以推行的原因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政策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社会意识的加强难度,要使每一个市民都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能主动参与其中,需要较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其次是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要提供合理的分类容器、分类设施以及垃圾收集、运输企业的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投入。

再次是监管层面的难度,确保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实施也需要配备足够的监管人员和手段。

六、政府角色在垃圾分类管理政策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OVERVIEW区域治理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南京工业大学 刘凯萍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垃圾产量飞速增加。

在环境污染成为国际话题之际,垃圾分类引起了全球的重视。

本文从事前法规政策、事中政策落实、事后执行监管三大层次,融合立法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四大角度分析我国现行垃圾分类制度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此为我国推广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6-0048-0002垃圾的产生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挑战之一,也成为国际议题的焦点。

而垃圾分类则是贯穿于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回收这个闭环体系中,尤其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率,拉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

一、我国现行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及政策尚不健全尽管当前我国在国家立法、地方规章层面均对垃圾分类进行了规定,但法律多属于指导型,规定过于理想化且缺乏弹性,难以在全国各地社区统一推行,各地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缺乏法律保障。

同时很多城市缺乏实施细则和审核标准,尤其是中小型偏远城市,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法律执行力度较弱。

另外,垃圾分类政策体系中的责任规定尚不明晰。

(二)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1.政策宣传力度不强劲目前基本所有的居民都认为如果可以全面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是一件有益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好事,但实际还存在着“处理垃圾是政府的事”“别人要我分,不盯就不分”的态度,以至于不配合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2.相关措施推行不通畅(1)垃圾收运体系不完整第一,初端居民分类投放不准确。

目前垃圾分类尚未融入我国的居民生活中,面临“认知-行为”脱节问题,即存在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高,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的现象。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生活垃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有效的分类和治理垃圾就成为当下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技术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有机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实现分别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了垃圾治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主要分为手工分类、机械分类和智能分类三种方式。

其中手工分类是最原始的方式,需要人工逐一分类。

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

机械分类则是通过物理力学与光学的自动分类技术将垃圾自动分类。

这种方式减轻了人力成本,但比较费电,处理效率也不是很高。

智能分类,则结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采用智能识别和分拣技术,可以实现准确、高效的垃圾分类,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

同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对技术需求不断提高,而具有难度的领域是可降解物质、医疗废物、金属垃圾、纺织品和电子废弃物等的分类。

为了能够对这些难以分类的垃圾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科技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和研制新的技术手段,为城市干净、美丽、安全的环境贡献力量。

二、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技术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三种方法。

其中,焚烧是一种高温处理的方式,可以将垃圾处理为灰烬或无害化气体,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填埋则是将垃圾掩埋在地下,需要大面积的地下空间,同时会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堆肥则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不断加工分解,形成肥料,对于大面积的提高土壤肥力非常有利。

而且,随着垃圾分类技术的逐渐推广,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技术也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研究开发高效稳定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同时,由于现有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仍然存在缺陷,故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管理规范并进行政策补贴和激励手段的研究。

国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

国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

国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快速增长,垃圾量也随之增加。

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城市需要面对的紧急问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倡导中国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管理标准。

本文将围绕“国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第一步:立法文件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垃圾分类相对完整的标准是2000年12月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卫生标准》(GB/T 18977-2003),它作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标准。

2019年5月份,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等10个部门联合起草、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必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然后扩大到全国。

同时,该文件也明确了责任分工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第二步:标准实行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为我国第一个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的大城市。

此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或者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政策。

逐渐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标准。

第三步:推进垃圾分类教育为了使公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一些城市纷纷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

例如,上海垃圾分类宣传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关注,成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典范。

此外,学校也是推进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基地。

全国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推广垃圾分类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加持和引导,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大垃圾分类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环保意识,达到垃圾分类处理的最佳效果。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

20XX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

20XX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

20XX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

20XX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

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到20XX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垃圾分类事业现状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

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问题日益凸显。

垃圾分类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

垃圾分类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管理的必要手段。

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有规可循,法规的制定和规章的制定至关重要。

1.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该法于1995年颁布实施,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的基石性法律。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监管措施,对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还有《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对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2.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垃圾分类规章制度是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小区所具有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管理细则。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规章制度,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同类型的垃圾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例如,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可以采取“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种处理方式,对于“湿垃圾”可以采取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干垃圾”则可以采取焚烧和填埋等处理方式;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也需要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以避免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3.垃圾分类的落实方式垃圾分类的工作需要一个有效的落实方式,实现了法规的制定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后,怎么样才能真正将垃圾分类思想付诸实践?a.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

城市垃圾分类涉及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大众的知晓和参与是保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因此,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加强对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知识的普及和讲解,让大众知晓并遵守垃圾分类制度。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研究作者:秦若涵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8期摘要:我国的生活垃圾在分类问题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尤其是《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于2017年出台,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强制分类时代”。

截至目前,虽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各种问题,例如市场以及公众对于垃圾分类问题都没有较强的意识,而且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分割化等,需要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纵向衔接与横向协调统一发展的垃圾分类机制,以期使垃圾分类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研究动态;问题;完善制度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8-0060-03自2016年以來,针对垃圾分类这一问题在未来的工作进展,党中央作出了相应的工作指示,对其高度重视。

垃圾分类已经不仅仅是对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改善这一层面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水平的高低。

按照相关指示要求,各级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垃圾分类的投入。

从2017年开始,全国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在高质量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突破。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述(一)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固体废物,产生于城市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以及产生于城市在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还包括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法规中分属于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包括家庭生活垃圾、菜市场或农贸市场垃圾、道路垃圾、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以及机关单位、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1]。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对于城市生活垃圾来说,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关于其危害的,即具有污染性;一个则与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必要性有关,即具有资源性。

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就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对垃圾分类进行有效管理的可行方案。

一、法律法规1. 垃圾分类管理法:该法规内容包括对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强调了居民、企事业单位在垃圾分类方面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针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进行规定,包括分类标准、收集制度、处置方法等内容。

同时,也明确了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便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环境保护法:该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定,其中包括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相关要求。

借助该法规,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二、政策措施1. 宣传教育: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醒和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2. 奖惩机制:政府采取奖惩机制,激励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例如,对分类投放达到一定次数的居民进行奖励,同时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单位进行处罚。

3. 建立分类设施: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垃圾分类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分类投放条件。

这些设施包括分类垃圾桶、回收站等,可以有效促使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 督导检查:政府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

通过定期巡查和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是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的简要介绍。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创建清洁、美丽的环境贡献力量!。

垃圾分类项目的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

垃圾分类项目的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

垃圾分类项目的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的困境,各地相继推行了垃圾分类项目。

本文将探讨垃圾分类项目的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以促进垃圾分类事业的有效推进。

一、垃圾分类项目政策法规为了确保垃圾分类项目的顺利运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政府加大了法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活动,政府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其次,政府颁布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政策。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政府要求居民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并设立相应的罚款措施以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管力度。

根据垃圾分类项目的要求,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监管机构,加强对垃圾处理企业的抽查、监测和评估,保障整个处理过程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二、垃圾分类项目的监管措施为了保证垃圾分类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运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首先,政府建立了垃圾分类项目的监管体系。

通过设立垃圾分类项目的管理部门,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垃圾分类意识和处理技能。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垃圾分类设施的监督检查。

垃圾分类项目需要有适当的设施来收集、运输和处理垃圾。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规范运行,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进行整改或停止运营。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垃圾分类数据的统计和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收集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政府可以评估垃圾分类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同时,政府将这些数据进行公开,以便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和效果。

三、垃圾分类项目的推进和发展为了推进垃圾分类项目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首先,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项目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向公众传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

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

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

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

本文将探讨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以期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

一、立法和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在推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立法是必要的一步。

立法可通过制定条例、法规或行政规定,明确垃圾分类的原则、目标和操作指南。

通过立法,可以赋予垃圾分类政策法律地位,为垃圾分类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立法过程中,需要广泛听取广大市民、环保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区域的垃圾特点、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压力等因素应充分考虑,确保垃圾分类政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需要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宣传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市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细则。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社会群体,还应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和宣传手段。

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也可以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

三、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垃圾分类政策的核心是将垃圾分为不同的分类进行收集和处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体系。

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应包括分类垃圾容器的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和设备的配备,以及垃圾分类收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垃圾应有相应的收集容器,确保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四、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需要配套的垃圾处理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包括生物降解垃圾处理设施、可回收垃圾处理设施、有害垃圾处理设施等。

与此同时,也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合作模式,提高设施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效率。

五、建立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研究摘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生活垃圾也随之产生。

面临“垃圾围城”状况的城市,亟需在法律的规制下得到治理,以解决困境。

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的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立法现状,进而提出了其在立法上的存在问题。

最后,对于如何完善,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问题作者简介:石静,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280-02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概述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是:无主性、污染物来源具有分散性、污染防治方式具有多样性、组成成份具有复杂多元性、后果具有危害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首先,垃圾产量迅速增加,包括食品类、纸类、塑料类、木竹类等许多有机垃圾,还有可重复使用或者回收利用的物品;其次,可燃易爆物增多,增加了垃圾爆炸事故发生的频率;最后,危害性加大,垃圾露天堆放量增大不仅会侵占更多土地,其产生的有害气体必将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源渗入地下还将污染水体。

这些势必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健全,当前主要有:《环境保护法》(1989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还颁布了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等。

同时地方性法规有:《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2008年)等。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存在问题(一)源头控制不到位在城市日常生活中,以蔬菜为主的餐厨垃圾的大量产生,各种产品的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的普遍使用,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研究报告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研究报告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日益繁荣,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然而,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城市垃圾处理。

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成为解决垃圾处理难题的重要手段。

二、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材质和性质进行分门别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和处理,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目前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尽管垃圾分类有诸多好处,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收集和处理系统落后,难以满足大规模垃圾分类的需求。

再次,垃圾分类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投入。

四、垃圾分类的推广与宣传为了解决目前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垃圾分类的推广与宣传。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如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手册等。

此外,应该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和系统的投入,提高垃圾分类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五、垃圾分类的示范与引导垃圾分类的示范与引导对于推动垃圾分类的普及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示范示范项目,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社区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六、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至关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需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确保垃圾分类能够顺利进行。

七、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资源回收利用是指将废弃物中的可回收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

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决策路径

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决策路径

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决策路径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清晰的决策路径,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决策路径展开讨论。

一、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大幅度上升,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科学依据需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垃圾对土壤、水源、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科学数据支持垃圾分类政策的合理性。

2. 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政策的目的之一是鼓励资源的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科学依据需要通过评估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利用潜力、节约资源的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为政策的设立提供数据支持。

3. 环境公平性:科学依据也需要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垃圾分类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

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评估政策是否合理、公平,从而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

4.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借鉴:垃圾分类政策并非国内独有,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科学依据需要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分析国际上成功的垃圾分类案例,为政策实施提供借鉴。

以上便是垃圾分类政策的科学依据,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垃圾分类政策的决策路径在确定垃圾分类政策的决策路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专业的团队:政策制定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环境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策专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垃圾分类政策的具体举措,并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2. 调研和评估:政策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

调研可以包括对垃圾产生量、垃圾组成、回收利用潜力等方面的详细研究;评估可以通过模型和算法分析政策的效益和可行性,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垃圾,减轻垃圾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然采用垃圾混合收集的处理方式。

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虽然我国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初步建立了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仍存在着立法的盲区,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无法对垃圾污染进行全过程法律规制。

因此,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适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生活垃圾的管理和立法上的先进经验,重新构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体制和完善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立法势在必行。

首先,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产业化、民营化,实行垃圾收费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其次,以循环经济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中贯彻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制定各项配套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相关法律体系。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管理体制;循环经济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waste discharges are increasing rapid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emerge in endlessly; reduce the waste garbage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pressure, implement waste recycling system imperative. At present, most of our city garbage collection of mixed still using the treatment. This garbage processing not seriou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health and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caused a waste of resources. Although our new revi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solid waste, establish a garbage pollution control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but there is still lack of legislation blind,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unable to process waste pollu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ality in China, the appropriate abroad garbage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legis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vanced experience, constructs ourlife rubbish recycl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ing the legislation of recycling garbage is imperative. First, establish and adapt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of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to create a good market order, promote recycling garbag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privatization of garbage charge system, and encourag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econdly, to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for recycling garbage in the legisla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legislation of implementing living garbage reduction, harmless, principle, the matching formu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legal maneuverability,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recycling waste related legal system.Key words: Rubbish recycling legis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cycle economy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致谢主要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立法研究绪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回收利用、循环使用,把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根本上缓解资源供给的压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节约降耗和培育循环利用产业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及其相关立法需要跟得上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积极的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与时俱进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避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政府必须有效控制并逐步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负担。

本篇论文提及的垃圾主要指生活垃圾,通过对日益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研究,分析我国生活垃圾的现状,比较国内外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从而找出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完善之,使我国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概述(一)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做法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始实行。

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居民的生活垃圾正是其中一项。

为了解决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昔日的垃圾污染转而不见,呈现给这些国家居民的是碧水蓝天。

丹麦、德国、美国、日本是有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减轻环境污染的国家。

自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在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之下,垃圾的数量也在急速增长。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垃圾出现在垃圾堆。

为了应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垃圾种类,减轻垃圾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产生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是处理垃圾,减轻垃圾污染环境影响的一项综合性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存在两个环节: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类是在源头上对垃圾一某种标准进行划分,区别对待,方便垃圾处理人员对这些垃圾进行收集。

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在环保部门指导下,由具体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分好类别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立法的紧迫性中国城市生活垃圾70%以上是以堆放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的,基本上未经过无害化处理。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混合收集①。

这种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严重污染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等。

如果普遍采用垃圾分类的形式,资源不仅得到了回收利用,其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是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中国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相对简单,虽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2007年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有些部分规定,但都是原则性的描述,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在城市发展、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利用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立并完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二.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一)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现状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幅度和GDP相符,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垃圾量将增至4.8亿吨。

面对这么大的垃圾数量,如何采用有效方法减少垃圾污染问题?目前,垃圾处理技术多种多样,有填埋、焚烧、堆肥、厌氧消化、气化、超高温处理、回收再生等。

几十年来垃圾处理的实践表明,还没有1种处理技术可以高效而无污染地处理混合垃圾,每一种处理技术均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如填埋①余洁,《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34(四),13-15。

产生沼气和渗滤液、孳生蚊蝇,焚烧产生二恶英②,堆肥产品中玻璃等杂质影响堆肥质量等。

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垃圾的混合,因为混合垃圾中包含各种成分,使本来有效的处理方式顾此失彼。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国家通过吸取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民间环保组织进行推广垃圾分类。

2000年6月,建设部宣布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③,各城市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分类收集的目标和实现形式。

(二)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现状及不足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与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法律法规。

2003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初步建成与垃圾处理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提供法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