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考试重点
[精品]食品分析复习题.doc
食品分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检样:先确定采样点数,山整批待检食品的各个部分分别采取的少虽样品。
2.原始样品:把许名份检样混合在一起,构成能代表该批食品的原始样品。
3.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经过处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捕取一部分作为最后的检测材料。
4.感官检验: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持性。
5.水分活度:食品所显示的水蒸气压P与在同一湿度下垠大水蒸气压Po之比。
6.灰分:冇机物经囱温灼烧以后的残聃物。
7•总酸度(滴定酸度):食品中所令酸性物质的总屋,包括已离解的酸浓度和未离解的酸浓度。
&有效酸度:样品中呈离子状态的氢离子的浓度(严格地讲是活度),用pH计进行测定,用pH值表示。
9.伐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負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二、填空1.釆样的般方法: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2.感官检验的类型:分析製感官检验、偏爱型感官检验。
3.测赵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方法:粥度瓶法、密度计法、粥度天平法-4.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爪干燥法、真空干燥法、蒸镉法、卡尔-费休法。
5.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水分活度测定仪法、溶剂萃取法、扩散法°6.加速灰化的方法:改变操作方法、加强氣化剂、加悄性物质。
7•彖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电位滴址法、比色法。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氏接滴定法、高総酸钾滴泄法、蓝-爱农法。
9.色谱柱内径不同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10•气彖色谱仪的组成: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11•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12.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浓度克读法。
三、简答1.银蚩法终点检测-指示剂法有几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I科是什么?答:三种①莫尔法——锯酸钾作指示剂;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氯化物或浣化物。
食品营养学考试重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谷物为主食,配以动物性食品增进营养,再加上果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这样一种膳食平衡理论,从而有益健康。
食品营养学: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储藏加工以及农业发展等关系,研究食品对人体的影响,或是使人体以最有益于健康的方式来利用食品的科学。
营养: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健康生活所必须的、且要求有足够量的物质,也称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或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的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食品的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食物能值: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
生理能值: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分解后为机体共给的净能基础代谢:人体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包括维持机体的体温调节、血液循环、心跳呼吸活动等)所需要的能量,是机体处于清醒、空腹、静卧状态、周围环境安静和温度适宜、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时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是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即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能量密度:每克食品所含的能量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这几种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相互比值各不同,若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在食用,使不同的食物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食品营养价值: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和热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并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其利用营养质量指数:推荐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合理营养:科学合理的使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平衡膳食:能保证供给符合生理状况、劳动田间及生活环境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膳食,应以数量充足、质地良好的不同食品,按照营养学的原则,遵循正确的烹饪方法和膳食制度调配而成。
食品卫生学考试重点
食品卫生学1.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2.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检验方法,控制食品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食品污染: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4.菌落总数:指每克每毫升或每平方厘米食品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使适应这些条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都生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的总数。
单位为cfu/g。
5.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每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可能数。
6.大肠菌群:指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7.食品腐败变质: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8.挥发性盐基总氮: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和形成氨的含氮物。
9.霉菌毒素:指少数霉菌在污染食品上繁殖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10.食品的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而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本体物及其有毒衍生物。
11.兽药残留:指给家畜家禽防止疾病等用药后,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1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3.粮豆的安全水分: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粮食储存期间能使其自身生命活动下降到最低限度以及能抑制微生物等生物性污染因素的生长所含的水分。
一般粮谷类为12%-14%,豆类10%-13%,花生8%14.油脂酸败由于含有杂质或在不适宜条件下久藏而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和感官性状恶化。
15.肉的僵直:指动物屠宰后随糖原无氧分解的进行,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的过程。
16.肉的成熟:指僵直后肉开始出现酸性反应,组织变得较柔软能化而具有弹性,切面湿润富含水分,有愉快香气和滋味易于煮烂和咀嚼,食用性质改善的过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四章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2
六、其他检验技术(1)
识记: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应用特点 2.质谱(MS)的特点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3
六、其他检验技术(2)
领会: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和组成 2. 质谱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 HPCE与HPCE-MS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4. 离子色谱法(IC)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5. 生物技术检测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6.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二、 食品物理检验法
识记:物理检验的定义 领会:1. 密度与相对密度(比重法)的原理
2. 折光度法的原理 3. 旋光法的原理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7
三、食品化学分析法
识记:化学分析的定义 领会:1.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和种类
2. 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种类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4
七、分析方法的选择
识记:
1. 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 2. 分析检验方法的评价
领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5
第一节 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6
食品的品质与感官检验
掌握
食品的仪器分析法各种方法的特点 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物理检验法 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定义、种类和原理
了解
食品分析检验的各种方法和仪器。
食品酶学考试重点
食品酶学考试重点食品酶学一、名词解释1、酶:酶就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备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定蛋白质。
2、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如酶、微生物、抗体等)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酶传感器:就是由固定化酶与能量转换器(电极、场效应管、离子挑选场效应管等)紧密融合而变成的传感装置,就是生物传感器的一种。
3、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4、生物因子:指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须不可缺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6、酶活: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变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7、酶原:不具备活性的酶的前体。
8、酶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9、酶的固定化:使用各种方法,将酶或菌体与不溶性载体融合的过程。
10、固定化酶:紧固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展开催化反应的酶。
11、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12、单体酶:仅有一个活性中心的多肽链形成的酶,通常就是由一条多肽链共同组成,例如溶菌酶。
13、寡聚酶: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亚基牢固地连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的酶。
14、辅因子:酶蛋白中非蛋白质部分,它可以就是无机离子也可以就是有机化合物。
15、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轻易与底物融合,并和酶催化作用轻易有关的部位。
16:产物Dozul促进作用:由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者新陈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引发的Dozul促进作用。
17:分解代谢Dozul促进作用:由水解代谢物(葡萄糖等和其他难利用的碳源等物质经过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物质)引发的Dozul促进作用。
18、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过程。
填空题:1、酶的生产方法:抽取分离法、生物合成、化学合成2、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新酶(核酸酶、抗体酶)3、酶的共同组成:酶蛋白、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4、辅因子:辅酶、辅基、金属激活剂5、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小;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食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考试题库附答案
食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考试题库附答案食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考试题库目录一、通用基础理论知识1.1基本知识、误差一般知识 (2)1.2化学基础知识 (8)1.3生产加工与包装 (19)1.4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21)二、理化检验岗位理论知识2.1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25)2.2色谱理论知识 (40)2.3光谱理论知识 (52)三、微生物检验岗位理论知识3.1微生物学基本知识 (70)3.2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79)一、通用基础理论知识1.1基本知识、误差一般知识(一)选择题1、行业标准由()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B.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C.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2、被测量是标称值为100g的标准砝码质量ms,以下()可以作为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达的测量结果。
A.ms=100.0215g,u(ms)=0.7mg(k=2)B.ms=100.02147g,u(ms)=0.35mgC.ms=100.02147(35)g,括号中的数是u(ms)的数值,与所说明结果的最后两位数字相应D.ms=100.02147(0.00035)g,括号中的数是u(ms)的数值,用所说明结果的单位表示E.ms=(100.0215〒0.0007)g,其中〒后的数是扩展不确定度u(ms),k=23、OC曲线可以用来()。
A、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分析抽样方案的判别能力C、判断产品批是否接收D、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4、应用计量调整型抽样方案对连续生产的产品批进行验收,当产品检验费用较高、检验耗费时间较长时,更适宜的检验水平是()。
A、样本量较大的检验水平B、一般检验水平ⅢC、使用方风险低的检验水平D、特殊检验水平5、产品的检验为破坏性检验时,可以考虑使用序贯抽样,其理由是()。
A、序贯抽样方案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抽样简单B、在同样的质量保证前提下,序贯抽样的的平均样本量最小C、序贯抽样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D、序贯抽样设计原理更科学6、当检验结果显示过程质量已开始变差时,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应首先通过()来保护使用方利益。
食品分析试题
食品分析试题一、试题一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什么?2. 它的原产地是哪里?3. 这种食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4. 你认为它属于什么类型的食品?5. 请简要描述它的外观特征。
6. 试分析并给出该食品的食用建议和潜在风险。
二、试题二针对以下食品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什么?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食品中含有哪些主要营养物质?3. 它是否含有任何添加剂或防腐剂?4. 请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对该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估。
5. 试分析并给出该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评价。
三、试题三针对以下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检测,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什么?2. 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该食品中是否含有病原菌?3. 如果发现病原菌,是否超过卫生标准限制?4. 是否检测到任何其他微生物污染?5. 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该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
正文:试题一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什么?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XXX。
2. 它的原产地是哪里?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该食品样品的原产地是XXX。
3. 这种食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这种食品的主要成分包括XXX、XXX、XXX等。
4. 你认为它属于什么类型的食品?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我认为它属于XXX类型的食品。
5. 请简要描述它的外观特征。
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它的外观特征为XXX。
6. 试分析并给出该食品的食用建议和潜在风险。
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我得出的食用建议是XXX,潜在风险是XXX。
试题二针对以下食品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什么?回答:根据提供的食品样品相关信息,该食品样品的名称是XXX。
食品检验工考试:中级食品检验工考点
食品检验工考试:中级食品检验工考点1、单选麦芽的感官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查,下面()不属于麦芽的感官检查项目。
A.色泽B.香味C.麦粒形态D.麦皮状态正确答案:D2、判断题实验室剧毒化学试剂和物品的保(江南博哥)管要求有专柜、两人负责。
正确答案:对3、单选高压蒸汽灭菌时,当压力达15磅,温度121°C时,维持时间Oo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25分钟正确答案:B4、单选滴定分析时,常用O表示溶液的浓度。
A.百分比浓度B.质量浓度C.体积百分比D.物质的量浓度正确答案:D5、单选、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放线菌、霉菌B.霉菌、酵母菌C.细菌、放线菌D.酵母菌、细菌正确答案:B6、单选碱式滴定管漏水时,可以()。
A.调换为较大的玻璃珠B.将玻璃珠涂油后再装入C.调换为下口直径较细的尖管D.调好液面立即滴定正确答案:A7、单选真菌繁殖的主要特征是OcA隔壁B.施子C.细胞壁结构D.营养类型正确答案:B8、单选用蒸汽将啤酒中的O蒸馈出来,与邻苯二胺形成2,3-二甲基喳喔咻,2,3-二甲瞳喔咻的盐酸盐在波长335nm下的吸光度,可作定量测定。
A.酒精B.二氧化碳C.原麦汁D.双乙酰正确答案:D9、单选滴定误差的实质是OoA.操作失误B.终点失误C.个人主观误差D.标准溶液的浓度误差正确答案:B10、单选可用于测定水硬度的方法有OoA.EDTA法B.碘量法C.K2Cr2O7法D.质量法正确答案:A11、判面题芽泡是休眠体。
O正确答案:对12、单选引起酸性果汁饮料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O oA.细菌B.放线菌C.病毒D.酵母菌正确答案:D13、单选酸碱滴定中,一般分别选用O来滴定强碱、弱碱时。
A强酸、弱酸B.强酸、强酸C.弱酸、弱酸D.弱酸、强酸正确答案:B14、单选对某食品中粗蛋白进行了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9.09%、59.17%.59.27%、59.13%>59.1096、59.14%,标准偏差为O。
201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 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同时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2.合理营养人们通过膳食得到保证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并且在各种营养素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平衡。
3.菌落总数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执法主体以监督形式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自身管理部门卫生管理相结合的监督和管理,两者共同承担《食品卫生法》赋予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5.必需脂肪酸是指那些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而又是正常生长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6.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7. HACCP沿着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连续地、系统地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和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
8.骨质疏松症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患9.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由摄取食物而引起的能量消耗的现象这种由进食而引起的现象与食物营养成分有关,如进食混合膳食,这种多消耗的能量约为原基础代谢的10%10.大肠菌群MPN指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来表示。
1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2.膳食纤维是一类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其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胶等。
13.水分活性在同一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下,食品水分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0)之比14. 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师2024年考试大纲解读
食品安全管理师2024年考试大纲解读一、考试概述食品安全管理师考试是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考试之一。
本文将解读2024年食品安全管理师考试大纲,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要求和知识点。
二、考试内容概述1. 食品安全管理概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
考生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本节重点介绍食品风险评估、食品风险控制和监测等内容。
考生需掌握食品风险的评估方法、风险控制策略以及食品安全监测技术。
3.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考试要求考生熟悉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掌握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重要内容。
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餐饮服务等环节都有具体规定。
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考试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制度、卫生许可证办理等。
考生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监管措施,掌握监督抽检和食品召回等应急处理措施。
5. 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本节内容涵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等基础知识。
考生需了解食品中微生物和毒素的产生机理,以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的关系。
三、备考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
通过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2. 多练习针对考试大纲要求,多做题、多练习。
通过模拟考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答题效果。
3. 增强实践经验注重实践操作,了解实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
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4. 多参考资料除了考试大纲,还可以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但注意选用权威、有效的参考资料,避免盲目追求数量。
5. 注重复习与总结复习时,要对已学知识进行适当总结,提炼核心要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3277食品分析考试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分析》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有关食品分析的理论和技能是食品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有食品工厂、政府监督机构、有关大专院校在进行食品科学和工艺方面的研究时经常需要测定食品的组成和性质;消费者、食品企业以及国内外的法规均要求监控食品组成,以确保供应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作为整个质量管理程序的一部分,食品分析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所以,所有食品均需进行分析。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价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析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理论,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对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保证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改革生产工艺,改进产品包装和储运技术。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了解食品的基本成分和变化规律,并与食品加工业密切联系,掌握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选用张水华主编的食品分析教材(轻工出版社第二版),选用食品基本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理化检测部分的内容。
食品的范围很广,具体分析方法也有很多问题。
因此作为本科生而进行的食品分析,一般限于分析方法已完全确定而且与营养密切相关的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
虽然分析项目不多,但是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就可以全面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学生对食品分析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四)说明大纲中打有“*”号的部分学生可以自行掌握。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考试要求:《农业综合知识三》主要考查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考生对食品成分及有害物质的分析能力、对食品营养及安全情况的认知能力。
考试内容《食品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分析的性质和作用二、食品分析的任务和内容三、食品分析的学习主意四、食品分析主意的挑选与采用的标准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一、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分类三、采样的普通主意四、采样的要求与注重事项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一、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二、样品预处理的主意第三章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第一节分析数据的质量一、误差二、不决定度三、误差和不决定度四、如何提高分析结果确实切度,减少不决定度;第二节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一、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二、实验室外部质量保证三、质量控制图四、实验室认可。
第四章实验主意评价与数据处理第一节实验主意评价一、评价指标二、实验结果的检验第二节实验数据处理一、分析结果的表示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测定结果的校正。
第五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第一节概述一、物理检测的意义二、物理检测的内容和主意。
第二节物理检测的几种主意一、相对密度法二、折光法三、旋光法。
第六章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水分的存在状态二、测定主意三、水分的测定的意义第二节水分的测定一、干燥法二、蒸馏法三、卡尔-费休法四、其他主意第三节水分活度值的测定一、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意义二、水分活度的测定主意第七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第一节灰分的测定一、概述二、总灰分的测定三、水溶性灰分四、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五、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第二节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一、概述二、钙的测定三、铁的测定四、碘的测定五、磷的测定第八章酸度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酸度的概念二、酸度的测定三、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分布第二节酸度的测定一、总酸度二、pH的测定三、挥发酸度的测定第三节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一、概述二、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主意简介三、气相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法五、离子交换色谱法六、酮酸的薄层色谱法第九章脂类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食品中脂类物质和脂肪含量二、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三、脂类的测定第二节脂类的测定主意一、索氏提取法二、酸水解法三、罗紫—哥特里法四、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五、其它主意第十章糖类物质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及含量三、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的意义四、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主意第二节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类提取和澄清二、还原糖的测定三、蔗糖的测定四、可溶性糖类的分离与定量第三节淀粉的测定一、酸水解法二、酶水解法三、其他主意四、淀粉其他性质的测定第四节粗纤维的测定一、粗纤维的测定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第五节果胶物质的测定一、称量法二、咔唑比色法第十一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第一节蛋白质的定性测定一、蛋白质的普通显色反应二、复合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二节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一、凯氏定氮法二、双缩脲法三、紫外吸收法四、福林-酚比色法五、考马斯亮蓝燃料比色法六、燃料结合法七、水杨酸比色法八、红外光谱法九、BCA法十、比浊法十一、杜马斯法第三节蛋白质的末端测定一、N-末端测定二、蛋白质及多肽C-末端测定及序列分析第四节氨基酸的定性测定一、氨基酸的普通显色反应二、个别氨基酸的显色反应第五节氨基酸的定量测定一、氨基酸的普通定量测定二、个别氨基酸的定量测定第六节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一、薄层色谱法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三、气相色谱法四、液相色谱法第十二章维生素的测定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二、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三、胡萝卜素的测定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维生素B1的测定二、维生素B2的测定三、维生素B6的测定四、维生素C的测定第十三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三、食品添加剂检测主意第二节几种甜味剂的检测一、糖精钠的检测二、其他几种甜味剂的检测第三节几种常用防腐剂的检测一、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检测二、其他防腐剂的的测定第四节发色剂的测定一、亚硝酸盐的检测二、硝酸盐的检测第五节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二、蒸馏滴定法三、离子液相色谱法第六节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一、薄层层析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十四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第一节元素的提取与分离一、螯合萃取原理二、螯合反应与亲水性三、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四、萃取平衡与条件第二节几种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溶剂萃取比色法第三节砷、硒、氟的测定一、砷的测定二、硒的测定三、氟的测定第十五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第一节概论一、有害物质与有毒物质的概念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来源三、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须要性第二节食品中有害物质常用的检测主意一、薄层色谱法二、气相色谱法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四、质谱法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六、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第三节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检测一、有机氯的测定二、有机磷的测定三、氨基甲酸酯的检测第四节食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一、兽药残留的种类与危害二、兽药残留检测举例第五节食品中源于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主要的食品包装材料及其有害物质的种类二、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第六节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及检测主意第七节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质及其检测一、氯丙醇的检测二、二噁英的检测《食品安全学》部分1 绪论1.1 标准与规矩概述1.2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1.3 食品标准与规矩的研究内容与学习主意2 标准化概述2.1 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2.2 标准的分类体系2.3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2.4 标准起草编制的要求与主意3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3.1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与特点3.2 食品的基础标准3.3 食品的产品标准3.4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3.5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标准3.6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3.7 其他食品相关标准4 食品企业标准体系4.1 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4.2 食品企业标准中指标决定的主意和根据4.3 企业标准编制及修订范例5 我国食品法律规矩体系5.1 我国的食品法律规矩体系概述5.2 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安全法立法概述5.3 产品质量法5.4 食品监督管理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5.5 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5.6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5.7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8 食品生产经营的其他法律规矩6 国际食品标准与规矩6.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6.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3 欧盟食品标准与规矩6.4 美国食品标准与规矩6.5 其他国家食品标准与规矩7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7.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AHCCP)7.2 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GMP)7.3 卫生标准损伤程序(SSOP)7.4 质量管理体系(ISO)7.5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7.6 危害食品召回制度8 食品产品认证8.1 食品产品认证概述8.2 国家免检产品认证8.3 绿色食品认证8.4 有机食品认证8.5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6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食品卫生学》部分绪论一食品安全学的概念和任务二食品安全学的历史三食品安全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科分支食品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及食品中的添加剂;食品安全型的评价;食品企业、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和食品卫生的标准、规矩的规定。
食品分析考试大纲
食品分析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食品分析考试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生或从业人员所设立的考试。
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食品分析技术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确保其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考试科目1.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a. 食品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b. 食品添加剂分析:包括常见的防腐剂、增稠剂、着色剂等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性评估。
c. 食品营养分析:了解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检测和测定方法。
d. 食品毒素分析:学习食品中常见的毒素(如霉菌毒素、重金属等)的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
2. 食品安全分析a. 微生物分析:掌握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了解微生物生理特性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
b. 农药残留分析:学习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监测和分析方法,了解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c.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和评价:学习重金属(如铅、汞等)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了解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d. 食品中物理污染物的分析:掌握物理污染物(如玻璃、金属片等)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
三、考试形式食品分析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考试时间根据不同级别和单位的要求而定。
四、备考建议1. 学习教材:根据考试大纲,选择权威的食品分析教材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做习题:按照考试形式,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提高自己的解题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参与实验室的实际操作,熟悉各种分析仪器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的技巧。
4. 关注最新研究:关注食品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知识。
五、考试重点根据考试大纲,以下为考试的重点内容:1. 食品成分分析的方法和原理;2.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安全评估;3. 食品微生物和毒素的分析方法;4. 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5. 食品营养分析的方法和应用;6. 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和评价。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考试重点整理
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s and laws第一章绪论一、全球三大权威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二、技术法规的定义及特点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以及规定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的文件。
特点:(1)强制性:只有满足技术法规要求的产品方能销售或进、出口。
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不予销售或进出口。
(2)约束范围广:包括产品的具体特性,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等。
(3)表现形式多样:国家法律,部门条例,政府法令,强制性标准等。
三、我国食品标准与国外食品标准相比存在的问题1.食品标准数量不少,但结构不合理,系统性较差;2.标准的更新滞后,先进性程度和实用性较差;3.食品标准体系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本概念(食品法律、食品法规)食品法律: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属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活动的法律依据,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
《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
食品法规:行政法规、技术法规和部门规章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一、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
食品化学与分析重点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代码:03264(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食品化学与分析是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并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的食物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课程。
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又能扩大知识面,并能联系实际建立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今后从事食品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掌握水、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它们在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化学反应。
2.理解食品中常见色素和风味物质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本学科前沿的某些研究热点问题,了解多糖在食品中的功能、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食品化学与分析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与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预防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其中有很多学科是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的基础。
基础化学、生物化学是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是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食品化学与分析的研究内容以及该课程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1 食品化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一般)识记:食品化学的概念。
1.2 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畴(一般)理解: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
1.3 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概述(一般)理解:主要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和相互关系。
第2章水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水在食品中的重要作用、水和冰的结构及性质;掌握水在食品体系中的行为对食品的质地、风味、稳定性和易腐败性的影响;掌握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等温线的概念及意义。
食品分析考试重点
1.食品分析的性质: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学科。
2.食品分析的范围: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酸度、脂肪等②食品辅助材料和添加剂的检测:执行标准③食品中污染物质的检测:重金属、农药残留物、黄曲霉毒素④食品感官鉴定3.PPM:parts per million(10-6)(mg/kg)或(mg/L)4.PPB:parts per billion(10-9)(mg/kg)或(mg/L)5.PPT:parts per trillion(10-12)(mg/kg)或(mg/L)6.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7.检样:由整批食品的各个部分采取少量的样品,称为检样。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定。
8.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9.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应当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备查,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kg。
10.随机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但随机不等于随意,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
11.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洁净的玻璃上,压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正方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为四份,取两对角的二分,再如上混合,分为四份,取两对角的二分,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样品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或做成圆形进行混合、四分,来取得平均样品。
12.比重:某一温度下液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重量之比。
13.真比重:某一液体在20°C下的重量与同体积水在4°C下的重量之比。
14.视比重:某一液体在20°C下的重量与同体积水在20°C下的重量之比。
15.固形物: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后的全部残留物。
其组分有:脂肪、粗纤维、无氮抽取物和灰分等。
食品监督类技能考试题库
食品监督类技能考试题库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 1年B. 3年C. 5年D. 10年2.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随意添加B. 按需添加C. 按标准添加D. 按生产者意愿添加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应:A. 无限制B. 越低越好C. 符合标准D. 可忽略不计4. 食品生产过程中,下列哪项是必须记录的?A. 原料采购记录B. 生产日期C. 销售记录D. 员工工资5. 食品标签上应包含以下哪些信息?A. 食品名称B. 净含量和规格C.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D. 以上都是6. 食品生产过程中,以下哪项是禁止使用的?A. 食品级塑料B. 食品级不锈钢C. 回收塑料D. 食品级陶瓷7. 食品生产中,下列哪项是必须定期进行的?A. 设备维修B. 员工培训C. 原料检验D. 以上都是8. 食品监督人员在检查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哪项?A. 食品价格B. 食品包装C. 食品生产环境D. 食品销售情况9.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以下哪种记录?A. 财务记录B. 员工出勤记录C. 食品安全追溯记录D. 产品销售记录10. 食品监督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采取以下哪项措施?A. 立即处罚B. 报告上级C. 立即整改D. 记录在案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A. 合法的营业执照B. 合格的生产设备C. 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D. 足够的生产资金1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 安全性B. 必要性C. 经济性D. 可追溯性13. 食品安全监督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A. 食品原料B. 生产工艺C. 产品储存D. 产品运输14.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A. 立即停止生产B. 召回问题产品C. 调查事故原因D. 及时通报信息15. 食品标签上应包含以下哪些内容?A. 配料表B. 营养成分表C. 过敏原信息D. 生产企业信息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6. 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制定食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31、评价食品品质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营养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2、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这是食品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3、PPM —10-6(mg / kg )或(mg / L )或(ug/g)PPB —(10-9) PPT —(10-12)4、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常产生、引入或污染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按其性质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有害元素: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使食品中砷、镉、汞、铅、铜、铬等超标。
2、农药:不合理施用农药造成食品中农药的残留。
3、细菌、霉菌及其毒素:如黄曲霉毒素4、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腌制、发酵等形成亚硝胺;烧烤、烟熏等形成3,4-苯并芘5、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聚氯乙稀、多氯联苯、荧光增白剂等。
5、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1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检样: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3、回收率:P % = (x1 - x0)/ m ×100 % P%——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m——加入标准物质的量;x0——未知样品的测定值;x1——加标样品的测定值。
4、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最低限量。
5、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6、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7、采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问答(1) 一切采样工具应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入样品中。
(2) 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
(3) 感官性质极不相同的样品,切不可混在一起。
(4) 样品采集完后,应迅速进行分析,以免发生变化。
(5) 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8、干法灰化:是指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因而又叫作灼烧法。
9、干法灰化的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10、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对比。
(1)、干法灰化的特点:优点:①空白值低。
②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11、湿法灰化的特点: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12、蒸馏法的特点:①降低沸点②分层③一种高效的换热方法,水分可以被迅速的移去,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
○4另外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
13、常用的蒸馏方式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等。
14、空白试验:在进行样品测定过程的同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操作方法和试剂,唯独不加被测定的物质,进行空白试验。
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进行试验,看其结果的一致性,两样品间的误差有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要求的。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和物理检验法51根据食品的物理常数(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第四章水分和水分活度731、灰分:在高温灼烧时,食品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它标示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2、干滤:使用干的漏斗,干的滤纸和干的接收器对物质进行过滤的方法。
3、称量皿→烘至恒重→称取样品→放入调好温度的烘箱(95~105℃)→烘2~4小时→于干燥器冷却0.5小时→称重→再烘1小时→干燥器冷却0.5小时→称重。
重复此操作,直至恒重(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02g(2mg)即为恒重)。
4、干燥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到恒重,另一种是规定一定的干燥时间。
5、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做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减低,故当硅胶蓝色褪去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6、减压干燥法使用的温度是50-60℃。
7、水分活度:水分活度指的是食品与水亲合能力程度。
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是溶液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的比值,也可近似地表示为溶液中水蒸气分压与纯水蒸气压之比值。
8、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
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水分含量是指食品中水的总含量,常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而水分活度则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反映水分与食品的结合程度或有利程度,其值越小说明结合程度越高,其值越大说明结合程度越低。
同种食品一般水分含量越高其水分活度值Aw越大,但不同种食品即使水分含量相同往往水分活度值Aw也不同。
第五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991、灰分:在高温灼烧时,食品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粗灰分:灰分不完全或不确切地代表无机物的总量。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物称为粗灰分(总灰分)。
2、水溶性灰分——反映可溶性K 、Na 、Ca 、Mg 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
可反映果酱、果冻等制品中果汁的含量。
3、酸溶性灰分——反映Fe 、Al 等氧化物、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的含量。
4、酸不溶性灰分——反映污染的泥沙及机械物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SiO 2的含量。
5、灰分可以判断食品受污染的程度,还可以评价食品的加工精度和食品的品质。
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低。
6、测灰分是使用坩埚,灰化的温度为500-550℃,恒重的标准是两次的称重只差不超过0.5mg 。
7、钙测定的原理:样品经灰化后,用盐酸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钙与草酸生成草酸钙沉淀。
沉淀经洗涤,加入硫酸溶解,把草酸游离出来,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与钙等当量结合的草酸。
稍过量一点的高锰酸钾溶液使溶液呈现微红色,极为滴定终点。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计算出食品中钙的含量。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用草酸钠基准试剂标定。
)8、钙测定的步骤。
○1.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用干法灰化,加入(1+2)盐酸5mL ,置水浴上蒸干,再加入5mL(1+2)盐酸溶解并移入50mL 容量瓶中,用热无离子水多次洗涤灰化容器,洗涤水并入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无离子水定容。
○2.测定 准确吸取样液5mL(含钙1~10mg)移入50mL 离心管中。
加入甲基红指示剂1滴,4%草酸铵溶液2mL ,(1+4)醋酸溶液0.5mL ,振摇均匀,用(1+4)氢氧化铵溶液调样液至微黄色,再用醋酸溶液调至微红色,放置1 h ,使沉淀完全析出,置离心机中以3000r/min 速度离心15min ,小心倾去上清液,倾斜离心管并用滤纸吸干管口溶液,向离心管中加入少量2%NH4OH ,用手指弹动离心管,使沉淀松动,再加入约10mL 2%NH4OH ,离心20min ,小心吸去上清液。
倒置离心管使试液流出,用滤纸吸干管壁上的残留液,然后往沉淀中加入2mL2mol/L 硫酸,摇匀,置于70~80℃水浴中加热,使沉淀全部溶解,用0.002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稀释10倍后滴定)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为终点。
记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
平行测定两次。
式中:C —KMnO4溶液浓度,mol /L ;V —KMnO4溶液耗用体积,mL ;V1—用于测定的样液体积,mL ;V2——样液定容总体积,mL ;m ——样品重量,40.08——钙的摩尔质量,g /mol 。
9、铁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10μg /mL 铁标准溶液(标准溶液吸取量可根据样品含铁量高低来确定) 0.0, 0.5, 1.0, 2.0, 3.0, 4.0, 5.0 mL ,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1mol /L盐酸溶液1mL ,10%盐酸羟胺1mL ,0.12%邻二氮菲1mL ,然后加入10%醋酸钠5mL ,每加入一种试剂都要摇匀,静置15min,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以不加铁的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液,在510nm 波长处,用l cm 比色皿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x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用样液中铁含量,μg ; V1——测定用样液体积,mL ; V2——样液总体积,mL ; m ——样品质量,g 。
钙(mg/100g )=10008.405.221⨯⨯⨯⨯V V m V C第六章酸度的测定1151、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牛乳酸度又分为外表酸度(固有酸度)和真实酸度(发酵酸度)。
外表酸度是指刚挤出来的新鲜牛乳本身所具有的酸度。
真实酸度是指牛乳在放置过程中,在乳酸菌作用下使乳糖发酵产生了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
2、NaOH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来标定的。
公式:总酸度的公式:第七章脂类的测定1371、食品中的脂类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酸酯)和一些类脂质。
2、乙醚、石油醚、氯仿—甲醇的特点。
答:乙醚溶解脂肪的能力强,应用最多。
但是它沸点低(34.6℃),易燃,且可含约2%的水分,含水乙醚会同时抽出糖分等非脂成分,所以使用时,必须采用无水乙醚做提取剂,且要求样品无水分。
石油醚溶解脂肪的能力比乙醚弱些,但吸收水分比乙醚少,没有乙醚易燃,使用时允许样品中含有微量水分,这两只溶液只能直接提取游离的脂肪,对于结合态脂类,必须预先用酸或碱破坏脂类和非脂成分的结合才能提取。
因两者各有特点,故常常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