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风雨》教案

合集下载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经历风雨是必然的。

每一次风雨的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教训,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风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1.2 设定合理的目标难度教学目标的难度应该适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他们感到挑战和成就。

1.3 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3.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考试、作业、讨论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和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

4.3 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能够主动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5.1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品析语句,把握诗人形象。

3.感悟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重点难点】1.品析语句,把握诗人形象。

(重点)2.感悟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重点难点)【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诗词沙龙]品味千年风雅,共享盛世繁华欢迎来到“桃都实验中学古秋季艺术节之古典诗词品鉴沙龙”活动现场。

[游戏]诗词九宫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找出共同特点:梦2.作者简介,初晓认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诗词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二、初读入梦,明节奏[诵读过程]第一遍,注意读清楚字音。

第二遍,要求:读清楚节奏。

慢一点,诗的味道通过吟诵才能出来。

第三遍:老师读。

第四遍:学生读。

(一)识字音僵(jiāng)戍(shù)阑(lán)形似字:戊(wù)戌(xū)(二)明节奏1、方法指导:七言诗的常见节奏有“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唐|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活动:用拍手明节奏的方法读诗。

三、自读解梦,懂诗意[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词,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陆游僵卧②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教材注释】①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

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风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

该文虽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情节曲折,情感真挚,引人入胜。

故事以落魄画家杨文琪在家中自杀的场面为引子,通过叙述其毕生创作和演艺历程、心灵历程,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兴衰和心路历程,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品尝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心灵酸楚。

同时,该文还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读者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风雨》的情节和主题,分析故事的结构和人物性格。

(2)掌握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能够熟练撰写一篇叙事文章。

2、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和艺术表现。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较好地运用叙事写作技巧写出自己的叙事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人文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领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2)使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辛酸历程,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风雨》的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叙事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对学生的文学素质要求较高。

2、掌握叙事写作技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通过问题启发:如果你过得比别人艰难,你会怎么做?(2)播放视频:呈现主题歌《雨中行》的MV,让学生感受雨中的独行者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上机阅读在计算机房使用电子阅读文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文本,并标记出关键内容和细节。

3、教师讲解(1)讲解故事情节和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仍心怀国家的高尚情操。

(2)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含义。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增强对诗歌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雨交加的音频或视频,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天气里,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3)引出课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的爱国事迹。

(2)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2)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想象诗人在风雨之夜的情景。

5、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为何还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6、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风雨的描写如何烘托出诗人的情感。

(2)分析虚实结合的运用,如诗人梦中的情境与现实的对比。

7、诵读与背诵(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尝试背诵诗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8、拓展延伸(1)展示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优质教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风雨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风雨教案  教学设计

风雨【教材分析】《风雨》是贾平凹初期的作品,却显示了作家敏锐,精细入微,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能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能力。

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在猛烈的暴风雨中树木乱成一团,藤蔓脱落,动物们惊恐不安、脆弱无助,老人因风湿病而痛苦不已,然而在这时,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在其他景物和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

《风雨》在描摹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写“树林子像一块发面团”,“鼓”了“陷”,“陷”了“鼓”,实写风的时强时弱;而这样写风又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即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与美感。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2.揣摩、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3.感受贾平凹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难点: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一案两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有关风雨的图片和视频。

2.教师激情导入: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今天我们来欣赏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的《风雨》,欣赏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二、预习检测1. 读一读、写一写:倏忽(shū)锥形(zhuī) 偌大(ruò) 蜷曲(quán) 攀附(pān) 屋檐(yán)2.解释下列词语倏忽:忽然,很快锥形:上面尖锐,下面粗圆的形状。

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蜷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三、整体感知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方面做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羊、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湿猫瓦、浮萍、水池、鱼儿、老头、孩子们……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0 风雨中》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0 风雨中》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0 风雨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风雨中》是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界的风雨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包含了风雨中的各种景象,如风雨交加、雨过天晴等,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对于风雨中的特殊景象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风雨中的特点,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的表达。

2.绘画技巧的运用,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风雨中的景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和理解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绘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风雨中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风雨中的特点和美感。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雨中的感受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展示绘画风雨中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并解释绘画技巧的重点和难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自己动手绘画风雨中的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给予肯定和鼓励。

《风雨》教学设计 - 详案

《风雨》教学设计 - 详案

《风雨》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根据群文阅读的理念,将本课设计为群文阅读课。

通过本文与其他三篇文章(段)的比较,学习写景角度、写景方式、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群文比读【教学过程】导入:为了缓和大家的紧张气氛,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含有“风”和“雨”的成语。

“Are you ready?”(生: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狂风骤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风雨同舟……)一、整体感知文意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风雨的成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风雨的散文。

(点课件2,稍做停顿。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2页,快速阅读全文。

然后想一想可以用你们刚才说到的哪些成语来概括本文风雨的特点。

(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比如生字词,提醒标注段落等。

)生:(疾风骤雨、狂风暴雨)师(过渡):为什么是这些成语,不是“风和日丽”(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风狂雨暴?)二、比读【设计意图:比较写景角度的不同:《风雨》是侧面描写;《在烈日和暴雨下》正面描写】1、分析《风雨》的侧面描写。

学生可能会说到文中的树林子在风中的情态,垂柳、杨叶、芦苇、断了绳的羊、牵羊的女孩、葡萄蔓、鸟巢……说到2-3处就行。

重点举例分析:(出示课件4,分析)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分析:“精湿”完全湿透,“拼命地”竭尽全能的跑,也是为了躲避大雨。

从侧面表现了雨之大。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分析:这几个关键词,从侧面表现了雨大水急。

2、分析《在烈日和暴雨下》正面描写。

(出示课件5,分组读)师:课文通篇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风急雨骤,现在来看看《在烈日和暴雨下》是怎样描写的?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是一场风雨交加的旅程,它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本文将围绕着《风雨》这一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

一、学生参与度1.1 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成功的关键。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因此,我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程。

1.2 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因此,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1.3 学生的参与方式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我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我还将引入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我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计划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引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我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三、课堂氛围3.1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

我将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3.2 鼓励积极表达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鼓励和赞扬,我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析语言,体味文中动词,比喻的修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好处。

3.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2.品析文中精妙的语言并进行积累。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勾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把课本翻到62页,一起阅读本单元的主题提示。

(学生齐读)我们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归纳)师生共同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即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积累语句。

二、一读:理清文脉(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2.教师范读第一段,师生明确用急促的语调来读。

3.学生齐读2—8段。

4.教师着重指导第八段的朗读并范读。

师生共同明确用舒缓的语气来读。

5.学生再次齐读第八段。

(二)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雨的,突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1.学生寻读课文,用横线在文中勾画。

2.学生个别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在文中勾画。

3.师生共同归纳明确:从自然景物、动物、人方面来表现暴风雨的猛烈。

4.教师再次范读课文最后一句,学生齐读,读出舒缓的语气,读出童真、童乐。

三、二读:品味语言学生细读几句,读出细节。

1.学生细读课文,品析文中对风雨描写的语言,用波浪线勾画并做好批注。

2.小组相互交流。

3.小组齐读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在文中批注。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写作启示。

(1)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现事物的变化。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

(3)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变化特点。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笔法。

四、三读:积累雅句(分类积累)1.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现事物的变化的语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的语句。

3.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变化特点的语句。

风雨同行教学设计

风雨同行教学设计

《风雨同行》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合作精神是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班风必须加以训练的必要内容,是小学生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并且家庭条件大多优越,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不愿意与人合作的弱点,也有的学生想跟别人合作,但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这不但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也容易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受挫。

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由于不善与人合作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也有“学会合作”的教学内容,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对“合作”的概念并非不了解,也知道遇到难题时应该合作解决,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合作方法,不知道该具体怎样实施合作,出现了说和做两张皮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善于与人合作的优秀心理品质,我设计了《风雨同行》这一团体心理辅导课。

辅导目标:1、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合作协助的快乐,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合作意识。

2、通过游戏及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策略,并能把活动感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有效地与人合作。

辅导重点难点:1、找出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2、领悟有效合作的策略。

辅导方式:游戏体验、讨论交流课前准备:1、学生座位围成半圆形2、眼罩、口罩、短绳;篮球、书包、黑板擦、帽子、纸盒、椅子等。

辅导过程:一、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风雨同行”。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将要举行一次特别的运动会――残疾人运送物品比赛。

比赛前,我先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1、比赛“开始”之前,所有同学保持安静。

✹2、每组有1个“聋哑人”、1个“盲人”、1 个“无脚人”、2个“无手人”。

扮演者的行为要符合实际情况。

为了清楚的区分不同的角,要给“盲人”戴上眼罩、给“聋哑人”戴上口罩、给“无脚人”捆绑双脚、给“无手人”捆绑双手。

七上第十三课《风雨》教学设计

七上第十三课《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风雨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描写的是风和雨,但全文没有一个“风”和“雨”字,令人称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PBiblioteka T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题目是《风雨》,但课文中没有一处“风”和“雨”字,为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写风雨的呢?
学生思考疑问
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刹那()
栅栏( ) 蜷曲( )
倏忽()
参考答案:
ruò;chà;zhà;quán;shū。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并笔记。
学生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
了解文学常识和掌握字词为学习文章做准备。
朗读感知
教师要求: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1段:树林全貌;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提示: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风雨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风雨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风雨吟》教课方案
【学习目标】
1.可以掌握诗歌节奏,感觉诗歌韵律美。

2.联合诗歌背景,可以理解诗歌内容,品尝诗歌语言。

3.可以领会诗歌情思、真理。

【教课过程】
一、朗诵诗歌,描述诗歌画面
这首诗固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联合诗中一些有特点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述。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概实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浪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 ,就像海面上飘扬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少出海经验的年青舵手,不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方向。

二、联合写作背景,剖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感情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 “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成效?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述出了“大地”的动乱、不平
定和被裹挟着的很有气概的冲过来的动向。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只是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关于“我”这样一个“年青”没有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崎岖与遭受。

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月,这里遭到“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形势。

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蒙受的磨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 ,“我”又是一个如何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敢于像舵手同样披荆斩棘的有为青年,面对磨难中的祖国,产生了激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程、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陈焯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景物描写的句子。

4、理解句子中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掌握景物描写常见题型的答题规范,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理解句子中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吗,你们知道暴风雨来临时是怎样的情景吗?(播放台风袭击的视频片段剪辑)看完视频你们有怎样的感受?(……)我们看视频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风雨来袭时候的狂暴猛烈,但是贾平凹先生写的场景散文《风雨》,仅仅通过文字的描写就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震撼的感觉。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别样的风和雨。

2、作者简介:《废都》以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

“无家可归”可以说是《废都》里所有人物的精神走向和最终结局。

”现代中国人出于‘坏的信仰’和自我欺骗不断做出错误的选择,然后在它们造成的恶劣环境中承受煎熬。

”(二)解决生字词。

齐读“读一读,写一写”,强调“蔓”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各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进行分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明确:1.树林2.杨柳、芦苇3.羊、女孩4.葡萄蔓、苍蝇5.鸟6.废纸、湿猫7.浮萍、池水、鱼8.屋子、老头、孩子→课文从景物、动物、人物三个方面来描写风和雨(四)课文赏析●句子赏析1.教师示范:(PPT显示句子,教师引导赏析,最后显示该题型答题步骤)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雨中的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通过“鼓”和“陷”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在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主题阅读教案《风雨》

主题阅读教案《风雨》

《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贾平凹先生的《风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组语言优美的写景诗文。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风雨》一文,虽课名为“风雨”,但不直接写风雨,甚至文中不出现“风雨”二字,而是通过描写各种景物的纷乱状态来写风雨。

表现了风雨的狂暴和大自然的破坏性力量。

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看清了风雨来到时各种景物的变化状况,并采用散点式的写法,抓住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写成了这篇奇文。

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抓住各种景物以及景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提炼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在这个提炼的过程中体悟出作者观察事物(练眼力)、描绘景物的方法(学方法)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也是学习景物描写类文章的难点。

【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并梳理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揣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自学阅读课时,推荐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③——四季诗画》中的“物语风流”部分,提出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2、阅读展示课时,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疾风骤雨到来时的震撼感受。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风雨中的各种景物及其特征,概括描写精彩的段落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

(练眼力)3、由学生自主选择几个段落进行重点品读,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

结合推荐阅读篇目,揣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自学阅读课推荐阅读篇目,提出阅读要求:1、推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③——四季诗画》中的“物语风流”部分进行分层次阅读。

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全部阅读二十五篇文章,中等程度的同学至少阅读前十一篇文章,能力较弱的同学一定要阅读《风》、《春风》、《春之盛典》、《享受春雨》、《雷雨前》、《在烈日下》、《在暴雨中》。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风雨般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中的风雨挑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教师应该定期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2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3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3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本结构,感悟“风雨”。

2分析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品析“风雨”。

3掌握写景散文语言赏析的方法,学会描绘“风雨”。

教学重难点:分析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翻开一部文学史,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风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愁。

品读这些诗文,我们可以领略到文人们细腻的内心。

唐代诗人许浑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时,曾发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千古感叹。

诗人只不过写出了一楼的风雨,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风雨》一文,来感受这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的风雨。

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看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请某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有没有读错的音?并帮助纠错。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字词。

老规矩,请同学说一下这篇课文的多音字,PPT展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关于作者(让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整体感知,感悟“风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红笔圈出来,并且归纳概括每个段落的内容要点。

树林子像面团,形态扭曲。

(1)柳条乱得像麻团,杨叶千万次变着模样,芦苇倒伏破裂出声。

(2)羊站不住,直至跌倒,女孩牵羊进不了家门。

(3)葡萄蔓脱落,苍蝇集中在电线上。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风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概括文章要点,进行初步鉴赏。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朗读中体会写景状物的精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作者描绘的“风雨”中的不同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作者对风雨的描写,激发学生观察、描写神奇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是“风雨”,作者通篇也都在描写“风雨”,却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揣摩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用细腻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江南秀丽多姿的春色,其中“春风图”和“春雨图”最能体现江南春天风雨的特点:和煦、轻柔、亲切;同学们,有没有另一番不同于江南和风细雨的“风雨”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一篇描写风雨的文章,体会一番自然的神奇。

【教学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文章激发他们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自传体长篇散文《我是农民》,系列散文《商州初录》等作品。

他的《腊月·正月》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曾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的小说多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他的散文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不拘一格。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幼儿园风雨教案音乐

幼儿园风雨教案音乐

幼儿园风雨教案音乐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响起的音乐并跟随节拍拍手、跳舞;
2.能够分辨简单的音轨;
3.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听音乐,跟随节拍的拍手和跳舞;
2.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
3.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老师播放一首简单的音乐,让孩子们聆听;
2.老师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声音;
3.孩子们提到音乐后,老师可以再问问孩子们,音乐在哪些场合会用到。

第二步:学习音乐节拍
1.老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节拍进行简单的拍手和跳舞;
2.请孩子们分组合作进行练习,互相指导;
3.引导孩子们自由发挥,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或跳舞。

第三步:学习乐器声音
1.提供几种乐器,如哨子、木鱼等,供孩子们试吹、试打;
2.分组比赛,看哪支队伍能最快速地也最准确地判断出哪个乐器在响;
3.教师带领孩子们分析每个乐器的声音特点。

第四步:活动与总结
1.安排音乐游戏和音乐时刻,使孩子们能够自由发挥;
2.让孩子们展示创意,可以自创歌曲和乐器等;
3.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总结。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孩子们基础的音乐素养;
2.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和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孩子们进行创意发挥。

教学难点
1.孩子们的乐器声音判断;
2.孩子们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活跃程度;
2.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如能否准确跟随音乐的节奏等;
3.针对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
教学目标:
1、识记“偌大蜷曲倏忽模样葡萄蔓撩起槐树栅栏刹那锥形”的音和形。

2、朗读课文,借助精妙的用词、适宜的修辞,品读优美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
和生动。

教学反思:本堂课围绕“如何品味优美语言”这一目标,设计了三个活动。

导入环节是学生的预习精彩展示,既导入了本课,又带领同学们熟悉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两个主要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有自己的个性,这可能与宽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关。

所以活动场的营造很重要。

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我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活动都有相应的例子,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不足之处在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的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欠思考,有点形式化。

但又认为班级没有进行合作学习方面的培训下,进行这样的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为适合的。

还有就是对学情不是很了解,估计有的同学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同学能力差,在课堂上就没有顾及到。

希望今后多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