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发 展 , 利 于 培 养学 生 的探 究 能 力 和 创 造 能力 。 由此 可 见 , 有 在 探 究 知识 巾 问题 情 境 的 创设 尤 为重 要 。探 究 知 识 中 创设 问题 情 境 可采 用 以下 方法 1创 造 “ ” “ ” 境 “ 徘 意 境 ” 即 所 谓 “ 知未 知 , . 愤 、徘 意 愤 , 欲 半 生不 熟 ” 的情 境 。 “ ” 欲求 明 而不 得 , 悱 ” 愤 是 “ 是想 说 又 说 不 出来 。在 这 种情 境 下 学 生 跃 跃 欲 试 , 习积 极 性 最 高 , 启 则 学 一 发 。教 学 中抓 住 新 旧知 识 的 联 结 点 , 旧知 识作 铺 垫 , 近及 用 由 远 , 浅入 深 , 设 迁 移 情 境 , 由 创 引导 学 生 对 照 比较 ; 住 新 授知 抓 识 的 内在联 系 , 层层 设 问 , 使 学 生 的思 维 简 约 、 跃 。 而在 促 跳 从 教 学 中 做 到 同化 中有 顺 应 , 应 中尽 可 能 先 同化 , 进 一 步调 顺 以 整 和完 善 认 知 结 构 不 会 提 问 的学 生不 是好 学 生 , 生不 仅 要 学 会 答 , 且 要善 问 。教 师 也 要 围 绕 教 材 的重 难 点 , 设 引起 学 而 创 生 认 识 上 产 生 矛 盾 冲 突 的 问题 情 境 , 发 学 生 问 , 过 讨 论 , 引 通 启迪思维 . 培养 学 生 提 问 能力 。
鬯 圈
课 堂 教 学 中 问 题 意 识 的 培 养
史 志 君
( 阳市 两 平小 学 , 溧 江思 维 的 动 力 , 新 精 神 的 基石 , 学 生探 求 并 创 是 解 决 问 题 的保 证 。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是 培 养 学 生 探索 创 新 精 神 的起 点 , 实 施 素 质 教育 的关 键 。 是 如何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学 生 敢 于 提 问 , 于 提 问 . 让 善 乐 于提 问呢 ? 下 面我 结 合 相 关 教 学 实 践谈 谈 自己对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的一 些 认 识 和 做 法 。 导 入 新 课 时创 设 问题 情境 引 入 新 知时 , 置问 题 情境 。当 老师 重 视 对 学生 问题 意识 设 的 培养 , 合 学 习 过 程精 心 设 置 问 题 情 境 , 学 生 意 识 到 问 题 结 使 的 存在 , 到 自 己需 要 问 个 “ 什 么 ” “ 什 么 ” “ 么 办 ” 感 为 、是 、怎 的 时候 , 维 已 被 启 动 , 思 意识 越 强 烈 , 维 就 越 活 跃 、 深 刻 , 思 越 以 最 佳 状 态投 入 学 习 活动 如 教 “ 面积 的计 算 ” 一 课 时 , 教 师 出示 : 一根 绳 子 圆 这 某 用 把 羊栓 到草 地 中 的 术桩 上 , 示羊 边 吃 草 边 走 。问 学 生 : 着 演 看 这 幅 图你 想 提 什 么 问题 ?学 生 争 相 提 出 : 羊走 一 圈 有 多 长 ?羊 最 多能 吃 到 多 少 草 ? 能 吃到 草 的 最大 面 积 是 多 少 ? 等 。 羊 等 虽 然 这一 节 课 无 法一 一解 决 这 些 问 题 .但 学 生通 过 积 极 思 考 自 己 提 出 问题 , 维 处 于 最 佳 状 态 , 起 来 也 特 别有 兴 趣 , 别 思 学 特 亲 切 。 又 如 : 教 学 《 、 、 时 , 过 故 事 情 境 导 人 : 学 在 年 月 日》 通 同 们, 你们 都 知 道 小头 爸 爸 与 大 头 儿子 的故 事 吧 。 今天 老 师 再 给 同学 们 讲 一个 有 关 他 们 父 子 俩 的 故事 : 一 天 , 头 爸 爸 正 在 有 小 书 房 看 书 , 然 , 头 儿 子 哭 哭 啼 啼地 跑 进 来 . 哭 泣 边 说 : 忽 大 边 “ 爸爸 , 家小 东 每 年 都 过 生 日, 我 今 年 都 1 岁 了 , 才 给我 人 可 2 你 过 了3 生 日 , 也 要 年 年 过 生 日嘛 。 ” 头 爸 爸 听 后 哈 哈大 个 我 小 笑 : 傻儿 子 . 是 爸 爸 不 给 你 过 生 日, 是 因 为 你不 是 每 年 都 “ 不 而 有 生 日呀 。” , 咦 同学 们 . 们 知 道怎 么 一 回事 吗 ?问 题情 境 的 你 设 置 目的 是 要 促 进 思 维 , 《 月 日》 部 分 知识 比 较 通 俗 易 而 年 这 懂 , 了促 进 学 生 的思 维 , 动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 讲 故 事 的 为 调 用 形式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学 生 的学 习情 绪 推 向一 个 高 潮 . 学 生 把 在 的 大脑 中就会 产生 很 多 问题 :为 什 么 大 头儿 子 1 年 才 有 j 个 2 生 日? 是不 是 这 几年 日历 上 没 有 这一 天 ? 时 学 生 就会 想 学 乐 这 学 , 生 继 续 探究 的强 烈 欲 望 。 产 二 探 究 知 识 中设 置 问 题情 境 在知识的探究 中. 导学生不断发 现问题 、 出问题 、 引 提 研 究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学 生 接收 新 知 识 的 过 程 , 据皮 亚 杰 的 理 根 论 . 两种 方式 : 种 方 式 是 同化 把 新 知 识 转 化 为 旧知 识 : 有 一 一 种 是 顺应 当新 知识 能被 旧知 识 同化 时 , 调整 原 有 知 识 结 构 , 要 去 适 应新 知 识 。 照 布鲁 纳 的观 点 , 维 情 境是 借 助 于 学 生 旧 按 思 有 的 知 识经 验 、 知 结 构 , 为 同化 和 顺 应 的 外 部 条 件 。 问 题 认 作 意识 越 强 烈 . 生 的 学 习情 绪越 高涨 , 越 有 利 于 学生 思 维 的 学 就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五十二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因为:1.问题意识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毛泽东说过:“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
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2.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句话也适用于社会科学。
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之后的全部研究都会没有价值。
3.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4.此外,对于我们当代研究生来说,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研究生想要做研究写论文都必须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问题。
波普尔说过,从科学发展来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是从问题开始的。
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培养科研意识,形成科研思维,最终获得独立科研的能力。
开展科研是紧密围绕问题开展的,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此来解决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三十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
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的起点,是对已知领域和矛盾体的深入发现和探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培养问题意识,应从吸收经验、创新知识结构,营造良性发展的学术氛围,淡化权威意识、敢于质疑三个方面入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又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因为要做一个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人,要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学习与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统一我们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答:我认为一项好的研究都应该是从提出问题出发,然后才有接下来的研究。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为重要,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就需要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他能够促使我们去思考和发现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问题意识就是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的去研究和思考。
首先,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就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随之产生,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用问题倒逼自己进而产生成果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在学习和做学术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过分追求创新和独特蒙住双眼,我们可以选择对一些普通的现象和问题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去研究。
(完整word版)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 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 始终包含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 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句话同样适应于社会科学。
强烈的问题意识, 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甚至是一个伪问题, 那么, 尔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 社会问题错综复杂,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 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统一我们的思想, 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 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 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 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 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 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 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不回避矛盾, 不掩盖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存在很多非理性的、非批判性的、未加思考过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创新思维
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体现出思维品质活跃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生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才能推动其创造力发展,才能调动其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灵感。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人人都想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是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人人争相提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个工具“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数学教学新的理念的高度,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
这样就可以摒弃那些离学生物理学实际较远的素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取而代之,学生有生活的经历,从而就有兴趣,人人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随之一个个问题就相应提出。
三、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善于提问题在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学会发现自己真行,能发现和提出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和问题,并且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解答出来,学生在体验自己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身学习数学的力量,获得智力上的极大满足,从而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善于提问题的好习惯,创造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创造师生民主的气氛,让学生人人敢提问题民主和关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一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研究的特点就是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来搞研究才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每天都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情况,没有都在更新发现,科学社会的最本质目的就是造福人类,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科学工作者,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大脑,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价值,我们的知识才不是“纸上谈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意识则是指导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我们的知识才会转为为能动的生产力,我们的学习才会有价值,有了问题,才会不断克服和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才会越来越进步!学会问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问题。
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因为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正,如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所示,大凡在科学上能读书益智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勿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原始工具,就像每天有无数烧开水的人都可见到水开十壶盖会跳,但此前却没有一个人能像瓦特那样专注的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式瓦特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由此发明了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
那我工业文明时代,这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六十五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
的问题意识。
首先不管做什么研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做研究无非这几个途径:阅读文献、观察生活等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才会有所发现。
社会科学研究更是注重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它主要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一门科学,它紧跟时代的发展,当今时代越来越复杂,问题也就会更多,作为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发现问题才是生存之道,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
而且很多研究正是因为研究者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的心,才会开花结果,就好像牛顿,对落下的苹果的思考,在我们平时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敏感意识,相信会有好的研究。
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社会本体更为复杂。
作为社会科学重要分支的政治学,其研究者履行四类任务:解惑(识别政治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和重要问题),提供概念(如对相关政治行为进行界定),叙述事实和因果推断。
前三者是政治学长久以来的传统研究重点,而社会现实发展则表明对因果关系的探索更有助于深入理解政治行为发生原委或预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现象如领导层更迭、冲突爆发、社会发展方向选择等。
目前,因果推断分析也成为社会科学中常用词汇,但无论是描述性推断还是因果性推断都强调在
一系列前提和可见事实中,引申出非直接可见的结论,这就需要严谨的研究设计和科学方法作为支撑。
而且且,探究出一因果性推断比呈现描述性推断更具挑战性。
所以我们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解惑。
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技巧提升策略
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技巧提升策略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是人们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深入思考问题,分析复杂的情况,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提升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技巧的策略。
一、培养问题意识哲学思辨的起点是问题。
要提高哲学思辨能力,我们首先需要培养一个强烈的问题意识。
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出质疑,不断思考其中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二、掌握逻辑推理规则逻辑推理是哲学思辨的基础。
只有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我们才能从众多的观点中找到合理和有力的论证。
因此,掌握逻辑推理规则是提升哲学思辨能力的重要策略。
逻辑推理规则包括假设、归纳、演绎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则,并形成明确、连贯的论证。
三、阅读哲学经典著作阅读哲学经典著作是提升哲学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许多深邃的思想和哲学观点,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学习到先贤们的智慧和见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他们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思维,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核心技能之一。
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和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从而形成自己独立且有力的观点。
为了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参与辩论或讨论,培养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应用哲学思辨提升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技巧的最好方式是实践应用。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哲学思辨性质的话题或问题,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水平。
总结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掌握逻辑推理规则,阅读哲学经典著作,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实践应用哲学思辨,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30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
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是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地研究。
社会科学意识,可以反应个体思维的活跃型,以及思维的独立和创造性。
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督促我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社会科学研究包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个体的无限创造,也是人文关怀与社会参与,我们应该不回避问题,也不掩盖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来不断发展。
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是理论知识缺乏,也可能是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我们更要把强烈的问题意识看重,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所欠缺,哪些地方是短板,才能在科研中不断巩固学习,解决问题,弥补不足。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我们作为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并且不断培养自己,要让自己形成问题意识,养成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二十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我认为科学研究的特点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社会科学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进行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以社会研究主体出发去研究社会活动。
这是要求社会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相结合。
既我们作为社会研究体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依据求是的原则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
其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我们在进行社会研究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有助于反作用与社会存在,进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最后,好奇心是人类取得进步的一大因素。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我们好奇心的体现。
这说明有助于社会进步。
答: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科学研究正是从社会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实现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
“实践是沟通理论与现实的桥梁”,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实践调查,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我们将会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也就谈不上科学研究。
此外,没有科学问题的研究是伪研究,做出来的研究也是空泛的,即便有再华丽的辞藻,其本质仍然是空洞的。
而且,没有问题意识,只做社会研究,最终研究的科学性难以保证,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更难以体现。
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研究中要注意,问题意识也有优劣之分,有些问题虽然也是根据问题意识提出来的,但是却是一些“假”、“大”、“空”的问题,即所提出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或者问题不科学,比较大或者空泛。
因此,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而提出科学的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前提。
当前我们做科学研究时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找对研究的问题,有些问题提出的较大,没有可研究性;有些问题虽然较科学但是已经过时了,很多人都研究过了或者太超前了也不可以;还有些问题虽然是科学的也是合适的,但是研究要求的条件较高,我们依然难以操作。
因此,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对找出符合自身实际条件的、科学的问题至关重要。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十九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探索思维。
而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第一,积极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开拓思想。
正如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初很多人认为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而中国就是在这样不断的用实践证明和解决问题中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积极的提出问题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第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思考才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创新精神的延伸。
首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所有的理论研究,最终都是对提出问题的研究,其次,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敢于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最后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体现了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的向自己提问,并去学会解决问题,不断的培养问题意识,才能提高我们的学科研究和理论基础,更好的服务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蕴含着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也有研究本体发展思路的理论必要,同时它也为学术研究注入强大的动力。
例如我的专业书法,在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书法的身份问题,以及在整个文化中的立场问题,都含糊不清,这就是问题,掌握问题意识,才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
对于书法来说,文化嬗变既是考验,又是动力。
艺术家所确定的艺术目标和采用的创作手段,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都来自一些具体的"问题"。
具有问题意识,是我们研究书法创作思路和书法理论脉络极为关键的一环。
我是音乐专业。
我们这个专业科班出身,讲究必须要“师父领进门”,但如果一味的只听导师的单向任务布置,而不主动进行学科思考,就不能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四十七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首先能够提出问题是科研探索的基础,如果没有问题意识,我们就形不成个人独立的思考,只会变成书籍的搬运工。
而对知识的搬迁与积累,在21世纪,电脑往往比人脑更优势也更稳定。
因此在讨论科学社会研究的时候,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对知识做积累与整合,对笔者的观点和分析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质疑,就像大学里老师说的,进入大学,首先要对标准答案说不,对权威说不。
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人类就没有进步与发展,在窠臼中循环。
其次,即使我们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引发的就可能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一个火花就可以点燃那个知识的世界,好奇心是人类的特点,要把好奇培养改进为问题意识又是新的努力。
就我个人在学校接触生活的半年,问题是我们人文社科,起码是哲学中的首要问题,没有问题说明书读的不够多,说明对世界的探索还不够才会局限于仿佛一切都是合理的个人空间中。
进一步考虑,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就会变成别人思想的附庸者,而不是自己思想的主导人。
即使是继承前人的的思想也要适度分析,因为所有大家,他们都是在自己特有的环境,特定的时代,利用所学,融汇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
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
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对话的源泉和基石。
强烈的问题意识会推动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多年执教初中语文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一、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心理上为善疑善问做准备初中生都有质疑求异的思维基础,不善发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对教师、对课本的结论过分依赖形成了其本身的思维惰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是自读课,教师也常常是布置思考讨论题,然后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教师结课时告诉学生的是课本、教参上的结论,而这种结论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等等。
这样的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启迪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带来的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被动地接受成说,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得到拓展,很少有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应注意不要把结论强加给学生,更要注意提醒学生多角度拓展思维,允许对一个问题持不同意见,要言之成理,鼓励大胆创见。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为善疑善问做好了准备。
二、教师躬亲示范,提供形成问题的智能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我常先做示范,让学生有个模仿和参照,在多次反复的思维训练中,逐渐培养质疑求异的能力。
例如,对人教版八年级课文《台阶》的意蕴把握,普遍认同:“父亲”是敦实厚道、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的谦卑农民。
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讴歌父亲这种品质的同时,文中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其根源在于慨叹经济落后,小说深沉地呼唤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
(教参语)如果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台阶高就显得地位高”?这与当地的民俗有关吗?然后,介绍该文所写的有关背景情况,介绍鄂西的农村楼房的习俗,农民的意识,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
培育问题意识,激活成长动力
一
培 育 问 题 意 识 , 激 活 成 长 动 力
刘 岩
( 山县 棠 张 中学 , 苏 铜 山 铜 江 2 1 l) 2 l3
摘
要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推 进 , 养 学 生 的 培
将 直接 关 系到 学生 问题 意识 和创 新 能力 培 养 的效 果 。
究 , 过 对教 材 重点 难 点 的理 解 与分 析 。 过 对 相关 课 程 通 通 资 源 的 挖 掘 与 整 合 ,通 过 对 学 生 认 知 等 前 提 条 件 的 观 察 与 体 悟 , 会 发 现 一 些 问 题 、 惑 的 存 在 , 如 有 意 识 地 总 困 假 对 此 加 以 归 纳 、 理 、 炼 , 能 形 成 有 价 值 的 基 于 解 决 梳 提 就
我 们 希 望 唤 醒 教 师 的 问 题 意 识 .倡 导 带 着 问 题 去 学 习 、 教 学 、 反 思 、 总结 、 研 究 、 完 善 、 提 升 , 去 去 去 去 去 去 在
问 题 意 识 和 问 题 解 决 的 能 力 . 来 越 引 起 了 广 大 教 师 的 越
普遍 关注 。本 文认 为 ,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固然 重要 。 培 培 养 教 师 的 问 题 意 识 则 更 加 刻 不 容 缓 。 只 有 教 师 有 了 强 烈 的 问 题 意 识 , 能 自主 地 、 才 自觉 地 、 加 有 效 地 反 思 . 究 更 研
自 己的 教 育 教 学 行 为 , 现 并 改 进 自 己存 在 的 问 题 。 能 发 才
问 题 的 发 现 、 炼 、 决 中 , 现 自身 专 业 发 展 。 提 解 实
那 么 . 题从 哪 里来 呢? 问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一)营造自由气氛,使学生敢问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不过,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水准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点,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准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表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 原型创设。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自经历且比较注重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大米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将蚕豆的种子横向一切为二,在适宜的条件下,他们能萌发吗?”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提出“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早餐吃的是面包和鸡蛋,这些食物在身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麦当劳和中餐,你更爱吃哪个?哪个营养更均衡?”等。
2. 实验创设。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更应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请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知识面比较广的,而学习不好或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则很少来问。
这是因为那些善问爱问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对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必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而是敢于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就有可能产生探问多种答案的意识。
而有了这种意识,往往可以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从而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索过程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而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很少有人举手的,他们较少有提问和回答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人人都有,所不同的是有强弱之分。
问题意识较强的人,经常主动进行提问,努力进行工作改善。
而问题意识较弱的人,通常是发发牢骚,或者干脆闭口不语,很少提出建设性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加一个期望值而形成的,这个形成的过程中,就需要有不满足于现状的问题意识。
追求完美与卓越,形成了不断提升的奋斗目标,是每个企业和个人寻求发展的原动力。
人人都羡慕成功者,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则绝不能安于现状,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朝着所设定的目标前进。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就是以改善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积极培养和鼓励每个员工都具有问题意识,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获得成功,而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
但是,有的人为什么很难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如果满足于现状,任何事情都没有问题。
因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不满。
不满有积极的不满和消极的不满。
积极的不满也就是为了进步而不满足,具有积极性,可以通过进一步强化,形成问题意识。
人类今天所拥有的世界,正是前人不满足于现状,把不满化为动力,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的努力结果。
满足于现状或虽有不满,但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轻易放弃努力的人,不可能去开动脑筋改善现状,也不可能对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当然就很难谈得上什么获得成功了,有很大可能将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要想培养出问题意识,首先要勇于否定现状,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敢于承认现行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否定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地获得成功。
为什么会满足于现状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循守旧,习惯成自然。
以多年来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理由,认为绝对不会有问题,来拒绝接受那些寻找更合理的工作方法的新思想。
象这样除了自己所习惯的方法之外而不能破旧立新的人,即使问题堆积如山,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上改善自己的工作了。
这些人往往是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或者是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他们容易陶醉于以前的成就,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改善的阻碍者。
我原来曾经供职过的一家企业,因为开发成功某产品,企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产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参与者也得到表彰。
但是当若干年后,因技术进步其他企业出现升级换代产品而导致该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时,许多人提出开发新型产品参与竞争,但是原来的经营管理者坚决要求保留这个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荣誉的产品,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产品改进,但由于技术上的较大差距,仍然落后于竞争对手,而这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低谷。
第二个原因是自我满足,肯定现状。
例如,生产按计划进行,质量也达到要求,因而沾沾自喜,看不见成绩后面的不足。
要明白,对成绩的过于肯定,是无法进一步改善的,而维持现状就意味着后退和失败的即将到来。
维持现状,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希望。
第三个原因是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认为这是上级和技术人员以及其他部门的责任,和自己无关,即使参加了,个人又能得到多少好处?而且一些企业还存在一些陋习:某件事
情不在你的职责范围内,但你从为公司负责的角度参与了,好吧,今后公司或者其他部门在遇到类似事情时,就会要求你参与,因为你曾经干过,有经验,如果你不参加其他部门反而责怪你。
而他自己部门的直属上级也会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多管闲事,导致他里外不是人,今后遇到问题就会远远地躲开。
第四个原因是能力低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想进行改善,但发现不了问题,或者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自己主动学习,并结合企业的相关的培训,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不满足于现状,也具有问题意识,但是主观努力的不同,会导致问题意识强弱的不同。
问题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个人能力的标尺。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一个更重要?在我个人看来:第一流的人才提出问题,第二流的人才去解决第一流人才所提出的问题。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他首先应该具有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事必躬亲,他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尽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问题作为课题提出来,督促下级和专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靠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出经营者的最大作用。
而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他应该鼓励下级提出问题。
他应该认识到:了解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时候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提出好的问题常常也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
如果某个人真正的了解问题的核心,他提出的问题才有深度和建设性,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不一定真正了解问题。
大家可以审视自己所在的企业,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相对较多,而能够提出有深度问题的人却很少,应该给予奖励和保护。
不幸的是,大多数企业更重视擅长解决问题的人,而对于那些长于提出问题的人,不仅很少给予奖励和鼓励,反而觉得是给自己找麻烦,有时甚至给予压制和打击,导致提出问题者心灰意懒,逐渐闭口不言,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这是经营者扼杀了下级的问题意识,势必造成企业经营的潜在损失。
还有一些经营者,他也能够认识到这些建设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和潜在价值,但是由于喜欢提出建议的人经常存在着其他方面的不足,比如心高气傲看不起人,思维超前和别人较难相处等,因此即使采用也要打压你一下,让你别太得意自满;也有的经营者采用了建议也不给予表彰,或者只给予口头表扬,但却缺乏物质上的奖励,让人感到失望。
这些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怠慢、打压,违反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相关理论,会使下级有挫折感,不仅对企业不利,对个人的发展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问题意识的培养,除了要求经营者具有广阔的胸怀,提供合适的土壤,对下级进行主动培养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要自强不息。
在企业里,问题意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普通员工而言,他们主要问题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第二个层次,是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而企业经营者面对的是第三个层次:是否可以不做这项工作?对于有上进心的人,就应该具有从第一层次逐步向第三个层次过渡的强烈的愿望,从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入手,努力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并付诸实践,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层次,为今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准备,设定发展目标,有计划地走向成功,成为事业的强者。
你想获得成功吗?你想成为强者吗?只要你不满足于现状,何不从现在开始尝试着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出现失败,但成功不过是失败的经验积累,而且你还可以再接再厉。
何况你即使失败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增加了一次经验,向成功又靠近了一步,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