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晓琴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的任务,它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心和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浅谈。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应该从早期开始进行。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这些简单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并且懂得遵守规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是成为一个良好公民的基础。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在言传身教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老师们可以在班级里制定一些班规,明确学生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比如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等。
老师也要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规范和教育,让学生明白违反规则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比如参加集体操练、参观博物馆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遵守统一的规则,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也需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规则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操作的指导。
学习规则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规则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好处;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操作、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规则的作用和价值。
家校合作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策略和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家长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自己首先要遵守各种规则,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让孩子明白规则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
要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规则、实践操作、教育引导和家校合作等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和养成良好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他们良好的行为养成,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1. 规则意识的培养应始于家庭小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始于家庭。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们遵守规则,各种家庭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不规矩的行为,教育他们感恩、诚实、尊重和友好。
家长还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榜样,自己首先要遵守规则,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不断教育孩子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比如在班会课上进行专题教育,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规则,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处理,让学生们认识到违反规则的严重性和后果。
3. 社会环境也对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对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行为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而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应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在健康、阳光、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并且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规则意识的定义规则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遵守和遵行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在人类社会中,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良好交往而制定的准则和规范。
而规则意识则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到规则的存在与重要性,并能够主动遵守和遵行规则的一种意识状态。
对于小学生而言,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不断接受各种规则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只有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则意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2000字】1.2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规则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培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规则意识的培养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秩序意识,使他们成为品行端正、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加强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字数:208】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律意识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去行动的一种心理品质。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律意识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责任感。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律行为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己遵守规则的积极价值。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教 育 创 新都市家教 14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卢超文【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文章对规则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相关案例,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论述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突出了“强化规则意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好从小做起,小学阶段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1规则意识,至关重要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凡事间都体现着规则的重要性。
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无法对规则有着较为正确的认知,往往在事情过后还意识不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严重性。
例如,笔者曾经带学生到美国参加机器人比赛,同行的代表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位学生选手以及带队老师。
比赛结束后观光行程的某天入住酒店后突然火警响了,酒店的住客(尤其是美国本地人)马上疏散到一楼庭院。
酒店服务员说三楼有一间客房的防火喷淋系统触发了,要消防员到场才能处理,等消防员开着消防车整装到达后发现并没有火警,而是该客房的客人怕衣服不干把衣服用衣架挂在消防喷淋口以便对着空调吹,从而触发了喷淋系统。
后经查实该客服就是我们代表团另一个城市的孩子住的,而且酒店已经在喷淋口处用中文贴了禁止挂衣服的标识。
因为酒店是板式结构的,所以三楼以下好多过道和房间都泡了水。
当带队老师问及该生为什么贴有禁止标识还挂衣服时,该生说平时住酒店也经常在空调口挂衣服,所以没想到会弄成这样。
这是没有规则意识惹的祸,而孩子本身并没有意识到没有遵循相关规则所造成的后果,看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作者:林玉涛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8期德,以育之。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期。
心理学家总结出"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是过渡性的教育,小学阶段形成的品德对儿童一生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将奠定稳固的基础。
小学德育工作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所共知,当今世界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可忽视,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都认为:未来的人才应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所抬头,它们不可避免地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
人们常生动地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在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这就要靠我们今天的教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教书"就是要给学生以文化科学知识,获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育人"就是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把所学本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祖国。
怎样抓好小学德育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有的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的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也有的从锻炼意志开始或训练行为开始。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晓琴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七一宝轮小学许小琴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
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
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其实就是指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对长辈无礼、经常发脾气;不理解父母,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还挑吃挑穿……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师生无法休息;教室里,乱打乱闹,把桌椅碰得东倒西歪;操场上,狂追猛跑,不顾后果,经常出现流血事件。
再看厕所里,上完厕所不冲水,洗完手不关水……诸如此类小事数不胜数。
课堂上噪音四起,老师疲于组织教学,常常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则偏多要求偏急,一方面是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绝非故意与规则对抗。
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其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保持稳中有序,是不是会束缚孩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像在有些课堂里看到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等,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也谈培养小学生道德辩析能力(徐小琴)[1]
也谈培养小学生道德辩析能力宜宾县观音镇小学校心理学家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的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的良心来起作用的社会行为准则。
而小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是小学生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经验进行道德推理、作出道德评价的思维过程。
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明辨是非、判断善恶、鉴别美丑的道德判断上。
可见,小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是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是否能真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而且也关系到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的道德辨析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即从重视行为的效果评价向重视行为的动机、经过的评价发展;从片面的行为辨析向全面的、客观的行为辨析发展;从对事件的表面现象的辨析向对事物本质的辨析评价发展。
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这些特点,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其道德辨析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归纳出一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道德辨析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教师应首先做好学生的道德辨析的示范作用。
小学教师是学生道德质学习的榜样,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人类最完美的典范,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强化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他们的感官,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许多行为正是广大教师的行为在他们身上的折射。
因此,教师平时在教学中的言行对小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作用,尤其是教师对某种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态度对小学生的教育影响很大,所以有的教师说得好: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就是楷模,故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呢?本文将集中讨论这一话题。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家庭开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父母自己要成为良好的榜样,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示范。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父母还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来教育孩子,给他们制定一些奖励和惩罚的规则,激励他们做正确的事情,惩罚他们不良的行为。
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在家庭中就能够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老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学生遵守规则。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校规和课堂纪律,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内应该怎样行为举止,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和教育讲座来教育学生遵守规则,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规则教育。
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和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助,让学生在和同学相处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社会也是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中,小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规则和法律,通过了解社会规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遵守规则。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小学生传递规则知识,比如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
社会也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制定规则,进行教育;社会要加强规则宣传,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 维护秩序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在当今社会中,规则和秩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们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及重要性和方法。
一、规则意识的重要性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不仅仅是小学生在校园中的重要任务,更是他们未来生活和职业中必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生时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自律和合作精神。
此外,规则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维护良好的班级和社区秩序。
二、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1.树立榜样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自己首先遵守规则,做到言行一致。
通过身教的方式,小学生能够学到正确的行为模式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制定明确的规则学校和班级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条例,并告知学生。
这些规则应该涵盖学生在校园中的各个方面,如课堂纪律、校园安全、饮食卫生等。
规则的内容和条例应当简明扼要,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
3.教育与引导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将规则融入到生活中,并引导孩子们从中体会到规则的积极作用。
4.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受到相应的激励或警示。
5.集体活动组织集体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习到在集体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体验到团队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力量。
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孩子们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规则意识。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持久的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是一个需要持久努力的过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规范且秩序良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每位教育者都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
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些规则,了解规则,以活动为裁体,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教育需要教师贯穿始终,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树立榜样。
主题词:规则意识培养德育工作规则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就有“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之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一个基本准则。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意识越强,则说明人们的素质越高,社会越进步。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地方,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因而学校管理,对此不能等闲视之。
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必须从完善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一位官员在瑞士出差时,在厕所门外遇到一位母亲,她着急地对这位官员说:“我的孩子进厕所已经10多分钟了,麻烦你进去看一下他好吗?”这位官员进去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满头大汗地修理冲水马桶。
原来冲水马桶坏了,这孩子觉得上厕所不冲水是犯了规则,一个孩子能这么自觉地遵守社会规则的做事,反映了瑞士国民的文明素养。
然而在我们周围,不守规则的人大有人在。
小学生放学时,在步行街乱扔垃圾,在公路上行走不遵守交通规则,践踏草坪……,甚至更严重的是我们的教育者中也有不守规则的,有位吸烟的老师把空烟盒随手扔在了教学楼楼梯间,另一老师和同学路过发现了烟盒,于是这位老师命令学生捡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再想想瑞士修马桶的小孩,我觉得心寒,我们的文明哪里去了?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确实是迫不及待的任务!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程度,是一种对于规则的尊重和遵守的态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规则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更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呢?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学习遵守规则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就模仿他们的行为。
父母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物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家庭作业的按时完成,起居作息的合理安排等等。
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思考,让他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规则对于生活的影响和必要性。
学校也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教师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任老师,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规则和约束,让他们明白在学校里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在学校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规则对于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的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的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会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则可以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网络,共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社会中,孩子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遵守不同的规则,这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渗透式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该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负起应有的责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学校规则的执行者和遵守者,他们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浅谈一下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遵守规则。
让孩子遵守家庭纪律,按时完成作业,收拾自己的东西等等。
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遵守规则,让孩子看到并模仿,这样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小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在他们的规则意识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让学生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不做违背规则的事情。
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演讲、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小学生们生活的大舞台,社会教育对他们规则意识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比如公共场所播放相关的宣传片、海报等,让小学生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规则的重要性,比如参观法庭、警察局、消防队等,让小学生近距离了解和接触规则的执行者和执行过程。
个人自觉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为小学生培养规则意识提供了外部条件和支撑,而最终能否真正树立起规则意识,还要看个人自觉的程度。
小学生应该明白规则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主动遵守规则,积极配合实施规则,做到自觉遵守并维护规则,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则意识,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规则,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完整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体系,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的行为、交往和生活提供了一种秩序和规范。
而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培养规则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关乎他们的行为举止,还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何为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何为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就是孩子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有所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按照规则进行行为的一种自觉意识。
这包括了对家庭、学校、社会等领域的规则的认知和遵守。
在家庭中,规则意识表现为孩子能够尊重父母的意见和规定,遵守家庭的规矩和制度。
在学校中,规则意识表现为孩子能够遵守老师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校风校纪。
在社会中,规则意识表现为孩子能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规则意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和遵守社会规则的一种自觉意识。
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个人行为举止,还关系到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规则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在学校和生活中,孩子必须遵守各种规则和纪律,这种自律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规则意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
在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遵守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融入社会大家庭。
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法,使孩子深刻认识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家庭要从平时生活中入手,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父母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行,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做到以身作则。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明确告诉孩子家里的规矩和制度,并严格要求孩子遵守。
在孩子违反规定时,父母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过自新。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纵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程,规则教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等方面,并随着小学生社会空间的不断拓展而逐渐延伸。
文章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旨在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规则、感知规则与体验规则,充分认识到规则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标签:小学;“品德与社会”;规则意识规则知识的掌握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前提,如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事件中掌握规则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
教师要多组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气息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规则,发现那些生动有趣的遵规守纪的素材。
如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在行为习惯等方面还保留着幼儿园期间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一课的“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这个主题教学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当好小主人”“讲安全、守秩序”等活动,通过活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小学后与幼儿园期间存在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作为小学生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培养他们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则在规则意识形成中仅掌握了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认为要把课堂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通过搭建活动、游戏平台,走出教室,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迅速、准确地认识、感知规则的含义。
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等途径帮助学生感知规则的含义,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则存在的意义,让他们懂得不遵守规则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我们遵守规则”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从教材中学生熟悉的“跳绳”游戏开始入手,组织学生讨论在游戏时应该遵守哪些游戏规则,并思考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游戏还能不能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学生还应该遵守的规则:上课守纪认真听、积极发言勤思考、出入校门有秩序、不打不闹有礼貌、上下楼梯向右靠、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规则意识不仅能让小学生遵循秩序,还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起点。
家长是孩子最普遍最重要的引导者,他们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例如,家长可以遵守交通规则、义务参与社区活动等等,这些行为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培养孩子的意识。
家庭环境应该有明确的规矩和限制,例如制定每晚睡觉时间、早晨起床时间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奖罚制度来强调和巩固规则的执行。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可以给予他们小小的奖励,而当他们违反规则时,则要适当地予以惩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理解到规则的意义和必要性。
其次,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校规,学生们应该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课程来传授规则知识和规则感悟。
例如,在道德课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等等。
其次,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规则体验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系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班长、助教等,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规则对于管理和组织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与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要予以相应的处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的价值和必要性。
再次,社会对于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规范和秩序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社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
首先,社会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对规则的认识。
例如,在社区中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小学生介绍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秩序等等。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互联网盛行。
因此,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生活以及学习,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那么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就应当从小培养。
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期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树立起规则意识,掌握法律知识,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够身处于安全的环境当中。
对此,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进行简要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引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所以对社会的感知能力较弱,在遇到一些生活当中的问题时,经常会处于弱势的状态,无力去改变。
因此,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法律意识。
所以,在教师教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期间,不仅要增长低年级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还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生活以及学习。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问题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仅仅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无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的想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积极的,无法让学生灵活并且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想用新课程的改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于国家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并不重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
久而久之,学生所隐藏的隐患就会爆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及法制意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二)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观念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觉得小学阶段的教育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识字。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许忠琴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许忠琴摘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 想要学生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就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他们的行为习惯抓起。
有句谚语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幸福。
”让好习惯为学生插上成功的翅膀,使他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 想要学生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就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他们的行为习惯抓起。
要养成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善模仿。
因此我不仅要注意自己平日里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不仅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还要培养一部分学生代表,让他们做其他学生的榜样随时随地影响着表现较差的学生。
如: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作业。
我也给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比学生更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及时地批改并做好讲评工作。
要求学生注意卫生,首先必须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注意办公室的卫生和个人卫生。
每当走进教室,如果发现教室地面有纸屑,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随时有所比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要经常表进垃圾桶。
这时看见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捡起地上的纸屑,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同时留心观察,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
如:我在班上经常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扬表现较好的学生,鼓励较差的学生二、编顺口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范围很广: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等,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善用评价——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善用评价——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规则意识是当前我国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够自觉地为自己的行动进行有效的规则。
有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有效培养他们的良好规则意识,并且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学生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质之一。
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充分重视小学生的品德素质,要想充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规则意识;培养策略;一、引言规则意识应当从小学生的生活点滴就开始培养,并且规则意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规则意识并不是束缚小学生手脚的绳子,而是充分引导小学生们走进我国文明世界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规则意识的有效培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的,而是要求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中讲究方法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们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2.1 在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结合校园文化培养规则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的教学有助于充分陶冶小学生高尚的品德,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自身人格修养,进而充分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
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小学生们就会感受到诗人描写的春色十分令人陶醉与向往,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向小学生们讲解在面对美好自然景色时,应当充分的呵护与爱惜,能够带领他们形成爱护花草、珍惜时光以及保护环境的规则意识。
再比如学习《游子吟》的语文古诗时,小学生们就会懂得爱父母以及感恩社会的社会规则意识;在学习《悯农》的古诗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带领小学生们学会爱护庄稼以及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基本社会规则意识。
除此之外,小学生们学过的古诗可以被小学当作校园文化长廊中的内容,或者为小学生们改编成规则警示牌。
例如在小学的教学楼走廊中就可以挂上有关“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的警示牌;在小学校园的走廊中可以为小学生们摆出“青青小草,踏之何忍”等警示牌。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阶段是规范行为、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
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塑造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下面从引导、教育与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
一、引导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是形成规则意识的第一步。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如礼貌、互助、尊重他人权利等,也包括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纪律等。
教育孩子要遵守规矩,不犯错误,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也需要指导孩子如何面对和解决违反规则的问题,明白触犯规定后应该如何行动,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规则意识。
二、教育孩子在学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而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都需要多角度、细致入微地展开。
在引导孩子建立行为规范的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具体的行为规定如何执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不同,具体靠学习和实践得出常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同时,让孩子逐渐理解行为的规律和规则,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在平时的教育中,要让孩子自觉遵守家庭和校内制度,维护家庭和学校的秩序。
这些教育都需要反复强调,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其重要性。
三、实践在实践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去遵守规章制度,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约定好一些具体的规则,如上床时间、电视时间、午休时间等。
在学校方面,可以让孩子参加各种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这些规则的重要性。
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出反馈,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表现和问题所在。
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教孩子如何遵守各种规则,如公共交通工具上安静待人、尊重他人、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家长和老师学也要加强引导,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积淀出规则意识。
总之,家长和校教育者要注重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给与教育,以实践方式升华孩子的规则意识。
下一代的成年人,是我们中国的未来,为其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其在规则意识方面得到完善,是家庭和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
试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4-16T03:04:46.677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4月总第375期作者:王晓玲[导读]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规则意识淡薄。
山东省荣成市青山小学264300摘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位教师都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最好从小做起,小学阶段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老师、学校和家长三方携手,共同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教育,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策略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规则意识淡薄。
实践教学中,小学生在日常课堂上表现出的随意性、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缺失,亟待我们教师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习惯,明辨于思注重习惯是学生规则养成的前提。
一改之前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借助游戏、情境再现、模拟案例分析会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规则养成的重要性。
例如学期初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托乒乓球接力跑”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
我故意在人数上分配不公,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在参与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验规则、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理解规则的内涵。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现规则潜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处处有规则”。
游戏活动后教师组织探讨规则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带来的好处。
无形中,小学生们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多了一份负面、消极、厌恶的情感,而对遵守规则的行为多了一份正面、积极的情感。
二、制定规范,来源于心《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七一宝轮小学许小琴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
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
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其实就是指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对长辈无礼、经常发脾气;不理解父母,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还挑吃挑穿……
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师生无法休息;教室里,乱打乱闹,把桌椅碰得东倒西歪;操场上,狂追猛跑,不顾后果,经常出现流血事件。
再看厕所里,上完厕所不冲水,洗完手不关水……诸如此类小事数不胜数。
课堂上噪音四起,老师疲于组织教学,常常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则偏多要求偏急,一方面是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绝非故意与规则对抗。
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其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保持稳中有序,是不是会束缚孩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像在有些课堂里看到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等,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这里的规则意识是与倡导学生个性自由相对应的,也是遵从“没有规则无以成方圆”的理念。
三、如何培养规则意识。
1、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
“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
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
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
4,、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
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
这样,予学生、予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构建真正和谐有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