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

合集下载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国已被侵,山河依旧,长安城内杂草丛生,树木繁茂。

对国事多愁善感,看到花开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又失望又愤懑。

当我听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我觉得它也很让人担心。

持续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家里的来信很少。

一封信值一万两黄金。

担心,挠头想,白发越来越短,插不进去。

注国家:国都指长安(今陕西Xi安)。

破:摔。

山川犹存:旧山川犹存。

城市:长安城。

深植:指地广人稀。

时间感:对国家现状的感伤。

喷溅:流泪。

讨厌离别:后悔离别。

篝火:古代边防1.(中国)破山河在古义:首都;现代意义:国家。

2、(浑)欲无敌:干脆;今天的意思:浑浊;迷茫。

3、家(书)抵万金古义:信;现代意义:一本合订本。

4、(讨厌)其他鸟类震惊古义:失望;含义:仇恨。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

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

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

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参考资料:完善1、王伟.品经典悟人生诗词撷英卷.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010年:95-96页2、李承林.中华句典中华文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9-50页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爱国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爱国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句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林则徐。

其全文诗句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翻译】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多谢您让我罢官回乡流放边远地区。

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诗句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病起书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伟大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伟大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伟大的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伟大的诗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诗句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4.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伟大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乱之后,国家破败,城市荒芜,然而春天依旧来临,草木繁茂的生长在大地上。

这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句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鲜明的对比,揭示出战乱对国家和社会的破坏,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

在这个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国家的破败和山河的残缺,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另一方面,城市的春天和草木的繁茂,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生机。

【诗句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这句诗句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动荡和战乱,以及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即在自然中发现美,从生活中感悟真理。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句诗句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世界如何动荡,生命都会继续,自然都会延续。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珍爱和平,追求和谐。

杜甫春望原文翻译

杜甫春望原文翻译

杜甫春望原文翻译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痒更长,浑欲不败簪。

译文国都已被攻陷,只有山河依旧存有,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飞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汹涌,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恨黑了头发,越痒越稀疏,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解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溃:被攻陷。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攻占。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哀伤,懊悔初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惊:使……惊动。

烽火:古时边疆在低台上为报警熄灭的火。

这里指战争。

家书: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连三月:已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痒更长:白头发越揪越太少了。

白头:白头发。

痒:揪,抖。

短:少。

浑欲不败簪:简直连簪子也挂没了了。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不:忍不住。

大胜:能够忍受。

簪:一种披长的首饰。

古代男子披长,所以用簪。

鉴赏全篇紧紧围绕“盼”字进行,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融合。

诗人以写下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去衬托国家破败。

起至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存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下了国破城荒的伤感景象。

“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对立、国事的艰困,长安的花鸟都为之流泪还珠格格。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去写下春天,写下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抒发出来亡国之忧,初恋之忧。

彰显出来诗人的爱国之情。

诗人由览胜遥望至焦点式的投影,由离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切换中含蓄地表达出来诗人地感慨卧病。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汹涌,人民妻离子散,音书未通,这时候接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翻译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翻译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翻译赏析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④。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着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说明]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757)三月,这时作者还陷在安禄山军队占据的长安。

诗中写望见山河草木的感触,表现了叹息战乱延长和家书不易得到的心情。

[注释] ①这两句说,国家残破,山河未改,春光依旧,来到长安,但草木深深,自生自长,景象凄惨。

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花春鸟平时虽使人喜爱,现在我正为了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看见春花烂漫,反而使我流泪;听见众鸟和鸣,反而使人惊心。

③连三月:指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战争不绝。

作者在沦陷区经过两个春天。

抵万金:比喻十分难得。

④白头:白发。

搔:抓。

人在苦闷时往往抓头,甚至扯乱头发。

浑:简直。

这两句说白发越搔越少,简直将不能插簪子了。

[春望古诗原文]古诗春望

[春望古诗原文]古诗春望

[春望古诗原文]古诗春望第一篇古诗春望:杜甫古诗《春望》《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意思: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春望》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春望》赏析整理

《春望》赏析整理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大意】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写作背景】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理解默写】1.杜甫的《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中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炼字炼词】1.品析“破”字与“深”字的精妙之处。

答: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答:“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3.一个“搔”字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刻画了:一位面对沦陷的山河,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以至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

【意象意境】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答: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伟大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伟大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伟大的诗句
摘要:
1.伟大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背景和作者
2.诗句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
3.诗句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望》。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混乱。

杜甫身在沦陷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心情沉重,便创作了这首诗。

这句诗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句描绘出国家破败、山河失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这里的“国破山河在”是一种矛盾的表达,意味着即使国家已经沦陷,山河仍然存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苦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其次,诗句中的“城春草木深”则表达了春天来临,城市中草木茂盛的景象。

这里的“城春”与“国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尽管国家已经沦陷,但生活仍然要继续,自然界的春天不会因为战争而停止到来。

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这句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传达了在国家危难时刻,文人士大夫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诗句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在后世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这句诗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以其独特的内涵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全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也已是荒草萋萋。

忧心伤感时,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时,听见鸟鸣也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家里音信全无,此时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赏析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

你想想看哈,国家都破败了,那得多惨呀。

可山河还在呢,这山河好像是个坚强的见证者,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它们还是那么雄伟,那么壮阔,就好像在说:“别担心,咱们的根基还在!”再看那城里面,春天来了,草木疯长。

这本来是个充满生机的景象,可在这种国破的背景下,反倒让人觉得有些荒凉。

为啥呢?因为没人去欣赏这春色呀,大家都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这句诗让我感觉诗人的心都碎成了一片片。

他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破败,还有曾经的美好和现在的反差。

这草木深深,就像是他心里的忧愁,越来越浓。

而且呀,这十个字读起来,简简单单,却有着千钧之力。

就像有人轻轻在你耳边说了一句特别沉重的话,一下子就把你的心给揪住了。

你说,诗人得多难过,才能写出这么让人揪心的句子呀。

咱们读着读着,仿佛也跟着他一起走进了那个破碎的世界,感受着那份无奈和悲伤。

怎么样,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呢?稿子二亲,咱们来品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哈。

一听到这诗,脑子里马上就有画面了。

国家破落了,哎呀,那得多惨兮兮。

但是呢,山河依旧在那儿,这是不是有一种“不管咋样,咱的家底子还在”的感觉。

春天到了,城里本该热闹非凡,可现在却是草木深深。

这草木没人修剪,自由生长,好像在诉说着无人问津的寂寞。

你说这诗人多厉害,就这么几个字,把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哀,还有大自然不管人间疾苦自顾自美丽的那种对比,一下子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这句诗的时候,我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特别不是滋味。

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那,望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满的都是忧愁和无奈。

这诗句呀,就像一个时光机,一下子把咱们带到了那个悲伤的时代,让咱们也跟着诗人一起心疼,一起感慨。

亲,你是不是也被这句诗深深触动了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
诗歌,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衰败无能与荒原景象的哀叹和悲凉。

整首诗歌由三句构成,以前两句倾诉作者对国家苦难的感叹,最
后一句以更强烈的语言表达出对年久失修、荒原景象的沮丧之情。

第一句“国破山河在”以及第二句“城春草木深”构成一个比喻:将国家的衰败无能、它的政治形势的混乱,表现为山河大乱、城市荒芜。

由此可见,作者在这两句里表达出了对国家衰败无能的深深的悲
伤之情。

最后一句“竟无赖入桑榆”的意思是:国家的残局已经不可收拾,竟即将伤痕累累、无赖潦倒的自己躲到桑榆而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衰败无能的更加强烈的不满与悲凉。

从文字上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
家衰败无能的哀叹和非议。

它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国家的政治形
势的混乱,表现为山河大乱、城市荒芜,表达出作者对国家衰败无能
的深深的悲伤之情。

最后一句更是以强烈的措辞,凸显出作者对国家
衰败无能的更加强烈的不满与悲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
译文: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 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明确诗眼
诗眼是“望”
词句悟情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 象:
国都破败,虽然山河还是原来的 山河,可是杂草丛生,使人满目凄 然,表达了诗人沉__痛__悲__苦_的心情。
词句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
初读明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破:攻破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初读明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初读明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痛恨离别。 别,不是普通的分别,而是生离死别。
译文:感伤时局,连花都落泪了; 痛恨离别,鸟都感到心惊。
初读明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 三月:三是虚数,三月表示数月,时间长的意思 抵:值,相当
译文: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值得上万两黄 金啊!
一封薄薄的家书
万两黄金
初读明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簪子(注意写法)
诗人所忧
提问: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 诗中有哪些词语点名了作者的感受?
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忧国、 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白发”为 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 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则更增一层悲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破山河在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的意思是长安虽然已遭战火摧残而沦陷,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长安城里,人烟稀少,荒草丛生。

出自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如今长安城的处境,与曾经富强繁华的长安城形成鲜明的对比。

“国破”和“城春”两词形成强烈的反差,国都的破败导致春天都失去了光彩。

“草木深”这三字也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人烟稀少,杂草横生。

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黍离之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春望》的诗意

《春望》的诗意

《春望》的诗意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诗文意思: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关于国庆的诗五言

关于国庆的诗五言

关于国庆的诗五言1、《春望》唐代诗人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白马篇》魏晋:曹植原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4、明代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5、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6、唐代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

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春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破:被攻破
3、深:茂盛;茂密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
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
/c/1251htm,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
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