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响乐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交响乐之美
——以《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
穆晓倩1107093053 杏林学院商务日语112 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喜欢听音乐,喜欢哼唱,无论是伤心还是开心我都喜欢听歌。但我喜欢的都是流行音乐,喜欢的歌手也都是中日韩最有名气的。也许,我对音乐的了解也仅止于此吧!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在上这门公选课前,对于不是学音乐专业的我来说对交响乐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只觉得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神秘的,精神化的艺术形式,是遥不可及的。而我所知道的也只不过是以前在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听得一些有名的音乐家的作品。比如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海顿的《惊愕》等等。因而我可能没法用专业的眼光来解析它,只能简单粗略地来表达我的看法。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交响乐较其他音乐类型而言,它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它是表现力最丰富的音乐形式,同时,它是最感人至深的。欣赏交响乐就犹如欣赏美妙的诗句。欣赏旋律优美的交响乐能领略到那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诗情画意的境界。而那些流行音乐是无法达到交响乐的那种高贵气势的。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象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现在我想就我在公选课上听过的一首交响乐来谈谈交响乐之美。
在谈这首交响乐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它的作曲家鲍罗丁。鲍罗丁是俄国作曲家,化学家。生于圣彼得堡。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25岁获医学博士。31岁任医学教授。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1862年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
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鲍罗丁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交响音画,作品是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性作品,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它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精致而极富诗意的抒情音调、严谨的结构、鲜明的音乐形象、绚丽的管弦乐色彩与民族民间生活场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乐曲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乐曲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声区轻轻持续地奏八度泛音,色彩凝聚而透明,创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背景效果,在这个背景下,由单簧管和圆号相继奏出了俄罗斯歌曲的主题,其旋律轻悠宽广、辽阔空寂。随后,在弦乐器拔奏出马和骆驼的脚步音乐背景中,由英国管奏出了一支平稳、安详而迷人的具有古老东方情调的旋律。紧接着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单簧管加快速度再现了俄罗斯风格的曲调,这一主题在多次反复中渐渐增强力度,直至乐队全奏这一主题,使它显得庄严、宏大,气魄雄伟。之后,在草原辽阔的背景和马蹄声中,东方歌调多次反复,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随后是作者运用对位手法将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曲调巧妙地放在一起同时演奏,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好融合。在反复四次后,音乐逐渐减弱,商队已渐渐远去,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及其他片断在断断续续地再现,音乐越来越轻,。最后,音乐在甜蜜如歌的、极轻微的长笛声中慢慢地消逝,留下复归寂静的广袤的大草原。
聆听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脑子里便不知不觉浮现出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们,带着一股针叶林的气息,抖掉羽毛上黏着的松籽,顺着南下的寒风,席卷过广袤的哈萨克丘陵,掠过图兰低地和卡拉库姆沙漠,在锡尔河与阿姆河饮水小憩,准备飞往南部温暖的绿洲。习惯了西伯利亚的苔原、森林和沼泽的他们,望见朵朵云层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与荒漠,似乎并未为之所吸引,依旧固执地向南飞去,似乎是在完成一项造物主留给他们的使命一般。一双粗糙厚重的大手,从口袋中取出一只古色古香的笛子。骑在骆驼背上的吹笛手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袋,喝下一口甘甜的葡萄汁,滋润干涸的喉咙和龟裂的嘴唇,而后拿起那只笛子放在嘴边,吹起一支古老而忧郁的曲调。马蹄哒哒,驼铃叮叮。带着咸咸气息的海风抚开一片云,露出一片天空,也露出一片草原。天上排成一线的候鸟与地上排成一线的商队交相呼应,仿佛那洁白云海上下的倒影。抬头望去,鸟儿们的身影在绚烂的阳光下划过一条条灰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