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鉴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思考音乐和建筑的微妙联系
姓名:程玲
学号:20090210203
班级:建筑学院09级建筑学二班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 因为像建筑一样, 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的确,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它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而在音乐中, 我们同样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1、情感的表达
虽然建筑是无声的, 但它靠自己的布局、空间、颜色等等实体特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筑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纪念性的、历史性的、政治性的、娱乐性的。而按照建造形式又可分为简洁的(如现代主义建筑)、华丽的(如巴洛克式建筑) 、还有地方性建筑等等。建筑师就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去创作建筑。比如曲线和直线可以表达浪漫和理性, 用砖石和木材可以分别表现建筑的冷峻和温若。他们有的用严谨以表达肃敬, 或自由以表达浪漫, 抑或形体压抑以表达悲伤。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达方式, 都是建筑师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考虑的, 我们需要通过建筑的形体以及内部空间传达的精神力量去感受建筑师的创作意图。由此可见建筑是在无声的倾诉着建筑师的创作情感。
而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则更淋漓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乡情的、悲伤的、欢笑的、婉转的、直率的。音乐和建筑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进而创作的, 只不过前者是直白的表达, 而后者是暧昧的吐露。
2、节奏的把握, 重复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是音乐的骨架。我们读《诗经》等读古诗词, 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那是因为诗歌中的节奏仍有保留。古代“律吕”特别重视节奏,“击节而歌”,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在建筑创造中节奏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因为建筑是较音乐而言的更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的节奏如果处理得和谐就更能使人产生快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你可以发现我们江南小镇里, 那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 还有北方掩映在麦田里的由红砖红瓦的房舍组成的合院, 它们多像钢琴师手下跃动的琴键, 有节奏的跳跃, 还总是给人喜出望外的韵律。这就是节奏的魅力, 他们同样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中。哪怕是大山中孤立的茅屋, 都会是有魅力的一笔, 给原本枯燥的节奏注入一点情趣。就这一点来说, 建筑和音乐更是有相通之处,我们掌握了节奏,也就能抓住创作的主线,有节奏地表达情感,完善作品。
3、取材于生活
建筑和音乐都来源于生活, 建筑师要想打造更具美学和实用价值的建筑, 必须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重新设计生活, 引导人们去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而音乐家创作一首乐曲, 他的作品只有能给人带来时间上的追忆和思维上触动才能称之为好作品, 而生活恰恰是他的真实素材, 需要我们去品味生活、炼生活。
时尚的元素和经典的永恒
音乐和建筑具有时代性, 创作者也需要体现它的时尚感, 比如流行音乐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蔓延,它们都是随着经济、技术、观念、社会构成等等各种社会因素而出现的, 应该说他们是主流, 但我们经典的历史文化产物也不会消失, 因为这都是我们一个民族的灵魂, 比如我们的京剧、我们的故宫, 他们都静静地流动, 并永不会过时, 这就是真正的时尚, 所以我们在创作时, 只要把握住真实, 把握真正的艺术品质就可以, 在这点上音乐和艺术又有不可不提的相通性。
创作上的沟通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 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或多或少的影
响。如: 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 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筑群的启示。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就曾想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观的壮丽与雄伟。
至于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造型、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均风格、色彩与色调等等建筑艺术法则, 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二者在美学信息方面, 更是息息相通。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 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 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 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 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 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因此, 创作中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建筑和音乐的创作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需要将大量的感性体验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刻苦训练。建筑师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 并要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空间感悟能力; 而音乐创作者需要乐理知识, 并需要锻炼耳朵敏锐力和节奏感悟力。这些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能力。但艺术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设计者有音乐的乐感, 那就能从音乐中体会到创作建筑的节拍和声部; 而如果我们的音乐家能从建筑中体会美感和时空性, 那么他的音乐的立体感也会凸现出来, 更加能感染观众。“建筑是流动的音乐, 音乐是凝固的建筑”, 我们是相通的, 可以互相感染, 互相提炼。
文献参考:《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艺术概论》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与音乐》林蒲田. 《中外建筑》杂志社
《凝固的音乐》黄国新 .同济大学出版社
对于《交响乐鉴赏》这门选修课的几点建议
首先,基于本人未受过长期的音乐专业训练,整个课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听觉上的洗礼,之所以说洗礼,在高中时,学校曾请到了本地著名的乐团到校进行了一次“高雅音乐进校园”的现场演出,当时正值高三,正是学业最紧张的时候,可这次活动却真正的让我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找到了新鲜的动力与放松,非常难忘。而这个学期也非常幸运的在大礼堂聆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更加体会到交响乐的魅力,应该说是高雅音乐的魅力。所以,如果这门课能够继续开下去的话,希望这样类似的活动可以更多,不仅仅是面向课内的学生,更是广大的学生群体,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将会起到不可预估的好效果。
其次,唐德老师真的对这门课很认真,在选修课中坚持每节课点名的“作风”在众多选修课老师中是非常少见的,这是一个老师应该有的态度,一定要坚持下去。同时,要提出的一点是,希望以后的课程中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不仅仅是提问回答,甚至可以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于某一乐曲的感受,或是“课堂三分钟”,即让同学们用交响乐以外的任何一种方式,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诗句,用三分钟完成,目的是检测大家对今天的课程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建议,望老师采纳。
2011-5-19于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