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基础知识(ppt137张)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基础知识(ppt137张)
浆期。
(二)植物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 生长性。
五、繁殖与授粉 (一)繁殖:1、有性繁殖, 2、有性繁殖。
(概念、方法)? (二)授粉:1、自花授粉, 2、异花授粉。
(概念、方法)? (三)自交系与制种:隔离区、去雄、授粉及
授粉树配置。
第二节 遗传与变异
一、基因型与表现型 (一)基因型的概念:生物的内在特性必存在
植物生长与环境
第一章 植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形态与功能
一、植物的形态 (一)植物组织
细胞、组织、器官; 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单 位 ,是植物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基础。分单细胞 植物和多细胞植物。
2、细胞结构: 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
核质、染色体)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 核酸)细胞质(原生质膜、泡馍、胞基质)液泡 及内含物(水、糖、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 素等)
二、杂交优势利用 (一)育种:f1利用,杂交种只能种一次,
再种分离减产道理在此。 (二)杂交优势原因分析:地缘、亲本种
间远、亲本纯系、遗传力突发;
第二章 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种子的胚根长到种子的一样
长,而且胚芽达到种子一半长度时称为萌发。
注:光、温度是关键? (四)变异型: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大小、 花色抗性均表现明显分离现象。
二、生态因素 (一)概念:对植物有明显影响的气象、土壤、
生物等条件统称生态因素(生态条件)。 (二)生态因素意义:环境条件的适宜性体现
了生态意义过丰、缺均不能表现品种的优势。
(三)引种事项 :
1、土壤酸碱特性5.5-8.5PH值; 2、日照强度、日照时数; 3、活动积温、无霜期长度(天数)、气温 (气温 及较差);

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

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

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其他植物和动物对植物的竞争、掠食和寄生,而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和土壤pH等。

首先,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物生长得更加健壮。

而阴暗的环境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长得瘦弱甚至死亡。

其次,温度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不同的植物物种而异。

一般来说,大部分植物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蒸腾加剧、水分丧失过多,甚至热射病的发生,而低温则会导致植物代谢速率下降、生长停滞、以及冻害等现象。

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水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媒介。

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脱水、凋萎和死亡,而水分过多则可能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和根腐病的发生。

不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一些生长在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对水分的适应能力更强,而一些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则对水分相对较为敏感。

土壤肥力和土壤pH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其中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消耗最多的元素,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土壤pH则影响着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使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对土壤的合理管理和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

其他生物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植物之间存在着资源竞争关系,强势植物会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物质等资源,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 – 1)只适用于稳定状态 – 2)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 “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V.E.Shelford,1913,美国)
– “生物的存在和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 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 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 绝。”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一)、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起来对
生物体起作用。 例如:温度与气压、湿度等因子共同作用 同样的高温度下,高气压和低湿度时对生物体损伤小;低气压和高湿度对生物体
损伤大。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三)、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直接因子:能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或参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因子。 间接因子 :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作用于生物的因子。 例如:海拔高度及温度、光照等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A 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又称同等 重要定律。
例如:人体缺维生素A、人体缺维生素D
一定范围内的 补偿!!
B 补偿作用(可调剂性):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时,由于某因子 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光照不足,可多施有机肥使土壤中CO2浓度提高可补偿光照不 足。
耐性的可变性
• 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多种生态因子会形成有差异的耐性范围, 用进废退;
例如:高山雪莲,耐高寒,对其他的条件适应性差。 • 生物的耐性范围还可通过人为驯化改变; 例如:生将金鱼长期饲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和32℃ ),他们对温度的耐性

《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章自测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章自测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章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种子发芽2、植物生长大周期3、植物再生现象4.顶端优势5.春化作用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2.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

3.由于极性现象,生产中扦插枝条时不能_________。

4.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_______ _、_______ _。

5.根据小麦春化过程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三类。

6.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开花与否)不同可将植物分成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7.试验证明,诱导植物开花是在________,但不否定光期的作用。

暗期长短决定_______形成,,光期长短决定_______的数量。

8.一般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________;北种南引,生育期会_________。

9、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途径有、、、、。

10、目前已经知道植物体内天然激素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类。

11、植株调整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12、生长素主要集中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内。

三、选择题1.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A 高温B 低温C 光照D 水分2.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_________。

A 黄瓜B 四季豆C 白菜D 玉米3.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________。

A 大豆 B油菜 C 大麦 D 花生4.下列属于中间性植物的是_____。

A 白菜B 棉花C 黄瓜D 萝卜5.下列植物激素具有极性传导的是________。

第二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第二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1)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 土壤湿度:通常用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表示,即一
般树木根系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 量的60%~80%为宜。
空气湿度:不同园林植物需空气相对湿度不同,一 般为65%~80%。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植物约 高,而原产沙漠地区植物则相对约低。
二、 植物对水分适应的生态类型 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二、温度与植物分布
1、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 极端低温、高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冬季的极端低温:高纬或高海拔地区限制植物分
布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物种水平和垂直分布 的上限。 夏季的极端高温:低纬或低海拔地区限制植物分 布的主要因素。 其它:秋初的极端低温,春季的晚霜,夏季温度 不足。
积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漂(Pistia stratiotes Linn.)
浮萍(Lemna minor Linn.)
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紅睡莲(Nymphaea rubra Roxb.

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
黃睡莲(Nymphaea mexicana Zucc.)
的重要指标之一。
2、间接伤害
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 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 发生地:寒温带土壤含水量大,土壤质地细。小 苗和幼树易发生冻举。
冻裂:昼夜温差导至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 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发生地:昼夜温差大,高纬度地区、薄皮树种。 措施:树干包扎,缚草或涂白
软等。 (4)生殖方式多样性: ——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
林的胎生现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word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word教案
1.学生观看。
2.小组讨论。从沙漠环境里植物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的外形、根茎叶的形状等,分析植物是否能适应沙漠的气候特点。
3.学生观看。
4.小组讨论。从热带雨林环境里植物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的外形、根茎叶的形状等,分析植物是否能适应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5.学生观看。
6.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3.拓展:叶子小的植物都比叶子大的植物耐旱吗?
二、植物的形状结构与环境
1.师播放“耐旱的植物” 视频。
2.师: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们如何样适应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环境特点?
3.师播放“热带雨林” 视频。
4.师: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它们如何样适应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的环境特点?
5.师播放“池塘里的植物” 视频。
3.讨论:依照仙人掌和龟背竹生长的外部形状特点,并查阅资料,分析其生长环境。
1.谈收成
2.师总结:本节课通过对仙人掌和龟背竹这两种植物的形状结构及其生长环境的观看比较,因此我们应该把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1.学生观看。
2.学生摸索。
1.学生观看。
2.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成。
六、板书设计
5.植物与环境
仙人掌:耐旱
龟背竹:不耐旱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word教案
5.植物与环境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阻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3.明白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状特点。
4.通过观看、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分析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成的根。

P52.侧根:由主根生出的分枝。

P53.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

P94.显性性状:遗传学中把杂种一代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P145.隐性性状:遗传学中把杂种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P146.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P157.基因型:生物体的基因组成。

P158.纯合体:成对基因中由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构成,称为纯合体。

P159.杂合体:成对基因中由两个性质不同的基因构成,称为杂合体。

P1510.杂种优势:将两个不同的亲本杂交,F1不但表现高度整齐一致,而且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它们的亲本。

将F1表现出来的这一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P1611.基因突变: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由原来的某一基因变为与其相对的等位基因。

由于基因的这种变异是偶然发生的,因此,叫做基因突变。

P1712.多倍体: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数在两组以上的统称为多倍体。

P1713.不定根:在茎、叶和胚轴上产生的根。

P514.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活动的部分,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

P115.后含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不断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及储藏物质。

P316.分生组织:由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P317.成熟组织:分生组织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成熟组织。

P418.单轴分枝: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主干,侧芽所形成的分枝,其顶端生长弱于主轴,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

P619.合轴分枝:主茎的顶芽生长到一定时候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为花芽,于是顶芽下的腋芽萌发长成新枝;新枝长一段时间后,其腋芽又代替了顶芽生长,如此反复,形成由许多侧枝结合而成的茎干,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合轴分枝。

P620.假二叉分枝:顶芽死亡或不发育,由靠近顶芽下面的对生腋芽同时发育出两个分枝,以后各分枝再重复这种方式,称为假二叉分枝。

环境生态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环境生态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1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3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4协同适应系统二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p35二生物多样性的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 海洋植物— 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 适应性:
–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 –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绿光。
• 高山植物— 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 莲座状叶丛。
• 动物— 不同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红光的生态作用 (1)光合活性大; (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3)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4)促进发芽; (5)增加植物体温度。
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 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态适应
1. 太阳辐射及其变化规律 2. 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 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 光周期现象
13
2)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a.大气圈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太阳高度角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 (0°~90°) c. 日照长度的变化 d. 地形因素的影响:朝向、坡度、海拔高度 e. 不同的生境中的太阳辐射: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一、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重点) (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1.神创论 2.从自然发生说到生源论
自然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古希腊的哲学家自然 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前322), 他认为生物的繁殖有三种主要方式: ①自然发生,如通常产生蚤类、蚊虫和各种虱子。 ②无性生殖,像海星、蠕虫、贝类等。 ③有性生殖。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2单元 植物的生长发育 模拟训练4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2单元  植物的生长发育 模拟训练4

第二章模拟训练四一、选择题1.植物细胞核中,经过适当溶剂处理后,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部位是______。

A. 核仁B. 核液C. 染色质D. 核质2.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数目最多______。

A.表皮细胞 B.根尖细胞 C.皮层细胞 D.叶肉细胞3.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间期4.植物体部位的细胞通过进行有丝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

A.根 B.花粉粒 C.大孢子母细胞 D.小孢子母细胞5.韭菜割后又能继续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D.次生分生组织6.松柏类植物具有发达的分泌组织,其分泌组织属于______。

A.分泌细胞 B.分泌道 C.分泌腔 D.乳汁管7.植物的叶肉细胞属于______组织。

A.保护 B.厚角 C.分泌 D.同化8.蚕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9.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____。

A.大豆 B.蚕豆 C.花生 D.蓖麻10.种子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结构是_____。

A.胚 B.胚乳 C.种皮D.子叶11.具有须根系的植物是_______。

A.油菜 B.菜豆 C.玉米 D.黄瓜12.根冠由于与土壤颗粒不断发生摩擦而死亡脱落,由________细胞分裂补充。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毛区 D.根冠13.根毛区表皮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

A.吸收 B.保护 C.分泌 D.通气14.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维管束鞘为________。

A.薄壁组织 B.厚壁组织 C.厚角组织 D.基本组织15.产生根或茎的次生结构是靠________。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额外形成层16.菜豆的茎属于________。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17.柑橘的分枝方式为________。

第二章园林植物与环境

第二章园林植物与环境

仙人掌与多浆植物
长寿花
湿生植物:为需要生长在潮润多湿环境中 在 干燥的或中生的环境下常致死亡或生长不良, 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 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如水松落羽杉 及红树等;
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高温的危害: 破坏植物新陈代谢的平衡,影响
植物的质量 (某些果形变小,成
熟不一,
着色不艳,叶片的灼伤、
树皮开裂 )
激烈的变温
各个树种生长发育过程都要求一定的 温度条件,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超过极限高温或极限低温,树木就难以 生长。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因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很 大差异。通常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与 适应范围可分为4类: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 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 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
5. 生 态 幅 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 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 或死亡。
第一节光与园林植物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光照强度、光照持续时间和光质三方面。
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植物生活必不可少 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植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园 林建设中,很好地利用植物,必须做到, 了解植物本身各方面的特性+了解它们生 活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时,要研究 植物与生态因子关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 基本观念。
1.综合作用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相互紧密联系着,综
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通常有下列5类:
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园林植物与环境关系

园林植物与环境关系
❖ 1、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时,应尽量提倡应用 乡土树种,控制南树北移、北树南移,或经栽培 试验可行后再用。
❖ 2、应注意落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开花及观果 植物的搭配,做到花开常日,四时有景,创造出 季相分明的和谐景观。
二、水与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
❖ 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 播都离不开水。
❖ 5、杜鹃、山茶、栀子花、黄桷兰、含笑等喜欢 酸性土壤;
❖ 6、柽柳、锦鸡儿则能生长在盐碱土壤上;
❖ 7、沙棘、龙血树、光棍树在干旱的荒漠上能顽 强生长;
❖ 8、荷花、睡莲、萍蓬草、石菖蒲等生长在湖泊、 池塘中。
二、同一植物种类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表现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环境的改变能影响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 变化。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他 在大尺度上影响着植物景观的类型。
(2)植物材料选择时对温度的主要考察因素
A温度三基点:最高、最低、最适
B立地物候情况:物候—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所 表现的季节性现象。
利用物候特点创造时序景观。图片
❖ 因此,在园林实践中,由于不同园林植物对温 度的适应,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 1、棕榈科植物绝大部分种类都要求生长在温度 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地区,如椰子、油棕、 皇后葵、假槟榔、鱼尾葵、散尾葵、袖珍椰子、 槟榔等;
❖ 2、落叶松、云杉、冷杉、桦木等则要求生长在 寒冷的北方或高海拔处;
❖ 3、桃、梅、木棉、三角梅、印度橡胶榕、小叶 榕、大叶榕等要求生长在阳光充足之处;
❖ 4、铁杉、金粟兰、紫金牛、六月雪、野扇花等 喜欢蔽荫的环境;
❖ 土壤低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也较大(冻拔)。
2、温度对园林植物开花的影响
❖ 温度对园林植物开花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花芽分 化方面。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的交叉学科。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科的分支,是由德国人——亚历山大·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1807年创建的。

洪保德认为,植物地理学是研究“从赤道到极圈,从海洋深处到永久雪线以下植物的数量、外貌和分布”。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广义理解的植被。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①植物区系地理(也称植物种属地理):主要研究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

②植物生态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也叫植被地理.:主要研究各地区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以及这些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③植物历史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变迁,各地植物区系起源和发展历史。

4.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植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为20km。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是在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植物个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

植物个体生态学的发展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因而又称为植物生理-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他不仅研究植物、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更探讨植物、植被的空间变化规律。

因此,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虽与植物生态学有重复,但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尺度更大。

所以,植物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边缘性、交叉性显著。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1)植物地理学是认识生物圈的工具。

(2)植物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改造和保护环境的基础知识、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必备工具。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植物生产与光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植物生产与光照

1 植物生产的光环境
1.3 昼夜和季节变化
(2)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图2 -3),把地球 公转轨道一周360°等分为24段,春分 位于0°位置上,夏至、秋分和冬至则分别 位于90°、180°和27(?位置上,其间各有5个节气,两节气间隔15、地 球公转一 周是一年365天,所以两节气间隔日期大约为15天,所以每一节气出现的日期 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在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 和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上述光合色素吸收光 能 的能力都很强,但它们只吸收0. 38—0. 7微米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光合色 素吸收太阳光后,便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合成反应引起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水被分解放出氧和氢,并将CO2固 定合成糖类。
1 植物生产的光环境
1.2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有效辐射
(3)地表面的净辐射
地表面的净辐射是指地面长、短波辐射的收入和支出的差只额,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包括直 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是收入部分;有效辐射,是支出部分。
一日之中,地面净辐射,白早天是正值,因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总 辐射)远大于有效辐射支出;夜间,只有有效辐射支出,没有太阳辐射收 入,故为负值。但是净辐射由正转为负,由负转为正,并不正好是日落、 日出之时,而是在日落前1〜1.5小时,日出后1小时。上午净辐射逐渐增大, 最大值出现在午前0.5-1. 0小时, 此后逐渐减小,日落后不久达最小值。
光呼吸作用过程并不是真正的细胞呼吸作用,行光呼吸细胞中进行的真正呼 吸作用被专称为暗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加 上“暗”字是为了与光呼吸有所区别,因为光呼吸只在光照下才会发生。而 暗呼 吸既在有光,也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发生。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二章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二章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种子的萌发: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3、顶端优势:4、春化作用:5、光周期现象:6、植物激素:二、填空题1、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和(),一般以()为界限。

2、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和()三个阶段。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和()、()等。

4、()是引起自然衰老的主要因素。

5、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或()的比值。

6、接受春化处理的部位一般是()。

7、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成()()和()三种类型。

8、()对植物通过光周期极为重要,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主要在()。

9、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

10、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对生长的效应可分为()、()和()三类。

11、某些植物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类。

12、植株调整主要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1、植物生长大周期是指()。

A.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B.植物生长速度最慢的时期C.植物生长速度的慢-快-慢规律D. 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快规律2、在植物通过春化阶段的条件中,主导条件是()。

A.水分B.肥料C.低温D.光照3、下列植物激素具有极性传导的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乙烯4、植物解除春化后在给以低温处理,该植物的春化情况为()。

A.重新开始春化B.不能进行春化C.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春化D.不一定能继续春化5、通过半夜闪光可以提早开花的是()。

A.玉米B.高粱C.小麦D.水稻6、对于长日照植物来说,北方品种南引将()。

A.促进发育B.延迟发育C.无反应D.发育进程无变化规律7、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浓度一般是()。

A.10-100ug/g以下B.10-100ug/g以上C.100-200ug/gD.100-300ug/g8、具有极性运输特性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乙烯9、能延迟叶片衰老,具有保鲜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课《植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与环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在环境中生存的多样性,以及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保护植物和环境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活动材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和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参考答案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参考答案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参考答案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

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

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

(2)生物膜具有屏障作用,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细胞膜还具有接受胞外信息和识别不同生物种类的功能。

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1)液泡与细胞需水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3)含有水解酶等多种酶类,参与细胞内物质的降解。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

(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

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

(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

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

该区细胞剧烈伸长,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A干冰B瓶装液态CO2 C液体CO2肥料D燃烧煤
2空气xxO2的含量一般为()
A3% B15% C21% D33%
3能产生无籽果实的激素有()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4能代替某些植物在发育时所需要的低温和长日照的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5能延长蔬菜的贮藏期的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xx素
10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形成。()
11、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大,则分化出根。()
12、脱落酸对长日植物开花有抑制作用。()
13、脱落酸与赤霉素相对抗,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四、问答
1、叙述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途径有哪些?
2、怎样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3、增强和完善光照条件的措施有哪些?
2种子能否萌发,首先取决于外界环境的水分。()
3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4一般情况下,植物夜间比白天生长的快。()
5衰老是一种变态特征。()
6春性植物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也较长,否则植物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和抽穗开花。(7冬性越强的小麦,春化过程要求的温度越低,持续的时间也越长。()8低温能引起开花。()
16根据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三、选择
1下列属植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是()
A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B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C进行无性繁殖的根或茎2、()是种子萌发的第一环境条件。
A水分B温度C氧气D光照
3一般情况下,植物种子正常萌发需要氧浓度在()以上
A2% B5% C10% D15%
10由于植物有(极性),故生产上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按照环境的空间结构分类居室环境(室内环境)、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按照环境介质类别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岩石-土壤环境、社会环境⏹按照环境的性质分类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心理环境环境因子:指主体外部、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存在及运行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2.2.1 生态因子分类以主客体分类:(1)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 :动物(animals) 植物(plants) 微生物(microbes)等(2)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条件因子:温度、湿度、pH;资源因子:营养物、水、光照等。

以因子性质分类:(1)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后在生物参与下所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

(3)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山脉的坡度和阴坡阳坡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明显影响。

(4)生物因子包括生物、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5)人为因子人为因子是生物因子的一种类型,指人及人类活动产生的。

2.2.2 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作用(action):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反作用(reaction):生物对环境的改造、改变等作用,一般称为反作用。

(2)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内关系:密度效应、动植物的性行为、他感作用;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和被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相生相克。

2.2.3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多因子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作用就是对生物群体生长、发育、演替等生态过程有决定作用。

(3)直接和间接作用:一些生态因子直接对生物及其群落产生影响,而一些生态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影响发生作用,这称为间接作用。

如地形因子中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

(4)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及其群落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种因子的作用特性差异明显。

(5)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各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例如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补偿。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限定律”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亦称生态价(ecological valance).⏹胁迫(stress):环境中某种因子出现异常,并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干扰(disturbance): 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各种生态因子破坏了部分或全部的植物个体、种群乃至群落正常生命过程。

⏹适应(adaptation): 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的现象称为适应。

⏹生态类群:多种不同的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如生理、形态、结构以及物候等),具有相似需求性和耐受力,表现出比较一致的适应性特征.⏹生态型(ecotype):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群,适应于分布区内各个部分的局部条件,而出现某些生理、形态上的差异,称为生态型,也称生态差型(ecocline),以表示种内生态属性的连续性变化。

指示生物--一些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过程中,留下了明显的形态、生理等特征,可以反映和指示环境的某些特征。

⏹气候指示:热带地区:椰树寒带:针叶植物亚热带:青冈栎生物指示⏹水分指示:水生植物在水湿环境中生长,使它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是根系并不发达。

莲、芦苇的生长则反应了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生长,使它的叶子已经退化成细小的刺,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但是根系很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如骆驼刺的生长反应了干旱环境。

⏹地质指示:海州香薷(“铜草”)生长茂盛的地方就有铜矿;鸡脚蘑、凤眼兰等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往往是藏金之地。

⏹季节(时间)指示:雁子南飞,预示冬季的到来;报春花开花、柳树吐絮,则标志着春天的到来;蛇床花凌晨3点开放;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等。

⏹环境污染指示:苔藓对重金属(砷、镉、铬、铜、铁、铅、镍、矾、锌)污染的指示意义;菠菜可以探测重金属;菖兰可探测HF、氯化氢;苜蓿和黑麦草可探测铁、硫;荨麻可探测过氧乙酰硝酸;玉米可探测HF、SO2、重金属;矮牵牛可探测乙烯、烃、甲醛;烟草可探测臭氧、NO等等。

⏹环境演变指示:地层年龄;古地理气候变迁;冰川消长;太阳黑子活动等。

2.3.1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a )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即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植物因受光不足,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现黄色、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软、伸长较快、叶子不舒展的现象。

某些植物的黄化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豆芽、韭黄、石刁柏等。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据需光度(light requirement),植物的生态型分为阳生植物(heliophyte,喜阳植物heliophyllus)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小而厚,枝叶稀疏、树冠透光、枝下高较高。

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3%~5%。

如:蒲公英、杨、柳、桦、松、杉和栓皮栎。

阴地植物(sciophyte,喜阴植物、适阴植物sciophiles)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大而薄,枝叶浓密、枝下高较矮。

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0.5%~1%。

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铁杉、观音座莲、山酢浆草、连钱草、紫果云杉、红豆杉。

(b )影响光强的环境因素纬度天气地形(山地的阴坡、阳坡);植被(高大植物、森林植物顶冠层的遮光);水体(光在水体中的衰减、水体消光系数、光补偿深度等)地球表面光强的变化* 光强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如在低纬度的热带荒漠地区,年光照强度为200大卡以上;而在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年光照强度≤70大卡* 光强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如在海拔1000米可获得全部入射日光能的70%,而在海平面却只能获得50%。

* 山的坡向、坡度影响光照强度: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山的南坡接受的光照强度>平地>北坡。

坡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在南坡上获得最大年光照量的坡度也随之增大,但在北坡无论什么纬度都是坡度越小光强越大。

(南方喜热作物可移栽到北方的南坡)。

* 四季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 一天变化:中午最大,早晚最小。

光质:光谱成分红、橙、黄、绿、青、蓝、紫,其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短波光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在时间变化上,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一天之内中午短波光较多,早晚长波光较多.(a )生理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谱范围在可见光区(380~760 nm)大部分波段的光,这部分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糖的合成;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b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辐射。

影响光质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大气中的尘埃臭氧层植物顶冠层⏹有色薄膜可改变光质影响作物生长,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

⏹实验研究表明: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浅蓝色薄膜秧苗根系较粗壮,插后成活快,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测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

主要是因为太阳光通过有色薄膜时,被选择透过和吸收,这样薄膜内的光质因薄膜颜色不同而发生变化。

如浅蓝色薄膜可以大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的380-490纳米的光(透过率60%以上),因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和代谢过程。

(3) 光周期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a )光周期: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光周期现象: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所制约,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依次有规律出现的现象。

(b )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如:凤仙花、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等。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

如:牵牛、菊类、水稻、玉米、大豆、烟草、麻和棉等,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中日性植物:中日性植物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

例如甘蔗,最适日照长度是12.5小时,再长和再短的日长下都不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如番茄、黄瓜等。

侯鸟:侯鸟的迁徙由日照长度的变化所引起;鸟类的开始生殖时间也受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决定;鱼类的生殖和迁移也有光周期现象;昆虫的光周期现象;哺乳动物的生殖和换毛:长日照兽类:随着春天日照长度的逐渐增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和刺猬等,尤其是高纬度的种类;短日照兽类:随着秋天日照逐渐缩短,开始交配繁殖,到春天条件较好时产出幼子。

(d )影响光周期的因素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恒定,因此,光周期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影响光周期的主要因素有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2.3.2 (1) 温度对生物生理过程的影响对光合作用、植物酶活力等的影响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C4植物C4型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