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第21课1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书上册21课笔记

五年级语文书上册21课笔记

五年级语文书上册21课笔记
以下是五年级语文书上册第21 课《圆明园的毁灭》的笔记:
1. 作者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近代作家王英琦。

2. 多音字:
量:[liáng]测量、量杯;[liàng]数量、胆量。

3. 词语解释: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销毁:烧掉;毁掉。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4.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24):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第三部分(5):圆明园的毁灭。

5. 主题思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外拓展:
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

最初是明朝的故园,在康熙48 年(1709 年),康熙皇帝把它给了胤禛(雍正)。

自那以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等几个皇帝的精心经营,总造价超过2.2 亿银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静到动,语调由轻 缓变得活泼些,声音相
对响亮明快。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第三联描写人的活动, 要读得活泼些,声音
相对响亮明快,让人
感受到动态场景。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想:此 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想象了词中描绘的景象 • 深切地感受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
(√ )
2.这首词中蕴含思乡的思想感情。
(√ )
3.这首词中的“千帐”只有一千只帐篷。( × )
课后练习
写同音字组词。

业 (余 )
chóu
发 (愁)
( 寺 )庙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一、《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A )。
A.王维 C.李白
B.王翰 C.王昌龄
二、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 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潺潺流过。
竹林里传
来喧笑声。
洗衣物的女子。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课件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课件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 “诗中有画”。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读读一、二句,说一说: 1.这两句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两句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紧扣诗题,
【故园】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此声】
故乡。
第三步:知内容
一、走向山林——晚秋之美 1.《山居秋暝》是___唐___朝诗人____王__维____写的,
首联写出了地点___空__山___,季节___秋__天___,时间 __傍__晚___,环境___雨__后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空__山__、__明__月__、__松__林__、 _清__泉___、__山__石__、___竹___、___莲___、__渔__舟__。
诗意:空旷的山野刚刚下过一场雨,傍晚天气凉爽,让 人感到秋天来了。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 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竹林里笑语喧哗,那是洗 衣物的女子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却想久留在这山中。
一起想象画面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雨后山 村的晚景图吗?
明月、松林
山 景 清泉、山石 居
动静结合 寄 情
秋 暝
人 浣衣之女 打鱼之人
以动衬静
山 水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 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 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词)人的笔下, 雨后的空山是那样幽美,枫桥夜半的钟声则会引起不 尽的愁绪,而边关的风雪声则让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 睡,使他们不禁眷恋起故乡的温暖宁静。这些诗词景 中含情,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让我们也拿起笔来,借身边的景物抒发情思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知识拓展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文结构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祥和、安静、愉快之美 旅途中孤寂忧愁之感
长相思 山在旅途 心系故园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 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 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 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者是__张__继____,《长相思》的作者是_纳__兰__性__德__。
课文讲解
诗歌朗读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韵律,体 会静态美和动态美。
诗句理解
空旷,空寂的山野。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解析:先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 思。
这首词的大意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 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 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寺 组词:寺院 寺庙


易写错
不要少写横。
组词:榆林 榆树
词语理解 竹喧: 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随意:任凭。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整体感知
1.这三首诗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借景抒情的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王__维___,《枫桥夜泊》的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课堂小结
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 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 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 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 味隽永的诗意美,表达了诗人旅途 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阅读
寒山寺简介
精读感悟 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 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身向榆关那畔行。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 月十五,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 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 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月二十三出山海关。塞上风雪 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 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精读感悟
(旅行的)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指山海关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 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精读感悟
叠用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有关秋的古诗?
解读诗题
枫桥夜泊
“泊”: 停泊。
张继简介
生平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 格清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 影响。
他人评价
“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jiǒng), 有道者风。”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 词三大家”。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 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2017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学PPT1新人教版

2017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学PPT1新人教版
说走就走吧…… 趁着夜色正浓,去赏月光锦。 趁着秋风正起,去听海浪声。 趁着蝶睡正酣,去闻百花香…… 走遍千山万水,看遍姹紫嫣红,唯有你是我看不厌的风景,忘不掉的心动。春风不及你温柔,桃花不及你多情,爱人不及你情深。你是天空流下的一滴泪,你是大地心中的一首诗,你是让我内心清澈柔润的一眼泉。 走累了,就择一处清幽稍做停歇吧。人生的旅途还很遥远,别急着赶路。坐下来喝杯茶吧。給疲惫的身体浇浇水松松土解解乏。 走累了,就选一处安静坐下来听听歌看看书吧,给颓废的心灵补补氧充充电减减压。稍做调整,让灵魂来一次放松的深呼吸。 走累了,别急着赶路,别错过身边人的温暖,路过风景的美好。 走累了,就随心所欲的坐下来稍作休息吧。不去看世人的眼光,不去想生活的繁琐,不去念情路的艰辛。只安静地听听划过耳边的风,看看飘过眼前的云,等等疲惫的心,疼疼心爱的人吧。







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名人书画
各种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 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 样一段话: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 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 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 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 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 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 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 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 烬……
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 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居秋暝》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审美特点。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的教学视频或录音。

2.古诗赏析的PPT。

3.学生课前准备的研讨材料。

4.喇叭、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具。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播放《山居秋暝》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2.提问:你有听过《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吗?它是谁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第二阶段:整体感知1.师生共同阅读《山居秋暝》,理解古诗的整体意境。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如何体验作者的情感?第三阶段:细节理解1.逐句解析《山居秋暝》,注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开展小组讨论:古诗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第四阶段:诗歌鉴赏1.分析古诗的用词、修辞手法和结构,深入体味其艺术魅力。

2.邀请学生朗读《山居秋暝》,体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第五阶段: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山居秋暝,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每个人对山居秋暝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体验山居秋暝的意境,激发创作灵感。

2.探讨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展现古诗对当代人的启示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山居秋暝》这首古诗,从中感受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诗歌的鉴赏,让古诗之美影响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难点:感受诗人的形象,品味诗歌 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初读-精读-品读拓展
教 学 资 源 ( 如 PPT课 件 、 多 媒 体 素 材 、 网 络 资 源 等 )
制作PPT课件,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 内涵。
准备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诗词赏析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文 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考试:考察学生对 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
作业:布置与古诗 相关的阅读、写作 等任务,检验学生 的学习成果
课堂表现: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度、回答问题等情 况,了解学生对古 诗的学习状态
反馈方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讲解等)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集体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和解答。
总结方式(如口头总结、文字总结等)
口头总结:学生口 头表达学习感悟和 收获
文字总结:学生用 文字形式总结学习 感悟和收获
互动交流:学生之 间互相交流学习心 得和体会,互相学 习和促进
教师点评:教师对 学生学习情况进行 点评和总结,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课件封面(包含课程名称、作者、教材版本及适用年级 等信息)
课程名称:《古诗三首》
教材版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作者:未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及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1课 诺贝尔∣苏教版(含答案)1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1课 诺贝尔∣苏教版(含答案)1

《诺贝尔》练习一、我会拼写。

chuí zi fànɡ zhì ruì diǎn bào zhàshí yàn wēi lì huà wéi huī jìn jī xiè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劳动()的威力()的爆炸声()的仪式()的成就()的科学家三、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并选词填空。

(1)失败后,毫不失望,继续努力。

形容人的勇气与耐力。

( )(2)变成一堆灰土。

多指被彻底烧光。

( )(3)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麓。

很少有人去居住的地方。

( )A、往前一看,都是,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B、尽管大学没考上,他也,走上了自学成才之路。

C、这场大火让店铺里的所有东西,经初步统计,此次共损失100多万元。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不仅……而且……既……有……1.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诺贝尔()连连受挫,()他毫不气馁。

3.工人们的劳动()辛苦,进度()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

4.()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有不慎,它就可能爆炸,()所以研究炸药十分危险。

五、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危险的工作啊!(改为陈述句)2.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改为反问句)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继续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动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叫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五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

五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

五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静如处子,动如容龙。

临风面而微笑,不失婴儿之纯真;苦难来即微笑,无从察觉其痛苦。

这便是古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的李夫人形象,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感受情感,感受那美丽而绚烂的文字之美。

而在五上第21课中,我们将会一起欣赏三首古代诗歌。

首先是《清明》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景象和寄托哀思的情感。

以清明时节、绿草如茵、黄鹂翠柳的景象开头,传达出五颜六色的春天已经到来。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象,形容了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最后通过形象的描绘,点明了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春晓》是杜甫笔下的一首诗,诗中展现了清晨初起时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以“春眠不觉晓”来形容人们在春天睡眠的沉醉,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晨曦。

接着,杜甫以“处处闻啼鸟”的方式描绘了春天的声音,表达出大自然醒来的喜悦。

最后两句通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短暂的领悟。

最后一首是王之涣笔下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古代壮丽的建筑群、壮观的自然景观,寄托了诗人自身的壮志豪情。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的景象开头,形容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

接着,诗人展示了鹳雀楼的辉煌和壮丽,以及楼上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最后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来表达他的壮志豪情和对过往英雄的悼念。

这三首古代诗歌,通过精美的词句和生动的描绘,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特殊的时空。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维,感受美好。

读古诗,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与思考。

古代诗歌融入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与古人的对话,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思考诗人的情感和寄托,理解人生的苦难与快乐,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执着。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枫桥夜泊》 讲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枫桥夜泊》 讲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襄州人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 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 颇有影响。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最著 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是江苏苏州西 郊的一座古桥,位于姑 苏区,跨上塘河。枫桥 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 《枫桥夜泊》而闻名天 下,现与寒山寺、铁铃 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 枫桥景区。
枫桥夜泊
时间
枫桥夜泊
事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闻
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寺庙敲 响的钟声传到客船上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动衬静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动衬静
表达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 有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 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 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 区,始建于南朝,占地面积约1.3万 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 米。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 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一 千多年内寒山寺先后几次遭到火毁, 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 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 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 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 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五上语文书第21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书第21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书第21课课堂笔记五上语文书第21课是关于《小玩具与故事》的课堂。

本课的主旨是通过讲述小玩具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审视玩具的价值以及玩具背后的故事。

课堂开始,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小玩具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说是娃娃的,有说是小汽车的,还有说是积木的。

接着,老师将小玩具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眼睛一亮,都被各种精致可爱的小玩具吸引。

老师说:“小玩具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乐趣,还能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今,让我们探究小玩具背后的故事吧!”接着,老师分发了《小玩具与故事》的阅读材料给同学们,要求大家静心阅读后进行讨论。

在阅读材料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有的小玩具背后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有的则是一次奇幻的冒险,还有的是一段友谊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被这些小玩具的故事所吸引,或者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感动,或者为故事中的情节紧张惊险而捧腹大笑。

在讨论时间到来之前,大家都对小玩具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接下来,老师组织了同学们进行讨论。

同学们围绕小玩具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同学认为,小玩具有了故事,就像是有了灵魂,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

有同学则认为,故事可以让小玩具更加有意义,增加了玩具的价值。

还有同学提到,通过故事可以让小玩具变得更加有趣,让小玩具变得更有生命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并且对小玩具和故事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老师带领全班进行一项创作活动。

老师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并且根据小玩具的特点和故事,进行创作。

同学们兴奋地展开了创作,有的画画,有的写作,有的模型。

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小玩具和故事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最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同学们都饶有兴致地观看和欣赏。

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还分享了自己创作时的心得和感悟。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课堂笔记
一、课文背景
本课选自《XXXX》的一篇文章,讲述了XXXX的故事,表达了XXXX 的情感。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XXXX的历史和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二、生字新词
XXXX:XXXX,XXXX。

(注音、解释)
例如:XXXX(注音),意为XXXX。

三、重点句子解析
“XXXX。

”这句话的意思是XXXX,表达了XXXX之情。

四、段落大意
第一段:介绍了XXXX的背景和起因。

第二段:讲述了XXXX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段:表达了XXXX的情感和思想。

五、中心思想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讲述XXXX的故事,表达了XXXX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知识点梳理
XXXX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XXXX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XXXX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七、课堂互动
教师提问:你们了解XXXX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介绍XXXX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大家都很棒!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对X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课堂练习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注音解释。

回答问题:本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笔记

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笔记

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笔记
一、课文概述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公园里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并照顾它直到它康复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
1. 重点字:捡、哀、怜、悯、庞、谈、剧、酬、谢、款、具、谱、弧、踏、致
2. 重点词:究竟、哀号、逗引、飞窜、绝望、呻吟、蠢、不停地、挤来挤去、嗅、沉静、呆望、任凭、寻觅、庄重、自在、文中寂静、喜怒哀乐、低微、人心惶惶、欠伸
三、句子解析
1. “夜幕开始降临,鸟群在屋顶低飞盘旋。

”这句话中的“低飞盘旋”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2. “它的心跳很微弱,呼吸困难。

”这句话通过描绘小鸟的心跳和呼吸状态,表现了它的虚弱和疲惫。

3. “它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神的降临。

”这句话通过描绘小鸟的闭眼和安静状态,表现了它的绝望和无助。

四、段落分析
本课共有五个段落。

第一段描述了主人公在公园里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第二段描述了主人公开始照顾这只小鸟;第三段描述了主人公的举动引起了其他人的关注;第四段描述了小鸟逐渐康复的过程;第五段则是整个故事的总结。

五、主题思想
本课通过讲述主人公照顾受伤小鸟的故事,表达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思想。

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3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3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浣(hun) 1.洗:~衣。

~纱。

2.唐代规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

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林舒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林舒欣)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 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 另一个强盗放火。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 一个叫英吉利。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 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 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 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 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 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 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 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 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 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 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 圈……
艺术馆

返回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陵春色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曲院风荷
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 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 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
夏宫的鎏金铜狮,啊 你为何不怒吼 驱走卑伪的敌人 难道你害怕枪炮 你可知火药,曾是 中国历代中 引以为荣的发明 拿破仑眼中的猛狮,啊 你为何睡着了 让狡诈的敌人,放肆 闯入圆明园 你可知它,曾是 皇家的禁苑 皇权的象征 舍卫城尊贵的神佛,啊 你不绝如缕的钟磐声 悠然响亮了一百多年 曾为大清国祈福 曾为臣民消灾 为何福没有降临 灾难却接踵而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枫桥夜泊》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枫桥夜泊》ppt课件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 曾住于此。
诗意:姑苏城外那寂静寒山古寺,半 夜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 样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知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鸣叫。
忧愁,愁闷。
诗意: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 的乌鸦不停地哇哇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 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 久久不能入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解诗题 枫桥夜泊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客船夜里停泊在枫桥下面
知诗人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 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 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其作品有《宿白马寺》《上清词》《寄郑员外》
创作背景 :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爆 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 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 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 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 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 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美,于是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意境清远的小 诗。
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 样的心情?
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枫树、 渔火”这些景物,一个“愁”字,写 出了诗人未眠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 诗人内心的愁绪。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1课《古诗三首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1课《古诗三首长相思》

长相思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律美,2.通过移情想象、情境创设等,品味“山一程,水一程”的行军之难;感悟“风一更,雪一更”梦碎的思乡之情;3.拓展阅读其他诗人创作的边塞思乡诗;4..激发学生阅读吟诵经典的兴趣,激起他们传承经典的热情。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助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课文。

但在语言表达、综合归纳能力上有所欠缺。

教学上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2.在具体情境中移情想象,感受将士们行军之难;感悟其乡愁之深;3.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一、解词题,读好词,知大意(一)紧扣单元主题导入,揭题1、复习导入、揭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

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王安石内心生起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当“洛阳城里见秋风”时,诗人张籍内心则涌动起“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浓浓乡愁。

那么,在夜深人静、风雪交加的那个夜晚,行军途中的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进他的《长相思》。

板书课题。

齐读。

2、解题、释题,进一步了解体裁特点(1)释题。

(2)有感情读题。

(3)进一步了解体裁特点《长相思》与前面学习的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一首词。

)四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词,还记得吗?(忆江南)那你知道词具有哪些特点?指名说。

(词又叫长短句。

一首词有一个词牌名,每个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数和字数。

长相思,就是一个词牌名,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大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二)读好词,明大意(出示课文)1.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自由读,指多名读词,评议。

(重点强调“更”读音、“聒”字形。

相机了解字意。

)(课件出示)2、再读,读出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指多名学生读。

齐读。

3、读了这么多遍,你们明白了词的大概意思了吗?现在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结合插图、注释理解词的大概意思(提醒理解词义的方法),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或者做上标记等会在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1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盐河小学崔荣华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二、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六、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七、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讲解、想象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八、课前准备PPT课件九、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请猜猜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圆明园2、通过前边的预习,知道人们对昔日的圆明园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现在请同学们快速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诺贝尔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三、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