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
....”“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__________。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__________。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
..,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__________。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
..,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
..(______)真zhì(______)浮光掠.影(______)
暮ǎi(______)渲.染(______)朝.朝暮暮(______)
二、选择题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A.bó héng sì xiǎn
B.bó hèng shì xiǎn
C.bǎi héng shì xiān
D.bǎi hèng sì xiān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
....,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
B.中考前夕,晨报记者采访我校唐校长,校长胸有成竹
....地说:“中考,我相信我们一中的老师们和孩子们!”
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
....,从不迟到。
D.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解为人知
....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稠帐
....的情景。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
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
....。
..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谅影
C.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
..。
....,长期观查
D.为了激发表演者真挚
..气氛。
..情感的流露,舞台现场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
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三、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10集过后,口碑爆棚。
该片每集5分钟,共100集。
一集就是下班路上两站地铁的动态。
看完五集,一顿晚饭也吃完了。
短小的体量适应了当下快速浏览、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
材料二传统的国宝类纪录片,庄重威严有余而亲近感不足。
《如果国宝会说话》将国宝与流行元素联系在一起,辅以动画、网络热词等最鲜活的表达形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冒的门槛,让年轻人也比较容易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大美。
材料三每部短片,都为国宝的自身亮点独家定制了场景与叙事,让每件宝贝都有自己的“语气语调”。
一连儿集下来,每件国宝都面目清晰,观众也不会陷入审美疲劳。
(1)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爆棚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该纪录片相关文物的宣传海报,结合上面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请你对这些海报在图文设计上的共性特点加以赏析。
(80字左右)
图一甲骨文图二三星堆铜人像
图三太阳神鸟金箔图四三星堆金面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
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
[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
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
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四、语言表达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______;写景就是______”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______;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五、作文
11.微写作
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请你引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写一段文字,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15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王维《使至塞上》③贺知章《咏柳》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2.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1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14.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15.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16.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关于“文明旅游”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亿人次,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1.4亿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儿,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
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摘自《城市快报》)(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观点碰撞)
观点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
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
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
标签。
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新华网)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
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
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
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
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
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网友评论)17.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18.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19.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亿人次,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1.4亿人次。
C.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了。
D.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
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⑤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⑥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⑦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⑧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⑨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
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
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
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⑩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⑪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20.文中两次提及毛泽东的词,请结合语境分别说说它们的不同作用。
21.请结合句子内容,说说划线句中的关联词语“只有……才……”有何作用。
22.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文中为什么以很多古诗为例?
23.文章主要在阐述“意境”,但最后两段提出了“意匠”的概念。
请说说“意境”跟“意匠”的关系。
24.《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意境”的呈现?其中有没有“意匠”的身影?请结合本文内容作具体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
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25.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6.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2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参考答案
1.(1)pèi索衷
(2)疏乎疏忽
(3)C
(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2.(1)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2)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比喻夸大地形容。
(4)气势宏大。
3.chóu chàng 挚lüè霭xuàn zhāo
4.C
5.C
6.D
7.B
8.(1)①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
②表达形式鲜活,贴近年轻人的心理。
③为每件国宝独家定制场景与叙事,观众不会陷人审美疲劳。
(2)示例:文物给人沉稳厚重的印象,离年轻人似乎很遥远,但设计者却通过美瞳、奥特曼等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建立起文物与当下的连接,海报中的文字也特意设计成“对话体”,写得比较有网感,调皮,可爱,充满趣味。
9.(1)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创其拍卖纪录
(2)①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
②显现体现
(3)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10.景与情的结合写情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11.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而来。
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是何等美妙的意境!奇特的构思,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美妙意境的糅合,将庐山瀑布的优美雄姿展
现在人们面前。
12. C
13.诗中描写自然的景色与山水画绘出的景色都包含了感情,诗人、画家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
作者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14.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坚忍的品质,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向上,此刻,通过实地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15.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
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然而,它们都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6.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17.扎堆出游;注重形式(热衷拍照);疯狂购物:行为不文明。
18.“乱丢垃圾”获得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19.D
20.以《十六字令三首》为例,是为了更好地阐释“什么是意境”;以《沁园春》为例,是为了论证“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这一观点。
21.起突出强调作用。
强调了“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对于“把握对象精神实质”的重要性。
22.在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人们对古诗里的意境比较熟悉,借古诗的意境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山水画的意境。
23.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只有意匠,没有意境,就会有力无处使。
24.是意境的呈现,看到花就落泪,听得见鸟鸣就惊心,表明诗人的情已经和眼前之景相结合,景情的结合就是意境。
作者面对国家遭逢乱世,寓情于景(移情于景、融情入景),看落泪,闻鸟惊心,来表现诗人感伤国事的伤痛之情。
寓情于景,就是诗歌中的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