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青,以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我校教育资源,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调整思路1.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要根据省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需要,依据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太力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装各制造、电子电器、机械等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为社会经济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2.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实习场所、人力、企业文化等资惊举办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专业,努力办成行业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立足学校现有特色,做强主体专业优先着眼于从学校现有的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出发衍生和拓展新专业,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集聚优质办学资源,做强主体专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群,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规模效益。
4.限制和掏汰社会需求不足、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严格审核专业设置。
对发展前景不足、实训设施缺乏、教育软硬件条件不具备、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专业要及时予以调整。
三、调整原则1、前瞻性与现实性。
学校及专业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前瞻性的了解,依据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等特点开设专业,兼顾学校招生的现实要求,以保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XXXX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支持和鼓励各专业加强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打造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专业布局、专业发展体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咨询和审议。
第三条教务处负责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新增专业第四条二级学院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周边地区人才需求等原则,按年度向教务处提出增设新专业申请。
第五条增设新专业必需进行需求调研和科学论证。
申报的二级学院除提交教育部专业管理平台要求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专业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报告需按学校给定的模板撰写,企业需求、考生意愿等调查数据要详实、可信,人才培养目标要清晰、可行。
第六条增设新专业需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原则上已经列入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二)符合周边经济发展需求,在未来5到10年有大量或迫切的社会人才需求,至少与1家大型企业,或2家中型企业,或3家小型企业达成订单培养意向;(三)具有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师资队伍以及开办专业所需的经费、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实习场所等办学条件基本具备,或有可行解决方案;(四)有比较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及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规定、企业需求;(五)本地区布点过多且无优势资源条件的专业,学校予以限制设置。
第七条经批准设立的专业,要设立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
原则上一个人只能负责一个专业。
第八条增设专业流程:1、教务处汇总各二级学院增设专业申请,提请召开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二级学院现场论证、答辩;2、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审议,撰写《专家论证报告》;3、审议结果报院长办公会批准;4、教务处协调二级学院进行专业增设。
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推进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工作,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强化轨道交通办学特色,使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院以“更好地为轨道交通产业、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人才智力支撑”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动态调整、持续优化、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的发展策略,构建“市场导向、学校主体、多元参与”的常态化的专业跟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动态解决学院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使学校专业与区域产业良性互动、同步甚至适度超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需求,动态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应与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尤其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趋势相适应。
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新流程、新工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
2.集群发展,高质高效当前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专业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唯有集群化发展,才能应对挑战。
学院在关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需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行业的产业链需求,建设特色高质量专业群,基于对应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群与群内的专业设置,逐步转化学院现有的“孤岛专业”,形成集群优势。
3.错位发展,特色取胜与港澳大湾区同类院校、轨道交通行业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层次、规格和内涵上相互错位、特色发展。
在学校内部,围绕“做优轨道交通类专业、做强现代制造类专业、做精现代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思路,形成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特色专业为主线的专业群。
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查吉德赵锋林韶春陈凯陈咏买琳燕专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吸引力。
为此,专业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政策的重点,尤其是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成为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也是改革的难点。
如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再次强调:“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
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
”虽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也为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因专业调整涉及利益面较大、外部条件要求高,改革进程仍显缓慢,良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仍有待建立和完善。
本文拟结合各地已有的改革实践,对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作些探讨。
一、实行专业分类分展制度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方面,有些地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规定学校举办哪类或哪几类专业,由此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错位发展的目的。
但这种行政方式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因缺乏科学依据和专业性,合法性基础不足,经常会受到学校的质疑甚至抵制;二是不符合国家正在推行的“管办评”“放管服”教育治理改革要求。
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提出:扩大职业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和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三是存在行政风险。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要求,进行专业能力的调整和升级的一种机制。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
在以下的文章中,将会详细介绍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能力调整和提升的一种机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环境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技术和工作方法的出现,使得原有的专业能力可能不再适用。
为了保持工作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必须及时对专业能力进行调整和升级。
这就需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其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为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它能够增加个人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获取更好的职业机会。
最后,它能够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一个组织如果拥有具备高度专业能力的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那么,如何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呢?首先,个人应该定期评估和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其次,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课程、职业发展计划和外部的专业培训机构等,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此外,组织还可以建立专业能力的评估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
最后,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知识。
通过内部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整体的专业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然而,如何进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如何使调整更加科学、合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专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一些新的专业则应运而生。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如果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是每个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专业动态调整,可以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专业设置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才能有生命力。
因此,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注重市场需求,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注重特色发展,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专业动态调整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要对专业进行调整的原因、目标、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使调整更加科学、合理。
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专业调整必须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注重课程质量的提高,使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专业调整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专业调整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要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专业调整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保障。
专业设置调整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根本,专业群建设水平是学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本领。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壮大核心竞争力、创新办学特色的最基本路径。
通过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对我校专业群建设进行认真的总结,查找不足,理清思路。
目前,我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类专业链建设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明确。
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继续完成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职校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估的整改工作,针对期初两年的专业群建设再作进一步的部署。
一、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指导思想市、区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南京商业学校的创建工作,省、市领导亲自来我校视察,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重大工程加以推进,市区政府的大手笔投入,开创了鼓楼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将进一步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群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群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南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特色专业群。
着眼于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我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
二、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目标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引领专业群全面发展,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
三、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主要任务(一)以“立足南京,面向全省,扩展省外,扩大影响,工学结合,服务经济,强化品牌,形成窗口”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加快计算机专业建设步伐。
继续精心打造计算机专业品牌。
按照“做优”的原则,提高门槛,提升就业质量,优先建设、优先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成果,体现辐射作用。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调整方案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清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8年10月学科专业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适应学校总体战略发展需要,特制定清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业建设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3.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
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4.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科录取率达6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5.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
(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二)面临形势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要坚持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要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策略研究胡昕熠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属性,同时还兼具职业教育的技能特征。
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载体,是连接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与就业,甚至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特别是实行“新高考”政策后,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专业水平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招生生源的质量。
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唯有对专业进行动态的适应性调整,才能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新形势下专业动态调整原则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互联网+”、“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推进,对高职专业的动态适应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形势下,专业的动态调整原则应结合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原则每所高职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服务的区域经济不同,其办学的优势、传统和办学的条件也不同。
高职院校应围绕区域的特色、重点及新兴产业来设置专业,严格控制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2.促进学校发展原则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师资、资金能否保障新专业的建设,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否满足新专业的开设需求,所对应的专业群是否有良好课程的开发能力等等问题。
3.适度超前原则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走向社会,需要三年时间,而市场瞬息万变,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能实时同步。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预测未来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根据预测结果,高职院校避免了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和被动局面,调整的专业与社会发展的远景相协调,进一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
4.增强核心竞争力原则在招生市场中,考生自主选择所读学院与专业;在就业市场中,企业聘用能直接上岗的优秀毕业生。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①常乐(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要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链,核心技能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变化,才能保持专业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关键词]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20-02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
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
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
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
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
(完整版)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1、专业调整原则1)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2)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3)专业调整需要考虑本地其他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4)专业调整必须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2、专业调整步骤1)申请。
根据专业调整计划,由系部提出专业调整申请,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确认。
2)调研。
申请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意后,系部组织开展拟调整专业的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知识与能力结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状况等等。
3)论证。
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可以实施调整的,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没有通过论证的,暂时不予调整。
4)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通过后,立即开展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工作。
这里的培养目标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5)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6)确定课程体系。
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各专业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
3、专业动态调整实施指导意见1)注重对各专业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突出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
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各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保障专业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进各专业的升级与转轨,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能人才。
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结构、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XX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XX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沪教委职〔2009〕30号)文件精神,根据《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XX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的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XX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更好地为X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我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XX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XX“四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以集思广益、注重基础、分类调控、坚持导向、突出重点、择优建设、强化成效、适度超前为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保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教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目标是,根据XX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师资队伍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广、专业特色明的要求,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特色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
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XXXX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设置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坚持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服务发展。
围绕全市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统筹规划。
专业设置应注重结合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重点建设与学院分类属性相一致的专业,提高学院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避免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
3、适度超前。
专业设置应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在时间上可适度超前。
4、名称规范。
专业设置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为依据,原则上名称应与《目录》一致。
第二章设置管理第三条学院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院专业设置、调整及建设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进行专业布局结构的宏观规划、指导评估,推进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第四条应按照专业设置的规范名称进行宣传,不得擅自变更专业名称。
第五条组织专家定期对学院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评估,每年定期公布招生专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专业应予撤销:1、连续3年未招生的;2、与已经淘汰的产业密切相关的;3、达不到基本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4、按照有关规定应予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设置条件第六条学院专业设置条件:1、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市场调研充分,专业定位准确,就业前景好,并经行业、企业及职业教育专家论证。
3、所设专业有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技能)方向名称、修业年限,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有完备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及配套教材。
职业学校关于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的实施办法
职业学校关于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的实施办法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建立健全专业增设、调整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专业协调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社会。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
2.稳定规模。
依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行专业总量控制,根据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需要,适度增设新专业,稳定办学规模。
3.内涵发展。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等实际,依托行业背景,突显钢铁冶金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动态调整。
充分发挥就业状况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二、规范新办专业增设增设新专业应适应国家特别是XX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的需要,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限制申报专业目录中布点较多的专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尚未布点的专业,鼓励设置尚未开设的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增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申报需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新增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就业面向,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开办新专业必需的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进行论证;学校需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学院申报的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提交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通过。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职业教育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实际的人才。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建立灵活的课程更新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定期评估课程设置,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增强就业竞争力。
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关键。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企业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总的来说,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只有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专业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调整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
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调整标准一、专业设置标准1、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学校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标准,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 2010 修订)设置专业。
开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以当地或相邻地区支柱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要有专家论证报告,内容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及素质结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分析等。
每两年对老专业进行开展一次专业调研论证。
4、增设新专业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
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5、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6、专业年招生不少于两个平行班,其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师配备不少于两个年级需求(特殊专业如体育、艺术专业一般不少于 30 人)。
7、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或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具有开设专业必需的经费、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
专业主要设备总值,一产类专业不低于 100 万元,二产类专业不低于 250 万元,三产类专业不低于 120 万元,校外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场所,能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项目。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逻辑指标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逻辑指标与实践路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逻辑指标与实践路径,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的讨论,引入话题。
正文部分将介绍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必要性,探讨确定动态调整的逻辑指标并构建实践路径,评估实践路径的有效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将阐述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践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具体的逻辑指标和实践路径,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逻辑指标、实践路径、必要性、有效性、案例分析、实践意义、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背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社会需求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职业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专业设置可能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兴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而一些新兴行业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一些传统的专业设置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调整专业设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背景是多方面的,而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
的明确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
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
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
1.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应体现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具有良好的生长点和生长条件;须有相关学科依托和专业支撑。
2.增设新专业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规范的专业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
3.增设新专业应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教辅人员,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
专业建设经费需求大,学校暂时无法满足的专业,暂不增设。
4.专业准入程序:增设新专业由拟增设学院会同教务处、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和学生工作处等职能部门论证之后,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上报。
五、专业评估
1.实施校内专业评估与监控。
建立校内专业评估制度,根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常态数据库。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专业建设年度数据。
每年公布各专业在校生人数、专业教师人数、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人数、当年专业招生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相关数据,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六、专业预警与退出
强化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定期公布受到预警的专业名单,拟减招、停招与撤销的专业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执行。
(一)预警、、停止招生、撤销专业条件
1.对出现以下两种或以上情形的专业,实行校内预警:
(1)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
(2)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3)校内专业评估排名居后5%;
(4)省教育厅公布的红、黄牌专业;
(5)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
2.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专业予以撤销:
(1)连续三年列入预警名单;
(2)连续五年停止招生;
(3)专业所在学校提出申请;
(4)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调整的专业。
(二)预警、停止招生、撤销专业处理
1.对被预警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被校内预警一次的专业,限期整改。
要求该专业所在学校组织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认真分析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2)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实行隔年招生;
(4)被校内预警的专业,当年不得申报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2.对被停止招生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暂停教学基本建设投入;
(2)暂停新教师的引进;
(3)暂停申报与本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
(4)被停止招生专业所在学院应提出整改方案并认真整改,经校内评估合格,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同意方能恢复招生。
3.对被撤销的专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停止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及经费使用;
(2)停止新教师的引进,现有专业教师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实行岗位培训、转岗分流;
(3)停止申报与本专业建设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