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PPT
合集下载
中医食疗PPT精品医学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四、食疗的原则
(二)食饮有节
➢ 1.食有定时 《千金要方》说:“善养性者,先
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 2.食宜适量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 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凡食多则致积聚,饮多则 成痰癖也”(《友渔斋医话》) 。
早饭宜好 早餐的质量,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 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
界限。有很多物质,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药与食的关系,如一对卵生兄弟,同出一母而秉
性有别:药物在某个方面有超常或偏于强烈的功效,
能够有针对地用于治疗某种疾病,扶正祛邪,以调整
阴阳,使身体恢复健康,但药物作用强烈却不均衡,
于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人体总有或多或少的损害,此
之谓“是药三分毒”。而食物含营养与精华,对人体
午饭宜饱 午饭承上启下,白天能量消耗较大, 应当及时得到补充
晚饭宜少 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故宜少食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四、食疗的原则
(三)平衡膳食
➢ 1.食性均衡。对食性要做到寒温适中,不 宜恣食生冷寒凉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
➢ 2.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分入五脏,与五脏 各有其亲和性,五味偏嗜过多、过久,易致相 应脏腑功能失调。
疗列为治疗老年病的首位,全书载方231首,其中食疗 方达162首,占70%以上。
现存最早的食疗食补营养专著——元代饮膳太医呼 思慧《饮膳正要》
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专列《饮馔服食笺》, 载汤类32种、粥类35种,是一部中医养生学专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四、食疗的原则
(一)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二)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中医食疗学总论ppt课件
9
5、宋元时期
在食疗保健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贡献。忽思慧《饮膳
正要》:
主张食物制作方法多样化,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 配。
注重饮食卫生如夜不可多食,食后漱口,清早刷牙 不如夜间刷牙,齿疾不生。
提示了食物中毒的防治。
10
6、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对食疗的贡献:(收载食物500余 种)
• 不但扩展了食治食物的品种,同时也提出 了对疾病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8
张鼎《食疗本草》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是我国第一本“食物疗法”的专著。成书于唐显庆四年 间(公元704年) 开始注意食物防病治病的作用,记载了食品的性味和保 健功效。 注意到某些食物多食或偏食后引起的副作用和疾患。 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烹调加工和贮存等方法。 总结了唐以前所积累的食物疗病养生知识,对食疗学以 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温热性的食物可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等作用,主 治寒证。羊肉、生姜、红糖水等食物。
21
五味
1.含义 五味,即指食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 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 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2.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食物效能的说理
工具。五味既是食物的滋味,又超出食物 的滋味,是食物作用规律的理论概括。
中医食疗学
1
• 一个人可能一生不打针,不吃 药,但是每天都必须吃饭.
2
总论
一、食疗的概念
1、食疗:
“食”,即凡能维护机体健康和能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 等一切活动所需营养成分的可食性物质,亦称食物,包括食 用和饮用,如米饭、茶叶。“疗”,即用食物来防病治病。
食疗即饮食疗法,亦称“食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的防病 治病方法之一,即以食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
5、宋元时期
在食疗保健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贡献。忽思慧《饮膳
正要》:
主张食物制作方法多样化,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 配。
注重饮食卫生如夜不可多食,食后漱口,清早刷牙 不如夜间刷牙,齿疾不生。
提示了食物中毒的防治。
10
6、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对食疗的贡献:(收载食物500余 种)
• 不但扩展了食治食物的品种,同时也提出 了对疾病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8
张鼎《食疗本草》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是我国第一本“食物疗法”的专著。成书于唐显庆四年 间(公元704年) 开始注意食物防病治病的作用,记载了食品的性味和保 健功效。 注意到某些食物多食或偏食后引起的副作用和疾患。 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烹调加工和贮存等方法。 总结了唐以前所积累的食物疗病养生知识,对食疗学以 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温热性的食物可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等作用,主 治寒证。羊肉、生姜、红糖水等食物。
21
五味
1.含义 五味,即指食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 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 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2.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食物效能的说理
工具。五味既是食物的滋味,又超出食物 的滋味,是食物作用规律的理论概括。
中医食疗学
1
• 一个人可能一生不打针,不吃 药,但是每天都必须吃饭.
2
总论
一、食疗的概念
1、食疗:
“食”,即凡能维护机体健康和能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 等一切活动所需营养成分的可食性物质,亦称食物,包括食 用和饮用,如米饭、茶叶。“疗”,即用食物来防病治病。
食疗即饮食疗法,亦称“食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的防病 治病方法之一,即以食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
中医食疗养生演示精品PPT课件
中医食疗与养生
一、药食同源 二、膳食合理,均衡全面 三、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四、饮食应顺应四时 五、结合体质进行食疗 六、常见慢性疾病的饮食宜忌
中医食疗与养生
一、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
•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
古人在烹饪食物中,逐渐认识了食物的性 能,同时发现了平素食物中有对疾病治疗作用 的药物。
药食同源
苦瓜豆腐汤
• [功效]
消暑解热,对减肥以及病后调养亦有作用。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咸味
• 咸味能软坚散结,能
泻下通便。
多为海产品及某
些肉类。如海蛰味咸,
有清热、化痰、消积、 润肠的作用。
中医食疗与养生
四、饮食应顺应四时
顺应四时
• 春天阳气初升,万物复苏,升发向上,顺畅条
四气(寒热温凉)
• 红辣椒、肉桂、生姜——
热性(调味食品)
生姜
•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
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 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 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 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生姜
•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
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 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 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 寒气一同带出。
• 小茴香
甘味
• 甘味能补虚,能调和, • 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
能舒缓。
统计数字来看,甘甜
甘味有强壮的作用, 之食物最多。
虚弱患者宜用甘味食
品调补之。
酸味
• 酸味食品能收敛,能
固涩,能止汗。
凡久泻பைடு நூலகம்久咳、久喘、多 汗、盗汗、遗精、多尿、蛋白 尿等,宜用酸味食物或药物。 如乌梅、白果、柚子、山萸肉 等。
一、药食同源 二、膳食合理,均衡全面 三、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四、饮食应顺应四时 五、结合体质进行食疗 六、常见慢性疾病的饮食宜忌
中医食疗与养生
一、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
•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
古人在烹饪食物中,逐渐认识了食物的性 能,同时发现了平素食物中有对疾病治疗作用 的药物。
药食同源
苦瓜豆腐汤
• [功效]
消暑解热,对减肥以及病后调养亦有作用。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咸味
• 咸味能软坚散结,能
泻下通便。
多为海产品及某
些肉类。如海蛰味咸,
有清热、化痰、消积、 润肠的作用。
中医食疗与养生
四、饮食应顺应四时
顺应四时
• 春天阳气初升,万物复苏,升发向上,顺畅条
四气(寒热温凉)
• 红辣椒、肉桂、生姜——
热性(调味食品)
生姜
•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
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 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 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 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生姜
•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
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 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 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 寒气一同带出。
• 小茴香
甘味
• 甘味能补虚,能调和, • 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
能舒缓。
统计数字来看,甘甜
甘味有强壮的作用, 之食物最多。
虚弱患者宜用甘味食
品调补之。
酸味
• 酸味食品能收敛,能
固涩,能止汗。
凡久泻பைடு நூலகம்久咳、久喘、多 汗、盗汗、遗精、多尿、蛋白 尿等,宜用酸味食物或药物。 如乌梅、白果、柚子、山萸肉 等。
《中医食疗学》PPT课件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时,可食用鲫鱼、猪 蹄、豆腐等食材以催乳通络, 增加乳汁分泌。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时,可食用百合 、莲子、红枣等食材以养心安
神,缓解症状。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时,可食用葱白、生姜、白 萝卜等食材以发散风寒,缓解症状。
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时,可食用梨、蜂蜜、白萝 卜等食材以润肺止咳,减轻症状。
扶正祛邪
总结词
扶正祛邪是指通过食疗来增强人体的正 气,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因为正气不足、 邪气入侵所致。通过食疗补充人体的正气 ,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食疗也可以针对不同病邪的特点, 选择相应的食物来祛除病邪,辅助治疗疾 病。
辨证施食
加速康复。
扭伤
扭伤时,可食用韭菜、鸡蛋、 三七等食材以活血化瘀,缓解
疼痛。
痔疮
痔疮时,可食用槐花、黄鳝、 无花果等食材以凉血止血,缓
解病情。
烫伤
烫伤时,可食用绿茶、蜂蜜、 橄榄油等食材以消炎止痛,促
进愈合。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时,可食用红枣、桂 圆、生姜等食材以调经止痛,
改善症状。
痛经
痛经时,可食用山楂、红糖、 艾叶等食材以活血化瘀,缓解 疼痛。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食物也有 阴阳属性,阴性食物有助于清热、滋润,阳性食物有助于温 阳、助阳。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预防疾病。
调和五行
总结词
调和五行是指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通过食物的五行属性来调和人体的脏腑 功能,以保持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中 医 食 疗PPT课件
• 饮食不洁可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 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和牲畜;食物应软 硬恰当、冷热适宜;进食时宜细嚼慢咽, 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不要一 边进食一边做其它事情;食后不可即卧, 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帮助脾胃的运化, 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
(五)辩证施食,相因相宜
三餐合理搭配
• 早餐好 • 午餐饱 • 晚餐少
(二)调和四气,谨和五味
•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正如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 服之,以补精益气”。 • 只有做到饮食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才能摄 取到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 平衡。若对饮食有所偏嗜或偏废,易使体内 营养比例失调,从而影响健康,发生疾病。
二、食疗调护的基本原则
(一)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气
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 要有规律,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 应定时定量,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 吃少”的原则,切忌暴饮暴食,以免伤及 脾胃。
辩证施膳
• 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 • 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 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
中医食疗
现代对于食物的认识:
•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谈论各种食物营养
价值的高低,进一步则分辨出某一种食物 还有多少分量的糖、脂肪、蛋白质、矿物 质及各种维生素。因而人们能够根据自身 的需要选择食物,使它能更有效地发挥维 持身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每一种食物对于 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从这 个意义说,每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药物。
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 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和牲畜;食物应软 硬恰当、冷热适宜;进食时宜细嚼慢咽, 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不要一 边进食一边做其它事情;食后不可即卧, 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帮助脾胃的运化, 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
(五)辩证施食,相因相宜
三餐合理搭配
• 早餐好 • 午餐饱 • 晚餐少
(二)调和四气,谨和五味
•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正如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 服之,以补精益气”。 • 只有做到饮食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才能摄 取到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 平衡。若对饮食有所偏嗜或偏废,易使体内 营养比例失调,从而影响健康,发生疾病。
二、食疗调护的基本原则
(一)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气
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 要有规律,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 应定时定量,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 吃少”的原则,切忌暴饮暴食,以免伤及 脾胃。
辩证施膳
• 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 • 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 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
中医食疗
现代对于食物的认识:
•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谈论各种食物营养
价值的高低,进一步则分辨出某一种食物 还有多少分量的糖、脂肪、蛋白质、矿物 质及各种维生素。因而人们能够根据自身 的需要选择食物,使它能更有效地发挥维 持身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每一种食物对于 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从这 个意义说,每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药物。
《中医食疗》ppt课件
实用文档
4、 食物的性能特点
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同源异流, 食物可按本草的特点,用四性、五味、归经功 效等来反映并指导应用。 1 属性(通过功效反映):寒、热、温、凉 2 味,即滋味(包括口尝和理论推测):酸、 苦、甘、辛、咸、淡等。
实用文档
5、 应用方式
1 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以食为药和食药结合两 种。 2 服用方式:食用和饮用 3 应用方法:单用、联用、药膳同用
实用文档
6 . 应用原则
(1)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界限在 于阴阳协调与否。
(2) 协调脏腑,顾护脾胃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 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 胃为后天之本。
(3) 三因制宜,灵活选食
人体的生理、病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 候、地势、体质差异等等。因此,中医治疗必须根据 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掌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运 用原则,灵活选食。
实用文档
3 肉食类
1 性能功效:性能大多温和,具有良好的补益作 用,能补益脾胃,滋补肝肾,补血,对人体的生 长发育和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 2 可适用于各种虚证。动物的脏器可补益人相应 的脏器。 3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4 禁忌:素有湿热,肝阳上亢者不宜过多食用, 否则助热生痰。
实用文档
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鲤鱼、鯽鱼、瘦猪 肉、鸭肉等。忌盐及油脂肥肉、海腥咸寒、辛 辣刺激之品。忌酒。阴水宜补益;阳水宜清淡, 多食蔬菜、水果及冬瓜、西瓜等。
实用文档
三. 常用药膳知识
可以分为以食为药和 食药结合两种。 以下介绍常用药膳
实用文档
临床常用药膳举例:
山药猪胰粥能健脾生津治疗糖尿病;冬瓜粥、 鯽鱼赤小豆汤能利水消肿,以治疗慢性肾炎水 肿;藕汁,清热凉血止血以治疗咳血、衄血等; 常服胡桃粥可益肾润燥,以治疗年老体弱所致 的便秘;产后乳汁减少可服用猪蹄山甲粥以催 发乳汁;妇女脾虚带下常服薯蓣薏仁粥可增强 健脾渗湿作用。
4、 食物的性能特点
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同源异流, 食物可按本草的特点,用四性、五味、归经功 效等来反映并指导应用。 1 属性(通过功效反映):寒、热、温、凉 2 味,即滋味(包括口尝和理论推测):酸、 苦、甘、辛、咸、淡等。
实用文档
5、 应用方式
1 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以食为药和食药结合两 种。 2 服用方式:食用和饮用 3 应用方法:单用、联用、药膳同用
实用文档
6 . 应用原则
(1)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界限在 于阴阳协调与否。
(2) 协调脏腑,顾护脾胃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 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 胃为后天之本。
(3) 三因制宜,灵活选食
人体的生理、病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 候、地势、体质差异等等。因此,中医治疗必须根据 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掌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运 用原则,灵活选食。
实用文档
3 肉食类
1 性能功效:性能大多温和,具有良好的补益作 用,能补益脾胃,滋补肝肾,补血,对人体的生 长发育和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 2 可适用于各种虚证。动物的脏器可补益人相应 的脏器。 3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4 禁忌:素有湿热,肝阳上亢者不宜过多食用, 否则助热生痰。
实用文档
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鲤鱼、鯽鱼、瘦猪 肉、鸭肉等。忌盐及油脂肥肉、海腥咸寒、辛 辣刺激之品。忌酒。阴水宜补益;阳水宜清淡, 多食蔬菜、水果及冬瓜、西瓜等。
实用文档
三. 常用药膳知识
可以分为以食为药和 食药结合两种。 以下介绍常用药膳
实用文档
临床常用药膳举例:
山药猪胰粥能健脾生津治疗糖尿病;冬瓜粥、 鯽鱼赤小豆汤能利水消肿,以治疗慢性肾炎水 肿;藕汁,清热凉血止血以治疗咳血、衄血等; 常服胡桃粥可益肾润燥,以治疗年老体弱所致 的便秘;产后乳汁减少可服用猪蹄山甲粥以催 发乳汁;妇女脾虚带下常服薯蓣薏仁粥可增强 健脾渗湿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ppt
•第二,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 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 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经闭等。
•常见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 鸡血藤、白芍、桂圆、胎盘等。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动物血、肝脏、脊骨和黑芝 麻、黑木耳、发菜、红糖等。
•第三,阳虚证。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 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
中医体质学说
•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 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形)、 生理机能(气)和心理状态(神)方面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质。
• 体质分类的一般依据:
① 阴阳的偏盛偏衰 形体、功能、心理 ② 气血津液的调和与否
③ 脏腑功能状况 ④ 病邪的积聚 • 影响体质的因素: • 先天、年龄、性别、饮食、情志、环境、劳逸、 疾病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气、血、津液、精
•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阴:血、津液、精(狭义) • 阳:气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活力
极强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自然界之清气
气
水谷之精微
先天之精气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物质和能 量转化,即生命活动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饮食养生、预防 和治疗疾病
食疗
食养
『夫为医者,当须先动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中医食疗养生历史悠久
•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
《周礼·天官》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
八珍之齐”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最新中医食疗学PPT课件
明清时代
出现众多的药物专著和食 疗专著
– 卢和《食物本草》 – 朱橚《救荒本草》 – 鲍山《野菜博录》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整体观念在药膳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与辨证施膳
因证施膳 因时施膳 因地施膳 因人施膳
辨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辩 证施治在药膳中的具体 应用
⑴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 用.
⑵配入适当的药物,通过技术处理而赋于食物的形 式.
药膳配药的两大特点
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 味,食借药力,药助食 威,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
药膳本身也是一种膳食, 必须选择适宜的食物和调 味品,使之具有色、香、 味、形。
银耳羹--阴虚肺燥 清脑羹--降血压 两者加冰糖
水果类:梨、西瓜、柑、橙、柚、柿子。 其他:大麦、小麦、绿豆、小米、白砂糖、牛乳、
生蜂蜜等。
食物的性味--平性的食物
肉类:鲤鱼肉、墨鱼肉。 菜类:赤小豆、黑豆、四季豆、丝瓜、木耳、百合、
莲子大枣、花菜、土豆、黄花等。 其他:鸭蛋、山药、杏仁、葡萄、桃子、无花果等。
药膳的烹调方法
烹调,是把一定的食物原料烹炒调制成食物的过程。 药膳食品是一种以药物和食物相结合而制成的具有滋补
药膳的烹调特点
药膳的烹调的特点之一 是:以保持药物和食物 的原汁,鲜味为主,适 当的佐以辅料,调制其 色、香、味、形,做到 既有可靠的效用,又有 较鲜美的色香味形。
药膳形式主要是以汤为 主
药膳的加工方法以炖、 煮、蒸为主
药膳的调味一般都应保 持原料本身所具有的鲜 美味道
药膳的烹调方法
药食共烹 药食分制
食物的性味--温热的食物
肉类: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雀肉、虾 肉、白花蛇肉,乌梢蛇肉等。
中医饮食营养学PPT课件
7、玫瑰花
• 甘、微苦,温 • 功效: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 药膳举例: • 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饮服; • 肝郁吐血,月经不调:玫瑰花蕊300朵,去心蒂,煎浓之,白冰
糖收膏,早晚开水冲服。 • 肝风头痛:玫瑰花4-5朵,和蚕豆花9-12g,泡开水代茶频饮。 • 乳痈初起:玫瑰花初开者阴干,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
饮料类、茶类、蜜饯类。 • 2、按药膳的主用功能分类: • 保健养生药膳、美容药膳、病症调治药膳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药膳的配伍
• 配伍:为了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常需要把不同的食物搭配 起来应用。食物之间的各种搭配关系,称为配伍。
• 相须: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功效加强。——百合炖秋梨。 • 相使: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的功效加
8、薏苡仁
• 性味:甘、淡,凉。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 应用: • 1、风湿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 • 2、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或
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同煎服。 • 3、肠痈:薏苡仁100克,败酱草50克,附子20克,杵末,
煎服。 • 4、脾胃虚弱:山药60克,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加水
调节免疫、抗肿瘤、抗 氧化、抗衰老、保肝及 抗脂肪肝、刺激机体的 生长、促进造血功能、 降血糖、抗疲劳、降压 作用。 入膳方法:多样。
3、当归
• 性味:味甘、辛,性温。 • 功能主治: • 补血养血 • 活血调经 • 散寒止痛 • 消肿生肌 • 润肠通便 • 入膳方法:用少量,纱布包或
直接加入煲炖。
• 健齿——花椒、莴笋。 • 轻身——菱角、大枣、龙眼、榧子、荷叶、燕麦。 • 肥人——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
中医食疗养生ppt课件
• 作用
1.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 消渴口干,衄血,咳血等。
2.消食化痰,下气宽中:萝卜 熟吃有益胃降气之效,能帮助 促进中老年人消化、吸收的功 能。
可编辑课件PPT
37
白萝卜
• 经研究发现,萝卜含有一种抗肿瘤,抗病毒的 活性物质,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诱生剂,对 人的胃癌、食道癌、肺癌、鼻咽癌均有预防作 用。
可编辑课件PPT
16
豆腐虽好 因人而异
过量吃豆腐
--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 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不宜多食。
--加重肾脏负担。
--促使痛风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 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增高的患者多食豆腐 易导致痛风发作。
可编辑课件PPT
17
粮食为养
薏米
• 薏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 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 薏米所含热量较高,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 肠负担的作用。
• 美容养颜:可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 素斑点的功效。
可编辑课件PPT
18
• 抗瘤、抗增生作用
治疗多发性小的肠息肉
• 健脾利湿
小米、薏苡仁、 赤小豆粥
食用。百合很适合被失眠困扰的人食用。
可编辑课件PPT
6
百合
• 例: 某,女,52岁。感冒发烧后1周,精
神恍惚,睡眠障碍,不欲饮食,舌红无 苔。精神科医生建议吃镇静药。给予百 合30g,小麦30g,大枣10g,甘草10g。 水煎服,3剂而愈。
可编辑课件PPT
7
药膳:西芹百合白果
作用:清火、安神。 对改善睡眠、降低 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类 ➢ 甘平:黑豆、白扁豆(淡)、豌豆、蚕豆(微辛)、豇豆(咸) ➢ 甘凉:赤小豆(酸、微寒)、绿豆(寒)、绿豆芽、豆腐 ➢ 甘温:刀豆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1.我国人民的主食,是能量的基础 2.功效:补益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餐餐有谷物 4.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og,薯
发展时期
秦汉 《黄帝内经》《素问·脏 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 宋-李杲《脾胃论》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贰 饮食养生基础
饮食养生基础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 五六五形情五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 行 脏腑官体志声液
因地 制宜
根据不同体质选择性的 摄入食物
因人 制宜
整体 原则
食疗的基本原则
虚证-补益之品 实证-祛邪之品 表证-发散之品 里实证-通泄之品 里寒证-温里之品 里热证-清泄之品
辩证施食
辨病施食
平衡膳食
《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咸则脉凝 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 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角酸青生风东春 木 肝胆目筋怒呼泪
徵苦赤长暑南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胃口肉思歌涎
商辛白收燥西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悲
哭
涕
标题
文本
羽咸黑藏寒北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恐
呻
尿
饮食养生基础
标题 文本
食疗的基本原则
夏季-多食西瓜、绿豆 冬季-多食羊肉、狗肉 秋季-多食梨
因时 制宜
沿海地区-潮湿温暖: 清淡、除湿 西北高原-寒冷干燥: 温热,散寒、生津、 润燥
“豆中之王” “田中之肉” “绿色的牛乳”
食品的分类
根茎类
蔬菜类
➢ 甘 凉: 藕(寒)、百合(微苦)
➢ 辛甘凉:萝卜、胡萝卜、慈菇(微苦)
叶茎花类
➢ 甘平:白菜、卷心菜、菠菜
➢ 甘凉:芹菜(辛、微苦)、苋菜(寒)、小青菜、
蕹菜
(寒)、金针菜、莴笋(苦)、茭白、 茼蒿(辛)、笋(寒)、
芦笋、枸杞叶(苦、野菜类)、荠菜(淡、野菜类)
消渴病,宜食用南瓜、 山药 夜盲症,宜食用羊肝、 猪肝 遗精病,无论何证均宜 食用莲子
食物的配伍
相须 相使
食物 配伍
相杀
相畏 相杀
相恶
食物的选择
四气作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温经、散寒、通络、助阳、活血 五味作用 辛: 辛散----发散,行气活血 酸: 酸收----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 甘: 甘补----补益、和中、缓急
标题 文本
苦: 苦降----清热泻火,通泄大便,燥湿 咸: 软坚----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食疗禁忌原则
热性病-忌辛辣、油腻 寒性病-忌生冷瓜果 皮肤病-忌鱼、虾、蟹 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 激
病中 禁忌
猪肝与豆腐、荞 麦同食,引发痼 疾 蜂蜜与莴苣同食 -腹泻
配食 禁忌
人参与萝卜茶叶 茯苓忌醋
药食 禁忌
标题 文本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远古至周朝 “药食同源“”最早的 药物都是食物,最早的 医疗正是饮食疗法 “火”、 “酒”
奠基时期
晋唐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 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 疗不愈,然后命药”
兴盛成熟时期
近现代 《中医食疗学》 《中医药膳大全》 《科学饮食强身大全》
萌芽时期
所食之味, 若得宜则 益体,害 则成疾
胎产 禁忌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时令 禁忌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偏食 禁忌
肉生痰 鱼生火
叁 饮食养生的目的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 调整偏衰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辅助治疗
标题 文本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多选用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药物 调整偏衰:选用寒凉或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纠正身体的寒热
顺应自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季五补:
春--升补、夏--清补、标文题本长夏--平补、秋-- 滋补、冬--温补
食物的分类
1 2
谷物类 蔬菜类
3
果品类
禽蛋类
4
水产类
常用
5
食物
6
造酿品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 甘平:粳米、玉米、地瓜、土豆、山药、芋艿(辛)、荞麦
(微酸) ➢ 甘凉:小麦、大麦、粟米(咸)、苡米(淡、微寒) ➢ 甘温:糯米、高梁(涩)
温凉之性。
预防疾病:按目的选择不同食物或药物。如:提高人体正气、
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预防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延缓衰老:长寿的重要环节。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
辅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标文题本 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食物和药物配合
的方法、剂量、制作方法
肆 食物的分类
饮食养生的分类
➢ 甘温:韭菜、芥菜、香菜、洋葱(辛)、大葱
➢ 食用菌类
➢ 甘平: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银耳(淡)
蔬菜类
1.每天摄入生重300-500g 2.餐餐有 3.颜色:绿、黄、红、紫、黑 4. 新鲜 5.泡-洗-切 6.武火快炒,能凉拌尽量凉拌
寒湿——生姜 湿热——绿豆 脾虚者——生姜+山药 【临床应用】1.糖尿病、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
2. 抗肿瘤
绿豆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1.痱子,痈肿疮毒:内服、外用 2.暑热烦渴,尿赤,小便不利 3.解药食毒:药物、农药、食物
黄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补益脾气、 清热解毒
类50-100g 5.粗细搭配(1:1;1:2)
粳米
【别称】大米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 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 《大米比药好》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食用米饭、米粥、米 汤能够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失眠、肥胖、鼻炎、过敏等常见病 的方法,带你走出不正确吃饭的误区。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利湿除痹 【适应症】脾虚泄泻、水肿
中医食疗
概念 饮食养生基础 饮食养生的目的 食物的分类
不同需要的食养
壹 概念
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
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食物疗法和药膳疗法。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早在1400多年
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食疗”二字,首见于《 食疗本草》。历代有关饮食疗法多以“食养”、“食治”、“食疗 ”的名称出现。 “药膳”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和食物相配伍,采用独 特的烹调技术制作成的特殊食品。其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 传》。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1.我国人民的主食,是能量的基础 2.功效:补益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餐餐有谷物 4.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og,薯
发展时期
秦汉 《黄帝内经》《素问·脏 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 宋-李杲《脾胃论》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贰 饮食养生基础
饮食养生基础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 五六五形情五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 行 脏腑官体志声液
因地 制宜
根据不同体质选择性的 摄入食物
因人 制宜
整体 原则
食疗的基本原则
虚证-补益之品 实证-祛邪之品 表证-发散之品 里实证-通泄之品 里寒证-温里之品 里热证-清泄之品
辩证施食
辨病施食
平衡膳食
《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咸则脉凝 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 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角酸青生风东春 木 肝胆目筋怒呼泪
徵苦赤长暑南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胃口肉思歌涎
商辛白收燥西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悲
哭
涕
标题
文本
羽咸黑藏寒北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恐
呻
尿
饮食养生基础
标题 文本
食疗的基本原则
夏季-多食西瓜、绿豆 冬季-多食羊肉、狗肉 秋季-多食梨
因时 制宜
沿海地区-潮湿温暖: 清淡、除湿 西北高原-寒冷干燥: 温热,散寒、生津、 润燥
“豆中之王” “田中之肉” “绿色的牛乳”
食品的分类
根茎类
蔬菜类
➢ 甘 凉: 藕(寒)、百合(微苦)
➢ 辛甘凉:萝卜、胡萝卜、慈菇(微苦)
叶茎花类
➢ 甘平:白菜、卷心菜、菠菜
➢ 甘凉:芹菜(辛、微苦)、苋菜(寒)、小青菜、
蕹菜
(寒)、金针菜、莴笋(苦)、茭白、 茼蒿(辛)、笋(寒)、
芦笋、枸杞叶(苦、野菜类)、荠菜(淡、野菜类)
消渴病,宜食用南瓜、 山药 夜盲症,宜食用羊肝、 猪肝 遗精病,无论何证均宜 食用莲子
食物的配伍
相须 相使
食物 配伍
相杀
相畏 相杀
相恶
食物的选择
四气作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温经、散寒、通络、助阳、活血 五味作用 辛: 辛散----发散,行气活血 酸: 酸收----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 甘: 甘补----补益、和中、缓急
标题 文本
苦: 苦降----清热泻火,通泄大便,燥湿 咸: 软坚----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食疗禁忌原则
热性病-忌辛辣、油腻 寒性病-忌生冷瓜果 皮肤病-忌鱼、虾、蟹 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 激
病中 禁忌
猪肝与豆腐、荞 麦同食,引发痼 疾 蜂蜜与莴苣同食 -腹泻
配食 禁忌
人参与萝卜茶叶 茯苓忌醋
药食 禁忌
标题 文本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远古至周朝 “药食同源“”最早的 药物都是食物,最早的 医疗正是饮食疗法 “火”、 “酒”
奠基时期
晋唐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 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 疗不愈,然后命药”
兴盛成熟时期
近现代 《中医食疗学》 《中医药膳大全》 《科学饮食强身大全》
萌芽时期
所食之味, 若得宜则 益体,害 则成疾
胎产 禁忌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时令 禁忌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偏食 禁忌
肉生痰 鱼生火
叁 饮食养生的目的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 调整偏衰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辅助治疗
标题 文本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多选用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药物 调整偏衰:选用寒凉或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纠正身体的寒热
顺应自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季五补:
春--升补、夏--清补、标文题本长夏--平补、秋-- 滋补、冬--温补
食物的分类
1 2
谷物类 蔬菜类
3
果品类
禽蛋类
4
水产类
常用
5
食物
6
造酿品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 甘平:粳米、玉米、地瓜、土豆、山药、芋艿(辛)、荞麦
(微酸) ➢ 甘凉:小麦、大麦、粟米(咸)、苡米(淡、微寒) ➢ 甘温:糯米、高梁(涩)
温凉之性。
预防疾病:按目的选择不同食物或药物。如:提高人体正气、
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预防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延缓衰老:长寿的重要环节。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
辅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标文题本 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食物和药物配合
的方法、剂量、制作方法
肆 食物的分类
饮食养生的分类
➢ 甘温:韭菜、芥菜、香菜、洋葱(辛)、大葱
➢ 食用菌类
➢ 甘平: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银耳(淡)
蔬菜类
1.每天摄入生重300-500g 2.餐餐有 3.颜色:绿、黄、红、紫、黑 4. 新鲜 5.泡-洗-切 6.武火快炒,能凉拌尽量凉拌
寒湿——生姜 湿热——绿豆 脾虚者——生姜+山药 【临床应用】1.糖尿病、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
2. 抗肿瘤
绿豆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1.痱子,痈肿疮毒:内服、外用 2.暑热烦渴,尿赤,小便不利 3.解药食毒:药物、农药、食物
黄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补益脾气、 清热解毒
类50-100g 5.粗细搭配(1:1;1:2)
粳米
【别称】大米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 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 《大米比药好》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食用米饭、米粥、米 汤能够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失眠、肥胖、鼻炎、过敏等常见病 的方法,带你走出不正确吃饭的误区。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利湿除痹 【适应症】脾虚泄泻、水肿
中医食疗
概念 饮食养生基础 饮食养生的目的 食物的分类
不同需要的食养
壹 概念
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
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食物疗法和药膳疗法。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早在1400多年
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食疗”二字,首见于《 食疗本草》。历代有关饮食疗法多以“食养”、“食治”、“食疗 ”的名称出现。 “药膳”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和食物相配伍,采用独 特的烹调技术制作成的特殊食品。其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