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研究报告精选全文

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研究报告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研究报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成为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

预习在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效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而形成主动积极的预习态度以及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组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初步索探出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不同课型的课前预习提纲,使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初步掌握了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前预习的能力,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形成了新的课堂学习方式。

一、课题的背景(一)预习——生本课堂下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经之路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以学定教”,所呈现出的生本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以,学生的先学也就是课前预习是生本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

我校从2012年开始了生本教学的实验,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学校的一位生本实验老师,越发的感觉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更十分关注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二)低年级预习指导的重要性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由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过渡,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低年级的语文预习应该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通过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来获取新知识,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查阅预习指导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预习指导研究的对象相对集中在中高年级,对低年级预习指导的研究相对较少。

针对低年级的识字预习指导几乎没有提到,针对低年级的阅读预习指导也大多停留在激发兴趣、主动性阅读的层面,对于拓展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少有提及。

鉴于此,结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际对低年级的语文预习指导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思路的主要途径。

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生预惯的培养应成为语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课题界定:预是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研究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从被动的接受式研究向主动探究式研究转变。

因此,预对于学生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掌握一定的预方法,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养成自主研究的惯。

具体包括指导学生有效预,切实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在预方法、预内容、预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研究内容:在预指导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预的内容,还要注重预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展开,包括预方法、预内容、预作业的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些努力,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惯,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的有效性,包括预方法、预内容、预作业设计和预方法指导等方面。

首先,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需要选择合适的预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新课改以后的教材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教材内容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关注“我的发现”、“趣味语文”、“课文链接”等相关内容,以提高预效果。

此外,教师应该设计一定的预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同时也需要进行预方法的指导。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理论研究,研读了相关教育理论和教材,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了理论修养。

同时,我们进行了现状调查,了解学生的预情况和家长的态度,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惯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预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预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与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定边县第六小学课题负责人:钟丽娟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1.课题内涵概要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

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

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

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

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鲁沙尔镇第一小学李顺花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得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得能力,而课堂教学活动正就是落实这一思路得主要途径。

原有得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得大潮中受到强烈得冲击,新课程课堂教学已成为真正体现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教师成功发展得教学模式。

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得引领下,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得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发挥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得主体地位,培养她们良好得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预习习惯得培养应就是语文学习得重要内容。

本校组织得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推进语文教学创新;为探索学生得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得方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得实践与研究》非常适合当前得语文教学形式,它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得习惯、主动质疑得习惯、主动查找资料得习惯、主动质疑解惑得习惯、主动复习得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

二、课题界定。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得内容。

诚然,预习就是个传统得话题了,但细读,预习得关键词“自主学习”却就是新课程中得重点,甚至就是灵魂。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得学习方式正由传统得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得角色向学生发展得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得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得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教师在预习指导中,不应该只注重预习得内容得,而要注重预习得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与创造性。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就是针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得能力,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得设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1(一)预习使课堂笔记更能抓住重点课程的提前预习使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缩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

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内容。

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二)预习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事件经过预习扫清了知识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

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课似懂非懂,下课再重新学习而浪费时间。

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复习和作业时的难度,可以节省课后复习、作业的时间。

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节省改错题的时间。

可见,课前拿出少量的时间进行预习,不仅使我们的课堂听课轻松舒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的无效劳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预习能理清听课思路经过预习,我们对于上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

有时预习得比较好,对所讲的知识比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师会怎样讲,然后在继续听讲中加以对照。

由于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听课效率,老师布置的作业能顺利地完成,这样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增加了,学习就主动了。

(四)预习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在预习中,为了理解新知识就要积极地追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追忆不出来,再去翻阅旧教材。

通过预习再把这些知识重新回忆起来,那么就有利于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2一、前言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

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

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本小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提高学生的预效率和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前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

2.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指导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

3.探究小学生语文课前预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预效率和质量。

4.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让学生掌握预方法,提高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有效指导的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流利;4.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五1.读准生字字音;2.画出文中的词语,读正确;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4.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大意;5.搜集相关资料。

三)、预作业的设计。

在预作业的设计上,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题;3.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4.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任务;5.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预的重要性的任务。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预对于学生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预时,应该注重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的预方法,同时注重预作业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预的效果。

预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预的要求和度会因学生的研究基础和能力而异,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会逐渐提高。

预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各自为战型或合作共赢型,两种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预的方法包括读、批等,通过多种方式记录课文重点,有助于加深理解。

预课文时,可能会遇到生字、新词或已经遗忘的词汇。

这时,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了解这些词汇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还可以查阅与文章写作背景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电脑上的网络或书店查阅相关书籍。

在预课文时,学生可以结合课后题或预提示来认真阅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完成预要求。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之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之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之探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南阳市第七小学课题组组长万晓艳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

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

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

比如,虽然有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因此,我们提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界定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小学高段国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新课标提出要改变中学生的这种方式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农村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更差。

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看重,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道理,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

有的学生家长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语文课,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

有的则虽说课文读了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未必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

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人,而高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

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产业发展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融资需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

多年来,语文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

而这样一来,能用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就要花上三课时甚至更多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两课时上完一课,上第一课时时,不管学生课文如何,硬是硬着头皮上,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家长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虚谎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小组果然有了《长小.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篇一:“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

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对此,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习惯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A不预习 B很少预习 C预习三个选项中,少数学生选择“不预习”,多数学生选择“很少预习”,而没有学生选择“预习”。

而在“如果让你预习一篇课文,你会预习哪些内容,解决哪些问题”的问卷中,学生或者写“读课文”,或者答“写生字”,别的也就不会了究其原因,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

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爱学习,善于钻研。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的小课题研究。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报告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报告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所谓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

当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呢?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

因此,我通过借鉴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目的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小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深入探究,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研究重点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标准文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XXXXXX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并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功课的设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夸大在教师指点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类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功课设想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功课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3.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XXX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因而与城区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团体素质(包括学生成绩、研究惯、阅读惯等)还存在着不小差异,而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历程的发展,学校的办学前提得到改良,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了城乡差别,因大全标准文案此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提升学校品质,逐步改变农村学校办学面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4.学校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功课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报告一、选题背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在课堂开始前,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预习的过程。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老师都很重视课前预习,因为它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逐渐增多,而课前预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否还如以往那样重要,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旨在从学生和家长两个角度分别探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通过数据分析,为小学语文老师提供参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问卷设计。

由专业人员撰写问卷,面向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涉及开展课前预习的情况、预习内容、看法和建议等方面。

2. 问卷发放。

在学校和社区分别发放了500份问卷,包括学生和家长两个版本。

并提供线上填写方式。

先由10名小学生和10名家长进行试填,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后,投入正式使用。

3. 调查访谈。

在学校和社区随机选取10名小学生和10名家长进行访谈,探究他们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认识、看法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 小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7.3%的学生表示每周参加语文课前预习,其中41.8%的学生每天都会预习。

针对预习的形式,52.4%的学生会在语文书中划重点、做题、整理笔记,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

2. 家长支持度与参与度接着,我们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67.8%的家长鼓励孩子课前预习,但只有28.7%的家长会陪伴孩子共同进行预习。

同时,我们在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生的课前预习需要及时指导,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课前预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可帮助巩固知识点和提高文化素养。

语文课前预习课题研究小结

语文课前预习课题研究小结

语文课前预习课题研究小结
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科目,它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课前预习正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衔接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本研究将重点讨论课前语文预习课程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和提高学习
教学水平的可行性。

首先,课前预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深入理解,让他们在过程中理解语文中的重要概念,并对之后的文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

其次,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通过联系和比较,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此外,课前预习也可以扩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此外,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文本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有必要倡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技能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课前预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和水平,帮
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为更高的语文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鲁沙尔镇第一小学李顺花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活动正是落实这一思路的主要途径。

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受到强烈的冲击,新课程课堂教学已成为真正体现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教师成功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应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校组织的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推进语文教学创新;为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非常适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式,它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

二、课题界定。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

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教师在预习指导中,不应该只注重预习的内容的,而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1、问题的提出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课题理论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研究的意义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

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1本次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目标,少走弯路,我们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内容: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一.选择1.你认为课前预习重要吗?A.重要 B. 不重要2.你平时有预习的习惯吗?A. 有B. 偶尔有C. 没有3.你的预习是谁要求的?A. 老师要求B. 家长要求C.自己主动4.你的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A. 10分钟以下B.10—20分钟C.20分钟以上5.你的预习有没有目的?A.有明确目的B.无明确目的6.你预习时查过课外资料吗?A.查过B.没查过7.你认为课文预习中哪些问题重要?(多选)A. 字,词B.句意C.中心思想8.你预习是怎样做的?A.做记号B.不做记号9.你是否带着问题去预习?A.是B.不是10.你预习的方法多还是少?A.多B.少调查结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全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等。

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有效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包括:1)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2)研究有效预习指导的方法;3)开发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

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其次,我们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和问题。

最后,我们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四、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预习的习惯;2)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往往只停留在读、抄、背等浅层次预习上;3)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2)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泛读、精读、摘录、归纳等;3)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包括预习目标的设定、预习方法的教授、预习进度的监督等。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学生对预习重视不足、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预习指导等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等解决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这些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

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

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

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第一篇: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潜心提高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距离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距离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还需要加大实验和研究力度,大力培养,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及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科素养差距大,特别是部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低下,学习自觉性很差。

(二)学生听话习惯不好,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不专注,或者不能抓住说话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读书量基本可以,但读书只是看热闹,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将读书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

(四)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字的基本功与《课程标准》中的写字要求还有差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

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在继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侧重于探讨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认为此课题研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本课题的确立,首先是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如钱理群等当代著名教育大家提出的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途径,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其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师的情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与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定边县第六小学课题负责人:钟丽娟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1.课题内涵概要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

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

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

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

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反思: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4.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

如:提前预习的习惯。

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二、课题设计报告(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课题界定预习习惯是指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习惯。

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并从实践中反思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2)支撑性理论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课堂教案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工程、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

整个教案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

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学校语文教案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全体高段学生的语文课前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教案质量。

具体来说:1.唤醒和增强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案效率。

3.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案体系,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

(四)研究对象定边县第六小学五年级1-4班的80名学生(五)研究内容设计1.研究的基本内容(1)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五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成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堂全解》的研究。

(2)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3)通过调查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反馈的研究。

(4)结合语文课文教案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A、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等,让学生懂得课前预习时要自定目标,对课文中的字、词要首先预习。

B、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等,让学生知道预习时要先初读课文,整体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C、结合课文六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等,让学生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2.研究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

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

如在教案作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预习时要求学生回去买一种水果,然后把看、摸、闻、吃时的各种感官感受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做,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3)启发性原则。

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拟预习题时注意有的放矢,在循序渐进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开启心智、激活思维。

课内预习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阻塞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而不能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其思维过程。

三、课题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15年12月)1.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的申请、立项工作。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措施,准备相关研究工具,做好具体研究工作的分工和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3.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尽力争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5年1月——2016年5月)1.对本校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及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2.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借鉴已有的成果,探求适合小学教案特点的预习方法、评价方法,并在教案实践中进行检验。

3.根据实践反馈,修正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使本课题研究趋于合理完善。

4.课题组成员完成各自相关学科研究论文及研究总结报告,上缴课题负责人。

(三)总结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1.整理研究材料,进行数据统据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3.形成各种预期研究成果4.接受课题研究的检查、鉴定四、研究方法设计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

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

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教案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五、预期测验效果学生们懂得了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与重要性。

知道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案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

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

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

整个学校语文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1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2.五年级语文检测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

3.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探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爱学、善学。

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4.学生的课前预习由被动转为自主常规教案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甚至机械地学习活动,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往往束手无策。

因此,在行动研究开展的初期,教师借助电子档案,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评价的形式去鼓励、引导、督促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七、课题反思经过半年的研究,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案工作服务。

附录:参考文献:《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霍力岩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我指导学习——挑战卓越》池春燕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案的反思与改进》陈大伟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业的革命》刘春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魏书生谈语文教案》魏书生河海大学出版社《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