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翻译、简答、选择题及答案】

七上古诗词赏析【翻译、简答、选择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按照部编版教材目录整理了全册的古诗文,文档中有原诗、翻译、选择题、简答题,后边附有答案。
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赏析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观沧海》答案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2020部编版】(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2020 部编版】(一)第8 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第12 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诫子书》《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古文标准翻译参考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诫子书诸葛亮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用自我约束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就会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的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听说了并传播这件事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听到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使唤,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七上古诗词赏析【翻译、简答、选择题及答案】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2020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教参翻译整理(全册)

2020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教参翻译整理(一)《咏雪》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时分。
过了正午(那位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嬉戏。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好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那个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行)。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那个)朋友(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他的手,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都不回。
(三)《论语十二章》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2)①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下车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三)第16课《诫子书》(四)第20课《狼》(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9、【顾】8、【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1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相委而去 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1)约定;离开;拉,牵拉(2)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
“去”:“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期,约定。
”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⑴约定;离开;离开⑵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8、【引】9、【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答案】(1)A(2)C(3)A(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⑩陈太丘与友期.行: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⑫友人惭.: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时:①元方时.年七岁:②故时.有物外之趣: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①俄而.雪骤:②相委而.去: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④去后乃至:⑤待君久不至,已去:⑥白雪纷纷何所似:⑦撒盐空中差可拟: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A:《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B:《郭伋传》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畏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A;B;B(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分析】(1)①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②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故选A。
③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
故选B。
④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
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此事”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则是无信(________)③及事讫(________)④先期一日(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 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 太丘舍去(去……地方)•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雪日内集(内在联系)B.俄而雪骤(不久)• • • •C.讲论文义(讲解)D.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 B 、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 D 、中峨冠而多髯者•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B. 何陋之有C.下车引之D. 属予作文以记之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渔人甚异之B. 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 吴广佐而杀之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去:去到)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你的父亲)• • • • •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去后乃至..(乃至:才到)B. 相委.而去(委:委托)• • •C. 与友期.行(期:约定)D. 下车引.之(引:拉)• •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③(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省略主语。
④(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
⑤(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句,省略主语。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状语后置,“空中撒盐差可拟。
”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是……。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③有朋.自远方来:古今异义,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友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 太丘舍去.(去……地方)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雪日内集..(内在联系) B.俄而..雪骤(不久)C.讲论..文义(讲解) 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B、思而.不学则殆C、环而.攻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C.下车引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B.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吴广佐而杀之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你的父亲)..期日中(家君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 B.相委.而去(委:委托)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11、下列是对《咏雪》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
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12、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B.“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
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
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13、《咏雪》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15、下列是对《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
B、友人从“怒”到“惭”的表情变化,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文章最后定“元方出门不顾”是全文的败笔所在,让元方变成了一个不尊重长辈的无礼小孩。
D、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批评友人的无信、无礼”是高潮部分。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A:《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B:《郭伋传》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畏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⒈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不讲信用)..(舍弃、丢下)[放弃等候离开了] B.则是无信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承接杂然而.前陈者:修饰B.计日告之.:他们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C.遂止于.野亭:在骈死于.槽枥之间:在D.其.为人若此:他安陵君其.许寡人:语气词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⒋文段理解。
⑴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⑵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 太丘舍去.(去……地方)【解析】A约定。
B才。
C回头看。
D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大雪日内集..雪骤(不久)..(内在联系) B.俄而C.讲论..文义(讲解) 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出淤泥而.不染B、思而.不学则殆C、环而.攻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解析】例句表示顺承。
A表转折。
B表转折。
C表顺承。
D表并列。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C.下车引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指陈元方。
D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A.渔人甚异之B.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吴广佐而杀之【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
A代词,这件事。
B主谓之间。
C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D代词,指两尉。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你的父亲)..期日中(家君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解析】A去:离开。
B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 B.相委.而去(委:委托)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解析】B委:舍弃。
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解析】A何所似:像什么。
B雪骤:雪下得急了。
D寒雪日内集: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解析】A尊君:您爸爸。
对对方爸爸的尊称。
B已去:已经离开了。
D顾:回头看。
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解析】A主旨是赞叹谢道韫的才华。
11、下列是对《咏雪》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
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解析】D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的。
12、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B.“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
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
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解析】A是友人不守信用。
13、《咏雪》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解析】 B“儿女”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14、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解析】C引,是拉的意思;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15、下列是对《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