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合集下载

什么是通假字呢

什么是通假字呢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1.同音异字通假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坐”通“座”“反”通“返”2.音异形异字通假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3.音异形似字通假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

4.音近形似字通假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无”字是通假字,通“勿”,读wù,四声表示"别'"不要'的意思。

什么是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那么,具体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使用通假字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是通假字。

广义的通假字,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

通假字又叫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来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当时,在一般情况下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

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版”那个时候用“板”。

“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或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某些“别字”流传久了,也就渐渐相沿成了习惯,所以古书中的许多通假字与其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某”)是相当固定的。

在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因为通假字往往是本字的同音字。

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一致。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大全一、定义: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二、通假字列表夹(挟)昏(婚)贯(惯)女(汝)帅(率)而(汝)而(尔)共(供)说(悦)被(披)大(太)陈(阵)亢(抗)形(型)序(绪)冯(凭)辟(避)取(聚)禽(擒)音(荫)知(智)竟(境)取(娶)能(如)县(悬)共(恭)伯(霸)见(现)罢(疲)单(殚)父(甫)曜(耀)从(纵)还(旋)曷(何)适(嫡)尔(耳)柑(钳)恶(乌)盖(盍)与(预)诎(屈)闇(暗)虞(娱)反(返)故(顾)俛(俯)以(已)填(镇)上(尚)正(政)卒(猝)错(措)闲(娴)蚤(早)顺(慎)萌(氓)傅(附)藉(借)亢(伉)弟(第)维(惟)乡(向)伐(阀)厉(砺)妃(配)于(吁)舍(捨)疆(强)信(伸)指(旨)滋(兹)内(纳)圜(圆)艾(乂)蜚(飞)参(三)罔(网)连(链)辟(闢)薄(迫)煤(酶)责(债)之(无)义(仪)与(欤)畜(蓄)踶(踢)何(呵)俛(勉)景(影)鉏(锄)豫(预)顿(钝)要(腰)著(着)政(征)贾(价)敖(遨)阳(佯)素(愫)湛(沉)问(闻)视(示)讫(迄)矜(怜)要(邀)魏(巍)予(余)已(矣)庸(用)邪(耶)其(岂)销(消)惠(慧)汗(污)两(辆)归结馈)涂(途)衔(含)羞(馐)伎(技)属(嘱)道(导)写(泻)忘(亡)感(憾)眩(炫)油(由)衷(中)皇(遑)华(花)陇(垄)计(记)今(近)案(按)鉅(巨)距(拒)雷(擂)椎(锤)善(缮)炎(焰)疾(嫉)员(圆)衡(横)卤(鲁)殴(驱)翼(翌)益(溢)列(裂)菁(精)火(伙)采(彩)莫(暮)耶(爷)陵(淩)颁(斑)还(环)希(稀)裁(才)信(伸)不(否)孰(熟)帖(贴)坐(座)廷(庭)熙(嬉)羊(祥)三、初中常用通假字七年级上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童趣》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通假字是指字形相同,但读音不同,意义也有所差别的字。

通假字在汉字的使用中,起到了丰富词汇、表达更多意思的作用。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进行解释。

1. 俞(yú)/与(yǔ)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和”的意思,但在使用中有一些差别。

俞多用于人物之间的交往,例如:“和俞为友”;而与更常用于表示和谐、协调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

2. 予(yǔ)/与(yǔ)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给予”的意思。

予多用于书面语,例如:“予以奖励”;与多用于口语中,例如:“与其机会”。

3. 句(jù)/掬(jū)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拿捧”的意思,但在使用中有一些差别。

句口音较重,多用于指手掌,例如:“一句水”;而掬多用于轻轻拿起,例如:“掬水”。

4. 否(fǒu)/缶(fǒu)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

否用于表示否定的答复或表示“不是”,例如:“是与否”、“表示否定”;而缶则用于否定的表示或表示“不合适”,例如:“言之不尽其啬”。

5. 志(zhì)/彘(zhì)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猪”的意思。

志用于表示“猪的志向”,例如:“豺狼当志”,也用于人名中,例如:“志愿者”;彘则更常用于表示实际的“猪”,例如:“彘肩斗脚”。

6. 皇(huáng)/黃(huáng)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黄色”的意思。

皇用于表示皇帝的尊号,例如:“皇帝”;而黄则更常用于表示颜色,例如:“黄昏”。

7. 圯(yì)/易(yì)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容易”的意思。

圯多用于口语中,例如:“他是个很圯受的人”;而易则更常用于书面语,例如:“容易做到”。

8. 也(yě)/爷(yé)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称呼”的意思。

也用于表示尊称,例如:“降冕于也”;而爷则用于男性的尊称,例如:“老爷”。

总的来说,通假字的存在丰富了汉字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汉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含义进行正确的选择,避免产生歧义。

通假字的讲解与判定

通假字的讲解与判定

通假字的讲解与判定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通假字的类别1.音同(近)通假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

例如: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礼记·缁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公孙丑》)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遥游》)没死以闻。

(《战国策·赵策》)例的“倍”和例的“畔”分别是“背”和“叛”的借字,倍与背、畔与判同音;例的“培”和例的“没”分别是“凭”和“冒”的借字,培与凭、没与冒是双声;2.形似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

例如: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匪—斐、静—净、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晤,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晒。

动词。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穿着。

动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刚刚。

副词。

屈平既绌,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同“措”;放置。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

名词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通假字

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通假字类型: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2.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3.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上”是“尚”的借字,崇尚之义。

音近替代:“距关而毋内诸侯”(《史记?鸿门宴》)“内”与“纳”音近,故相通。

形近替代:“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韩非子?五蠹》:“》)“被”与“披”形近,且有同一构件“皮”而通。

•通假字与假借字区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

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

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60个常见通假字

60个常见通假字

60个常见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通假字(六册)

通假字(六册)

通假字(六册)通假字(六册)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ng)通“僵”僵硬《童趣》2、不亦说乎“说”(yu)通“悦”高兴《〈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同“汝”你《〈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通“智”聪明《〈论语〉十则》5、路溪头忽见“见”(xin)通“现”显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同“无”没有《山市》7、裁如星点“裁”(ci)同“才”仅《山市》8、尊君在不“不”(fu)通“否”不(在)《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n)通“攀”牵《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i)通“才”有才能《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通“贴”粘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通“耶”语气助词《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通“座”座位《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通“只”仅《狼》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要”(yo)通“邀”邀请《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u)同“又”还有《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q)通“屈”弯曲《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通“父”男子美称《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衡”(hng)同“横”与“竖”相对《核舟记》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n)通“拣”挑选《核舟记》22、选贤与能“与”(j)通“举”推举《大道之行也》23、矜、寡、孤、独“矜”(gung)通“鳏”老而无妻《大道之行也》24、荡胸生曾云“曾”(cng)通“层”量词,用于重叠的东西《望岳》25、略无阙处“阙”(qu)通“缺”破《三峡》“余挐一小舟”的“挐”通“桡”。

“桡”意:撑(船)。

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不穷“”(zhun)通“啭”宛地叫《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反“反”(fn)通“返”回《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通“饲”喂养《马说》29、才美不外见“见”(xin)通“现”显现《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i)通“才”才能《马说》31、其真无马邪“邪”(y)通“耶”语气助词《马说》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通“肢”肢体《送东阳马生序》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34、百废具兴“具”(j)通“俱”全都《岳阳楼记》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通“嘱”叮嘱《岳阳楼记》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同“馐”美食《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同“值”值得《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通“谪”《陈涉世家》39、为天下唱“唱”(chng)通“倡”《陈涉世家》40、固以怪之矣“以”(y)通“已”《陈涉世家》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通“披”《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42、故不错意也“错”(cu)通“措”《唐睢不辱使命》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sen)通“伸”《隆中对》45、自董卓已来“已”(y)通“以”《隆中对》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n)通“拣”《出师表》47、必能裨补阙漏“阙”(qe)通“缺”《出师表》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说”(yu)通“悦”《公输》49、子墨子九距之“距”(j)通“拒”《公输》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通“御”《公输》51、公输盘诎“诎”(q)通“屈”《公输》52、亲戚畔之“畔”(p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3、曾益其所不能“曾”(c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4、困于心,衡于虑“衡”(h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通“避”《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n)通“辨”《鱼我所欲也》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通“德”,感激《鱼我所欲也》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ng)通“向”《鱼我所欲也》60、小惠未徧“徧”(bin)通“遍”《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反”(fn)通“返”《愚公移山》62、汝之不惠“惠”(hu)通“慧”《愚公移山》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通“无”《愚公移山》64、一厝朔东“厝”(cu)通“措”《愚公移山》相关链接:XINGE网络课堂(二)。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暴:“同曝”晒。

动词。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杯:同“杯”;酒器。

名词。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辟:通“避”;躲避。

动词。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弊:通“敝”;困顿,失败。

名词。

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不:同“否”;不。

副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材:同“才”;才能。

名词。

裁:通“才”;刚刚。

副词。

采:同“彩”;颜色,彩色。

名词。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藏:同“脏”脏腑。

名词。

廛:通“缠唱:通“倡”;倡导。

动词。

钞:同“抄”;抄写。

动词。

雠:同“仇”;仇敌,仇人。

鉏:同“锄”;锄头。

名词。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从:同“纵”;与“横”相对,淬:通“焠";厝:同“措”;放置。

动词。

错:同“措”;放。

动词。

“ 当:通“挡”;抵挡。

动词。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道:同“导’;引导。

动词。

得:通“德”;恩惠。

名词。

吊:同“掉”;落。

动词。

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队:通“坠;坠落。

动词。

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堕:通“隳”;毁弃。

动词。

而:通“尔”;”你的。

代词。

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而:同“如”象。

形容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蕃:通“繁”;多。

形容词。

反:同“返”;返回。

动词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拂:同“弼”;辅弼。

动词。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100个常见通假字

100个常见通假字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

动词。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在古代的文言文里,有许多字在不同的文献中存在不同的写法,这些不同的写法被称为通假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些通假字对于深入研究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以供参考。

一、同音同义的通假字1.人:亻、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亻之初,性本善。

2.天:日、大例如:天可汗,曰乃晋大人也。

天可汗,大乃晋大人也。

二、同音异义的通假字1.上:尚、上例如:百姓尚上,上遗高文。

百姓上上,上遗高文。

2.下:化、夏、叚例如:上天化之,下地成之。

上天夏之,下地成之。

三、同义异音的通假字1.心:忝、甚例如:心忝百姓兮,甚以为戏。

忝百姓兮,心以为戏。

2.云:为、焉例如:为云泉石、焉得可留?云泉石、为得可留?四、多音多义的通假字1.得:着、得、悼例如:得四杰之笑,有状诸境之败。

着四杰之笑,得状诸境之败。

2.使:是、试、是例如:使人心不同其役于萧墙,是无倦也。

是人心不同其役于萧墙,使无倦也。

五、专有名词的通假字1.曾:显、曾、曽例如:显于星旗曾祖,有前驱斯石。

显于星旗曾祖,有前驱斗石。

2.惠:慧、喙、会例如:慧于未来人之幸者,惠不左右庄。

惠于未来人之幸者,喙不左右庄。

以上仅是部分文言文通假字的介绍,希望对您的文言文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献中的通假字及其对应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精髓。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通假字的疑问,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有关文言文的知识。

总结:文言文通假字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通假字对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包括同音同义、同音异义、同义异音、多音多义和专有名词的通假字。

通过学习这些通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希望本文对您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启发,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通假字汇总

通假字汇总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4.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弊:通“敝”,困乏,疲惫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7.辩:通“辨”,区别例如:此大小之辩.也。

(《逍遥游》)8.裁:通“才”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9.采:通“彩”,色彩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10.飡:通“餐”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逍遥游》)11.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13.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4.垂:通“陲”,边关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15.歠:通“啜”,给水喝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16.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17.卒:通“猝”,突然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18.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俗称“蘸火”。

这里指用药浸泡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20.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21.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22.道:通“导”,引导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通假字

通假字

41、距关,毋内诸侯 4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决而行 43、 “离骚”者,犹离忧也 44、慄深林今惊层颠 45、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46、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47、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48、两股间脓血流离 4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0、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51、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52、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5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54、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5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69、善刀而藏之 70、沈醉不知归路 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7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7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7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7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7、秦王不说;不亦说乎; 7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9、死者太半 80、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81、今王田猎于此 82、不用,则以纸帖之;对镜帖花黄
96、故其畜积足恃 97、顷之,烟炎张天 9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99、暴秦之欲无厌; 100、燕坐于华堂之上;集宾友酣燕 101、皆阳应曰:‘诺’ 10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项伯;便要还家 103、耶娘妻子走相送 104、无以,则王乎 105、澭水暴益 106、左忠毅公逸事 107、翼日进宰 108、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09、是谁之过与? 110、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1、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7、或师焉,或不焉 8、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9、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0、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1、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12、适中手自钞录

200个通假字

200个通假字

高考通假字1.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 ,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 ;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 ,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桮: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 ,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 ,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10.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 ”11.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13.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不:同“否” ,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16.材:同“才” ,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裁: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18.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仓:同“苍” ,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廛:通“缠”,量词。

“胡取禾三百廛兮 ?”22.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23.钞:同“抄” ,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24.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25.鉏:同“锄” ,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 , 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26.绌:通“黜” ,罢免官职。

动词。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 曲终收拨当心画
相对,地理上的东西为 “横”。名词
• 画: 同“划” 用拨子在
•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
手以死
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 在琵琶中划一下。
• 皇: 通"惶” 恐惧,惊慌。
形容词。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 “麾众 拥豪民马前,” • 麾: 同“挥”; 指挥。
动词。
• “甚矣,汝之不惠。” • 惠: 同“慧”; 聪明。
湿的样子。形容词。
• 陇: 同“垄”; 高地。
名词。
• 录: 同“碌”; 平凡,
乎庸。形容词。
• 戮: 通“勠” 并力,
尽力。动词。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
当。”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甿隶之人。”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
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
烧一陌儿。”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 • 声: 通“伸”; 陈述,
之声义。”
说明。动词。
•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 通“志”, 标志,

记号。名词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
• 食: 同“饲”; 喂。动
词。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感也。”

• 受: 同“授” 给,与。
动词。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离: 通“罹”; 遭遇。动 词
帘: 同“奁” 女子梳妆
用的镜匣。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 列: 通“裂”; 分裂。

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10.朝{②于是人朝见威王 (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读 zhao,早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11.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真心,诚意) 12.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果真,表示假设) 13.方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③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3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②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过秦论》 36、制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秦有余
轻伯夷之义 (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 (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韭韭 g:L
1.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⑥此天子气也。 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非我也,兵也。 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⑩君子生非异也。 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 复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①自杀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 (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 当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夫当关,万夫莫开 (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往) 43.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③孙叔敖举于海 (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 (全,杀尽) 44. 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告诉) 4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 46.修 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47.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48.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 (招致) 49.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辞劳苦 (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通假字
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 (使……离散) 以愚黔首 (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 (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 (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少仲尼之闻 (以……为少,小看)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
大事也 (将要) 50.次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 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 51、行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52、引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引用) 53.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
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