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高专数学模块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合集下载

浅析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

浅析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

作者 简介 : 徐晓红 ( 1 9 6 9 一 ) . 女, 湖北鄂州人。鄂 州职业大学, 讲师 , 研究方 向: 数学教学。
8 2
练习、 测试 以及 压 迫 式 的教 学 管 理作 保 障。高 职 高 专 院校 大多是 三年 制 专 科 , 主 要 教学 目标 是培 养 专 业 技 能 型人才 , 学生 学数 学 的 目的不 明确 , 认 为学 习 数学 用处 不大 , 学好 一 门专业技 能就 够 了 ; 学 习方 法 陈旧, 还 是 中学 时 的老 一套 。这 给高 职 院 校 的数 学


技 能型人 才的培 养
二、 围绕技 能培养开 展数学 教学
技 能 型人 才 是 当今社 会 工作 在生 产第 一线 , 占 有重要 岗位 , 且掌握 一种或 多种特定 技能 的人 才 , 如 机床工 ( 车工、 铣工、 数 控 机床 操 作 工 ) 、 电焊 工 、 应 用软件 维护人 员等 等 , 技 能 型人 才往 往 不需 要更 宽
等也应作相应 的变革 。本文从培养技 能型人才的角度对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的教 学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 : 技 能型人 才; 高职院校 ; 数学教 学; 考核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1 2 —0 o 8 2 —o 2
教师 提 出 了新 的 课题 。因此 , 高 职 院校 的数 学 教 师 要针 对不 同专 业 的专 业 技 能 型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 结 合数 学 教学 内容 多 、 课时少, 学生 学 习 数学 的观念 、
2 0 1 3年第 l 2期 第2 9卷 ( 总3 4 8期 )

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突出办学特色——高职教育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突出办学特色——高职教育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 高等职业教育是 以 能型、 技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技 术教 育 , 负着培养 高技 能高素质人 才的使 命。 因此 , 肩 高等
职业院校要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 确定高技 能高素质人 才培 养 目 , 标 要适 应高等 职业教 育改革的新形 势、 新要求 ,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 点大 力推行人 才培 养模 式改革 , 既要 重视 学生实践技 能的培养 , 也要 重视 学生综合 素质 的培养 , 力培养 高技能 高素质人 才。 努

挫折 。《 大学生就业违约暗流值得关 注》 指出 , 7 . %的单位 曾遭遇 有 86
学生违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说 : 我们发 现用人单 “ 20 06年 , 教育部《 于全 面提 高高等职业 教 育教学 质量 的若 干意 位对 毕业 生的职业道德 和工作态 度要求最 高 , 关 甚至 超过 了对知 识和技 见》 文件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 , 国高职教育 能 的要求 。但学 生和社会 青年 的价值观取 向与 用人单位 的要求还有 比 我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 目标 、 以工学结合 为切入 点的人 才培 养模 式改革 较大 的差距 ” 0 8 。20 年初 全国人 代会 、 协会 的代表 在讨论 教育 时指 政
第 一 、 大 力 推 行人 才 培 养模 式 改 革 要
掉, 只开设实践操作技能课 。本人认为这是错误 的言论 , 应引起 高职教 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的重视 , 并加以预防和纠正。
1 明确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 目标 、
以工学结合 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是 改革的重点 。简单 的 说 , 学结合就是学 生在校 学习与在企业 工作相结合 的一种教育形 式。 工

职业胜任力视域下新时代职业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胜任力视域下新时代职业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六期︵总第九十二期︶收稿日期:2023-04-28基金项目: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度校级重点委托项目《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kyzx2022-05);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重点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JZWGGK-2023A-20)作者简介:刘福森(1980—),男,山东陵县人,副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提出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1]新时代、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质量就业需要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需要高质量人才培养。

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应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化思维,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反向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支持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建构实践育人体系的逻辑基础(一)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比以往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基于此,国家相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山东省提出并实施构建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军民融合、海洋强省、区域协调发展等八大战略布局。

经济社会战略发展亟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新建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主动顺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意在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精英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扭转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清或错位培养的状态。

高职模块化技能包教学体系构建及评测

高职模块化技能包教学体系构建及评测

2023-11-10•教学体系构建•模块化技能包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实践案例与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教学体系构建背景与意义构建目标与原则目标建立符合企业需求、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模块化为基本结构构建方法与步骤将技能划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三个层次方法:通过行业调研,确定岗位技能需求,将技能划分为若02模块化技能包设计03学生需求技能包需求分析01行业需求02学院定位技能包内容选择030201技能包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学生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平时表现等,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01030203教学实施与评价教学实施原则与流程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标导向强调实际应用,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实际技能。

实用为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个技能包,学生可以按照模块顺序逐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模块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

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评价标准括知识掌握、技能应用、职业素养等多方面。

学生成绩评定与反馈成绩评定反馈机制04实践案例与分析实践案例一实践案例一•·1. 基础模块: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商务礼仪、商务英语等基础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专业模块: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需求,开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国际贸易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与产业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升专业质量和水平,建立科学、全面、多维的评价体系。

下面是一个针对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1.培养目标:明确定位,符合行业需求,具备核心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科建设:教学团队规模与质量,教学研究成果,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

二、师资队伍1.教师数量:专业领域教师数量与结构。

2.教师素质:学历、学位、职称、教龄、教学能力等。

3.教师培训:培训计划与实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4.师生比例:合理配置教师与学生数量,保障教学质量。

三、课程建设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要求设置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

2.课程质量:课程开发与,教材选用与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实践教学1.实践基地:实习基地配置与数量,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2.实践指导: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指导与评价体系。

五、学生评价体系1.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与比例,知识与技能评价。

2.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3.学生就业与创业: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以及就业单位满意度。

六、教学与科研创新1.教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与工具。

2.科研创新:创新教学科研成果,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

七、社会服务与社会声誉1.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等。

2.社会声誉:专业声誉,就业率与单位满意度,学术影响力。

总之,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保证高职高专教育质量,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办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构建能力为本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构建能力为本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构建能力为本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针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人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我国高职教育在近十多年时间内完成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内涵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新的热点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专业建设,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纲”,也是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设计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认真分析区域产业背景、行业格局、企业需求和自身条件,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与社会接轨不密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没有进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课程体系大多数还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段式的教学仍相当普遍;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满足不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

那么如何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德育优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突出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及多证结合原则。

2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是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明确的要素。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维普资讯
16 5
口长 江师 范 学院 学报
从 以上表述 中,我们可以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 养目 标的认识分为几个阶段:培养实用人才——培 养应用型专 门人才——培养高 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 才。显然 ,教育部的 l 号文件 ,对高职人才培养 6
目标 的定位 ,更为准确 、全面 和科 学 。它不 仅体 现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 承 凤
( 重庆教育学院 高职院 ,重庆 406 0 07)
【 要】 高职教育将人 才培养 目 定位为 “ 摘 标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决定 了高职教育具有 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重庆教育学院针对前几年高职教育 中单纯以能力为本位的、偏 离了 正确培养 目 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随之而来的较为严重的职业化倾向,在教 育教 学改革 中更新 高 职人 才培养观念,坚持素质与技 能并重的质量观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 系,探索以 “ 大小学 期 ” “ 务驱动 ” 为特征 的工 学结 合教 学模 式 ,同 时与企 业合 作 开展 应 用研 究也促 进 了产 学的 、 任
①据教育部 20 年 6 07 月公布的 20 年 全国教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06 , 06 20 年 全国普通 高等 学校 16 所 , 87 比上年增加 7 5所。其 中普通 高校
中本科 院校 7 0所, 2 比上年增加 1 9所, 高职 ( 专科 ) 院校 1 4 1 7所, 比上年 增加 5 6所。
为重要 。
办 出特色。 9 9 ”19 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 《 关于深化教 育 改革全 面推 进素质 教育 的决定 》指 出 : “ 等 职 高
业 教育是 高 等教育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要大 力发 展 高 等 职业教 育 ,培养一 大批具 有必 要 的理论 知识 和较 强实 践 能力 ,生产 、建设 、管理 、服 务第 一线 和农

从需要分析来看构建高职高专ESP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从需要分析来看构建高职高专ESP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些 具 有较 强 的语 言基本 能 力和 丰富 的教 学经 验 的
教 师 ,很 明显 ,他们 姑且 能 被称 为 “ 言”教 学 的 语 专 家 ,却是 名 副其 实 的专 业 教学 “ 门外汉 ” 。第二 。 专业 教 师呈 现 出 “ 巴英 语 ” 的模 式 。基 于第 一种 哑
越 来越 高 .至 少从 经济 角度 而 言我们 与 世界 的交 往
需要 分 析 来 解 读 构建 高职 高 专 E P教 学体 系 的必 要 性 。 S [ 键 词 】专 门 用途 英 语 ;高 职 高 专 ; 需要 关
[ 中图分类号)H3 9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0 6 2 1 )2 0 9 - 3 6 3 7 1 (0 10 — 0 10
语 教学 ,提 高大 学 生 的英 语 综 合 实 用 能力 ” 。教 育
科 的特 点 。许 多教 师对 其角 色转 换还 没 有思 想上 和 心理 上 的准备 ,更 有甚 者知 难 而退 ,存 有 临时抱 佛
脚 的 想法 。
部 高 教 司 20 0 4年 关 于 《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 大 的 文件 。是 各高 校非 英语 专业 本科 生英 语教 学 的 主
重 点必须 放 在那 些 与特定专 业 、职业 及 与之相 关 活
动 的语 言运 用上 ;与普通英 语形 成对 照 。两个 可变 性特 征是 :E P教 学 在语 言技 能 的 习得上 可有 局 限 S
术 高度 发 达 ,国际 贸易 、 国际旅游 、科技交 流 等全
球 性 的交 往 日益频 繁 。国际 新趋 势需 要一 种能 担 当

Srvn 提 出了 E P具 有 的 四个 根本 性特 征 和 t es e s 两个 可变 性特 征 。四个 根本 性特征 是 :必须 满 足学 习者 的特定 需求 ;在 内容 上 与特定 的专业 、职业 有 关 ;在句 法 、词 汇 、语 篇 、语 义 以及 语 篇 分 析上 ,

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文章提出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职高专教育,构建融二者为一体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整体功能特性及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职业人素质构成职业发展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一、“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以“职业化人品塑造、职业化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训练为主线,达到毕业生上岗即能顶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1”是指高职高专教育平台,“3”是指职业人素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路径;“N”是指与职业发展匹配的N种职业化人才。

二、“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模式要与高职生的职业发展相一致,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战略高度进行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为一体。

这是我们研究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其相关结构模式的根本依据。

由此,笔者根据系统论的整分合原理,首先,将高职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大类;其次,将高职教育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为为职业教育服务,使之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最后,将二者整合到统一的学习实践路径中,培养出职业化人才。

三、“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构成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胜任特征理论,运用逆向分析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

胜任特征的构成一般有六个层面:(1)知识:岗位任职者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信息;(2)技能: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3)社会角色: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理解;(4)自我认知:个体如何看待与认识自己;(5)个性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生理、认识与心理特点;(6)动机:人们内心深处反复出现的一种牵挂,它驱动、指导并选择行为。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李建卿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文结合新时期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论,设计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重点培养和有机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素质高、技能强、后劲足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虽然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职业素质不强、迁移能力不足、综合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构建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会计专业分析了其具体应用。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普遍反映是态度好,上手快,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上岗,但综合能力提升空间不大,很难独当一面,因此,新时期的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技能的培养,而且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按照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依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素质养成和能力训练两大核心要素,对专业课程模块和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进行调整,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扩张高职办学规模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中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较强专业技能、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高职院校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政府投资力度会逐步加大,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将是大势所趋。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培养目标与规格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 培养方案实施与管理 • 培养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01
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 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 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从而
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做出贡献。
02
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的确定
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高职高 专教育的职业导向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职 业岗位的需求。
知识水平
能力素质
就业质量
社会评价
通过考试成绩、学术论文、实践报告 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
通过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岗位与 培养目标的匹配度等方式评估学生的 就业质量。
基于评估结果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内 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 实践经验,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 结合。
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学组织和表达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教材选用
选用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优质教材,注 重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 图书、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其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一)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是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

在这些专业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专业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工程技术中,学生需要掌握微积分来计算物体的形状、体积和力学性能;在计算机科学中,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对于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数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学生能够锻炼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分析和判断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适应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职业的变化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为今后的岗位晋升和转岗打下基础。

此外,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高等数学所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终身。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学生应理解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2、了解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数学运算,包括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绘制等。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

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平台模块课程体系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

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以数学实验为平台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以数学实验为平台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义了 。
三 、高 职 数 学 实 验 课 的建 设 内容
数 学 实验 课作 为高 等数 学 的辅助 课程 ,必 须使其 与高 等数学 内容互 补 ,必 须 把它 同数 学理 论教学 融于 体 ,同步进 行 。在数学 理 论教学 中要侧 重学 生的数 学 思想 和 数学 方法 的培 养 ,强化 数学概 念 的教学 ,向

高职 数 学 实 验 课 研 究 的 现 状 分 析
2 0世纪 7 0年代发生 了轰 动数学 界的两件大事 :一 件 是 困扰众 多智者 1 0多 年的 四钯 猜想借 助计算 机获 0 得 了解 决 ;另一 件是 分形 几何 借助 于计 算机强大 的 显 示 功能 得 以建立 ,这 两件 事情 给数 学研 究方 式带 来 了 巨大 的冲击一 一 实验 方法 进入 数学 研究 ,产 生 了数学 实验 。2 0世纪 8 0年代 国外首先开设数学 实验课 ,经过 多年 的教 学试验于 l 9 7年出版 数学 实验室 9 9 ,l 91 年 国外创办 了 ( ( 实验数学 》季刊。我 国于 2 0世纪 9 0年 代 末也开 始 设置数 学 实验 课 ,并 出版 有 关数学 实 验书 籍 ,如 中国科技大学 1 9 年开设数学 实验课 ,1 9 98 9 9年 编 写 出版 了 ( ( 数学 实验 教 材 。随后 其 他本科 院校也 相继 开设 了数 学实 验课 ,但 基 本上 只是 针对数 学 与计 算机 专业 ,其 他 专业 绝大 多数 还是选 修课 。真 正 应用 数学 实验 的是 数学 建模 ,而对 于高职 高 专 院校 来说 由 于升 格迟 、起 步 晚 ,真 正适 合 的教材 还在 研究 探讨 摸 索之 中,对于 数学 实验 课 的建设 也 没有真 正列 入课 堂 教学 计划 之 中 ,有 的还 只是 一 种设想 ,有 的 只开设 了 实验 班进 行数 学实 验课 教学 ,但 课 时也 不多 。应用 较 多 的也是 现在 高职 院校 参与 大学 生数 学建 模之 中 ,但 学生 面不 宽 ,只 限于极 少数 数学 好 的学生 。基 于数 学 实验对 提 高学 生综 合素 质有 着重 要 的作用 ,在 高职 院 校开设 数 学实 验课 也就 有着 举足 轻重 的作 用和 时代 意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1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2
3
4
5
6
7
8
9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 A≥12,C≤2, 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需要进行“四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专业与行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以此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一、理论与实践融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高职教育存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分离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高职教育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就需要学校强化对实习实训的组织和指导,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与企业融合学校与企业是高职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找工作难、用工难的问题。

高职教育需要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展产教合作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开设企业实训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三、专业与行业融合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实际用工市场的需求存在偏差,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一、课程定位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经管类等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高等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 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包括数学计算、代数运算、微积分计算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强化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要在具体的职业领域进行应用,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数学基础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通识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工作的的基础,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策略2. 强化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重点突出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和掌握。

只有建立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强调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4.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内容。

以“服务”的理念重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

以“服务”的理念重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

有 内容的进行知识整合和重构,靠近专业 ,努力为专业课 服务 , 增加综合 实训 内容 ,突出强调数学知识与专业知 识的连接 ,提 高学生学 习数 学的 目的性 ,为专业服务 。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数 学教材 ;服务 ;重构
根据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 目 ,每个专业培养方 标 案 中的课程设置 ,都要基 于专业 人才培 养 目 的实 标 现 。作为 高职数学 教育工作者理应遵循服务 的理念 ,
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的原则 ,力求把教材有理有据
学的教学提 出了较高的要 求。如增加利用两角和与差
的三角函数 、半角公式及 正弦型曲线进行工件的有关
计算 ,图形描绘满 足了专业学习和职业 岗位 的需求 ,
还可以增加坐标 的平移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此为技 术工人所必须掌握 的重要 内容 ,也满足数控加工的实 际需求。在 “ 建模操作”模块 中 ,初步使学生了解建 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一种工具 。根 据建立数学模 型的 目的和掌握 的信息 ,将实际问题翻 译成数学问题 ,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甚至要做 调查研究 ,查找 资料 ,对问题进行 简化 、假设 、数学 抽 象。这样会 提高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增 加 了趣 味 性 。有针对性选 择含有相关知识的篇 目,属 于培养综 合知识 的动手能力 ,在此要选取一些特殊例子 、典型
明 ,注重知识的运用。如模具专业的学生可 以依据客
教材如果不 与学生原有水平相衔接 ,缺少专业气 息和趣味性 ,容易影 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目的不明 确 。没有 目标的学习是不可取 的。会给后续教学埋下 隐患 。为此 ,在选择题 目时尽量避开内容过 于深奥 的 例题 和习题 。同时为增加教材 的趣味性 、形象性 、 目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与本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不同,高职高专教育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职业定向明确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实践能力突出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较高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注重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专业概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为学生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3、专业核心课程围绕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工作任务设置,如数控编程与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方向。另一方面, 高素质技能型讲的是人才培养 1 引 言 也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质量 和特 点 , 说 明 了 培 养 出 的人 才 应 具 备 的 知 能力 、 能和素 质结 构 , 培养 出的人 才应具 备较 技 即 我 国高等教 育进人 国际公 认 的 大众 化教 育 阶段 , 千载 识 、
打破 原有 以知识 系 统性 为 主 导 的课程 体 系 , 创建 及根据 自己对 专业 的兴 趣 更 好 地 确 定 自 己的专 业 或 以能力 为主导性 的课 程 体 系 , 专业 通 用技 术基 础 的 在
如何定 位 , 已是 高职 高专 教育 面 临 的关 键 问题 。定 位 必须 根据企 业 对 该专 业 岗位 群 的要 求 来确 定 毕 业 生 能 技 问题关 系到 学校 的办学方 向 , 系到 学校 的发展 。定 应 具备 的知识 、 力 、 能和 索质结 构 。 关
位 正确 与否 , 看 它是 否 立 足 于 国情 , 否立 足 于地 要 是
能 难逢 的发展 机 遇 和前 所 未 有 的严 峻挑 战 同时 摆 在 了 强 的解 决 生 产 第 一 线 技 术 问题 所 需 的 基 本 知 识 、 技 在 高 职高专教 育 的 面前 。所 以 . 怎样 的 办 学 理 念 , 校 力 、 能和素 质 。因此 , 专业 人 才培 养方 案制 定 时 , 学
争教育正确 的定位 , 就是 以社 会 需求 为 导 向 的就业 教 教 学不能 完全 以学科 为 主 , 而应 以市 场 需求 为 主。课
3 改革课程体 系、 学内容 、 教 教学手段和教学
育, 就是要 为地 方 经 济 服务 , 坚持 与 市 场需 求 紧密 结 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的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 合, 就是要有 突 出职业 素 质 和技 术应 用 能 力培 养 的办 重 点 和难 点 , 在应 试 教 育 向素 质 教 育 的转 化过 程 中, 学 特色 , 养社 会 需求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人 才 , 进 地 高职高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应 围绕“ 培 促 培养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职高专数学模块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以“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和服务专业的特点,对高职数学构建模块教学体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了应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模块教学
1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然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公共学科,普遍存在着内容多,课时少,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等问题。

传统的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学科系统的完整性,理论的严谨性,以“知识本位”为中心,而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设置过高的理论学习高度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而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而数学课与专业课程脱节则易不被学生重视,所谓地与专业融合并非生搬硬套几个案例插在原有的内容当中,而是真正地找到与专业课的契合点、衔接点,既能够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与专业课衔接,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自然地过渡。

高教〔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005年国务院推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推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前进和发展,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2]为了能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高职数学的内容体系要逐步向模块化改革的方向发展。

2高职教育改革的历程
2.1模块化教学的提出
模块化教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是ME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能力本位教育)。

ME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一种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任务为主线确定模块,简称为“任务模块”。

而CBE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加拿大的“CBE”模式。

[3]
2.2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块教学
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历程也是颇为艰辛,最初是大量删减教学内容压缩成若
干模块,事实上仅仅是删除了复杂的定理证明和公式的推导,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在每个模块中添加应用数学的内容,但没有打破原有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4]
3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具体方案
3.1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教学模块的构建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各模块的内容在注重知识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同时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

由于高职数学课时较少,需讲授的内容较多,加上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所以模块中的内容并非简单的压缩、删减,我们的原则是“简而精”,各分支的内容在整合时应反复精选,取舍时注意不能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以及相关定理,对于基础内容如微积分,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是高等数学的灵魂,我们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否则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宽基础”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内容整合时必须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的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最大限度地与专业融合。

如果说基础模块的“宽基础”理念是为了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和从业能力,那么专业模块则要最大限度地与专业对接,融合。

根据各专业后续课程的不同,我们将各模块灵动组合即“活模块”的理念,并在各模块内部引入大量专业案例,淡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知识衔接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的目的。

(3)利用软件解决复杂繁琐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是要把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在就业后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习使用软件是非常必要的,利用Mat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能帮助我们轻松解决导数、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软件的能力,将人工计算能力和软件计算能力有机地配置,可以给学生带来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双重增长。

3.2分专业的模块组合与教学时序
我们将传统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融为一体,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学的内容,并且我们保持了其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专业模块中又有若干个小的模块,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进行灵动组合。

而拓展模块包含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3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4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4.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江苏省精品课程《数学应用技术》课程网站(http:///),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地进行学习,在题库中随机的抽取题目自我测试,从而提优补差,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教师在线答疑,或是可以在论坛里与同学交流。

另外我们还提供了专业网站,如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中国数学建模网、大科普网,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

3.4.2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一尺讲台+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不能完全适应如今的教学体制,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适当插入多媒体教学,如在讲定积分的概念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变换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新颖,增强学习的兴趣。

3.4.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渗入教学
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成为好的教学方法,唯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动态地处理教材,针对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巧妙地将“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渗入到实际教学中去。

[5]
3.5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一张试卷的成绩结合平时成绩按百分比计算得出最终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将考核分为基础和能力拓展两部分,基础部分仍沿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能力拓展部分可由数学教师与专业课老师共同讨论出题,也可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由教师指导,最后以论文的方式提交。

4结论
数学基础课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应用数学的“专项能力”,收集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应用等岗位“通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鞠永才.构建模块弹性应用体系,科学把握“必须”和“够用”——高职高专基础课模块弹性应用体系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1-4.
[2]吕益萍.中外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比较之浅见[J].教育与职业,2012(5):94-95.
[3]雷田礼.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点设想[J].高等理科教育,2011(5):128-130.
[4]邹成.高职数学的分层模块化教学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37-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