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辽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请从多个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不少于800字
请从多个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不少于800字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可从历史、艺术、文学和风俗等多个角度来介绍。
以下是关于辽宁地域文化的不少于800字的介绍:一、历史:辽宁地域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在于其丰富的历史遗迹。
辽宁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辽宁是早期中国玉器文明的中心,丰富的玉器出土证明了古代辽宁地区人们的高度文明。
此外,辽宁还是中国伟大的清朝皇家家族的发源地,盛京(今沈阳)是清朝的国家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物。
二、艺术:辽宁地域文化的艺术闪光点在于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辽宁的舞蹈、音乐、戏曲等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中,辽宁的满族戏曲尤为有名,以其独特的剧种、剧目和表演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赏。
辽宁的民间舞蹈也是一大亮点,如著名的“抚顺皮影大戏”等表演形式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辽宁还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化人物,他们为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学:辽宁地域文化的文学亮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学资源和作品中。
辽宁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学传统。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家出生于辽宁,如著名作家张洪纲、弋阳等。
他们的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辽宁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风格,从古典诗歌到现代小说,无一不展示了辽宁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品味。
四、风俗:辽宁地域文化的风俗闪光点在于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辽宁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在当地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此外,辽宁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如满族传统的“祭祀年神”和“初五灶王”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辽宁人民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还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以上是关于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的多个角度的介绍,辽宁地域文化在历史、艺术、文学和风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亮点。
这些闪光点表明了辽宁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为游客和其他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了解和欣赏辽宁文化的机会。
东北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
东北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摘要:东北文化是中国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代表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三省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东北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特点以及其在食物、音乐和节庆方面的重要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个坚韧而多元的文化。
1. 引言东北文化是中国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东北地区的多元民族背景为这一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元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东北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2. 东北文化的历史东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满、蒙、朝鲜等民族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在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
东北作为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其文化也受到了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东北文化的传统特点东北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特点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传统特点:•食物文化:东北地区以丰富的农产品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而闻名。
东北菜肴如红烧肉、酱骨头等以其浓郁的味道和丰盛的份量受到人们喜爱。
•音乐与舞蹈:东北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如二人转等,这些表演形式在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冰雪文化:由于严寒的气候,东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文化,如滑雪、冰灯等活动在当地深受欢迎。
4. 东北文化的食物、音乐与节庆东北文化在食物、音乐和节庆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食物文化:东北菜肴以其独特的味道和风味在中国餐饮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丰盛的份量和独特的调味方式成为其特色。
•音乐与舞蹈:东北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欢乐的娱乐方式。
•节庆文化:东北的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通过庆祝活动弘扬着传统文化。
5. 东北文化的社会贡献东北地区以其农业和工业发展而闻名,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社会贡献:•农业与工业: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产业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间工艺:东北地区的民间工艺如木雕、剪纸等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辽宁省是满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因此拥有丰富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戏曲、音乐、织锦、建筑、风俗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满族人独特的文化标识,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开始重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开发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满族戏曲满族戏曲起源于明朝,是一种盛行于东北地区的戏曲形式。
它以武打动作为主体,旋律独具特色,表演方式情节丰富,颇具强烈的地方特色。
目前,辽宁省内有多个著名的满族戏曲剧种,如锦州皮影戏、凌海满族皮影戏、大石桥锦剧等。
这些戏曲剧种不仅是满族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满族戏曲旅游线路建议:锦州皮影戏观看、了解满族文化、品尝满族特色食物。
二、满族音乐满族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音乐包括唢呐乐、民间音乐、大锣鼓等多个表演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唢呐乐。
唢呐乐是满族人在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和民俗文化特点。
满族音乐旅游线路建议:观赏唢呐乐表演、了解唢呐制作和演奏技巧、参与民间音乐表演。
三、满族织锦满族织锦是满族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是满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满族织锦以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图案瑰丽而著称于世。
辽宁省辽阳市、朝阳市、凌海市等地都有着悠久的织锦文化历史。
现代社会,满族织锦已经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手工艺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满族织锦旅游线路建议:了解织锦的历史和民间传说、观看满族织锦的制作过程、亲手体验织锦手工艺。
四、满族建筑满族建筑是满族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特点在于它的建筑形式、装饰风格、雕刻花纹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满族的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多层、屋檐飞扬,有着特殊的地方民族建筑风格。
现今,满族传统建筑已经较为罕见,但保护这种建筑风格仍然意义重大。
锦州当地民俗
锦州当地民俗班级:在Z1106姓名:张琦学号:1241110625辽宁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山黑水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民风豪迈的特点,东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和大方,并且由于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的民风与关内迥然不同,甚至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东北十大怪。
正式与众不同,所以我将在东北十大怪,方言,饮食这几个方面来简略的描述一下东北的生活习俗。
首先来说一下东北十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人有将纸糊在外的习惯。
因为早期的时候东北人家大多比较穷苦,窗户上没有玻璃,所以只好将纸糊在窗户外面。
亦可以用来御寒,又可以用来防止别人从外面看见屋内。
最早的时候是将纸糊在窗户里面,但是后来发现这样横容易被风吹开,经过实验发现胡在外面可以坚持的时间更久于是便演变成了一种将纸糊在窗子外面的习俗。
等到后来有了玻璃以后仍然保留着将纸糊在窗户外面的习俗。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现在的农村还能看到许多老太太在休息的时候吸大烟袋。
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由于东北的冬天很长,大家都有猫冬的习惯。
农村妇女为了打发时间就抽大眼袋。
不只是在冬天,平常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那些农村妇女也会掉个大眼袋。
一来可以休息的时候抽上几口,有可用来访问驱虫。
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流行抽烟袋,而是改为抽烟卷了。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记得在我的印象里,总是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农家小屋里,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觉。
那个可爱的孩子总是躺在一个竹篓里。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东北人认为只有这样悠出来的孩纸长大后才高大挺拔。
不仅如此,这样走还可以出尽孩子入睡。
就像现代人哄小孩的时候总是将他们抱起来来回的悠。
第四怪,噶啦哈姑娘爱。
这个东西我小时候经常玩,到技术不够高,总是输给别人。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嘎拉哈是用羊的膝盖骨做的,每杀一头羊的手时候才能取出来一两个,很少。
所以大部分都是用塑料制的,便宜。
记得一下课直接就蹲在教室的地上跟同学玩,每次都会玩的手上全是泥,然后然自己的同座损一顿。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4、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环境、 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
四、组织论文
根据大纲结构,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引言、发展历程、特色 元素、影响因素四个部分进行组织。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流派 特点、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五、撰写和修改
在完成论文的组织后,开始逐步修改和润色文章。首先,检查文章的语言表达 是否清晰,逻辑是否紧密;其次,确认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如引用文献是 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等;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自然、流畅。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对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 重要。以下是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力度,建立完 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术界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力度,深 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和展览活动, 推动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认知和重视。
3、促进传承与创新:在保护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其 传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审 美需求。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众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的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5、结合旅游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将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 展。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 色研究
目录
01 一、满族传统建筑装 饰的特色 三、对辽宁地区满族
辽宁锡伯族成人体部体质特征
辽宁锡伯族成人体部体质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体部体质特征锡伯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锦州市等地。
他们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特征。
本文将探讨辽宁锡伯族成人体部的体质特征。
一、身高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平均身高相对较低。
长期以来,锡伯族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这可能是导致他们身高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同时,遗传因素也可能对锡伯族身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体型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整体体型相对较为匀称。
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锡伯族成年人普遍拥有较为健壮的体格,肌肉发达。
这也是他们适应农牧生活方式的体现。
三、面部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面部特征与东北地区其他民族相似,呈现为黄种人的面容特征。
他们的眼睛相对较小,眼角略微上翘,鼻梁较宽,唇部较为丰满,整体面部轮廓较为平和。
四、皮肤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的皮肤呈现黄中带白的肤色特征。
锡伯族居住在东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寒冷,所以他们的皮肤较为干燥,并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
因此,锡伯族成人通常需要加强皮肤保湿和护理。
五、眼睛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的眼睛通常呈现单眼皮的特征。
这与锡伯族的遗传因素有关。
另外,由于长期从事户外劳动,他们的眼睛还表现出对阳光的较强适应能力,如耐阳光照射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强。
六、头发特征辽宁锡伯族成人的头发通常呈现黑色,且较为直发。
他们在头发保养方面注重清洁和护理,通常保持头发整洁干净。
综上所述,辽宁锡伯族成人的体部体质特征包括身高相对较低、整体体型匀称、面部黄种人特征、皮肤黄中带白、眼睛单眼皮特征以及黑色直发等。
这些特征不仅是锡伯族独特的身体特征,也是他们适应东北地区历史、地理和气候等环境变化的结果。
这一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辽宁锡伯族的文化与传统,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辽宁锡伯族成人的身体特征包括相对较低的身高、整体匀称的体型、黄种人的面容特征、黄中带白的皮肤、单眼皮的眼睛特征以及黑色直发的头发特征。
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介绍800字作文
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介绍8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介绍800字作文篇1民俗文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
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
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
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
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
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介绍800字作文篇2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介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辽宁人,我对家乡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延续千年的独特文化自然是无比熟悉和自豪的。
沈阳民居,民俗特色介绍
沈阳民居,民俗特色介绍
沈阳的民居和民俗特色独具魅力,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介绍:
1. 民居特色:
沈阳的民居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满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硬山两面坡的砖木结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方式注重墙体垒砌技术,青砖砌墙,黑瓦盖顶,显得古朴典雅。
此外,沈阳的民居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细节,比如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火炕是满族民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称为“万字炕”、“拐弯炕”、“转圈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组成,长度与住室的宽相等。
烟囱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灶相通。
2. 民俗特色:
沈阳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沈阳秧歌是流传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每年都举办秧歌节。
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
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
此外,满族的舞蹈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格。
莽式舞是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分男莽式和女莽式。
这种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另外,满族八角鼓也是满族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说唱艺术。
八角鼓的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檀木、乌木等硬木制作,宽约17厘米,单面蒙以蟒皮。
鼓框镶银边,边上开有梅花孔,孔内穿有小铜钹。
演奏时,用手指击打鼓面发出鼓声。
八角鼓既是舞具,又是击节领弦的指挥。
总的来说,沈阳的民居和民俗特色是中国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体现,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请从多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
请从多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分别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表演等方面。
辽宁地理环境的特点对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渤海,南濒黄海,地势东高西低。
这种地势使得辽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等。
辽宁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辽宁地区的渔业和海洋文化非常发达,人们以渔为生,海鲜文化也深入人心。
辽宁的历史文化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曾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统。
辽宁是中国古代东北著名的九州之一,历史上曾是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等地的统称。
这里留存有众多的古代建筑、雕塑和石刻,如沈阳故宫、盘山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见证了辽宁地区的繁荣和辉煌,也成为了当地人民自豪的文化符号。
辽宁的民俗风情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辽宁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辽宁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庙会、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
例如,辽宁的锦绣河山庙会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辽宁的民间舞蹈和音乐也独具一格,如锦州龙舞、沈阳滚龙舞、大连海韵等,都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
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艺术表演资源。
辽宁的艺术表演形式多样,包括戏曲、舞蹈、音乐、曲艺等。
例如,辽宁曲艺是中国曲艺的重要分支之一,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此外,辽宁还有许多著名的文艺团体和演艺人员,如辽宁歌舞团、辽宁话剧团等,他们在国内外的演出中展示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表演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点既是辽宁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也是当地人民自豪的文化遗产。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辽宁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人口
有人口581,3万(2000年)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分布于新疆、辽宁、青海、甘肃、吉林等地区。1206年(13世纪)以“成吉思汗”(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蒙古诸部后,建立蒙古汗国,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蒙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语言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宗教
“白衣民族”
饮食
主食:米饭(打糕、冷面)
副食
肉食——牛肉、鸡肉、海鱼(明太鱼),最爱吃狗肉。
喜欢吃素,不喜欢羊、鸭、鹅及油腻食物。传统副食品泡菜、大酱汤
礼仪与禁忌
尊老习俗
与长者同行,忌走在前面,非超不可,应说明原委;路遇认识的长者,须恭敬地问安并让路
尊老风俗
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家宴无法回避,应举杯背席而饮
“长者为尊西为大,敬烟敬茶献哈达”
“口利”或“口到”习俗
节日
小年(二十三)、大年(春节)、那达慕大会(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每年的七八月间,源于摔交、射箭、骑马)、敖包祭祀
那达慕“游戏”“娱乐”
萨满教、祖先崇拜、佛教并存
民族服饰
男——长袍马褂、白袜、青鞋(单、夹、皮、棉)
女——旗袍
满族的常服还有坎肩、兜肚
满族的帽子——便帽(耳朵帽、四喜帽、帽头)与礼帽
满族的鞋:旗鞋(分寸鞋、高底鞋)
束装紧袖
男女老少均喜佩荷包
饮食特点
主食:主要是蒸煮食品,用面粉制成各种饽饽——“驴打滚”、“萨其马”最有名
以面食为主
副食
肉食类:猪肉、羊肉。“白肉血肠”最著名,其次“坛肉”
蔬菜类:大白菜、酸菜(酸菜、猪肉粉条为主料的火锅)
饮品:白酒(白干)黄酒(黄米)米儿酒。关东烟(红烟)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习俗礼仪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的人文特征做一介绍。
一、历史渊源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境内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东北地区是辽、金、燕等民族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辽代的国家制度、金朝的皇室文化、清朝的满洲文化等都在东北地区形成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中,东北曲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代表着东北人民独特的幽默风格。
而民间音乐与舞蹈则是东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东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东北人民豪迈和热情的性格。
三、民俗风情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非常丰富多样。
比如,农历正月的大庙会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种表演、摊位、活动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此外,东北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例如划龙舟、吃粽子等。
四、习俗礼仪东北地区民众对待客人讲究热情好客,以酒席款待客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习俗。
酒席上,大家常常举杯互助,以表达友情和亲近。
此外,东北人对长辈的尊敬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传统习俗,尊重长辈、重视亲情在东北人的家庭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其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习俗礼仪都形成了东北人民独特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东北的人文特征无疑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东北地区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注:以上内容为机器生成,仅供参考。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这里的人们热情豪爽,生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的饮食文化是其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菜以量大实惠、口味浓郁著称。
比如著名的铁锅炖,一口大铁锅,炖上排骨、豆角、土豆等食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还有酸菜白肉,自家腌制的酸菜,配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酸香可口,十分下饭。
地三鲜也是东北餐桌上常见的菜肴,茄子、土豆和青椒过油后炒制,味道浓郁。
此外,东北的烧烤更是一绝,夏天的夜晚,大街小巷的烧烤摊烟雾缭绕,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吃着烤串,喝着啤酒,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东北的民居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传统的东北民居多为平房,房屋坐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取暖。
墙体厚实,窗户通常较小,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屋顶多为坡屋顶,用茅草或瓦片覆盖。
屋内一般会有火炕,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温暖又舒适。
院子里还会有一个仓房,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东北的服饰民俗也别具一格。
在过去,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头戴狗皮帽子,手戴棉手套。
这些服饰不仅保暖性能好,而且实用耐穿。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能看到传统服饰的影子。
东北的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彩。
春节是东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货。
打扫房屋、蒸馒头、做豆腐、杀猪宰羊,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会有扭秧歌、猜灯谜等活动。
东北的秧歌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或手绢,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动着身体,步伐轻盈,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除了秧歌,二人转也是东北民间艺术的代表。
它通常由一男一女两个演员表演,通过说、唱、扮、舞等形式,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幽默风趣,深受人们喜爱。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其中包括了各地的少数民族。
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鲜明,有着独特的饮食、服装、民俗和生活方式,并且这些特点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存在很大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一、多元化的饮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非常多元化,各民族的餐饮习惯各不相同。
蒙古族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法以涮肉和烤肉为主,甚至还有生吃牛羊肉的习惯;藏族则以牦牛肉和青稞酒为主要饮食,他们还喜欢用酥油泡茶喝;满族则喜欢吃火锅和刺身,重视面食的制作,还有着独特的酸菜制作方式。
在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里,饮食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蒙古族的火把节和纳米尔节,藏族的春节和斋月节等等,都有着特定的食品喜庆方式。
二、原始的服饰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各具特色,多数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颜色、样式、织法和装饰。
如:蒙古族的蓝色长袍和白色打破虎,藏族的红色罩衫和青色八卦道袍,满族的黄色长袍和黑色汉服等等。
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服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蒙古族的马鞍绣、革制品,满族的穿袍保暖、孝顺和庆典,藏族的莲花制品、珠宝饰品等等。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民俗非常的丰富多彩,这些民俗活动多数围绕着传统节日、婚嫁习俗、生育活动和农场生产等方面进行。
比如:蒙古族的纳米尔祭、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活动;藏族的藏历新年、朝圣活动、天葬等传统习俗;满族的三胞胎生育祭和白衣天女嘉年华等传统节日。
这些活动充分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
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同样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
比如藏族的藏医药、唐卡画和舞蹈艺术等;蒙古族的蒙古包、马术文化和捕猎技艺等;满族的满洲烤肉、皮影戏和曲艺唱腔等等。
总之,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包括了各地的饮食、服饰、民俗和生活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构成了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内容。
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片土地代代相传着丰富而独特的东北民俗文化,这种文化风格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又展现了创新品味的活力。
本文将就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东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
东北的传统节日、民俗习俗、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东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首先,在传统节日方面,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
比如,春节是东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狮子等。
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既富有仪式感,又反映了东北人民对新年祈福和团聚的美好愿望。
其次,东北地区的民俗习俗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东北人民喜欢在婚礼上舞蹈《二人转》,这是一种寓意美好生活的舞蹈形式。
此外,东北还有一些独特的娱乐活动,如冰雪嘉年华和舞龙舞狮等,这些都是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东北地区的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也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影子。
东北的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如东北刀马旦、锄禾舞等,它们既展示了东北人民的勤劳和豪爽,又传递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二、东北民俗文化的创新品味除了传承传统文化,东北地区还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注入了创新品味。
这种创新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东北地区在传统节日方面的创新堪称独特。
比如,在春节期间,东北地区推出了新颖的冰灯展览活动,以冰雕艺术的形式展示东北人民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和创造力,这既是对传统元素的保留,又是对冰雪文化的创新发展。
其次,东北地区的民俗习俗也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例如,在传统的结婚仪式上,东北人民开始注重融入现代元素,如在婚礼现场播放流行歌曲,穿着时尚的婚礼服装等,这些改变既保留了传统的仪式感,又展现了东北时代的品味。
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问题研究
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问题研究辽宁地区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在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下,锡伯族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保护问题,包括语言失传、文化传承难题、传统习俗变迁等。
对于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一、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现状锡伯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辽宁地区分布较多。
锡伯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传统,其文化元素兼具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锡伯族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锡伯族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锡伯族语言面临失传的危险。
锡伯族语言属于蒙古-满都尔语系的蒙古语族,是一种濒危语言,目前使用锡伯语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很多年轻人都无法流利地说锡伯语,这导致了锡伯族语言的逐渐消失。
锡伯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锡伯族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元素逐渐被忽视和淡忘,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有限,导致了锡伯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锡伯族的传统手工艺面临衰败。
锡伯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编织等,然而随着现代化工业品的兴起,传统手工艺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导致了传统手工艺的失传和衰败。
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措施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
针对辽宁地区锡伯族文化保护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锡伯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锡伯族语言是锡伯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开设锡伯语课程、出版相关教材、推动相关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对锡伯语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使用锡伯语。
加强对锡伯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弘扬。
可以通过开展锡伯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相关展览和演出、挖掘和记录锡伯族的传统故事和传说等方式,加强对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风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以下是对东北风俗文化的介绍。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在东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祖先和自然神灵的崇拜与祭祀。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东北地区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庙会活动,在庙宇中烧香祈福,舞龙舞狮,观赏灯谜,品尝元宵等。
此外,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也是东北地区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点燃火把,集结在火山口或山顶上,舞狮子,燃放烟火,庆祝夏至的到来。
二、婚礼风俗东北地区的婚礼风俗独具特色。
传统的东北婚礼通常有许多仪式,如迎亲、拜堂、新娘出门、拜天地等。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一般会乘坐装饰豪华的花轿,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来接新娘。
而在新娘出门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游戏考验和过门闯关,以体现娘家人对嫁出去的女儿的爱和关心。
此外,东北地区的婚礼中还有特色的菜肴,如大盘鸡、熏鱼、腌制的鱼和肉等,色香味俱佳,极具东北特色。
三、民间艺术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锦州满剧、哈尔滨相声、沈阳大秧歌等都是东北地区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
锦州满剧是辽宁锦州地区的地方戏曲,其典型代表就是《焦喜园》。
哈尔滨相声是哈尔滨地区的传统形式,以幽默诙谐的对话来表达人情世故。
沈阳大秧歌是沈阳地区的舞蹈形式,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间表演,边跳边唱,锣鼓喧天。
四、民俗习惯东北地区的人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与民俗。
比如在辽宁地区,农历腊月二十九日的小年夜,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门神,以保佑家庭平安。
在黑龙江地区,人们在农历九月三十日的中秋节晚上,会举行赏月活动,并常常会聚在一起品尝年糕和水果。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们酷爱跳广场舞,每天都能看到广场上一群热情洋溢的中老年人跳着欢快的舞蹈。
五、民歌舞蹈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歌舞蹈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大合唱、五子登科、远方的思念等都是东北地区的民歌名曲。
东北地区的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辽宁地区的锦绣刺绣舞、黑龙江地区的土尔扈舞等,融合了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辽宁省的饮食文化
辽宁省的饮食文化饮食作为文化现象的一部分,不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更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为此,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辽宁省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辽宁省的饮食文化特色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东南与朝鲜以鸭绿江为界,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辽宁的饮食资源相当富饶。
农作物以玉米、高粱、大豆为主,糜子、谷子、花生、小豆等杂粮也有大面积种植,水稻产区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
山区盛产野生的动、植物及各种水果。
鹿、兔、榛鸡、鹌鹑、铁雀、沙半鸡,榛蘑、黄蘑、蕨菜、山楂、板栗等产量可观。
辽宁的南部是大海,盛产对虾、黄花鱼(石首鱼)、带鱼、梭鱼、鲈鱼等,在广阔的滩涂海面上,还自然生长着许多海参、鲍鱼、扇贝、贻贝、牡蛎、沙蚬、毛蚶、文蛤等食中珍品及人工养殖的海带藻类。
此外,像地岭的大葱,开原的大蒜,绥中的圆鱼(甲鱼、鳖)、白梨,辽东半岛的苹果等,都久负盛名。
在辽宁大地上,可以说是北有粮仓,南有鱼场,西有林棉,东有果园,为辽宁人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辽菜是在满族菜点、东北菜的基础上,吸取鲁菜和京菜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辽宁菜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明油亮芡、讲究造型。
这些肴馔的特色,可用一首小诗来概括:山珍海味取料广,火锅白肉美名扬。
烧扒熘各有别,芥末葱蒜多辛香。
咸甜分明油酱重,焦酥脆嫩质滑爽。
明油亮芡外观美,荤素相宜耐品尝。
因为东北气候严寒,居家饮膳重视火锅,别只看白肉火锅、小鸡炖蘑菇、白肉熬粉条、松仁炒玉米、鸡丝拌拉皮那么几道家常菜,它却凝聚着东北烹饪的深厚功力。
辽菜不能简单等同于东北菜,辽宁是满族聚居的主要省份,因此辽菜受满清宫廷菜和王府菜影响较大,讲究用料和造型,无论是器皿还是色、香、味、形都很考究。
这里的器皿高矮方圆、形态各异,不同的菜式盛于或樽状、或鼎形的器皿中,配以高超的刀工和精致的造型,宛如清宫里的一道道御膳。
辽菜中的全羊席更有名,它是继满汉全席后的宫廷大宴之一,为宫廷招待信奉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宴席。
辽宁人的性格
辽宁人的性格在辽宁人的性格中,由于继承了“闯关东”汉子们那种对生活的幽默领悟和对生命力激情张扬的精神传统,形成了一种略带有“野性”阳刚而乐观的性格特征,它体现为一种东北人特有的生存意志与生存方式。
既是;华民族整体性格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以温和中庸为特征的儒家文化性格的一种历史补充。
东北人普遍豪爽而粗矿,辽宁人更具有这样的特点。
辽宁人比较大方外向,爱交朋友,讲义气,办事爽快,从心底里鄙视那种“小家子气”的忸伲作风。
如果谈到酒文化,辽宁人性格中的那种豪爽之气就更加明显。
在辽宁,许多事情,包括谈生意、交朋友,都是在酒桌上进行的。
辽宁人好酒而不嗜酒,酒桌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广泛交友的载体,豪爽的辽宁人在酒桌上其实是非常清醒的,表面粗矿而心明如镜,性格豪爽而又不失细心处事。
辽宁人一般有着非常好的心理素质,既豪爽又沉稳,这从他们的谈吐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辽宁人口才好,善于与别人交流沟通,人与人对话往往诙谐而幽默,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性,经常爆出一些巧妙的歇后语,具有东北农民的那种幽默感。
外地人和辽宁的老百姓只要喷上一会,很快就能感受到那种平实中蕴涵的诙谐,讽刺中夹含的幽默。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火暴全国的赵本山等辽宁演员的小品作品,那种诙谐幽默、开朗乐观、淳朴火辣的风格,正是根源于这块黑土地的传统性格基因。
这种诙谐幽默的生活态度、大方外向的性格,使得辽宁人有一种良好的艺术感觉,特别是在以个性为主的表演艺术方面,非常出色。
辽宁人对文艺比较擅长。
评书、二人转、小品这些原本极平常的艺术,都被辽宁人摆弄得红红火火。
也…#、困T排辽宁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排外。
辽宁人历来比较宽容、开通,不排斥!!二舰纽的械。
贮人的品观比较抛的,比_女_、、贿宁人有时又显得过于宽容大度,以至于自己的产品地的品牌都没有得到很好保护。
“口、本辽宁人性格敦厚、朴实,待人热情、真诚、直率、不喜欢见外。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就是非常的”实在“.这就是咱们平日里常说的”实诚,'.因此’和辽宁人交朋友是比较放心的。
辽宁省的习俗
辽宁省的习俗
辽宁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因此,辽宁省的民俗习惯也令人钦佩,这里有各种各样古老而深厚的习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辽宁省的习俗。
首先,辽宁迎春习俗在辽宁迎春时会有很多特别的习俗,比如,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甚至将家里的灯笼挂在外面,以此来欢迎新的一年。
其次,辽宁人有守晚的习俗,每逢春节、元宵节或其他重大节日,人们都会守晚,因为“守晚”的意思是不幸除外,它是对长寿的祈求。
再次,辽宁有留宿习惯,人们都会让他们的客人留宿,而男孩子不准进入女孩子的宿舍,也是出于礼貌考虑,以示表示尊重。
最后,辽宁人也有一些独特的婚姻习俗。
比如,在辽宁,新郎会在婚礼当天穿一身正装,新娘会穿着白纱披肩,并戴上传统的“桃花钗”头饰,比喻礼贤下士,传承古老的婚礼文化。
以上就是辽宁省的简单介绍,辽宁省的习俗令人羡慕,它包括各种古老而深厚的习俗,不仅意义深远,而且有着浓浓的文化底蕴。
不仅如此,辽宁省的习俗还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作为传承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辽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辽宁省地理位置独特,北接吉林、内蒙古,东接朝鲜,西接河北,南临渤海,是连接东北与中原的核心地带,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多以此为军事重地和重要后方。
鲜卑族以朝阳为都城发展至中原,满族以沈阳为都城发展到全国,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蒙古族建立的元及北元,都以辽宁作为重要后方基地。
在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创造了辽宁独特的地方文化,积淀下了辽宁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现象。
一、辽宁少数民族分布及自治概况辽宁省是个多民族省份,其中汉族人口3710. 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664. 3万人,占巧.2%。
全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和蒙古族共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其中满族人口占全国第一位;蒙古族人口占全国蒙古族人口居全国第二位;回族24. 6万人,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朝鲜族24万人,约占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的12%;锡伯族13. 2万人,约占全国锡伯族人口总数占66 %,居全国第一位。
这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9 .5 %。
所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以这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满族。
辽宁是满族发祥地,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辽宁,主要分布在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等几个满族自治县所在的市和葫芦岛市。
八个满族自治县(市)分别是:新宾、山由岩、清源、本溪、桓仁和宽甸,其中凤城、北镇撤县改市,满族自治乡、镇、街道88个。
二)蒙古族。
主要分布在阜新和朝阳两市,分别占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76. 1%和%,分别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和33. 26%,两地合计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70%以上。
两个蒙古族自治县是喀喇沁左翼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自治乡、镇、街道16个。
(三)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辽河、浑河、太子河和鸭绿江流域以及大中小城镇和铁路沿线,主要居住城市是沈阳、抚顺、铁岭、营口、丹东等,朝鲜族自治乡、镇、街道12个。
(四)回族。
主要分布在沈阳、锦州、鞍山、丹东、海城、开原等大中城镇,自治地方为建平北二十家子镇。
(五)锡伯族。
辽宁是锡伯族的故乡,主要分布在沈阳、凤城、义县等地,自治地方为沈北新区的黄家锡伯族乡和兴隆台镇。
(六)民族联合乡镇。
共13个分别是沈阳市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康平县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西关屯满族蒙古族乡,东升满族蒙古族乡;鞍山市帕岩满族自治县千山区达道湾镇朝鲜族满族,清原满族自治县望花区李石朝鲜族满族街道;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溪湖区火连寨回族满族镇;丹东市东港市龙王庙满族锡伯族镇;阜新市彰武县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铁岭市开原市八宝满族锡伯族朝鲜族镇;葫芦岛市连山区新台门满族蒙古族镇。
二、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以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和回族文化为主,五个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辽宁的少数民族中,较早居住于此的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和锡伯族,朝鲜族、回族是迁入相对较晚。
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遗留以满、蒙文化为最多,其次为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文化。
(一)满族是辽宁第一大少数民族,历史遗迹丰富。
元末明初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
在16世纪末,居住在新宾满族自治县一带的女真人设立“八旗制度”,组织严密,到1635年基本统一了东北,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清太祖皇太极将“女真”改定为“满洲,”为此农历十月十三日成为满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颁金节”。
1.辽宁满族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为北京)。
省级以上满族物质文化遗产1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
数量多、品位高、类型丰富。
2.满族民俗文化遗产大多融入东北地方文化中,许多己经失传,有必要整理挖掘保护。
相当一部分融入地方文化,有饮食文化中的饺子、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及糕点等;窗花和挂笺(挂钱)剪纸文化;刺绣文化;旗袍等服饰文化。
遗失的有乌拉鞋、口袋房“万字炕”等。
3.文学艺术。
满族民间文学很丰富,且保存完整。
既有从肃慎、勿吉、握娄、靳鞠、女真等先民那里传承下来的口头创作,也有满族问世后的作品,包括神话、说部、传说、故事、民歌和说唱文学等。
歌舞限于民间形式的表演,突出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
但特色不明显,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的表现形式类似。
(二)蒙古族是辽宁省第二大少数民族,文化遗迹相对丰富。
辽宁境内的蒙古族是原住居民,主要居住于辽西的朝阳市和阜新市。
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其疆域达到辽西一带,1227年前后,蒙古人从大漠北大量移入辽宁各地,生产生活方式也由游牧转变为农耕型。
明初元辽王阿扎失里率部降明,其部分设为泰宁、福余、朵彦三卫,统称兀良哈三卫。
1389年明成祖朱棣求助选派蒙古兵协助夺皇位成功,为赏赐兀良哈三卫,也为了解除南下夺位的后顾之忧,割大宁卫地为兀良哈三卫蒙古族牧地。
1629年末1630年初,俄木布楚虎尔(阿勒坦汗的曾孙),为避免与林丹汗的战争率部东迁归附满洲。
从满套儿即今河北省丰宁县迁徙至朝阳境内,为土默特右旗始祖。
1629年喀喇沁部苏布地(元臣扎尔楚泰之子济拉玛十四世孙)和同族叔父色楞降金,为喀喇沁左、右翼旗始祖。
1705年在原喀喇沁右翼领地增设喀喇沁中旗,万丹征伟者(勒蔑十四世孙)为喀喇沁中旗始祖。
土默特左旗为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始祖为者勒蔑第十一世孙莽古岱。
清初,蒙古各部为盟、旗建制,疆界固定。
今辽宁省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喀喇沁、土默特、蒙古勒津、科尔沁、察哈尔和巴尔虎等六个部落的后裔。
1.辽宁蒙古族历史遗迹基本集中在辽西,开发利用尚处起步阶段。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乡的瑞应寺和大板乡的海棠山摩崖造像、北票的惠宁寺、尹湛纳希陵墓,建平喀喇沁王陵,朝阳市的佑顺寺。
另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民俗村”等。
2.蒙古族语言文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蒙古族文化阶层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强。
现有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一所,蒙古族完全中学8所,初中24所和1%所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班初中97所。
蒙语较好的占蒙古族52%。
当今辽宁蒙古族基本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占%(其中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人逐渐增多),另40一50%己经失掉了民族语言,基本用汉语。
3.生活习俗散居区多与当地其他民族的习俗趋同,但在民族聚集区和节日特色鲜明。
民族服装一般在节日穿;食品主要是粘豆包、蒙古馅饼、牛肚汤最有特色;善饮红茶、奶酒和白酒;特色节日有那达慕,以射箭、赛马、摔跤为主;最重要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阳历5月31日)为“圣祖日”,阴历十月初三为自豪节或自豪日,祭奠活动非常隆重,其它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祭祀火、星、敖包、天;禁食狗肉。
4.民间文学和艺术方面丰富,有些项目需注重传承。
辽西蒙古族地区民间文学非常丰富,目前己搜集到民歌300多首,传说故事200多个。
另有胡尔沁艺术、好来宝、经箱乐(喇嘛教一种化妆面具舞,表演降妖驱魔的内容)、蒙古剧(综合蒙古族歌、舞、乐于一体的艺术)、安代舞、盅舞、碗舞、筷子舞等。
(三)朝鲜族又称高丽族、韩族,是辽宁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
朝鲜族清代中后期迁入辽宁,主要居住在沈阳、新民、大连等市县。
朝鲜族民族文化意识比较强烈,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很好。
1.朝鲜族素有办教育的传统。
语言文字保护良好,各朝鲜族聚居区几乎都办有小学和中学,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在其总数的2%以上。
2.非常注重传统生活习俗。
各地朝鲜族的生活习俗基本相同,很少受地方习俗影响,惟节日朝鲜族节日与汉族相同,但形式不同,重要节日为“民俗卫3.民间文学和艺术方面成果丰富。
出版物有《中国音乐集成辽宁卷》中民谣1800多个和《朝鲜族民间故郭《朝鲜族民间故事365黝《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金德顺故事集》《朝鲜族古代童i})《朝鲜族口传民谣集》等;各市朝鲜族文化馆创作舞蹈有长鼓舞、扇子舞、彩伞舞等舞蹈300多个;流传至今的乐器有伽椰琴、Ajr}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革菜等民间乐器十余种。
(四)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蒙古族有一定的关系。
最早居住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和吉林的扶余,主体在康熙年间迁入辽宁的沈阳等地居住,现建有沈阳兴隆锡伯族镇和黄家锡伯族乡,义县、铁岭等地也有锡伯族乡。
1.生活习俗多与满族相同。
居住、服饰、饮食、礼仪等与满族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祭祀对象,供奉喜利妈妈。
禁忌有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等;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重要节日为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的西迁节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抹黑卫。
2.文艺体育。
喜爱骑马射箭,被称为“射箭民族“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3.遗迹。
辽宁有锡伯族历史文化的石碑20多角,家谱30多个,祖宗偶及神偶10多件。
锡伯族的重要古迹是建于1707年的沈阳和平区的太平寺,也是锡伯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最为重要的象征物。
(五)辽宁回族在元末明初时期因军政官宦避难、自然灾害逃荒、移民、谋生等迁入。
清中期以后回族大量迁入辽宁,主要居住沈阳、大连、锦州、本溪、鞍山、丹东、抚顺等市。
回族的主要民族节日是“大尔代节”。
回族古迹现沈阳存有清真南寺、清真东寺。
三、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突出特点不同民族文化融合每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影响,辽宁的主要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其他民族相互对抗交融并取长补短,形成独特不同民族联合和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现象。
(一)五族共和的代表—贡桑诺尔布。
“贡桑诺尔布(1872一}93}),字乐亭,号夔盒,者勒蔑第25世孙,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第十四任世袭扎萨克多罗杜陵郡王(1912年封为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
1.率先提出五族共和,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提出“驱逐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逐靴虏”在孙中山等人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第一部分《军政府宣言》中解释为:“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
……今己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即一些革命党人将满蒙藏回等少数民族排斥在外,这是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
于是,贡桑诺尔布等人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并认为满蒙藏回居住之地土地辽阔,占全国大部分,表达了如果这样忽视蒙古地区,有另做打算(即寻求独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