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俗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鄂温克族民俗)【圣才出品】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鄂温克族民俗)【圣才出品】

四、鄂温克族民俗(熟悉)1.“鄂温克”一词的含义“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里的人们,也有“住在南山坡的人们”和“下山的人们”之意。

2.地域分布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3.语言和文字(1)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布特哈、莫日格勒河和敖鲁古雅河三大方言。

(2)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3)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4)鄂温克人讲话时,经常使用手势,以强调语气。

4.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1)经济民俗①生产生活a.狩猎与牧业曾是鄂温克人主要的传统生产活动。

b.鄂温克族自治旗自治机构建立后,逐渐走上了“以牧为主,农业、半农半猎、驯鹿饲养、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经济振兴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类型。

②住宿a.鄂温克把居室称为柱,汉语称为撮罗子,也叫“仙人柱”。

b.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

c.牧区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圆形。

d.靠近山区的贫困人家住的是矮小、潮湿的“马架子”。

③服饰a.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主要为皮制。

b.颜色多为蓝色和黑色。

c.族人有禁穿白色和红色衣服的习俗。

④饮食a.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喜欢吃自做的“列巴”(即面包)。

b.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

c.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

d.鄂温克族吃饭时,全家人围绕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着铁锅。

⑤交通a.金勒,鄂温克族语意为滑雪板,是交通狩猎工具之一。

b.“塔拉佳比”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2)社会民俗:氏族制度①鄂温克人的氏族组织,叫“哈拉”。

同一哈拉的人,都有血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和姓氏。

蒙古族民俗常识1-6

蒙古族民俗常识1-6

第一课体育竞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体育竞技知识。

2.热爱蒙古族体育文化。

教学过程:一、彪悍的博客竞技鄂尔多斯那达慕中的摔跤比赛,以鄂尔多斯搏克为主。

鄂尔多斯搏克,是蒙古式摔跤的一种地方形式,是非常自由式的摔跤方式。

用毛毡制作的摔跤服上面将腰带斜搭在肩腰之间,双手攥紧不放,使用腰部扭动,手部摆动和双腿拌踢等技巧摔倒对方,这完全是力量均衡式的较量。

鄂尔多斯式摔跤不分年龄、不限时间。

由于有时持续时间长达半天,也是耐心、恒心、信心与决心的较量。

二、神奇的赛马技巧蒙古马和阿拉伯马曾是世界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长期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

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

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许多青年人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

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

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

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纷纷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彩的长距离赛马。

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旧称赛马、射箭、摔跤为男子三项竞技。

蒙古赛马比赛今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

届时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

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

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

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

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规则介绍:比赛一般以红旗或口哨为令。

比赛开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鞭策马,竞相追赶,观者欢呼鼓掌跺脚助威,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赛马结束时,一般要举行授奖仪式,获奖的马匹和骑手要并排列队于主席台前,先由专人在台上唱颂赞马词,接着往名列榜首的骏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等。

三、精湛的射箭技法射箭,是蒙古族古老久远的一项竞技运动。

它源自于蒙古族早期狩猎时代用弓箭自卫和猎获野兽的活动,后来在作战中他们又用弓箭射杀对手。

民俗学 重点 复习

民俗学 重点 复习

民俗学重点(看图说话、简答、答述、论述)一、民俗:(广义)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之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间:民众之间。

风俗: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化说、传统文化说。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指民俗在生产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就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A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

B集体性不排除个人的因素。

C 在流传中体现集体性,变得复杂和丰满。

2 传承性和扩布性:(时空文化的延续体,主体是人。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延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是民俗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在民俗发展中承上启下。

A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潜在能力,一切教化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B有时是主动积极的C内容和形式上的延续。

Eg:母体保留。

扩布性:也称传播性,他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

体现在:A受功能的制约,有条件的像周边地域和民族的渗透。

B对异地。

异民族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加工。

3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指民俗一旦长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

只要经济基础不变,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

变异性: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

造成变化的原因:A在传承和扩步中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B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C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革使民俗产生变异。

4 类型性。

5 规范性和服务性。

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①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②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③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弊端?五、服饰的五要素:质、形、饰、色、画。

民族服饰所体现的中国的人文观念:①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②求吉心理。

③表现民族的自我意思。

④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六、我国居民的主要类型:①利用自然条件加工修造的固定空间。

②生产生活的需要造成的移动生活空间帐幕、居家船。

③有天棚、地基和四壁的固定生活空间。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达斡尔族民俗)【圣才出品】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达斡尔族民俗)【圣才出品】

二、达斡尔族民俗(熟悉)1.“达斡尔”一词的含义达斡尔的含义在索伦三族结成紧密的原始性经济互补关系的民族集团就存在了,是索伦部内部相互区分的产物,是索伦语“耕种者”“开拓者”之意。

2.达斡尔族的分布地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3.语言文字(1)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

(2)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

(3)由于居住分散,达斡尔语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讷谟尔4种方言,但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不大,可以互相通话。

(4)达斡尔语属黏着语,构词方法主要有派生法和复合法。

(5)现使用拉丁达斡尔文字。

4.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1)经济民俗①莫力达瓦旗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

②畜牧业收入远超过农业收入而居第一位。

③以商贸、餐饮、娱乐、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④服饰a.保持着以皮衣为主的传统服饰文化。

b.男子服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c.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颜色以蓝为主。

⑤住宿a.达斡尔族传统房屋建筑的主要形式叫“雅曾格日”,是一种起脊式的、土木结构的草正房。

b.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

c.达斡尔族家庭一般不设火炉,秋冬季节防寒保暖靠火炕。

d.达斡尔族的草正房舒适讲究,宽敞明亮,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以多窗著称。

⑥饮食a.达斡尔族的早期农业主要是种植稷子、荞麦、燕麦、大麦等早熟作物,故主食方面有米食和面食。

b.达斡尔族的副食品有肉类、奶食品、蔬菜和采集食品等种类。

c.特色饮食主要有白菜沫、白菜沫炖豆腐、韭菜花、柳蒿芽等。

(2)社会民俗①达斡尔族有装烟施礼的习俗,达斡尔族还有修编家谱的习俗,该习俗始于清代。

②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佳风。

(3)信仰民俗①萨满教a.主持宗教活动的巫师通常被称作“雅达干”。

中考民俗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民俗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民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民俗概述民俗是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风俗习惯和仪式活动。

它包括节庆活动、婚嫁习俗、葬礼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建筑习俗等多种形式。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和地域的丰富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二、节庆活动1.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活动。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精彩的文化演出,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扫墓节日,也是某些地方的踏青节。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还会赏花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称为龙船节。

在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赋诗、赏桂花等,增进亲情和友情。

5.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法定节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举行阅兵式等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三、婚嫁习俗1.订婚: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订婚是指男女双方经过家长商议后确定婚事,以示双方的认真和诚意。

2.过礼: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过礼是指男方家庭代表携带嫁妆、聘礼等物品,到女方家庭进行交换,以示准备结为夫妻。

3.迎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中,迎亲是指新娘离家去往新郎家的过程,通常会有吹唢呐、舞狮等表演,热闹非凡。

4.敬茶: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新娘要给新郎的父母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

5.披纱: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新娘会在婚礼现场由母亲或闺蜜协助披上红色的婚纱,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未来。

6.洞房花烛夜: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新婚夫妇在洞房里共度爱情的第一夜,而亲朋好友则在门外吃喜酒、唱儿歌、散花瓣,祝福新人美满幸福。

民俗文化考试教学重点

民俗文化考试教学重点

1. 节日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

2 家土楼主要留在福建永定、龙岩的客家人民间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

3. 天然民俗村寨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一种原地保护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这样既可以给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能给遭受外来风习的冲击,使本地的古朴民俗气氛淡化。

4. 游艺民俗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5.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旅游中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民俗因素、民俗事象和载体。

6农业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生产经验等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7. 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二、 1.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经济条件 b历史传统 c地理环境 d宗教信仰 e社会风尚 f文化交流2. 闽浙惠安女的主要服饰及特色?“封建头、民主肚、解放脚、经济衫与浪费裤”,头首、上身、下身、足部。

大包头巾与低戴斗笠;上衣以短、窄、贴身为特点;下身多穿裤管宽大、裤裆很浅的深蓝色、深黑色的裤子,腰系银裤链。

3.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自然存在的属性;丰厚的文化内涵。

4. 粤菜的主要特色及代表菜肴?原料: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皆可以入味;做法中西合璧,软炒等;调料多:复合味料、卤水、五香盐等。

代表菜肴:龙虎斗、菊花龙虎凤等5.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经济条件 b历史传统 c地理环境 d宗教信仰 e社会风尚 f文化交流6. 农业民俗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约束性、功利性质、技艺性、稳定性、经验性。

7. 民俗旅游的特征有?(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参与性、原则性;(4)苦乐性、发展性。

蒙古族民俗礼仪测试题试题

蒙古族民俗礼仪测试题试题

一、填空题:〔30分)1、蒙古族祖先发祥于流域。

2、,又名铁木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出色的的,家之一。

3蒙古民族千百年来,过着“〞的游牧生活,被誉为“〞、“〞。

4、蒙古族狩猎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类,即:使用,使用,使用方法。

5、蒙古人把、、、、五种牲畜统称五畜。

√6、骆驼被誉为——“〞。

7、马头琴是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知名。

8、“〞和平的标志,其顶端是长约一尺的鎏金三叉戟,三叉戟两边代表的是弓,中间代表箭。

9、蒙古族共同的信仰—。

10、蒙古族有悠扬深沉的民歌。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1、根据五畜的体型和大小分为〔〕2、下面那一项属于蒙古族的红食〔〕3、蒙古包呈白色,蒙古人以〔〕象征纯洁和真诚、光明和希望、富有和高贵、美满和幸福之意。

4、有天籁之音之称的是哪种乐器〔〕5、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几月举行〔〕三、我是小判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蒙古族狩猎中历来都杀害怀胎母畜和幼畜。

〔〕2、好来宝,汉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说书〞。

〔〕3、狩猎方式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4、赛马时,骑手一般以中年为主。

〔〕5、除夕,即年三十是圆满的象征〔〕四、我会连:〔10分〕神秘欢快的布里亚特舞生命的里程剪发礼奔放潇洒筷子舞生命的祝福诞生礼优雅曼妙的盅碗舞生命的象征成年礼独具韵味的安代舞生命的延续婚礼生命的礼赞祝寿礼生命的终结丧葬礼五、我知道:〔共40分每题8分)1、蒙古族传统奶食有哪些种类?2、蒙古语可分为几大方言区?3、举行马奶节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牧人为什么要过马奶节?4、在蒙古族民间节日中,你最熟悉的是哪几个?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些节日?为什么?5、我们应该如敬献哈达?为什么不能将哈达挂在长辈的脖子上?。

民俗考试范围,巨强整理

民俗考试范围,巨强整理

单选:1. 古桥基本类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

2.门神:神荼郁垒,唐末五代时钟馗,秦琼尉迟敬德3.人力车:是日本的舶来品,又称“东洋车”,为求醒目,车身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法国人米拉1873年引入上海。

4.肩舆:亭屋式,箱榻式,椅式。

5.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七夕乞巧,小年6.儒家“三礼”:《周礼》政治制度,《仪礼》行为规范仪节,《礼记》礼的作用和意义7.寿称:花甲60,古稀70,耄耋八九十,期颐100;还历寿61, 因为60为一转;喜寿77,“喜”草书写作七七七;伞寿,伞字草书写作八十;米寿88,八十八;卒寿90,草书体九十;白寿99,百字差一;茶寿108,二十加八十八。

看图填空:1. 首服:笼冠(魏晋南北朝),幞头(唐代),通天冠(宋代),顾姑冠(元代),乌纱帽(明代),达拉翅(清代),清代凉帽。

2.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名解:1. 风俗:风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相沿成习,被一个地区或民族共同遵守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2.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3.集团结婚:为响应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上海社会局提倡在上海举行大规模的集团结婚。

1935年2月7日,上海市社会局发起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新式婚礼—集团结婚,共57对新人参加。

4.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特定人群中盛行,广为传播的词汇,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的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变迁。

简答:1.中国邮驿制度发展史上的通信法规: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这是魏文帝时由大臣陈群等制定的,是我国史上第一部专门的邮驿法。

宋朝邮驿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通信法规《金玉新书》,这种以法治邮的做法,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

2.民国时期汉语词汇变化的基本特点:民国时期新词不再陌生,汉语词汇的变化基本上围绕不断不出现的外来事物发展的,其中有几个有趣的特点:第一.从隔阂到接纳的心理过程第二.从恐惧到平和的心理过程第三.从最求生动的权益叫法变成追求规范的明晰称呼第四.词语的变化反映出认识更加准确精确化论述:1.中传饮食文化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食医合一:由于饮食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与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中国饮食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蒙古族民俗)【圣才出品】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蒙古族民俗)【圣才出品】

一、蒙古族民俗(掌握)1.语言体系、使用过的文字(1)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2)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

(3)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文字。

(4)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2.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1)经济民俗①住宿蒙古包主要由陶脑、乌尼、哈那、乌德四部分组成。

②服饰a.蒙古袍一般为右开襟,在领口、右襟腋下钉扣袢,与镶边搭配。

b.男士坎肩一般是短肥款,女士坎肩一般为收腰长款。

c.蒙古族有戴帽子的习惯。

第一,帽子在他们心目中不仅是防寒遮阳的必备品,也是吉祥权威的象征。

第二,不戴时就将帽子放在高处,也不随便触摸别人的帽子。

第三,男子缠头的颜色较暗。

第四,女子缠头的颜色较艳丽,姑娘缠头不封顶,右侧打结,垂下一穗,媳妇缠头封顶不打结。

d.蒙古族饰物主要有褡裢、鼻烟壶、烟袋、烟荷包、火镰、蒙古酒、戒指、手镯等。

③饮食a.蒙古族的主要食品分为白食、红食、紫食和青食。

第一,白食。

即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奶制品一向被蒙古族视为上乘珍品。

第二,红食。

即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牧民宰杀牲畜是有季节性的。

第三,紫食。

是指炒米和用面食炸制的紫色油饼果条等茶点食品。

第四,青食。

是指蔬菜瓜果类食品。

b.蒙古族的主要饮品为奶饮品、茶及酒。

④交通a.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传统上主要以牛、马、骆驼为交通工具。

b.勒勒车又称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族牧民的传统交通工具。

c.蒙古轿车在勒勒车的基础上制作而成,乘坐轿车的人多半为妇女和小孩。

(2)社会民俗①蒙古族人生礼仪包括求子礼、婚姻礼仪、祝寿礼、丧葬礼仪。

②蒙古族的传统婚礼主要包括求婚、订婚、小宴、婚礼、探望礼几个阶段。

③蒙古族一般在60、70、80、90岁时才祝寿。

④蒙古族认为火是一个家庭延续的象征和兴旺的标志,因此不能往火中扔脏东西、不能敲打火撑、不能把锅斜放在火撑上。

《内蒙古民俗》课教学大纲

《内蒙古民俗》课教学大纲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民俗》教学大纲所属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课程编号:19031024课程名称:内蒙古民俗学时/学分:42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内蒙古导游基础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门课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修课,属于专业知识拓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拥有49个民族共同居住的边疆地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内蒙古自治区内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本课程以发展旅游业为主题,较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了内蒙古民俗旅游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将相关内容有机组合,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构建教学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民俗知识,加深对内蒙古自治区各主要民族的认识;同时,课程立足旅游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分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特征、成因和分类。

(2)了解和熟悉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的历史概况、物质民俗、人生礼仪(3)掌握内蒙古各主要民族的社会民俗、岁时民俗、精神民俗。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对待民族风俗。

(2)通过参观考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唤起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生存价值观。

《内蒙古民俗》教学大纲(4)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将相关内容有机组合,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第5章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第5章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单选题]1.蒙古族最重(江南博哥)要的祭祀活动是()。

A.祭天B.祭祖C.祭火D.祭敖包(江南博哥)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敖包”是蒙古语音译,汉语的意思是“堆子”。

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来的,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

在牧民的心目中,敖包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

因此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单选题]2.蒙古族人的饮食烹调方法最为著名的是()。

A.煎B.烤C.熬D.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主要原料包括羊肉、奶、野菜及面食等。

其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哈达饼、蒙古馅饼、德兴元烧麦等。

[单选题]3.蒙古语“布和力麻哈”是指蒙古()。

A.手扒羊肉B.烤全羊C.全羊席D.烤羊肉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单选题]4.蒙古族由一人或者多人用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是()。

A.乌力格尔B.短调C.好来宝D.呼麦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好来宝,又称“好力宝”,蒙古语的意思是“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

好来宝大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前后,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有固定的曲调和一定的韵律。

[单选题]5.长白山是()的圣山。

A.朝鲜族B.鄂伦春族C.满族D.达斡尔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分布地域辽阔,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单选题]6.满族舞蹈中,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

A.安代舞B.喜起舞C.隆庆舞D.长鼓舞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古代满族爱好歌舞,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内蒙古其他民族民俗)【圣才出品】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内蒙古其他民族民俗)【圣才出品】

五、内蒙古其他民族民俗(掌握)1.满族传统民俗(1)风俗忌讳①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和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②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③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2)礼仪风俗①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②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

③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

④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

⑤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

⑥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

(3)丧葬风俗①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

要头朝西,脚朝东。

②死者的嘴里要放一个铜大钱,或者硬币,叫“含殓”。

③要停灵三天。

④满族人家死人盛殓后,在院内要挂红色幡旗。

⑤出殡的时候,长子手举“灵头幡”,走在灵车前头。

⑥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跟起脊的房屋一样。

满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

⑦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

(4)饮食风俗①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

②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

③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

④尤喜食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

⑤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5)祭祀风俗①满族的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

②整个祭祀过程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祭星4个部分。

③祭祀的食品,最主要的有:黄米饭和几头猪。

2.回族的传统民俗(1)饮食风俗①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

②禁食猪肉。

③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

④回民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

(2)宗教习俗①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

②礼拜寺渐渐统称为清真寺。

“清真”是“伊斯兰”在中国的汉文意译。

“清真”一般解释为“清洁真实”。

民俗学考试

民俗学考试

民俗学考试民俗学考试资料参考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无第三章(服饰民俗)1.冠:冠是贵族通常所戴的头衣,冠的主要作用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

(冠是贵族身份和成年的标志,该冠而不冠即为非礼。

)男子长到20岁时,要举行加冠之礼,同时取字,意味着从此成年,可以外出谋事做官了。

2.冕: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一直沿用到明代。

冕由綖、旒、纩、紞等组成。

周代以旒的多少区别贵族的等级。

魏晋后,皇帝的冕才准有旒,冕旒成了皇帝的代称。

3.弁:弁也是贵族戴的头衣,它是用几块鹿皮拼接而成的,样子类似瓜皮帽,在皮块衔接处还缀有五彩玉石。

皮子是白色,叫皮弁;红中带黑,与雀头相似,叫爵(雀)弁。

4.乌纱帽:乌纱帽也是幞头的一种,两脚宽短,外罩漆纱,始于晋代。

唐宋时期,乌纱帽一直流行于官僚阶层,一般百姓很少服用。

明朝,乌纱帽成为法定的官服。

5.蟒袍:蟒袍是官员常用的礼服。

古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

明代文武官员“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龙”的蟒袍。

6.补服:补服又称补子,为明朝独创,是表示官阶高下的鲜明标志。

补服即在官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方形补丁。

7.凤冠霞帔:凤冠是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明代始为标志命妇品级的服饰,8.瓜皮帽:瓜皮帽又称“六合帽”、“六瓣便帽”,形制象半个西瓜。

瓜皮帽用布帛缝合成软胎,还可以折叠纳入怀中。

9.马褂: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衫之外,便于骑射。

马褂有半袖、短袖,无袖即为马甲,明人称作“背心”,身长均与肚脐齐。

10.顶戴花翎:顶戴是暖帽、凉帽顶上镶嵌的宝石不同品级镶嵌不同的宝石。

暖帽顶上的翎管是用来插花翎的。

花翎即孔雀羽毛。

根据象眼睛一样的彩色斑纹,又分成单眼、双眼、三眼花翎。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民俗文化》重点知识四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民俗文化》重点知识四

导游资格考试《民俗文化》重点知识四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特殊服饰、代表食品:A、满族:东南开门,其结松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炕”;其服饰以袍服,因八旗制度而被称之为“旗袍”,经改良已成为中式女装;主食是小米,喜粘食。

善于养猪,喜食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炖粉条、饺子、手扒肉、点心“萨其马”;B、蒙古族:牧区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穹庐顶已成蒙古族建筑标志;其特殊服饰主要有: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长袍称蒙古袍,靴子尖稍向上翘起;以羊、牛肉奶为主,用手抓羊肉或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

忌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C、维吾尔族:房屋一般用土坯建筑,屋顶平坦,开天窗。

室内砌实心土炕,大门忌朝西开;男子穿长袍,妇女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或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

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四楞绣花帽;喜喝奶茶,佐以馕。

“抓饭”是民族风味甜饭。

夏季多吃瓜果,节日或待客以烤作羊招待;D、回族: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男装衣服肥大,裤长及脚面,老年人扎裤腿,穿西装式的长大衣,戴青色圆形平顶小帽。

妇女的衣服上空气下宽,达及膝或长过膝盖,戴披肩盖头;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牛、羊、驼肉和食谷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

风味小吃有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酿皮、白水鸡、切糕、油香和馓子,爱喝盖碗茶;E、朝鲜族:以木搭架、屋顶四面有坡,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爱穿白衣素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妇女穿短上衣、长裙,脚穿船形胶鞋。

男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宽大裤,外出常罩斜襟长袍,以布带打结。

现在多改着西服;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泡菜为副食。

喜吃牛肉或狗肉。

以冷面、打糕,松饼等待客;F、壮族:住”干栏式”(又称“麻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广西西北部,年老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肢的裤子,腰间束乡花围腰,喜戴银首饰。

广西西南部龙州、凭样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包方块的黑帕,穿黑色宽脚裤子;男子多穿唐装;年节吃粉糕。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鄂伦春族民俗)【圣才出品】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鄂伦春族民俗)【圣才出品】

三、鄂伦春族民俗(熟悉)1.“鄂伦春”一词的含义“鄂伦春”之名始于清初,译为使用驯鹿的人,又译为山岭上的人。

2.分布地域(1)17世纪中叶前,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2)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鄂伦春人逐渐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分别在呼玛尔河流域,逊河、沾河、乌云河、嘉荫河流域,阿里河流域,多布库尔河流域和托河流域五个流域。

(3)鄂伦春族现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族自治旗。

3.语言文字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4.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1)经济民俗①鄂伦春人的传统经济以狩猎为主,以渔业和采集业为辅。

②传统住宅为帐幕形的斜仁柱;另一种房屋是“奥伦”高脚仓库,还有木刻楞、土窑子。

③传统服装a.以皮装为主。

b.鄂伦春妇女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轻便,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和狩猎生活所创制的狍皮衣和狍皮帽,独具匠心,别具特色。

④饮食a.鄂伦春人的传统主食为各种兽肉兼有采集物。

b.其特色饮食有阿斯根、阿素、吊烧、粹腌肉等。

c.猎马和猎狗是鄂伦春族猎民不可缺少的帮手,被称为“猎人的伙伴”。

d.鄂伦春人一般不杀马和狗,也不吃马肉和狗肉。

⑤交通a.未使用现代交通工具之前,驯鹿是鄂伦春人特有的交通工具。

b.马也是鄂伦春人常用的狩猎驮运工具。

c.生活在林海雪原的鄂伦春人也喜欢使用滑雪板和雪橇。

(2)社会民俗①历史上鄂伦春奉行氏族外通婚,实行一夫一妻制,还有一种抢婚习俗。

②鄂伦春人非常注重礼节,有请安、下马和叩首三种施礼形式。

③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包括穆昆、乌力楞等;分别表示氏族、大家族。

④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

⑤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等。

⑥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

民族口诀歌(高频考点和预测题)

民族口诀歌(高频考点和预测题)

第一部分民族文化高频考点一、内蒙古自治区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宁夏回族自治区五、西藏自治区六、其他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七、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

第二部分民族文化预测题20道1、下列少数民族的节日里,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云南傣族在欢祝泼水节时,会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B.蒙古族在那达慕大会上,轮番表演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项目C.广西壮族在庆祝三月三歌节时,经常用五色糯米饭和泡菜招待客人D.藏族人在雪顿节会进行晒佛仪式,也会表演《文成公主》等藏戏【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壮族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泡菜是朝鲜族的特色饮食,在壮族的节日上不可能出现。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

A项可能出现。

B项: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

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D项: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又叫“酸奶节”。

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

表演的藏戏可能有《诺萨法王》、《文成公主》等。

2、中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下列民族特色美食与民族对应正确的是:①撒丕②乳扇③哈力海④漆油茶⑤竹筒鸡A.保安族、京族、土家族、怒族、满族B.苗族、壮族、塔塔尔族、藏族、德昂族C.傣族、白族、土族、傈僳族、哈尼族D.独龙族、朝鲜族、回族、畲族、景颇族【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蒙古族 高考知识点

蒙古族 高考知识点

蒙古族高考知识点蒙古族是我国数十个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高考中,涉及到蒙古族的知识点较少,但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族的发展始终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交流并共同成长。

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历史与草原息息相关。

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蒙古族就已经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形成了初步的聚居社会。

而在公元13世纪的元代时期,蒙古族的统治者成吉思汗创建了大蒙古国,开创了蒙古族的辉煌时代。

他们凭借出色的军事实力,征服了亚洲大部分地区,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古族的文化是多元且丰富多样的,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蒙古族传统的马头琴艺术。

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悠扬的琴音常常把人们带入到广袤的草原之上,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此外,蒙古族还有奇石文化、套马杆舞等非遗文化,这些文化都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蒙古族的语言也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蒙古族的语言属于蒙古-突厥语系中的蒙古语支,是蒙古族人民的母语。

蒙古语是通过民族音乐、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途径被广泛传承的。

虽然现代汉语在蒙古族地区也十分通行,但了解和学习蒙古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蒙古族人民。

除了历史、文化和语言之外,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也是需要了解的一部分。

蒙古族人民以勤劳和豪爽为特点,礼仪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们尊敬长辈,重视友情和亲情,婚礼和葬礼都有一套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此外,蒙古族人民还保留着传统的骑射技艺和民间游牧生活方式,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和动物的依赖。

在高考中,了解蒙古族的知识点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有助于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语言和风俗习惯,都是传承和保护蒙古族人民独特文化的重要元素。

通过学习蒙古族的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内蒙古民俗 复习资料

内蒙古民俗 复习资料

内蒙古民俗复习资料内蒙古民俗-复习资料内蒙古民俗在民俗研究的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并不是单独采用的。

因为有的方法本身就别的方法参予,同时,研究者为提升工作效率,也必然谋求较佳的操作方法。

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似乎就比单用依法效果较佳。

二、内蒙古民俗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民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源远流长的内蒙古民俗,就是由蒙古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共同缔造的。

虽然各地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但做为广义的内蒙古民俗文化――内蒙古各族人民缔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在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构成了独特的特点。

(一)民俗的区域性所谓的区域性,主要就是指一种民俗事象在相同地区的相同表现形式,就是民俗在空间上所表明出的特征。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民俗的区域性特征。

民俗的区域性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无论哪一类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域色彩。

民俗的地域性的构成,就是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以及社会风尚传统的独特性有关。

所以,同一民俗,在相同的地域,由于受相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以构成的独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意了民俗必然通过某些变化,以适应环境代莱条件和环境,不然这种民俗的传播和留存就要受阻力。

(二)民俗的多样性所谓的多样性,就是由相同生产、生活方式而构成的相同的民俗现象。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博大精深的多样性民俗。

中国各民族大小不一,在历史上社会发展水平衡,在各种相同的社会形态和政治结构基础上演进、发展的各民族中构成了多样性的民俗。

中国地域辽阔,各民族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也是决定少数民族民俗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比较集中的聚居区,1但这种聚居是相对的,主要的还是大杂居。

广阔的地域分布和大杂居使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民俗重点
1、蒙古族传统饮食:白食红食。

2、鄂温克划分三大部分使鹿鄂温克索伦鄂温克通古斯鄂温克。

3、满族喜爱的传统糕点萨其玛。

4、蒙古族奶食品蒙古语名称其格(酸马奶)胡如得(奶豆腐)。

5、乌珠穆沁旗的蒙古袍翻领,其他部都是立领。

6、千灯节时间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麦德尔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7、内蒙古三少民族人口排行由大到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
8、老人多大年龄过寿61 73 80 85 等年寿
9、皇后戴的高冠名叫固固冠
10、葬礼的分类野葬土葬火葬
11、岁时节日民俗分类:(选择题)
(1)、传统性节日民俗:小年除夕春节
(2)、生产性节日民俗:那达慕大会打鬃节珍珠节马奶节
(3)祭祀性节日民俗:成吉思汗祭奠礼哈萨尔祭奠礼苏鲁锭祭奠礼祭祀敖包麦德尔节涅槃节灯节
12、蒙古族传统岁时性节日:小年除夕春节
13、满族传统服饰:旗袍马褂花盆鞋
14、达斡尔族最喜欢的运动曲棍球
15、吉雅及动物保护神
16、蒙古族狩猎的目的:
(1)、以狩猎获取的猎物满足生活需要
(2)、大规模的狩猎习俗具有军事演习和补充军饷的作用
(3)、娱乐作用
(4)、保护牲畜也是狩猎的一种目的。

17、满族的居住习俗:具体口袋房万字炕形象的描述了满族人居住的主要特点,满族人房屋最多为三间或五间,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屋里东西南北三面均有万字型土坯炕,叫做万字炕。

烟囱立在地面上,立旗杆,窗户纸糊在外。

18、蒙古族饮食习惯:先白后红以饮为主轻便简朴。

19、内蒙古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区域性民俗的多样性民俗的嬗变性民俗的交融性
20、苏鲁锭为游牧民俗的一种旗帜,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曾用两个苏鲁锭,一白一黑,白色象征和平安宁而黑者象征战事征讨。

还有花的苏鲁锭,为黑白相间。

21、开犁习俗是什么开犁习俗:当和煦的春风吹来之际,农民都会把耕牛单独放养,并着手修缮耕作用具。

在开始耕种之前,择良辰吉日,选一块荒地来开垦,人们称其为开犁习俗。

开垦之前在地里埋下
几颗鸡蛋,如果犁能够触破鸡蛋,农民会非常高兴,认为当年的庄稼一定会丰收。

22、天仓日习俗: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内蒙古科尔沁部人认为这一天上天将人们一年所需的物资以及吃穿物品赐予大众。

因此,他们早早起床用灰土在院落中画仓库,里面埋些五谷种子。

等到太阳升起之后,把埋下的种子拾起掺入种子中,象征着当年五谷丰登,装满仓禀。

23、敖特尔短途的游牧
24、论述蒙古族为什么走四季游牧
四季游牧与走敖特尔是使五畜能够适应自然条件,加强畜牧管理的专门措施。

其宗旨包括抓好膘情、抗灾保畜和维护草原生态两个方面。

草原牧民实行四季游牧时,把轮换利用的草牧分成春营地、夏营地、秋营地和冬营地,这是年深日久的古老传统,也是畜牧业生产中所创立的独特管理模式。

2)四季游牧
春、夏、秋、冬时节,实施四季游牧是蒙古民族遵循畜牧业生产规律的重要举措,并以独特的牧业习俗固定下来,其中包括含者特殊的价值。

①春季游牧:又称春营地。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经过一冬冰雪严寒的瘦弱畜群需抓水膘,以利于繁殖兴旺。

在春季游牧中,让畜群更多地见到青青的草尖,在土质柔软的草场上觅吃营养丰富的小白蒿、苔藓、嫩草根等植物,一天必须饮一次。

这个时期,尽量让畜群吃饱青草,达到关节强壮,肚子饱满是最紧要的事。

②夏季游牧:亦称夏营地。

夏季游牧以畜群抓膘为主旨,侧重选择小白蒿、隐子草、碱草等植物生长的阴山、台地、平川一带的草场,一天饮水一到两次,作到早出牧,晚归圈。

午热时,让畜群在山顶,高坡地带躲避酷热高温。

从仲夏季节开始,小畜(绵羊和山羊)群要等到青草下露水之后才出牧,并躲开苍耳、杏树等带刺草木,以免畜群伤蹄或羊毛的丢失。

③秋季游牧:也称秋营地。

秋季游牧因直接关系到畜群抓好油膘,所以,特别注意选择好草牧场。

秋季畜群须在富有养分植物的凉爽操场放牧,一方面使畜群膘肥体壮,另一方面逐渐培养其耐寒能力。

在秋季放牧中,尽可能防止远程放牧,否则牲畜不仅要掉膘,并且势必影响牲畜油膘的稳定。

④冬季游牧:也称冬营地。

草原牧民特别重视冬季游牧的地域选择,因为它涉及到畜群吃饱御寒、保膘过冬的大事。

冬季游牧一定要利用良好的草场,须在温暖避风的山阴地段放牧。

晴天在下风头的草地放牧,风雪天在上风头的平川放牧。

隆冬季节,准备好温棚圈和柔软处是关键。

俗话说:“七分词草三分圈”,这毕竟是牧人在长期的牧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25、蒙古包得结构是什么
(1)、毡制部分:饰顶毡顶毡围毡绣毡
(2)、木制部分:顶窗乌尼哈那门柱
(3)、绳:里围绳外围绳顶窗绳哈那绳顶窗拉绳
26、蒙古族的居住习俗(不够具体、还差意义)不能踩在门槛上男的居右女的居左
27、蒙古族的传统婚礼的几个步骤主要有以下步骤:提亲、订婚、聘礼、迎亲、大婚、回门婚等几个程序。

1.提亲自古以来,蒙古族传统婚俗第一步,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便是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家中子女已到婚配年龄时,父母便着手准备子女的婚事。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因此父母知道子女有心上人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向女方父母提亲。

对婚事的成败,媒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男方父
母请说媒之人时,要请年长、较为谨慎,且邻里中口碑较好的人前去说媒。

有时虽为形式,但蒙古人较为重视说媒提亲的习俗。

媒人受男方父母所托,带着哈达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接受媒人的哈达,如不赞成婚事就婉拒不接受哈达。

一旦提亲成功,双方就开始着手订婚仪式。

2.订婚仪式男女双方父母选择吉日请来双方主要亲戚朋友,摆酒席要为子女的婚事进行具体商榷。

酒席费用由男方家出。

席间双方商榷婚礼具体事由,如彩礼、举行大婚日期、时辰等。

彩礼往往包括首饰、衣物、被褥、家具、牲畜及钱财等。

3.迎亲到了迎娶新娘的黄道吉日,男方要出发迎亲。

陪同新郎前去迎亲的主要有迎亲司仪、伴郎、颂词人、歌手等。

迎亲队伍整装出发临近新娘家时,女方家要进行迎亲仪式。

双方歌手、颂词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的“押门”仪式后,迎亲队伍才能进入女方家。

接着要向新娘的嫂嫂门求更问名,之后新郎磕拜及新娘家的灶神,并给新娘的长辈磕头敬酒认亲。

新郎认亲后要举行新人交杯仪式,这是新娘的伙伴百般刁难新郎,以此活跃婚礼气氛。

交杯仪式后,新郎要与新娘的伙伴一起抢羊踝骨,此仪式称之为“沙嘎图宴”。

然后女方要为新郎着装,即为女婿制作的蒙古袍、靴子、帽子,由新娘的嫂子们给穿戴好,其间嫂子们会嬉戏新郎,如在靴子里放入布头、让新郎无法顺利穿戴,把袍子的要带扎得紧紧地,以此增添婚礼的娱乐氛围。

诸多仪式后,女方家着手新人出发到新郎家,即进行送亲仪式。

送亲仪式后,迎亲队带着新人返回新郎家举行大婚仪式。

大婚仪式步骤基本与在女方家进行的仪式大致相同,新娘拜祖认亲、梳头妈将新娘姑娘发型改梳成媳妇发型,让新人吃结发饭,送入新房中,完成整个婚礼仪式。

(图29)
4.探望仪式
婚后,第三天,新娘父母、亲戚带着礼品来新郎家探望新人,蒙古族称之为“探望仪式”。

仪式酒席大体上要等同于大婚宴席。

28、蒙古族剪发礼是什么(针对年龄段意义)
剪发礼剪发礼即指剪幼儿胎发时进行的仪式。

自古以来,在蒙古族传统习俗中便包含着剪发仪式,举行幼儿剪发仪式的年龄,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

如科尔沁蒙古族在子女满月席上为孩子进行剪发仪式,鄂尔多斯蒙古族是在子女周岁宴席时,青海蒙古族则在三岁时进行剪发礼,卫拉特蒙古族在子女五岁时,而阿拉善以及蒙古国的部分地区男孩与女孩剪发仪式是在不同的年龄上分别进行,即男孩子是在三岁或五岁上、女孩子则在两岁、四岁或六岁时进行。

给子女进行剪发仪式时,父母家人要摆酒席,邀请亲戚邻里盛情款待。

前来参加剪发仪式的客人不仅要带上礼物,在仪式上还要象征性地给孩子剪少许发丝,但要选择吉时动剪子,而且要由与幼儿属相相谐的人开始剪发或由家中长辈祖父、父亲、外祖父先剪发。

布里亚特蒙古族要由接生婆先动剪子剪理孩子的胎发。

剪发仪式后,父母要盛情款待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

28、蒙古族服饰产生的原因(老师未画)
内陆亚热带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游牧生活民俗文化、审美观念及思维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