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俗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民俗重点

1、蒙古族传统饮食:白食红食。

2、鄂温克划分三大部分使鹿鄂温克索伦鄂温克通古斯鄂温克。

3、满族喜爱的传统糕点萨其玛。

4、蒙古族奶食品蒙古语名称其格(酸马奶)胡如得(奶豆腐)。

5、乌珠穆沁旗的蒙古袍翻领,其他部都是立领。

6、千灯节时间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麦德尔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7、内蒙古三少民族人口排行由大到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

8、老人多大年龄过寿61 73 80 85 等年寿

9、皇后戴的高冠名叫固固冠

10、葬礼的分类野葬土葬火葬

11、岁时节日民俗分类:(选择题)

(1)、传统性节日民俗:小年除夕春节

(2)、生产性节日民俗:那达慕大会打鬃节珍珠节马奶节

(3)祭祀性节日民俗:成吉思汗祭奠礼哈萨尔祭奠礼苏鲁锭祭奠礼祭祀敖包麦德尔节涅槃节灯节

12、蒙古族传统岁时性节日:小年除夕春节

13、满族传统服饰:旗袍马褂花盆鞋

14、达斡尔族最喜欢的运动曲棍球

15、吉雅及动物保护神

16、蒙古族狩猎的目的:

(1)、以狩猎获取的猎物满足生活需要

(2)、大规模的狩猎习俗具有军事演习和补充军饷的作用

(3)、娱乐作用

(4)、保护牲畜也是狩猎的一种目的。

17、满族的居住习俗:具体口袋房万字炕形象的描述了满族人居住的主要特点,满族人房屋最多为三间或五间,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屋里东西南北三面均有万字型土坯炕,叫做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立旗杆,窗户纸糊在外。

18、蒙古族饮食习惯:先白后红以饮为主轻便简朴。

19、内蒙古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区域性民俗的多样性民俗的嬗变性民俗的交融性

20、苏鲁锭为游牧民俗的一种旗帜,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曾用两个苏鲁锭,一白一黑,白色象征和平安宁而黑者象征战事征讨。还有花的苏鲁锭,为黑白相间。

21、开犁习俗是什么开犁习俗:当和煦的春风吹来之际,农民都会把耕牛单独放养,并着手修缮耕作用具。在开始耕种之前,择良辰吉日,选一块荒地来开垦,人们称其为开犁习俗。开垦之前在地里埋下

几颗鸡蛋,如果犁能够触破鸡蛋,农民会非常高兴,认为当年的庄稼一定会丰收。

22、天仓日习俗: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内蒙古科尔沁部人认为这一天上天将人们一年所需的物资以及吃穿物品赐予大众。因此,他们早早起床用灰土在院落中画仓库,里面埋些五谷种子。等到太阳升起之后,把埋下的种子拾起掺入种子中,象征着当年五谷丰登,装满仓禀。

23、敖特尔短途的游牧

24、论述蒙古族为什么走四季游牧

四季游牧与走敖特尔是使五畜能够适应自然条件,加强畜牧管理的专门措施。其宗旨包括抓好膘情、抗灾保畜和维护草原生态两个方面。草原牧民实行四季游牧时,把轮换利用的草牧分成春营地、夏营地、秋营地和冬营地,这是年深日久的古老传统,也是畜牧业生产中所创立的独特管理模式。2)四季游牧

春、夏、秋、冬时节,实施四季游牧是蒙古民族遵循畜牧业生产规律的重要举措,并以独特的牧业习俗固定下来,其中包括含者特殊的价值。

①春季游牧:又称春营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经过一冬冰雪严寒的瘦弱畜群需抓水膘,以利于繁殖兴旺。在春季游牧中,让畜群更多地见到青青的草尖,在土质柔软的草场上觅吃营养丰富的小白蒿、苔藓、嫩草根等植物,一天必须饮一次。这个时期,尽量让畜群吃饱青草,达到关节强壮,肚子饱满是最紧要的事。

②夏季游牧:亦称夏营地。夏季游牧以畜群抓膘为主旨,侧重选择小白蒿、隐子草、碱草等植物生长的阴山、台地、平川一带的草场,一天饮水一到两次,作到早出牧,晚归圈。午热时,让畜群在山顶,高坡地带躲避酷热高温。从仲夏季节开始,小畜(绵羊和山羊)群要等到青草下露水之后才出牧,并躲开苍耳、杏树等带刺草木,以免畜群伤蹄或羊毛的丢失。

③秋季游牧:也称秋营地。秋季游牧因直接关系到畜群抓好油膘,所以,特别注意选择好草牧场。秋季畜群须在富有养分植物的凉爽操场放牧,一方面使畜群膘肥体壮,另一方面逐渐培养其耐寒能力。在秋季放牧中,尽可能防止远程放牧,否则牲畜不仅要掉膘,并且势必影响牲畜油膘的稳定。

④冬季游牧:也称冬营地。草原牧民特别重视冬季游牧的地域选择,因为它涉及到畜群吃饱御寒、保膘过冬的大事。冬季游牧一定要利用良好的草场,须在温暖避风的山阴地段放牧。晴天在下风头的草地放牧,风雪天在上风头的平川放牧。隆冬季节,准备好温棚圈和柔软处是关键。俗话说:“七分词草三分圈”,这毕竟是牧人在长期的牧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25、蒙古包得结构是什么

(1)、毡制部分:饰顶毡顶毡围毡绣毡

(2)、木制部分:顶窗乌尼哈那门柱

(3)、绳:里围绳外围绳顶窗绳哈那绳顶窗拉绳

26、蒙古族的居住习俗(不够具体、还差意义)不能踩在门槛上男的居右女的居左

27、蒙古族的传统婚礼的几个步骤主要有以下步骤:提亲、订婚、聘礼、迎亲、大婚、回门婚等几个程序。

1.提亲自古以来,蒙古族传统婚俗第一步,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便是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家中子女已到婚配年龄时,父母便着手准备子女的婚事。当今社会提倡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因此父母知道子女有心上人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向女方父母提亲。对婚事的成败,媒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男方父

母请说媒之人时,要请年长、较为谨慎,且邻里中口碑较好的人前去说媒。有时虽为形式,但蒙古人较为重视说媒提亲的习俗。媒人受男方父母所托,带着哈达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接受媒人的哈达,如不赞成婚事就婉拒不接受哈达。一旦提亲成功,双方就开始着手订婚仪式。

2.订婚仪式男女双方父母选择吉日请来双方主要亲戚朋友,摆酒席要为子女的婚事进行具体商榷。酒席费用由男方家出。席间双方商榷婚礼具体事由,如彩礼、举行大婚日期、时辰等。彩礼往往包括首饰、衣物、被褥、家具、牲畜及钱财等。

3.迎亲到了迎娶新娘的黄道吉日,男方要出发迎亲。陪同新郎前去迎亲的主要有迎亲司仪、伴郎、颂词人、歌手等。迎亲队伍整装出发临近新娘家时,女方家要进行迎亲仪式。双方歌手、颂词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的“押门”仪式后,迎亲队伍才能进入女方家。接着要向新娘的嫂嫂门求更问名,之后新郎磕拜及新娘家的灶神,并给新娘的长辈磕头敬酒认亲。新郎认亲后要举行新人交杯仪式,这是新娘的伙伴百般刁难新郎,以此活跃婚礼气氛。交杯仪式后,新郎要与新娘的伙伴一起抢羊踝骨,此仪式称之为“沙嘎图宴”。然后女方要为新郎着装,即为女婿制作的蒙古袍、靴子、帽子,由新娘的嫂子们给穿戴好,其间嫂子们会嬉戏新郎,如在靴子里放入布头、让新郎无法顺利穿戴,把袍子的要带扎得紧紧地,以此增添婚礼的娱乐氛围。诸多仪式后,女方家着手新人出发到新郎家,即进行送亲仪式。送亲仪式后,迎亲队带着新人返回新郎家举行大婚仪式。大婚仪式步骤基本与在女方家进行的仪式大致相同,新娘拜祖认亲、梳头妈将新娘姑娘发型改梳成媳妇发型,让新人吃结发饭,送入新房中,完成整个婚礼仪式。(图29)

4.探望仪式

婚后,第三天,新娘父母、亲戚带着礼品来新郎家探望新人,蒙古族称之为“探望仪式”。仪式酒席大体上要等同于大婚宴席。

28、蒙古族剪发礼是什么(针对年龄段意义)

剪发礼剪发礼即指剪幼儿胎发时进行的仪式。自古以来,在蒙古族传统习俗中便包含着剪发仪式,举行幼儿剪发仪式的年龄,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如科尔沁蒙古族在子女满月席上为孩子进行剪发仪式,鄂尔多斯蒙古族是在子女周岁宴席时,青海蒙古族则在三岁时进行剪发礼,卫拉特蒙古族在子女五岁时,而阿拉善以及蒙古国的部分地区男孩与女孩剪发仪式是在不同的年龄上分别进行,即男孩子是在三岁或五岁上、女孩子则在两岁、四岁或六岁时进行。给子女进行剪发仪式时,父母家人要摆酒席,邀请亲戚邻里盛情款待。前来参加剪发仪式的客人不仅要带上礼物,在仪式上还要象征性地给孩子剪少许发丝,但要选择吉时动剪子,而且要由与幼儿属相相谐的人开始剪发或由家中长辈祖父、父亲、外祖父先剪发。布里亚特蒙古族要由接生婆先动剪子剪理孩子的胎发。剪发仪式后,父母要盛情款待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

28、蒙古族服饰产生的原因(老师未画)

内陆亚热带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游牧生活民俗文化、审美观念及思维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