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底边长度、底角大小等。
2.分组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各小组学生还需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尝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到位。
-表现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使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能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培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重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想: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如建筑物的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对称性分析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设想: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手段自主探索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知一览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与反证法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及含 30° 角的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埃及金字塔
已知:如图,∠A =∠D,∠B =∠E,BC = EF.
求证:△ABC≌△DEF.
证明:∵∠A +∠B +∠C = 180°,
∠D +∠E +∠F = 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C = 180°-(∠A +∠B),∠F = 180°-(∠D +∠E).
∵∠A =∠D,∠B =∠E (已知),
B DF E C 图②
证明:(1) 如图①,过 A 作 A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于 G. A
∵ AB=AC,AD=AE, ∴ BG=CG,DG=EG.
图①
∴ BG-DG=CG-EG. ∴ BD=CE.
B
D GE C
(2) ∵ BD=CE,F 为 DE 的中点,
∴ BD+DF=CE+EF.
A
∴ BF=CF.
想一想,不构造辅
问题3:你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问题4:你能利用基本事实或已知的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议一议:在七下学习轴对称时,我们利用折叠的方 法说明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两个底角相 等,如下图,实际上,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 个全等的三角形. 由此,你得到了解题什么的启发?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一)一、问题引入: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二、基础训练:1. 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三、例题展示: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课堂检测:1. 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 B . BF=CE; C. AE∥DF; D. AE=DF.2.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 △ABC中,AB=AC, 且BD=BC=AD,求∠A的度数.5. 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CE,G 是垂足,求证:(1)G是CE中点.(2)∠B=2∠BCE.1.1 等腰三角形(二)一、问题引入:1.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相等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的角平分线相等吗?怎样证明.已知:求证:证明:得出定理: .问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呢?还有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证明二、基础训练;1. 请同学们阅读P6的问题(1).(2),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 .三、例题展示: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AC.AB 上的点,BD 与CE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四、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直角△ABC 中,角C 为45度,AD 垂直于BC,DE 垂直于AB,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0, D.E 是BC上两点,且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AD=BD,AE=CE,猜想△ADE是三角形.3.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与点O,若AB=12,AC=18,BC=24,则△ABC的周长为()A.30B.36C.39D.424. 在△ABC中,AB=AC, ∠A=360,BD.CE是三角形的平分线且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下午14:00时,一条船从处出发,以28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6:00时,轮船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280,从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560,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1.1 等腰三角形(三)一、问题引入:1. 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2. 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试着证明你的结论.得出定理: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基础训练: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板,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根据操作,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得出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三、例题展示: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2. 判断:(1)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证明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课堂检测1.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150,腰长为20,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是.2. 在Rt△ABC中,∠ACB=900,∠A =300,CD⊥AB,BD=1,则AB= .3. 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4. 如图,在Rt△ABC中,∠C=900,沿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的中点D处,则∠A= .5. 在Rt△ABC中,∠C=300,AD⊥BC,你能看出BD与BC的大小关系吗?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BD⊥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求AB的长.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一、问题引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二、基础训练:议一议: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并与同伴交流.三、例题展示:例: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延长线于F.E求证:(1)∠EAD=∠EDA ;(2)DF ∥AC(3)∠EAC=∠B四、课堂检测:1. 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PA=PB ,则点P 在 上.2. 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则∠ADC= .3. △ABC 中,∠A=500,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则∠DBC 的度数 .4. △ABC 中,DE.FG 分别是边AB.AC 垂直平分线,则∠B ∠BAE ,∠C ∠GAF ,若∠BAC=1260,则∠EAG= .5. 如图,△ABC 中,AB=AC=17,BC=16,DE 垂直平分AB ,则△BCD 的周长是 .6. 有特大城市A 及两个小城市B.C ,这三个城市共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得该厂到B.C 两城市的距离相等,且使A 市到厂的管线最短,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第1题 第4题 第5题中考真题:已知:如图,DE是△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一、问题引入:1. 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一定在上.2. 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3. 在△ABC中,AB=AC,∠B=5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则∠NBC= .4. 已知线段AB,请你用尺规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A B二、基础训练:1.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否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相等?上面的问题如何证明?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三、例题展示:(1)如图,在△ABC中,∠A=400,O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OCB 的度数;(2)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700,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的度数;(3)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锐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 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证明;(4)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钝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是否还存在同样的规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 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一定是()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2. 已知△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 等腰Rt△ABC中,AB=AC,BC=a,其斜边上的中线与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点O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是.4. 已知线段a.b,求作以a为底,以b为高的等腰三角形.a b中考真题: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0, ∠BAC=60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试探究图中相等的线段.1.4角平分线(一)一、提出问题:1. 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问题1: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证明它吗?定理归纳:问题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它?定理归纳:二、基础训练:用尺规怎样做已知角的平分线呢?并对自己的做法加以证明.三、例题解释:例: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90°,EF⊥AC,交BC于点D,垂足为F,DE=DC,求证:BE=CF.四、课堂检测1. OM平分∠BOA,P是OM上的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2、如图所示,AD平分∠BAC,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EG≌△AFG B:△AED≌△AFD C:△DEG≌△DFG D:△BDE≌△CDFFEDC BA3. △ABC中, ∠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连结AO,若∠OBC=25°,∠OCB=30°,则∠OAC=_____________°4. 与相交的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A:一条直线上B:一条射线上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D:以上都不对5. ∠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2CM,则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6. 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若BC=16,BD=10,则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7. 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中考真题:如图,梯形ABCD,ABCD,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CE⊥AG于E,CF⊥AB于F,(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2)选择(1)中你所写的一组相等的线段,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1.4 角平分线(二)基础训练:1. 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交于P,求证:P点在∠BAC的平分线上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引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若设这一点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m,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 .2. 已知:△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交于P,若P到边AB的距离为3cm,△ABC的周长为18cm,则△ABC的面积为.3.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不能确定三、例题展示:例:△ABC中,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 (1)已知:CD=4cm,求AC长(2)求证:AB=AC+CD四、课堂检测:1.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2. △ABC中,∠C=90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21cm,BD:DC=4:3,则D 到AB的距离为.3. Rt△ABC中,AB=AC,BD平分∠ABC,DE⊥BC于E,AB=8cm,则DE+DC= cm.4. △ABC中,∠ABC和∠BCA的平分线交于O,则∠BAO和∠CAO的大小关系为.5.Rt△ABC中,∠C=900,BD平分∠ABC,CD=n,AB=m,则△ABD的面积是.6. 已知:OP 是∠MON 内的一条射线,AC ⊥OM ,AD ⊥ON ,BE ⊥OM ,BF ⊥ON ,垂足分别为C.D.E.F ,且AC=AD 求证:BE=BF中考真题:三条公路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今要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建一果品批发市场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试找出批发市场的位置.第一章 单 元 检 测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 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 的长为 米.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3. 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或 .4.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条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5. 如图,一个顶角为40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21_________ ;6. 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是中线,∠B =70°,BC =15cm ,则∠BAC = ,∠DAC = ,BD = cm ;第18题图C B A 第1题 第5题7. 已知,如图,O 是△ABC 的∠ABC.∠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 ∥AB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若BC = 10,则△ODE 的周长为 .8. 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BCD 的度数是 .9.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若DC=7,则D 到AB 的距离是 .10. 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的长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B.60°C.120°D.150°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3. 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 △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 A.21a B.23a C.23a D.3a 5. 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三、解答题(每题12分)1. 如图,AD ⊥CD ,AB=10,BC=20,∠A=∠C=30°.求:(1)∠ABC 的度数(2)AD 和CD 的长.2.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120°.(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 与BM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证明题(每题10分)1.已知:如图,CE ⊥AB ,BF ⊥AC ,CE 与BF 相交于D ,且BD=CD.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2.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 CE = CD .求证:BD = DE .五、(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示,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D
B
E
C
五、当堂达标检测
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D=BE,求∠EDA的度数.
解:
∵ △ABC是等边三角形,
B
∴∠CBA=60°.
∵BD是AC边上的中线,
∴∠BDA=90°, ∠DBA=30°.
C
∵ BD=BE,
∴ ∠BDE=(180 °-∠DBA) ÷2 = (180°-30°)÷2=75°.
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线相等.
你能证明你
的猜想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性质
猜想证明
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A
已知:如图, 在△ABC中, AB=AC, BD和CE是
△ABC的角平分线.
D
E
求证:BD=CE.
B
1 2
C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D
C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4)如果AD= AC,AE= AB,那么BD=CE吗?
A
为什么?
E
解:(4)BD=CE.
证明:∵AB=AC,AD= AC,AE= AB,
∴AD=AE.
在△ABD和△ACE中
∵AD=AE,∠A=∠A,AB=AC,
∴△ABD≌△ACE(SAS).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6.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M,
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
证明: ∵AM=2MB,∴AM= AB.
北师大版8年级下数学课本目录(最新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平面图形的镶嵌
3.中心对称
4.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四章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
3.公式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认识分式
2.分式的乘除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三角形的中位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总复习
综合与实践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
综合与实践
北师大八年级下三角形的证明第1讲: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则其余各边为。
2、在等腰△ABC中,其周长为20cm,其中一条边的长度为6cm,则其余各边分别为。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4、在△ABC中,∠A=40°,当∠B=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5、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
6、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7、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求∠ABC的度数。
8、如图,点B 、D 在射线AM 上,点C 、E 在射线AN 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则∠A= 。
9、如图,在△ABC 中,D 为AB 上一点,E 为BC 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 的度数为 。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1、下列说话: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③等腰三角形可能有两条对称轴;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⑤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1.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已知: △ ABC中,AB=AC.
A
求证: ∠B= ∠C.
证明: 方法三:作底边的高线AD.
B
AB=AC ( 已知 ), 在△BAD和△CAD中,
AD=AD (公共边) ,
D
C
∴ Rt △BAD ≌ Rt △CAD (HL).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已知: △ ABC中,AB=AC.
A
求证: ∠B= ∠C.
证明: 方法二:作底边的中线AD.
AB=AC ( 已知 ),
B
D
C
在△BAD和△CAD中, BD=CD ( 辅助线作法 ),
AD=AD (公共边) ,
∴ △BAD ≌ △CA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证明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
D
B
C
E
F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 △ 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B+∠C=180°∠D+∠E+∠F=180° ,
∴∠C=180°-(∠A+∠B),
∠F=180°-(∠D+∠E). ∵∠A=∠D,∠B=∠E,
A
D
∴∠C=∠F. 又∵BC=EF,∠B=∠E,
∴△ABC≌△DEF(ASA)
B
CE
F
把该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折叠,你有什么发现? A
B
C
A
A
A
B
CD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 ∠B=∠C;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归纳主要内容:本章分四节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主要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以及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方法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介绍了直角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出了互逆定理、逆定理概念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与探索,学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第四节:角平分线。
在已经学习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及三角形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一节: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1.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判定:1.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定理: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2.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第二节: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2.全等判定: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推论: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判定定理:1.定义:有一个角等于90度的三角形2.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第四节:角平分线1.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逆定理: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证明几何语言汇总性质定理推理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腰三角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AB=AC ∴∠B=∠C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AB=AC ,点D 在BC 上∵AD 平分∠BAC∴AD ⊥BC ,AD 平分BC ∵AD ⊥BC∴AD 平分∠BAC ,AD 平分BC ∵AD 平分BC∴AD ⊥BC ,AD 平分∠BAC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B=∠C ∴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C∴△ABC 是等边三角形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AB=AC=BC∴∠A=∠B=∠C=60°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ABC 中∵∠A=60°,AB=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90°∴△ABC 是直角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RT △ABC 中,∠B=90°,∠A=30°∴BC=½AC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90∴∠A+∠C=90°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ABC 中∵∠A+∠C=90°∴△ABC 是直角三角形,∠B=90°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在RT △ABC 中,∠B=90°∴AB 2+BC 2=AC 2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ABC 中∵AB 2+BC 2=AC 2∴△ABC 是直角三角形,∠B=90°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在RT △ABC 和RT △A`B`C`中∵AC=A`C`,AB=A`B`∴RT △ABC ≌RT △A`B`C`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CD 垂直平分AB ∴CA=CB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CA=CB∴点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点P 是△ABC 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PA=PB=PC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OP 平分∠AOB ,PD ⊥OA ,PE ⊥OB ∴PD=PE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两的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PD=PE ,PD ⊥OA ,PE ⊥OB ∴OP 平分∠AO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点P 是△ABC 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PD ⊥BC ,PE ⊥AC ,PF ⊥AB ,垂足分别为D ,E ,F ∴PD=PE=PF。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教案)
举例:在平面几何中,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可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会混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高、角的平分线的关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质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和判定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等腰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回顾环节,我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从学生的提问来看,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还存在盲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直角三角形(一)
范例讲解 例2、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 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这两个命题都是真命 题吗? 解:其逆命题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
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也相等” 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训练题: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 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2)如果a是偶数,b是偶数,那么a+b是偶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没有与60m长的南北边线垂直的边线
∴没有一条边线为东西向
ⅳ、观察下面两个命题: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ⅴ、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0,那么a=0 b=0
解:(1)多边形是四边形.原命题是真命题, 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原命题与逆命题同为真命题.
(3)如果a=0,b=0,那么ab=0. 原命题是假命题,而逆命题
是真命题.
1.(钦州·中考)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ABC折叠, 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 (A)4 cm (B)5 cm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第4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B
∵∠ACB=90°,∠A=30°.
A 30° C
∴ BC = AB.(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角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推论:BC∶AC∶AB =
例2 求证: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那么腰上
的高是腰长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 ,∠B =15°,
CD 是腰 AB 上的高, 求证:CD = 1 AB.
∴ CD= 1 AB. 2
D A
B
C
例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A=
30°,CD ⊥ AB 于 D.求证:BD= AB . 4
证明:∵∠A = 30°,CD⊥AB ,∠ACB = 90°
∴ BC = AB, ∠B = 60°. 2
∴∠BCD = 30°. ∴ BD = CB .
且 DF 平分∠CDE.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AB=B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又∵∠CDE=120°,DF 平分∠CDE, ∴∠EDF=∠FDC=60°. 又∵ DF∥ BA, ∴∠FDC=∠ABC=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1
求证: BC = 2 AB.
A
分析:突破如何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30°
30° 30°
转化
B
C
“线段相等”问题
证明:延长 BC 至点 D,使 CD=BC,连接 AD.
∵∠ACB=90°,∠BAC=30°,
A
∴∠ACD=90°,∠B=60°.
∵ AC=AC,
30°
∴△ABC≌△ADC (SAS).
三角形 的证明
新知一览
北师大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 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已知AB=DC,∠ABC=∠DCB,能直接判断△ABC≌△DCB的方法是()A.SAS B.AAS C.SSS D.ASA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 =.3.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4.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度.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BAD=∠CAE.若BC=15,DE=6,则CE的长为.6.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一点,AB=BD=DC,∠ABD=20°,AE ∥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AEB的度数.7.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A.10 B.5 C.4 D.3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A.等边对等角B.垂线段最短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9.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10.如图,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AC=80°,AD⊥BC,AD=AB,连接BD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求∠E的度数.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 B.17C.13或17 D.13或1012.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等于.13.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A.20°B.35°C.40°D.7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A.40°B.45°C.55°D.70°1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K≌△BKN.若∠MKN=52°,则∠P的度数为()A.38°B.76°C.96°D.136°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36度.17.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求证:(1)∠C=∠BAD;(2)AC=EF.18.如图,在△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1)△AEF≌△CEB;(2)AF=2CD.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ABC中,AB=AC,下列条件中,不能使BD=CE的是()A.BD,CE分别为AC,AB上的高B.BD,CE为△ABC的角平分线C.∠ABD=13∠ABC,∠ACE=13∠ACBD.∠ABD=∠BCE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D=CE B.AE=ADC.OC=DC D.∠ABD=∠ACE3.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4.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若BD=2,则AC=()A.2 B.3 C.23D.4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边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BD=DE,则∠CDE 的度数为()A.15°B.20°C.30°D.40°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C∥BD,则∠CBD=.第6题图 第7题图7.等边△ABC的边长如图所示,则y=.8.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 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CD,求证:BE=AD.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点E在边AC上,求∠EDC 的度数.1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变成一个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A.180°B.220°C.240°D.300°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A.(1,1) B.(1,3)C.(3,1) D.(3,3)13.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交BD于点P,连接CD,分别交BE,AE于点Q,M,连接BM,PQ,则∠AMD的度数为()A.45°B.60°C.75°D.9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20°,则∠3的度数为.1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BC上的一点,延长AD至E,使AE=AC,∠BAE 的平分线交△ABC的高BF于点O.求∠E的度数.1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N是线段CA上任意一点,且BM=CN,BN与AM相交于点Q.(1)求证:AM=BN;(2)求∠BQM的度数.17.已知,如图所示,P为等边△ABC内的一点,它到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AM=h,则h与h1,h2,h3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在△ABC中,已知∠B=∠C,则()A.AB=BC B.AB=ACC.BC=AC D.∠A=60°2.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且AD∥BC,则△ABC一定是()A.任意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外角是130°,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50°的三角形4.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如果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BO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你补充的条件不能是()A.OA=OD B.AB=CDC.∠ABO=∠DCO D.∠ABC=∠DCB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点E.若DE=5,AE=7,则AC的长为.6.如图,AD平分∠BAC,AD⊥BD,垂足为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AF与DE交于点G,求证:GE=GF.8.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大于45°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不大于45°C.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大于45°D.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9.如图,已知AB∥CD,CD⊥EF,垂足为N,AB与EF交于点M,求证:AB⊥EF.(用反证法证明)10.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11.如图,已知△AB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D=∠ACE,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E=AD B.BD=CEC.∠ECB=∠DBC D.∠BEC=∠CDB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 B.6 C.7 D.81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应假设.14.如图,下列4个三角形中,均有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不能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填序号).,①) ,②) ,③) ,④)1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F为CA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作FG⊥BC于点G,并交AB于点E,求证:(1)AD∥FG;(2)△AEF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17.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 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 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第4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ABC中,若AB=AC,∠A=∠C,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是等边三角形.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一个池塘两旁有一条笔直小路(B,C为小路端点)和一棵小树(A为小树位置).测得的相关数据为:∠ABC=60°,∠ACB=60°,BC=48米,则AC=米.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上一点,且AD=DC=DB,∠B=30°.求证:△ADC 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点D,E在线段BC上,BD=CE,∠B=∠C,∠ADB=120°,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7.如图,在Rt△ABC中,∠C=90°,AB=8,∠A=30°,则BC=()A.8 B.6 C.4 D.2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在△ABC中,∠C=90°,AC=2,∠B=30°,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则AP的长度不可能是()A.2 B.3 C.4 D.59.如图,在一次暴风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2米处折断,树的另一部分倒地后与地面成30°角,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6米.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这是某超市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h=6.5米,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若自动扶梯运行速度v=0.5米/秒,则顾客乘自动扶梯上一层楼的时间为26秒.11.如图,在△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BC=8 cm,求AD的长.1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CD=1,∠B=30°,则BD的长是()A.1 B.2C.3D.23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14.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 =PN.若MN=2,则OM=()A.3 B.4 C.5 D.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已知直线l1∥l2,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在l1上,30°角的顶点A在l2上.如果边AB与l1的交点D是AB的中点,那么∠1=.1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F平分∠CAB,交CD 于点E,交BC于点F.若AF=B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17.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D=60°,连接AC.(1)如图1,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CF.求证:①△ABE≌△ACF;②△AEF是等边三角形;(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F,使△AEF是等边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图2备用).参考答案: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已知AB=DC,∠ABC=∠DCB,能直接判断△ABC≌△DCB的方法是(A) A.SAS B.AAS C.SSS D.ASA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120°.3.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34°.4.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40度.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BAD=∠CAE.若BC=15,DE=6,则CE的长为4.5.6.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一点,AB=BD=DC,∠ABD=20°,AE ∥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AEB的度数.解:∵AB=BD,∠ABD=20°,∴∠ADB=80°.∵BD=DC,∴∠CBD=40°.∵AE∥BD,∴∠AEB=40°.7.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B)A.10 B.5 C.4 D.3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 上一点A 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 与AC ,当固定点B ,C 到杆脚E 的距离相等,且B ,E ,C 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 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C)A .等边对等角B .垂线段最短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9.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若AB =6,CD =4,则△ABC 的周长是20.10.如图,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80°,AD ⊥BC ,AD =AB ,连接BD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求∠E 的度数.解:∵AB =AC ,∠BAC =80°,AD ⊥BC ,∴∠BAD =∠CAD =12∠BAC =40°.∵AD =AB ,∴∠BDA =12×(180°-40°)=70°.∴∠E =∠BDA -∠CAD =70°-40°=30°.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B)A .13B .17C .13或17D .13或1012.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等于70°或20°.13.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B)A.20°B.35°C.40°D.7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C) A.40°B.45°C.55°D.70°1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K≌△BKN.若∠MKN=52°,则∠P的度数为(B)A.38°B.76°C.96°D.136°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36度.17.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求证:(1)∠C=∠BAD;(2)AC=EF.证明:(1)∵AB=AE,D为线段BE的中点,∴AD⊥BC.∴∠C+∠DAC=90°.∵∠BAC =90°,∴∠BAD +∠DAC =90°.∴∠C =∠BAD.(2)∵AF ∥BC ,∴∠FAE =∠AEB.∵AB =AE ,∴∠B =∠AEB.∴∠B =∠FAE.∵EF ⊥AE ,∴∠AEF =90°=∠BAC.在△ABC 和△EAF 中,{∠B =∠FAE ,AB =EA ,∠BAC =∠AEF ,∴△ABC ≌△EAF(ASA).∴AC =EF.18.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求证:(1)△AEF ≌△CEB ;(2)AF =2CD.证明:(1)∵AD ⊥BC ,CE ⊥AB ,∴∠AEF =∠CEB =∠ADC =90°.∴∠AFE +∠EAF =∠CFD +∠ECB =90°.又∵∠AFE =∠CFD ,∴∠EAF =∠ECB.在△AEF 和△CEB 中,{∠AEF =∠CEB ,AE =CE ,∠EAF =∠ECB ,∴△AEF ≌△CEB(ASA).(2)∵△AEF ≌△CEB ,∴AF =BC.在△ABC 中,AB =AC ,AD ⊥BC ,∴CD =BD.∴BC =2CD.∴AF =2CD.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ABC中,AB=AC,下列条件中,不能使BD=CE的是(D) A.BD,CE分别为AC,AB上的高B.BD,CE为△ABC的角平分线C.∠ABD=13∠ABC,∠ACE=13∠ACBD.∠ABD=∠BCE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C)A.BD=CE B.AE=ADC.OC=DC D.∠ABD=∠ACE3.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E⊥AB于点E,BD⊥AC于点D.求证:CE=BD.证明:∵CE⊥AB,BD⊥AC,∴∠AEC=∠ADB=90°.又∵AC=AB,∠A=∠A,∴△ACE≌△ABD(AAS).∴CE=BD.4.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若BD=2,则AC=(D)A.2 B.3 C.23D.4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边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BD=DE,则∠CDE 的度数为(C)A.15°B.20°C.30°D.40°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C∥BD,则∠CBD=120°.第6题图 第7题图7.等边△ABC的边长如图所示,则y=3.8.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 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40°.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CD,求证:BE=AD.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BAC=∠ACB=60°.∴∠EAB=∠DCA=120°.在△EAB和△DCA中,{AE=CD,∠EAB=∠DCA,AB=CA,∴△EAB≌△DCA(SAS).∴BE=AD.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点E在边AC上,求∠EDC的度数.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BC,∠CAD=30°.∵AD=AE,∴∠ADE=∠AED=12(180°-∠CAD)=75°.∴∠EDC=∠ADC-∠ADE=90°-75°=15°.1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变成一个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C)A.180°B.220°C.240°D.300°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B)A.(1,1) B.(1,3)C.(3,1) D.(3,3)13.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交BD于点P,连接CD,分别交BE,AE于点Q,M,连接BM,PQ,则∠AMD的度数为(B) A.45°B.60°C.75°D.9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20°,则∠3的度数为60°.15.如图,在等边△ABC 中,D 是BC 上的一点,延长AD 至E ,使AE =AC ,∠BAE 的平分线交△ABC 的高BF 于点O.求∠E 的度数.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F 是△ABC 的高,∴∠ABO =12∠ABC =30°,AB =AC.∵AE =AC ,∴AB =AE.∵AO 为∠BAE 的平分线,∴∠BAO =∠EAO.在△ABO 和△AEO 中,{AB =AE ,∠BAO =∠EAO ,AO =AO ,∴△ABO ≌△AEO(SAS).∴∠E =∠ABO =30°.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点N 是线段CA 上任意一点,且BM =CN ,BN 与AM 相交于点Q.(1)求证:AM =BN ;(2)求∠BQM 的度数.解:(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ABC =∠C =60°,AB =BC.在△AMB 和△BNC 中,{AB =BC ,∠ABM =∠C ,BM =CN ,∴△AMB ≌△BNC(SAS).∴AM =BN.(2)∵△AMB ≌△BNC ,∴∠MAB =∠NBC.∴∠BQM =∠MAB +∠ABQ=∠NBC +∠ABQ=∠ABC=60°.17.已知,如图所示,P 为等边△ABC 内的一点,它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AM =h ,则h 与h 1,h 2,h 3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解:猜想:h 1+h 2+h 3=h.证明:连接PA ,PB ,PC.∵S △PAB =12AB·h 1,S △PAC =12AC·h 2,S △PBC =12BC·h 3,S △ABC =12BC·h ,S △PAB +S △PAC +S △PBC =S △ABC ,∴12AB·h 1+12AC·h 2+12BC·h 3=12BC·h.∵△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h 1+h 2+h 3=h.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在△ABC 中,已知∠B =∠C ,则(B)A .AB =BCB .AB =AC C .BC =ACD .∠A =60°2.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且AD∥BC,则△ABC一定是(C)A.任意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D)A.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外角是130°,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50°的三角形4.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如果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BO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你补充的条件不能是(C)A.OA=OD B.AB=CDC.∠ABO=∠DCO D.∠ABC=∠DCB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点E.若DE=5,AE=7,则AC的长为12.6.如图,AD平分∠BAC,AD⊥BD,垂足为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DE∥AC,∴∠CAD=∠ADE.∵AD平分∠BAC,∴∠CAD=∠DAE.∴∠DAE=∠ADE.∵AD⊥BD,∴∠DAE+∠B=90°,∠ADE+∠BDE=90°.∴∠B=∠BDE.∴BE=DE.∴△BDE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AF与DE交于点G,求证:GE=GF.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在△ABF和△DCE中,{AB=DC,∠B=∠C,BF=CE,∴△ABF≌△DCE(SAS).∴∠AFB=∠DEC,即∠GFE=∠GEF.∴GE=GF.8.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A)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大于45°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不大于45°C.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大于45°D.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9.如图,已知AB∥CD,CD⊥EF,垂足为N,AB与EF交于点M,求证:AB⊥EF.(用反证法证明)证明:假设AB与EF不垂直,则∠AME≠90°.∵AB∥CD,∴∠AME=∠CNE.∴∠CNE≠90°,与已知条件CD⊥EF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B⊥EF.10.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A.8个B.7个C.6个D.5个11.如图,已知△AB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D=∠ACE,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D)A.AE=AD B.BD=CEC.∠ECB=∠DBC D.∠BEC=∠CDB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 A.5 B.6 C.7 D.81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应假设_这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直角或钝角.14.如图,下列4个三角形中,均有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不能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②(填序号).,①) ,②) ,③) ,④)1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F为CA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作FG⊥BC于点G,并交AB于点E,求证:(1)AD∥FG;(2)△A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1)∵AB=AC,D是BC的中点,∴AD⊥BC.∴∠ADC=90°.∵FG⊥BC,∴∠FGC=90°.∴∠ADC=∠FGC.∴AD∥FG.(2)∵AB=AC,D是BC的中点,∴∠BAD=∠CAD.∵AD∥FG,∴∠F=∠CAD,∠AEF=∠BAD.∴∠F=∠AEF.∴AF=AE.∴△AEF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解:(1)∵BD是等边△ABC的中线,∴BD ⊥AC ,AD =CD.∵AB =6,∴AD =3.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AB 2-AD 2=33.(2)证明:∵BD 是等边△ABC 的中线,∴BD 平分∠ABC.∴∠DBE =12∠ABC =30°.∵∠ACB =60°,∴∠ACE =120°.又∵CE =CD ,∴∠E =∠CDE =180°-120°2=30°.∴∠DBE =∠E.∴BD =ED.又∵DF ⊥BE ,∴BF =EF.17.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C =4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40°,DE 交线段AC 于点E.(1)当∠BDA =115°时,∠EDC =25°,∠DEC =115°;点D 从B 向C 运动时,∠BDA 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DCE ?请说明理由;(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2)当DC =2时,△ABD ≌△DCE.理由:∵∠C =40°,∴∠DEC +∠EDC =140°.∵∠ADE =40°,∴∠ADB +∠EDC =140°.∴∠ADB =∠DEC.又∵AB =DC =2,∴△ABD ≌△DCE(AAS).(3)可以,∠BDA 的度数为110°或80°.第4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ABC中,若AB=AC,∠A=∠C,则△ABC是(B)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D)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是等边三角形.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一个池塘两旁有一条笔直小路(B,C为小路端点)和一棵小树(A为小树位置).测得的相关数据为:∠ABC=60°,∠ACB=60°,BC=48米,则AC=48米.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上一点,且AD=DC=DB,∠B=30°.求证:△AD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DC=DB,∠B=30°,∴∠DCB=∠B=30°.∴∠ADC=∠DCB+∠B=60°.又∵AD=DC,∴△AD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点D,E在线段BC上,BD=CE,∠B=∠C,∠ADB=120°,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BD=CE,∴△ABD≌△ACE(SAS).∴AD=AE.∵∠ADB=120°,∴∠ADE=60°.∴△ADE为等边三角形.7.如图,在Rt△ABC中,∠C=90°,AB=8,∠A=30°,则BC=(C)A.8 B.6 C.4 D.2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在△ABC中,∠C=90°,AC=2,∠B=30°,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则AP的长度不可能是(D)A.2 B.3 C.4 D.59.如图,在一次暴风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2米处折断,树的另一部分倒地后与地面成30°角,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6米.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这是某超市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h=6.5米,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若自动扶梯运行速度v=0.5米/秒,则顾客乘自动扶梯上一层楼的时间为26秒.11.如图,在△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BC=8 cm,求AD的长.解:∵∠ACB=90°,∠A=30°,BC=8 cm,∴∠B=60°,AB=2BC=16 cm.∵CD⊥AB,∴∠BDC=90°.∴∠DCB=30°.∴DB=12BC=4 cm.∴AD=AB-DB=12 cm.1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CD=1,∠B=30°,则BD的长是(B)A.1 B.2C.3D.23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 A.平行B.相交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14.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 =PN.若MN=2,则OM=(C)A.3 B.4 C.5 D.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已知直线l1∥l2,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在l1上,30°角的顶点A 在l2上.如果边AB与l1的交点D是AB的中点,那么∠1=120°.1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F平分∠CAB,交CD 于点E,交BC于点F.若AF=B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F平分∠CAB,∴∠CAF=∠BAF.∵AF=BF,∴∠BAF=∠B.∴∠CAF=∠BAF=∠B.∵∠ACB=90°,∴∠CAF+∠BAF+∠B=90°.∴∠BAF=∠B=30°.∵CD⊥AB,∴∠ADE=∠CDB=90°.∴∠BCD=∠DEA=60°.∴∠CEF=60°.∴∠CFA=∠CEF=∠ECF=60°.∴△CEF是等边三角形.17.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D=60°,连接AC.(1)如图1,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CF.求证:①△ABE≌△ACF;②△AEF是等边三角形;(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F,使△AEF是等边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图2备用).解:(1)证明:①∵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同理,△ADC也是等边三角形,∴∠B=∠ACF=60°.又∵BE=CF,∴△ABE≌△ACF(SAS).②∵△ABE≌△ACF,∴AE=AF,∠BAE=∠CAF.∵∠BAE+∠CAE=60°,∴∠CAF+∠CAE=60°,即∠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证明:在CD的延长线上取点F,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CF=BE,连接AE,EF,AF.与(1)①同理,可证△ABE≌△ACF,∴AE=AF,∠BAE=∠CAF.∴∠BAE-∠CAE=∠CAF-∠CAE,即∠BAC=∠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堂练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堂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中,AB AC=,40A∠=︒,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的度数为()A.10︒B.20︒C.30D.40︒2.如图,在ABC中,AB AC=,AD BC⊥,若3AD=,8BC=,则AB的长为()A.5B.4C.3D.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A.80°B.50°C.50°或65°D.50°或80°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a,b是方程组233a ba b-=⎧⎨+=⎩的解,则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A.5B.4或5C.4D.5或65.下列命题: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①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0个6.如图,ABC∆中,AB 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2对B.3对C.4对D.5对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一边长为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3B.7C.3或7D.3或58.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A.40°B.70°C.80°D.100°9.如图,在①ABC中,AB=AC=4,①ABC和①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①BC分别交AB、AC于M、N,则①AMN的周长为()A.4B.6C.8D.10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0.在ABC中,90C∠=︒,30A∠=︒,2BC=,则A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dm)如图所示,则高h是________dm,它的面积是________2dm.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x+、23x+、7,则其中x的值为___________.13.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7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cm.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3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0,=A B AB AD∠∠①ADC和①DCB的平分线交于点P,且点P在AB边上.若BC=3,DC=21,则AB的长是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B AC=,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点F,且AE CE=.(1)求证:AEF CEB△≌△;(2)若12AF=,求CD的长.17.如图,△ABC中,AB=AC,D点在BC上,①BAD=30°,且①ADC=60°,BD=3,求CD.18.某初中“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在校园里测量一块四边形场地ABCD(如图所示)的周长,其中边CD上有水池和建筑物遮挡,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其长度.经测量得知AB=AD=60米,①A=60°,BC=80米,①ABC=150°.如果你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请根据测量数据求出CD的长度.19.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是6(1)求高AD的长;(2)求①ABC的面积.2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其底边长为x,腰长为y.(1)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60°时,求x的值.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在△ABC中可求得①ACB=①ABC=70°,在△BCD中可求得①DBC=40°,由此可求出①ABD.【详解】解:①AB=AC,①A=40°,①①ABC=①ACB=(180°-40°)÷2=70°,又①BC=BD,①①BDC=①BCD=70°,①①DBC=180°-70°×2=40°,①①ABD=①ABC﹣①DBC=70°﹣40°=3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对等角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2.A【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D,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①AB=AC,AD①BC,BC=8,BC=4,①BD=CD=12①AD=3,BD=4,AD①BC,①AB=2222++=5,D D=34A 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分①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①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两种情况,分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50︒;①当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180505080︒-︒-︒=︒;综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50︒或8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4.A【解析】【分析】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的值,然后进行分类讨论a为腰和为底时的情形.【详解】解:解方程组233a ba b-=⎧⎨+=⎩得:21ab=⎧⎨=⎩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1.若腰长为1,底边长为2,由1+1=2知,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若腰长为2,底边长为1,则三角形的周长为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5.A【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底边的高重合,故①错误;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故①正确;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不一定是底边,故①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6.C【解析】【分析】根据AB AC =,D 是BC 的中点,可得CAD BAD ∠=∠ ,90ADC ADB ︒∠=∠= ,BD CD = ,从而AOC BOC ≅,Rt OCD Rt OBD ≅,ACD ABD ≅,再根据EF 垂直平分线AC ,可得Rt AOE Rt COE ≅,即可求解.【详解】解:①AB AC =,D 是BC 的中点,①CAD BAD ∠=∠ ,90ADC ADB ︒∠=∠= ,BD CD = ,①AO AO = ,①()AOC AOB SAS ≌,①OC OB = ,①()Rt OCD Rt OBD HL ≅ ,①AB AC =,AD AD = ,①()ACD ABD SSS ≅ ,①EF 垂直平分线AC ,①AO CO = ,①OE OE = ,①()Rt AOE Rt COE HL ≅ ,①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4对.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已知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的长,但是没有明确长为7的边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要分类讨论.最后要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将不合题意的解舍去.【详解】解:本题可分两种情况:①当腰长为7时,底边长=17-2×7=3;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①底边长为7,此时腰长=(17-7)÷2=5,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因此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或7.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等知识.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直接求出其底角的度数.【详解】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因为顶角是40°,所以其底角为180402︒︒-=7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9.C【解析】【分析】根据BE、CE是角平分线和MN①BC可以得出MB=ME,NE=NC,继而可以得出①AMN的周长=AB+AC,从而可以得出答案.【详解】解:①BE,CE分别是①ABC与①ACB的角平分线,①①MBE=①EBC,①NCE=①ECB,①MN①BC,①①MEB=①EBC,①NEC=①ECB,①①MBE=①MEB,①NCE=①NEC,①MB=ME,NC=NE,①AB=AC=4,①①AMN的周长=AM+ME+NE+AN=AM+MB+AN+NC=AB+AC=4+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综合题,能够推出MB=ME,NE=NC是解题的关键.10.23【解析】【分析】利用含30°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求得AB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AC.【详解】解:如图:①在Rt①ABC中,①C=90°,①A=30°,BC=2,①AB=2BC=4,①AC=2222AB BC-=-=,4223①AC的长为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11.412【解析】【分析】过点A作AD①BC于点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故可得出B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过点A作AD①BC于点D,则AD=h,①AB=AC=5dm,BC=6dm,①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①BD=12BC=3dm.在Rt①ABD中,AD=2222534AB BD-=-=dm,即h=4(dm).S=164122⨯⨯=2dm故答案为:4,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解析】【分析】因为x+1,2x+3,7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但没有明确指明哪是腰,哪是底,因此要分类讨论.【详解】解: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①当x+1=7时,解得x=6,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7、15、7,因为7+7=14<1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①当2x+3=7时,解得x=2,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3、7、7,能构成三角形.所以x的值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由于等腰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很多题目在已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题,因此,解决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边角问题时,要仔细认真,避免出错.13.17【解析】【分析】分3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7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先判断符合不符合三边关系,再求出周长.【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3时,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7时,3+7>7,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3+7+7=17.故答案为:17.【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考虑是解本题的关键.14.19cm【解析】略15.12【解析】【分析】在CD上截取DE=AD,CF=CB,证明△ADP①①EDP(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①A=①DEP=120°,AP=PE,同理△CFP①①CBP(SAS),证出△PEF为等边三角形,求出AP 的长,则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CD上截取DE=AD,CF=CB,①PD 平分①ADC ,CP 平分①DCB ,①①ADP =①EDP ,①FCP =①PCB ,在△ADP 和△EDP 中,DE DA ADP EDP DP DP ⎧⎪∠∠⎨⎪⎩===,①①ADP ①①EDP (SAS ),①①A =①DEP =120°,AP =PE ,同理△CFP ①①CBP (SAS ),①①B =①PFC =120°,PB =PF ,①①PEF =①PFE =60°,①①PEF 为等边三角形,①PE =PF ,①P A =PB ,设P A =PB =x ,则AD =2x ,EF =x ,①BC =3,DC =21,①2x +x +3=21,解得x =6,①AB =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P ①①EDP 是解题的关键.16.(1)见解析;(2)6【解析】【分析】(1)先证①EAF =①ECB ,再结合①AEF =①CEB =90°且AE =C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①AEF ①①CE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F =B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得BC =2CD ,等量代换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①CE ①AB ,①①AEF =①CEB =90°.①①AFE +①EAF =90°,①AD ①BC ,①①ADC =90°,①①CFD +①ECB =90°,又①①AFE =①CFD ,①①EAF =①ECB .在①AEF 和①CEB 中,90EAF ECB AE CE AEF CEB ∠=∠⎧⎪=⎨⎪∠=∠=︒⎩, ①①AEF ①①CEB (ASA );(2)①①AEF ①①CEB ,AF =12,①AF =BC =12,①AB =AC ,AD ①BC ,①CD =BD =12BC =6,①CD 的长为6.【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以及HL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7.CD =6.【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①B 、①C 、①DAC 的度数,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即可.【详解】证明:①①ADC =60°,①BAD =30°,①①B=①ADC﹣①BAD=60°﹣30°=30°=①BAD,①BD=AD=3,①AB=AC,①①B=①C=30°,①①BAC=120°,①①DAC=120°﹣30°=90°,①CD=2AD=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CD的长度为100m【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B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C的长.【详解】解:连接BD,①AB=AD=60m,①A=60°,①①ABD为等边三角形,①BD=AB=AD=60m,且①ABD=60°,①①ABC=150°,①①DBC=①ABC﹣①ABD=90°,在Rt①CBD中,①DBC=90°,BC=80m,BD=60m,根据勾股定理得:BC2+BD2=CD2,即CD=22BC BD=100(m)答:CD的长度为100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①BCD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9.(1)33;(2)93.【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为BC的中点,即BD=CD=3,在直角三角形ABD中,已知AB、B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的长,(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即可解题.【详解】解:(1)①等边三角形ABC,AD为高线,①BD=CD=12BC=1632⨯=,在直角三角形ABD中,①AD=226333-=.(2)①BC=6,AD=33,①等边①ABC的面积=12BC•AD=12×6×33=9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y=15﹣12x(0<x<15);(2)10cm【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取值范围;(2)若有一个角是60°则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x的值.【详解】解:(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腰长为ycm,底边长为xcm,∴2y+x=30,∴y=1512-x(0<x<15);(2)若有一个角是60°则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x=3013⨯=10(cm).答:x的值是10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八年级下《1.1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练习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 .80°B .80°或20°C .80°或50°D .20° 答案:B解析:解答:当80°的角是底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顶角为20°;另一种情况是80°是顶角.分析: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从而得出两种结果.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 .8B .9C .10或12D .11或13答案:D解析:解答:当3是腰时,两腰和为6加上底边5,周长为11;当5是腰时,两腰和为10加上底边3,周长为13.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结合三角形中两小边和大于第三边.3.在等腰△ABC 中,AB =AC ,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11C .7或11D .7或10答案:C解析:解答:设AB =AC =x BC =y则有12,2152x x x y +=+=⎧⎨⎩或者12,2152x x x y +=+=⎧⎨⎩ 所以x =8, y =11或者x =10,y =7.即三角形AB =AC =8,BC =11.或AB =AC =10,BC =7.故选C.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会解二元一次方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A .60°B .120°C .60°或150°D .60°或120°答案:D解析:解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高在三角形内,即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顶角=180°-90°-30°=60°,另一种是这个高落在一腰延长线上,即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顶角的补角=180°-90°-30°=60°,顶角=180°-60°=120°.分析:此题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要考虑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5.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则∠ABD=()A.36°B.54°C.18 °D.64°答案:B解析:解答:∵AB=AC,∠ABC=72°,∴∠ABC=∠ACB=72°,∴∠A=36°.∵BD⊥AC,∴∠ABD=90°-36°=54°.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已知可求得∠A的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ABD的度数.6. 在△ABC中,D是BC上的点,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35°B.40°C.45°D.50°答案:A解析:解答:∵AB=AD, ∴∠ADB=∠B=70°.∵AD=DC,∴12C DAC ADB∠=∠=∠=35°.分析: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7. 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A.2 B.3 C.4 D.5答案:D解析:解答:∵∠B=∠C,∴AB=AC=5.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继而得出AC的长.8. 在矩形ABCD中,AB<BC,AC,BD相交于点O,则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8 B.6 C.4 D.2答案:C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矩形,∴AO=BO=CO=DO,∴△ABO,△BCO,△DCO,△ADO都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AO=BO=CO=DO,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9. 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 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 cm<AB<4 cm B.5 cm<AB<10 cm C.4 cm<AB<8 cm D.4 cm<AB<10cm 答案:B解析:解答:∵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设AB=AC=x cm,则BC=(20-2x)cm,∴2x>20−2x,即20−2x>0.解得5 cm<x<10 cm.分析:设AB=AC=x,则BC=20-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10. 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30°,AE=6cm,那么CE等于()A. 4 cm B.2 cm C. 3 cm D.1 cm答案:C解析:解答:∵ED⊥AB,∠A=30°,∴AE=2ED,∵AE=6cm,∴ED=3cm.∵∠ACB=90°,BE平分∠ABC,∴ED=CE,∴CE=3cm.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2ED,求出ED,再根据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ED=CE,即可得出CE的值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2 B.3 C.4 D.5答案B解析:解答: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x相交于点C1,∵A(0,2),B(0,6),∴AB=6-2=4,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的交点为C2,C3∴点B到直线y=x的距离为6×32=33,∵33>4,∴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没有交点,所以,点C的个数是1+2=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x 的交点为点C再求出AB的长,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的交点为点C,求出点B到直线y=x的距离可知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没有交点12. 在△ABC中,AB=20 cm,AC=12 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 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 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A.2.5秒B.3秒C.3.5秒D.4秒答案:D解析:解答:设运动的时间为x cm/s,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AP=20-3x,AQ=2x即20-3x=2x,解得x=4.分析:设运动的时间为x,则AP=20-3x,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则20-3x=2x,解得x即可.13. 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总条数是()A.3 B.5 C.7 D.9答案:C解析:解答: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底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重合成一条;腰上的三条线不重合,因而共有7条线.分析:画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14. 已知△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则∠A等于()A. 60°B.45°C.90°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解答:△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b-c=0,a-b=0,∴a=b=c,∴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60°.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解得到a=b=c,然后选择答案即可.15.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cm,两边长之比为4:1,则底边长为()A.16cm B.4cm C.20cm D.16cm或4cm答案:B解析:解答:因为两边长之比为4:1,所以设较短一边为x,则另一边为4x;(1)假设x为底边,4x为腰;则8x+x=36,x=4,即底边为4;(2)假设x为腰,4x为底边,则2x+4x=36,x=6,4x=24;∵6+6<24,∴该假设不成立.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4cm.分析:题中只给出了两边之比,没有明确说明哪个是底哪个是腰,所以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将不合题意的解舍去.二、填空题1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底角的度数可能是_______.答案:70°或55°解析:解答:当110°是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70°;当110°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时,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所以一个底角的度数等于外角110°的一半,即55°分析: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17.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答案: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解析: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分析:本题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三线合一,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18.△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 =_______度,此三角形有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72°/3解析:解答:∵AB=AC,∠A=36°,∴△ABC是等腰三角形,∠C=∠ABC=(180°−36°)12⨯=72°.∵BD为∠ABC的平分线,∴∠ABD=∠A=∠DBC=36°,∴AD=BD,△ADB是等腰三角形,∴∠1=180°-36°-72°=72°=∠C,∴BC=BD,△CDB是等腰三角形.图中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找寻,注意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19. 在△ABC中,与∠A相邻的外角是100°,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是_________.答案:80°或50°或20°解析:解答:∵∠A的相邻外角是100°,∴∠A=80°.分两种情况:(1)当∠A为底角时,另一底角∠B=∠A=80°;(2)当∠A为顶角时,则底角∠B=∠C=(180°−80°)12⨯=50°(3)当∠B是顶角时,∠B=180°-2∠A=20°.综上所述,∠B的度数是80°或50°或20°.分析:已知给出了∠A的相邻外角是10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有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20. 在△ABC中,若∠A=80°,∠B=50°,AC=5,则AB=_______.答案:5解析:解答:∵∠A=80°,∠B=50°,∴∠C=180°-80°-50°=50°.∴AB=AC=5.分析:由已知条件先求出∠C的度数是50°,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求解即可.三、解答题.21.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C=63°,BC=4,求∠BAD的度数及DC的长.答案:27°/2 解答:∵AB =AC ,∠C =63°,∴∠B =∠C =63°,∴∠BAC =180°-63°-63°=54°. 又∵AD 是BC 边上的高,∴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AD =12∠BAC =27°,DC =12BC =2.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求出顶角∠BAC 的度数,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求出∠BAD =12∠BAC =27°,DC =12BC =2. 22.在△ABC 中,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相交于F .求证:AF 平分∠BAC答案:证明:∵AB =AC ,∴∠ABC =∠ACB .又∵BD ⊥AC ,CE ⊥AB ,∴∠BEC =∠CDB =90°. 在△BCE 和△CBD 中,∠ABC =∠ACB ,∠BEC =∠CDB ,BC =BC.∴△BCE ≌△CBD (AAS ).∴BE =CD.∵AB =AC ,BE =CD ,∴AB -BE =AC -CD ,∴AE =AD.∴在△AEF 和△ADF 中,AE =AD , AF =AF.△AEF ≌△ADF (HL ).∴∠EAF =∠DAF ,AF 平分∠BAC.解析:分析:要通过两次三角形全等,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3.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求证:(1)△BCE ≌△ACD ; 答案:证明:∵△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CA =∠DCE =60°,BC =AC =AB ,EC =CD =ED ,∴∠BCE =∠ACD .在△BCE 和△ACD 中,,,,BC AC BCE ACD CE CD =⎧∠=∠=⎪⎨⎪⎩∴△BCE ≌△ACD (S A S );(2)CF =CH ; 答案:∵△BCE ≌△ACD ,∴∠CBF =∠CAH .∵∠ACB =∠DCE =60°,在△BCF 和△ACH 中,∴∠ACH =60°,∴∠BCF =∠ACH ,,,,CBF CAH BC AC BCF ACH ∠=∠=∠=∠⎧⎪⎨⎪⎩∴△BCF ≌△ACH (A S A ),∴CF =CH ;(3)△FCH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F =CH ,∠ACH =60°,∴△CFH 是等边三角形.(4)FH ∥BD.答案:证明:∵△CHF 为等边三角形∴∠FHC =60°,∵∠HCD =60°,∴FH ∥BD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角都是60°,再根据平角的关系,就能证明△BCE ≌△ACD ;由△BCE ≌△ACD 得出对应角相等,结合等边三角形的边角特点证明△BCF ≌△ACH ,能得出CF =CH ;两边等,加上一个角60°推出△CFH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FH ∥BD .24. 如图,已知AB =AC =AD ,且AD ∥BC ,求证:∠C =2∠D答案:证明:∵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D+∠D=2∠D,又∵∠C=∠ABC,∴∠C=2∠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B=AC=AD,∵AD∥BC,∴∠D=∠DBC可得∠C=∠ABC,∠D=∠ABD,∠ABC=∠CBD+∠D;然后根据AD∥BC,可得∠CBD=∠D,据此判断出∠ABC=2∠D,再根据∠C=∠ABC,即可判断出∠C=2∠D2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若AB=5,AC=4,求△ADE的周长.答案:解答:∵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DBO=∠CBO,∠ECO=∠BCO,∵DE∥BC,∴∠DOB=∠CBO,∠EOC=∠BCO,∴∠DBO=∠DOB,∠ECO=∠EOC,∴OD=BD,OE=CE,∵AB=5,AC=4,∴△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解析: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数学八年级下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1 . 如图,
与
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直线 垂直平分
C.
D.四边形
是轴对称图形
2 . 如图,点 的坐标是
,若点 在 轴上,且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B.
C.
D.
3 . 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B=2∠C; 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③∠A∶∠B∶∠C=1∶2∶3,能确定△ABC
A.1 个
B.2 个
C.3 个
D.0 个
4 . 在△ABC 中,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三线重合的线段是( )
A.∠A 的平分线,AB 边上的中线,AB 边上的高 B.∠A 的平分线,BC 边上的中线,BC 边上的高 C.∠B 的平分线,AC 边上的中线,AC 边上的高
第1页共9页
D.∠C 的平分线,AB 边上的中线,AB 边上的高 5 . 连接正五边形 A1,A2,A3,A4,A5 对角线交出一个正五边形 B1,B2,B3,B4,B5.则以图中线段为边的
三角形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25
B.30
C.35
D.40
6 . 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 DEF 放置在锐角△ABC 上,使得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 DE、DF 恰好分别经过点 B、 C,若∠A=40°,求∠ABD+∠ACD=( )
A.30°
B.40°
7 . 如图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C.50°
D.60°
A.
B.
C.
D.
8 . 如图,在△ABC 中,已知 AB=AC,DE 垂直平分 AC,∠A=50°,则∠DCB 的度数是( )
第2页共9页
A.15°
B.20°
C.25°
D.30°
9 . 如图,已知
与
均是等边三角形,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与 交于点 ,
与 交于点 , 与 交于点 ,连接
,则下列结论:①
;②
;③
;
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 . 如图是由 8 个全等的小长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 AB 的端点都在小长方形的顶点上,如果点 P 是某个 小长方形的顶点,连接 PA、PB,那么使△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 P 的个数是( )
A.1 个 11 . 如图,
B.2 个 ,
C.3 个
D.4 个
,
,若
,则
()
A.
B.
C.
D.
12 . 如图,等腰直角△
中,
,
于,
的平分线分别交
于
两点, 为 的中点,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下列结论:①.
;②.
;③.
;
第3页共9页
④.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3 . 如图 AB=AC,∠BAC=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D,那么∠ADC 的度数是( )
A.45°
二、填空题
B.60°
C.75°
D.80°
14 .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____)
15 . 如图,AB=BC,D 在∠ABC 外角平分线上,且 CD⊥BC,△ABD 的面积为 12 cm2,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__
cm2. 16 . 如 图 , △ABC 中 AB=AC , EB=BD=DC=CF , ∠A=40° , 则 ∠EDF 的 度 数 是
_____. 17 . 如图,在直角△ABC 中,∠C=90º,∠CAB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于 D,若 DE 垂直平分 AB,则∠B=___.
18 . 如图,在△ABD 中,AB=4cm,AD=6cm,AF 平分∠BAD,点 C 在 AD 上,BC⊥AF 于点
第4页共9页
A.若点 E 是 BD 的中点,则 EF=
.
19 . 如图,
中,
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
,
,在以 的中点 为坐标原点, 所在直线为 轴
绕点 顺时针旋转,使点 旋转至 轴的正半轴上的点 处,若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 20 .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顶角=_______°
21 . 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 的正方形纸片
,点 为正方形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 ,点 重合)
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 落在 边上的 处,点 落在 处, 交 于 ,折痕为 ,连接 , .
则
的周长是______.
22 . 在
中,
,
,点 D 在边 上,将
绕点 A 逆时针转,
使 与 重合,点 D 的对应点是 E.若点 B、D、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式表示).
的度数为_____(用含 的代数
23 .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E,F 分别是边 AB,CD 上的点,AE=CF,连接 EF,BF,EF 与对角线 AC 交于点 O,
第5页共9页
且 BE=BF,∠BEF=2∠BAC,FC=2,则 AB 的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24 . 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内的一点,连接 PA、PB、PC,以 BP 为边作∠PBQ=60°,且 BQ=BP,连 接 CQ.
(1)观察并猜想 AP 与 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PA=3,PB=4,PC=5,∠BQC=
.(请直接写出∠BQC 的度数)
25 . 如图,△ABC 中,∠ABC=30°,∠ACB=50°,DE、FG 分别为 AB、AC 的垂直平分线,E、G 分别为垂足.
(1)求∠DAF 的度数;
(2)若△DAF 的周长为 10,求 BC 的长. 26 . 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ACB,M,N 分别是边 BC 上两点,∠BAM=∠CAN,并且∠AMN=∠MAN,
求∠MAC.
27 . 已知 BF 平分
的外角
,D 为射线 BF 上一动点.
(1)如图所示,若
,求证:
;
第6页共9页
(2)在 D 点运动的过程中,试比较
与
的大小,并说明你的理
由. 28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BCO 为正方形,A 点的坐标为(a,0),D 点的坐标为(0,b),且 a,b 满
足(a﹣3)2+|b﹣ |=0. (1)求 A 点和 D 点的坐标;
(2)若∠DAE= ∠OAB,请猜想 DE,OD 和 EB 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若∠OAD=30°,以 AD 为三角形的一边,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PA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
接写出有多少个点 P,并写出 P 点的坐标,选择一种情况证明.
29 . 如图①,等边三角形
的边长为 2, 是 边上的任一点(与 不重合),设
以 为边向两侧作等边三角形
和等边三角形
,分别与边
交于点
.
(1)求证:
;
第7页共9页
,连接 ,
(2)求四边形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 的最小值;
(3) 如 图 ② , 连 接
,分别与边
交于点
.当 为何值时,
. 30 .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BAD=∠BCD=90°,AB=AD,点 E 在 CD 的延长线上,∠BAC=∠DAE,
探究 AC 与 AE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1 . 如图所示, 、 是线段 上的两点, 、 分别在线段 、 上,
,
,
,
.请说明
是等腰三角形.
32 . 如图,已知△BAD≌△EBC,∠BAD=∠BCE=90°,∠ABD=∠BEC=30°,点 M 为 DE 的中点,过点 E 与 AD 平 行的直线交射线 AM 于点 N.
(1)如图 1,当 A,B,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判断 AC 与 CN 数量关系为________;
(2)将图 1 中△BCE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到图 2 位置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 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 1 中△BCE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一周,旋转过程中△CAN 能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直接写出旋转
第8页共9页
角度;若不能,说明理由.
第9页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