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同理可得△AEF≌△CFD, ∴EF=FD,∴EF=ED=FD, ∴△DEF为等边三角形.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 的拓展
等边三角形 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探究新知
方法总结 选用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技巧 (1)如果已知三边关系,则选用等边三角形定义来判定. (2)若已知三角关系,则选用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来判定. (3)若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则选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在△ABC中,∠A=60°,要使△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B=AC或∠B=∠C .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ABC=60°,AB=AC=BC, ∴∠EAF=∠EBD=120°, ∵BE=CD,∴BE+AB=BC+CD,即AE=BD,
课堂检测
BE = AF, 在△AEF和△BDE中, ∠EBD =∠EAF, ∴△AEF≌△BDE(SASB),D∴=EFA=EE,D,
证明:∵AD∥BC,∠A=120°,∴∠A+∠ABC=180°. 即∠ABC=180°-∠A=180°-120°=60°, ∴∠ABD=∠DBC=30°. ∴△BDC是直角三角形(∠又BD∵C∠=9C0=°60).°, 又∵CD=4 cm,∴BC=2CD=2×4=8(cm).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BC,AB,CA边延 长线上,且BE=AF=CD. 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图⑤中,∵AB∥DE,∴∠A=∠D=30°,∵∠BCD=∠A+∠B=60°,
∴∠B=60°﹣∠A=30°,∴∠B=∠A,∴△ABC 是等腰三角形;
能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4 个,故选:C.
例 2:如图,在△ABC 中,AB=AC,∠BAC=108°,BD=AD=A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CBE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8 个.故选:D.
B.6
C.7
D.8
例 3:已知:如图△ABC 中,∠B=50°,∠C=90°,在射线 BA 上找一点 D,使△ACD 为等腰三角
形,则∠ACD 的度数为

解:如图,有三种情形:
①当 AC=AD 时,∠ACD=70°. ②当 CD′=AD′时,∠ACD′=40°. ③当 AC=AD″时,∠ACD″=20°, 故答案为 70°或 40°或 20°
C.50°、60°
D.100°、30°
解:A、∵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30°、60°,∴第三个内角为 180°﹣30°﹣60°=90°,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 40°、70°,∴第三个内角为 180°﹣40°﹣70°=70°,
∴这个三角形由两个内角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反证法
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 由此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 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1. 假设: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 归谬: 从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 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梳理汇总,期末高分必备!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梳理汇总,期末高分必备!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梳理汇总,期末高分必备!GUIDE导读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表示重点部分)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 性质 SSS 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在△ABC 中,若AB=AC ,则∠B=∠C 条件:边相等,即AB=AC 结论:角相等,即∠B=∠C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线合一在△ABC ,AB=AC ,AD⊥BC,则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AD 平分∠BAC 条件:等腰三角形中一直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 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解读【要点提示】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 在△ABC 中,若∠B=∠C 则AC=BC 条件:角相等,即∠B=∠C 结论:边相等,即AB=AC解读 【注意】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拓展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知识点5 反证法概念 证明的一般步骤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正确解读【要点提示】(1)当一个命题涉及“一定”“至少”“至多”“无限”“唯一”等情况时,由于结论的反面简单明确,常常用反证法来证明 (2)“推理”必须顺着假设的思路进行,即把假设当作已知条件,“得出矛盾”是指推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a=b <===> a-b=0a<b <===> a-b<0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第1讲 等腰三角形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北师大版)

第1讲  等腰三角形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北师大版)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 、AC 为腰,BC 为底边,∠A 是顶角,∠B 、∠C 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 =180°-2∠B ,∠B =∠C =1802A ︒-∠ .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知识拓展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1.(2021·贵州·思南县张家寨初级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为AC上一点,且AD=BD=BC,则∠A等于多少?例2.(2021·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ABC中,AB=AC=CD,BD=AD,求△ABC中∠CAB 的度数例3.(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所示,在Rt△ABC中,∠C =90°,D是BC上一点,且DA=DB,∠B=15°.求∠CAD的度数.例4.(2021·广西三江·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求∠C的度数.【即学即练1】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即学即练2】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知识拓展2】利用三线合一求解与证明例1.(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 =CE.⊥,垂足为D,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例2.(2021·重庆·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 AC=,且CE CD(1)求证:BD DE=;(2)若M为BE中点,求证:DM平分BDE∠.例3.(2021·河南镇平·八年级阶段练习)下面是某数学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讨论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小明:如图1,(1)分别在射线OA,OB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2)分别作线段CE,DF的垂直平分线l1,l2,交点为P,垂足分别为点G,H;(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简述理由如下:由作图知,∠PGO=∠PHO=90°,OG=OH,OP=OP,所以Rt△PGO≌Rt△PHO,则∠POG=∠POH,即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小军:我认为小明的作图方法很有创意,但是太麻烦了,可以改进如下,如图2,(1)分别在射线OA,OB 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2)连接DE,CF,交点为P;(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任务:(1)小明得出Rt△PGO≌Rt△PHO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①SSS;②SAS;③AAS;④ASA;⑤HL(2)如图2,连接EF.①求证:△CEF ≌△DFE ;②求证:△PEF 是等腰三角形;③小军作图得到的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例4.(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AB :AD :13BD =:12:5,ABC 的周长为36,求ABC 的面积.例5.(2022·黑龙江富裕·八年级期末)已知:在△ABC 中,∠ABC =45°,CD ⊥AB 于点D ,点E 为CD 上一点,且DE =AD ,连接BE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连接DF .(1)求证:BE =AC ;(2)若AB =BC ,且BE =2cm ,则CF = cm .例6.(2021·江苏滨海·八年级期中)如图,厂房屋顶的人字架是等腰三角形,AB=AC,AD⊥BC,若跨度BC =16m,上弦长AB=10m,求中柱AD的长.【即学即练1】(2021·福建·福州三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中,∠A=40°,∠ABC=80°,BE 平分∠ABC交AC于点E,ED⊥AB于点D,求证:AD=BD.【即学即练2】(2021·黑龙江五常·八年级阶段练习)已知:以线段AB为边在线段的同侧作△ABC与△BAD,BC与AD交于点E,若AC=BD,BC=AD.(1)如图1,求证:CE=DE;AB的线段.(2)如图2,当∠C=90°,∠AEB=2∠AEC时,作EF⊥AB于F,请直接写出所有等于12【即学即练3】(2021·吉林·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边BC 的中线,E 是边AB 上一点(点E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E 作EF BC ⊥于点F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D //FG ;(2)求证:AG AE =;(3)若3AE BE =,且4AC =,直接写出CG 的长.【即学即练4】(2021·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BC 交x 轴于点D .(1)若A (﹣8,0),C (0,6),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三角形△OAB 与△A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OD ,求∠AOD 的度数;(3)如图3,若AD 平分∠BAC ,A (﹣8,0),D (m ,0),B 的纵坐标为n ,求2n +m 的值.【知识拓展3】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例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即学即练】如图,△ABC 中BD 、CD 平分∠ABC 、∠ACB ,过D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AB 、AC 于E 、F ,AB=5,AC=7,BC=8,△AEF 的周长为( )A .13B .12C .15D .20【知识拓展4】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1、已知:如图,ABC △中,45ACB ∠=︒,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 BAD FCD ∠=∠.求证:(1)△ABD≌△CFD;(2)BE⊥AC.知识点02 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知识拓展4】等边三角形例1、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即学即练】等边△ABC,P为BC上一点,含30°、60°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落在点P上,使三角板绕P点旋转.如图,当P为BC的三等分点,且PE⊥AB时,判断△EPF的形状.【知识拓展5】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如图,已知△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分析:要证AE=CD,可通过证AE,CD所在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来实现,即证△ABE≌△CBD,条件可从 等边三角形中去寻找.
新课讲授
证明:∵△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C,BE=BD,∠ABC=∠DBE=60°. AB=CB, 在△ABE与△CBD中, ABE=CBD, BE=BD, ∴△ABE≌△CBD(SAS). ∴AE=CD.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课时2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论: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 重合.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分析:先根据命题分析出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 出已知和求证,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 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证明.
新课讲授
解:如图,在△ABC中,AB=AC,CE和BD分别是AB 和AC上的中线, 求证:CE=BD.
证明:∵AB=AC,CE和BD分别是AB 和AC上的中线,
新课讲授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2.想一想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 形的内角有什么特征呢?
新课讲授
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 都等于60°.
新课讲授
典例分析
例 已知:如图, 在△ABC中,AB= AC=BC. 求证:∠A= ∠ B = ∠ C = 60°. ∵AB = AC, ∴∠ B = ∠ C (等边对等角). 又∵AC = BC, ∴∠A= ∠ B (等边对等角). ∴∠A= ∠ B = ∠ C. 在△ABC中,∠A+∠ B+∠ C = 180°. ∴∠A= ∠ B = ∠ C = 60°.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1.1 等腰三角形主要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问题 1 在八上的“平行线的证明”这一章中,我们学了哪8 条基本事实?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问题2:你能用基本事实及已经学过的定理证明上面的推论吗?师生活动: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要提醒学生首先依据命题画出几何图形,再结合几何图形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A =∠D,∠B =∠E,BC = EF.求证:△ABC≌△DEF.证明:∵∠A +∠B +∠C = 180°,∠D +∠E +∠F = 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C = 180°-(∠A +∠B),∠F = 180°-(∠D +∠E).∵∠A =∠D,∠B =∠E (已知),∴∠C =∠F (等量代换).∵BC = EF (已知),∴△ABC≌△DEF (AS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设计意图: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探索并认识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这里意在让学生根据基本事实证明这一定理.设计意图:七年级下册给出的“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则是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推出来的,本章很多证明都会用到它,因此,这里特别提出这一结论,以便后续证明使用.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问题3:你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问题4:你能利用基本事实或已知的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议一议:在七下学习轴对称时,我们利用折叠的方法说明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两个底角相等,如下图,实际上,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由此,你得到了解题什么的启发?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求证:∠B = ∠C.方法一:作底边上的中线证明:如图,取BC的中点D,连接AD.∵AB = AC,BD = CD,AD = AD∴△ABD≌△ACD (SSS).∴∠B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还有其他的证法吗?方法二:作顶角的平分线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则∠BAD =∠CAD.∵AB = AC,∠BAD = ∠CAD,AD = AD,∴△BAD≌△CAD (SAS).∴∠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生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正确、规范地写出“已知”“求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回忆以前的折纸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证明的思路,学生一般可以由折纸确定辅助线的位置,但对于作辅助线的规范叙述仍需教师帮助.设计意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寻求其他证明方法,实际上,除作底边中线外,还可以通过作顶角平分线的方法证明结论,此时证明的依据是基本事实SAS. 这两种证明方法都是受折纸的启发(轴对称),通过作辅助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再证明这两部分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证明方法的共性,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认识.教学时,可能会有学生通过作底边上的高并利用勾股定理来证明这一定理,对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想一想:由△BAD≌△CAD,图中线段AD还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论?由△BAD≌△CAD,可得BD = CD,∠ADB =∠ADC,∠BAD =∠CAD.又∵∠ADB +∠ADC = 180°,∴∠ADB =∠ADC = 90°,即AD⊥BC.故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顶角∠BAC的平分线、底边BC上的高.师生活动: 让学生回顾前面的证明过程,思考线段AD具有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得到结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AB = AC (已知),∴∠B =∠C (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练一练1. 已知,如图,△ABC≌△ADE,∠BED = 20°,则∠AED的度数为( )A.60°B.90°C. 80°D. 20°到:我们虽然在以前探索并认识了勾股定理,但尚未用基本事实证明过,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勾股定理不能作为这里证明的依据.设计意图:这一结论通常简述为“三线合一”, 即如果某线段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之一,那么它必定也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两线”.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印象,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典例精析例1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1) 如图①,若AD=AE,求证:BD=CE;(2) 如图②,若BD=CE,F为DE的中点,求证:AF⊥BC.证明:(1) 如图①,过A作AG⊥BC于G.∵AB=AC,AD=AE,∴BG=CG,DG=EG.∴BG-DG=CG-EG,即BD=CE.(2)∵BD=CE,F为DE的中点,∴BD+DF=CE+EF,∴BF=CF.∵AB=AC,∴AF⊥BC.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如图,已知AB=AE,∠BAD=∠CAE,要使∠ABC∠∠AE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 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2) 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设计意图:在定理证明的基础上进行难度更高的推论证明,巩固学生知识的运用,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巧.设计意图: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掌握.设计意图:结论:在等腰三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014新北师大版八下数学第一章教案

2014新北师大版八下数学第一章教案

本资料适用于2014年新北师版(2014年春季使用)八年级下数学。

内容是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教案,共计11课时,可作为教师上课使用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证明方法的多样性,提高逻辑思维水平;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一般都能得到该推论的证明思路,但由于有了一个暑假的遗忘,可能部分学生的表述未必严谨、规范,教学中注意提请学生分析条件和结论,画出简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1.1.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1.1.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1.1.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1.1.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1.1.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课题内容 1.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中一些相等的线段.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且会用等边三角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相等推导过程,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的应用。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法 多媒体演示法 探究法 尝试指导法1、在△ABC 中,AB =AC ,∠A =44°,则∠B = 度。

2、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其周长为 。

3、在△ABC 中,AB =AC ,∠BAC =120°,延长BC 到D ,使CD =AC ,则∠C DA = 度。

4.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相等。

这样的三角形是探究一等腰三角形中的 相等线段 1。

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归纳结论】一、预习案 二、探究案 列出疑惑2尝试完成“议一议”。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HL。

例: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底角的平分线长度均相等。

4、有两个角相等或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50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例: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例:如图,在ABA 1中,∠B=20º,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 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A n的度数为。

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º.3、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或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M C B A 例:如图1,已知:∠MON=30º,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6B 6A 7的边长为 .图1 图2例:如图2,在等边△ABC 中,D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BD ,将△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º,得到△BAE ,连接ED ,若BC=10,BD=9,则△AED 的周长是 。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2.思想方法:转化思想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 证明角相等、边相等的重要方法.
易错点拨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这个等腰三
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 D )
A.40°
B.55°
C.70°
D.55°或70°
易错点:求等腰三角形的角时易出现漏解的错误
易错点拨
本题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分顶角为70°和 底角为70°两种情况,解题时易丢掉一种情况 而漏解.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论: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
EF⊥AB,垂足为F.
(1)若∠BAD=25°,求∠C的度数;
(2)求证:EF=ED.
(1)解:∵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AD=∠CAD.∴∠BAC=2∠BAD=50°.
∵AB=AC,
∴ ∠C=∠ABC = 1 (180°-∠BAC)

1
2
(180°-50°)=65°.
2
例题精析
(2)求证:EF=ED. 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ED⊥BC. 又∵BG平分∠ABC,EF⊥AB, ∴EF=ED.
导引: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D=∠B时, 两个三角形符合“边角边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回顾:




底角 底角 底边
探究新知
2.议一议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请你选择等腰三角形的一条性质进行证明,并与
同伴交流.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课堂精练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8.(8分)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 证明: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B,∠C都是大于等于90°的角, 则____∠__B__+__∠__C_≥_1_8_0_°________, 从而__∠__A_+__∠__B_+__∠__C_______>180°, 这与__三__角__形__内__角__和__为__1_8_0_°__矛盾. 则假设___不__成__立_____, 所以∠B,∠C只能为__锐__角. 故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
6.(4 分)用反证法证明“ 5 是无理数”时,最恰当的证法是先假设 5 是( C ) A.分数 B.整数 C.有理数 D.实数
7.(4 分)(驻马店月考)在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60°”时, 应首先假设___在__一__个__三__角__形__中___,__三__个__内__角__都__小__于__6_0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下册 北师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1.(4 分)在△ABC 中,已知∠B=∠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A.AB=BC B.AB=AC C.BC=AC D.∠A=60° 2.(4 分)满足下列哪组条件可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 D ) A.∠A=50°,∠B=60° B.∠A=50°,∠B=100° C.∠A+∠B=90°
第10题图
11.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 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__9__.
第11题图
三、解答题(共36分) 12.(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AC,∠B=∠C,求证:BD=CD.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教案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教案

1.1 等腰三角形主要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如图,位于海上B、C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A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B =∠C. 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积极踊跃发言,问答提出的问题.)复习回答: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定理及推论?二、探究新知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回顾导入:建立数学模型:如图,在△ABC中,∠B =∠C,那么它们所对的边AB和AC有什么数量关系?方法思考:∠作高AD可以吗?∠作角平分线AD呢?∠作中线AD呢?师追问:你能验证你的结论吗?证明:过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在∠ABD与∠ACD中,∠∠ABD∠∠ACD (AAS).∠ AB = AC.学生可能会由前面定理的证明获得启发,如作BC的中线,或作CA的平分线,或作BC上的高线,教师应让学生思考判断哪些方法可行,这三种方法中只有后两种方法可以判定所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学生体会从基本事实和已知定理出发进行推理的设计意图:中这里应引导学生养成“反过来”思考问题的意识,即思考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因为这也是获得数学结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这样设置问题也为学生下一节学习互逆命题做个铺垫,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证明、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体会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是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公理化思想的机会,教师应注意引导,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按要求将证明过程书写出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应用格式:在∠ABC中,∠∠B =∠C,∠ AB = AC (等角对等边).辨一辨:如图,下列推理正确吗?∵∵1 = ∵2 ,∵ BD = DC(等角对等边).∵∵1 =∵2 ,∵ DC = BC(等角对等边).错,因为都不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典例精析例1 已知:如图,AB = DC,BD = CA,BD与CA相交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证明:∠ AB = DC,BD = CA,AD = DA,∠∠ABD∠∠DCA (SSS).∠∠ADB =∠D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E = DE (等角对等边).∠∠AED是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二:反证法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再讨论交流,教师要适当引导,进一步规范学生推理过程的书写.想一想: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 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在∠ABC中,如果∠B ≠∠C,那么AB ≠ AC.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发现用正常的证明思路不好解决问题,教师此时提出反证法并出示小明的解题过程.小明是这样想的: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假设AB= AC,那么根据“等角对等边”定理可得∠B =∠C,但已知条件是∠B ≠∠C.“∠B =∠C ”与“∠B≠∠C ”相矛盾,因此AB ≠ AC.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师生活动:师生一同认识反证法的概念,并总结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反证法概念: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基本事实或已证明过的定理相矛盾,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1. 假设: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 归谬: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 结论: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例2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是直角.已知:∠ABC.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分析】按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首先要假定结论“∠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不成立,即它的反面“∠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成立,然后,从这个假定出发推下去,找出矛盾.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90°,则∠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已知:如图,∠A = 36°,∠DBC = 36°,∠C = 72°,∠∠1 = °,∠2 = °;∠ 图中有个等腰三角形;∠ 若AD = 4 cm,则BC = cm;∠ 若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则图中有个等腰三角形.2.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求证:∠OBC为等腰三角形.3.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设计意图:通过例2,让学生初步感受反证法的证明思路与书写的过程,体会反证法的证明与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课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问题的选择上以基础为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已知: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 l2,l3与l1相交于点P.求证:l3与l2相交.证明:假设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因为已知_________,所以过直线l2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和l2平行,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所以___________,即求证的命题正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5.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B=13,AD =12,则BC的长为( B )
• A.5 B.10 C.20 D.24
6.如图,△ABC中,AD⊥BC,AB=AC,∠BAD=30°,且AD=AE,则 ∠EDC等于( C )
• A.10° B.12.5° C.15° D.20°
• (2)分以下两种情况:
• ①当90≤x<180时,∠A只能为顶角,∴∠B的度数只有一个;
• ②当0<x<90时,
• 若∠A为顶角,则∠B=

•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x)°;
•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x°.
•当
≠180-2x且180-2x≠x且
≠x,
• 即x≠60时,∠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
• 7.如图,在△ABC中,AB=AC,CD=CB,若∠ACD=42°,则∠BAC= __3_2_°___.
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过点C作CE∥AB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
9.(2018·临沂)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
• A3. 2
• B.2 • C.22
• D.
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 B )
10
10.如图,在射线OA,OB上分别截取OA1=OB1,连接A1B1,在B1A1,B1B上 分别截取B1A2=B1B2,连接A2B2,……按此规律作下去,若∠A1B1O=α,则
∠A10B10O=( B )
• 综上所述,可知当0<x<90且x≠60时,
• ∠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
4.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_平__分__线_、底边上的_中__线__及底边上的_高__线____互相重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堂练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堂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中,AB AC=,40A∠=︒,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的度数为()A.10︒B.20︒C.30D.40︒2.如图,在ABC中,AB AC=,AD BC⊥,若3AD=,8BC=,则AB的长为()A.5B.4C.3D.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A.80°B.50°C.50°或65°D.50°或80°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a,b是方程组233a ba b-=⎧⎨+=⎩的解,则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A.5B.4或5C.4D.5或65.下列命题: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①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0个6.如图,ABC∆中,AB 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2对B.3对C.4对D.5对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一边长为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3B.7C.3或7D.3或58.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A.40°B.70°C.80°D.100°9.如图,在①ABC中,AB=AC=4,①ABC和①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①BC分别交AB、AC于M、N,则①AMN的周长为()A.4B.6C.8D.10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0.在ABC中,90C∠=︒,30A∠=︒,2BC=,则A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dm)如图所示,则高h是________dm,它的面积是________2dm.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x+、23x+、7,则其中x的值为___________.13.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7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cm.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3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0,=A B AB AD∠∠①ADC和①DCB的平分线交于点P,且点P在AB边上.若BC=3,DC=21,则AB的长是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B AC=,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点F,且AE CE=.(1)求证:AEF CEB△≌△;(2)若12AF=,求CD的长.17.如图,△ABC中,AB=AC,D点在BC上,①BAD=30°,且①ADC=60°,BD=3,求CD.18.某初中“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在校园里测量一块四边形场地ABCD(如图所示)的周长,其中边CD上有水池和建筑物遮挡,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其长度.经测量得知AB=AD=60米,①A=60°,BC=80米,①ABC=150°.如果你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请根据测量数据求出CD的长度.19.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是6(1)求高AD的长;(2)求①ABC的面积.2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其底边长为x,腰长为y.(1)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60°时,求x的值.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在△ABC中可求得①ACB=①ABC=70°,在△BCD中可求得①DBC=40°,由此可求出①ABD.【详解】解:①AB=AC,①A=40°,①①ABC=①ACB=(180°-40°)÷2=70°,又①BC=BD,①①BDC=①BCD=70°,①①DBC=180°-70°×2=40°,①①ABD=①ABC﹣①DBC=70°﹣40°=3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对等角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2.A【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D,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①AB=AC,AD①BC,BC=8,BC=4,①BD=CD=12①AD=3,BD=4,AD①BC,①AB=2222++=5,D D=34A 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分①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①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两种情况,分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50︒;①当50︒的内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180505080︒-︒-︒=︒;综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50︒或8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4.A【解析】【分析】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的值,然后进行分类讨论a为腰和为底时的情形.【详解】解:解方程组233a ba b-=⎧⎨+=⎩得:21ab=⎧⎨=⎩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1.若腰长为1,底边长为2,由1+1=2知,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若腰长为2,底边长为1,则三角形的周长为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5.A【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底边的高重合,故①错误;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故①正确;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不一定是底边,故①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6.C【解析】【分析】根据AB AC =,D 是BC 的中点,可得CAD BAD ∠=∠ ,90ADC ADB ︒∠=∠= ,BD CD = ,从而AOC BOC ≅,Rt OCD Rt OBD ≅,ACD ABD ≅,再根据EF 垂直平分线AC ,可得Rt AOE Rt COE ≅,即可求解.【详解】解:①AB AC =,D 是BC 的中点,①CAD BAD ∠=∠ ,90ADC ADB ︒∠=∠= ,BD CD = ,①AO AO = ,①()AOC AOB SAS ≌,①OC OB = ,①()Rt OCD Rt OBD HL ≅ ,①AB AC =,AD AD = ,①()ACD ABD SSS ≅ ,①EF 垂直平分线AC ,①AO CO = ,①OE OE = ,①()Rt AOE Rt COE HL ≅ ,①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4对.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已知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的长,但是没有明确长为7的边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要分类讨论.最后要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将不合题意的解舍去.【详解】解:本题可分两种情况:①当腰长为7时,底边长=17-2×7=3;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①底边长为7,此时腰长=(17-7)÷2=5,经检验,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因此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或7.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等知识.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直接求出其底角的度数.【详解】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因为顶角是40°,所以其底角为180402︒︒-=7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9.C【解析】【分析】根据BE、CE是角平分线和MN①BC可以得出MB=ME,NE=NC,继而可以得出①AMN的周长=AB+AC,从而可以得出答案.【详解】解:①BE,CE分别是①ABC与①ACB的角平分线,①①MBE=①EBC,①NCE=①ECB,①MN①BC,①①MEB=①EBC,①NEC=①ECB,①①MBE=①MEB,①NCE=①NEC,①MB=ME,NC=NE,①AB=AC=4,①①AMN的周长=AM+ME+NE+AN=AM+MB+AN+NC=AB+AC=4+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综合题,能够推出MB=ME,NE=NC是解题的关键.10.23【解析】【分析】利用含30°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求得AB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AC.【详解】解:如图:①在Rt①ABC中,①C=90°,①A=30°,BC=2,①AB=2BC=4,①AC=2222AB BC-=-=,4223①AC的长为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11.412【解析】【分析】过点A作AD①BC于点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故可得出B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过点A作AD①BC于点D,则AD=h,①AB=AC=5dm,BC=6dm,①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①BD=12BC=3dm.在Rt①ABD中,AD=2222534AB BD-=-=dm,即h=4(dm).S=164122⨯⨯=2dm故答案为:4,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解析】【分析】因为x+1,2x+3,7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但没有明确指明哪是腰,哪是底,因此要分类讨论.【详解】解: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①当x+1=7时,解得x=6,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7、15、7,因为7+7=14<1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①当2x+3=7时,解得x=2,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3、7、7,能构成三角形.所以x的值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由于等腰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很多题目在已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题,因此,解决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边角问题时,要仔细认真,避免出错.13.17【解析】【分析】分3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7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先判断符合不符合三边关系,再求出周长.【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3时,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7时,3+7>7,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3+7+7=17.故答案为:17.【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考虑是解本题的关键.14.19cm【解析】略15.12【解析】【分析】在CD上截取DE=AD,CF=CB,证明△ADP①①EDP(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①A=①DEP=120°,AP=PE,同理△CFP①①CBP(SAS),证出△PEF为等边三角形,求出AP 的长,则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CD上截取DE=AD,CF=CB,①PD 平分①ADC ,CP 平分①DCB ,①①ADP =①EDP ,①FCP =①PCB ,在△ADP 和△EDP 中,DE DA ADP EDP DP DP ⎧⎪∠∠⎨⎪⎩===,①①ADP ①①EDP (SAS ),①①A =①DEP =120°,AP =PE ,同理△CFP ①①CBP (SAS ),①①B =①PFC =120°,PB =PF ,①①PEF =①PFE =60°,①①PEF 为等边三角形,①PE =PF ,①P A =PB ,设P A =PB =x ,则AD =2x ,EF =x ,①BC =3,DC =21,①2x +x +3=21,解得x =6,①AB =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P ①①EDP 是解题的关键.16.(1)见解析;(2)6【解析】【分析】(1)先证①EAF =①ECB ,再结合①AEF =①CEB =90°且AE =C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①AEF ①①CE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F =B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得BC =2CD ,等量代换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①CE ①AB ,①①AEF =①CEB =90°.①①AFE +①EAF =90°,①AD ①BC ,①①ADC =90°,①①CFD +①ECB =90°,又①①AFE =①CFD ,①①EAF =①ECB .在①AEF 和①CEB 中,90EAF ECB AE CE AEF CEB ∠=∠⎧⎪=⎨⎪∠=∠=︒⎩, ①①AEF ①①CEB (ASA );(2)①①AEF ①①CEB ,AF =12,①AF =BC =12,①AB =AC ,AD ①BC ,①CD =BD =12BC =6,①CD 的长为6.【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以及HL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7.CD =6.【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①B 、①C 、①DAC 的度数,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即可.【详解】证明:①①ADC =60°,①BAD =30°,①①B=①ADC﹣①BAD=60°﹣30°=30°=①BAD,①BD=AD=3,①AB=AC,①①B=①C=30°,①①BAC=120°,①①DAC=120°﹣30°=90°,①CD=2AD=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CD的长度为100m【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B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C的长.【详解】解:连接BD,①AB=AD=60m,①A=60°,①①ABD为等边三角形,①BD=AB=AD=60m,且①ABD=60°,①①ABC=150°,①①DBC=①ABC﹣①ABD=90°,在Rt①CBD中,①DBC=90°,BC=80m,BD=60m,根据勾股定理得:BC2+BD2=CD2,即CD=22BC BD=100(m)答:CD的长度为100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①BCD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9.(1)33;(2)93.【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为BC的中点,即BD=CD=3,在直角三角形ABD中,已知AB、B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的长,(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即可解题.【详解】解:(1)①等边三角形ABC,AD为高线,①BD=CD=12BC=1632⨯=,在直角三角形ABD中,①AD=226333-=.(2)①BC=6,AD=33,①等边①ABC的面积=12BC•AD=12×6×33=9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y=15﹣12x(0<x<15);(2)10cm【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公式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取值范围;(2)若有一个角是60°则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x的值.【详解】解:(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腰长为ycm,底边长为xcm,∴2y+x=30,∴y=1512-x(0<x<15);(2)若有一个角是60°则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x=3013⨯=10(cm).答:x的值是10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八年级下《1.1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八年级下《1.1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等腰三角形练习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 .80°B .80°或20°C .80°或50°D .20° 答案:B解析:解答:当80°的角是底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顶角为20°;另一种情况是80°是顶角.分析: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从而得出两种结果.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 .8B .9C .10或12D .11或13答案:D解析:解答:当3是腰时,两腰和为6加上底边5,周长为11;当5是腰时,两腰和为10加上底边3,周长为13.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结合三角形中两小边和大于第三边.3.在等腰△ABC 中,AB =AC ,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11C .7或11D .7或10答案:C解析:解答:设AB =AC =x BC =y则有12,2152x x x y +=+=⎧⎨⎩或者12,2152x x x y +=+=⎧⎨⎩ 所以x =8, y =11或者x =10,y =7.即三角形AB =AC =8,BC =11.或AB =AC =10,BC =7.故选C.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会解二元一次方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A .60°B .120°C .60°或150°D .60°或120°答案:D解析:解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高在三角形内,即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顶角=180°-90°-30°=60°,另一种是这个高落在一腰延长线上,即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顶角的补角=180°-90°-30°=60°,顶角=180°-60°=120°.分析:此题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要考虑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5.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则∠ABD=()A.36°B.54°C.18 °D.64°答案:B解析:解答:∵AB=AC,∠ABC=72°,∴∠ABC=∠ACB=72°,∴∠A=36°.∵BD⊥AC,∴∠ABD=90°-36°=54°.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已知可求得∠A的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ABD的度数.6. 在△ABC中,D是BC上的点,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35°B.40°C.45°D.50°答案:A解析:解答:∵AB=AD, ∴∠ADB=∠B=70°.∵AD=DC,∴12C DAC ADB∠=∠=∠=35°.分析: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7. 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A.2 B.3 C.4 D.5答案:D解析:解答:∵∠B=∠C,∴AB=AC=5.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继而得出AC的长.8. 在矩形ABCD中,AB<BC,AC,BD相交于点O,则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8 B.6 C.4 D.2答案:C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矩形,∴AO=BO=CO=DO,∴△ABO,△BCO,△DCO,△ADO都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AO=BO=CO=DO,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9. 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 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 cm<AB<4 cm B.5 cm<AB<10 cm C.4 cm<AB<8 cm D.4 cm<AB<10cm 答案:B解析:解答:∵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设AB=AC=x cm,则BC=(20-2x)cm,∴2x>20−2x,即20−2x>0.解得5 cm<x<10 cm.分析:设AB=AC=x,则BC=20-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10. 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30°,AE=6cm,那么CE等于()A. 4 cm B.2 cm C. 3 cm D.1 cm答案:C解析:解答:∵ED⊥AB,∠A=30°,∴AE=2ED,∵AE=6cm,∴ED=3cm.∵∠ACB=90°,BE平分∠ABC,∴ED=CE,∴CE=3cm.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2ED,求出ED,再根据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ED=CE,即可得出CE的值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2 B.3 C.4 D.5答案B解析:解答: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x相交于点C1,∵A(0,2),B(0,6),∴AB=6-2=4,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的交点为C2,C3∴点B到直线y=x的距离为6×32=33,∵33>4,∴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没有交点,所以,点C的个数是1+2=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x 的交点为点C再求出AB的长,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y=x的交点为点C,求出点B到直线y=x的距离可知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没有交点12. 在△ABC中,AB=20 cm,AC=12 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 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 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A.2.5秒B.3秒C.3.5秒D.4秒答案:D解析:解答:设运动的时间为x cm/s,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AP=20-3x,AQ=2x即20-3x=2x,解得x=4.分析:设运动的时间为x,则AP=20-3x,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则20-3x=2x,解得x即可.13. 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总条数是()A.3 B.5 C.7 D.9答案:C解析:解答: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底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重合成一条;腰上的三条线不重合,因而共有7条线.分析:画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14. 已知△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则∠A等于()A. 60°B.45°C.90°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解答:△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b-c=0,a-b=0,∴a=b=c,∴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60°.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解得到a=b=c,然后选择答案即可.15.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cm,两边长之比为4:1,则底边长为()A.16cm B.4cm C.20cm D.16cm或4cm答案:B解析:解答:因为两边长之比为4:1,所以设较短一边为x,则另一边为4x;(1)假设x为底边,4x为腰;则8x+x=36,x=4,即底边为4;(2)假设x为腰,4x为底边,则2x+4x=36,x=6,4x=24;∵6+6<24,∴该假设不成立.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4cm.分析:题中只给出了两边之比,没有明确说明哪个是底哪个是腰,所以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将不合题意的解舍去.二、填空题1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底角的度数可能是_______.答案:70°或55°解析:解答:当110°是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70°;当110°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时,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所以一个底角的度数等于外角110°的一半,即55°分析: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17.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答案: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解析: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分析:本题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三线合一,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18.△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 =_______度,此三角形有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72°/3解析:解答:∵AB=AC,∠A=36°,∴△ABC是等腰三角形,∠C=∠ABC=(180°−36°)12⨯=72°.∵BD为∠ABC的平分线,∴∠ABD=∠A=∠DBC=36°,∴AD=BD,△ADB是等腰三角形,∴∠1=180°-36°-72°=72°=∠C,∴BC=BD,△CDB是等腰三角形.图中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找寻,注意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19. 在△ABC中,与∠A相邻的外角是100°,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是_________.答案:80°或50°或20°解析:解答:∵∠A的相邻外角是100°,∴∠A=80°.分两种情况:(1)当∠A为底角时,另一底角∠B=∠A=80°;(2)当∠A为顶角时,则底角∠B=∠C=(180°−80°)12⨯=50°(3)当∠B是顶角时,∠B=180°-2∠A=20°.综上所述,∠B的度数是80°或50°或20°.分析:已知给出了∠A的相邻外角是10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有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20. 在△ABC中,若∠A=80°,∠B=50°,AC=5,则AB=_______.答案:5解析:解答:∵∠A=80°,∠B=50°,∴∠C=180°-80°-50°=50°.∴AB=AC=5.分析:由已知条件先求出∠C的度数是50°,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求解即可.三、解答题.21.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C=63°,BC=4,求∠BAD的度数及DC的长.答案:27°/2 解答:∵AB =AC ,∠C =63°,∴∠B =∠C =63°,∴∠BAC =180°-63°-63°=54°. 又∵AD 是BC 边上的高,∴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AD =12∠BAC =27°,DC =12BC =2.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求出顶角∠BAC 的度数,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求出∠BAD =12∠BAC =27°,DC =12BC =2. 22.在△ABC 中,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相交于F .求证:AF 平分∠BAC答案:证明:∵AB =AC ,∴∠ABC =∠ACB .又∵BD ⊥AC ,CE ⊥AB ,∴∠BEC =∠CDB =90°. 在△BCE 和△CBD 中,∠ABC =∠ACB ,∠BEC =∠CDB ,BC =BC.∴△BCE ≌△CBD (AAS ).∴BE =CD.∵AB =AC ,BE =CD ,∴AB -BE =AC -CD ,∴AE =AD.∴在△AEF 和△ADF 中,AE =AD , AF =AF.△AEF ≌△ADF (HL ).∴∠EAF =∠DAF ,AF 平分∠BAC.解析:分析:要通过两次三角形全等,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3.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求证:(1)△BCE ≌△ACD ; 答案:证明:∵△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CA =∠DCE =60°,BC =AC =AB ,EC =CD =ED ,∴∠BCE =∠ACD .在△BCE 和△ACD 中,,,,BC AC BCE ACD CE CD =⎧∠=∠=⎪⎨⎪⎩∴△BCE ≌△ACD (S A S );(2)CF =CH ; 答案:∵△BCE ≌△ACD ,∴∠CBF =∠CAH .∵∠ACB =∠DCE =60°,在△BCF 和△ACH 中,∴∠ACH =60°,∴∠BCF =∠ACH ,,,,CBF CAH BC AC BCF ACH ∠=∠=∠=∠⎧⎪⎨⎪⎩∴△BCF ≌△ACH (A S A ),∴CF =CH ;(3)△FCH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F =CH ,∠ACH =60°,∴△CFH 是等边三角形.(4)FH ∥BD.答案:证明:∵△CHF 为等边三角形∴∠FHC =60°,∵∠HCD =60°,∴FH ∥BD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角都是60°,再根据平角的关系,就能证明△BCE ≌△ACD ;由△BCE ≌△ACD 得出对应角相等,结合等边三角形的边角特点证明△BCF ≌△ACH ,能得出CF =CH ;两边等,加上一个角60°推出△CFH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FH ∥BD .24. 如图,已知AB =AC =AD ,且AD ∥BC ,求证:∠C =2∠D答案:证明:∵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D+∠D=2∠D,又∵∠C=∠ABC,∴∠C=2∠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B=AC=AD,∵AD∥BC,∴∠D=∠DBC可得∠C=∠ABC,∠D=∠ABD,∠ABC=∠CBD+∠D;然后根据AD∥BC,可得∠CBD=∠D,据此判断出∠ABC=2∠D,再根据∠C=∠ABC,即可判断出∠C=2∠D2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若AB=5,AC=4,求△ADE的周长.答案:解答:∵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DBO=∠CBO,∠ECO=∠BCO,∵DE∥BC,∴∠DOB=∠CBO,∠EOC=∠BCO,∴∠DBO=∠DOB,∠ECO=∠EOC,∴OD=BD,OE=CE,∵AB=5,AC=4,∴△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解析: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

1-1等腰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复习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1等腰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复习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如图1,若∠BAC=∠DAE=60°,则△BEF是___等__边__三
角形;
(2)若∠BAC=∠DAE≠60° 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判断△BEF的形状并证明;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BEF是什么三角形?请 直接写出结论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解:(1)∵AB=AC,AD=AE,∠BAC=∠DAE=60°, ∴△AED和△ABC为等边三角形, ∴∠C=∠ABC=60°,∠EAB=∠DAC, ∴△EAB≌△DAC, ∴∠EBA=∠C=60°, ∵EF∥BC, ∴∠EFB=∠ABC=60°, ∵在△EFB中,∠EFB=∠EBA=60°,
B
30°
的正北方向,此时它与灯塔的距离是
_2_0___3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A
C

小结(2分钟)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4、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
(易错点) 1.做没有图形的几何问题求边长或角度时应注意:
是否进行分类讨论
2.做互逆命题的问题应注意:
注意互逆命题的语言的准确性
当堂训练(15分钟) 1、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AD∥BC,将长方
形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则 △BEF为 等腰 三角形.
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8, 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N=( B )
②AB=AC,点D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
以AD为一边向AD的左侧作△ADE,使AD=AE,
∠DAE=∠BAC,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F,连 接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是有关命题的证明及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要求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º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①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本节课,学生将探究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应该说,这两个定理的证明和探索相对而言,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前面定理的直接运用,因此,本节课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但第一个定理证明中,需要分类讨论,因此注意揭示其中的分类思想;第2个定理结论比较特殊,直接从定理条件出发,学生一般难能得到这个结论,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无意”中发现了其特殊的结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数学发现的方法,因此也应注意让学生体会。

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º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②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30º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③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①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②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练习本; 第一环节:提问问题,引入新课活动内容:教师回顾前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又如何判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从而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同时回顾,也为后续探索提供了铺垫。

活动效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般学生都能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对于等边三角形的判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直接从等边三角形性质出发,当然也可能有学生考虑分步进行,现确定它是等腰三角形,再增补条件,确定它是等边三角形。

这是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基础上,如何确定它是等边三角形呢?下面是实际教学中的部分师生活动实况:[生]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成了等边三角形.[生]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的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的看法,引起激烈地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的条件太多,浪费![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的确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下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2)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活动内容: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交流汇报各自的结论,教师适时要求学生给出相对规范的证明,概括出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下表:活动目的: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即明确有关定理,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注意事项与效果:由于有了第1环节的铺垫,学生多能探究出: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对于前两个定理的形式相近,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能否用更简捷的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吗?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得出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明道理,给出证明的思路,选择部分命题,给与严格的证明,由于“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证明需要分类讨论,因此,可以以此问题作为对学生证明的要求,并与同伴交流证明思路.并要求学生思考证明中的注意事项,从而点明其中的分类思想,提请学生注意: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第三环节:实际操作提出问题活动内容: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们还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研究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拿出三角板,做一做:用含30°角的两个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 在你所拼得的等边三角形中,有哪些线段存在相等关系,有哪些线段存在倍数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活动注意事项与效果:学生一般可以得出下面两种图形:其中第1个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对于该图学生也可以得出BD=12AB ,从而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所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具体的说明过程可以如下:方法1:因为△ABD≌ACD,所以AB=AC .又因为Rt△ABD 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2: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得出30度所对直角边是斜边一半,教师可以在图上标出各个字母,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中哪些线段直接存在倍数关系,并在将三角板分开,思考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然后在学生得到该结论的基础上,再证明该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90°,∠BAC=30°.求证:BC=12AB . 分析:从三角尺的拼摆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B=60°.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如图所示).∵∠ACB=90°∴∠ACB=90°∵AC=AC,∴△ABC≌△ADC(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12 BD=12AB . 第四环节: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活动1:直接提请学生思考刚才命题的逆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证明: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90°,BC=12AB . 求证:∠BAC=30°证明: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ACB=90°,∴∠ACD=90°.又∵AC=AC.∴△ACB≌△ACD(SAS).∴AB=AD. ∵CD=BC,∴BC=12BD . 又∵BC=12AB ,∴AB=BD. ∴AB=AD=BD,即△ABD 是等边三角形.∴∠B=60°.在Rt△ABC 中,∠BAC=30°.注意事项:该命题的证明中辅助线较复杂,但恰有前面原命题探究活动过程的铺垫,可以给学生一些启示,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前面定理证明的辅助线的作法中能否得到启示?活动2 :呈现例题,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新定理解答例题。

[例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DC 中,AC=2a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而∠DAC=×15°=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解:∵∠ABC=∠ACB=15°∴∠DAC=∠ABC+∠ACB=15°+15°=30°∴CD=12 AC=12×2a= 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活动目的:在例题求解中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畅谈收获 课时小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注意总结具体的知识、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蕴含其中的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逆向思维等。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