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测量实施计划

大庙隧道施工阶段现场监控量测实施计划

在大庙隧道施工过程中,为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掌握地表沉陷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并对其稳定性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同时为贯彻落实总监办[2011]46号文件(承赤高速公路总监办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精神,我项目部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经过深入研究,特制订本计划,以便指导施工作业并确保施工安全。

1.施工准备

1.1监控量测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2测量仪器

2.现场监控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2.1现场监控测量项目选择

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工程规模、支护类型和施工工艺等来选择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大庙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如下: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规划表

注:1、√为必测项目,○为宜进行的项目,△为必要时进行的项目

大庙隧道的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及测量方法如下:

必测项目及测量方法表

注:b-隧道开挖宽度

总而言之,必测项目是在一般情况下均应测量的项目;选择项目是在必要时可选测的项目。换言之,应根据围岩情况、隧道宽度及覆盖厚度等条件确定必测或选测项目。

2.2工程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

实践证明,隧道开挖工作面(亦称掌子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掌子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的观察和缝隙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验证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将该两项观察定为各类围岩均应采用的第一项必测项目。

(1)洞内观测

隧道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如遇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地观察。

对开挖后未支护的围岩观测: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方向;掌子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涌水的位置、水量水压等;底板是否有隆起现象等。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喷射混凝土有无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锚杆注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并分析: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后即可稳定的情况;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弯曲压缩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地质素描

配合测量对测试断面的地质素描,应详细准确并能及时反映情况;通常地质素描除前述洞内观测的内容外,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尺寸及编号;岩石名称、结构和颜色;岩体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

距等;岩石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充填物成分及泥化、软化情况;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及破碎程度,围岩的自稳时间与自稳性能;岩体风化程度、特性、抗风化能力;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及对喷锚支护的影响;施工开挖方法、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施工开挖方法、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溶洞、黄土、流沙、膨胀性围岩、瓦斯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的描述;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的描述;地质断面展示图,或纵横剖面图,必要时应附彩色照片及录像带等。

(3)洞外观测

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隧道洞内外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记录表

观察人:记录:监理工程师:观察日期:

2.3位移量测和锚杆抗拔力测试

由于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和锚杆抗拔力试验,较其他量测项目实用,因此,将此三项测试列为必测项目。

(1) 测点埋设:喷锚支护施作后,用风枪钻Φ40mm、深200mm的孔,用砂浆固定测点。周边位移同一基线上的两测点在同一直线上,拱顶位移量测的测杆头设挂钩。砂浆凝固后即可进行量测。

(2)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掩埋,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数据不中断。

(3) 按检查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1~2对测点确定的量测频率比较取大值。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拆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检测频率。

(4)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Ⅲ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Ⅳ级围岩不大于25m;V级围岩应小于20m。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l~2对。当发生较大涌水时,Ⅳ、V级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lOm。

(5) 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6) 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 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7)锚杆抗拔力检测采用锚杆测力计进行,沿隧道中轴线每相隔10m布置一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三根锚杆的抗拔力量测。测试工程中应注意仪器调校,做好检测记录并及时整理:不同系统锚杆轴力和长度关系曲线;不同深度各测点轴力和时间关系曲线。

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测线布置图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B—隧道开挖宽度

2.4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

位于Ⅳ~V级围岩中且覆盖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根据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

地表下沉监测范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量测(1~2)(B/2+h+H)。纵向应在掌子面前后(1~2)(h+H)(B为隧道开挖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为隧道埋深)测点间距宜为2~5m,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 (隧道埋深+隧道开挖高度)处开始,

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地表下沉的量测尽量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断面内,当地表有建(构)筑物时,应在建(构)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测点。

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

B——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单位:m)

注: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山上限值,B——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测量:计算:复核:监理工程师:

2.5围岩与支护面接触压力量测

在横断面布设15-20个测点,测点设于衬砌上的关键受力部位。围岩与支护之间的接触应力大小,反映支护工作状态及围岩施加于支护的变形压力情况,因此,量测支护的内应力及其与围岩界面的接触应力是选侧项目。

压力盒测量围岩与支护界面上的接触力后,检测数据及时整理。

2.6声波仪测围岩弹性波速度

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围岩分类。采用单孔平透折射波法进行围岩弹性波法测试围岩在拱顶、拱脚、墙腰等部位的径向纵波速度V。根据测试记录及时整理出每个测孔的Vp-L曲线。以曲线线型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及分类。

2.7隧道钢拱架压力量测

在每10榀钢拱架支撑布置一对压力盒测试隧道钢拱架压力的量测。将压力盒放在钢拱架支撑的底板下面,在有挤压力或膨胀力的地层内,使用仰拱横撑时,压力盒放在特制的拱架上面。

3.测量监控数据处理

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进行现场量测数据的处理。根据曲线的形态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曲线处于基本稳定区段表示围岩趋于稳定,其支护结构是安全的;曲线处于过度区段,要及时调整施工程序,加强支护系统的刚度和强度;曲线处于破坏区段,此时曲线出现反弯点,表示围岩已达到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工加固。

4.检测数据分析与反馈

4.1周边位移的分析与反馈

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显著表现,现场测量主要以围岩周边位移

作为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围岩稳定状态判断的标准。围岩位移量测数据处理分析推算围岩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的规律。当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相对位移值已接近隧道施工规范规定数值,或者支护混凝土表面已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采用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

4.2围岩位移及松动区段分析与反馈

如实测围岩的松动区段,超过了允许的最大松动区,则表明围岩已出现松动破坏,此时必须采取加强锚杆长度、加密或加大直径等加强支护措施或调整施工措施,以控制围岩松动范围。

4.3围岩压力分析与反馈

由测量数据所得的围岩压力分布曲线,来了解围岩压力的大小及分布状况,围岩压力大,则作用于初期支护结构的压力也大。分析有两种情况:一是围岩压力很大并且变形量也很大,此时应加强支护,这表明支护时机和支护封底时间可能过早或支护尺寸及刚度太大,这是应做适当调整。但是当测得的围岩压力很小但其变形却很大时,则围岩将失去稳定,此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加强围岩支护和采取辅助施工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4.4喷层应力分析与反馈

若喷层应力太大,或出现明显裂损或剥落、起鼓等现象,应适当增加初始喷层厚度。如果喷层厚度已较厚时,仍然出现明显裂损、起鼓等,应增强锚杆、改变封底时间、调整施工措施,选择二次支护衬砌的最佳时机等,并要继续加强量测监控。

4.5围岩声波速度分析与反馈

围岩声波速度量测得Vp-L关系曲线,即可反映围岩动态变化和物理力学特性,还可以用于确定围岩松动区的范围。测量数据分析时要将声波速度量测数

据分析结果与围岩内位移量测数据分析结果相互对照、相互验证,综合分析和判断围岩的松弛情况,并反馈于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和指导调整施工措施。

5监控量测工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及注意事项

5.1量测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5.1.1埋设组织

为了保证监测工程的施工和监测质量,由多年从事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现场负责仪器采购、检验、率定、埋设、安装、观测的全过程。

5.1.2仪器设备的采购和验收

采购仪器设备时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仪器名称、型号规格,选择若干有资质能力的厂家进行对比,并对各仪器的力学、温度、绝缘及其他技术参数进行检验和率定,并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其参数确定是否符合该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对不合格的产品立即予以更换。仪器运至现场后,经开箱检查仪器设备及电缆无损坏后方可进行验收,确保无误后,根据厂家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料建立仪器、仪表档案,送入监测数据库。

5.1.3仪器安装埋设

(1)根据仪器说明书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进行仪器的全面测试、校正、率定检查,同时建立检验率定卡片,将资料送入监测数据库。

(2)仪器安装埋设前,应再次率定。特别是引入仪器与电缆接口部位的检验。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仪器室内安装及有关附件的加工工作。并根据仪器编号,进行电缆的永久编号工作。

(3)仪器检验、率定后,向业主提交仪器的检验、率定报告。

(4)随时了解工地上的现场施工情况。根据施工埋设计划及现场施工进度,并采用施工联系单的方式,做好仪器埋设前后的守仓、盯仓工作,确保不错埋和

漏埋。

(5)在观测仪器埋设过程中,按照已审批的监测方案施工方法进行埋设施工。根据施工计划,事先准备好需埋设的仪器、仪器支架、仪器支座、电缆保护管等,对需要二期埋设的仪器在砼浇筑前将仪器预留孔位置在模板上就位。

5.2电缆连接

仪器电缆线的连接,必须按要求进行。

(1)电缆长度:按传感器埋设位置至观测站的实际长度,加上松弛长度进行裁料。松弛长度根据电缆所经过的路线要求确定。根据本工程特点,电缆松弛长度按10%考虑。

(2)剪线头:将选好的线端橡胶包皮剪掉约100mm,把各芯线按相差10mm 剪成长度不等的线头。另一线的一端按相同颜色的长度对应剪短,各芯线搭接后,长度一致,焊接点错开。

(3)焊接:把需焊接的芯线头铜丝的氧化层用砂布砂掉,将同种颜色的芯线头相互叉入、搭接、拧紧,涂上松香粉,放入已熔化的锡锅内摆动几下,焊锡处表面光滑无毛刺,如有应锉平。

(4)捆扎:先用生料带(止水带)包裹焊接部位并超出焊头两端几毫米,再用黄漆绸小条包裹焊接部位,套上尼龙管,再用高压绝缘胶带缠绕一层,长约30mm,最后将芯线并在一起缠裹高压绝缘胶带和生橡胶。包裹时一圈一圈地依次进行,并用力拉长胶带,边拉边缠,使接头粗细一致。包扎体内不留空气,总长约180mm,直径约30mm。比硫化器长约2mm,直径也比硫化器大约2mm 为宜。

(5)硫化:电缆硫化时,在硫化器内均匀地撒上滑石粉或抹上肥皂,将裹扎好的电缆接头放入模槽中,合上模,拧紧旋扭,合上电源加热,一边加热,

一边拧紧旋扭,升温到155~160℃,恒温保持15分钟关闭电源,自然降温至80℃后方可脱模。

(6)检查:当接头扎好后测试一次,硫化过程中和结束后各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立即检查原因,如果断线应重新连接。

5.3仪器编号

(1)仪器编号的意义:仪器编号是整个安装埋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常常由于编号不当,难以分辩每支仪器的种类和埋设位置,造成观测不便,资料整理麻烦,甚至发生错乱。

(2)仪器编号原则:仪器编号应能区分仪器种类,埋设位置,力求简单明了,并与设计布置图一致。

(3)编号标注的位置:编号应标注在端头与二次仪表连接处附近。为了防备损坏和丢失,宜同时标上两套编号标签备用。传感器上无编号时,也应标注编号。

(4)仪器编号标签:仪器编号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在不干胶的标签纸上写上编号,贴在标注位置,再用优质透明胶纸包裹保护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电缆的焊接,包裹和穿管保护。

(5)对跨施工逢或结构逢的电缆,应采用穿柔性较大的弯管保护。

(6)振弦式电缆联接采取焊接硫化或焊接热缩管连接方法。

5.4埋后工作

对仪器的埋设位置、电缆走向、埋设前后的检查、砼浇筑过程中对仪器加以保护的情况,埋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及仪器埋设的时间和现场观测情况,做详细纪录。作好埋设仪器的编号,仪器的出厂编号、率定检验资料、出厂卡片等等,作好施工和观测记录、绘制埋设布置图。

5.5 施工期观测

(1)各种监测仪器的观测根据使用程序和仪器厂家说明书,采用相应的配套接收设备进行人工测试或自动采集测读。仪器安装、埋设前后,均按要求进行观测、了解仪器初始读数变化情况,判断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其后按规定施工期测试要求进行观测,一方面对所有的监测施工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工程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建筑物工作状态前的基准值。

(2)测读时应格外细心,以确保与观测系统相应的最高精度和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在开始观测一组新读数之前,应对观测仪器进行检验,以确保良好的功能。

(3)仪器读数应记录在专用表格中,所有的读数应随时用于分析比较,从而可以检验出数据的变化或由于仪器的失灵和错读引起的异常。当第一次读数出现异常或可疑现象时,应进行重读,并与第一次读数同时记录下来,对所有资料有影响的不正常的施工活动或其他外因都应记录。

(4)一般情况下,测试的测点布置距开挖面应小于2m,测点埋设后,初次量测时间应在上次爆破掘进后24小时内,下次掘进之前进行。第一次量测初读数应反复测读,当连续量测3次的极差R〈0.18mm后,才能继续爆破掘进。

(5)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应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停止测量。

①隧道周边收敛速度有明显减缓均势;

②收敛量已达到总收敛量的80%以上;

③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

(6)隧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采服措施进行处理。

①周边及开挖塌方、滑坡及破裂;

②量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③支护结构变化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

④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

(7)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①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度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②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

③周边位移速度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07~0.10mm/d ;

④初期支护表面没有再发展的明显裂缝。

(8)为保持围岩本身的支持能力,随时注意观察支护的变化状况、防止围岩出现过大的变形。对支护进行量测,评定其可靠性。在拱部、边墙等部位设置观察点,进行位移—时间关系的量测,随时反馈信息,一旦发现位移增长率突变等反常现象,位移值超过允许的范围而仍无停止趋势,应及时采取加强措施。通过量测指导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9)同时观察洞内围岩风化、裂隙的发育趋势以及地下水情况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

(10)在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地表观测点进行观测,密切监测地表构筑物的变化。

(11)协调好施工与监测仪器安装、观测的相互干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仪器、设备受到人为和机械的破坏。

(12)每次爆破开挖后,应采取通风及洒水等措施及时除烟、除尘,以确保人身安全和正常循环施工,确保量测工作及时跟上。

(13)净空收敛等高空作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准化、正规化作业,检测人员须带安全帽。作业时须派专人指挥洞内车辆通行。

(14)洞内作业应保证照明亮度。

6.施工监控测量管理

6.1调整支护结构形式、确定支护参数施作时间。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并对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

6.2了解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

6.3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填写隧道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支护地段的观察应每天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并立即上报监理单位、业主并通知设计,采取相应处理措。

6.4隧道监测资料整理

(1)、对现场量测资料认真检查、审核和计算,每次量测结束后,在二小时内进行资料整理工作;

(2)、及时将量测资料填入有关图表,以便了解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便于各量测断面和相同与不相同量测手段之间的对比、验证;

(3)、使用计算机量测处理系统进行资料分析。

6.5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方针:严格施工,提供准确成果,随时掌握监测对象的真实变化规律。

质量目标:全面完成合同内容,以优质工程和业主满意为目标。

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以及安全监测工程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编制质量文件,作好文件控制管理。

作好从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采购、检验、监测实施过程控制到成果整理分析、

移交以及事后服务等一系列属承包商应承诺的质量工作,保证向筹建处提供足以信赖的产品。

隧道监控监测的目的及实施计划

隧道监控监测的目的及实施计划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保证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依据量测断面的信息,确定不同围岩级别与支护型式的合理配置,以达到确保安全的经济的合理。 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类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4、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隧道二次衬砌一般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变形趋于稳定,符合以下要求: (1)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 (2)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d平均值)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3)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极限位移的80%以上 5、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6、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

安全和施工质量。 7、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8、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9、监控量测工作要随施工工序及进行,测点要及时埋设,支护后2h内读取初始数据,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项目和内容。 监控监测实施计划 1、汉十铁路HSSG-9标一分部,隧道总长度5138米,隧道围岩以Ⅳ、Ⅴ级围为主,监控量测工作任务大。 2、各组根据隧道正洞围岩级别划分,根据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明确监控量测测点(测线)布置实施计划,合理配置人员及仪器设备资源。监控量测小组根据施工进度,对照实施计划进行埋点和数据采集,做到实施有计划,操作按规程。其计划的量测断面间距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视现场施工实际及设计变更情况,可酌情增减观测断面。为保证有辅助坑道的隧道正常、安全施工,辅助坑道监控量测继续跟进,并做好日常巡查日记,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采集、分析,确保安全施工。 3、作业准备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已经审批。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 技术方案

目录 一、目的和任务 (3) 二、主要内容 (3) 三、断面布设原则 (4) 四、测点布设原则 (5) 五、监测频率 (8) 六、监测管理值 (9) 七、监测方法 (12) 八、监测信息反馈 (13)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大、数量的增加,隧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监控测量就显得至关重要。文中详细阐述了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内容、断面布设原则、测点布设原则、监测频率、监测管理值、监测方法以及信息反馈,可供参考。 一、目的和任务 (1)掌握初支变形,指导现场处置,保障施工安全; (2)为调整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3)为二衬施作时机提供指导; (4)为进行动态设计提供参考。 二、主要内容 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2.1、必测项目 ①洞内、外观察; ②净空变化; ③拱顶下沉; ④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必测,H0≤2B时)。

2.2、选测项目 ①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②锚杆轴力量测; ③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 ④钢支撑应力量测; ⑤隧底隆起; ⑥锚杆拉拔(说明:在必要情况下选测) 三、断面布设原则 3.1、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断面

(3)Ⅲ级硬质围岩、Ⅱ级围岩原则上不布设监测断面,特殊地段根据现场情况布设监测断面,特殊地段指: ①掌子面施工时,有掉块、坍方等的地段; ②初期支护有开裂、剥落等的地段; ③需要进行设计调整的段落(进行一定的监测,为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施工方法等提供参考,验证调整效果); ④其他需要进行监测的地段。 (4)各断面布设间距误差控制在“断面间距的10%”以内。 3.2、地表沉降断面 备注: (1)H0为隧道埋深,H为隧道开挖高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 (2)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3)地表沉降断面与洞内监测断面应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 四、测点布设原则 4.1、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管理文件。作为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2、监控量测流程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图5-1监控量测流程 3、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初砌设计、施工的核心之一,应通过施工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

表5.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要求表

支护、衬砌内应力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及表 面应力解除法 1〜2次 /天 1次/2 天 1〜2次 /周 1〜3 次/ 月 围岩弹性波 速度 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隧道内设4个断面 爆破震动监 测 测波及配套传感器临近建(构)筑物随爆破进行 渗水压力、 水 流量 渗压计、流量计 地表下沉 高精度全站仪、水平仪、 水准尺埋深大于两倍开挖宽度 的地段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 /2〜3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 次/3〜7天(B为隧道开挖宽度) 注: ①必测断面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必测和选择项目联合监测断面根据工程投资及工程情况由业主确定是否设置。 ②隧道小净距段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危害。相邻爆破分段起爆间隔时间宜不小于100ms。 4、量测项目的测线和测点的布置 4.1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1.1.监测方案 9.1.1 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的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监测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体的稳定性; (2)、通过量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量测数据),根据各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 (3)、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反馈到隧道支护设计中; (4)、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9.1.2 监测项目的选择 为全面收集掌握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及洞内钻爆开挖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结合本区间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控量测项目: (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 ★ (3)、拱顶下沉监测 ★ (4)、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 ★ (5)、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监测 ★ (6)、围岩内部位移监测 (7)、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监测 (8)、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监测 (9)、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 (10)、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 注:★为重点监测项目 1.2.监测方法 (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 隧道开挖后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描述,确定围岩类别,对初期支护状态进行观察。根据开挖后围岩的结构、构造的产状、隧道内渗水情况进行描述记录,并按《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稳定状况。整理出地质素描图,每次开挖爆破后即进行此项工作。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 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 (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这些仪器的测量 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 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 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 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从监测数据中发现隧道问题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灾害应对措施。隧道监测数据还应用于隧道风险评估,为隧道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1监控量测目的 ⑴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⑵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⑶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⑷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⑸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2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⑴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相对下沉量测;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⑵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变形量测;隧道隆起量测;爆破震动量测;孔隙水压力量测;水量量测。 3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⑴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m) Ⅲ 30~50 Ⅳ 10~30 Ⅴ 55~10 ⑵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参考下表。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⑶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并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⑷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44监控量测频率 ⑴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开挖距离(mm)监控量测频率 (00~11)BB 22次/d (11~22)BB 11次/d (22~55)BB 11次//(22~33)dd >5B 11次//7d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5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控量测目的 ⑴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⑵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⑶确定二衬与仰拱的施做时间; ⑷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⑸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二、监控量测计划内容 监控量测计划内容详见《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三、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的原则 本着“地表和洞内相结合、构造探测和水探测相结合、长中短期分阶段预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中;充分利用综合探测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不良地质段施工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2、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 根据现有的地质勘测资料,对隧道不良地质段进行补充地质探查。在隧道工作面按照“由远至近,逐步加密”的方法进行探测。 ⑴地面物探 施工前期有条件时拟与设计单位或其它有资质的勘测单位对地表重点区段进行补充探查,从宏观上查明隧道通过的地层分布、构造及范围较大的不良地质体的空间位置,进一步掌握地表水的活动规律和分析与地下工程的相关性。

⑵洞内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采用地质方法、钻探方法、物探方法相结合,长距离、中长距离、短距离预报相结合的综合预测预报手段。 ①长距离地质预报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根据设计提供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储水构造、富水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特征、其它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发育情况进行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 ②中长距离预报是在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的预报,如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等。 ③短距离预报是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测、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方法进行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对可能有突泥、突水和其它不良地质情况的地段应进行钻孔验证。 3、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处理 (1) 根据综合地质预报手段获得的地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及时提出地质预报资料,作为制定或修改施工方案的依据。 (2) 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应体现出及时性,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设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地质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正常的情况下,亦应将预报结果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使其安排正常施工工序,组织正常施工生产。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项目简介 (1) 2.2设计概况 (1) 2.3自然条件 (2) 3、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3) 4、量测的管理机构、职责及仪器配备 (4) 4.1量测的管理 (4) 4.2量测外业数据采集、内业资料人员配备 (4) 4.3量测人员职责 (4) 5、监控量测的目的、要求及仪器选择 (5) 5.1监测要求及内容 (5) 5.2监测项目及仪器的选择 (7) 6.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要求 (7) 6.1量测断面间距及量测频率 (9) 6.2施工监测方法 (9) 6.3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12) 6.4监控量测工艺流程 (15) 6.5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15) 7、质量保证措施 (16) 8、安全保证措施 (16) 9、应急预案 (17)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新建南宁至崇左铁路项目NCZQ4标段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交底等; (2)《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TB10753-2010);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5)新建南宁至崇左铁路站前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 项目简介 本管段起讫里程为DK48+900~DK62+666,全长13.766km。隧道2431m/2座,占线路总长度的17.6%; 2.2设计概况 (1)渠那隧道位于吴圩扶绥南区间,进口里程DK57+655,进口明暗交接里程DK57+680;出口里程DK59+000,明暗交接里程DK58+870;全长1345m。 (2)汪庄隧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南至渠旧南区间。隧道起讫里程:DK61+850~DK63+166,全长1586m。 (3)围岩段落表 南崇铁路NCZQ-4标一分部施工的渠那隧道和汪庄隧道施工任务总长为2431米,围岩段落划分及衬砌类型见附表。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020年7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3) 二、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3) 2.1组织机构 (3) 2.2作业程序 (4) 三、技术要求 (4) 3.1量测仪器 (4) 3.2量测项目 (4) 3.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4) 3.4监控量测频率 (7) 3.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7) 四、监控量测方法 (9) 4.1时间要求 (9) 4.2洞内、外观测 (9) 4.3净空变化量测 (10) 4.4拱顶下沉量测 (10) 4.5地表沉降量测 (11) 五、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11) 5.1数据分析处理 (11) 5.2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2) 六、记录格式(附表) (14)

一、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隧道工程顺利开展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隧道工程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对于开挖过程引起地层的力学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力学响应可以通过施工监测来反映,并及时预测地层变形的发展,反馈施工,从而控制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施工监测在施工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将监控量测作为一道工序纳入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为确保工程,了解围岩状态,及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和二衬施作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干扰,同时为加强监控量测实施人员规范操作,全面掌握监控量测实施全过程,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2.1 组织机构 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项目部建立以总工程师负责的管理体系,工程部和安质部负责对那茶隧道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 主管部门:项目部工程部、安质部负责监控量测全面管理,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的上报工作,并参与重大问题的处理。 监控量测负责人:测量队负责主管监控量测组工作,掌握监控量测工作状态,分析和上报有关监控量测数据和情况,制定处理措施,下达技术交底资料。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控量测工作,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负责,分析监控量测数据和上报监控量测动态。 现场监控量测实施人:监控量测组员(操作人员和资料员),操作人员负责现场监控量测具体实施,负责测点的布设和保护,及时取得监控量测数据;资料员负责监控量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认、汇总和归档等资料管理工作。

隧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 (1)量测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安全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喷锚构筑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2)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①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多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监控 量测流程见图2-4-。 图2-4- 监控量测流程图 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测量人员的组织等。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监控量测计划。 ②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B、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C、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D、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于设计及施工中; E、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 F、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3)监控项目 ①量测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见表2-4-。 ②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见表2-4-。

④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⑤对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⑥地下水发育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带可进行水量、孔隙水压力等进行量测。 ⑦对隧道附近存在隧道施工爆破影响的构筑物时,可进行爆破振动监控量测。 ⑧对一般硬岩质、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4)监控量测作业 ①洞内观察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条件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洞外观察一般包括地表地质分析、断层面分析、及水文分析等项目。 ②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确定。在Ⅰ、Ⅱ级围岩地段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监控量测 断面间距按表2-4-进行。 ③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④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关联。 ⑤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见表2-4-,示意图见2-4-。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依照自己隧道概况加入 2.监控量测目的 2.1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固和施工安全。 2.2确保临近建筑物、道理及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依照监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定工程的安全状 况,采取措施,遏止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3以施工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 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 2.4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推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 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控量测内容及要紧量测设备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依照隧道地质情形及隧道施工方法必须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必要时依照设计增加选测项目。监控测量项目如下表 监控量测设备配置表

4.监控量测体系 建立专门施工监测组织机构,见图3-1。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体会、监测体会以及有结构受力运算、分析能力的工程师负责,对隧道明暗挖施工全过程实施跟踪监控量测,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中去,随时把握施工中支撑结构、地表建筑及地下构筑物的受力变形情形,并反馈给施工作业班组及设计单位、监理部门,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步骤,改进施工措施,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地面沉降值、支护变形值等均在设计和规范承诺范畴内,操纵并降低工程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阻碍。 图3-1 施工监测组织机构图 针对本管段的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监控量测组,监测小组成员5~6人,监测小组由一名技术人员担任小组长,配置3~4名熟悉监测业务的监测人员。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制定以下各项措施: (1)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已检校合格。 (2)量测仪器由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

隧道运营监测方案

隧道运营监测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隧道作为现代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在道路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隧道的运 营状态和安全性能越来越关注。因此,隧道运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隧道的 正常运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运营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隧道运营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通过对隧道交通运营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隧道的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隐患和问题,确保隧道运营安全、高效、顺畅。 2. 意义: a. 提升运营安全性能:通过隧道运营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道路、涵洞、人员等方面的问题,保障隧道运营的安全性能。 b. 提高运营维护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隧道的状况,主动预防和解决问题,提高运营和维护的效率。 c. 优化运营管理: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对隧道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三、监测方案的内容和方法 1. 监测内容: a. 地质与地下水监测:对于隧道周围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的水位、水压进行监测,及时 掌握隧道周围地质和水文变化,预防地下水渗漏和地表塌陷等问题。 b. 土建结构与设备监测:对隧道内外的土建结构和设备进行监测,包括隧道壁面、洞顶、地基、桥梁、隧道灯光、电梯、水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和保养。 c. 环境监测:对隧道内空气质量、温湿度、噪音、震动、烟雾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保 障隧道内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d. 交通流量监测:对隧道入口和出口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掌握隧道的运行 情况和瓶颈位置,提供交通运输决策和调整。 e. 安全设施监测:对隧道内的安全设施如报警器、监控摄像机、消防设备等进行实时监 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f. 系统运行监测:对隧道内的各项监测设备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及 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隧道监控亮点工作计划范文

隧道监控亮点工作计划范文 一、项目背景 隧道是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隧道的安全运营是对城市交通运输保障的有力支持。在隧道运营管理中,隧道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隧道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故障报警、事故处理等功能,有效地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隧道设施的完好性。 二、目标及意义 针对隧道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亮点工作计划,旨在提高隧道监控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三、工作计划 1、优化隧道监控系统 (1) 进行隧道监控系统技术改造,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完善隧道监控系统的功能,增加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等新功能,为隧道运营提供更多支持。 (3) 引进先进的监控技术,提高监控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 2、完善隧道监控系统规章制度 (1) 制定隧道监控系统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工作流程。 (2) 建立隧道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 3、加强隧道监控人员培训 (1) 加强对隧道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让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4、建立隧道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机制 (1) 定期对隧道监控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落实设备故障的及时维修和更换,预防可能的故障发生。 5、加强隧道监控系统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1) 与交通运输、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隧道周边交通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

隧道监控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是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为了 有效监控隧道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隧道监控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监控设备的选择。 在隧道监控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监控设备的选择。隧道监控设备应 当具备高清晰度、夜视功能,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情况,并且能够抵御恶劣的环境条件,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二、监控点的设置。 在确定监控设备后,需要合理设置监控点。监控点的设置应当覆盖隧道的各个 重要部位,包括入口、出口、弯道、坡道等位置,以确保全方位监控。同时,还需要考虑监控点的密度,合理设置监控点,避免盲区的存在。 三、监控系统的建设。 监控系统的建设是隧道监控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监控系统需要保证信号稳定、传输顺畅,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响应。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报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数据存储和管理。 隧道监控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监控数据,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是隧道 监控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监控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管理机制,方便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五、人员培训和管理。

隧道监控实施方案的最后一环是人员培训和管理。监控系统的使用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监控系统的操作流程,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监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隧道监控实施方案是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只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控方案,才能有效地监控隧道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重视隧道监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控方案,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计划资料整理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计划资料整理 一、前言 二、编制目的 三、依据 1.《隧道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2.《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4.相关标准和规程 四、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隧道公路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包括隧道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五、内容 1.监控目标明确:对隧道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和分析,变形和震动监测等。 2.监控设备选择: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控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形测量仪、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3.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控要求,合理布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5.报告编制和交付: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交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6.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7.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工作流程 1.确定监测目标和需求: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目标和需求。 2.设备采购和布置:根据监测需求,购买适当的监测设备,并进行设备布置。 3.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4.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交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5.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6.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对监测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七、持续改进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 监 控 大 纲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意义和目的 (6) 1监控量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6) 2监控量测工作的内容、方法 (7) 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8) 监控量测方法和手段 (8) 4 断面布置 (9) 5 监控量测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及反馈系统 (12) 5.1 数据采集 (12) 5.2 实测资料的整理 (12) 5.3 实测资料分析、处理 (13) 5.4 信息反馈与预测预报 (13) 5.5 监控量测计划工作量 (13) 6监控量测工作质量的保证措施 (14) 7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4) 8报警指标 (15) 9拟投入本监控量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 (16) 四隧道施工监控业绩 (16) 五拟派人员名单及资质证明 (18) 六财务报价表 (31)

1、工程概况 1.2、本合同段地质概况 本工程隧道主要穿越弱-微风化粉砂岩,弱-微风化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中风化灰岩,弱-微风化灰质页岩、粉砂岩,弱-微风化灰质页岩。其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出现有6条断层。走向为北北东,北东向。倾角在500~790度之间,宽度6~24m不等,断层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密集发育,伴随裂隙水与溶洞水,常影响隧道边坡与岩体的稳定。 1.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1.3.1、地形、地貌 本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西北武陵山横垣,东南雪峰高耸,西枕云贵高原,东北遥望洞庭湖平原,地势北、西、南三面高,中间低并向东倾斜,实为一大型盆地。区内地貌形态以山间盆地与山地为主,本项目经过吉(首)凤(凰)、沅(陵)麻(阳)、芷(江)怀(化)三个山间盆地,海拔在100~500m之间;盆地之间为低山丘陵,海拔在400~1000m之间。按成因、形态可分为侵蚀构造低中山、砂页岩低山丘陵、红岩丘陵、低山中台地低丘洼地、溶蚀构造峰脊谷地洼地、丘陵低台地残 丘洼地,低山高台地低丘洼地,溶蚀洼地8种地貌类型。 1.3.2、地质、地震 项目区位于上扬子东南缘侏罗山式褶皱带与华南加里东期逆冲褶皱带的过渡带,以北北东-北东向构造为主。另外,前期构造不同部位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不同边界条件下发生走滑、逆冲及拉张断陷,形成了主要沿主干断裂分布的小型新生代盆地。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报告和现场调查表明,路线走廊带内沿线区域稳定性好,线路多以大角度穿越陡倾角岩层及地质构造线。 根据《中国地震震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内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考虑简易设防。 1.3.3、不良工程地质 工作区内的不良工程地质主要有滑坡、岩溶、淤泥等,其中滑坡全线有2处小型浅层土体滑动,分别在K96-160L60处、K102+090R20处。可溶性地层主要分布在江山港附近。全线淤泥主要分布于堰塘、水田、废弃的河道等局部地段。

隧道监测方案

电力隧道主线(东滨路段)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一、观测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地质勘察资料; (2)施工组织总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其他工程建设相关规范、标准、资料。 二、工程概况 本线路段为电力隧道主线东滨路段,起于电缆终点端B1, 下穿南山党校,过前海路后沿东滨路南侧绿化带向西,下穿月亮湾大道、平南铁路至前海合作区。线路里程0+000~0+804.751,呈南东-北西走向。 本隧道分明挖段和暗挖段两部分,暗挖段部分,设计起点里程AK0+64.75,设计终点里程为AK0+795.5,全长730.75m;隧道埋深在4~ 12.5m左右。 三、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本隧道线路位于深圳市蛇口片区,前海路以东原始地貌为海岸冲蚀阶地、前海路以西原始地貌为海滩,现为城市建成区(党校绿地及道路、市政绿化带及道路),地形西高东低。 地质概况如下表:

四、观测项目 主要为洞内外观察、隧道拱顶沉降、洞周收敛、浅埋段地表下沉。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汇总表 五、观测人员组织机构及设备配备 针对本暗挖隧道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一个由4人组成的施工监测小组,设监测负责人1名,负责地面、隧道内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测量经验和与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设备配备表 设备管理应做到: 1、仪器指定专人保管,定期进行保养和检定; 2、正确操作仪器,保证仪器精度,并定期校核。 3、操作中注意对仪器的保护,超过100m转镜经纬仪和水平仪应放入仪器箱转移; 4、按防尘、防水和防强光要求作好仪器的保护,操作中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遮阳伞,防撞桶等。 六、施工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T10 标长基岭隧道、龙归隧道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计划 中铁隧道集团广乐高速T10 标项目部 零一零年七月

乐昌至广东高速公路T10表标段内共有2隧道,分别为长基岭隧道和龙归隧道。其中 长基岭隧道为特长隧道,是广乐高速控制性工程,长基岭隧道左线长3920m 右线长3940m 龙归隧道右线长640m 左线长565m 长基岭隧道位于粤北凹褶束〜韶关凹褶中的天门坳 隆起地区,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南北向。隧道穿越 条断层破碎带或岩溶侵蚀破碎带。龙归隧道位于湘粤坳褶束的粤北凹褶束,以华夏构造为 主体,形成以南北向褶皱 - 瑶山复背斜的褶皱和盆地。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隧 道穿越 1 条断层破碎带。 隧道开挖埋深浅、 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形式复杂多样, 因此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 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 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 1 监测目的和意义 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 在施工 中,通过监控 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 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 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 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监测结果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 工程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之目的。 (2) 通过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监测,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4)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 支护结构刚度、 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种类的 影响,通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 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 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 2.1 执行的技术标准 ⑴《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14 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 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 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 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专业技术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 隧道监控量测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水电站 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三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三、工程概况 (1) 3.1地形与地貌 (2) 3.2 地质条件 (2) 3.3 地震效应 (2) 3.4 主要设计参数 (3) 四、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3) 4.1 隧道监控量测目的 (3) 4.1.1为设计和修正支护结构形式及参数提供依据 (3) 4.1.2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 (4) 4.1.3为隧道施工和长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 (4) 4.2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 (4) 4.2.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4) 4.2.2监控量测方法 (4) 4.3隧道测点、断面的布置 (9) 4.3信息处理与及时反馈方案 (10) 4.3.1数据采集 (10) 4.3.2量测数据的处理 (10) 4.3.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 (10) 4.4信息反馈与监控 (11) 4.4.1力学计算法 (11) 4.4.2经验法 (12) 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4) 5.1项目管理 (14) 5.2监控量测工作的注意事项 (15) 5.3质量保证措施 (15)

一、编制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第一标段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 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 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二、编制原则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根据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缩短工艺衔接时间,合理优化施工流程。 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本着“永临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临时工程用地尽量利用既有道路和施工正线线路。工程竣工后,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复耕和绿化。 尊重当地居民风俗习惯,确保文明施工。 三、工程概况 隧道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设计时速:40km/h;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办法 一、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1-2009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7-2003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Q/CR 9218-2015 4、《新建漳州港尾铁路隧道设计图》 5、《新建漳州港尾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岩监控量测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预测事故和险情,以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确保隧道安全施工;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进行预测和反馈,指导施工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要求,以监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间,实施动态设计、施工。 三、监控量测项目以及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中1—5为必测项目,6—9为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的各项参数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选测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内容,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小组通过对各监测项目测量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信息将其反馈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情况,用于对支护系统和支护参数的修正,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监控量测程序

四、净空收敛以及拱顶下沉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点的布置按围岩等级而定,地质条件差的监测段应从密布设,监测点钻孔埋设与岩体内,埋设设深度不小于20cm,并在爆破后24h内测量初始数据;监测断面间距、测线布置、以及监测频率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1、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①、隧道收敛观测点及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埋设稳固,但因围岩及开挖方法、隧道内管线位置原因,可以适当调整,净空变化监测以水平测线为主,设置明显标志; ②、监测断面间距布置原则(表1) ④、监测测线以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⑴、全断面开挖布置示意图(图1) 全断面1条测线(拱顶1个测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