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内在应用斱面:潘飞教授(2008)在兵所著的一篇报告中提出:采用现 场实地研究的斱法,淘汰掉传统成本核算系统而采用新型的作业成本核算 系统,同时设立不乊相对应的一些管理控制斱法,如作业预算制度和绩效 考评系统等,以使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得到提高,丌仅能提供相兲的 、比较完整的成本信息给我国的企业管理决策层,同时大大地进一步促进 提升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 企业中,已经分部门的采用了作业成本法,如许继电器、科龙集团、东风 汽车、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康佳集团等,幵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体来看 ,我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是,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的企业所占比 例丌大,幵丏大部分是比较大的制造企业,但也只是应用在部分部门,全 面实斲作业成本核算斱法的企业不国外相比是凤毛麟角。 潘飞. 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模式转换.审计不经济研究, 2008,1:111~113
• 1992年,库珀和卡普兰教授、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 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和罗纳德.奥姆( Ronaed.M.Oehm)等,甄选了八个大型优秀公司,运用作业成本 法开展试点巟作,幵丏以实践为根基著作出了《推行作业基础的成 本管理:仍分析到行劢》(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该书详细回答 了:“推行ABC要经过哪些程序”、“设计ABC系统是最兲键的决 策是什么?”、“设计和实行ABC系统时,会有哪些风险是潜在的 戒者没有被人们所预料到的?”、“ABC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 ?”“ABC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 • Cooper R., Kaplan R.S., Maisel L.S.,Morrissey. E., Oehm.R.M. From ABC to ABM.Management Accounting, November 1992 p: 54~57

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78913 企业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以往以单一数量为分配标准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它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产品动因将成本进行分配、核算,使得成本分配的标准更加合理更加准确,显示出作业成本法独特的优势,日益得到人们的瞩目。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一)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指企业为达到其生产经营目的,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耗费企业资源的具体活动。

常见的作业有以下几种:(1)维持性作业:即为了使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营和不间断的进行生产活动而进行的作业,它与产品的多少或产品的种类没有关系。

(2)产品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某种的特定产品而发生的作业,如为某一种产品编制材料清单,设计某种产品的产品工艺等。

(3)批别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某批产品而进行的作业,如对某批产品订单的处理,原材料的准备,产品质量的检测等。

(4)单位作业:是指企业为生产每单位产品而进行的作业,如生产每件产品所耗费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二)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作业中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集合,是进行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比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原材料采购、入库、保管都可以归类于材料处理作业中心。

建立作业中心应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和同质化经营原则,合并相同成本动因产生的同质作业,建立适当的作业中心。

把企业在各项作业中所消耗的资源合并归纳,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

(三)资源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进行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费用。

通常包括企业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货币资金等。

(四)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企业中导致成本形成的原因和进行成本分摊的标准,主要划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1)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是指引起各种资源被消耗的原因,是资源被分配到作业中心的依据。

例如:机器费用与各项作业消耗的工时有关,那么就可以按照工时分配机器费用,各项作业所消耗的工时就是一个资源动因。

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 ) 意见的函》 , 该文件指出企业
要适当引入作业成本法 , 这是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政
策条件。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展 方向,并且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管理会计 更宽的组 转变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企业 织和社会背景 的理解 【 B o b R y a n , 2 0 0 2 ) 。 粗略地看 , 我 产品生产制造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直接生产成本 比 国在这方面研究数量相对比较多。 从研究视角方面 , 大 重与传统制造环境相 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制造费用剧 增 致把这些研究分为两类。第一类可能促进我们对社会
于社会理论方法 、 基于组织理论方法、 基于实地调查和 系 ; 潘飞等( 2 0 0 4 ) 阐述 了作业基础预算与企业战略 、 价 案例研究方法、 基于行为理论方法( B o b R y a n , 2 0 0 2 o 值链优化 之间的关系 ,并着重探讨 了作业基础预算的


作业成本法应用理论为主的研究 ,而且不少业界人士 管理 ; 胡奕 明( 2 0 0 1 ) 对我 国企成本法的应 用技术模式开 法和作业管理 的情况进 行了统计分析 和案例研究 , 探 展 了较为全面 的探索。公认 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有基 讨 了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之间的关
[ 5 ]王成金 , 马玉波 , 侯元松. 排 污权交易总体框 架研究 [ I ] . 北方环境 , 2 0 1 1 ( 1 2 ) . [ 6 ]雷玉桃 , 周 雯. 构建广州市二氧化硫 排 污权 交易市
场探析 [ 1 ] . 经济师 , 2 0 1 1 ( 1 2 ) .
t r a d a b l e P o l l u t i o n P e r m i t ma r k e t s[ J ] .E u r o P e a n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综述
• 20丐纪杰出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最早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的基本思想,他曾经在他的《会计论 坛》中最先阐述了作业、作业会计、作业账户等概念,幵将这些概念编入他 在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具》中,为作业成本法在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 1971年,美国的乔治•斯托布斯教授(GeorgeJ.Staubus)在《作业成本计算 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丌仅对 “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增资成本”,而丏也对“持有资本成本” 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幵首次设计出了一套 基亍作业成本法的管理系统。但由亍当时计算手段的落后以及人们兲注的焦 点在财务报告系统上,作业成本法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4~77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吴迪 2107130074
目录
• • • • 概述 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总睡 结束诧
概述
• 作业成本法的挃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 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 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 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 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 戒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 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 ,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斱 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丐纪90年代以来,丐界上 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斲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 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提要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它源于西方,在西方企业实施和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我国企业却难以实施。

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和我国的应用现状出发,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现阶段应用作业成本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

1995年余绪缨教授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向国内介绍ABC,在这之前我国对ABC的研究寥寥无几。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被列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ABC研究也作为自然基金研究课题被提上日程。

之后,国内不少会计刊物,以及一些工程类刊物刊载了介绍、研究ABC 的文章。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系统现已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公司得以实施和发展。

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也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其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

虽然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还远没有产生出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强烈要求,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一、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现状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核算和报价,更重要的是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都能提供决策支持。

但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核算内容、计算原理等方面与现行的财务制度体系有很大区别,在外部价值链分析及产品分析上,涉及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操作性上在一定环境、一定期间内有悖于传统的成本效益原则,所以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在尝试作业成本法,而这些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应用。

通过对我国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1)从总体看,我国企业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运用得很少,且均集中在制造业,而在西方国家,作业成本法已广泛运用于制造业、营销和行政管理业及服务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2)在少数企业自发总结的管理经验中闪耀着作业管理的基本思想,但作业管理及类似经验大多是“零星的”,不具有全局性,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3)我国企业作业管理类似经验产生的企业整体经营环境与真正意义上的作业管理产生的环境并不相同,一些大规模、变化少的生产企业同样可以运用作业管理;(4)作业管理从其形成的背景看,是对标准成本管理方式的一种否定,且作业成本管理与狭义的目标成本管理也常视作两种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应用于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急剧增长,采用传统成本法按照人工工时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使得成本扭曲现象普遍存在,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核算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比较;应用;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76-02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计算产品成本的中间桥梁,通过作业动因来确认和计量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一、作业成本法与各成本核算法比较与应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最明显的区别是:(1)以作业中心来归集资源消耗;(2)依据成本动因采用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使用人工工时作为唯一标准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

因此,与传统成本分配方法相比,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产品(包括服务)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依据,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众多学者对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的比较也各有研究:1.郑莹(2008)按成本计算模式发展历程,即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顺序,分析了各自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及其特点。

典型的完全成本法形成于19世纪,它是从生产的观点处理产品成本的计算题,将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项成本全部计入产品,将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和发展。

而变动成本计算法以成本性态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当期固定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免去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

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被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中。

她认为作业成本法是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扩展性补充。

与完全成本法一样,作业成本法也不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者的区别在于成本的分配复程度与成本分配基础的选择。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作业成本法(ABC)自其提出以来,就一直得到广泛关注,但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如何鲜有文献述及。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对AB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基于资本市场视角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内部财务绩效视角的研究等视角研究已有理论存在的不足,并研究了ABC实施成功的决定因素,以期对进一步研究ABC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问卷调查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财务绩效作业成本法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的思想,他在《会计论坛》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编入1952 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

1971 年,乔治•斯坦伯斯(George•Staubus)首次在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并于同年出版了著作《作业成本和投入产出会计》。

他系统阐述了作业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作业的投入产出控制方法。

但是这一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很大,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Cooper&Kaplan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胡奕明,2001),并在实务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ABC在国外理论研究和实务界应用进行综述。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Innes and Mitchell(1995、2000)。

Innes and Mitchell在1995和2000年两次进行了ABC应用调查研究。

1995年,他对1994年《时代1000》中的251家英国企业进行了ABC实施情况调查,其结果表明19.5%的样本已经实施了该成本核算系统,27.1%的样本拟实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样本在对ABC的关注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已经实施ABC的样本主要将ABC应用于成本降低、产品/服务定价、业绩计量和考核、成本模型的改进等方面,且有3家公司在对股票进行定价时,考虑到样本实施ABC的因素。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效果; 2.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工 具的整合与协调; 3.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作业 成本法的技术方法和算法改进。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尽 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如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以及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等。此外,作 业成本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可能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01 引言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3 作业成本法定义、应 用范围及优缺点
04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 新和发展方向
05 案例分析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 真实成本,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 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次演示将对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进行 综述,旨在梳理其研究现状、成果与不足,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 向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外作业成本法也在不断 创新和发展。未来,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1.加强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与协调,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会计体系; 2. 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3.拓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如拓展到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 4.深化对作 业成本法理论基础的研究,探究其本质和内涵。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1.研究背景意义1.1研究背景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见解层出不穷,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品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的潮流中逐渐完善。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并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不同于其它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并不仅是单纯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还可以通过成本信息进行企业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在作业成本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只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企业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准确,也就不能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实际信息。

因此,我国的企业开始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许多制造行业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全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没有正确发挥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作用。

而且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不够深入,只是学术上的分析,所以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不断开展,2007年末,在高新技术企业1452万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比为19.3%,科技经费支出4623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支出199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的54.5 %。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问题。

1.1研究意义作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信息的应用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第一,作业成本法把作业视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而且它可以反映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情况,管理者依据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企业中逐渐被应用和推广。

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已经在具体的生产管理中得到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采集困难、成本核算不准确等。

未来,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预期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已经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现状、认知程度、生产效率、管理水平、问题、挑战、发展预期、应用普及、管理效率、完善、创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作业,分别核算各个作业的成本,从而更精确地评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

在我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了解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认知程度以及其具体应用情况,对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管理会计方法。

在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通常用于跟踪并分配生产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基于每个产品或批次的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将生产活动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部门,通过跟踪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计算,最终确定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成本。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摘要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

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在西方国家会计实务界得以广泛认可与实施。

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系统现已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默克、亚历山大医院、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诸多公司得以实施和发展。

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也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其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

我国理论界是从90年代开始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虽然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还远没有产生出强烈要求实施作业成本法,改变其现行成本会计制度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容乐观。

1.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

1941年,埃里克·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他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

”但是,埃里克·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

1953—1954年,美国学者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在其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Income Accounting Concept)中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模式。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摘要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在世界上许多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业成本法显示出传统成本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上也越来越强烈。

由于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产品的个性化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

传统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导致重大的成本扭曲,影响企业正确进行战略决策。

因此,处于激烈竞争氛围之下的企业,制定各种各样的战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战略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指出作业成本法还未在我国企业全面推广应用,进而分析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多方面原因。

然后又结合案例从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广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竞争力;应用IAbstractActivity-based costing arises in the 1940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by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Enterprises have improved their management level, increased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results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long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the ABC show unmatched advantages by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What’s more, thedemand of it is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industry which makes creat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stay. Because of high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products changes. Products' overhead costs surge, what's more, because of products’ pers onality, overhead costs are not relative to direct labor cost any more, consequently,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challenged and traditional costing is no longer suitabl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leads to businesses' making wrong decision. So, with the global competition becoming tenser, businesses must make lots of strategi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nder that background, ABC theories become strong supplementary tools of business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ompany can use AB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BC in China's enterprises and suggests that ABC has not yet fully applied in China's enterprise. It also analyses what impact on ABC theory’sapplication. With a case, this article shows the emerging issuesfrom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Finally, discuses measures from som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Key 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 enterprises’competitveness; applicationII目录引言...................................................................... .. (1)一、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 2(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 ........... 2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3)1(应用现状分析 ..................................................................... .. (3)2(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原因 ........................................................... 4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一)管理层面的问题 ..................................................................... .. (5)1(缺乏战略支持 ..................................................................... .. (5)2(制度制约 ..................................................................... . (5)(二)操作层面的问题 ..................................................................... .. (5)1(成本动因太多 ..................................................................... .. (5)2(有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没有体现出明确的目的 (5)3(成本库和作业中心内部缺乏管理 (5)4(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管理跟不上 (5)5(过分强调标准成本 ..................................................................... (6)三、案例分析...................................................................... (6)(一)公司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 ........... 6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 . (6)1(依据生产流程归集建立各个作业 (6)2(把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作业 ..................................................................... .. 63(确定主要作业,构建同质成本库 (7)(根据选择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 7 45(分配费用至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7)(三)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对比 (7)1(两种方法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 .. 72(两种方法对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 (8)3(两种方法对取舍定单决策的影响 (8)(四)该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总结 ....................................................................81(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成本数据和完整的成本信息 (8)2(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以完善的计算机系统为基础 (8)III3(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应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8)四、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具体措施.................................................... 9 (一)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外部环境 .................................................... 9 (二)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内部环境 (10)(三)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 11 参考文献...................................................................... (13)致谢...................................................................... (14)IV引言当今社会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社会,其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是其核心,它将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目前,作业成本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行业和组织。

研究者们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适用性。

以下是一些研究的主要发现。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精细的成本信息,支持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

一些研究发现,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成本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成本-绩效关系。

这就为组织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用于绩效评估和改进。

另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用于成本估计和预测。

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提供比传统成本法更准确的成本估计和预测。

这就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进行预算制定和成本控制。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数据收集和计算的复杂性。

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配。

这就需要组织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和良好的数据管理能力。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要求组织建立适当的成本池和成本对象的关系。

这就需要组织对自身的业务和过程进行清晰的理解和建模。

如果建模不准确或不完整,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最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需要组织具备开放和合作的文化氛围,以便有效地收集和共享成本信息。

如果组织文化不利于信息共享和合作,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将受到限制。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支持决策和绩效管理。

然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组织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能力,并建立适当的关系模型。

此外,组织文化也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和改进方法,以更好地支持组织的成本管理和决策制定。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也在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精细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自其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通过对国外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总结国外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素和成功要素,为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还将展望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为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的持续创新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和计算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格局,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

ABC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作业成本法认为,成本的产生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驱动的,这些作业活动消耗了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因此,了解并识别这些成本驱动因素,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作业和作业链理论:作业是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作业链则描述了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

通过分析和优化作业链,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成本。

成本库和成本动因理论: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库,每个成本库代表了一类具有相似性质的作业成本。

成本动因则是将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依据,它可以是作业的数量、时间、复杂度等。

成本分配和计算:基于成本库和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作业成本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所需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在制造行业中,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本文综述了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法国学者对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涵盖了从成本计算到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

Galtier 和Gerard(1993)提出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作业成本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Censi 和Spanghero(1997)同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因素。

Laouamer和Rosenthal-Sabroux(2002)重点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包括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Mendoza 和Vossen(2004)利用MATLAB对作业成本进行预测,该方法结合了灵活度和精确度。

Barbry 和Collinet(2007)利用实例研究的方法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Krarti 和Gillet(2011)提出了基于模糊知识管理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精度更高。

三、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法国学者在钢铁、汽车制造、电子和纺织等不同行业中进行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Sueur 和Kern(2003)分析了钢铁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善方法。

Pellegrin 和Fleury (2006)在汽车行业中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Fleischman 和Sprinkle(2005)研究了电子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总体来说,法国学者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业应用的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业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成本控制是各类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对成本控制的程度直接与企业成本费用的高低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及发展空间,所以研究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成本在物流行业定价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我国物流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行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

成本的计算关系到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公司采取低价格战略来吸引顾客。

导致了物流服务产品之间差异模糊,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可以很快被同行模仿。

在以低廉价格、高质量服务来实现高市场份额的环境下,成本是决定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有效控制成本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作业成本控制流程就是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进行物流作业成本预算、成本差异分析和绩效评价,然后消除无效作业,改进作业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成本控制方法。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的控制体系,以每个“作业”为核心,来对物流的成本进行控制,在物流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可以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深入到作业水平,揭示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挖掘潜在节约成本的基本途径,优化物流作业环节;也可以使企业有效控制约定作业能力,减少未用作业能力,提高作业能力的利用率,进而改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文献综述1941年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第一次将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中,乔治. 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在1971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首次在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成本管理系统,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的萌芽和成型。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在我国国内,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热潮,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编译,理解阶段,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的国内研究逐步开始关注实践应用领域了,最典型的时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被称为是ABC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的第一次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著作。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是尚处于理论阶段,对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还很少。具体的研究进展按研究的内容来总结如下:
三、在我国运输业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及相应障碍
作业成本法虽然先进科学但是其运行时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主要有:
1、管理层能意识到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有改变的意愿
2、企业自动化程度高,且间接费用在成成本费用中得比重较大
3、企业产品品种多,生产步骤复杂
4、拥有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和与之相配的财务人员
5、有相关科学的并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指导
客货运共同成本分摊的问题
铁路运输需要对寿命周期较长的资产进行大量投人(包括新建或购置的投资和运营时的养护维护等),资产是与较长一段时间的业务量相对应的。因此,成本费用多表现为共同成本,其中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占运输成本比重较大,这种共同成本类似于一种间接费用,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运输产品对象间进行分配。共同成本的存在为铁路客运企业成本的准确计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铁路企业的线路和信号设备是为客货运共同服务的,成本费用表现为客货运共同成本。按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中很难在客运成本或货运成本之间准确分摊共同成本。此外,车站的水电、房建、通信部门的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支出也不能直接列入客运或货运成本。因此目前缺乏一套能够合理反映共同成本在客货运企业之间进行分摊的成本计算体系。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摘要]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循着这样一个脉络:作业成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作业成本法如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运用的探讨。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标准成本制度的结合缺乏系统的研究。[关键词]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一、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作业成本会计的是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他的作业成本会计思想是在1938-1950年间逐步形成的。1941年科勒在《会计论坛》(Accounting For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1952年,科勒教授编著的《会计师词典》出版发行。在该词典中,科勒认为:每项作业都要设置一个账户,即作业账户,作业账户是指某交易事项的收入和费用账户,该交易事项的作业主管人应履行责任,施行控制;交易事项包括材料和各种服务,但属于他人责任范围的及其他事项不在该账户范围之内[1]。科勒对作业及作业账户的研究为作业成本法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J Staubus)教授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二位研究者。他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3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1953-1954年,斯托布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斯托布斯的观点对作业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斯托布斯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一书,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增支成本计算、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的论述[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兴起,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传统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信息与现实脱节,传统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使成本扭曲程度令人吃惊,而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战略决策。同时,产品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失去了意义。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R.Cooper)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R.Kaplan)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给予了明确的解释。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他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3]。随后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 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像什么?》。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成本会计的革命[4]。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 Brimson)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该书共10章,前半部分讨论了理解会计作业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会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作业计量、作业单位、成本动因、成本库、同质成本、准时成本计算、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书的后半部分清晰、细致地讨论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它在理论方面加强了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二、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库伯和卡普兰教授、《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先生、毕马威会计公司(KPMG)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女士和罗纳德·M·奥姆(Ronaed M. Oehm)先生等,在IMA和KPMG的资助下,挑选了8家大型公司,进行试点,于1992年出版了《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一书。这部颇具实地研究特色的书旨在回答:“推行ABC要经过哪些步骤,会遇到什么问题”、“设计ABC系统最关键的决策是什么”、“设计和推行ABC时,有哪些潜在的或未料到的危险”、“ABC 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里”、“组织中的非财务经理怎样才能享有ABC带来的利益”、“ABC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国内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主要是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5年开始成立课题组对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应用性研究探讨,并于199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作业成本法机制·模型·实证分析》一书。王平心教授从1998年开始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试点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先后在《会计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ABC、ABCM在我国企业中的成功运用作了有益的探索[5-6]。三、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应用的探讨进入21世纪,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作业成本管理的战略应用问题。Erki M.VanRaaij等在2003年利用案例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在顾客赢利性分析中的作用。David Ben-Arieh,Li Qian于2003发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应用》(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应用作了案例分析,认为利用作业成本法能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Matti Sievanen,Petri Suomala,Jari Paranko发表了《产品赢利性:原因与结果》(Product Profitability:Causes and Effects)的文章,对产品赢利性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20%的产品提供了150%的利润和净销售额,并对产品利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朱小琴认为,“作业成本法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延伸到生产上游的采购和下游的销售,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两者并不等同,而是相辅相成。所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结合起来研究,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来丰富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化”[7]。四、简要评述在世界各国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对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以成本控制和核算为主线,多从战术的角度进行,而缺乏战略高度的分析,因而往往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同时也没有做到成本同企业的资源培植和消耗相协调;成本控制研究仅停留在简单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上,忽视了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对成本和成本控制的影响。(2)目前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相关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结合是零散的,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想法,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中的运用。(3)将作业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应用的研究不多。标准成本法的最大优点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成本基准,但标准成本法不便于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进行业绩考评。引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将作业成本核算事前化,用作业标准成本代替产品标准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作业的标准成本,为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企业的业绩考评打下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留作业成本法按资源动因计算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的固有优点,从成本控制基准的层面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主要参考文献[1] 胡奕明. 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 会计研究,2001(3).[2] George J 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M]. Homewood,lllinois: Richard D lvrin,1971:254.[3] Robin Coope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Part I:What is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88,2(2):45-54.[4] Robin Cooper,Robert Kaplan. Measure Cost Right:Make the Right Decisions[J]. Havrard Business Review,1988(9/10):96-102.[5]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 会计研究,1999(8):37-40.[6] 王平心,张枫,于洪涛.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0-34.[7] 朱小琴. 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J]. 财会月刊,2001(12):23-24.。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在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和方法,如ABC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这些理论模型和方法为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践应用已经广泛。

在作业成本管理的实践应用方面,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例如,一些制造企业采用ABC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一些服务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这些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方向已经趋于多元化。

在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方向方面,除了传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外,还涉及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环境成本管理、社会责任成本管理等。

这些新的研究方向为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视角。

作业成本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更加高效和精准的数
据支持,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则将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未来,作业成本管理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以适应企业管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摘要]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循着这样一个脉络:作业成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作业成本法如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运用的探讨。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标准成本制度的结合缺乏系统的研究。[关键词]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一、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作业成本会计的是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他的作业成本会计思想是在1938-1950年间逐步形成的。1941年科勒在《会计论坛》(Accounting For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1952年,科勒教授编著的《会计师词典》出版发行。在该词典中,科勒认为:每项作业都要设置一个账户,即作业账户,作业账户是指某交易事项的收入和费用账户,该交易事项的作业主管人应履行责任,施行控制;交易事项包括材料和各种服务,但属于他人责任范围的及其他事项不在该账户范围之内[1]。科勒对作业及作业账户的研究为作业成本法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J Staubus)教授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二位研究者。他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3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1953-1954年,斯托布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斯托布斯的观点对作业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斯托布斯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一书,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增支成本计算、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的论述[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兴起,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传统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信息与现实脱节,传统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使成本扭曲程度令人吃惊,而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战略决策。同时,产品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失去了意义。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R.Cooper)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R.Kaplan)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给予了明确的解释。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他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3]。随后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 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像什么?》。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成本会计的革命[4]。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 Brimson)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该书共10章,前半部分讨论了理解会计作业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会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作业计量、作业单位、成本动因、成本库、同质成本、准时成本计算、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书的后半部分清晰、细致地讨论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它在理论方面加强了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二、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库伯和卡普兰教授、《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先生、毕马威会计公司(KPMG)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女士和罗纳德·M·奥姆(Ronaed M. Oehm)先生等,在IMA和KPMG的资助下,挑选了8家大型公司,进行试点,于1992年出版了《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一书。这部颇具实地研究特色的书旨在回答:“推行ABC要经过哪些步骤,会遇到什么问题”、“设计ABC系统最关键的决策是什么”、“设计和推行ABC时,有哪些潜在的或未料到的危险”、“ABC 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里”、“组织中的非财务经理怎样才能享有ABC带来的利益”、“ABC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国内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主要是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5年开始成立课题组对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应用性研究探讨,并于199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作业成本法机制·模型·实证分析》一书。王平心教授从1998年开始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试点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先后在《会计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ABC、ABCM在我国企业中的成功运用作了有益的探索[5-6]。三、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应用的探讨进入21世纪,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作业成本管理的战略应用问题。Erki M.VanRaaij等在2003年利用案例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在顾客赢利性分析中的作用。David Ben-Arieh,Li Qian于2003发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应用》(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应用作了案例分析,认为利用作业成本法能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Matti Sievanen,Petri Suomala,Jari Paranko发表了《产品赢利性:原因与结果》(Product Profitability:Causes and Effects)的文章,对产品赢利性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20%的产品提供了150%的利润和净销售额,并对产品利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朱小琴认为,“作业成本法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延伸到生产上游的采购和下游的销售,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两者并不等同,而是相辅相成。所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结合起来研究,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来丰富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化”[7]。四、简要评述在世界各国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对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以成本控制和核算为主线,多从战术的角度进行,而缺乏战略高度的分析,因而往往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同时也没有做到成本同企业的资源培植和消耗相协调;成本控制研究仅停留在简单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上,忽视了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对成本和成本控制的影响。(2)目前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相关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结合是零散的,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想法,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中的运用。(3)将作业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应用的研究不多。标准成本法的最大优点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成本基准,但标准成本法不便于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进行业绩考评。引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将作业成本核算事前化,用作业标准成本代替产品标准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作业的标准成本,为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企业的业绩考评打下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留作业成本法按资源动因计算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的固有优点,从成本控制基准的层面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主要参考文献[1] 胡奕明. 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 会计研究,2001(3).[2] George J 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M]. Homewood,lllinois: Richard D lvrin,1971:254.[3] Robin Coope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Part I:What is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88,2(2):45-54.[4] Robin Cooper,Robert Kaplan. Measure Cost Right:Make the Right Decisions[J]. Havrard Business Review,1988(9/10):96-102.[5]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 会计研究,1999(8):37-40.[6] 王平心,张枫,于洪涛.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0-34.[7] 朱小琴. 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J]. 财会月刊,2001(12):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