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作业成本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成本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报告将对过去一年内作业成本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作业成本工作实施情况1. 作业成本法引入过去一年,我们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实际,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

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全体员工对作业成本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作业分析(1)作业识别:我们对企业内部所有作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共识别出XX个主要作业,并建立了作业字典。

(2)作业分解:将主要作业分解为XX个子作业,明确了每个子作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3)作业成本归集:根据作业分解结果,将各项成本费用归集到各个作业上,为后续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 成本核算(1)直接成本核算: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进行核算,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2)间接成本核算:根据作业成本归集结果,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实现成本的全成本核算。

4. 成本分析(1)作业成本分析:分析各作业的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产品成本分析:分析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为产品定价、市场推广等提供依据。

(3)效率分析:分析各作业的效率,找出影响效率的因素,为优化作业流程提供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1. 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部分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足,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2. 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部分作业的归集和分配不够准确,影响成本信息的可靠性。

3. 成本分析结果未能得到充分运用,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

定期组织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优化作业成本核算流程,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加强作业归集和分配的审核,确保成本信息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内在应用斱面:潘飞教授(2008)在兵所著的一篇报告中提出:采用现 场实地研究的斱法,淘汰掉传统成本核算系统而采用新型的作业成本核算 系统,同时设立不乊相对应的一些管理控制斱法,如作业预算制度和绩效 考评系统等,以使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得到提高,丌仅能提供相兲的 、比较完整的成本信息给我国的企业管理决策层,同时大大地进一步促进 提升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 企业中,已经分部门的采用了作业成本法,如许继电器、科龙集团、东风 汽车、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康佳集团等,幵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体来看 ,我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是,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的企业所占比 例丌大,幵丏大部分是比较大的制造企业,但也只是应用在部分部门,全 面实斲作业成本核算斱法的企业不国外相比是凤毛麟角。 潘飞. 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模式转换.审计不经济研究, 2008,1:111~113
• 1992年,库珀和卡普兰教授、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 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和罗纳德.奥姆( Ronaed.M.Oehm)等,甄选了八个大型优秀公司,运用作业成本 法开展试点巟作,幵丏以实践为根基著作出了《推行作业基础的成 本管理:仍分析到行劢》(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该书详细回答 了:“推行ABC要经过哪些程序”、“设计ABC系统是最兲键的决 策是什么?”、“设计和实行ABC系统时,会有哪些风险是潜在的 戒者没有被人们所预料到的?”、“ABC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 ?”“ABC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 • Cooper R., Kaplan R.S., Maisel L.S.,Morrissey. E., Oehm.R.M. From ABC to ABM.Management Accounting, November 1992 p: 54~57

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 ) 意见的函》 , 该文件指出企业
要适当引入作业成本法 , 这是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政
策条件。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展 方向,并且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管理会计 更宽的组 转变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企业 织和社会背景 的理解 【 B o b R y a n , 2 0 0 2 ) 。 粗略地看 , 我 产品生产制造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直接生产成本 比 国在这方面研究数量相对比较多。 从研究视角方面 , 大 重与传统制造环境相 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制造费用剧 增 致把这些研究分为两类。第一类可能促进我们对社会
于社会理论方法 、 基于组织理论方法、 基于实地调查和 系 ; 潘飞等( 2 0 0 4 ) 阐述 了作业基础预算与企业战略 、 价 案例研究方法、 基于行为理论方法( B o b R y a n , 2 0 0 2 o 值链优化 之间的关系 ,并着重探讨 了作业基础预算的


作业成本法应用理论为主的研究 ,而且不少业界人士 管理 ; 胡奕 明( 2 0 0 1 ) 对我 国企成本法的应 用技术模式开 法和作业管理 的情况进 行了统计分析 和案例研究 , 探 展 了较为全面 的探索。公认 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有基 讨 了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之间的关
[ 5 ]王成金 , 马玉波 , 侯元松. 排 污权交易总体框 架研究 [ I ] . 北方环境 , 2 0 1 1 ( 1 2 ) . [ 6 ]雷玉桃 , 周 雯. 构建广州市二氧化硫 排 污权 交易市
场探析 [ 1 ] . 经济师 , 2 0 1 1 ( 1 2 ) .
t r a d a b l e P o l l u t i o n P e r m i t ma r k e t s[ J ] .E u r o P e a n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综述
• 20丐纪杰出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最早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的基本思想,他曾经在他的《会计论 坛》中最先阐述了作业、作业会计、作业账户等概念,幵将这些概念编入他 在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具》中,为作业成本法在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 1971年,美国的乔治•斯托布斯教授(GeorgeJ.Staubus)在《作业成本计算 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丌仅对 “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增资成本”,而丏也对“持有资本成本” 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幵首次设计出了一套 基亍作业成本法的管理系统。但由亍当时计算手段的落后以及人们兲注的焦 点在财务报告系统上,作业成本法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4~77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吴迪 2107130074
目录
• • • • 概述 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总睡 结束诧
概述
• 作业成本法的挃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 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 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 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 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 戒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 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 ,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斱 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丐纪90年代以来,丐界上 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斲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 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会计管理工具,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它基于资源消耗和活动驱动的成本分配方法。

本综述将回顾AB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文献,涵盖ABC的发展背景、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ABC方法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师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88年提出,目的是解决传统成本系统的缺陷,即不能准确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ABC方法通过追溯资源消耗,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驱动,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活动成本池,然后再分配给产品或服务,从而更准确地确定成本。

与传统成本系统相比,ABC方法能够更好地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和非价值增加的活动,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ABC方法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制造业。

制造业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

许多研究表明,ABC方法比传统成本系统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情况。

另外,ABC方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低效率的活动,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其次是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通常涉及多种活动和资源消耗,例如医疗保健、酒店管理和交通运输等。

ABC方法可以帮助这些行业更好地理解活动对成本的贡献,并决定如何分配成本。

例如,一些研究对医院的运营成本进行了研究,发现ABC方法能够更好地确定手术、病房和门诊等活动的成本。

在酒店管理方面,ABC方法可以帮助酒店管理者确定哪些活动驱动了成本,并优化资源分配。

ABC方法还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应用。

金融机构面临着高度复杂的业务流程和活动,如贷款审核、投资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ABC方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确定不同业务流程的成本,并分析哪些流程需要改进以提高效率。

一些研究还将ABC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以评估不同风险管理活动的成本效益。

然而,ABC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效果; 2.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工 具的整合与协调; 3.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作业 成本法的技术方法和算法改进。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尽 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如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以及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等。此外,作 业成本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可能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01 引言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3 作业成本法定义、应 用范围及优缺点
04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 新和发展方向
05 案例分析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 真实成本,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 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次演示将对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进行 综述,旨在梳理其研究现状、成果与不足,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 向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外作业成本法也在不断 创新和发展。未来,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1.加强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与协调,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会计体系; 2. 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3.拓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如拓展到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 4.深化对作 业成本法理论基础的研究,探究其本质和内涵。

作业成本工作总结报告

作业成本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成本动因,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分配到各种作业上,再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上的成本计算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以来,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公司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作业成本法实施情况1. 作业识别与分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作业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共分为五大类:直接生产作业、辅助生产作业、质量保证作业、研发作业和销售作业。

2. 成本动因确定针对各类作业,我们确定了相应的成本动因,如直接生产作业以直接人工工时为成本动因,辅助生产作业以设备台时为成本动因,质量保证作业以检验次数为成本动因,研发作业以研发人员工时为成本动因,销售作业以销售次数为成本动因。

3. 成本分配与计算根据作业成本动因,我们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分配到各类作业上,再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上。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各类产品在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

4. 成本分析与优化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我们发现部分作业成本较高,如研发作业和销售作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优化研发作业: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2)优化销售作业: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提高销售业绩,降低销售成本。

三、实施效果1.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各项作业的成本构成,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有助于识别出高成本作业,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3. 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我们能够找出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成本动因确定不合理部分作业的成本动因确定不合理,导致成本分配不准确。

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方法,确保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1.研究背景意义1.1研究背景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见解层出不穷,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品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的潮流中逐渐完善。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并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不同于其它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并不仅是单纯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还可以通过成本信息进行企业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在作业成本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只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企业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准确,也就不能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实际信息。

因此,我国的企业开始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许多制造行业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全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没有正确发挥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作用。

而且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不够深入,只是学术上的分析,所以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不断开展,2007年末,在高新技术企业1452万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比为19.3%,科技经费支出4623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支出199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的54.5 %。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问题。

1.1研究意义作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信息的应用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第一,作业成本法把作业视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而且它可以反映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情况,管理者依据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摘要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

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在西方国家会计实务界得以广泛认可与实施。

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系统现已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默克、亚历山大医院、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诸多公司得以实施和发展。

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也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其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

我国理论界是从90年代开始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虽然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还远没有产生出强烈要求实施作业成本法,改变其现行成本会计制度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容乐观。

1.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

1941年,埃里克·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他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

”但是,埃里克·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

1953—1954年,美国学者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在其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Income Accounting Concept)中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模式。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研究综述

3、资源规划: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资源。例如,在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些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有些作业则相对资源消耗 较小。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到每个作业所需要的资源, 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规划和调配。
总之,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作业成本法的作业界定、成本动因及其应用,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企业提高决 策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持续的成本降低和利润增长。对于企业来说,实施作 业成本法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文化特点,制定出符合自 身情况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 追踪和动态反映,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制造业、 服务业、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可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优化、提高效率和准确定价。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实施成本较高、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等。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分类、使用方 法和实际应用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尽 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如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以及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等。此外,作 业成本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可能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 向
谢谢观看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如美国航空业、电信业等。通 过实施作业成本法,这些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企业 竞争力。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 论焦点和不足
目前,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效果; 2.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 工具的整合与协调; 3.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作 业成本法的技术方法和算法改进。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作业成本法(ABC)自其提出以来,就一直得到广泛关注,但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如何鲜有文献述及。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对AB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基于资本市场视角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内部财务绩效视角的研究等视角研究已有理论存在的不足,并研究了ABC实施成功的决定因素,以期对进一步研究ABC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问卷调查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财务绩效作业成本法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的思想,他在《会计论坛》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编入1952 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

1971 年,乔治•斯坦伯斯(George•Staubus)首次在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并于同年出版了著作《作业成本和投入产出会计》。

他系统阐述了作业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作业的投入产出控制方法。

但是这一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很大,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Cooper&Kaplan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胡奕明,2001),并在实务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ABC在国外理论研究和实务界应用进行综述。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Innes and Mitchell(1995、2000)。

Innes and Mitchell在1995和2000年两次进行了ABC应用调查研究。

1995年,他对1994年《时代1000》中的251家英国企业进行了ABC实施情况调查,其结果表明19.5%的样本已经实施了该成本核算系统,27.1%的样本拟实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样本在对ABC的关注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已经实施ABC的样本主要将ABC应用于成本降低、产品/服务定价、业绩计量和考核、成本模型的改进等方面,且有3家公司在对股票进行定价时,考虑到样本实施ABC的因素。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目前,作业成本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行业和组织。

研究者们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适用性。

以下是一些研究的主要发现。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精细的成本信息,支持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

一些研究发现,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成本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成本-绩效关系。

这就为组织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用于绩效评估和改进。

另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用于成本估计和预测。

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提供比传统成本法更准确的成本估计和预测。

这就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进行预算制定和成本控制。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数据收集和计算的复杂性。

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配。

这就需要组织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和良好的数据管理能力。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要求组织建立适当的成本池和成本对象的关系。

这就需要组织对自身的业务和过程进行清晰的理解和建模。

如果建模不准确或不完整,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最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需要组织具备开放和合作的文化氛围,以便有效地收集和共享成本信息。

如果组织文化不利于信息共享和合作,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将受到限制。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支持决策和绩效管理。

然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组织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能力,并建立适当的关系模型。

此外,组织文化也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和改进方法,以更好地支持组织的成本管理和决策制定。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也在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精细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自其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通过对国外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总结国外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素和成功要素,为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还将展望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为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的持续创新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和计算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格局,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

ABC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作业成本法认为,成本的产生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驱动的,这些作业活动消耗了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因此,了解并识别这些成本驱动因素,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作业和作业链理论:作业是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作业链则描述了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

通过分析和优化作业链,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成本。

成本库和成本动因理论: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库,每个成本库代表了一类具有相似性质的作业成本。

成本动因则是将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依据,它可以是作业的数量、时间、复杂度等。

成本分配和计算:基于成本库和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作业成本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所需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在制造行业中,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本文综述了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法国学者对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涵盖了从成本计算到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

Galtier 和Gerard(1993)提出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作业成本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Censi 和Spanghero(1997)同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因素。

Laouamer和Rosenthal-Sabroux(2002)重点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包括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Mendoza 和Vossen(2004)利用MATLAB对作业成本进行预测,该方法结合了灵活度和精确度。

Barbry 和Collinet(2007)利用实例研究的方法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Krarti 和Gillet(2011)提出了基于模糊知识管理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精度更高。

三、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法国学者在钢铁、汽车制造、电子和纺织等不同行业中进行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Sueur 和Kern(2003)分析了钢铁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善方法。

Pellegrin 和Fleury (2006)在汽车行业中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Fleischman 和Sprinkle(2005)研究了电子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总体来说,法国学者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研究。

应用文-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

应用文-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

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目标成本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摘要:成本管理的高要求促使成本管理趋于多样化,虽然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是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但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于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融合研究的理论和的不足,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在理论方面关注二者融合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关注将供应链上关系密切的相关部门纳入成本管理,构建开放性的成本管理模型。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联盟一、成本管理方法概述(一)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竞争激烈的当今,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

高质量的成本信息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被更多的部门所需要,因此准确及时的成本信息及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就成本论成本,不能随着管理人员的需要而改变,不能随着宏观的变化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已经阻碍了企业成本管理的。

现代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成本管理,即现代成本管理倾向于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成本进行管理,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围绕产品的生产过程展开,其面对的生产过程只是成本管理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已经不能很好的为现代成本管理服务。

而且传统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性已大为降低,按照传统的成本管理观点,成本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即其关注点为: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而将其他费用归入管理费用等其他范畴。

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诸多缺陷制约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发展。

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中广泛的管理方法,比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更能贴近当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更适合当代企业的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的确定要从产品的全面成本考虑,目标成本法下考虑的是产品存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即产品从产生到消失为这个产品付出的总和,而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这符合现代成本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思想。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摘要]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循着这样一个脉络:作业成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作业成本法如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运用的探讨。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标准成本制度的结合缺乏系统的研究。[关键词] 作业成本;研究;综述一、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作业成本会计的是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他的作业成本会计思想是在1938-1950年间逐步形成的。1941年科勒在《会计论坛》(Accounting For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1952年,科勒教授编著的《会计师词典》出版发行。在该词典中,科勒认为:每项作业都要设置一个账户,即作业账户,作业账户是指某交易事项的收入和费用账户,该交易事项的作业主管人应履行责任,施行控制;交易事项包括材料和各种服务,但属于他人责任范围的及其他事项不在该账户范围之内[1]。科勒对作业及作业账户的研究为作业成本法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J Staubus)教授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二位研究者。他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3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1953-1954年,斯托布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斯托布斯的观点对作业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斯托布斯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一书,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增支成本计算、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的论述[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兴起,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传统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信息与现实脱节,传统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使成本扭曲程度令人吃惊,而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战略决策。同时,产品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失去了意义。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R.Cooper)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R.Kaplan)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给予了明确的解释。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他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3]。随后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 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像什么?》。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成本会计的革命[4]。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 Brimson)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该书共10章,前半部分讨论了理解会计作业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会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作业计量、作业单位、成本动因、成本库、同质成本、准时成本计算、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书的后半部分清晰、细致地讨论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它在理论方面加强了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二、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库伯和卡普兰教授、《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先生、毕马威会计公司(KPMG)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女士和罗纳德·M·奥姆(Ronaed M. Oehm)先生等,在IMA和KPMG的资助下,挑选了8家大型公司,进行试点,于1992年出版了《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一书。这部颇具实地研究特色的书旨在回答:“推行ABC要经过哪些步骤,会遇到什么问题”、“设计ABC系统最关键的决策是什么”、“设计和推行ABC时,有哪些潜在的或未料到的危险”、“ABC 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里”、“组织中的非财务经理怎样才能享有ABC带来的利益”、“ABC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国内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主要是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5年开始成立课题组对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应用性研究探讨,并于199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作业成本法机制·模型·实证分析》一书。王平心教授从1998年开始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试点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先后在《会计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ABC、ABCM在我国企业中的成功运用作了有益的探索[5-6]。三、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应用的探讨进入21世纪,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作业成本管理的战略应用问题。Erki M.VanRaaij等在2003年利用案例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在顾客赢利性分析中的作用。David Ben-Arieh,Li Qian于2003发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应用》(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应用作了案例分析,认为利用作业成本法能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Matti Sievanen,Petri Suomala,Jari Paranko发表了《产品赢利性:原因与结果》(Product Profitability:Causes and Effects)的文章,对产品赢利性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20%的产品提供了150%的利润和净销售额,并对产品利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朱小琴认为,“作业成本法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延伸到生产上游的采购和下游的销售,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两者并不等同,而是相辅相成。所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结合起来研究,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来丰富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化”[7]。四、简要评述在世界各国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对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以成本控制和核算为主线,多从战术的角度进行,而缺乏战略高度的分析,因而往往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同时也没有做到成本同企业的资源培植和消耗相协调;成本控制研究仅停留在简单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上,忽视了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对成本和成本控制的影响。(2)目前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相关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结合是零散的,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想法,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中的运用。(3)将作业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应用的研究不多。标准成本法的最大优点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成本基准,但标准成本法不便于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进行业绩考评。引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将作业成本核算事前化,用作业标准成本代替产品标准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作业的标准成本,为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企业的业绩考评打下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留作业成本法按资源动因计算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的固有优点,从成本控制基准的层面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主要参考文献[1] 胡奕明. 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 会计研究,2001(3).[2] George J 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M]. Homewood,lllinois: Richard D lvrin,1971:254.[3] Robin Coope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Part I:What is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88,2(2):45-54.[4] Robin Cooper,Robert Kaplan. Measure Cost Right:Make the Right Decisions[J]. Havrard Business Review,1988(9/10):96-102.[5]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 会计研究,1999(8):37-40.[6] 王平心,张枫,于洪涛.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0-34.[7] 朱小琴. 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J]. 财会月刊,2001(12):23-24.。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作业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由Eric Kohler提出,其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作业成本法出现阶段,二是作业成本管理衍生阶段,三是作业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管理思想结合应用阶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展示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标签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一、引言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在美国爆发,随后迅速扩展到大洋洲、西欧、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区,其影响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部门和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业随之诞生,产品的生产再也不是主要依赖人工,而是主要依靠先进的机器制造设备。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产品数量为基础的,重视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则重视不够,已愈来愈不能应对企业制造环境变化及其成本结构转变所带来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业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并作为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企业所重视。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是一种前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是成本管理与作业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它是传统成本管理为适应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改进性变革,也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论文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打下铺垫。

二、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作业成本计算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20世纪40年代。

1941年,美国会计学家Eric Kohler基于对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要设置一个账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摘要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

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在西方国家会计实务界得以广泛认可与实施。

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系统现已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默克、亚历山大医院、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诸多公司得以实施和发展。

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也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其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

我国理论界是从90年代开始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虽然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还远没有产生出强烈要求实施作业成本法,改变其现行成本会计制度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容乐观。

1.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

1941年,埃里克·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他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作出的贡献。

”但是,埃里克·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

1953—1954年,美国学者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在其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Income Accounting Concept)中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模式。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在其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Accounting)一书中,对“作业”、“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奠基之作。

80年代初,由于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普及、适时制(JIT)对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和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以作业成本系统(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为标志的现代成本会计系统,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鲁宾·库珀(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于1984年创立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更及时的信息。

1988年,库拍在《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

他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算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

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接着,库拍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像什么?》。

1988年,库拍和卡普兰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论文。

这几篇著名的论文,对ABC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ABC研究的基石。

此后在英美的《管理会计》等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研究ABC的文章,ABC 理论已日趋完善。

除此之外,也出现了很多论述作业成本管理的专著,有代表性的有:1991年,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 · Brinson)编著了《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tivity Accounting: 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

该书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作业计量、作业单位、作业动因、成本库、同质成本、适时制成本计算、不增值成本,增值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等,书中还讨论了作业成本计算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

它在理论和应用上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

1991年,波特兰大学教授彼得·特尼(Peter·B·Turney)编写了专著《ABC 的功效:怎样成功推行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The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该书系统研究了作业会计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并首次将作业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联系起来。

1992年,库珀和卡普兰等人在挑选八大公司进行ABC试点后写成《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 MovingFrom Analysis to Action)。

该书从实践上论证了ABC 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

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弗尔斯基·爱德华(Edward Forrest)教授提出作业管理(ABM,Activity-Based Management),它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它以“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为成本计量手段,通过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作业层次,把产品成本通过作业同资源消耗直接联系起来,他认为产品是由一系列的作业完成的,完成产品的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构成了产品的成本,其意义在于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最终把企业管理活动和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2. 国内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有关ABC的文章是1988年易中胜等发表于《会计研究》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

但在1993年之前,国内对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很少,这时候的国内研究基本上都是参考国外的,研究还很不成熟。

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高科技在企业的应用和买方市场的到来,国内逐渐具备了使用ABC的客观环境,理论界才开始重视对ABC的研究。

1993年开始,厦门大学的余绪缨教授先后在《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ABC、ABCM,在国内掀起研究作业成本管理的浪潮。

厦门大学的胡玉明教授将作业管理与成本计算结合起来,1994年,他在《当代财经》上发表《作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一文中认为作业管理奠基新的企业观,以“作业”为核心和起点,在成本管理方面,把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费的资源上,并力求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改进作业方式,重新配置有限资源,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1994年,余绪缨教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一文,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地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地不断提高。

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Total Cost ManagementSystem)。

1995年,王光远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作业会计的基本概念》中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

1996年,陈义贤将作业成本管理的特点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作了比较。

1998年,欧佩玉、王平心开始在我国先进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并于2000年先后在《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先进制造企业推行ABC和ABCM,引入价值工程模型的作业分析法可以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资源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2001年,胡奕明对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管理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就我国企业未来运用作业成本计算及作业管理的方式提出若干建议。

2003年,穆林娟出版了专著《作业成本管理——实务与发展》,该书在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突破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成效,探讨了我国企业推行作业成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2004年,郑军、郑艺对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实施的适应性相关问题作了研究,并对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2005年,刘宇亮在《市场周刊研究版》发表论文《作业成本管理论对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影响和启示》,指出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核心和起点,在成本管理方面,把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费的资源上。

通过作业分析,溯本求源,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改变作业方式,重新配置有限资源,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2005年,刘志华,龚光明在《商场现代化》发表《作业成本管理应用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文章指出作业成本法是为弥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而产生的,在产品成本计算、供应商选择、客户盈利性分析等方面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采用作业成本管理,它的应用有其适用的条件,从而造成不同的行业应用的比例大不一样。

文章从信息技术、产品结构、组织规模、文化、竞争战略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

2006年,王广宇、丁华明在《理财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步骤》,指出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的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