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陈宇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专业:企业管理学号:070720131 姓名:陈宇宁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1、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在二战前的工业时代,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只需提供单一的标准化商品就能盈利,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企业数量与日俱增,生产能力也大幅增强,使得商品极大丰富;同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停滞,市场需求萎缩,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行为,而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也开始探索新的企业理论,尤其是企业竞争战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市场战略只被看作是企业生命中相对短暂的表面现象,企业核心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的、独特的本质。企业间的竞争从外部市场的竞争转而为企业内部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的方法就此应运而生。

2、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公司能力的支持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大容量存储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成为企业经营有力的支撑工具。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企业各方面能力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也剧烈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统一的全球市场,使工业经济转为知识和信息经济,也使得企业组织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企业必须开发培养克敌制胜的强大能力。

3、知识经济的崛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专门知识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已经融入企业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中,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这一时代,知识不仅不再是资本的附庸,而且已经替代资本成

为最稀缺的资源。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被众多信息掩盖下的知识的稀缺和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缓慢效率正日益成为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战略的新瓶颈。

在这一背景下,1990年, 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划时代文章《企业的核心能力》,标志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明确提出。他们指出,和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不同,核心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零部件,而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现在,该观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理论渊源

核心能力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也是各种理论对持续竞争优势探索的结果。可以说, 核心能力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与趋势。

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从经典战略理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企业资源观战略管理理论。经典战略理论如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他们强调从企业外部着手,对外部环境和企业所在产业的分析,忽略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分析,也没能突破企业这一“黑箱”。企业资源观战略管理理论认为,通过资源积累与配置,使所占有资产具有异质性,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获得“持续租金”是企业战略的主要原则。企业资源观把管理者视线引向企业内部,关注企业资产的异质性与成长性。他们提出核心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之所以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的培育、提高和运用是根本。

经济学对企业的理论认识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到企业资源观的过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是一个黑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按利润最大化准则优化投入产出。它的基本分析单元有要素投入、产品产出、生产函数、利润、价格与成本。随着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出现,企业理论向前迈了一大步。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以及企业的边界作出了解释。但真正深入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资源观理论。企业资源观的兴盛是经济学解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需要。哈佛大学原有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理论,着重从产业层次理论来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强调垄断、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等与产业

有关的因素对竞争优势之决定作用。这种理论因在解释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性与动态性方面时的不足而受到批评。从企业层次来关注企业异质性的企业资源观对长期竞争优势的解释力更强,因此,近年来,企业资源观经济学研究日益引起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视。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一种企业以独特方式运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成为企业资源观的研究焦点。

近几年来兴起的知识经济理论赋予了核心能力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即企业如何获取、创造、扩散与运用知识,以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Alice(1997)指出,一种围绕知识来组织企业的结构化方法就是制定核心能力战略。有了核心能力这一重点,组织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清楚地理解商业决策的依据,并就其进行交流,也就是说,企业有了知识管理的中心。

随着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创新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视。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此,作为创新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研究成为国内外经济学与管理学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并且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趋同性。一些学者的研究就把技术创新能力几乎视为核心能力(Meyer,l997;郭斌,1998)。这种倾向存在的一个原因是对创新绩效的研究日益关注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把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研究引向了企业核心能力;另一个原因是对核心能力的很多研究都认为创新过程是核心能力建立、提高和应用的核心,创新过程成为核心能力研究的载体,核心能力最终体现于企业绩效,还是依赖于企业高效率地推出高效益的技术创新。

三、核心能力主要理论观点

企业核心能力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提出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1、整合观:这一流派以Prahalad和Hamel为典型代表,持相似观点的还有Kesler 等,他们强调不同技能、技术、职能、人员的整合是其显著特点。Prahalad和Hamel(1990)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群体学习,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