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复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
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 大漠孤烟直, 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 长河落日圆。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 萧关逢候骑, 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 都护在燕然。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
构图的活泼感。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 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 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 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
返回
语文
二、黄鹤楼
崔颢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昔人已乘 赏析: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
黄鹤去, 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
此地空余 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
黄鹤楼。 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
名句。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语文
目录
01 诗词默写 02 诗词鉴赏
语文
文本背诵
诗词默写
一、野 望 王绩 名句理解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默写自测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赏析: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
牧人驱犊返,猎 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
返回
语文
(2)请根据右边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②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倚欲何依。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D.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来从楚国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4.填空。
(1)《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野望”的意思是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黄鹤楼和_______、_______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_______合称“王孟”。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_______合称“李杜”。
(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晚年称_______,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5.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 知识梳理(附答案)
唐诗五首野望一、文学常识作者: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
写作背景: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二、翻译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三、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赏析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中考真题及答案班级:姓名: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怎样理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站在东皋村头纵目远眺,诗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作者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2.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统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字词书写(本大题共2小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薄.暮( ) x ǐ( )倚 驱dú( ) 采w ēi( ) 崔颢.( ) 千载.( ) 燕.然( ) 征蓬.( )2. 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 ),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 )”。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号( )。
与( )合称“王孟”,有“( )”之称。
(3)李白,字( ),号(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 )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 ),晚年又称( ),唐代大诗人。
有“( )”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翻译(本大题共1小题)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④使.至塞上 ⑤单车欲问.边 ⑥长河..落日圆 ⑦仍怜.故乡水 ⑧几处早莺争暖树..三、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4.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 ),( )。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5. (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上册)部编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练习含答案
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通“缺”夏水襄.陵:.上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时不以疾.也:快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哀转久绝:消失属引凄异:连续不断2.填空:a.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b.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秋雨初晴,每个降霜之晨,树林山涧里都是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
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侧面描写是本文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5.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采薇(wēi)征蓬(péng)崔颢(hào)没马蹄(mò)2.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仍怜故乡水(可怜)芳草萋萋鹦鹉洲(茂盛的样子)B.徙倚欲何依(徘徊)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江入大荒流(辽阔的荒漠)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单车欲问边(慰问)晴川历历汉阳树(河流)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是()A.萧关逢候骑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D.属国过居延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B.“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孤山寺北贾亭西”中的“孤山”在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豪”之称。
苏轼评价他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逢候骑(qí)....C.驱犊(dú)徙倚(xǐ)汉塞(sài)沙堤(tī)....D.XXX(wēi)征蓬(péng)XXX(hào)没马蹄(m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皋薄暮望薄:.(2)徙倚欲何依徙倚:..(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4)晴川历历汉阳树历历:..(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6)单车欲问边问边:..(7)长河落日圆长河:..(8)来从楚国游从:.(9)将入大荒流大荒:..(10)仍怜田园水怜:.(11)水面初平云脚低初:.(12)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3.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XXX,字________,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_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________,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XXX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XXX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XXX,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________,与XXX合称“XXX”,有“________”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XXX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XXX,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与XXX并称为“XXX”(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XXX,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唐代诗人,有“________”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唐诗五首:野望》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2)
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1.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9.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10.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1.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12.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1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14.《野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B2.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3.皆、惟色、晖4.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5.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复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三单元 13唐诗五首 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四制)八上语文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1.本课集中了五首唐人律诗,大都自然明朗,格调清新。
请抄录你最喜欢的一首并尝试着熟读成诵,领略律诗声韵和谐、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
要求:书写正确,字迹工整。
2.辨字组词。
(1) 徙徒(2) 犊椟(3) 晴睛(4) 洲州(5) 蓬篷(6) 候侯(7) 镜境(8) 蹄啼3.判断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1)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下列加点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接近)B.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C.长河..落日圆(黄河)D.仍怜.故乡水(可怜)5.根据要求,引用文中相关诗句填空。
(1) 《野望》中,景物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的诗句是:“ ,。
”(2) 《黄鹤楼》这首诗中,表达诗人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的诗句是:“ 。
”(3) 东坡居士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 《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诗句是“ ,。
”(5) 《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6.对这五首古诗的主旨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B.《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C.《使至塞上》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D.《渡荆门送别》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最象雄浑壮阔,表现了李白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教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
最后,两首诗的尾联都是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 应, 抒发情感。《野望》中,诗人虽处田园生活中,周围的 一切 却显得陌生,他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高歌怀念古时 候的隐 者。《钱塘湖春行》的尾联用“最爱”直抒胸臆,表达出诗 人喜悦的心情。而“行不足”更可让我们想象到诗人余兴未 阑,完全陶醉于钱塘湖初春那美好的湖光山色 之中。
【作业】
任选一首诗进行改写。 (1) 改写的定义:改写是指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再创作。 改写过程是重新构思、重新剪裁、重新布 局的过程。 (2) 改写的方式:可改变人称,比如将用第一人称 写成的文章改成第三人称;可改变体裁,比如将诗歌 改写成散文;可改变叙述顺序,比如将倒叙改成顺叙 或者相反;还可增减内容,如在基本符合原文的情况 下,对某些具体情节进行删减或补充等。 (3) 注意事项:改写后的文章应体现原文的基本精 神和中心思想。
延伸。黄鹤已 去,徒留白云。 延伸感受。诗人自觉 好像
写出了诗人对世 事变化难以 “征蓬”,又似“归 雁'',传
预料的感慨。
达出漂泊无定 的内心感受。
延伸写景。诗人写 了乘舟过 荆门所见 到的景象,他是以 移动的视角来写山峦与江水。
转写登楼所见。 从怀古之思 由个人的小心情转写 自然大 转写静态的景 象——江上美
“合”,就是全诗的收结,以议论、抒 情为 主,要点明题旨。
自主学习《黄鹤楼》《使至塞 上》《渡荆门送别》
贰
结构 起
承
转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扣题,写神话传说。可以想 象诗 人凭栏远眺,陷 入无限 沉思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采薇.()燕.然()荆.门()没.马蹄()贾.亭()沙堤.()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2023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同步练习:13 唐诗五首(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
唐诗五首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接近)B.长河..落日圆(指黄河)C.水面初.平云脚底(刚刚)D.仍怜.故乡水(可怜)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下列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萧关逢候骑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D.属国过居延4.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根据提示填空。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3)《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的诗句是:,。
(4)《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之感的句子是:,。
(5)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山水诗人,他的字是。
他的《使至塞上》描绘了风光,反映了战地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6)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人称“”。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
二.填空
1.本课的五首唐诗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是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
诗歌首联“___”字点题,并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人物内心的苦闷彷徨与迷茫。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中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颔联和颈联共同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全诗首尾呼应,抒发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内心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
在诗的首联中,作者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一个“______”字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颔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到此,两个“______”字,诗人惆怅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同时,这一联运用_________,使得诗句读起来富于音乐美。
尾联描写_________时分江上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从抒情手法来看,尾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上,本诗即景生情,抒发了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轻车简从,
将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其中“单车”二字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寂感。
“属国”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作者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烘托诗人的孤寂感。
颔联承接首联,将自己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_”,传递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感受。
前两联是在个人荣辱中打转,而颈联画风一转,通过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构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塞外风光图,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尾联首尾呼应,继续写_________一事,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的景象中烟消云散,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5.《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首联作者主要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绘了作者所见到的景物,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地势与江水在进入平原之后的变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
颈联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首先通过描写水中映月,刻画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然后通过描写天边云霞,刻画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尾联则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间接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字_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地点)的早春明媚风光。
首联交代游踪,主要描绘了湖水初涨,云脚低垂的开阔之景。
中间两联是分写,作者主要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致。
“_________”说明早莺还少,“_________”说明还是乍暖还寒时候,“_________”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尾联直抒胸臆,“_________”字最能表现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1.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王绩望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恬静却又萧瑟清冷的画面“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孤苦无依的抑郁
3.唐朝崔颢“空”“空”晴日里汉阳平野中一棵棵青葱的树和鹦鹉州上茂盛的芳草对偶
登楼所见的明丽开阔之景叠词傍晚思乡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吊古伤今和思乡
4.王维“单车欲问边”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征蓬”“归雁”孤寂飘零和悲愤“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奇美壮丽出使边塞
5.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地点和事由化静为动比喻澄净明净变幻多姿拟人思念家乡
6.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西湖/钱塘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几处”“暖树”“谁家”“渐欲”“才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