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常见的晶体制备方法,二者虽然都可以用于制备晶体,但在原理和过程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的差异。
1. 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是利用物质的溶液在逐渐蒸发水分的过程中,通过过饱和使溶质逐渐凝结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蒸发结晶中,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溶液,然后将其置于露出于空气中的容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逐渐超过了溶解度,逐渐形成了过饱和溶液。
而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溶质逐渐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蒸发结晶的过程简单、容易掌握,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但是,蒸发结晶的速度相对较慢,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形成大量的晶体。
此外,蒸发结晶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这会对晶体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 降温结晶降温结晶是通过将溶液从高温快速降温至低温,使得溶质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失去溶解度而析出晶体的方法。
在降温结晶中,我们首先制备一个高温溶液,然后快速将其从高温环境转移到低温环境中。
在快速降温的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因此溶质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与蒸发结晶相比,降温结晶具有较快的结晶速率和更高的晶体产量。
由于快速降温导致的过饱和溶液,溶质能够更快速地离开溶液并凝结为晶体。
此外,降温结晶能够通过控制降温速度和温度来精确控制晶体的尺寸和形状,对晶体质量的控制更加精细。
然而,降温结晶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相比于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如温度控制装置和搅拌器,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由于快速降温导致的晶体产生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晶体杂质的夹杂,从而影响晶体的纯度。
总结: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两种常见的晶体制备方法,它们在原理和过程上有所不同。
蒸发结晶通过水分的蒸发过程形成过饱和溶液,而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降温结晶则是通过快速降温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失去溶解度形成晶体。
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晶体,但降温结晶具有更快的结晶速率、更高的晶体产量和更精确的晶体质量控制,尤其适用于需要精细控制晶体形状和尺寸的应用。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步骤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步骤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用的分离纯化物质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蒸发结晶的步骤蒸发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在溶剂蒸发的过程中逐渐减少溶解度的特性,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其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将所需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溶解度来确定。
2. 进行蒸发:将溶液放置在蒸发皿或烧杯中,通过加热或自然蒸发的方式使溶剂逐渐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浓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过饱和状态,溶质开始结晶。
3. 结晶分离:当溶液中出现结晶时,停止蒸发过程,让结晶沉淀下来。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或者用玻璃棒搅拌等方式帮助结晶的分离。
4. 晾干结晶:将分离得到的结晶晾干,可以使用滤纸吸去余留的溶剂,也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蒸发结晶的原理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溶剂的蒸发而降低,从而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制备盐类、有机物等。
二、冷却结晶的步骤冷却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在溶剂冷却过程中逐渐减少溶解度的特性,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其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将所需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溶解度来确定。
2. 进行冷却:将溶液放置在冷却设备中,如冰箱、冷水浴等,通过降低溶液的温度使其逐渐冷却。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逐渐降低,溶质开始结晶。
3. 结晶分离:当溶液中出现结晶时,停止冷却过程,让结晶沉淀下来。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或者用玻璃棒搅拌等方式帮助结晶的分离。
4. 晾干结晶:将分离得到的结晶晾干,可以使用滤纸吸去余留的溶剂,也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冷却结晶的原理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例如制备硫酸铜、硫酸钾等。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用的分离纯化物质的方法。
初中化学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例题
初中化学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例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结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现象。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两种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这两种结晶方法各有特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加热使其溶解度增大,再通过冷却或者蒸发水分的方式将其溶质析出的过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题:将100g Na2SO4溶解于200g水中,加热至溶解。
然后将溶液放置于常温下冷却结晶,问所得的结晶物质是什么?解析:根据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因此,在加热过程中,Na2SO4会溶解于水中。
当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Na2SO4的溶解度会降低,使其过饱和度增大,导致Na2SO4结晶析出。
所以,所得的结晶物质是Na2SO4。
二、降温结晶降温结晶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降温使其过饱和度增大,从而使其溶质析出的过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溶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题:将100g NaCl溶解于200g水中,然后将溶液放置于冰箱中降温结晶,问所得的结晶物质是什么?解析:根据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因此,在降温过程中,NaCl的溶解度会降低,使其过饱和度增大,导致NaCl结晶析出。
所以,所得的结晶物质是NaCl。
三、结晶方法的区别从上面两个例题可以看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溶液的处理方式不同。
蒸发结晶是通过加热使溶质溶解度增大,再通过冷却或者蒸发水分的方式使其析出;而降温结晶则是通过降温使溶质过饱和度增大,从而使其析出。
此外,两种结晶方法适用的溶质也有所不同。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而降温结晶则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溶质。
总之,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结晶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在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两种常见的晶体形成方式,几乎所有的晶体都是通过蒸发结晶
或降温结晶过程而生成的。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溶剂析出晶体法,是将溶剂中
溶解的溶质析出到凝胶中,随着溶剂挥发排出或溶脂冷冻凝固,形成晶体晶体粒子。
从具
体方法上来看,两种方法是不同的。
蒸发结晶(也称蒸发凝固)是一种晶体形成方式,是将溶剂中的溶质溶于液体溶剂中,然后慢慢将溶剂蒸发排出或油脂熔化,析出形成晶体。
蒸发结晶的特点是没有物理冷冻作用,一般是采用一定浓度的溶剂在恒定温度下蒸发,慢慢的向上蒸发,沉淀多种形格的晶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蒸发结晶,可以形成整体性良好的晶体表面,它具有更小更形成品位
更高的优点。
它还具有可再次精制,以改善晶体晶体粒子大小,形状和形貌的优点,能够
过滤掉一些杂质和有害物质。
降温结晶(也叫冰晶结晶)是一种晶体形成方式,是将溶剂降温至低温,溶质凝固成
晶体固态。
因为温度的不同,可以使溶剂中的溶质凝固成多种形态的晶体,晶体的形状可
以根据溶剂在冰点以下的变化而变化,如冰晶结晶可以生成漂亮的冰片状晶体。
降温结晶
法具有结晶粒度大、纯度高、晶体缺陷少、控制结晶大小灵活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
重要的意义,应用非常广泛。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都是常见的晶体形成方法,它们在晶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蒸发结晶具有精制可改善晶体大小、形状和形态,去除杂质的优点;降温结晶具有
结晶粒度大、纯度高、结晶缺陷少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都比较常用。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生活小妙招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生活小妙招
降温结晶先要加热浓缩得到热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最后再过滤,得到的晶体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若要进一步提纯,再进行重结晶。
1、降温结晶的原理是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液达到饱和了,多余的即不能溶解的溶质就会析出。
例如冬天捞碱,就是这个道理(利用温度的变化)。
而蒸发结晶的原理是恒温情况下或蒸发前后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水分减少,溶液达到饱和了即多余的溶质就会析出。
例如盐碱湖夏天晒盐。
2、如果两种可溶物质混合后的分离或提纯,谁更容易达到饱和,就用谁的结晶方法,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就要用到氯化钠的结晶方法即蒸发结晶,反之则用降温结晶。
3、溶解度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一般用降温结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略平的物质,其溶解随温度变化不大,一般用蒸发结晶。
4、补充说明:“谁更容易达到饱和”就是说同一温度下两种可溶物质中,谁与其溶解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越小,那么它就更容易达到饱和。
这时它就容易析出,我们就采用它的结晶方法。
常用的结晶方法
常用的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重结晶、分级结晶法、分布结晶法。
蒸发结晶,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发结晶适用于一切固体溶质从他们的溶液中分离,或从含两种以上溶质的混合溶液中提纯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与硝酸钾混合溶液中提纯氯化钠。
降温结晶,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到了冬天气温降低,纯碱就从盐湖里析出来。
重结晶
蒸发浓缩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对热稳定的溶液可用直火加热,否则要用水浴等间接加热,当溶液浓缩到一定浓度后,冷却就会有溶质的晶体析出,如果结晶所得的物质纯度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加入一定溶剂进行溶解、蒸发和再结晶,这个过程称为重结晶。
分级结晶法: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
分布结晶法:晶态物质在一再结晶过程中,结晶的析出总是越来越快,纯度也越来越高。
分步结晶法各部分所得结晶,其纯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但常可获得一种以上的结晶成分,在未加检查前不要贸然混在一起。
结晶的定义
当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溶质因溶解度降低而过饱和,溶质以晶体形式沉淀,这个过程叫做结晶。
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结晶的方法
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结晶的方法一、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结晶的方法知识点,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人的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都有借鉴启迪作用。
快随小编一起来阅读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吧!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结晶的方法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知识点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降温结晶与蒸发结晶》①基本定义:- 降温结晶呢,就是根据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这个特性。
比如说硝酸钾,温度一降,它在水里就不太能溶得开了,就会结晶出来。
简单说,就是靠降低温度让溶质从溶液里变成固体晶体的方法。
- 蒸发结晶就是让溶液里的溶剂(一般是水)慢慢跑掉,就像把一盆盐水放太阳底下晒,水越来越少,盐就析出来了。
就是通过蒸发溶剂,使得溶质形成晶体的方法。
②重要程度:- 在化学学科里面啊,这两种结晶方法挺重要的。
它们能把混在溶液里的溶质分离出来变成纯净的东西,对于制备一些物质或者提纯都特别有用。
就像从海水里提取盐,就会用到蒸发结晶;从含有硝酸钾的溶液里得到硝酸钾晶体就可以用降温结晶。
③前置知识:- 得先知道啥是溶液,溶液里溶质和溶剂是啥关系。
还有溶解度的概念要清楚,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
不然你根本没法理解为啥有些东西降温或者蒸发溶剂就结晶出来了。
④应用价值:- 应用可不少,工业上很多物质的提纯、制备都会用到。
比如制糖的时候,把甘蔗或者甜菜榨出的汁进行浓缩结晶就用到了蒸发结晶;制药的时候,把一些溶解在溶液里的有效成分提纯出来就可能会用到降温结晶。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化学学科里有关物质分离提纯的部分,这俩结晶方法是重要的手段,和溶液知识、溶解度曲线那些知识都连在一起。
比如根据溶解度曲线才能判断一个物质适合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
②关联知识:- 和溶解度的概念密切相关啊,还和溶液的饱和、不饱和状态有联系。
因为结晶出来前提就是溶液达到饱和了,然后才会有多余的溶质结晶。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上,我觉得理解啥时候用哪种结晶方法是个难点。
关键点就是要对比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大小。
要是你傻傻分不清楚,就容易选错方法,就得不到想要的纯净晶体了。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就是给你一些关于物质的溶解度信息,让你判断用啥结晶方法;或者让你设计一个从混合溶液里提取某种物质的方案,这里面就可能涉及结晶方法的选择。
结晶操作方法
结晶操作方法
结晶操作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主要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晶体物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逐渐降低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使溶质逐渐过饱和,从而使其结晶成固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晶操作方法:
1. 循环结晶法:将溶液倒入结晶皿中,用热水浴使其逐渐升温并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然后逐渐降温至室温,使溶液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结晶出固体晶体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难以预测或高温易分解的物质。
2. 慢降温结晶法:用热水浴将溶液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将它缓慢冷却至室温,使其逐渐过饱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较低、易溶解和稳定的物质。
3. 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倒入浅平底皿中,在低温下慢慢蒸发,使其逐渐过饱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较低的物质。
4. 溶剂结晶法:在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种溶剂,使其逐渐过饱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晶。
总之,选择合适的结晶操作方法可以提高结晶的产率和纯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验需要。
- 1 -。
制作结晶方法
制作结晶方法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制作结晶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矿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制作结晶方法以及相关步骤。
作用原理在溶液中,当溶质溶解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会开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结晶。
制作结晶的目的是通过调整溶质的饱和度和溶液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常用的制作结晶方法1. 蒸发结晶法蒸发结晶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制作结晶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溶液,使溶液中的溶质迅速溶解,然后随着溶液的蒸发,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结晶。
步骤:1.准备所需的溶液。
根据实验需要,选取适当的溶剂和溶质,并将其充分混合,得到饱和溶液。
2.将饱和溶液倒入浅盘或玻璃器皿中。
3.将浅盘或玻璃器皿放置在恒温水槽中,控制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4.通过加热或调节水槽的温度,使溶液缓慢蒸发。
5.当溶液蒸发到饱和度时,溶质开始析出形成结晶。
6.关闭加热装置或调节水槽温度,让溶液冷却至室温。
7.最后,使用过滤器将结晶分离出来,并用冷蒸馏水洗涤。
2. 降温结晶法降温结晶法是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来实现结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溶液加热至饱和状态,然后迅速降温,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结晶。
步骤:1.准备所需的溶液,并在加热器中加热至饱和状态。
2.将加热后的溶液迅速倒入恒温培养箱或冷冻器中。
3.通过调节恒温培养箱或冷冻器的温度,使溶液迅速降温。
4.当溶液降温到饱和度时,溶质开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结晶。
5.关闭加热器或冷冻器,让溶液冷却至室温。
6.最后,使用过滤器将结晶分离出来,并用冷蒸馏水洗涤。
3. 蒸馏结晶法蒸馏结晶法是利用蒸馏过程中溶液的浓缩作用来制作结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溶液进行蒸馏,利用蒸发产生的蒸汽将溶质带走并形成结晶。
步骤:1.准备所需的溶液,并将其装入蒸馏器中。
2.开始蒸馏过程,通过加热蒸馏器,使溶液中的溶质迅速溶解。
3.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开始收集蒸发产生的蒸汽。
化学俩大结晶的方法之间的区别
!俩大结晶的方法之间的区别1.降温结晶法若有一杯不饱和溶液,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2.蒸发结晶法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可以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
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如硝酸钾就属于陡升型,氯化钠属于缓升型,所以可以用蒸发结晶来分离出氯化钠,也可以用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
与蒸发相伴随的往往有过滤。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过滤方法:1. 常压过滤,所用仪器有:玻璃漏斗、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等。
要注意的问题有:在叠滤纸的时候要尽量让其与玻璃漏斗内壁贴近,这样会形成连续水珠而使过滤速度加快。
这在一般的过滤中与速度慢的区别还不太明显,当要求用热过滤时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比如说在制备KNO3时,如果你的速度太慢,会使其在漏斗中就因冷却而使部分KNO3析出堵住漏斗口,这样实验效果就会不太理想。
2. 减压过滤,所用仪器有:布氏漏斗、抽滤瓶、滤纸、洗瓶、玻璃棒、循环真空泵等。
要注意的问题有:选择滤纸的时候要适中,当抽滤瓶与循环真空泵连接好后用洗瓶将滤纸周边润湿,后将要过滤的产品转移至其中(若有溶液部分要用玻璃棒引流)。
重结晶法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
又称再结晶。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重结晶的效果与溶剂选择大有关系,最好选择对主要化合物是可溶性的,对杂质是微溶或不溶的溶剂,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即得纯制的物质。
初三下册化学结晶章节笔记
初三下册化学结晶章节笔记
结晶是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一般是指恒温蒸发,此时温度是恒定的,因此溶解度是不会变化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是不会变化的。
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很多的溶质,如KNO3等,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此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就析出来了,这种情况下虽然溶液还是饱和的,但是因为温度的不同,溶解度的不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就发生改变了。
结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以晶体的形式从其水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得到结晶的方法
得到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
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2、降温结晶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 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3、重结晶
重结晶是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彼此分离。
利用重结晶可提纯固体物质。
某些金属或合金重结晶后可使晶粒细化,或改变晶体结晶,从而改变其性能。
结晶溶剂的选择
1、溶剂对欲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差别越大越好;
2、溶剂对杂质在冷、热时均溶或者不溶;
3、溶剂不与欲结晶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4、溶剂的沸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结晶是指物质从溶液或熔体中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化学生产和实验过程中,结晶是一种重要的操作方法,可以用于提纯产品、分离组分、生产新材料等。
结晶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
一、降温结晶降温结晶是将溶液或熔体缓慢地降温至一定温度以下,使得其中某些物质凝结成晶体。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溶液。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浓度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也相应下降,使得溶质分子逐渐结晶出来。
在结晶的过程中,通常会向溶液中引入一些晶种,从而促进晶体的生长,提高晶体的纯度和晶型。
降温结晶可以应用于各种溶解度随温度下降的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盐类、糖类、生物分子等。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简单,而且在结晶的同时可以进行分离、提纯等操作。
二、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是将溶液或者浸渍物慢慢蒸发干燥,使其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温度并不断蒸发溶剂,使得浓度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饱和浓度而使晶体逐渐生长。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包括矿物盐类、有机化合物、色素等。
它的优点是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使用,对于一些对结晶质量要求不高的物质,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三、两种结晶方式的比较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都是常用的结晶方式,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其操作简单,设备简单,可以结合分离和提纯操作。
但是,降温结晶需要控制温度和满足晶体生长的条件,有时需要引入晶种,占用时间长,收率低。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应用,节约成本。
但是,蒸发结晶容易受到混杂物质的干扰,对于对晶体品质要求较高的物质,晶体易受到杂质污染。
四、结语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都是结晶的常用方式,它们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化学领域和工业生产中。
在选择结晶方式时,需要考虑溶解度、结晶速度、晶体纯度和成本等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探究常温蒸发法与降温结晶法的优势与不足——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报告
探究常温蒸发法与降温结晶法的优势与不足——硫酸铜晶体制
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蒸发法与降温结晶法在硫酸铜晶体制备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实验原理:
常温蒸发法是将溶液静置于恒温条件下,使其慢慢蒸发,溶质逐渐饱和并结晶沉淀。
降温结晶法则是通过冷却速度控制结晶的形成。
在溶液中加热溶质后,迅速将溶液放入冷却器中,降低溶解度,使溶质结晶。
实验操作:
1. 常温蒸发法: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浅平底玻璃器皿,放置在恒温水槽中,让其慢慢蒸发。
2. 降温结晶法: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热至沸腾,迅速倒入冷却器中,冷却后观察晶体形成。
实验结果与讨论:
常温蒸发法制备的硫酸铜晶体晶体形状规整,晶体大小相对较大,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
但是制备周期相对较长,需要耐心等待溶液蒸发。
降温结晶法制备的硫酸铜晶体晶体形状不够规整,晶体大小相对较小,晶体质量较差。
然而,制备周期较短,适用于一定条件下急需制备大量晶体的情况。
结论:
常温蒸发法适用于制备晶体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但制备周期较长,耗时过长。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制备晶体质量要求较低,但制备周期较短,适用于急需制备大量晶体的情况。
实验改进:
1. 可以尝试在降温结晶法中探究不同冷却速度对晶体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晶体质量。
2. 或者尝试在常温蒸发法中控制不同的溶液蒸发速度,以节省制备周期。
高三化学 蒸发和结晶有什么区别
蒸发结晶的步骤1.安装好装置。
注意:调节蒸发皿高度,以便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添加待蒸发液至蒸发皿中。
注意:添加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否则可能导致液体飞溅。
3.加热。
注意:加热的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停止加热。
注意:蒸发结晶不该把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应该待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便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5.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
6.收集固体,并装瓶。
在此步中,若条件允许可以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在装瓶。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与蒸发结晶的区分1、定义不同:蒸发结晶过滤是把溶剂蒸发后溶质渗出。
蒸发浓缩过冷却结晶是因为温度冷却下降后,溶解度下降后析出溶质。
2、温度不同:蒸发结晶过滤是在较高温度下析出结晶,主要是用于溶解度对温度变化小的物质。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是在较低温度下结晶,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通常结晶温度越低,晶体含结晶水越多。
3、剩余溶液不同。
蒸发结晶过滤剩余的溶液是水,不需要洗涤。
蒸发浓缩冷都结晶剩余的还是饱和溶液,不是水,需要洗涤,不然表面残留含杂质的溶液,等干燥后又不纯了。
要用有机溶剂,比如乙醇之类的。
有机溶剂易挥发,很快就自然干燥了。
4、蒸发方式不同:蒸发结晶直接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溶液至出现大量晶体(或有晶膜出现)即停止,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的溶剂蒸干。
降温结晶先要加热浓缩得到热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若要进一步提纯,再进行重结晶。
5、结晶水合物不同:蒸发结晶就是对水溶液加热,几乎蒸干,其中的溶质就析出了。
一般这个物质要稳定,不能受热分解,也不能含有结晶水,因为加热过头的话,结晶水也会失去,所以比较典型的可以蒸发结晶的是NaCl。
降温结晶或者叫冷却结晶,一般就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明显的,若是受热能分解的物质也只能使用降温结晶,典型的就是KNO3,另外像结晶水合物,都只能降温析出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
蒸发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水分,剩下溶质固体。
蒸发的目的就是将溶
液中的`固体溶质分离出来,比如说蒸发氯化钠溶液分离出食盐。
蒸馏是将液体先通过加
热使其气化,再通过冷凝使其液化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蒸馏则属于
化学现象。
蒸馏特点
1、通过酿造操作方式,可以轻易赢得所须要的产品,而稀释和提炼还须要例如其它
组分。
2、蒸馏分离应用较广泛,历史悠久。
3、能耗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相或液相。
蒸发特点
1、冷却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展开。
2、蒸发时要从液体中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制冷作用。
3、冷却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的多寡、通风条件以及应力大小等有关。
扩展资料:蒸发和蒸馏操作的化学诗歌
皿中液体不必多,避免溅必须搅乱:“皿”指蒸发皿。
意思就是说道重新加入蒸发皿
中的液体不必过多(通常不应当少于蒸发皿容积的2/3),在冷却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
不断搅乱,避免由于局部温度过低,导致液滴溅。
…
蒸发操作皿中液体不宜多,防止飞溅要搅动。
较多固体析出时,移去酒灯自然蒸。
表述:
1、皿中液体不宜多,防止飞溅要搅动:“皿”指蒸发皿。
意思是说加入蒸发皿中的
液体不宜过多(一般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较多液态划出时,muzat酒灯自然煎:意思就是说道当蒸发皿中发生较多的液态时,应立即暂停冷却,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并使液体自然蒸干。
蒸馏操作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瓶
中液限掌握好,先撤酒灯水再停。
表述:
1、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指冷凝管。
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2、上缘后缘两德兴:意思就是说道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必须恰好与酿造瓶支管USB 的后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3、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4、瓶中液限掌控不好:意思就是说道一定必须掌控不好酿造烧瓶中液体的限量,最多不少于酿造烧瓶球体容积的2/3,最高无法多于1/3。
5、先撤酒灯水再停:意思是说蒸馏结束时,应先停火再停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