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教案:男孩女孩之一男女有别初中教案:男孩女孩之一男女有别

第一部分学生用书

“真正男子”的主要特征总是力量和坚毅。相反,“女性特征”则是娴雅和温柔。这种必然的区别在两性的美中有某种永恒的性质。——瓦西列夫

想一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一个男孩子,抹眼睛哭鼻子,像什么样,算什么男子汉!坚强一点,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模样。”

“女孩子家,坐端正一点,疯疯癫癫的,多不斯文!哪里有女孩子的样?”

说话娇气、做事闪闪缩缩的男生会被叫作“奶油仔”,而剪着短头发、行为粗犷的女生则被称为“假小子”。

可是,你有否想过男孩子应该怎样才算是有男孩子的模样,女孩子又怎样才算是女孩子呢?

大家谈

理想中的男生女生

分组讨论:男女分组,各3组,每组5~7人。

有许多同学经常会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这不好,那也不好。现在请你就以下几个特征来对你心目中的男生女生作一下描述。

男生

外表:

言语:

行为:

性格:

爱好:

女生:

外表:

言语:

行为:

性格:

爱好:

填写完之后,与同组同学交换看看,看别人心目中的男生女生是怎么样的。然后小组讨论:“理想中的男生女生应该是怎么样的?”

1.各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列在黑板上,并统计出各项特征出现的次数,从而形成一张理想的男女生特征表。

现在的我:完成“大家谈”后,再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仔细想一想,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我是: (男生,女生)

外表:

言语:

行为:

性格:

爱好:

比一比

1.在特征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前5项男(女)生特征,我具备了哪几项?

2.看到一些不同于特征表中的男女生,我的感受是……我觉得他们应该怎么做?

小锦囊

我们常常会提到“男女有别”,除了男女在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之外,男女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形态、能力、行为和人格,这些构成了“性别角色”。男人身材高大,女人体态轻盈;男人强壮,女人娇柔;男人直率,女人细心;男人粗犷,女人文静;男人坚强,女人温柔;男人易冲动,女人善克制;男人勇敢,女人温和;男人要多给女人一些保护,女人要多给男人一些体贴……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发展,许多传统的价值判断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过去人们所遵循的绝对、主观的尺度也逐渐被以尊重个人为前提的相对、客观的尺度所取代。一个人所呈现的性别角色,也不再像从前那般的男、女截然不同。对一些中性的行为和表现,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和包容,不必为此烦恼。

活动建议:

1.班会组织一次讨论会,讨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男生(女生)”?

2.为使自己的性别形象更健康,你现在打算做些什么?

第二部分教师用书

一、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认识男女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差异。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准确地扮演性别角色。

二、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

(二)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盼,以及角色扮演和自我个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社会对男生女生的期盼来引人性别角色概念。

(二)大家谈:男女生分组讨论,男生说出心目中理想的女生应具备什么特质;女生说出心目中理想的男生应具备什么特质。从而使学生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三)比一比:使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准确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如何学会认同他人的性别角色。

(四)教师小结。

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有关性别认同的理论背景:

1.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认同中的认知因素和所起的作用,认为性别的认同主要来自于儿童认知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特点和差异,从而进行自我归类,即主动把自己归于男性或女性。一旦当儿童将自己认同于男性或女性的时候,那么他或她也就接受了与其所选择的性别相一致的适当角色。因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当儿

童了解到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意义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各种行为,努力合乎相应的性别特征,因而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性别类型。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性别认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而实现的。儿童在与人交往,特别是与父母朝夕相处时,通过观察同性父母及其他成年人的行为表现,学习模仿并加以强化,内化成为自己对性别的认同。

(二)学生性别角色的塑造。

性别以及在性别基础上所获得的角色,在社会认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生儿从降生之日起,就被周围的人确定为男孩或女孩。这种性别的确定。不仅反映了他或她本身的重要生理特征,而且必将影响到他或她今后在社会中的角色认同和角色作用。

在我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婴儿出生时,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父母很关心的事,但是,当孩子出生后,许多家长认为天生的男孩就会发展成男孩,女孩就会发展成女孩,而忽视子女性别角色的塑造。更有一些母亲,孩子未出生前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样,是个漂亮的“女孩”,可孩子出生后却是个男孩,颇有点不甘心,便把男孩当作女孩来培养。例如,给孩子穿花花绿绿的衣服,留长发,描眉画唇。有些家长正相反:把女孩当作男孩来养育。时间一长,这一类孩子的“性别自认”可能发生歪曲,性别角色可能严重倒置,有的甚至酿成悲剧。

性别角色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期(3~6岁)和青春期(11~15岁)。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性别的时期。这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他(她)的真正性别:

“你是男孩!,”或“你是女孩!”在孩子的服饰、行为习惯上,也要体现出性别的不同。幼儿期科学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男孩、女孩的确认将使孩子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亲或母亲及小朋友身上,并不断学习同性别的人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如果此时把女孩当作男孩、男孩当作女孩养育,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别自认”倒置,为日后的生活投下阴影。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同性恋问题,有些姑娘追求“丈夫加父亲”式的对象,有的人痛恨自己身为男人或女人而请求做“变性手术”的事例等等,都可能与从小忽视性别角色的培养有关系。

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生理、心理的激烈变化,他们常常对老师及家长等权威提出了挑战。这时,老师、家长不能过分限制孩子,让孩子走进真正的生活。在与同性的广泛交往中获得角色意识和性别认同;同时,也不能过分限制孩子与异性的交往,因为他(她)必须在异性那里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进行验证:她(他)是不是异性心目中合格的女人(男人)?如果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则其性别角色将逐渐确认下来:如果不满意,他(她)可能修正。

对学生的性别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的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一代新人,性别认同越来越重要。家长和老师在培养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塑造学生的性别角色。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注意,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对社会适应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使自己既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也能保持一定的自我特色。

2.教师注意对那些性别角色与社会要求相差较远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避免他们因此而自卑自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