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_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_俞孔坚
俞孔坚 思辨 改动最终版
最佳雨洪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欧美各国,主要有两种类型, a 结构性的BMP(Best management practicies)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雨洪管理系统 的物质组成,如路面材料、储水设施、渗透系统和过滤系统等; b 非结构性的BMP 后者主要涉及新的管理实践的引进或对已有管理实践的 改进,如常规雨水管理、不渗水区域的控制、民众教育和相关法 规等。
1. 相关概念 a 雨洪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
b 景观设计途径 : 是指合理安排自然要素,寻求自然与人,保护与开发之间的 平衡关系的设计学方法。
10
雨洪管理 (Stormwater management):
总体来说是从对水的恐惧到以水为友的转变,从单纯以工程方式解决向以 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11
2. 海岛雨洪管理系统构建方法:
• 2.1 多目标、多层级的雨洪管理系统
根据降水过程发生位置,常采用源头控制、场地滞留和区域调蓄3个层级的策略进行降水过程调节, 可根据实际项目需要划分不同的层级。
a.源头控制 b.场地滞留
主要目标是减少径流产生、回补地下水和预防污染,从而间接延迟洪峰; 控制方式:如植草沟、景观化的旱溪、中小型湿地等;
2012 .5 .26
22
其论文---摘 要:
针对北京市面临的内涝水患和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雨 洪管理理念,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城市“绿色海绵”,转变依赖大 规模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雨水资源化的新型景观途径。 以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拓片区为例,具体研究“绿色海绵”构建的技 术方案,规划三级生态雨洪调蓄系统,通过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和就地入渗, 实现城市防涝、水源涵养和水景营造的多重效益。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俞孔坚
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 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城市公园和绿地如 同城市的商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一样,变成城市机器的一个个零件, 高速干道和汽车成为这些功能体之间的联接。作为自然元素的公园绿地 和城市开放空间,被限制在红线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开。所 以,人们在不同的地块上完成不同的功能:工作、购物、居住、休 闲.。人的完整生活被切割,被分裂,因此,最终人也成了一部机器。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 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 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 Hardin 的"公有资源的悲 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 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 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 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 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 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 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 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本文 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 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 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 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 sustainable communities)(Walter,Arkin,et al,1992;Aberley,1994; Register,1994;Roseland,1997;王如松,1988;黄肇义,杨东援, 2001;宋永昌等,1999;黄光宇,陈勇,1997;沈清基,2000;李团胜 石铁矛,1998;王军等,1999;欧阳志云 王如松,1995;宗跃光, 1999)。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 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 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 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 和自然的设计。 1 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 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
俞孔坚的景观突围
俞孔坚的景观突围/news2006-12-1作者:文/孔祥伟执行/李有为来源:《缤纷》2006年12月网友评论6 条在缤纷杂志人物专栏没有限定性的框架中谈论俞孔坚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太过丰富的人物,他持续的创造力很容易使有关他的谈论迅速成为历史。
从1997年回国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至今,俞孔坚实现了一系列从个人到学科的突破,并以一个人的努力如此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景观设计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所引起的关注使一些国际杂志和教育机构对中国制造的景观发生了兴趣。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俞孔坚被大量溢美之辞包围,也被光环所笼罩,但在这背后,却是一场历久弥长的艰苦突围。
冲破传统的围墙充满波澜的西方现代主义运动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在那个时代剖面上,传统与现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阿道夫•路斯和柯布西耶等人言辞激烈的批判与宣言中,现代主义变得眉目清晰并形成了新的审美观。
但对中国景观而言,现代主义却姗姗来迟。
喜闻乐道的是对传统园林的研究,一场有关继承的讨论旷日持久,传统被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并予以拔高和偶像化,中国当代景观在一种被人们自我夸大的民族情结中举步维艰。
就像柯布西耶用标枪刺破了旧建筑沉闷的铅制外套一样,俞孔坚打破了这一沉寂的局面,他洞悉到了当前中国景观巨大而令人痛苦的矛盾,一方面是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使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受益,而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而普遍的景观设计并没有直面这一矛盾,关注的重点依然是物质空间的舒适和视觉审美所带来的愉悦,中国景观犹如一个失衡的天平。
俞孔坚站到了杠杆的另一端,他鲜明地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首先要做的是使传统的、以审美为基础的理论让位于对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及自然系统相结合的实用主义的追求。
在《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一文中,他详细地表述了他的观点,将现代景观理解为白话文景观,并提出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理念,所谓足下文化,就是回到平常,尊重平常的人和平常的事;所谓野草之美,就是回到土地:尊重、善待和适应土地和土地上自然的过程。
“反规划”思想的认知思考
“反规划”思想的认知思考摘要:“反规划”思想是俞孔坚先生通过对现有生态规划思想的总结概括提炼出来的应对中国当前城市空间的过度、不合理扩张的现状的一种规划理念。
本文总结了“反规划”方法的思想内涵与其工作方法,对其在规划领域的适用性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生态规划,反规划,生态安全格局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虽然还在高速发展,但是,资源、环境的瓶颈问题却越来越明显,空间发展的不合理,城市与工业用地的过度扩张,以及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这些问题都和规划的滞后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俞孔坚先生提出了“反规划”思想。
希望通过一种逆向的思考方法来引导城市更加合理地发展布局。
而“反规划”由于其自身鲜明的特征引起了规划界的广泛热议,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将“反规划”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
2、“反规划”的工作方法2.1 反规划的理论基础2.1.1生态基础设施(EI)是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反规划”是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来实现的。
生态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食物、运动、休闲娱乐、安全庇护、美学与教育等功能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以及自然保护地系统等等。
正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等,也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各种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同样具有前瞻性。
2.1.2景观安全格局(SP)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途径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的过程,就是构建景观安全格局的过程。
景观安全格局指的是在景观中存在一个由关键性景观要素、位置构成的空间结构。
景观安全格局设计的出发点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以最小的土地、最好的形式,最有效地维持景观中各个流程的健康与安全,控制灾害进程,达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恢复和重建中国土地上的城市与乡村的景观生态系统,或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2.2“反规划”的实现途径“反规划”的实现即为景观安全模式构建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景观表述、过程分析、评价、改变、影响评估和景观选择。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俞孔坚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水杉是一种非常普通而不 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本 设计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 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 植被景观背景之上,将这 种平凡的树按5×5棵种在 一个方台上,给它们一个 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 典雅。树阵或漂于水上、 或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 中、或嵌入草地,无论身 处何地,独特的水杉个性 都会显露无疑。
第五带,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 土树种,பைடு நூலகம்成密林,分割出堤内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
第六带,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 花、菖蒲、千屈菜等
第七带,滨河疏林草地,沿内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内湖湿 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第八带,公园边界,在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 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 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 园的服务功能
对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洪水过程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通过建立流域的湿地系统,来与 洪水为友,把洪水作为资源而不是敌人
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 化工程
设计开展之初,永宁江河道正在进行裁弯取直和 水泥护堤工程,高直生硬的防洪堤及水泥河道已吞 啮了场地1/3的滨江岸线
• 为此三大目标,永宁公园提出了6大景观战略
• 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 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 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 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 务的接受而存在。
科学发展观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_北京市东三乡之_反规划_案例_俞孔坚
收稿日期:2008-08-06修稿日期:2009-02-20第一作者:俞孔坚(1963-),男,浙江金华人。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主要从事土地、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同年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土地、城市和景观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把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城市”,在国际上提出景观安全格局途径,提出城市与土地的“反规划”理论,致力于国土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建设;分别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应邀在世界30多所大学演讲。
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250余篇。
代表著作《生存的艺术》、《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和《反规划》(建工出版社),《理想景观探源》(商务印书馆),最近著作《回到土地》(2009,三联出版社)。
俞孔坚的规划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这些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精神为特色,曾五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设计和规划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两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最高奖,并获2008年世界建筑奖,2008首届国际建筑节优秀奖,2004年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E-mail:kj@turenscape.com通讯作者:乔青(1979-),女,河北南宫人,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生态方向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E-mail :qiao1979@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Vol.23No.3Mar.,2009第23卷第3期2009年3月Land Use Planning Guided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nverse Planning ”in Land Use Planning of“Dong San Xiang ”,BeijingYU Kong-jian,QIAO Qing,YUAN Hong,YAN Bin,LI Di-hua,LIU Ke(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pproaches of integrating ecogical infrastructure ideas with conven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rse Planning methodogy.Methods employed include th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nalysis,and GIS/RS technique.By taking Dong San Xiang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thod to build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ecurity levels to divide zones forbidden for科学发展观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北京市东三乡之“反规划”案例俞孔坚,乔青,袁弘,闫斌,李迪华,刘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将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存的艺术——俞孔坚访谈
城市建筑|UA访谈|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UA INTERVIEW生存的艺术——俞孔坚访谈The Art of Survival—An Interview with Kongjian Yu■ 李有为:对于中国学界而言,景观设计学仍是一门新的学科。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景观设计学的学术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
■俞孔坚: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
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
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有闲士大夫审美趣味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
中国正处于重构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史时期。
城市化、全球化以及物质主义向未来几十年的景观设计学提出了三个大挑战: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文化身份问题的挑战;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战;景观设计学在解决这三项世界性难题中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它所研究和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可操作的界面,即景观。
在景观界面上,各种自然和生物过程、历史和文化过程以及社会和精神过程发生并相互作用着,而景观设计本质上就是协调这些过程的科学和艺术。
■ 李有为:您提到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的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的积累,难道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了这一门科学与艺术?■俞孔坚:我们都很熟悉“桃花源”这一文学典故。
在当今的中国仍然存在很多可以被称为“桃花源”的乡村。
它们是数千年农业文明的产物;是农耕先辈们与各种自然灾害和可怕的敌人经过无数的适应、尝试、失败和胜利的经验产物;是应对诸如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在择居、造田、耕作、灌溉、栽植等方面的经验,教导着我们祖先如何构建并维持“桃花源”。
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历年学生论文一览
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历年学生论文一览作者:佚名来源:景观中国 1383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彭晋福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传统汉族村落乡土景观形成过程研究孙鹏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1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小流域景观规划管理的预景( Scenario )研究——以樟木头镇官仓河流域为例刘东云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1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乡土景观意义的场景分析——以哈尼族乡土景观为例王志芳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1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pproach in Scenery Area Planning黄国平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2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风景区旅游镇规划设计研究——以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ourism Town in the Scenic Area刘玉杰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2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近二十年北京湿地变化研究潮洛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3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绿色通道规划原则及其案例研究——以石花洞风景区为例The Principles of Greenway Planning and the Case Study—The Case on Shihuadong Scenic Area孟亚凡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3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自然遗产地保护理论与规划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Study on some Key Issues about Conservation Theory and Planning of Natural Heritage Sites—A Case Study on Wulingyuan World Heritage Site周年兴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4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变迁及重建研究——以台州市椒江区为例Changes and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A Case Study on Jiaojiang District of Taizhou City韩西丽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4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河流廊道规划理论及其案例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永宁江、椒江流域廊道规划为例张蕾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4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通州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Landscapes of Tongzhou李小凌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4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区域特色景观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 of Landscape Uniqueness in City-region Level李伟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5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浙江台州为例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oriented Urban Growth Pattern —— A Case Study on Taizhou, Zhejiang刘海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5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自然遗产地生态完整性维护的景观网络途径——以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Landscape Networks as an Approach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Natural Heritage Sites—— A Case Study on Shihua-Cave黄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5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济宁市城市文化遗产研究及整体保护策略探讨Research on Cultural Heritage in Jining City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Strategy姜斌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5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积淀与展示研究The Research of Historc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its Display 郭凌云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6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POE评估的校园开放空间改造性规划与设计——以北京大学为例Application of POE Methodology in Open Space Framework Regenerative Planning——A Case Study on Peking University Campus王建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6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基塘景观演变研究——以顺德马岗为例The Landscape Change of Dike-pond System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n Magang, Shunde裴丹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6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菏泽市文化遗产网络构建研究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s Networks in Heze City周菁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6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一般性传统村镇景观特色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 in the Landscape Uniqueness Protection of Common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邓细春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6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Industrial Heritage Corridor Construction of the Jiangnan Part of the Great Canal 朱强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7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A Landscape Planning Approach to Create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 — A Case Study on Weihai宋云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预景研究Scenario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oriented Urban Growth Pattern of Beijing李春波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工业废弃地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再利用模式——以首钢主厂区为例Reutilization Mode of Abandoned Urban Industrial Sites based o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A Case Study on Shougang方琬丽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河流廊道边界确定研究——以北京市温榆河为例Research on the Boundary of River Corridor in Urban Matrix—— A Case Study on Wenyu River, Beijing City张丹明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镇江与常州段运河工业遗产形成机制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Jiangnan Canal between the Zhenjiang and Changzhou Section闫斌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陕西省神木县区域景观演变与预景研究:1986年至今Landscape Evolvement and Scenario Study of Shenmu , Shaanxi Province : 1986 to Now 陈永华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滨水区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以台州市永宁公园为例Application of POE Methodology In Waterfront Park ——A Case Study on Yongning Park, Taizhou刘杰武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合肥市滨湖新区雨洪利用生态基础设施研究Study o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Flood Controlling in Newdistrict of Hefei孔祥锋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道路雨洪管理——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Urban Road Stormwater Management——A Case on Weihai in Shandong Province孙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POE的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中山市歧江公园为例Application of POE Methodology in Park ——A Case Study on QiJiang Park in ZhongShan City赵东汉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中国南北方梯田景观研究——以山西大寨和云南元阳为例Study on Terrace Landscape of China——A Case Study on Shanxi Dazhai and YunnanYuanyang姬婷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体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Study on Institutions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pac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n Shenzhen吴李艳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视觉分析的城市天际线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Study on Urban Skyline based on Visual Analysis——A case study on Weihai,Shandong 李宏珍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视觉安全格局的城市整体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Study on the Control of City Height based on the Visual Security Pattern——A Case Study on Weihai,Shandong韩辉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景观特征区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Study on Landscape Character Areas——A Case on Weihai in Shandong Province王姗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近三十年新疆鄯善县绿洲农业景观演变研究Study on Agro-landscape Change of the Latest 30 Years in Shanshan Oasis,Xinjiang 祝明建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台田景观研究——以山东东营为例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of Terrace Land ——A Case Study on Dongying,Shandong province栾博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遗产廊道解说系统构建途径——以江南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为例The Approach to Interpretation System of Heritage Corridor ——A Case on Jiangnan Canal, Industrial Heritage彭文洁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中国线性文化遗产判别及分类The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ne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贾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苏州市工业遗产价值及其保护研究A Study on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its Conservation in Suzhou薛菲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无锡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研究Evalu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袁剑华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山东省威海市海岸带景观演变研究The Landscape Change of Coastal Zone in Weihai,Shandong章晶晶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7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1855年以来北段运河及沿线城市的演变研究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Cities along it Since 1855白磊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8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东北部城乡结合部雨洪安全格局研究曹燕群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杭州城市河流类型划分Study on Hangzhou Urban River Typ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郭婧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分区规划——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oriented Urban District Planning——A Case Study on Longgang in Shenzhen刘倩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杭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道网络构建单美娜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台风风险评价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ropical Cyclone 程成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运河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山东省台儿庄为例Study on Cultural Landscape of Canal Ancient Town——A Case Study on Taierzhuang, ShanDong刘琴博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农业景观在校园开放空间中应用的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 of the Rice Paddy at Shenya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贾会敏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河南商丘地区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研究The Flood Adaptive Landscapes in Ancient Chinese Cities of Shangqiu Area陈曦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Land-use on the Nearby Farmland Change—A Case Study on DongSanxiang County in Beijing刘鹏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杭州市文化遗产构成与空间特征The Constitutive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Hangzhou路露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的户外环境因素Study on the Outdoor Activity Space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for City Children 佘依爽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环庐山地区城镇化旅游驱动力陆曦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统筹——以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为例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Case Study on Nanlang, in the City of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苗壮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地区海淀公园使用后评价孙齐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798艺术园区道路生态评价与设计刘欢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Land with Case Study on Dongsanxiang, Beijing唐会然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不同分配体制下的乡村景观比较——以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为例The Comparison of Rural Landscape between Two Villages Which Having Different Distribution System——A Case Study俞胜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金沙江(奔子栏至虎跳峡)河段景观视觉评价The Landscape Visual Assessment of Hu Tiao Valley, Jinsha River涂先明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近十年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演变——以北京市丰台区花乡白盆窑村为例Land Use Change Study of Urban Fringe in Last Ten Years——Case Study on Baipenyao of Huaxiang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张晓敏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8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生境设计研究——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Study on the Habitat Design of Reintroduction Training Region for the Giant Panda ——A Case Study on Wolong Nature Reserve李婷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灾后农村居民点重建策略研究——以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为例Study of Rural Settlements Post-disaster Planning ——Taking Wol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s Example齐奕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人口分布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Using a GIS-based Network Analysis to Determine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for Different Age,Gender and Hu Kou Groups —— A Case Study on Chaoyang in Beijing李云圣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自然保护区发展对当地社区影响研究——以卧龙保护区耿达乡为例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ature Reserve to the Local Community——A Case Study on Genda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王钰溶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生产型湿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保护与开发——以台州鉴洋湖为例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Wetla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lization——A Case Study on jianyanghu Wetlands,Taizhou李瑾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卧龙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活用能与大熊猫栖息地关系Relations of Residents Household Energy and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in Wo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包布赫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当地人参与的地震后生态旅游恢复重建——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of Ecotourism based on Local Participation——A Case Study on Wolong Natural Reserve刘文晋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洪涝灾害防范的多尺度雨洪管理——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Multi-sca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 ——A Case on Suining in Jiangsu Province李青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淮安清口地区运河遗产破坏风险评价研究Risk Assessment of the Impairment to Grand Canal Heritages of Qingkou Hydro-junction in Huaian City成颖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新开发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Study on the Modern Residential Community Environment Design钟晨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朝阳区城市公共绿地对住宅价格的影响The Impact of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s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Price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刘柯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9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大运河游憩道系统构建——以大运河济宁段为例Structuring of the Grand Canal Trails System with Case Study on Jining Section 陈琳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南四湖区水系景观格局演变研究Study on Water System Landsape Pattern Change in NanSi Lake Area何旭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楚州城城市形态演变及整体保护格局研究Research on Urban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Holistic Protection Pattern in Chuzhou City杜菲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边缘区淡水渔业景观——以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湖滨湖区为例Freshwater Fshery Landscape of Urban Fringe——A Case Study on Mochou Lake Lakefront Region in Zhongxiang,Hubei李怡然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行为主体对震后土地利用系统恢复力的影响——以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为例Impact of Stakeholders on Post-seismic Resilience of Land Use System——A Case Study on Gengda, Wolong Nature Reserve胡佳文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使用者活动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以中关村广场为例Space Study on the Users’ Activities in Urban Plaza—— A Case Study on Zhongguancun Plaza刘慧怡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淮安清口地区堤坝景观研究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of Dike in Qingkou,Huaian王欣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大运河遗产判别与登录方法研究——以大运河山东济宁段为例A Research on Idetif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about the Grand Canal ——With Jining Subsection as an Example牛津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睢宁黄河故道沿岸意杨林景观研究A Study on Italy Populus Fastwood Landscape along the Bank of Disused Huanghe River in Suining County, Jiangsu汤敏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江苏丹阳南朝石刻群整体保护方案比较研究A Comparitive Study on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on the Mausoleum Sculptures of South Dynastyin Danyang, Jiangsu Province徐慧琼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以大运河聊城段为例Structuring of the Grand Canal Heritage Corridor with Case Study on Liaocheng Section 唐慧超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大运河淮安段景观格局演变研究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Study on Grand Canal in Huai’an王萌萌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养老机构环境设计改进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Home for the Aged in the Cities of China——Taking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王双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机构户外景观Study on Post-earthquake Land Use of Wolong Nature Reserve刘琰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江苏丹阳陵墓群大遗址景观演变研究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Change of Great Mausoleum Sites in Danyang, Jiangsu许婵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改进城区儿童游戏场设计的比较研究Advancing Playground Design——A Comparison Study熊亮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地震后居民行为改变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为例The Impact of the Post-earthquake Human Activities Change to Giant Panda Habitats ——A Case Study on Wolong National Reserve Gengda Township闫硕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09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黄泛平原古城洪涝灾害经验与适应性景观——以明清归德府七城为例Floods and Waterlogging Disastrous Experiences and Adaptive——Landscapes of Ancient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Floodplain张蕾人文地理学 2010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景观过程的城市空间扩展生态风险研究——以杭州市为例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Expans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Landscape Processes:Hangzhou City as a Case Study李博人文地理学 2010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与评价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of Beijing 王思思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震后自然保护区人地耦合系统机理与重建政策预景Research on Coupled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 Nature Reserves and Post-quake Reconstruction Policy Scenarios李海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实现整体保护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A Holistic Protection Approach to the Grand Canal Heritage Corridor Construction 奚雪松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博士研究生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紫竹院公园为例Analysis of Older People’s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Enviro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rban Parks——Case Study on Black Bamboo Park丛元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浅山区家庭能源使用与景观可持续性——以怀柔甘涧峪村为例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n Beijing Suburban Hilly Area ——Case Study on GanJianyu Village in Huairou陈玥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近郊农村闲置房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车耳营村为例Redundant Houses Study of the Suburban Rural Area in Beijing——The Case Study on Cheerying Village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耿佳丽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近四十年北京远郊乡村家庭碳足迹变化——以撞道口村为例Carbon Footprint Change of Rural Household in the Past Forty Years——Case Study on the Village of Zhuangdaokou in Beijing杜宏惠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山区徒步爱好者游憩网络Hikers Recreation Network of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王晓虎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演变——以北京市海淀区车耳营村为例Rural Land Use Change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Case Study Of Cheerying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解娜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三种认知主体对公共游憩资源的评价结果差异及其意义——以北京市浅山区苏家坨地区为例The Dif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Evaluation Results about Recreation Resources from Three Cognitive Subjects——Case study on Su Jiatuo in Beijing郝清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政策因素影响下的北京浅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以北京浅山区苏家坨地区为例Land Use Change Study of Beijing Suburban Hilly Are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licy Factors孙雨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民族文化的城市广场使用后评价(POE)——以西昌市火把广场为例Rethink Context and Design——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f Liangshan Torch Square at XiChang City in Ethnic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边春霖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浅山区苏家坨地区游憩过程演变Recreation Process Change Study on Suburban Hilly Area of Su Jiatuo in Beijing 白晶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浅山区小流域自然雨洪调蓄系统维护的景观途径——以沙涧河梁家园支流流域为例Landscape Approaches of Natural Stormwater Storing System Maitenance of Small Watershed in Suburban Hilly Area in Beijing——A Case Study on Liangjiayuan Tributary Watershed of Shajian River黄威文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平谷区峨嵋山村耕地转为园地的变化与效应Changes and Effects of Land Transformation from Farmland to Orchard in Emeishan Village, Pinggu, Beijing胡望舒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农民和耕地间依赖关系与农业景观——以密云白道峪村、石塘路村为例Changes of Agriculture Landscape under the Mutative Dependencie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land——A Case Study on Baidaoyu and Shitanglu, Miyun焦阳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浅山区湿地周边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以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黄草洼村为例R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urrounding Wetland in Beijing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金访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浅山区种植景观与村民生活的水适应性——以密云县白道峪村为例The Water Adaptability of Rural Villages in Shallow Mountain Area of Beijing——Case Study on Baidaoyu, Miyun刘倩颖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长城堡寨村落的历史风貌变化与保护——以北京黄花城地区的三个村落为例Historical Features Change and Protection of Fort-type settlements along the Great Wall——Case Study onThree villages in Huanghuacheng Area in Beijing刘云帆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可视率的寒旱城市水景建设模式——以二连浩特为例Research on the Waterscape’s Patten based on Visual Ratio in Cold and Arid City : A Case Study on Erenhot罗杨文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近山区农业景观格局评价——以海淀苏家坨车耳营和西埠头村为例Landscape Pattern Assessment of Suburban Hilly Area of Sujiatuo in Beijing苏博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城市公园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Analysis of Usa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rban Parks杨楠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京郊山地村落演变案例研究——以房山水峪村为例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Change of Village in Suburban Beijing——A Case Study of Shuiyu Village冉鑫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浅山区农村宅基地利用——以海淀区徐各庄村为例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in Suburban Hilly Area in Beijing——A Case Study on Xugezhuang Village,Haidian汪暖暖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1980年以来北京浅山区农村民居建筑的演变——以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车耳营村为例The Evolution of Rural Dwellings in Beijing Suburban Hilly Area since 1980——Case Study on Che’erying of Sujiatuo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王新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涧沟村村落景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Landscape Evolution of Jiangou Village and Factor Analysis岳竹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浅山区园地景观演变研究——以海淀区苏家坨镇为例The Landscape Change of Orchard in the Suburban Hilly Area of Beijing——A Case Study on Sujiatuo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帅莱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北京市小西山可进入性评价The Evaluation of the Accessibility about Xiaoxishan Mountain in Beijing张坤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认知和生活空间的乡土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车耳营村为例Vernacular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Image and Living Space——A Case Study on Che Er’ying Village, Beijing王玉圳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乡土景观的释义与验证——以京郊浅山区车耳营村为例Definition and Test of Vernacular Landscape——Case Study on the Village of Che’erying in Suburb of Beijing徐飞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基于绿色可视率的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模式研究——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为例Study on Urban Green Space Pattern in Arid Regions based on Green Visual Ratio——A case study on Erenhot,Inner Mongolia of China张奕勤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寒旱地区户外公共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途径——以二连浩特为例Design Approaches of the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Urban Outdoor Public Space in Cold and Dry Zones——Case Study of Erlianhaote乔倩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京郊农村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特征——以聂各庄地区与将军关村为例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Outdoor Activities and Spaces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Beijing——Taking Three Typical Villages as Examples张莹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2010届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俞孔坚。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_俞孔坚
第29卷第3期2009年3月生态学报A C T AE C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V o l .29,N o .3M a r .,20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4B A 516A 18);北京市国土局资助项目(《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战略研究》)收稿日期:2008-07-15; 修订日期:2008-09-22致谢:参与本次研究的还有:曹燕群、陈春娣、佘依爽、孙齐、乔青、宋吉涛、李青、李婷、胡望舒、熊亮、姬婷、李云圣、汤敏、廖慧仪、胡佳文、钟晨等;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张维,陶志红和规划勘测中心全体同仁在项目全程给予的大力支持,王放、冯永锋、张峻峰、武弘麟、韩光辉、韩茂莉、吕植等人给予指导和帮助,特此致谢。
*通讯作者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m a i l :e z h u 0309@s i n a .c o m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
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 I S 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北京城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
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战略。
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可以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并克服常规城市发展模式下的蔓延,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一个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专业论文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作者:俞孔坚发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评论]一位哈佛博士的景观设计之路,他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视野和体验。
一个焦点人物的创业之路:他如何实现景观的“白话文运动”;在商界和学界的矛盾之间他如何面对?七年前,当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被北京大学隆重请来在学校创建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
而报考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从这个系毕业后出路何在?这位哈佛博士就是俞孔坚。
曾涛:俞教授,您现在是这个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系的教授,那我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景观设计它究竟是什么。
俞孔坚:我们叫景观设计学院,准确地说是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景观讲的就是,总的来说它是要解决人跟土地的关系,人地关系的协调,所以景观设计学就是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这叫景观设计学。
实际上就是土地的设计,这个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整体的进行设计,这是景观设计。
曾涛:那您学的,现在从事的这个专业,您觉得当年您和林业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所学的这种园林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吗?俞孔坚:应该说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主要是第一:它的指导思想。
应该说大大拓展了,大大的这个开阔了以前我们的这个园林呀。
风景园林呀更偏向于视觉审美的,但是景观设计学这门学科它是在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而我们的园林传统的园林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它是一个经验学科,而景观设计学它是在大工业社会在一个大的现代学科体系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个现代科学。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早年学的是传统的中国园林,在这期间他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成为在景观地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
青年时期的壮游让他对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景色观有了深刻的认识。
曾涛:您当时就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是什么样的?俞孔坚:得出来就是:它是一个基于人类进化,所以一方面它基于人类的进化形成了这种对于桃花源式的一种盆地,一种围合结构,一种盆地的一种偏好。
比如说西方的,西方的教堂为什么选在山顶上?你可以看到西方很多的寺庙它都是高高的尖塔,歌德式的建筑,它都在山顶上。
俞孔坚教授根据他多年来对风水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实践
俞孔坚教授根据他多年来对风水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实践俞孔坚教授根据他多年来对风水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实践,最近出版其重要成果:《理想景观探源》。
其实,这本书在5年前他就已写成,因故推迟至今日才得以出版。
在1997年的年底,俞孔坚教授要我为其大作写篇序,我十分高兴。
借此机会,我阅读了该著作。
拿到了稿子后,我当晚就开始阅读,很快,其内容就吸引了我,令我爱不释手,一直读下去,当夜就看了大半。
第二天清晨醒来,在床上继续借灯光读起,好在书稿不太长,一直把稿读完了才起床。
可以说,书稿是一口气读完的。
读完后,心里十分舒畅,犹如多年困惑的问题,突然得以解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风水问题,我也有大体类似俞孔坚的一点感受。
在抗日战争前,祖母去世,家里请了风水先生来看祖坟地。
一时间,坟地成为家里及众亲友间的热门话题,我也从人们的言谈话语中了解到风水的内容,对风水产生一种神秘感。
后来,抗日战争中,看到民族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家庭也因战争之难而走向衰落。
知识的增加,现实的教育,使我认识到,没有科学和技术,没有组织和力量,国家就要受难,人民就要遭殃。
国家和人民都是这样,家庭亦难逃脱这种灾难,风水又有什么用,它既保不了家,也救不了命。
这种想法,到40年代末以后,更有加强。
在50年代,土改、公社化,使坟地渐渐从地面上消失了,建房也多是公家与集体行为。
几千年封建思想统治的衰落国家开始复兴,走上现代化道路,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这并未请一位风水先生来选阴宅,勘定阳宅,当然也不能将社会大变动归功于它。
这时,没有人谈论风水。
在1983年夏,我到加拿大去进修。
6月间,应邀参加加拿大地理学会在温尼伯举行的地理年会,在一个小组讨论会上,一位华裔学者提出一篇关于风水方面的论文,是探讨其科学的内涵。
这件事对我产生一种新的启示,就是风水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种较流行的思想与行为,应当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进行总结。
从加拿大回来后,我开始对文化地理学感兴趣,便在系内边学边教这门课程。
俞孔坚 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_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87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俞孔坚 刘向军 凌世红 边文光【摘要】介绍了北京市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了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
围绕此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
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关键词】城市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中央游憩商业区;昌平新城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ward winning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New Town of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The design positions the new city center as an RBD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basedon its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natural and social situation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creation of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that sust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RBD.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an raised lake to mitigate the big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wetland at beside, and brings water to the city to create a recreational water front; The creation of a green valley and a peninsular RBD core in the center, which connects through the under pass to the waterfront, and creates a sole pedestrian zone, meanwhile it is an adaptive green solution to the summer heat and winter cold wind; The creation of courtyard-like architectural blocks as a reference to the vernacular culture of old Beijing and as an adaptive strategy to the harsh climate in this area; The creation of a greenway network that cuts across the building blocks and connect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ogether to form an overall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ing this case study, the author is able to question multiple conventional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pose new approaches, including making friends with flood, say no to a water front highway, landscape urbanism, and give a second thought to the setback for wider than necessary greenbelt along the urban streets.KEYWORDS: urban design; landscape urbanism; green city;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Changping New City北京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起崔昌北支一路,南至昌怀北路,东起内环西路,西至滨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6km 2,是昌平新城东部新区乃至整个昌平组团未来的中心。
_海绵城市_理论与实践_俞孔坚
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5年 第39卷 第6期 VOL.39 NO.6 JUN. 201526【作者简介】俞孔坚(1963-),男,博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迪华(1967-),男,硕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袁 弘(1978-),女,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傅 微(1988-),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博士生。
乔 青(1979-),女,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王思思(1983-),女,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修改日期】2015-05-13【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6-0026-11【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50605a【摘要】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
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案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理论ABSTRACT: China is facing a variety of water problems such as water shortage, water pollution, flooding and aquatic habitat degradation, which are intertwined components of a greater and more complex issue demanding for an equally integrative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hat needs seamless coordination among different authorities. The theory of “Sponge City” is formed in response to China’s water issue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nd with the cases of Beijing, Liupanshui and Qunli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Harbin as references, this paper explicat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content and methodologies of the “Sponge City” concept.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ngineering-oriented approach and the “grey” infrastructure, the “sponge city”, a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is built upon multi-scale hydro-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solution to the prominent water problem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successive research field and direction has also been forecast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KEYWORDS: sponge city; hydro-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theory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
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北京香山滑雪场为例俞孔坚李迪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段铁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摘要:景观中存在着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它们构成某种战略性的格局--景观安全格局,对维护景观中某种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香山滑雪场的规划过程为例,本文系统地探讨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视觉安全格局和景观文化安全格局的判别及其敏感地段的场地规划方法。
文章同时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在场地规划中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场地规划,GIS,香山公园Landscape Security Approach in Planning of Very Sensitive Site and GIS Application Kongjian Yu, Dihua Li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Peking UniversityTiewu Duan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Some critical portions, positions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exist in a landscape that compose some strategic spatial patterns---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 which impose som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safety and healthy of certain processes, i.e. ecological processes, visual perceptual processes and cultural processes. Using the artificial ski project at the Western Hills at the outskirts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methodology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 including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visual security patterns and cultural security patterns, and the security pattern approach in site planning at the very sensitive area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has proven to be an useful tool in this approach.Key words: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site planning, GIS, Xiangshan Park 引言对于一个象北京香山这样一个生态、文化和视知觉都很敏感的地段来说,尽可能地避免景观改变带来的冲击,维护生态、文化及感知过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的开题报告
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扩张快速进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然而,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关键部分。
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市发展一直呈现出惊人的速度和规模。
例如,北京市在过去几十年中人口和土地使用量都翻了几倍。
然而,这种发展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共生。
生态用地是一种用途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类型。
政府对生态用地进行划定和保护,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并进。
在北京市,生态用地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东三乡作为北京市辖区内的一个重要区域,其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因此,本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拟对生态用地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1)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2)北京市东三乡生态用地的现状及保护状况(3)北京市东三乡生态用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建立适合北京市东三乡生态用地保护的管理制度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的文献、报告、材料等,以了解北京市东三乡生态用地的现状和相关保护政策。
(2)实地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方式,收集生态用地生物多样性、土壤性质、物种分布等数据,以深入了解东三乡生态用地的状况。
(3)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出生态用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研究生态用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风水与景观设计-愈孔坚
风水与景观设计北京大学的景观规划中心主任俞孔坚主持人:今天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的景观规划中心主任俞孔坚先生为我们作景观设计营造人性家园,那么俞先生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参与六十余项较大的国际国内景观规划项目,包括印度尼西亚的750公顷综合开发区规划与设计,美国加州的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总体调整规划与设计,回国后主持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丰台园等众多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那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俞孔坚先生为我们作演讲。
俞孔坚:我不知道以前有人听过我的课没有?有三个,我的意思是尽量避免重复。
然后,我是希望提问题,讲的过程中,或者是讲完了,你们能够提问题,然后交流,这样比较好,把你们想的一些问题提出来。
可能大家都是搞房地产的,所以我今天讲这么几个题目:我看看大家都喜欢什么,我们可以随时换题目,一个是景观设计学,这个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景观设计?什么是景观?然后讲景观的含义,然后什么是景观设计?然后再讲一下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再讲一个例子,这是景观设计的题目。
第二个我准备了一个题目,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也可以讲,关于风水,因为风水传言很多,这个题目是讲的风水的含义,风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它背后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他反应人的什么东西?这是第二个题目,一会儿我表决一下。
第三个题目我想可以讲的就是刚才今天主持人讲的景观设计营造人性家园,主要从人性的角度来谈如何营造景观。
第三个题目大概内容就是说我要研究人性,从人性探讨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最后回到作为住宅是人性的一部分,如何进行住宅景观的设计。
第三个题目大家举一下手,第一个题目举手看看。
第二个就是风水景观,景观的风水含义,看来这个还是最多。
第三个是刚才讲了人性家园,这个也比较多,这样吧,那我就这样,我穿插起来讲这两个题目,然后同时可以随时提问题。
风水景观及其含义,然后后半部分我在讲景观人性家园的设计,回到人性的概念。
景观设计:重建和谐桃源与精神家园——访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俞 孔坚 :浙江金华人 ,生于 16 3 9
年 .18 年获 北京 林业 大学 园林 系 7 9 硕 士学位 ,19 年获美 国哈佛大学 5 9
景观设计 的精髓 :热爱土地 ,善待土地
记者 ( 以 简 称 “ ) 记” :您 认 为景 没 }学 要传 达给 学生 的精髓 的 1 l
维普资讯
1 I I I I 人 物 专 访
重建和谐桃源与精神家园
一
访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 院院长俞孑 坚教授 L
“约 什 么 我 的 眼 里 常 舍 泪 水 ? 因 为 我 对 这 土 地 爱 得 深 沉 … …
一
”
艾 青 《我 爱 这 土 垲 》
东 西足什 么 ?
设 计学博士学位 ,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 市设 计。19 年 回国后创 办北 京 7 9 大学景观规 划设计 中心和北京土人 景观规 划设 计研 究所 ,并于 2 0 年 03 发 展成 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 究 院。现任北京大学教授 .博 士生导 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 院院 长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 究院 院长 . 席设 计师 , 首 并被聘为建设部 城 市规 划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北 京市 . 杭州市 、 青海省 ,山东省 , 温
记 :景观 没汁遇 到 的问 题 ,比如 不能 为生 活征 其 中的 人服 务等 ,很 多看似 不足 景观本 身的 题 ,而 足社 会 各方面 机制或 者文 化的 问题 。对
此 您怎 么看?
俞 :景观 设计 不能 只设 计景 观的 外表 ,它反映 的 是 ( 自然 、社会 和
文化 )真 实的内容 , 就是隐藏 在景观 背后的深 层的东西 。它的背 后有生 也 态 、 化 、社会 、历 史等多个方 面的含 义。“ 文 景观”这个 词 ,是个科 学的名 词 ,它不 只是 “ ” 景 ,也不 只是 “ ,它的意义 绝不仅 是表面 的东西 ,而 观” 在于它 背后深层 的功能 和意义 内涵。北 大开设 了一 门景观社 会学的课 程 , 它就主要 涉及景观 背后的东 西 , 景观 与社会 的联 系,景观对社 会整体 的影
俞孔坚论文集要点
活的建筑需要寻常景观(一)居住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回到土地,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中,找回寻常景观。
(二)没有诗意的栖居:异常景观的泛滥,这种“盲目”和自我的失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认同古典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景观:误认古代传统可以代表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2.认同古典西方的景观:误认高贵典雅的巴洛克景观可以标榜自己出众的身份:3.认同现代西方的帝国景观:误认为只要是现代的形式便具有现代的意义;4.认同现代异域的景观:误认为奇花异卉奇景就可以产生美。
(三)面对这样一个危机,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
(四)对现代建筑的批判——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1.是用一种“暴富”的心态来接受一种“帝国”的建筑。
2.违背了基本的现代精神土地的伦理、理性、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功能服从形式的原理,而是在用十倍、甚至更昂贵的花费,在造一个具有同样功能的展示建筑。
3.是古典西方君主意识和暴发户意识以及古典中国封建士大夫意识的幽灵附体,最多是幼稚的城市景观现代观的体现。
(五)中国要有活的城市,要活的建筑,要活的景观,活的居住空间,也就必须用“白话文”——即寻常景观,就是”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一) 当代乡土( Contemporary vernacular):一种自觉的追求,用以表现某一传统对场所和气候条件所作出的独特解答,并将这些合乎习俗和象征性的特征外化为创造性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能够反映当今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 新乡土( Neo-vernacular):就是恰当地综合民间传统文化与全球性先进技术进行设计的形式。
(三) 景观: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
(四) 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
土人笔耕大写“田”——访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优秀方案主创者俞孔坚
土人笔耕大写“田”——访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
优秀方案主创者俞孔坚
古春晓
【期刊名称】《《新材料新装饰》》
【年(卷),期】2005(003)004
【摘要】“田”——养育之恩典,一个农民儿子反哺土地之情感;“田”——养眼之景观,一位哈佛博士设计土地之境界。
将奥运森林公园立意为“田”,再次彰显了俞孔坚质朴的“土人”理念:景观设计就是根据自然法则调解土地和人的关系。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古春晓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景观设计:重建和谐桃源与精神家园——访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J], 张如
2.土地的春天不再寂静--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设计思想探源 [J], 周炎冰
3.城市中心区域景观设计浅析——以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中央公园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J], 郭青俊
4.让人与自然相融-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研究所俞孔坚博士 [J], 肖莉
5.《2008北京奥运——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俞孔坚 乔 青** 李迪华 袁 弘 王思思(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 借助较为成熟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根据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分析,可判断和规划对某种生态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即维护某种生态过程的最小生态用地(包括格局和面积).本研究从土地的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2个方面界定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其空间部位.以北京东三乡为例,分析了基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需求的生态用地,得出该区低、中、高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4%、31.1%和48.6%.结果表明,基于关键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是生态用地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东三乡文章编号 1001-9332(2009)08-1932-08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i n t h r e e t o w n s o f 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Ac a s e s t u d y b a s e d o n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n a l y s i s .Y UK o n g -j i a n ,Q I A OQ i n g ,L I D i -h u a ,Y U A NH o n g ,W A N GS i -s i (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83,C h i n a ).-C h i n .J .A p p l .E c o l .,2009,20(8):1932-1939.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w e l l -d e v e l o p e dt h e o r y 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y o f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n d b y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n a t u r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p r o c e s s e s ,i t 's p o s s i b l e t o j u d g e a n d p l a n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o f d e f i n i t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i .e .,t o m a i n t a i n t h e m i n i m u m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o f t h i s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b o t h i np a t t e r n a n d i n a r e a ,w h i c h i s o f s t r a t e g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l a n d c o v e r a g e a n d s p a t i a l q u a l i t y ,t h i s p a p e r d e f i n e d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a s t h e e c o s y s t e m(l a n d u n i t )a n d i t s s p a t i a l p o s i t i o n t h a t 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s a f e g u a r d i n g c r i t i -c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a n dp r o v i d i n gc r i t i c a l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 .T a k i n g t h r e et o w n s i n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a s a ne x a m p l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u s e b a s e do ns t o r m 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w a s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a t l o w ,m e d i u m ,a n d h i g h 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 s o c c u p i e d 20.4%,31.1%,a n d 48.6%o f t h e t o t a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p p r o a c h b a s e d o n c r i t i c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w a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t o o l i n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h a v i n g 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u r b a n a n d l a n d p l a n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u s e ;l a n d s c a p e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l a n du s ep l a n n i n g ;t h r e et o w n s i n 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C i t y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朝阳分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东三乡土地利用规划)资助.**通讯作者.E -m a i l :q i a o 1979@126.c o m 2009-01-13收稿,2009-06-10接受.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2].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具有调节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生产功能和审美启智功能等[3-4],但长时间以来,生态系统功能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面临着严重损害.在此背景下,一个很中国化的概念———“生态用地”被提出(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态用地”一词本身并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8月 第20卷 第8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 ,A u g .2009,20(8):1932-1939DOI :10.13287/j .1001-9332.2009.0306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没有一种用地是没有生态意义的.但因为在中国语境下,“生态”已被用来作为土地规划的一种特殊用地提出来,而且成为官方文件的术语,因此有必要给予界定和澄清,以便在规划实践中能得到准确应用),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研究目的入手,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并认为区域和城市中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6].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中对生态用地的概念还存在较大分歧,生态用地的相关研究方法也并不成熟.为此,本文在生态用地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途径探讨了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1 生态用地研究框架的建立1.1 生态用地的概念与内涵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中首次提到了“生态用地”,原文中没有给生态用地明确的定义,但从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生态用地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和湿地等,并指出“大中城市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此后,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目的出发,发展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内涵[7-11].其中,关于生态用地的区分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从土地类型上来区分,认为提供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都可以被视为生态用地,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沼泽等在内的、地表无人工铺装的、具有透水性的地面都可以算做生态用地的范畴;另一种观点主张从土地的主体功能来区分,对于以经济产出为核心目的的农业生产用地(如耕地、养殖水面等)不作为生态用地[12].本研究认为,对于第1种观点,即使在中国语境中,生态用地的概念也过于宽泛,如此则无法突出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不利于研究成果在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本文赞同第2种观点,即以土地的主体功能来定义生态用地,但目前此定义还存在严重不足,即它强调土地功能与土地类型有关,而忽略了空间位置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的目标,从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对于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3]的基本原理出发,将生态用地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空间部位.其涵义可从以下方面去理解:1)生态用地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苔原和冰川等类型.其中,自然型生态系统及半人工型生态系统在提供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理论上讲,地球上任何一块土地都有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在土地资源短缺与城市发展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态用地指土地规划分类中有别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其他用地的土地类型,它是区域或城市中一个网络状的空间体系.其特殊之处在于生态用地对提供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态用地具备“垂直”和“水平”两重属性.“垂直”属性即地表属性,指生态用地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类型,一般以具有较高自然功能的土地为主,如湿地、林地、草地等,但并不排斥耕地及其他人类影响下的土地类型.“水平”属性即土地的空间属性,根据景观生态学中过程和格局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生态用地要想提供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应该具备完整的、优化的景观空间格局.因此,生态用地研究决不仅是“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空间格局和“质”的问题.3)生态用地研究的目标是维护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护国土、区域或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根据生态安全的涵义[15],生态用地至少要实现2个层次的目标:维护现有景观过程的完整性,保证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避免因此阻碍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 生态用地的界定和评价方法根据研究角度不同,生态用地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1)从土地供给的角度,研究现状土地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2)从生态需求的角度,研究特定目标下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后者,即针对特定的生态服务需求和生态保护目标,探讨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格局.1.2.1方法论:“最小-最大约束途径”与最小生态用地 如何确定生态用地的规模和数量是生态用地研究的关键,也是生态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生态用地的规模,一般有2种途径:“最大-最优化途径”,即寻求生态最优化;“最小-最大约束途径”,即19338期 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防止最坏生态事件或最高损失的发生[16].生态用地研究面向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促进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生态用地研究绝非环境决定论,不可能用生态最优化途径去分析.本文基于“最小-最大约束途径”,通过生态用地的保留,在一定安全水平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该途径强调最低限度的生态结构对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为此,相关研究需强调生态用地的“最小”概念,即通过最少保护实现最大功效,以便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同时提高相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更好地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最小生态用地的数量和格局并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根据区域生态特征和城市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在不同的安全标准和不同的发展目标下,最小生态用地可以有不同的数量和格局.1.2.2理论基础:景观安全格局 景观安全格局(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S P )是景观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它强调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指出景观中存在着一个由关键性的景观元素、位置和空间联系组成的潜在空间格局,该格局对于控制某种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17-19].通过对生态过程潜在的空间分析,可以判别和设计景观安全格局,从而实现对生态过程的有效控制.景观安全格局及其空间分析方法为生态用地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17-19].据此,本文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特定景观过程所需要的土地及其空间格局作为针对该过程的生态用地,通过保护格局来维护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1.2.3研究框架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3部分(图1).1)关键生态过程的识别.在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区域内关键生态过程.一般而言,土地主要的生态过程包括地表水文过程、生物物种空间运动、风的流动和灾害扩散过程等,这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是生态用地研究的子目标.2)景观安全格局分析.针对具体目标,如防洪排涝、水源涵养和生物保护等,逐一进行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目前,景观安全格局研究中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基于R S /G I S 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同时包含土地的数量和格局2个属性.3)生态用地的规划.综合分析基于各种生态需求的景观安全格局,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最小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同时,生态用地规划还要图1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研究框架F i g .1 F r a m e w o r k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r e s e a r c hb a s e do n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强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20],在原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2 研究地区及数据来源2.1 研究区概况北京市东三乡(朝阳区的金盏乡、崔各庄乡和孙河乡)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位于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范围内,总面积116k m 2.该区一方面担负着城市中心区与顺义新城之间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温榆河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作为城乡过渡地区,东三乡受到未来北京市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强烈影响,将导致本区内未来的人口增加,土地结构和区域生态功能也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用地矛盾突出、发展势头强大的区域进行生态用地规划,具有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行中的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也具有示范作用和理论意义.2.2 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的S p o t 影像图(2006年)、地形图(1∶1000)、土地利用图(2006年)、温榆河河道断面图以及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所有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均通过投影变193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换、格式转换等数据预处理,统一采用G a u s s K r u g e r 投影和G C S B e i j i n g 1954地理坐标系统,格式为G r i d ,栅格大小为30m×30m .3 结果与分析3.1 基于单一生态过程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分析根据北京市东三乡地理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要求,该区生态用地应重点提供防洪排涝、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地下水源和保护乡土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本文仅以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的生态需求为例,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3.1.1基于雨洪管理需求的生态用地分析 1)分析思路.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东三乡地区主要采用河道渠化和堤岸固化等方法进行雨洪控制.但这种雨洪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忽视了洪水作为一种特殊水资源的属性,而视洪水为灾害,将其纳入人工管道或固化河道后,直接排入下游,使人们在面对洪水威胁的同时,还要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第二,固化、渠化的河道正逐步演变为人工管理下的工程化系统,河流、湖泊及其沿岸的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丧失了泄洪蓄洪、生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功能;第三,固化后的河堤给生活在水边的人们一种安全的假象,过分信赖水泥防洪堤的能力,使城市建设和其他生产生活活动在空间上日益逼近水体,以至于在发生决堤决坝导致的洪水灾难时,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1].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中雨洪管理的思路是从流域管理的角度建立符合自然水过程的滞洪系统,通过对滞洪系统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维护,给洪水一定的自然宣泄空间、最大化就地滞留和就地下渗雨洪水,从而解决城市沥涝、水资源紧缺和地表水污染等问题[22-23].2)分析过程.如何确定涵滞湿地的位置、面积以及河道缓冲区宽度是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分析的关键.本文借助A r c G I S 9.0和H E C -R A S 软件,对自然雨洪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包括径流、雨水淹没和洪水淹没的模拟.通过分析判别对雨洪过程至关重要的土地单元和空间位置(它们是维护雨水过程的安全格局),如可供调、滞、蓄洪水的湿地等,可构成用于相互贯通的滞洪湿地系统,在土地类型上即体现为用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具体技术流程见图2. 雨水过程分析:首先进行基于D E M 的流域分析,将东三乡划分为4个小流域,采用G I S 中“无源淹没”[24]方法,模拟该区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受淹范围.其中,降雨强度等级按照国家相关的划分标准,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指24h 降雨量分别为50~100m m 、100~200m m 和>200m m ,本研究采用标准分级的下限值.同时,本研究模拟了该区历史上24h 最大累积降雨量(314m m )的淹没区域.模拟结果显示,不同强度降雨所产生的积水主要集中在清河与温榆河交汇处、孙河东、皮村北、北小河与坝河的交汇处以及坝河与温榆河的交汇处,受积水影响的面积与降水强度呈正比(图3a ).洪水过程分析:在H E C -R A S 软件中,根据温榆河河道断面图的参数,生成河道3D 模型;辅以G I S 的空间表面分析技术,模拟研究区在发生不同强度洪水时的淹没区域.按照北运河水旱灾害资料,10、20和50年一遇洪水流量分别为510~1038m 3·s -1、850~1155m 3·s -1和1155~1770m 3·s -1,本研究采用分级的下限值.模拟结果显示,发生10年一遇洪水时,由于现有温榆河大堤的防护,一般不会发生洪水决堤的情况;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洪水从清河入温榆河口至京顺路桥一段将溢出,并沿大堤内侧向东南方向流动,在金盏乡东部和南部将形成一定范围的积水区;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洪水将影响到包括老河湾在内的更大范围(图3b ).3)基于雨洪过程安全的生态用地分析.根据不同雨洪淹没的危险等级,划分出不同雨洪管理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表1).其中,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主要指暴雨、大暴雨和1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包括温榆河、北小河、坝河以及温榆河下游主要图2 雨洪过程模拟分析的技术流程F i g .2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c e s s o f s t o r mw a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19358期 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图3 研究区暴雨(a )和洪水(b )淹没范围的模拟F i g .3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r a i n f a l l (a )a n d f l o o d (b )s u b m e r g e d a r e -a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表1 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安全水平的标准T a b .1 S t a n d a r do f d i f f e r e n t 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 s b a s e do ns t o r m 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安全水平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 降雨强度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洪水发生概率F l o o dp r o b a b i l i t y低L o w 暴雨和大暴雨H e a v y r a i n 10年一遇洪水F l o o d o n c e e v e r y 10y e a r s 中M i d d l e 特大暴雨E x t r e m e l yh e a v y r a i n20年一遇洪水F l o o d o n c e e v e r y 20y e a r s高H i g h历史最大1d 降水T h e b i g g e s t r a i n f a l l i n h i s t o r y 50年一遇洪水F l o o d o n c ee v e r y 50y e a r s的人工坑塘;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在低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特大暴雨和2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在中安全水平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历史最大一天降水和5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主要包括温榆河老河湾以下至温榆河、坝河交汇的洪泛区(图4).3.1.2基于生物过程安全的生态用地分析 1)分析思路.将生物保护从物种就地保护扩展为生态系统图4 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F i g .4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b a s e d o ns t o r m 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整体保护,将特定生物物种生存、生活及其空间运动所需空间作为满足生物保护的最小生态用地.首先选取区域的指示物种进行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然后根据物种的空间运动规律,通过模拟生物在景观中克服阻力运动的过程,来判别核心栖息地以外的景观安全格局元素,获得不同安全水平的物种保护安全格局.2)分析过程.a )选择指示物种.由于温榆河湿地较好地保留了自然原生形态,加上区域内分布有芦苇(P h r a g m i t e s c o m m u n i s )型湿地和林地,东三乡成为京城近郊最大的野生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本文在生物物种和栖息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大白鹭(E g r e t t a a l b a )和绿头鸭(A n a s p l a t y r h y c h o s )作为研究区生物保护分析的指示物种.下文仅以大白鹭为例,详细介绍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分析过程.b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大白鹭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生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具体评价因子见表2.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佳栖息地作为生物过程分析的“源”.c )确定阻力因子和阻力系数,建立物种空间运动的阻力面.在大白鹭从“源”向外扩散过程中,不同的土地类型会产生不同的阻力.根据大白鹭的生存栖息地类型,确定阻力因子和阻力系数(表3),并在G I S 中建立生物空间水平运动的阻力面.需要指出的是,文中阻力系数值和权重是由研究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和有关资料得出的相对值,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的阻力大小,而不是绝对的阻力值.由于阻力面计算的目的主要是反映相对趋势,所以相对意义上的阻力系数和因子的权重仍然具有意义.d )根据生物运动的空间阻力趋势分析,判别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根据“源”和阻力面,通过193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表2 研究区大白鹭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T a b.2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o f h a b i t a t s u i t a b i l i t yf o rG r a n d A i g r e t t e i nt h e s t u d ya r e a评价因子E v a l u a t i o n f a c t o r 分类C l a s s分值V a l u e权重W e i g h t土地类型L a n d u s e t y p e 河流R i v e r、芦苇地R e e d m a r s h、湿地W e t l a n d100.5有林地F o r e s t l a n d、水田P a d d yl a n d、滩涂M u d f l a t8鱼塘F i s h p o u n d、沟渠D i t c h6菜地V e g e t a b l el a n d、园地O r-c h a r d、荒草地W a s t e g r a s s l a n d4城市绿地U r b a n g r a s s l a n d、旱地D r y l a n d2城市中心建成区U r b a n b u i l d-u pa r e a、道路R o a d1距水体距离≤50100.3D i s t a n c e t o50~1006w a t e r(m)>1001距居民点距离>200100.1D i s t a n c e t o r e s i d e n t i a l100~2006a r e a(m)0~1001距主干道距离>100100.1D i s t a n c e t o m a i n30~1006r o a d(m)0~301表3 研究区大白鹭空间运动的阻力因子与阻力系数T a b.3 R e s i s t a n c e f a c t o r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c o e f f i c i e n to f G r a n dA i g r e t t e m i g r a t e i nt h e s t u d y a r e a阻力因子R e s i s t a n c ef a c t o r 阻力系数R e s i s t a n c e c o e f f i c i e n t水田P a d d yl a n d、林地F o r e s t l a n d、沟渠D i t c h、河流R i v e r、芦苇地R e e d m a r s h、滩涂M u d f l a t1荒草地Wa s t e g r a s s l a n d、果园O r c h a r d、鱼塘F i s hp o n d30城市绿地U r b a ng r a s s l a n d、旱地D r yl a n df a r m l a n d、菜地V e g e t a b l e l a n d、50农村道路R u r a l r o a d、铁路R a i l w a y、主干道M a i nr o a d、未利用地U n u s e dl a n d200城镇和农村居住用地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独立工矿F a c-t o r y l a n d300G I S中的费用距离分析(c o s t d i s t a n c e),对指示物种的运动阻力进行空间分析,根据阻力分析结果来判别核心栖息地以外的景观安全格局元素,如栖息地缓冲区、潜在生物廊道和生物“踏脚石(s t e p p i n g s t o n e)”等. 3)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分析.本文采用自然断裂法(n a t u r a l b r e a k)对生物物种空间阻力运动的分析结果进行空间聚类,据此划分出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图5).其中,低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格局是保护大白鹭这一物种所必需的最小面积,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河流、沟渠、林地和水田为主.研究一般会选取多个指示物种,需要将不同物种的生态用地进行叠加,得到综合的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3.2 综合生态用地规划与管控策略将基于不同生态过程的生态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可得到研究区综合的生态用地.由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对于研究区同等重要,因此本文采取等权叠加;在叠加判别时,采取“两两取高”的算法,如某一过程的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与另一过程的中安全生态用地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其结果为高安全生态用地.东三乡生态用地的总体特点为:以区域东部和南部的温榆河、北小河、坝河以及沿河附近的林地、坑塘、农田等作为重要的生态斑块,以沟渠、道路及其两侧的防护林等线性景观要素建立生态廊道,呈19378期 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表4 不同安全水平的研究区生态用地T a b.4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u s e o f t h e s t u d ya r e aa t d i f f e r e n t s e c u r i t yl e v e l(2006)土地利用类型L a n du s e t y p e低安全水平L o w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面积A r e a(h m2)百分数P e r c e n t a g e中安全水平M i d d l e 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面积A r e a(h m2)百分数P e r c e n t a g e高安全水平H i g h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面积A r e a(h m2)百分数P e r c e n t a g e耕地F a r m l a n d514.121.7998.527.61521.426.9园地G a r d e n l a n d59.12.5143.94.0213.33.8林地F o r e s t r y l a n d691.529.1860.223.81056.618.7建设用地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224.09.4486.213.51477.226.1水体Wa t e r794.333.4952.026.41062.518.7其他O t h e r s92.93.9170.24.7326.15.8合计T o t a l2375.91003611.01005657.0100现为由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图6).研究区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23.7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20.4%(表4).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为北京市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核心区域(图6),是为保障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所保留的最小土地底线,也是城市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本区内的土地利用应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主,原则上,任何形式的城市建设行为不得侵占这类生态用地.同时,本区内应积极进行生态恢复,如选用乡土物种进行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与保育、保持河流湿地的自然形态以及重点恢复多样性的鸟类栖息地系统等.研究区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6.1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31.1%(表4).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区域为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核心区域的缓冲区(图6).本区应以自然型土地利用为主,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然力的条件,以满足温榆河生态走廊的综合功能需求.研究区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56.6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48.6%(表4).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缓冲区,本区土地利用的重点是控制城市建设活动对生态用地的干扰程度,同时应积极地对已被破坏或强度人工化的关键位置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植被恢复,保证生态过程的完整性、满足生态隔离带的需求、做好与城市边缘集团的生态隔离等.4 讨 论尽管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态用地”不是一个规范术语,也没有生态学上的意义,但在中国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和官方土地管理语境下,生态用地已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土地分类,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非常具有紧迫性.一旦界定清楚,并能与现行土地规划和管理体系相结合,对中国的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对这一看似“不学术”的概念默然置之,任其模糊不清,并泛滥于规划文本和官方文件中,必将祸害匪浅,所谓生态规划和生态保护便成为空洞的口号.本文明确了生态用地的含义实际应该是“最小生态用地”,也就是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关键、最高效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单元,这些“最小生态用地”体现在空间上也就是景观安全格局.这一界定可避免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为谋求指标而将所有未利用地都划为生态用地,实际上却不能发挥有效的生态服务.正如“基本农田”概念,生态用地实际上是“基本生态用地”,是不可替代的最低生态保护底线,是一些占地最少、却具有关键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和空间.在此定义下,将景观安全格局途径应用于生态用地规划就变得顺理成章.本文以北京市东三乡为研究区,以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的需求为例,分析了基于生态过程的生态用地,这是不完全的,更多的生态服务需要进一步考虑.今后可据此方法,展开针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的生态用地的划分研究.但是,生态用地的划分应该强调关键生态过程的保护,而非所有生态过程,这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区域而定.参考文献[1] Z h a n gH-F(张宏锋),O u y a n gZ-Y(欧阳志云),Z h e n gH(郑 华).S p a t i a l s c a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f E c o l og y(生态学杂志),2007,26(9):1432-1437(i nC h i n e s e) [2] O u y a n g Z-Y(欧阳志云),Wa n g X-K(王效科),M i a oH(苗 鸿).A p r i m a r ys t u d yo nC h i n e s et e r r e s t r i a l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a n dt h e i r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i cv a l-u e s.A c t aE c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i nC h i n e s e)[3] C o s t a n z a R,D a i l y H E.N a t u r a l c a p i t a l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193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