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篇1:乡愁优秀课例乡愁优秀课例《乡愁》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

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

二、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篇2:《on the farm》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29.《on the farm》.二、建议思考的问题(1)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2)如何在课堂上让人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3)如何体现评价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三、课例描述师:Let’s do some warming activities and sing a song.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动作)师:Let’s go on the duty report.(自评:在我国抗击非典的严重时期,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情况下,我在课堂中引进了关于非典“SARS”的值日报告。

教育教学实践课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课例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夜多美》一文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感受夏夜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蜻、蜓、蛙”等生字,会写“蜻蜓、青蛙、萤火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体会夏夜的美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夜的美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夏夜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夏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夏夜的美丽。

2. 提问:你们知道夏夜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夏夜的文章——《夏夜多美》。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夏夜的认识,分享夏夜的美好瞬间。

2.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评。

(四)朗读课文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丽。

(五)学习修辞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教师点评。

(六)总结全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夏夜的美丽。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近期取得的课例成果。

二、课例成果展示1. 《荷塘月色》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塘美景;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生活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的区别
从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来说,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想。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教学设计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教学设计内含着创新和研究因素,按照⽼传统或照搬他⼈经验,也就⽆所谓设计了。

教学实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字或录相再现。

教学实录不同教学设计,在于教学活动不是教学设计的翻版,教学设计是静态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则具有⽣成性。

教学课例除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案”,教学实录是“做法”,教学反思则是“评价”,它包括任课教师⾃⼰的反思,专家的点评,同伴的建议。

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般包括:⼀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是怎样学习的、师⽣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结合,给⼈以整体感,同时⼜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对成功的地⽅进⾏总结,对失败的地⽅进⾏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

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的某些做法进⾏合理的辩护。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1.课题:尊重隐私权的重要性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首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隐私权吗?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侵犯的情况?(2)知识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并讲解隐私权的重要性及不同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真实案例,如网络隐私泄露、家庭成员间的隐私侵犯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讨论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总结出尊重隐私权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5)思考活动:教师发放小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下3条关于尊重隐私权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内匿名展示。

随后,教师评选出最佳的准则和体现尊重隐私权的学生,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6)结合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现实中常见的情境,如是否可以随意查看他人手机、是否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他人的照片等,引导学生从尊重隐私权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

(7)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强调学生应将尊重隐私权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2.课题:守法与违法的区别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掌握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遵守法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展示违法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守法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社会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真实案例,如偷窃、欺诈等违法行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引导学生对守法与违法的区别进行思考和讨论。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违法行为和遵守法律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守法行为的积极性和对违法行为的反思。

道法教学课例

道法教学课例

道法教学课例导语:道法教学是一种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品质。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说明道法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课例一:“感恩父母”课例背景:这是一堂小学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感恩”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写下自己的心声。

4. 分享交流: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心声,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学生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爱。

二、课例二:“关爱他人”课例背景:这是一堂中学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关爱他人”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关爱”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3. 观摩案例: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摩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关爱他人的方式和实践经验,并分享给其他组。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自己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课例三:“诚实守信”课例背景:这是一堂初中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诚实守信”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什么是教学课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有的人认为就是教学案例,有的人认为是教学随笔,再等等,其实不然。

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学课例呢?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1、教学课例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

反映的课堂教学是全景式的。

作者听了一堂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后感触较深,认为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某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有总结推广的价值;或者作者自己上了一堂课,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想总结交流一下,于是根据录音录像或者记录稿,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整理写出来,并适当加上评析说明,这就形成了一篇课堂教学的纪实性文章,即课例。

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动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

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

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对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

3、教学案例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

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

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

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它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二、撰写简述1、课例的撰写课例撰写一般分三部分,引言、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

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引言和总评来阐述的,引言和总评的写法同一般文章一样。

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能够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的区别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功能和操作等方面详细介绍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的区别。

一、定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制定出全局性的教学活动安排的过程。

教学课例是指教师设计的为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而具体编写的教学案例,是将教学设计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材料。

二、特点教学设计是全面、系统的思考和计划,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是教师对课程的整体规划。

它强调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精心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课例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是将教学设计转化为实施活动的教学方案。

它更加具体和细化,对于教师实施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课例中通常包含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三、功能教学设计作为课程的设计和规划,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明确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要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3.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评价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的评价部分,能够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的依据。

教学课例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指导教学实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例的具体安排和步骤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2.调整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例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过程的调整和优化。

3.提供教学参考: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学课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

4.展示教学效果:教学课例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实例,用于展示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

职业技能教学课例

职业技能教学课例

职业技能教学课例介绍本文档提供了一些职业技能教学课例,旨在帮助教师以简单的策略教授职业技能。

1. 电工技能课程标题:基本电路原理与维修技巧课程目标:学生将学会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维修技巧,能够安全维修和安装电路。

学生将学会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维修技巧,能够安全维修和安装电路。

教学内容:-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电路图的阅读和解析- 基本电路的组装和维修技巧- 安全操作和维护电路的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电路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础知识。

- 实践演示:通过实际电路的组装和拆解,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维修技巧。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电路故障和维修问题。

教学评估:- 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电路的组装和维修任务,并根据结果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

-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电路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烹饪技能课程标题:西餐烹饪基础课程目标:学生将学会西餐烹饪的基本技能和流程,能够独立制作一道简单的西餐菜品。

学生将学会西餐烹饪的基本技能和流程,能够独立制作一道简单的西餐菜品。

教学内容:- 厨房卫生和安全知识- 食材的选择和贮存方法- 西餐基础烹饪技巧:切割、搅拌、煎炸等- 菜品的摆盘和装饰技巧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烹饪技巧和流程,同时解释每个步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 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在实验室或厨房中亲自操作和制作菜品,通过实际实践提高他们的烹饪技能。

- 品尝评价:学生制作的菜品会由其他同学品尝,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学评估:- 菜品评价:学生制作的菜品将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考核他们的烹饪技巧和菜品的味道。

-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烹饪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结论以上是两个职业技能教学的课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的不同

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的不同

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的不同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是教育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教学课例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课,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制定出一套全面、科学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

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之间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1. 定位不同:教学课例主要用于教师的教学示范,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向学生展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的全局性思维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2. 基础不同:教学课例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课例是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而来,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则是以教学课例为基础,通过对学生的需求和目标的分析,利用教育原理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

3. 精细程度不同:教学课例一般是具体的、局部的教学实践方案。

教学设计则是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等方面。

4. 作用不同:教学课例主要是为了展示教学过程、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体验和模仿,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则是为了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基础、精细程度和作用。

教学课例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教学课例的展示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制定的整套教学方案,包括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法策划等,以达到教育目标。

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得到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下。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如“黄黄的”、“红红的”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色彩。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秋天的美丽。

(4)拓展延伸,提高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如落叶、果实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魅力。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品味、想象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课例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课例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课例小学课堂以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征以及课程要求,采取角度不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探究动作,有效的完成课程中的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收获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定学习成功的基础,小学校本课程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实施的形式,以及教师的一张借鉴的宝贵范本,从而学会如何把学习内容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

例子一:《历史教学课程古代船只》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船只在代代相传中的演变;2、掌握古代中国船只的建造技术;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专注于古代中国的造船只的技术。

2、在课堂上,用 PPT件介绍古代船只演变的历史,给学生们联想到古时船只的建造技术,分析每种船只的使用场景,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按照古代船只建造技术,以竹筷代替木头,实景制作古代船只,帮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古代船只的建造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每组学生制作的船只,对比分析不同的古代船只,让学生写下简短的研究报告,测试学生对古代船只的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5、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测试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比如形体,色彩,运用的材料,有趣的设计,古代船只的历史习俗等。

例子二:《语文教学课程古诗词》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古代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2、拓宽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3、熟悉古代诗词的创作思路。

教学活动:1、准备一些古诗词资料,让学生体验古诗词丰富的情感色彩,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提高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2、让学生分组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3、把学生们分成小组,开展古诗词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学会把感受,思考抒写成诗词,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古诗词创作能力。

4、能借助古典音乐,通过古典乐曲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什么是教学课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有的人认为就是教学案例,有的人认为是教学随笔,再等等,其实不然。

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学课例呢?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1、教学课例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

反映的课堂教学是全景式的。

作者听了一堂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后感触较深,认为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某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有总结推广的价值;或者作者自己上了一堂课,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想总结交流一下,于是根据录音录像或者记录稿,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整理写出来,并适当加上评析说明,这就形成了一篇课堂教学的纪实性文章,即课例。

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

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

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

3、教学案例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

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

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

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它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二、撰写简述1、课例的撰写课例撰写一般分三部分,引言、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

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引言和总评来阐述的,引言和总评的写法同一般文章一样。

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课例(3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题《秋天的雨》,引导学生说出课题的写作手法。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讲解字词的意思。

2. 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雨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4.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5.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6.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7.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动物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8.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9.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人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10.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句或故事?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3.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1. 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较好,但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 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质量。

3. 在讲解课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课例(3篇)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顺序颠倒过来。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而课堂时间则用于完成作业、讨论和实验等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互动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对象本课例面向初中生物学科的学生。

四、教学资源1. 光合作用的教学视频。

2. 课堂互动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

3.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叶片、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录制光合作用的教学视频,包括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等内容。

2.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课堂活动1. 导入环节-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

- 学生分享观看教学视频的心得体会。

2. 讨论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

- 教师点评各组回答,并总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

3. 实验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 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 教师点评各组实验,总结实验现象。

5. 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六、教学反思1.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例以“制作环保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掌握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环保袋的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环保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环保袋,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剪裁、缝制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3. 教师示范环保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步骤。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开始动手制作环保袋。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袋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环保袋的制作过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环保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环保袋。

幼儿教学实践课例及反思(3篇)

幼儿教学实践课例及反思(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节课例以大班幼儿为例,通过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培养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鸟》2. 活动时间:40分钟3. 活动准备:音乐《快乐的小鸟》、动物头饰、音乐节奏卡片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小鸟飞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活动主体(1)教师分发动物头饰,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

(2)教师出示音乐节奏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音乐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

(4)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队长,队长带领组员进行音乐游戏。

(5)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团队,给予奖励。

3. 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音乐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提高了音乐素养。

2. 活动亮点(1)活动设计合理,游戏环节丰富多样,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引导得当,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3)活动氛围轻松愉快,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活动不足(1)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关注。

(2)活动时间安排较为紧凑,部分环节可以适当延长,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验。

(3)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存在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4. 改进措施(1)针对参与度不高的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秋天的雨》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秋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纠正学生的字音错误。

3. 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如:“落叶”、“飘落”、“丰收”等。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书写生字词。

4. 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合作探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5. 深入阅读,品味优美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的意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什么是教学课例?一、教学课例及其特点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也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

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案例”。

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

” (余文森,2019)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成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形式。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完全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

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

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

为了给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讨论与反思搭建平台,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教学课例的各部分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例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5Section A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be happy.一、课例分析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涉及到不同条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合作的思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对话训练能力,以讨论促进思考,以游戏巩固知识,在交流娱乐中理解“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be happy.”二、教学目标1.谈论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后果。

2.掌握If…,…will…语言结构三、学习策略1.听力练习2.对话练习3.观察、讨论、作出判断四、重点词汇Wear jeans;consequence ;let in五、跨学科教育1.音乐欣赏:“如果高兴你就拍拍手”2.品德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教学步骤1.Greet and enjoy the English song.“If you are happy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2.Lead inShow different pictures. Talk about then using“If…,…will…”3.Go over the new words.4.Question and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5.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eck the answers.6.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7.Games. (Talk about present)8.Homework. (Do a survey: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9.Blackboard design.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Ⅰ.VocabularyLet in, wear jeans, If you wear jeans,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Ⅱ.GrammarIf you come to my party, I’ll be glad.Part 2课堂实录T: Class begins.S: Stand up.T: Hello everyone.S: Hello teachers.T: Si t down please. Do you like songs? Now let’s enjoy an English song.”If you are happy youknow clap your hands.”S: Good idea! <啪啪啪>T: OK! Let’s 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will she feel if the girl gives her mother some flowers?T: She will feel happy, right?S: Yes.T: Look! This boy is sleeping at 7:20 on Monday. If he doesn’t get up soon, he will…S: He will be late for school.T:Great.Youareclever.Todaywe’regoingtolearnanewlesson.Firstlet’sgooverthene wwords. Who would like to read it?S1: Jeans. Let in .consequence.T: Good. Sit down. Read after me again, please.S: Jeans. Let in consequence.T: Right! Remember the word“jeans”is a noun. We often use the plural form of it. And let inis a phrasal verb. Who ca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two words?S2: I like wear jeans.S3: If you wear jeans to the party, the teacher will not let you in.T: Excellent. Let’s give them three cheers.S:(鼓掌)T:Lookatthepicturesin1a.What will happen if they do so onKate’sparty.Matchthesentences on Page 26 in pairs.S4: If he goes by bus,5: he will be late.S6: If she wears jeans,S7: the teacherwon’tlet her in.S8: If you stay at home,S9: you’ll be soppy.T: Are they right? Listen to the tape to see right or wrong?S: They are all right. <鼓掌祝贺>T: Yes, they all did a good job. Now can you act it out with your partner?S2and S3:<表演>T: Very good.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1b.(听力材料略)T: No.1. Tian Fei can you do it?S: Let you in.T: Great. Next…S: After doing so many exercises, You mus t be tired. Let’s play a game to relax yourselves. Don’tforget to use“If…,…will…”Aand SBare talking about their gifts for Kate’s partySC→dollSD→robot)SA: Hello Mary.SB: Hello Jane.SA: Look at my gift ---a doll. She will sing songs and speak English if you touch her nose.SB: Really. Let me have a try. < Touch her nose >SC:洗刷刷,洗刷刷,噢噢!Welcome to the party.SB: My gift is better than yours. It’s a robot. If you kiss(亲) his hand, he will dance like man.SA: Yes? I must have a look. < Kiss the hand>SD:我是机器人一号,我喜欢和女士跳舞。

(街舞)T: Well done. All of you are great today. Thanks for your hard work. Remember“If you have atry,you’llsucceed;ifyouworkhard,you’llbethebest”.Homeworktoday---Trytodoasurvey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 using“If…,…will…”So much for today. Good bye, boys and girls.<Enjoy the song again while students leave>Part 3教学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活动,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活动时,笔者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

2.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趣。

3.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

4.活动之间衔接自然,有梯度、层次。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同时,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外语课没有学生的默契配合是很难实现的。

我在上课前就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不断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图示说明,交际互动等方法,并紧扣课本。

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途径,以听说为目的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语言功能项目。

Part 4:点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已势在必行。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核心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学目的的表现形式。

围绕着核心任务,还有语言任务,这是语言任务完成的保障。

语言任务为核心任务服务,并与核心任务前后呼应,从而形成任务链。

本案例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时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此教师在处理和实施每一个教学换步骤时都设计了大量的交际活动----视频,音频及游戏。

让学生在看,听和参与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节课的语言项目。

而且这些活动完全是真实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因此也是学生想做和应该做的。

所有课堂活动的设计都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即Learning is for doing,该课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

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使得课堂活动进行顺利,尤其是Talent Show部分把课堂推向高潮。

音乐的前后呼应更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教师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采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就,效果可能会更好。

xx十二中学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