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秋水》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 秋 水

一、通假字

不辩牛马(“辩”通“辨”,义分辨。)

二、一词多义 野语有之.

曰(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俗话) 我之.

谓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词,的)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

吾弗信(起初) 闻.道百(听说,知道)

闻.少仲尼之闻.

(听说)(学识)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 东面.而视(面向,朝向) 河伯始其面.

目(脸) 三、古今异义

(1)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

(2)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名词,东边。) (3)吾非至于..

子之门(古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4)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古义:大道;今义:常指对财物不计较或言谈举止自然。) 四、词类活用

(1)秋水时.

至(名词用作状语。时:按时。) (2)顺流而东.

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东:向东。)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4)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形容词用作名词。美:美好的东西。) 五、主旨

本文是一篇寓言,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六、结构

第一层(从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文末):写河伯见到北海后自叹不如。

七、扫描重难点

(1)文中成功运用了什么手法进行说理?

之 始 闻 见

文中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进行说理。一是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进行对比,突出了北海的广阔浩渺;二是将河伯前后的认识进行对比,生动描写了河伯有自知之明,勇于反省,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点。

(2)河伯是怎样进行自我批评的?

首先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轻视伯夷的事例,证实了自己的浅薄。最后以一个“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即势必遭到“大方之家”的耻笑。批判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一个刚开始狂妄自大,而后又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从而提示了反对骄傲自满的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特殊句式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河伯”。)

(2)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即“以为莫若己”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即“谓我也”。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固定结构,表假设。)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固定结构,表被动。)

九、成语积累

(1)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十、重点探究

(1)你怎样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2)本文中河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十一、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