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9课课文

合集下载

九月九日课文三年级下册

九月九日课文三年级下册

九月九日课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版三年级原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下边整理分享课文、注释及译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4.异乡:他乡。

5.遥知:远远的想到。

6.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7.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朴素,却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身在他乡的游子此时孤独的心境,尤其是在佳节的时候,对亲人的想念,对自己孤身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一个“独”字,道出了诗人多少孤独与凄凉的心境。

两个“异”字强烈地表现了漂泊异乡的孤独。

虽然异乡很繁华,但诗人却举目无亲,只是一个异客罢了。

在重阳佳节时,诗人所在的异乡更是热闹无比,大家都忙着与家人团聚,更显得诗人无处可去、孤独无依。

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却少了一位兄弟——诗人自己不在内。

这样写,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颖处。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语言质朴,构思简单,但感情真挚,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道出了所有漂泊他乡之人的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 些扫墓人的心情,渲染了一种悲愁、哀伤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一个“借问”,一个“遥指”,话不多, 动作也不多,却写得极富韵味,同时兼具人物情态。牧童俏 皮一指,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言语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回 答了作者,抹去了诗人心中的阴云,使全诗的气氛豁然明快。
活动指导
一、确定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 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二、查找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查找资料时,可以询问长辈, 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参观民俗展览馆,收集或制作民俗物品等。

异乡异客


现实
逢佳节
日 忆
倍思亲
孤寂之感

登高处
思乡之情
东 兄
想象
插茱萸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 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 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传统节日传感情 本课三首古诗,介绍了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 清明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文 化内涵,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读古诗,感受中国文 化的魅力,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在感叹诗 人高超的艺术、高尚的情怀之余,我们要好好地把祖国 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清明
雨纷纷 ——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
《清明》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诗人 孤身行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失落 的情绪和对生活的希望。





山唐

东 兄 弟
王 维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 请你说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一诗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tú sū
总 把/ 新 桃/ 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 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
渲染: 紧扣题目,通过描 写响亮的爆竹声和饮酒 的感受,渲染出春节热 闹欢乐的气氛,让人感 觉到春天已经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的 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字,第三 句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不要写错。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 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 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 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 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思念亲人
情景 交融
插茱萸
少一人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
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 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情怀。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除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每逢的氛围?衬 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句诗描写了烟雨蒙蒙的雨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思考并交流
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扫墓或踏青春游,而羁 旅在外的人孤身赶路,本就怀着伤感和追思之情,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 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此诗人用“断魂”二字来描写羁旅在外的人的心情。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吃蜜食
小蜜蜂飞啊飞,飞到花朵之间。

看到花蜜很多蜜蜂开心万分的样子。

它们争先恐后地品尝,口水直流。

可是,蜜蜂们应该记住规矩,
品尝蜜糖,要有节制。

妈妈告诉小蜜蜂们,
飞到花朵上就好好地品尝,
不要贪多嚼不烂。

吃蜜食是滋养身体的时刻,
但也要有分寸和限制。

大雨下
大雨下,真大雨啊!
小草躲在大树下。

花朵也躲在家园,
希望雨过天晴再绽放。

水洗大地干净了,
飞禽们打伞出行,
小鱼儿游得高兴极了。

雨水滋润土壤,
让大地更加美丽。

大雨虽然有时候让人心烦,
可是它给大地的滋润是无限的。

下雪了
天空飘下银色的雪花,
小金鱼期待着冬天的到来。

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像小雪人一样可爱。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
一团团,两团团的好看极了。

仿佛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大雪纷飞的景色更美。

看着外面的雪花纷飞,
心情也变得愉快。

这是三首古诗的原文,通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小蜜蜂品尝蜜糖的时候要有节制,而大雨和雪花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美丽。

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美妙的时刻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古诗拓展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中描写的节日情景。(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难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时,他随父到南 北各地游历,了解民间疾苦。1070年,王安石被 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不顾大 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 被迫辞官,之后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 题的诗文,他常常运用散文的句法写诗,诗歌遒 劲清新,修辞凝练,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等。元日》写于他拜相推行新政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 青等习俗。 纷纷:多而杂乱。 欲断魂(hún):形容伤感极深, 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询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 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 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我会写: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 (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ng(银行)x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退隐前的诗歌多陈述现实,有感而发;退隐后的诗歌多描写山光水色。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主要作品:《梅花》《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

2.诗句解读(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爆竹声”从听觉上展现了春节热闹的场面,“春风送暖入屠苏”从触觉和味觉上描写了春节时天气变暖,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欢乐地喝着醇美的屠苏酒庆贺新年的情景。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欢乐气氛,用初升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瞳瞳日”从视觉上照应了前边的“春风送暖”,烘托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末句写春节习俗——换桃符,“新桃换旧符”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与上文中的“一岁除”相照应。

3.知识拓展元日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清明习俗:扫墓、踏青等。

重阳习俗: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清明》1.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咏史诗多讽刺时政,写景诗画面鲜明,语言清丽。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清明》《赤壁》《泊秦淮》《山行》等,著有《樊川文集》。

2.诗句解读(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两句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和赶路人的心情。

“雨纷纷”点明天气;“魂”指的是情绪、心情等,“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

“雨纷纷”与“新魂”刻画出了赶路人衣衫被雨打湿,心境凄迷纷乱的状态。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句写“欲断魂”的行人想打听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同时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
中线上。
品读古诗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
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
一年,饮着醇(chún)美的屠苏酒,感受到
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赏析:
这两句诗紧扣题目,写了人们在阵阵鞭炮
声中辞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
活动展示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吃饺子放爆竹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谢谢观看9古诗三首元元日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风送暖
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的景象,欢乐祥和的情景跃然纸上。
品读古诗
形容太阳出来后
天色渐亮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
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
春联的前身。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
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
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wéi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姥姥的剪纸ppt课件(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姥姥的剪纸ppt课件(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件-3 钓鱼
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 鱼?……)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2. 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相互 说 一说。 3. 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 、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在课文中圈画新词,并读新词。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相互交流记忆生字的 方法,可引导学生采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记忆字 形,还可以结合字义记忆字形,要启发学生把本 课学的生字与以前学过的形近字进行比较,巩固 记忆,防止认读混淆。 3.教师检测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重 点地进行指导。 (认读生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教师要有重 后鼻音。“鳃”是平舌音。“皎”读第三声。 7 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偏旁。 ) 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快
找一些冰心的书来读一读,那你一定会像冰心
那样充满了爱心。 四、总结课文,深化感情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件-3 钓鱼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3 钓鱼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 上
2.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建构并运用语言,提高 读写能力。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元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说课教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磨课过程、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教法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元日》是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讲授本单元课程时,让学生阅读品鉴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其重点。

“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春风等特有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

全诗以轻快明朗的笔调,将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一个过渡期,抽象思维逐渐形成,但是这种思维能力仍然较弱,理解诗歌,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理解诗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把诗歌内容化作显性的画面,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诗歌中洋溢的欢乐氛围,并体会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对人们幸福未来的美好期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中小学生教育大纲》要求,要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生字词,并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些,都是我们授课时应该关注的内容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5个字,会写“旧、符”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磨课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诵读激情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代诗歌,引出王安石,板书课题,解读“元日”这一题意。

三年级学生,接触的诗歌有限,回顾旧知,能够有效的巩固知识系统。

简单解题,让学生了解元日的时间内涵,为之后学生理解诗歌做准备。

(二)朗读明意在本环节当中,我采取了两种朗读方式。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趵突泉》优质课件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趵突泉》优质课件

半包围 结构
鹿
上下 结构

9 趵突泉
识字方法 加一加:斤+欠=欣 土+唐=塘
归类识字: 哎和叹都和口有关系。
字理识字:
9 趵突泉
易读错
不要读成“jūn”
yún chèn jīn
匀称禁
yuàn

前鼻音
9 趵突泉
易写错
不要多一横

shǎng
鹿赏
这是一点, 不要写成捺
9 趵突泉
小鹿爱吃的草在哪里
9 趵突泉
小练笔
泉水还像什么?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 下来。
小泉的响声小, 犹如秋雨潇潇;而大 泉的声音洪亮,如虎啸狮吼一般。
9 趵突泉
大泉眼
小泉眼
9 趵突泉
再读第3、4 自然段,思考: 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在表达上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都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 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的与众不同。
9 趵突泉
波澜壮阔的海面上泛 起了白色的浪花。
9 趵突泉
幽静:指山脉、 河流接连不断。本课比喻桂 林的美景像连绵不断的山脉、 河流一样,一处接一处,看 不完。
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 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
9 趵突泉
幽静
高耸直立。形容山 势险峻。
安静
形容山石突兀、 重叠。
9 趵突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一句看出趵突泉的重要性 或者说看出趵突泉的美丽。
9 趵突泉
趵突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靠千佛山,
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 面积达158亩,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趵突泉位 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研究”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研究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题内容简介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

《元日》是宋代诗人XXX写的,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等传统风俗惯的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清明》是唐代诗人XXX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XXX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XXX佳节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XXX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年级下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9课

3年级下 思维导图记古诗第9课

成语记忆
唐僧在千山万壑间穿梭,一路上风尘仆仆, 忽然被妖精抓进了一个变化无穷的洞穴,顿 时吓得面如土色,这时闹钟响了,原来是在 做梦。
阅读方法
讲义 方法:
提升 练习
妙学巧计—课文背诵(一)
成语积累(一)
1
定位词:23.乔丹 成语记忆:战无不胜 席地而坐 大惑不解 同心协力
2
成语解释
战无不胜: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事情都能成功。 席地而坐: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大惑不解: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三年级下册 第九课
经典诵读
mínɡ duì fèi fàn duì qī yàn yǔ duì yīnɡ tí shān hú duì má nǎo 鸣 对 吠,泛 对 栖。燕 语 对 莺 啼 。 珊 瑚 对 玛 瑙 hǔ pò duì bō li jiànɡ xiàn lǎo bó zhōu lí cè lí duì rán xī 琥 珀 对 玻 璃 。 绛 县 老, 伯 州 梨。测 蠡 对 然 犀 。 yú huái kān zuò yīn táo lǐ zì chénɡ xī tóu wū jiù nǚ xī mén bào 榆 槐 堪 作 荫 ,桃 李 自 成 蹊 。投 巫 救 女 西 门 豹 lìn huàn fénɡ dào bǎi lǐ xī què lǐ mén qiánɡ lòu xiànɡ ɡuī mó yuán bú lòu 赁 浣 逢 到 百 里 奚 。阙 里 门 墙 , 陋 巷 规 模 原 不 陋 suí dī jī zhǐ mí lóu zōnɡ jì yì quán mí 隋 堤 基 址,迷 楼 踪 迹 亦 全 迷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XXX《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话说传统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走近作者。

预设:XXX:字XXX,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XXX:字牧之,号XXX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XXX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XXX:唐朝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吧!读一读课题。

2、研究生字出示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洒一点水就好。

——酒(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3)图片识字:XXX、XXX。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身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在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顺次出示诗歌,指点学生读好节拍。

预设: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一、课文原文。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想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字词学习。

1. 会认的字。

2. 会写的字。

3. 多音字。

三、诗句理解。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诗意: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爆竹声中一岁除”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一岁除”表示旧的一年结束了。

“屠苏”是一种酒名,古代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以驱邪避瘟,求长寿。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曈曈日”指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象征着新的开始。

“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后来就演变成了春联。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诗意: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清明时节”点明时间,“雨纷纷”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

“欲断魂”形容行人十分伤感,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表现出人们在清明节这个特殊节日里的哀伤情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意: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这两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清明问路图。

“牧童遥指”这个动作简洁而富有意趣,“杏花村”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也暗示着那里有可以慰藉旅人的酒。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独”和“异”两个字,把那种独自客居他乡的孤独感表现得十分强烈。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古名句,表达了游子在节日时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姥姥的剪纸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姥姥的剪纸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 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 密无可挑剔。
熟能生巧,总是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 炎炎夏日剪, 树荫下剪, 月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
她剪纸时娴熟的动作使我着 迷。那剪刀游走在纸上发出的声 音,悦耳至极。
熟能生巧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
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
妇女就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 鸟贴在两鬓角作装饰;后来逐 步发展,剪成花草、动物等贴 在窗户上,又叫“窗花”;剪
纸工具很简单,就一把剪刀,
有的艺人用刻刀,所以,剪纸 又称为“刻纸”。
lǎo
tuō
姥 托 屯 舍 叹 虎 炎
课后作业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一把剪子一 张纸,就能创造出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 胜收的艺术品。请仔细观察这幅剪纸作品,发 挥想象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教学后记: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会认 9 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
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 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 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 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三句。 4、学习第四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第9课课文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朝左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