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逐渐加深和扩展,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建议。
1. 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习目标、知识点的概述以及预习需要使用的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大体框架,清晰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前资料的提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需要的资料,例如作业本、练习题、知识要点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对应的练习题目,加强预习效果。
3. 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应该被鼓励和引导自主预习。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的空闲时间,逐个进行预习,一步步建立起对知识点深度的认识。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重难点进行重点温习,针对性进行复习和实践,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4. 组织预习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组织不同的小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和彼此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 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完毕后,应该评估自己的预习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体验,针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预习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借鉴教师的讲解方法和课堂效果,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总之,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基础和长期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预习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渐培养出预习的一定能力。
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预习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这些方法将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细致地学习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更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计算购物的总金额、测量教室的面积等。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2.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复习、做笔记和整理错题等。
例如,在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
课后,指导学生整理笔记,梳理知识点和错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提供探索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例如,通过使用教具、绘制图形、做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采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主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己进行检查和评价,找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逐渐形成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从而不断进步。
6. 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学习资源现代科技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数学学习网站、APP 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习策略、提供探索机会、采用合作学习、鼓励自主评价与反思,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
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
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合适的预习内容我们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预习:首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其次,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
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有哪些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学会预习。
通过这个预习,使我们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能否顺利接受知识的征途上,而能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主动地思考、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上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一、动员全班人人预习开学初,我有意识的先找了几位平时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了解他们课外学习情况,然后有意引导他们谈谈对预习的看法,然后说出老师的看法,要求他们能作好领头雁,配合老师做好这个工作.最后在课上作全班预习动员会.1、什么才是课前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2、课前预习的好处,第一,可以使我们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我们在听课时抓住重点,让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第四、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二、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1、概念性的数学课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要求学生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刚开始指导预习,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时间,在指导下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例如:学习《垂直和平行》内容时,要求学生这样预习:1、阅读课本第 1 页至 5 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看看是否理解; 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垂直和平行现象,看一看、画一画,有什么发现,记下来.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不会就标上问号.4、第5 页的第4 题画一个长方形,会画吗?试着画一画.5、再一次看书,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什么,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下来.课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把预习活动"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2、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课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计算课和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课是重头戏.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结果.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碰到这样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对感知知识,发现规律很有效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联想和对比,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比较出异同.3、几何类型的数学课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它.三、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预习指导要落到实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小学数学预习方法A、整册预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课时要求却更加有限,因此有效课堂便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怎样才能把预习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好课前的有效预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预习的重要性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如老师在课上将要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已经弄懂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弄不懂等等。
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就为掌握新知识作好了心理方面的准备,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要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去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二、预习内容设计布置课前预习不能流于口头上的布置,教学新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预习提示的预习单,这样学生预习时才能有序可循,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预习。
预习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预习单要目标明确。
预习单不能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还应对“能力”、“情感”、“经验”等方面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游戏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学生的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2.设计预习单要内容具体。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预习能力
( 3)比一 比
在数 学 的学 习 中 “ 对 比”是很 重要又经 常用到 的学习 方 法 ,在预 习时也 是如 此。使用 对 比不仅 可 以揭示两个 新知识 之 间 的关 系 ,利 于学 生理解知 识的 外延和 内涵 ;还能 揭示新 旧知识之 间的关 系 ,有利 于学生形成 知识网络。 3 指导 学生预习的方法 ( 1 )任务落实预 习法 即教 师布置 预习 任务 ,学 生带着 明确 的预习任务 去进行
一
何谓 “ 预 习”
所谓预 习就是 预先学 习 ,是 学生按 一定 的学 习要 求对 将 要学 习的知识 进行 提前接触 与熟悉 ,是 学生 在课前所 进行 的 种 探索性 的 自我 学 习活动 。也 就是学 生在 课堂学 习前对要 学 的知识有个 大体 了解 ,找疑点 ,提 问题 ,然后带着 问题 听 课 ,通过课 堂上 的集体学 习完全 掌握新 知 。学生凭借 已有 的 知识 、生活 经验 和学 习方法 , 自主探 索 ,从 而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增强 学生 学好数 学的信 心 ,促 进学 生的发展 。预 习 的过 程就是 自学 的过程 ,就是凭 自己已有 的综合能力 独立 地 发 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就 是 学生 独 立 理 解 、识记知识 的过程 。预 习是学 习 的极 为重 要的 阶段 ,它 的 特点 是先人一 步 ,它 的本 质是独 立学 习 。从 这个意义 上讲 , 预 习就是学 习的第一 核心 。学生学 习过 程 中预习可 以使学 生 在课前 对将要学 习的 内容有 一个要 的一个环 节, 适 当大致 的了 解;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更 能提高听课 效率 。 二 培养小学 生数学预 习能 力的策略 1 、数学计算课 的预习 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 , 但要 想知其所 以然也 并不是 那 么简单 的 。所 以要鼓励 学生 进 行课 前预 习 ,对计算 方法有 个初 步的 了解 ,使课堂上 有更 多 的时间去探究其所 以然 。也 可以让学 生尝试 练习。 ( 1 )自学例题 学生他们 是有一 定 的学 习经验 的 ,对于 新知识 的学习应 该建 立在他们 已有 经验 的基 础之上 。无 论是 新教材还 是老 教 材 ,在计 算课 的编排 上都会 以例题 的形 式出 示计 算方 法 ,为 学生 提供 了预 习 的平 台 。学 生通过 预 习 已经 可以在很 大程度 上掌 握这些方 法 了 ,到 了课 堂上 ,我们 就可 以专心致 志地解 决学 生在预 习 中还没 有解决 的 问题 ,可 以把 知识 学得 更深 、 更广 。 ( 2 ) 尝试练 习 新 教材往 往会在 计算课 中创设 一个 情境 ,以其 中的一种 情况作 为例题 ,而剩余 的几 种情况 则为 学生 提供 了尝 试练 习 的机会 。通过 尝试练 习 ,可 以检验 学生 预习 效果 ,这 是数学 预习不 可缺少 的过程 。通过计 算 既能让 学生 反思预 习过程 中 的漏洞 ,又能让 老师 发现学 生学 习新 知 识时较集 中的问题 , 以便课 堂教学时抓住重 、难点 。 2 、数学概念课 的预 习 在数 学学 习 中,数学概 念 的学 习毫 无疑 问是 重 中之重 , 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 ,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 点 ,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的简 明 、概括 的反 映 ,非常抽 象 ,而不 少孩 子抽 象思 维差 , 要 掌握 干巴 巴的数学概 念对 于小学 生来说并 非易 事 ,所 以 , 加强课前 预习很有必要 。 ( 1 )读一读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 ,阅读 时要逐字逐词逐 句地 ,不能走马观花 ,一 目十行 ,要注重理解 ,可边读边
谈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
部分内容中的野称一称冶袁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应用调查预习法 预习袁调查并搜集生活中物体的重量袁结合自身的经验理解与 分析遥
2.因材应用预习形式
小学阶段教材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袁且设计的内容较多遥 因 此教师要以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任务科学设计预习任务遥 比如 可以设计体验型预习任务[3]遥 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在真实 的情境中通过体验感受的方式触摸教材袁 这样的方式也能最 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遥 比如说在学习运算律时笔者 结合了模拟购物的方式让学生算一算购买 5 件外套用多少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教师应告知学生预习的方
法袁这也是至关重要的遥 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广泛袁包 含计算类尧概念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类等等袁结合不同的知识 点给学生总结不同的预习方法袁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 探索遥 第一袁计算类或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类的知识[2]遥 比如说在 预习乘除加减法的预习时笔者指导学生应用解题预习法袁让 学生在预习时先遮住例题的答案独立审题袁 解题后对照例题 的答案袁发现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袁之后再次解答并注明 存在的问题遥 第二袁概念类的知识遥 以预习轴对称图形概念野对 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冶袁笔者知道同学们应 用标记预习法画出重要的关键词袁如野对折冶尧野完全重合冶最后 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与心得遥 第三袁空间与图形类的数 学知识遥 以教学长方形尧正方形这部分内容为例袁笔者指导同 学们在预习此类知识点时应用动手操作预习法预习袁 让学生 亲自动手操作袁并通过折尧剪尧摆尧量等观察与比较袁如此也能 掌握新的知识遥 第四袁实践类的知识点遥 以预习野千克与克冶这
小学数学预习指导三策略
、
问题 或纲要式预 习。 提高学 生课
( 二 ) ( 二 )
我的发现 :
— —
预 习时收集将要探究 的 内容 的背景材料 及收集与新知识相 关的内容 等。如 , 教学 人教版六 年级数学 上册 《 百分 数的意义
堂 学 习效 率
对 于小学低段学生 , 教师可 以带领学 生预习课文 , 教会学生怎样预 习, 把重 点、 难点 理 出来 ,以问题或纲 要的形式来 引 导 学生进行 预习 。学生带 着问题认真 阅 读, 认真 思考 , 进 而抓住重 点 , 解决 问题 , 并激发 学生 的求 知欲 和学习兴趣 ;对 解 决不 了的问题 , 留待课 堂上听老 师讲解 , 就会豁然开 朗。例如 , 笔者在教学 人教版
本 数 学 活 动 经 验
【 中图分类号】 G I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4 ) 0 1 A 一
0 0 7 2 — 0 2
( 一) 《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 什么是平 均分 ? 2 . 什么样的数是分数? 分数该怎么读 、
在五、 六年级 进行 长方体 、 正方 体 、 圆柱 、 圆锥 的特征教学 之前 ,笔者 不仅让学 生
收集 、整 理 生 活 中 应 用 这 些 立 体 图形 的
效率 。 首先 , 教师 要认识到预 习的重要性。 预习的过 程 , 实际上就是学生在 已获 得知识能力 的基础 上 ,在科学 的思维方 法和学 习方法指 导下 ,利用各 种学习条
1 6 2 o ( 平方分米 ) = 1 6 . 2 ( 平方米 ) 。 生2 : 我 们 小组 认 为 可 以 用 小 数 乘 整
【 关键词】 数学推理 能力培养 策略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有效性研究引言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预习来提前了解数学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的有效性,并结合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预习的重要性1.1 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在各个年级有很强的连续性,后续学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积累和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
1.2 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学数学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点,理清学习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2.1 阅读教材和习题根据研究,通过仔细阅读数学教材和做一些相关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预习时,学生应该先阅读教材,了解知识点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然后亲自动手做一些例题和习题,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预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2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学预习。
观看教学视频、PPT讲解等,这些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与同学讨论交流数学是一门灵活、创新的学科,难点和疑难问题总是无处不在。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预习时间,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和促进,提高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4 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在数学预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将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温故知新,加深并牢固记忆。
三、相关研究案例分析3.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某研究对小学生进行了数学预习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样本选择了10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前实施了数学预习策略,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
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小学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小学数学应该怎么预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预习是一种能够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的好办法。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强化知识吸收,提高教学效率。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一)预习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二)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小学数学实施有效预习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施有效预习的教学策略摘要:实践告诉我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和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做自己的主人,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89-01数学课前编制、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和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一句话下去,大部分学生只是打开书翻一翻,走马观花,对预习任务敷衍了事,预习纯粹是走过场,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进行高质量的有效预习。
主要原因是:首先学生认为只有语文才需要预习,数学科目不容易“无师自通”,预习了也没有效果;其次心理上对数学知识预习产生畏惧,逐渐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兴趣;第三,学生普遍认为预习会花费时间,老师一般不会检查预习结果,就算检查也无从验证预习效果,久而久之淡化了预习。
当我问孩子为什么不预习,他们往往会说“我不知道怎么预习?”“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看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这里我对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一、开设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预习前,要对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指导课,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常规课时的预习要求有:1、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重难点,以便学有方向。
2、下节课要学些什么(学案内容)?自己预习后懂些什么(学习目标)?3、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有哪些?自己是否已经掌握?4、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重点解决?你把问题都作了记号了吗?5、自己要准备些什么资料、学具等?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归纳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明显的感到,预习后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因此,教学的速度会有所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预习指导的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预习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小学数学教育往往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限,教师也缺乏对预习指导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预习指导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方法的讨论,进一步总结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低年级的预习指导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预习指导的有效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对小学数学低年级预习指导进行研究可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践参考和借鉴,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了解预习指导的研究意义,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对小学数学低年级预习指导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预习指导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空白。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存在较大的不足,对预习的需求和理解也相对较少。
目前很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指导策略研究上,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
在一些少数研究中,有学者对小学数学低年级预习指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和实施方法的具体指导,导致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预习指导的研究现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
需要更多的教育学者和教师们关注这一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三举措”
[2] 章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以
“ 数” 的学习为例[ J] .江苏教育,2016(17) :15-17.
数学核心素养
112
SHUXUE HEXIN SUYANG
核
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 三
举措”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
三举措”
◎吴 洵 ( 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 摘要】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
成预习习惯.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预习情况,主要从新知的内容、不理解的知识等几个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 18
知,以提高自学能力.预习本身对学生学习能够发挥出巨大
的作用,不仅让学生提前接触与探索新知,提高学生的数学
思维与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
效率.教师应该关注与指导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法,加强预习
能力的培养,致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今后的小学数
学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造更多有效、新颖的预习策
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预习活动中,并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预习实效,使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
使数学知识在课堂中更好地传递.
【 参考文献】
[1] 唐建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
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
识不够,觉得老师上课讲,注意听就行了,为何还要预习;有
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就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知识不会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作者:蓝海鹏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7年第08期[摘要]学生的自学能力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建立预习效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关键词]预习能力;预习方法;预习效果[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13-02预习即课前的自学,预习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个人自学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是十分重要的。
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经常出现“老师布置的选着做,老师没有布置的一般不做”的现象,自学能力不容乐观。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呢?一、增强学生预习意识1.开讲座开展数学预习主题讲座,能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体会预习的价值:“消除学习的拦路虎,找出疑难之处,从而在课堂提高听课效率”,帮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比如,开设《为什么要预习》《预习,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容易、更精彩》《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意义》等讲座。
2. 读名言引导学生读名言可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先生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叶圣陶先生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笨鸟先飞。
”达尔文的“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列宁的“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米南德的“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1.构建“五步预习流程图”“五步预习流程图”如下:阅读课本:按照“重点知识是什么——知识怎么来的——应该怎样运用(先看例题,再总结方法)”的思维顺序进行阅读,而不是按照课本顺序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用笔标注重点、找出疑难处。
小学数学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数学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作者:吴飞云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2期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特点是以螺旋式的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激励兴趣,养成预习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自主预习、有所发现、质疑问难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大作用。
首先,我向学生讲解了预习的重要,并讲解了预习的方法。
力求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注意以趣导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强化兴趣,实现良性循环自主预习,激励兴趣。
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它是一种乐趣。
其次,请几位学习较好的学生或课堂上能很好地与老师交流的学生谈谈他们在家是怎样预习课文的。
以他们的现身说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激发良好的预习愿望。
把学生中好的预习方法介绍给大家:①通读。
从头至尾阅读新教材,边读边划记号,大致了解新知识的内容;②细读。
研究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是式样出来的,关键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些什么联系等;③再读。
即仔细阅读例题,文字解说及计算过程的旁注,弄清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④试做几道习题。
把似懂或非懂的地方,不会解答的习题等做上记号,以便上新课时讨论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开始时要做到步步引导,逐步检查,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慢慢地形成习惯。
在此基础上坚持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要求及具体自学提纲。
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预习能力进行培养极其必要是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关键举措,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此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在数学学科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对于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能力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备受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其中就包含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思考面向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学生不明确预习的要求在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预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必须给予明确的预习要求,或者是相应的前提以及基础规定学生在具体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才能够取得预期的预习效果,如果缺少明确的方向引导,只会导致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变成简单的文本阅读。
(二)预习内容简单考虑到教学属于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势必也会延伸到对于新知识的了解,高年级小学生普遍拥有一定的知识累积,通过挖掘教材内涵的方式推动学生知识的增长,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探究背后所隐藏的教学思想以及方法。
也就意味着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的定义或者是算法的预习,很难掌握数学学科所包含的逻辑思维。
过于简单的预习内容,也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三)预习缺乏针对性和成果反馈小学生展开数学学习依赖于主观经验的支持,如果所使用的一些方法不恰当,只会导致预习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例如在预习阶段只是针对教材中的公式或者是定律进行死记硬背,很难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者是系统性的逻辑思维,都与预习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小学数学自主预习习惯培养策略
student Parent society14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首要一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数学新课程新理念尤其重视对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新时代视野下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以数学新课程新理念为引领,如何从小学数学教材(文本)实际,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呢?1 构建自主预习的环境——预习习惯培养的前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芽,必须在自由、自主、自觉、自在、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知识强烈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首要一步便是必须学会自主预习,而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就必须为学生构建自主预习的广阔空间。
比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意识,同时,也理解、领悟、掌握了相关的预习方法,此时,教师则大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中高年级学生以自主预习的权利,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预习,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且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视域受限,故教师应对低年级学生的预习目标、预习任务与预习方式等加以“辅导”,进行“指点迷津”,以让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自主预习数学的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
2 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预习习惯培养的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小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培养的动力之源,要让小学生具有最科学的学习态度,掌握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入手。
(1)树立榜样,激发预习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预习能比较成功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向他人介绍自己预习的成功做法,将成功的预习经验与他人进行分享,以让同伴从中“吸取其精华”,这样,可以让这类学生从同伴的成功预习做法中获得预习的真本领,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预习习惯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摘要: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传统观念认为,预习是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很小甚至没有。
实际上,由于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而学生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预习能力将会对其数学学习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小学;预习;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一般而言,在小学教学中,学生预习的课程主要是小学语文,牵涉到数学课程的不多,甚至没有关系。
可能有些数学老师要求学生预习,但至于怎么样预习,如何预习,老师却讲得很少,只是随口一说。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学生自然也不会认真预习。
要知道学生学习知识是连贯的过程,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性,而预习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对数学课程的预习,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成绩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因此,老师要在预习方面给予学生指导,重视预习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策略,结合教学实际,有如下建议:
一、预习指导原则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出现问题,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久而久
之,学生的预习是可以见到效果的,可得到提升和锻炼。
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运算律”授课中,教材安排是从加法和减法过渡到乘法和除法的,考虑到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限性,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提出学习重点内容
学生一般是不知道学习重点的,因此在学生指导预习时,要提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把握。
此外,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统计和可能性”,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以学生陪父母卖水果为例,让孩子们统计不同水果的数量,这样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3.实施分层预习原则
一般而言,理解是主要的环节,当然也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学生自己预习的过程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前理解的过程。
一旦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就无法起到预习的效果。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指导。
要对学生实施分层预习原则,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二、具体指导策略
1.学生动手实践
一般而言,自己动手实践的东西,理解更加深刻。
而最新的课标就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一课中,在解释预习内容的环节,学生已经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但是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结论,他们并不理解。
在进一步的预习中,就可以激励学生去搞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让其动手去做、去探索。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形成了应用意识,提高了实践探索能力,发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理论结合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由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抽象而来的。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身边的实例可以更好地解释数学
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观察物体”的学习中,让孩子观察粉笔盒,用多盒粉笔组合出不同的形状,启发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属性的全面认识。
3.学生尝试例题
在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大量解答数学问题的环节。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提高预习效果。
指导学生养成在理解完数学知识之后自觉地解析数学例题的好习惯。
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不解题就看答案,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
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尝试自己解析例题,然后再看答案的对错,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而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答问题也是教学的要求。
4.及时发现问题
既然是预习,学生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预习过程正是发现问题的环节。
教师要告诉学生预习并非自学,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应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解决,但是并非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要在预习时解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发现了问题,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老师讲解,才会形成有目标的学习习惯。
总之言之,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和疑问进入数学课堂,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勤林.先知能先觉吗:关于数学课预习的一点感悟[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2]虞萍.指导小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j].江西教育,2009(6). [3]张安秀.如何让预习落到实处评论推荐[j].甘肃科技纵横,2009(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