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力不是天生所具有的,它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教师作为教育者和课程的实施者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在教改的实践中,我着重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综合素质合作创新读图阅读质疑实践能力

社会在不断改革,课程改革也已与时俱进。《历史与社会》正是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之一。在课程改革中,新教材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大量地理名词,增加了相当分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继承了减少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内容的综合性。教材这样的化难为易的编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强化了对学生方法的训练,提供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上收集资料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视野的扩大。再说课程改革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要求社会课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强调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重视实践活动和获得社会经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经过两年的教改实践,我深有感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与社会》将历史、地理和社会知识综合起来,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突破了学科界限,又更好地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久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而且贴近现实,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识别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每一课题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想到很多与此相关的课外内容。针对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特点,在授新课前,我让学生讲些与历史、地理、时事相关的内容。有的同学讲《地理百谜》,有的讲《历史故事》,有的讲《东方世界》栏目,有的讲《科学时空》。这样不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地进行整合,并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的能力。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教学格局。我在社会课承认差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例如,调动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发挥特长生的特长,注重给胆小的同学“发言”的机会,为“淘气”学生提供他们活动的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再如,社会课中经常开展一些调查,如“到社区调查”社区如何为居民创造方便的生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定调查计划:时间、地点、调查路线、调查对象、调查报告的提纲撰写等。完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教师只是提供一些供他们参考的意见。尽管开始学生的调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每个组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后,他们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以后的调查积累了经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每一位学生的观察、组织

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参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时代在呼唤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习兴趣。社会学科本是许多学不重视,马马虎虎对待的学科,现今又不算中考成绩,这样一来,给教学带来更困难。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这种情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故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语),在社会教学中,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兴趣,如针对学生正处于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旺盛时期的特点,突出社会教学内容的趣味化,这是加深学生印象,引起兴趣的途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画,搜集实物或制作教具等,配合课文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其兴趣。这是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兴趣”。

2.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的欲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更不能打击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让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持久,让学生在尊重和鼓励的氛围中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教学具有开放性。表现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师生交流的互动性。开放性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战争发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果会如何?你希望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吗?为什么?答案是多种多样,理由是百花齐放,学生在讨论辩驳中产生了许多智慧的火花。

4.给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相互间汇报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有时我还开展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自己导、自己演,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自信。如《张骞出使西域》就曾表演过。

四.培养学生从图象中挖掘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读图能力。

图象是反映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图象是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必备工具之一。

新教材图像系统完整、类型多样、版式活泼,有地图、景观图、照片、示意图、统计图等。其中七年级上册,则增加了许多景观图,力求在知识传授上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新教材的图像内容相当丰富,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了信息资源,为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可能。新教材的图像比较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较多的文字内容,图文并茂,图与文有机配合,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由于文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的“畏图”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形象、直观、生动的图像,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例如《自然环境》这一课中讲述“气象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