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合集下载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四、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与国际企业管理的区别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是对国际社会的共同事 务的管理,而国际企业管理是跨国公司或者类 似企业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相对国际社会的 公共事务管理而言,国际企业是管理其内部的 “私事”。
第三节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学的含义、研究 内容与学科属性
一、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学的含义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学就是关于如何具体处 理、控制、协调、缓和、缓解、解决国际公共 事务和国际公共问题的系统见解。
二、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有一定的管理强制力,但没有类似国际企 业管理和国家管理那样强有力的权力中心 (二)协商是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即使是具 有强制力的国际组织对相关事务的管理也主要 是采取协商方式 (三)需要面对强大的阻碍管理的力量
三、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与国际管理、全球管理的 区别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与国际管理的区别。从 逻辑上说,国际管理包含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和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与全球管理的区别。全 球管理也被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者指称为全球各 种类型的管理。
第三节 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一、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界定与特点 跨国公司往往是所有权、管理、生产和销 售活动跨越几个国家管辖范围的寡头统治公司。 它的构成是:总部设在某个国家,一批子公司 设在其他一些国家。
(二)跨国公司对国际公共事务的参与 (三)跨国公司可以促进国际争端的解决 二、非政府组织 (一)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非政府组织是各国民间的团体、联盟或个 人,为了促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 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 而建立的一种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联合体。
第二节 国家
一、国家对国际公共事务的管理 国家对国际公共事务的管理,主要通过以 下方式进行: (一)多国协作 (二)非当事国调解国际冲突

公共事业管理 三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三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二、当代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 1、民营化 鼓励第三部门介入
所谓的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不以 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根据第三部门的服务对象的不同,第三部门可以分为公益性组 织与互益性组织两大类。 对于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西方各国除了给予认可和发展空间 外,通常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 对于互益性组织,鼓励社区开发公共事业,比如成立社区保安 巡逻队,合作开发低廉住房,由社区代表和教师代表、学生家 长代表一起推动公立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等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一、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发展历史 3、“全面改革时期”的西方公共事业管理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领域范围方 面仍继续了其原有的扩张势头。 另一方面,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各国,先后在公共事 业管理领域推行了以民营化和地方分权化为特征的改 革。 由中央集权变成了地方分权,由原来的政府垄断经营, 变成与私营部门(也包括第三部门)建立战略性公私 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五、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 1、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物品属性理论的发展 物品属性理论认为,可以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对物品 进行分类。
可竞争性 可排他性 纯粹的私益物品:衣服,鞋 (低成本) 子,面包,冰淇淋等 公共池塘资源:地下水、公 不可排他性 共草场资源、公共池塘里的 (高成本) 鱼等 非竞争性 俱乐部物品:电影院、图书 馆、自来水管道网等 纯粹的公益物品:国防、外 交、消防、路灯等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外事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外事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外事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外事管理的基本概念外事管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外交、外交、法律、信息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

外事管理是国家对外交活动和对外经济活动行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国家与国际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关系的核心要务。

外事管理包括外交事务管理、外交信息管理、外交关系管理、国际法律事务管理、对外经济合作管理、国际组织与会议管理、外交人员管理、领事事务管理、公民权益保护等。

二、外事管理的基本原则1.尊重国际法尊重并遵守国际法是外事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国际法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别国内法和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

外事管理必须遵守、尊重国际法,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公平正义。

2.维护国家利益外事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所获得的物质和政治上的利益,包括国家安全、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独立和国家生存权利。

外事管理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3.遵循外交礼仪外事管理必须遵循外交礼仪。

外交礼仪是指国家之间在外交活动中所遵循的礼节、规矩和仪式。

外事管理在处理外交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外交礼仪,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

4.坚持外交独立、自主外事管理必须坚持外交独立、自主。

外交独立是指一个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扰和控制。

外事管理必须坚持外交独立、自主,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5.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是外事管理的重要原则。

国际和平与合作是国家之间和国际社会之间正常关系的基础。

外事管理必须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三、外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外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交组织、外交设施、外交人员、外交资料、外事专门机构等。

1.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对外交事务的总体原则和大政方针。

国际公共管理与全球治理

国际公共管理与全球治理

国际公共管理与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如何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国际公共事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研究有关国际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的概念和原则。

国际公共管理是一个包括国家、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它是指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来管理和治理涉及到跨国界的公共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贸易、移民、能源和安全等诸多方面。

国际公共管理的目标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些公共问题,以便让整个世界的人们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全球治理是国际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和机构来管理和解决公共问题。

全球治理的目的是强化国际合作和协调,以便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加平稳和可持续的发展。

全球治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法、制度规则、组织机构等。

在国际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权力和资源的分配。

因为每个国家都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权力,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如何合理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一般来说,国际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公正、民主和透明。

这些原则要求国际社会在制定和执行规则和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所有成员的利益和声音,而不是只关注一部分国家或利益集团。

此外,国际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还要注重合作和协调。

因为各个国家的利益存在不同,所以在处理国际公共事务时,不能采取单刀直入、单方面决策的方式。

这时候,各方需要在并行、交流和协作中找到共同点,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国际公共管理与全球治理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课题。

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合作和繁荣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方永新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是对国际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需选择合理的管理工具。

从工具主义、过程主义、权变主义和建构主义四个视角梳理国际公共管理的工具理论。

按照强制程度将管理工具分为自治型、参与型、混合型和强制型四种,根据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了国际争端解决中的管理工具选择模型,提出不同的管理工具选择的依据,并通过现实案例进一步加以阐释和深化。

国际公共事务与国际公共问题国际公共事务的含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

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不能只为供给方单独享有,而是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

因此,从形式上看,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

国际公共事务和全球问题的关系2020年是世界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件又一件极具深远影响的国际大事的发生。

美国对抗中国的态势愈来愈烈,台海关系日益紧张,印度士兵屡次进犯……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国际局势暗潮汹涌,充满了变动的可能。

同时,我们相信这样的时局也使大家增强了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度。

因此,了解全球问题将帮助你了解更多国际政治领域资讯,加深对国际关系的了解,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掌握更多的专业学术知识。

国际公共事务与国际事务的区别这个农历新年假期,我们都在经历一场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冲击。

我愿意相信所有的相关参与者,本意一定是想努力把事件带往最好的结局。

当然,我们都看到了,此次公共卫生事件,跟全球之前的一些其他性质的公共事件一样,治理的过程往往都无法做到事事顺意,甚至有时候还会事与愿违。

盖因其性质上的“公共”的特点,导致相关参与方众多、相关利益方多元、相关关系者复杂、相关方目标不同……所以公共事件的有效治理在全球都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信息化时代,复杂网络结构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给全球的公共事务治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但数字化技术,也给全球公共事务治理创造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区块链。

浅析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和挑战以及完善

浅析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和挑战以及完善

浅析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以及如何完善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平凡,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而国际问题是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中矛盾特别突出的事务,这些国际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的事,这些问题关乎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这些问题包括人口问题,粮食短缺问题,生态恶化问题,资源,全球气候变化,战争与和平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每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的命运,因此国家间应通力合作,认真处理好国际公共事务。

国际事务管理不是各国的内部事务管理,而是国际公共管理,每个国际影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的管理中,作为世界强国或者大国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的事务管理中,各国协商来共同处理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和平和发展。

一、影响国际事务管理的制约因素1 现行的国际事务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足,发展滞后当今世界的国际事务呈现出全球化,敏感化,复杂化和严重化的特点。

但是现今的国际事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效不太明显,现行的国际事务管理制度无法解决如今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这些制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有机功能体系,各种机制间没有互相适应和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

全球化使得全球各国及个组织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复杂法,但如何让这些联系事务能得到更好的管理,而不是在联系中产生矛盾,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这些国际间的事务,让世界在和平发展中得到联系和进步,但目前国际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更好的来促进国际事务间的联系和发展。

2 国际事务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效力有限在国际事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及在管理中缺乏解决能力,很多时候解决突入其来的国际问题,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制度缺乏解决能力以及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使得这问题蔓延或者外溢,之所以国际事务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存在有限性是因为国际间没有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资源的分配体系有着剥夺感,不公平感,使得发展中国家不愿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或者不愿接受国际事务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存在把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制度视为一己之私利的倾向,当国际事务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利于其权益或者阻碍其与权益的实现,这些发达国家往往会采取单边主义行动,这些都是的国际公共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效力无效或者被限制。

公共事务管理措施

公共事务管理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
• 总结词:公共服务供给是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公共服务供给,政府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 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详细描述:公共服务供给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各类服务,以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社 会福利水平。公共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 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包括政府直接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模式。同时,政府还需要加 强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此外,政府还需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人 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特点
公共事务管理具有公共性、服务性、协调性和责任性。它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服务于社会公众,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事务管理旨在保障社会公 共利益的实现,通过协调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共
利益的实现。
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事务管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提供 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资源等手段,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 2 3

效率问题
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 设等问题,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质量问题
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可能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 务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 度。
提高效率与质量
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鼓励社会参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
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事务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维护 社会稳定。

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也在不断
出现和发展。

其中,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之一,这是因为全球化已经使国际事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
跨国合作和协调来应对这些挑战。

下面是关于全球治理的一些详细
概述:
全球治理是什么?
全球治理是一个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的术语,它涉及到整个世
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协调和管理。

它是通过跨国组织、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来自下而上地实
现的。

全球治理的原因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问题和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全
球化。

这些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自由贸易、非法移民、恐怖主义、
贫困等。

这些问题不能单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解决,需要跨越国界
的合作和协调。

这是全球治理发展的主要原因。

全球治理的趋势和挑战
随着全球治理的发展,一些趋势和挑战也出现了。

其中,以下
是几个重要的:
1. 多边主义的崛起:由于复杂的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
作和协调,在全球治理中多边主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各国需要共
同努力来制定符合全球利益的规则和制度。

1。

论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论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益 等 方 面 的公 共 事 务 ;
种均与具有广泛影 响 的全球 大众传媒 相互 作用 。
基 本 地 , 球 治 理 是 指 在 没 有 强 力 中 央 权 威 干 预 全
( ) 家 公 共 事 务 , 要 指 国 家 立 法 、 法 的 2国 主 司
公共事务 ; () 会 公 共 事 务 , 要 指 除 上 述 “ 家 ” “ 3社 主 国 、 政
第 3 3卷第 5期
21 0 1年 1 0月






V o133 . No. 5
0c . t 201 1
Sha gha a ge e tSc e e n iM na m n inc
文 章 编 号 :0 59 7 ( 0 1 0 —0 10 1 0 —6学 者 从 不 同 的视 角 出发 , 不 对 全 球 治 理 给 予 了 不 同 的 定 义 。关 于 治 理 的 各 种 定 义 中 , 全 球 治 理 委 员 会 ”的 定 义 具 有 很 大 的 代 “ 表 性 和 权 威 性 : 理 是 各 种 公 共 的 或 私 人 的 个 人 治 和 机 构 管 理 其 共 同 事 务 的 诸 多 方 式 的 总 和 ( TCGG , 9 5 。 它 是 使 相 互 冲 突 或 不 同 利 益 得 19 ) 以 调 和 并 采 取 联 合 行 动 的 持 续 的 过 程 。这 既 包 括 有 权 迫 使 人 们 服 从 的 正 式 制 度 和 规 则 , 包 括 各 也 种 人 们 同 意 或 以 为 符 合 其 利 益 的 非 正 式 的 制 度 安 排 。 而 治 理 在 世 界 层 面 上 一 直 被 主 要 视 为 政 府 间
基金 项 目 : 国家 社 科 基 金 规划 项 目及 上 海 市 重 点课 程 项 目阶段 成 果 。 作者 简 介 : 范徵 , 海 外 国语 大学 国 际工 商 管 理 学 院 院长 , 理 学 教 授 、 士 。研 究 方 向 : 上 管 博 国际 战 略 管 理 ; 文 婷 ,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国 际 工 商 管 理 徐 上 学 院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国际 战 略 管 理 。

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验和借鉴成为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期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综合规划与协调管理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综合规划和协调管理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制定综合规划,确保各个部门和项目之间的协同工作。

比如,日本在城市发展中采取了综合规划的方式,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各个方面纳入综合规划的框架,实现了城市发展的有序和协调。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加强综合规划和协调管理。

通过制定综合规划,将各个部门和项目纳入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协调管理,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高公共事业的综合效益。

二、市场化运作与竞争机制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机制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引入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机制,通过引入竞争,提高公共事业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英国在电力、燃气等领域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益。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激发公共事业的活力和创新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确保公共事业的公平和公正。

三、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国际上一些国家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比如,德国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征求市民意见,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民主化。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公共事务,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这一领域涵盖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公共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策划和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管等方面。

一、公共事务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公共事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规范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有效地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公平,并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公共事务管理还涉及到公共机构的内部管理和组织,包括领导层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培养等方面。

通过良好的内部管理,可以提高公共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二、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公正与透明原则:公共事务管理应当具备公正、透明和公开的特征,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正无私,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结果对外透明可寻。

2. 顺应公众需求原则:公共事务管理需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了解公众的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参与机制和途径,确保政策和服务能够切实满足公众的要求。

3. 科学与效率原则:公共事务管理应当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注重提高管理的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 风险规避与应对原则:公共事务管理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规避,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机制,确保公共事务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稳定和连续运行。

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政策研究和制定、组织协调、资源调度、监督评估等环节。

在政策研究和制定阶段,需要进行问题的识别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措施,并预测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组织协调和资源调度过程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调配合理的资源和力量。

在监督评估阶段,需要对政策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选择1、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特点(一)有一定的管理强制力,但没有类似国际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那样强有力的权力中心(二)协商是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即使是具有强制力的国际组织对相关事务的管理也主要是采取协商方式(三)需要面对强大的阻碍管理的力量2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国际组织国家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个人3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尊重当事国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实现国际公共利益原则当事方(参与方)平等协商和民主决策原则国际社会共同管理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法讼原则(按国际法规定处理问题的原则)4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与方法一、国际争端的分类第一类:法律问题第二类:政治问题第三类:混合型问题第四类:事实问题二、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分类以第三方介入与否为划分方式以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划分方式三、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方法(一)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1、谈判与协商2、斡旋与调停3、调查和调解(二)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1、仲裁2、司法解决四、国际争端的强制解决方法(一)反报(二)报复(三)平时封锁5、全球治理名词解释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是对包括国际公共问题在内的国际公共事务的处理、控制、协调、缓和、缓解和解决制定规则,特别是以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执行管理规则、运行和实现管理机制的活动。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民间团体和个人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而设立的各种机构。

非政府组织是各国民间的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了促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而建立的一种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联合体。

斡旋与调停是除谈判或协商以外常用的和平解决国际事务的政治方法,是指在争端当事国之间不能通过直接谈判或协商解决争端时,第三方善意地主动或应争端当事国的邀请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国直接谈判或提出建议,并直接介入以协助争端当事国解决争端的方法。

斡旋的特点是,第三方不参加谈判也不提出任何解决争端的方案。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则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的目标是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和和平稳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

首先,公共管理与国际合作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复杂和跨国化。

无论是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境犯罪还是公共卫生危机,都需要不同国家共同合作解决。

例如,联合国组织了各国领导人的气候变化大会,旨在制定一系列国际合作措施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这就体现了国际合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性。

其次,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需要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除了政府间的合作外,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和民间社会等各个主体也可以参与其中。

例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会等,在公共卫生、贫困救助等领域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此外,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制定公共管理的国际标准和规则,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再次,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需要注重平等与互利。

只有通过平等和互利的合作关系,才能建立起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合作网络。

在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各国之间应该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

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在资源共享、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等方面也应该互惠互利。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共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公共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事务也需要注重跨域合作和综合治理。

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和利益相关方,需要跨越国界和机构进行合作。

例如,在网络安全领域,各国需要共同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

此外,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跨国合作也显得至关重要。

综合治理的理念要求各国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要考虑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变得愈发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而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并分析其对于各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有助于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开展大型项目,共享资源和经验。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此外,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各国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次,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经验的交流和共享,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例如,联合国的《巴黎协定》就是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项重要合作成果,通过各国共同努力,达成了减排目标,保护了全球环境。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对于社会福利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福利领域,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借鉴其经验,提升自身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是各国合作的成果,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了公平、可持续的社会福利体系。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语言和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给交流和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各国可以加强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其次是利益分配问题。

国际事务管理基本知识

国际事务管理基本知识

国际事务管理基本知识国际事务管理,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其实啊,就有点像咱们家里管事儿一样。

你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谁负责赚钱,谁负责照顾老小,这就是一种管理。

国际事务管理呢,就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这种“家务事”管理,只不过规模更大,涉及的人和事儿更多更复杂。

在国际事务管理里,文化就像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家风。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就像不同家庭的家风不一样。

有些国家特别注重礼仪,就像那些家教严格,从小就教孩子各种礼貌规矩的家庭。

比如说日本,见面鞠躬的度数都有讲究,这就像一个家庭里对长辈说话要用敬语一样。

而美国呢,比较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就像那种很民主的家庭,孩子可以自由表达想法。

了解这些不同的“家风”,在国际事务管理里可重要了。

要是不明白,就好比去别人家做客,不懂人家的规矩,很容易闹笑话或者冒犯别人。

经济在国际事务管理里就像是家庭的收入来源。

每个国家都想让自己的经济发展得好,就像每个家庭都希望赚钱多一点。

国家之间做贸易,就像家庭之间互相交换东西。

你家种的菜多,我家织的布多,咱们就交换交换,大家都能得到好处。

但是有时候也会有矛盾啊,就像两个家庭做生意,一方觉得另一方给的价格不公平。

这时候就需要协调了,在国际上就有各种贸易协定和组织来管这些事儿。

比如说世界贸易组织,就像一个大家都信任的中间人,来确保贸易公平公正地进行。

政治呢,就好比是家庭里的家长决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体系,有的是民主共和制,有的是君主立宪制,这就像每个家庭家长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国际事务管理中,各国的政治决策会影响到国际关系。

就像家长的决策会影响家庭和邻居的关系一样。

一个国家做出的外交政策,决定了它和其他国家是友好往来还是互相敌对。

这就像你家决定和邻居是经常走动,互相帮忙,还是互相看不顺眼,不来往。

军事啊,这可是国际事务管理里的安全保障,就像家庭里的防盗门一样。

每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

但是军事力量也不是随便乱用的,就像防盗门不是用来随便攻击邻居的。

外事与公共事务管理制度

外事与公共事务管理制度

外事与公共事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本企业外事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加强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对外合作本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和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

第三条定义•外事事务:指企业在国内外开展的与外部单位、组织和个人的联系、沟通、合作以及其他涉及国际间事务的工作。

•公共事务:指企业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影响力、合规性、社会责任等相关工作事务。

第二章外事管理第四条外事联系人•企业设立外事联系人,由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担负。

外事联系人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沟通协调本领,并熟识国际礼仪与外事工作相关知识。

•外事联系人负责与外部单位、组织和个人进行联系和协商,并代表企业参加相关国际会议、洽谈和活动。

第五条外事活动申报•企业的外事活动需经过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申报料子应包含活动目的、举办地方、参加人员名单、预算经费等相关内容。

申报料子由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经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举办。

第六条外事资料管理•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负责外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

外事资料应分类保管,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应及时发布外事咨询、外事动态等信息,并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七条与外部单位合作•与外部单位合作需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并由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合作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合作内容,并注明停止条件和争议解决方式。

第三章公共事务管理第八条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应乐观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道德准则。

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定期公布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外事与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应建立和维护与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的联系,开展社会责任活动,并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九条企业形象管理•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的紧要构成部分。

外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外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外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度Introduction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system that involves the coordination and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such as health care, education, transportation, social welfa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s crucial for the well-being and development of any country, as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ts citize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s of several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best practices.United StatesThe United States has a federal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This structure presents a unique challenge for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as the responsibilities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are shared among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national defense,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state commerce, whil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and decentralization. This means that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lexibility in how they design and deliver public services to their citizens. However, this also leads to a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consistency in service delivery across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fragmented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with many different agencies and organizations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can often lead to duplication, inefficiency, and waste.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implemented sever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One such strategy is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Many stat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mplemen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to track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report on the results to the public. This allows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Another strategy the United States has adopted is the us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o deliver public servic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vol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to design, finance, and deliver public services. This has been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area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ocial welfare, where the private sector can br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efficiencies to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United KingdomThe United Kingdom has a centralized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 most public services being delivered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its various agencies.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focus on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accountability. Th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several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ing and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s to deliver public services.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use of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ing. This involves setting clear performance targets and standards for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using competitive tendering to award contracts to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se standards. This has led to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improved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In addition,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lso implemented market mechanisms to deliver public services, such as the use of vouchers and direct payments to citizens to purchase services from private sector providers. This has led to greater choice and flexibility for citizens in accessing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increased efficien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in service delivery.GermanyGermany has a federal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 responsibilities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shared amo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 16 stat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Germany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This has led to a more integrated and cohesive approach to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greater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in service delivery across different jurisdictions.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in Germany is the use of benchmarking and best practices to improve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involves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identifying best practices that can be replicated and scaled up across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This has led to greate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improved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In addition, Germany has also implemented a strong focus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citizen panels, public consultations,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to involve citizens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has led to greater accountability, transparency, and responsiveness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improved citizen satisfaction and trust in government.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system that involves the coordination and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each have unique approaches to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best practices. B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se different approaches,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our own country. This includes strategies such a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ing, market mechanisms, benchmarking and best practices,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 By implementing these strategies, w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account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our citizens.。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1.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创立:联合国(United Nations)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在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是一个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般政治性组织。

其筹建工作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41年的《伦敦宣言》;(2)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3)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4)1943年的《普遍安全宣言》;(5)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6)雅尔塔会议;(7)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规定在《联合国宪章》的序文和第1条及第2条中。

这3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宪章的纲领和核心。

《联合国宪章》第1条将联合国的宗旨规定为四项:(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二)发展各国的友好关系(三)促进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四)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原则:(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二)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四)禁止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五)集体协助原则(六)却是非会员遵行宪章的原则(七)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内政原则2.联合国的发展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1)大会General Assembly(2)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4)托管理事会Trusteeship Council(5)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6)秘书处Secretariat从管辖范围来看,这些机关可以分为:(1)一级机构。

联合国内并没有像一个国家政府那样统管其全部工作的权力中心。

大会,虽然职能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是一个审议机构,权力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创立:联合国(United Nations)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在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是一个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般政治性组织。

其筹建工作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41年的《伦敦宣言》;(2)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3)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4)1943年的《普遍安全宣言》;(5)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6)雅尔塔会议;(7)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规定在《联合国宪章》的序文和第1条及第2条中。

这3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宪章的纲领和核心。

《联合国宪章》第1条将联合国的宗旨规定为四项:(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二)发展各国的友好关系(三)促进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四)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原则:(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二)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四)禁止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五)集体协助原则(六)却是非会员遵行宪章的原则(七)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内政原则2.联合国的发展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1)大会General Assembly(2)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4)托管理事会Trusteeship Council(5)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6)秘书处Secretariat从管辖范围来看,这些机关可以分为:(1)一级机构。

联合国内并没有像一个国家政府那样统管其全部工作的权力中心。

大会,虽然职能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是一个审议机构,权力有限。

安理会,虽然可以做出对会员国有法律拘束力的决定,权力很大,但其主要责任只是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职能范围有限。

不过,从总体上分析,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掌握着联合国的主要职权。

此外,秘书处虽不是一个权力机构,但负责联合国的全部行政和秘书事务。

因此,这几个机关可以说是中央一级的,堪称联合国的第一机构。

(2)二级机构。

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虽然都是联合国明确管辖范围的主要机关,但按宪章规定,两者都是在大会权力下进行工作的。

因此,他们可称为联合国的第二级机构。

(3)司法机构。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除上述6个主要机关外,联合国还可以依宪章设立认为执行其这能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机关。

它们有常设的,也有暂时的。

有属于政治方面的,有属于经济、社会、技术等其他方面的。

如安理会的存在于1948—1950年的印度巴基斯坦委员会,经社理事会的自然资源委员会,经社理事会的人口委员会等等。

4.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

它最早被美国所控制,成了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侵朝战争。

20世纪60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

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5.新世纪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新世纪以来联合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联合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下列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

二、联合国改革:1、安理会改革安理会(Security Council – SC)职权安理会的职权主要是执行性的,它在联合国机构体系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关。

安理会有权作出根据宪章规定全体会员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决定。

安理会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主要责任。

安理会在联合国的6个主要机关中占据首要的政治地位。

最初,安理会由中、法、苏、美、英5个常任理事国和其他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到20世纪60年代初,联合国会员国增加到110多个,亚非国家占一半以上。

它们强烈要求扩大安理会已增加亚非国家的席位。

经过长达8年的讨论,于1963年修改宪章第23条,将非常任理事国名额扩大到10个。

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一出席并投票的会员国的2/3赞成票选出,任期2年;交替改选,每年改选5个。

改选时不得连选连任。

大会在选举非常任理事国时,应该考虑的条件主要是:为联合国所作的贡献大小;平衡的地理分配。

联合国本来是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意志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利用以前从未有过的有效手段保障和平。

战前存在的国际联盟留下了一份重要的遗产:为了停战,不可缺少所有主要大国的干预。

因此,为确保主要大国的干预,赋予了美国、苏联、法国、英国和中国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的特殊地位。

安理会改革的历史背景安理会改革工作小组于1994年1月开始活动。

联合国宪章第108条规定,修正案需要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大会2/3多数票支持才告通过。

否决权的使用和安理会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安理会改革显得更为急迫。

(在安理会的前25年中,否决权几乎成了苏联的代名词冷战结束后,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被提上日程。

1993年,第48届联大决定成立安理会改革专门工作组。

1997年3月,第51届联大主席拉扎利以安理会改革工作组主席身份提出安理会改革一揽子方案。

主要内容是:安理会将增加5个常任理事国(两个发达国家,亚、非、拉各一个国家),4个非常任理事国(亚、非、拉、东欧地区各一席)。

新常任理事国不享有否决权,对维和行动应缴纳一定比例的额外摊款;敦促现任常任理事国仅限于在根据“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时使用否决权;新常任理事国当选后的一周内即对《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将安理会通过决议所需的9票改为15票等。

几年来,每一届联大会议都对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但因为安理会扩大规模、增加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各类改革方案分歧都很大,难以取得广泛共识,改革迄今未取得实质进展。

最近,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4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纽约举行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4国将在今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06年各国立场中国:坚决反对强行表决任何尚存重大分歧的方案巴基斯坦:反对安理会增常立场不针对某国俄罗斯、加拿大:反对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四国提案英国、丹麦、乌克兰:支持四国提案朝鲜:日本没有资格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韩国:反对为安理会改革设置期限美国:不认为“四国联盟”提出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有助于加强联合国。

五常否决权评价所谓否决权(Veto,亦可称Veto right或Veto power)是一个通俗的名称,而不是正式的法律用语。

有关否决权的法律条文见之于《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七条: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这一条款的含意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任何实质性的决议草案都必须得到九票以上的赞成票,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才能通过。

如果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即使该决议草案得到九票以上的赞成,亦不能通过。

但常任理事国的弃权票不能阻止获得九票以上的决议草案的通过。

这就是所谓否决权的含意。

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和安理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不公平是阻碍安理会改革进展的根本性困难的主要原因。

面对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非常任理事国的投票几乎不具任何影响力。

需要说明,在国际政治中,非常任理事国的重要性殷情况而有所差异。

为了在安理会形成决议,15国中要有9国投票赞成。

因此,如果非常任理事国之间能够进行协调而达成协议,非常任理事国也能够团结一致,行使事实上的否决权。

5个常任理事国为了争取议案获得通过,至少要争取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同意。

“我对安理会改革不发表评论,我有否决权。

”当一位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被问及安理会改革时,他这样对记者说。

2004 年以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壮大”的国家强烈呼吁增加安理会理事国的席位,并且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终极目的,他们自恃人多、钱多,公开表示不当无权的非常任理事国,要当就要当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要打破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五常特权”。

其中以日本最为积极,小泉政权甚至把“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施政的纲领,作为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一个特征。

上述国家甚至组成了一个“倶乐部联盟”,共同向联合国施压。

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

针对日德印巴等国的“集体行动”,巴基斯坦、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和肯尼亚等12国也组成了一个“咖啡俱乐部”,反对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它们只希望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以使安理会少些特权,多些民主和透明。

在这种状况下,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显得特别关键。

出于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的需要,各常任理事国的表态耐人寻味。

美国在早先给日本开出“力挺”的支票后,看到今年为争取进入安理会各国“火拼”的劲头,一改去年的积极态度,转而趋于暧昧,表态相当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