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双学位班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双学位班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双学位班培养方案一、开设背景公共管理学院为适应我国对未来国际事务领域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全国还没有国际事务管理专业的情况下,发挥我校的多学科优势,结合我校大类招生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率先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
为提高我校学生管理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经与外国语学院等协商,现面向2006级开设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双学位班。
二、培养目标国际事务管理主要培养未来国际事务领域的领导者和高级专门人才。
双学位班将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外交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来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的能力,为从事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商界、传媒及非政府机构等有关国际事务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培养要求强调学科的融合交叉,要求学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际政治学的前沿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2)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3)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执行能力和较高的领导艺术,善于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国际事务管理任务。
4)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四、招生对象以外国语学院2006级学生为主,计划招生60名学生。
限制管理类学科学生报名。
学生通过现代教务系统进行报名,由公共管理学院进行审核确认。
五、教学管理由浙江大学教务处统一管理,由公共管理学院按计划确认相应学期开设课程并落实教学任务。
由公共管理学院具体负责教学工作。
本双学位班的基础课、必修课实行单独开课,授课时间为晚上和双休日。
2011级培养方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涉外行政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扎实掌握涉外行政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适应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能够从事行政管理以及涉外行政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专业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掌握行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复合型、应用型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特别是涉外经济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3.具备从事行政管理与政策的分析能力,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等,能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其中的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学分要求学生毕业所应取得的最低总学分为173学分,其中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
1.课程学分为145学分⑴公共基础课93学分1其中:政治理论与思想品德类课程 15学分英语类课程 26学分体育与健康类课程 4学分中文写作类课程 2学分文学与艺术类课程 2学分人文基础类课程 6学分数学类课程 16学分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 4学分经济管理法学基础类课程 18学分⑵学科基础课36学分其中:必修课 20学分选修课 16学分⑶专业方向课 14学分⑷任意选修学分 2学分2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见本培养方案P.3。
2任意选修学分选课范围:本专业规定公共基础课限选课程组和学科基础选修课课程。
⑴学生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相应学分。
⑵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计算规则:社会实践50学时计1学分;专业实习30学时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20学时计1学分。
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通过论文答辩。
⑷学生必须取得学校规定的第二课堂学分。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方案(2018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政治学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公共管理学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均为全国同类学科建设最早单位之一。
学院还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培养单位之一。
学院学科优势突出,办学实力雄厚。
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1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I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985工程”二期拓展项目。
学院还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智库、1个湖北省改革智库、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两个一级学科在各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公共管理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
学院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91人、离退休教职工30人。
在职教职工中,专任教师72名、机关管理人员1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讲师15人。
学院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1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3位(第一首席1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员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人才2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2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珞珈青年学者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教学名师1人;国家精品课程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10-公管辅修专业培养计划2012
浙江理工大学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辅修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具备公共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在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以现代公共管理科学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胜任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
知识要求:数量分析和统计知识、计算机基础及管理应用知识、政治学和行政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公共事业管理实务知识、方法工具知识等。
能力要求: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力;掌握先进管理方法及技术,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要求: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法规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
三、学分要求最低毕业学分:60学分未修得最低毕业学分,但总学分达30学分及以上者学校发给辅修专业学习证书;30学分以下者,该课程按通识选修课计入学生主修专业成绩单。
四、课程设置及进程注:1.必修课48学分,选修课28学分。
2.备注栏中带“▲”为集中笔试课,带“★”为实践课。
五、说明取得本辅修专业毕业证书必须至少修满60学分(含毕业论文),其中必修课须修满48学分,选修课至少要求修满12学分。
六、课程简介1.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历史和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环境和组织文化,管理的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和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会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思考有关管理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基本能力,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的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本专业强调培养学生兼备宏观的政策分析与规划思维,以及微观的管理技术与技能。
二、毕业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具备宽广和坚实的基础。
熟悉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工具等;熟悉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熟悉社会学以及法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专业知识扎实。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学、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公共事业管理必需的多视角、多目标、多主体分析的宏观思维格局与价值判断能力。
熟悉常用的管理工具与方法,掌握社会调查技术,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具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具有较强写作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素养、社会人文情怀、哲学与逻辑思维等文化素质;熟悉政策法规,掌握管理方法与工具,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具备胸怀宽广、细心缜密、阳光上进的心理素质。
三、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双学位的学生,主修专业学位必须是非管理学学位,并且必须预修有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以上的高等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并完成公共基础必修课23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19学分、专业限修课不少于14学分、2个学年论文学分和毕业设计(论文)12学分,共计不少于70学分。
符合《西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辅修与双学位管理办法》规定者,方可授予本专业双学位证书。
二学位 培养方案
二学位培养方案二学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一学位的局限性。
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获得二学位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
二学位培养方案是指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再学习一门不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学科,以获得第二个学位证书。
二学位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一定的学分要求和选修课程,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学习计划完成相关课程和考试。
二学位的培养方案有很多优点。
首先,获得二学位可以扩展个人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在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其次,二学位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在求职市场上,具备多个学位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因为他们拥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不同领域的工作。
此外,获得二学位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要制定一份有效的二学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主修专业和想要获得的第二个学位的领域或相关领域。
这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并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要求相结合。
其次,需要了解学校对于二学位的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规定,包括学分要求、选修课程和考试等。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课程,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学业。
此外,还需要与导师和教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和困惑。
在实施二学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精力,避免主修专业和第二个学位的学习冲突。
其次,要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尽量选择与主修专业相关的第二个学位,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
此外,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人脉和实践经验。
二学位培养方案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获得第二个学位,可以扩展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
4行政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4.8)
行政管理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中文版)(专业代码:120402)一、专业简介在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指引下,在山东大学本部和威海校区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与山大青岛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学科建设上“一体化”发展,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将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专业,教学上实行教授课程负责制,部分核心课程由总校教授负责,提升教学质量。
2002年行政管理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行政管理专业在山东省具有一定的影响。
行政管理系师资结构合理,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分别在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有造诣,且拥有丰厚的理论底蕴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多年来,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等均有与行政管理相关的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2019年将开始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合作,联合培养行政管理本科、硕士研究生。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优势,就业率高,毕业生遍布全国30多个省份、地区,或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及管理工作;或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成为行政管理科研与教学的后备力量。
本专业学生持续稳定地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学生质量深受各校好评。
众多学生进入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深造,其中行政管理双学位学生在英国等不同国家的高校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深造,毕业后成为不同领域的重要人才。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从全校其他专业大二学生中招生。
毕业学分:70学分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标准学制:3 年允许修业年限:5 年二、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基本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行政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具备领导、经营、策划、调研、沟通能力,以及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修双学位培育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培育计划一、培育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具有系统、扎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技术的,能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集体和基层党、政、群、工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具有必然调查研究能力,能够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完成一般行政工作任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材。
二、培育规格一、德育方面酷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大体原理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自觉保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割裂,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遵法。
二、智育方面掌握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公函写作等大体理论和大体技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体观点和科学分析方式;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大体素养和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育方面具有必然的体育和健康生活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大体技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一年半总学时:493学位:管理学学士学生修完本专业辅修的全数课程,成绩合格,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通过论文答辩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本专业辅修必需完成9门课程的学习,修满29个学分。
本辅修专业设置的课程有: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电子政务、公共关系学、公共危机管理。
一、《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进程。
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进程的普遍规律、大体原理和一般方式的科学。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同学们!咱们这个公共管理专业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专业。
它可不是只管管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呢。
小到社区的垃圾处理、老人照顾,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和咱们这个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单说,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序、更公平、更高效。
二、培养目标。
# (一)总体目标。
咱们这个专业要培养出的是那种全能型的公共事务小能手。
不仅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发现社会问题,还得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无论是在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还是企业的公共事务部门,都能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为公众利益冲锋陷阵。
# (二)具体目标。
知识方面。
1. 得把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了,像什么公共政策啦、公共组织啦,这些就像是咱们的武功秘籍,得烂熟于心。
2. 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共事务管理知识,比如说教育领域、卫生领域、环保领域等等。
这就好比是了解不同门派的功夫,遇到啥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能力方面。
1. 沟通能力得杠杠的。
要能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上到政府官员,下到社区居民,都得能聊得来,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出去,还能理解别人的需求。
这就像是学会了多种语言,能在不同的人群中自由穿梭。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上的公共事务问题就像一个个小怪兽,咱们得学会分析它们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打败它们。
3. 组织协调能力也不能少。
有时候一个项目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一起合作,这时候就得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素质方面。
1.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咱们学这个专业可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要为了公众的利益着想,就像那种心怀天下的大侠一样。
2. 还得有创新精神。
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管理也不能总是老一套,要能想出新点子、新方法,让公共管理更加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咱们的思想灯塔,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城市和乡镇的公共事务管理为特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现代行政管理特别是从事城镇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宏观的政治学、管理学和行政学思维,以及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基本管理能力;2、熟悉现代城镇公共事务管理业务,具备在城镇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从事各类公共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4、具有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5、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1、开展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和辅修其他专业和学科课程,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城镇管理的一线,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专业见习、专业调研和专业实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3、通过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挑战杯大赛等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共管理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培养方案第1篇公共管理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在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新时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公共管理培养方案,为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共管理人才提供指导。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员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公共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公共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员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协调沟通、组织实施等,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公共管理理念。
三、培养对象1. 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2.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3. 有志于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研究生。
四、培养内容1. 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包括公共管理导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与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等。
2. 政策法规与实践:包括我国公共管理的政策法规、实践案例、国内外公共管理改革动态等。
3. 能力提升课程:包括领导力与决策、协调沟通、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危机管理等。
4. 素质拓展课程:包括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心理健康、创新思维等。
五、培养方式1. 面授课程: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公共管理相关课程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践案例,使学员深入了解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度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分享公共管理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5. 实践锻炼:结合学员工作实际,安排一定期限的实践锻炼,提升学员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对第一学位专业学业优良又学有余力、并对行政管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具有更敏锐的意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专业的能力认识和分析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为将来更好从事其第一专业工作与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引领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奠定良好的多学科专业基础。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按照学分制管理,行政管理第二学位一般需要2-3年完成。
学习结束后,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颁发行政管理第二学位证书:1、符合行政管理第二学位学分和综合论文要求;2、符合所在院系(第一)学士学位要求。
如在读期间第一学位延期学习,则第二学位学习相应顺延。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要求40学分,其中课程28学分,公共管理实践与综合论文训练12学分。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必修课选6门,18学分经济学原理3学分政治学基础3学分中国国情概论3学分组织与管理学基础3学分公共管理概论3学分社会研究方法3学分公共政策分析基础3学分2.限选课 10学分公共经济学3学分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领导力2学分公法基础2学分公共事务伦理2学分社会政策概论2学分电子政务2学分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2学分公文写作2学分公共演说1学分沟通技巧1学分政府绩效管理2学分公共政策前沿1学分公共管理前沿1学分公共危机管理1学分中国外交战略与政策2学分中国统一与台湾问题2学分3.公共管理实践与综合论文训练公共管理实践2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精)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一、学院简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和学科体系。
初步形成以政治学为基础平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传统优势,以国际政治为强点,以行政管理为新点和亮点的学科优势。
本学院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定位是:以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本学院现有一个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一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一个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
本学院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即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党史党建、MPA(公共管理硕士)。
本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其中政治学科有3个专业,即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管理学科有1个专业,即行政管理。
现有的4个本科专业,实行全院统一招生,设置一年半的政治学科公共课程平台,二年级下半年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
二、专业简介行政管理专业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于90年代初恢复重建的专业。
它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以政府管理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加,这客观上使得尽力和完善公共管理学科,努力培养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高水平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呈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
从专业特点上看,行政管理是一个以管理学、政治学、公共经济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而且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
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需求。
为了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很多大学开始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并探索双学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目的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掘机会的能力。
内容专业课程在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中,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业,并且需要在两个专业中分别选择不同的课程。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工程管理基础理论、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工具和技能,如微软项目管理软件、问题解决技巧、领导力等。
对于其他专业,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的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建筑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的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职业竞争力。
实践项目在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中,实践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工程管理能力。
实践项目可以包括校内或校外的实习、研究项目、竞赛项目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并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
学术培训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还包括学术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术培训可以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通过参加学术培训,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工程管理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结工程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是一种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并且可以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双学位班培养方案
一、开设背景
公共管理学院为适应我国对未来国际事务领域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全国还没有国际事务管理专业的情况下,发挥我校的多学科优势,结合我校大类招生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率先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
为提高我校学生管理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经与外国语学院等协商,现面向2006级开设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双学位班。
二、培养目标
国际事务管理主要培养未来国际事务领域的领导者和高级专门人才。
双学位班将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外交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来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的能力,为从事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商界、传媒及非政府机构等有关国际事务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培养要求
强调学科的融合交叉,要求学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际政治学的前沿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2)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3)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执行能力和较高的领导艺术,善于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国际事务管理任务。
4)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四、招生对象
以外国语学院2006级学生为主,计划招生60名学生。
限制管理类学科学生报名。
学生通过现代教务系统进行报名,由公共管理学院进行审核确认。
五、教学管理
由浙江大学教务处统一管理,由公共管理学院按计划确认相应学期开设课程并落实教学任务。
由公共管理学院具体负责教学工作。
本双学位班的基础课、必修课实行单独开课,授课时间为晚上和双休日。
选修课由学生通过跨专业选课形式修读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由公共管理学院组织落实。
毕业论文由公共管理学院落实,其中外国语学院学生可用全外文撰写国际事务管理方面的毕业论文(外语学院
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外语方面、国际事务管理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国际事务管理专业方面),同时作为双学位班和外语专业的毕业论文。
六、修读学分与证书发放
双学位班的修读学分为60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
在获得第一专业学位的前提下,修读并完成第七条的所有课程和教学环节,经审核通知后,学生取得由浙江大学发放的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该班以双学位为主,如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可经申请后转为辅修,辅修学生须在修读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程(带*的课程,共31学分),才能取得由浙江大学发放的行政管理(国际事务管理)辅修证书。
七、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200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