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10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第10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第10课

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后|1.建构史构系统是史学的重要方法。

如中空白a、b 相,填上 ()A.开埠通商/ 商品市B.开埠通商/原料地C.片走私/ 自然解体D.片走私/ 白外流2.片争前,制英航行作的关是其中国沿海缺少地理知和正确的海。

此,片争期,英在中国沿海睁开大范水文,一行并无遇到清的干。

明() A.中英合国力差距巨大B.清代海上事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准充足D.清政府缺少近代海念3.“金陵城中,大府主和不主⋯⋯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江断行旅。

” 描绘的史象是()A.《天津条》的B.《南京条》的C.片争的爆D.清代官无能4.1842 年中英《南京条》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来往,均不行妄到随意游行,更不行入内陆易。

”此定 ()A.表现了对中国主权的保护B.成为鸦片战争再次迸发的借口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来往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5.美国公使认可说:“我们的国旗以前用来包庇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无赖、流氓”。

美国公使包庇“无赖、流氓”的依照是() A.口岸贸易权B.海关管理权C.洋人传教权D.领事裁判权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鸦片战争不单是英国对中国的成功,并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成功”。

文中的“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成功”从实质上是指() A.工业文明的成功B.议会政治的成功C.军事技术的成功D.对外政策的成功7.下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斗中外兵力对照状况( 单位:人) 。

由此可知 ()中国战斗时间英法英法联军军队第一次广州战斗1856.1043915 000虎门之战1856.11 1 380 1 700第一次大沽战1858.5660518 1 17810 000八里桥之战1860.9 3 500 1 500 5 00034 000A.裸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使中外反动权力进一步勾通D.清代军队纪律松散8.1857 年英法联军攻克广州后,向来控制着广州城。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2、对于《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看重的是把条款中“割让”换成“赏借”二字。

这说明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C.认为丢失香港意义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3、道光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指示守御军队“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使聚而歼旃”。

材料表明道光帝()A. 是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B. 精通海上、陆地作战战术战略C. 准备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 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A.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B.西方国家企图攫取更多权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D.总理衙门拒绝公使进驻北京5、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园待遇C.永久居住及租地权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6、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是()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7、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8、某班同学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提供了四种观点,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清政府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英国渴求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中国属于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D。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0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选择题1.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

”其意在说明( )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故B项正确。

2.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

这项条款( )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C.促使中英贸易迅速增长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的关税制度趋于程序化,这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的进步,故选B项。

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关税制度趋于程序化,中国海关自主权的丧失主要指的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A项错误;材料与中英贸易的增长无关,C项错误;材料与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无关,D项错误。

3.蒋廷黻说,《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的人对某些条款最是痛心,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材料中“最是痛心”的条款是指( )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答案:A 解析:本题由材料可知,这些人之所以痛心是因为“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只有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鸦片战争》课后作业班级姓名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捐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是第一个侵略中国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它A、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市场C、要开辟鸦片市场,完成资本积累D、已侵略了印度,有侵华阵地3、《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做公允用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是被迫对中国作出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4、清朝时期,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

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请回答:这件事最早发生在哪一年以后?这个商人指的是哪一个条约?()①1842年②1844年③1856年④1858年⑤《南京条约》⑥《望厦条约》⑦《天津条约》⑧《瑷珲条约》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⑧5、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

这批国宝被劫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中、法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6、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A 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B 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C 都推动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D 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2019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10【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10【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10【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商人的权力________ ________ B .国王的权力C.平民的权力 _________________ D.教会的权力2. 1734 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B .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3. “ 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

这个“政治大厦”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B.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C.法国——共和政体D.德国——联邦制君主立宪制4. 1781 年后,新生美国的政治体制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为此, 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确立了( )A.邦联体制 ___________ ________ B.民主共和制C.联邦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 D.君主立宪制5.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 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 实行责任内阁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③议会都是两院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④ ___________ B.①③④C.③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①②④6.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帝国皇帝。

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及答案历史是高中历史的重点学习科目,那么必修一历史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了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B.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活动C.宣告中国禁烟运动取了伟大胜利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2.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4.19世纪中期,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该战争的特点不包括( )A.战火从广州燃起,并烧到北京B.英法联军曾焚毁京郊的圆明园C.战争在中国政治中心地区进行D.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下列通商口岸,按其开放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②上海③天津④苏州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6.下列表述中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的是(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准许华工出洋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开放通商口岸7.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广阔。

”“门户开放得更广阔”的表现是( )A.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B.取得了“领事裁判权”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D.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清政府建立的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军机处B.十三行C.五口通商大臣D.衙门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D.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10.一部小说有这样的情节:“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思之窗】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本课测评: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学习延伸】(略)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思之窗】: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

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课练: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课练: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课练:答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C C A C D C(1)西周分封制(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3)作用:巩固了西周对占领区的控制,建立了一套比商代方国制度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制度。

不能。

血缘关系不能维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D C B D C C(1)神话君权,体现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

(2)①皇权之上,皇帝地位不可僭越。

②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③秦朝中央存在三公九卿。

(3)①吸取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的历史教训。

②适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需要。

(4)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 C D A A A(1)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过大,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3)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4)①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②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③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人浮于事,难以对地方实行有效的治理。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C B D D B B A(2)丞相专权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没有(1分)内阁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分)(4)废除丞相后,皇权不受制约,政治更加腐败.(1分)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答案:D A D D B B A(1)不是;公民指的是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男子可以参与政治,男子是统治者,女子是被统治者。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0 鸦片战争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0 鸦片战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限时20分钟)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A.鸦片泛滥B.虎门销烟C.列强暴行D.五口通商A[材料“竹枪一杆……铜灯半盏”反映了当时中国鸦片泛滥的现象,故选A项;虎门销烟是严禁鸦片,排除B项;材料“未闻枪声震天”和“不见烟火冲天”说明,与列强入侵无关,排除C项;材料“竹枪”和“铜灯”都是中国事物,与五口通商无关,排除D项。

] 2.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成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中国在枪炮逼迫下走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

自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根据题干“这场战争成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中国在枪炮逼迫下走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 3.“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故B项正确;参不参加国际大家庭是各国的内政问题,而不应当是侵略战争爆发的根源,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D 项与材料不符。

]4.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

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材料提到“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答案(完整)概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答案(完整)概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问题解答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思考】1.在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有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这些遗存有哪些特征?答案提示:略。

可以列入当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中予以解答。

在必要时,“邻近地区”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读恩格斯的话,应当怎样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答案提示:应当看到,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氏族制度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

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

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

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

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思考】1.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

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答案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朝议”形成影响的。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课 鸦片战争+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课 鸦片战争+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时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时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时鸦片战斗一、选择题。

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从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禁烟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A.整肃吏治,消退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2、英国发动鸦片战斗之所以不行避开,其最主要的缘由是(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冲突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据统计,19世纪40年月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确定值毁灭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毁灭的主要缘由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斗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4、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

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大事及条约内容是( )A .鸦片战斗和《南京条约》 B.其次次鸦片战斗和《天津条约》C.甲午中日战斗和《马关条约》 D.其次次鸦片战斗和《北京条约》5、两次鸦片战斗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的是 (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把握清政府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右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

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 000万两白银。

——《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打算在十三行行商中就地筹措战斗赔款。

人教版(2023年高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2023年高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清人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材料所反映的明代宦官乱权的制度前提是A. 废丞相,权分六部B. 六部代替皇帝批红C. 设内阁,票拟御旨D. 殿阁大学士的设置【答案】D【解析】依据“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可知,明代的为了限制内阁的权力,设司礼监以牵制,导致宦官乱权的现象,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废丞相,权分六部的信息,故A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不可能票拟御旨,故C项错误。

选择题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A.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 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 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A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明初朱元璋时废除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全国政务,故B项错误;内阁不是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D项正确。

选择题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君主专制顶峰的梦想。

”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 1位B. 2位C. 3位D. 4位【答案】C【解析】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故明太祖的话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的话符合史实;隋唐时期中央实现三省六部制,故唐太宗的话符合史实;清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雍正的话符合史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试题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题一、单选题1.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

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这种现象反映出()A. 中国人的封闭愚昧B. 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C. 对英作战指挥失误D. 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2.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 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 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 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 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反映出A. 民众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B. 民众早已习惯隔岸观火C. 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D. 政府与民众未达成一致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试图射击他。

这一描述反映出A. 英军侵华战争的正义性B. 中国人民的强烈爱国精神C. 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D. 清政府主动组织人民抗敌1/ 85.1841年,看到英军炮火几乎炮炮皆准,参赞大臣杨芳认为其中定有邪术,他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遍收民间马桶,载于竹排之上,抵抗英军进攻,结果惨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下图为1919年的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马关条约》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权益B.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合法的C.外争国权失利引发了五四运动D.弱国无外交,中国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时政漫画时间“1919年”、图中文字信息“山东”和日本人把脚伸向山东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自身权益无法收回的情景,故选D项。

答案:D2.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这表明(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解析:材料核心信息:国民党放弃了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形势需要新政治力量领导和推进民主革命,例如无产阶级和中共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国民党是“无力参与”而非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A项排除;近代中国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排除;上海“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得到社会认同,C项排除。

答案:D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与目标,符合中国的实际,故选C项。

答案:C4.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其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B.广州国民政府成立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北伐战争达到高潮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故选C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0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0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B [根据材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可知,该学者主要是从思想启蒙方面来评价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

] 2.一条小船,一次会议,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发动武装起义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开展国共合作D.领导工人运动D [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故D项正确。

]3.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

这一做法有利于( )A.改组中国国民党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C.壮大中国共产党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B [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

]4.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C.没有坚持无产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D.没有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 [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国民党右派不断妥协退让,放弃了党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 5.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0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下图为1919年的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马关条约》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权益B.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合法的C.外争国权失利引发了五四运动D.弱国无外交,中国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时政漫画时间“1919年”、图中文字信息“山东”和日本人把脚伸向山东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自身权益无法收回的情景,故选D项。

答案:D2.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这表明()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解析:材料核心信息:国民党放弃了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形势需要新政治力量领导和推进民主革命,例如无产阶级和中共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国民党是“无力参与”而非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A项排除;近代中国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排除;上海“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得到社会认同,C项排除。

答案:D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与目标,符合中国的实际,故选C 项。

答案:C4.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其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B.广州国民政府成立C.国民党“一大”召开D.北伐战争达到高潮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故选C项。

答案:C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

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要求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虽然是无产阶级政党,但是面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所以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是国民党的追求,不是共产党的追求;B选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共产党的追求,不是国民党的追求;D选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国民党的追求,不是共产党的追求。

答案:C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

答案:B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

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对敌我力量对比进行了全面分析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把力量收缩到农村中去,有利于探索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提供条件,故答案为A项。

B项,“右倾错误”与材料中“全面进攻”不符,排除;C项,共产国际主张“城市中心论”而不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项,当时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正确的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对比,排除。

答案:A8.下图是中共中央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连环画,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站起来,手里拿着那份毛边纸的铅笔记录稿,义正词严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李德是‘瞎指挥’”。

下列各项符合这次会议的是()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B.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C.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D.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解析: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故选A项。

答案:A9.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红军长征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战略转移,和“伟大传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10.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C.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D.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析:根据时间“1947年”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1.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________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段话中横线处的内容是()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依据材料中“1947年”、“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它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A选项错误,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仍然是防御作战,不是战略进攻;C选项错误,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12日到11月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我国革命战争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进攻;D选项错误,渡江战役的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到6月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我国革命战争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进攻。

答案:B12.某位战士回忆道:一进入沈阳,同志们都松了一口气,满以为这一回总该让我们好好休整一段,等着明年开春再让我们消消停停地进关。

谁知11月18日,刚刚休息不到半个月的光景,就收到了一份中央军委的电报:一两天内完成出发准备,21、22日至少8个军以最快速度前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不使敌人逃跑。

据此推测,这支部队将要参加()A.千里跃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应该是沈阳地区的解放军进入关内,而且时间是11月份,要进入到唐山和塘沽地区,这应该是要参加平津战役,故D项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是1947年,主攻方向是大别山地区,故A项错误;辽沈战役与长春和沈阳有关,故B项错误;淮海战争是以徐州为中心,故C项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解析:本题以诗歌为题切入,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诗歌所指的历史内容,要充分注意每一首诗歌的出处,从而判定时间和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解决: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台湾得以回归祖国。

(2)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此前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梁斌创作的《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

下文摘录的是该书主人公、共产党员严运涛的一封家书。

父亲,母亲:敬禀者,儿自远离膝下,即来南方参加革命军。

在军队上过了半年,又到军官学校学习。

学校是官费,连纸笔服装都发给,现下,刚从学校毕业,上级叫我当了见习连长,父亲!你们会为我高兴吧!从此以后,我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驱除土豪劣绅!南方不比北方,到处是欢欣鼓舞,到处看得出群众革命的热情,劳动人民直起腰来了。

你们等着吧,革命军到了咱们家乡,一切封建势力,一切土豪恶霸们都可以打倒!离家时,没有告诉老人家们,请原谅!我工作很忙,不多写了,问奶奶,忠大伯好!此祝阖家均吉儿运涛谨上1926年7月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这封家书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首先选准情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依据材料“严运涛以革命军见习连长的身份,奔赴革命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

”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国民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