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民歌

合集下载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

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1、内容:以情歌为主。

原因: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

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

(《子夜歌》)讲读:《西洲曲》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南北朝民歌选

南北朝民歌选
风吹窗帘动,
言是所欢来。
注释:
言:谓,以为。
华山畿(一坐复一起)
一坐复一起,
黄昏人定后,
许时不来已。[1]
注释:
[1]许:义同“几许”,几多,多少之意。已:语助词,用法同“矣”。
欢闻变
锲臂饮清血,
牛羊持祭天。
没命成灰土,
终不罢相怜。
长干曲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琅琊王歌辞(东山看西水)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1]
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2][3]
奈侬身苦何!
夜黄
湖中百种鸟,
半雌半是雄。
鸳鸯逐野鸭,
恐畏不成双。
子夜歌
高山种芙蓉,
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
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今夕已欢别)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1][2]
注释:
[1]悠然:谐“油燃”。
[2]期:谐“棋”。
子夜歌
注释:
[1]駓跋:马快跑时的蹄子声音。
[2]别雄雌:分别高下。
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1]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2]
注释:
[1]捉:握。
[2]蹀:(音“蝶”)座,跌坐,就是盘膝而坐。
木兰辞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看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水畔女儿的情思犹如这绵绵海水般温柔不绝,她有着丰富的感情
和多愁善感的心,与情人分离,是她心中无限悲苦的根源,对情人诚
挚的爱,却又让她显得楚楚可怜,娇美可人,那缠绵的思念甚至都不
曾为外界经年景象的变幻而有丝毫动摇。

淳朴的语言也正诉说了她对
于爱的淳朴心理,就算是如痴如醉,也要将这份爱的体验持之以恒。

子夜四时歌·夏歌(南北朝民歌)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子夜四时歌·夏歌(南北朝民歌)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子夜四时歌·夏歌南北朝民歌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子夜四时歌·夏歌(南北朝民歌)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南北朝]民歌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注释:田蚕:耕田和养蚕缫丝。

思妇犹苦身:思,句首语气词。

苦身,身体劳累。

犹,依然,还要。

全句的意思是说,别的妇女可以休息,她却不能,她还要继续辛辛苦苦地干活。

当暑理絺服:理,料理,归拢。

絺(chī),细葛布,即用葛(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织的布。

全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是正当暑天,她仍要料理丈夫的葛布衣服,(给出门在外的丈夫寄去)。

行人:作客在外的人,这里指她的丈夫。

译文:盛夏时节,田里的农活结束了,养蚕缫丝的事也告一段落了,别的妇女开始休息了,而她还要继续继续辛辛苦苦地干活。

骄阳酷暑里,她正在整理葛布衣服,准备给出门在外的.丈夫寄去。

赏析:《子夜四时歌》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民歌。

它和后世民歌里的《四季相思》很类似。

在《乐府诗集》中收录了《子夜四时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这里所选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

这首乐府民歌写的是一个农家妇女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也委婉地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辛苦与幽怨。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这位农家妇女辛辛苦苦地下田耕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收获多少姑且不说,单是丈夫在外,她一个人在家里支撑门户,原本就很辛苦,可是“田蚕”忙过之后,依然不能像别的妇女那样得以短暂的修整和喘息。

“犹苦身”,即仍然要继续劳作,也就是说她没有时间和条件休息。

她的丈夫为什么外出?出门干什么去了?是出征疆场了,还是不得已出去谋生了呢?诗中虽未点明,但我们不难想象,这不能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从“思妇”归拢整理的家织粗布衣服我们不难想象,她虽然种地养蚕,但是她仍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之类的好衣服,最多也只能穿那些“絺服”——细密一点的葛布衣服,这说明她的收获除了苛捐杂税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她只能自己穿那些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出门在外的丈夫。

初中语文:古诗补充(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补充(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古诗补充
1.《木兰诗》(南北朝民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湖心亭看雪》(张岱):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小石潭记》(柳宗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河中石兽》(纪昀):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选编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选编
开阔的反胸映襟北、地豪风迈光的、情游怀牧。生活
《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第结伴二不节须多北。鹞朝子民经歌天飞,群雀两
向波。 《琅一琊、王北》朝民歌的保存 新买二五、尺北刀朝,民悬歌著的中内梁容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 五女。 《折杨反柳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bìbá。快马飞奔时马蹄击 地声。跸字右边偏旁应是“必”)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 , 褰裳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
西曲
江汉流域的荆、 郢等,西部重镇
第一《节子夜南歌朝》民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分类
二、南朝民《歌子的夜内四容时歌·冬歌》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
南朝乐府民歌内容比较单一,基本全是情歌。 风格柔婉、缠绵,《清那新呵艳滩丽》,带浓厚的脂粉气,
文辞的南艰朝深乐奥府涩民、歌繁体复式芜短杂小,,音多乐是感五的言破四坏句等;等
弊病。抒而情南为朝主民,歌情的感兴细起腻及,其在浪上漫层色的彩流中播透,着再
度把新哀鲜伤的的血基液调输入;到文人创作中。于是从鲍照
到齐、善梁于的描文写人相诗思,者雅的俗心结理合活渐动渐,成多为用主比导兴的和方 向,从谐而音改双变关了面貌。
再“大 双如风量关《流运隐三”语用洲既的双歌是构关第》字成隐中面一,语“上主,节遥的要是见“是南南千风利朝幅吹朝用民帆水谐歌民,流音的歌知”字一是之和大逐意一特风,字色流又多。”暗义,,
喻又朝融这 用 明 男男如霜比种。”方一二三女《比喻双如,的、、、南读之喻人关“感《南南南朝曲间女的隐莲情子朝朝朝乐歌的子消语”犹夜民民民府》“,瘦,谐豫歌歌歌歌民中风 白 。常音含》的的的歌“流 日常 “ 糊中保 内 艺体朝情 比又 怜 。“存 容 术式霜事 喻和 ”雾与 特短语”男字比露分 点小白,子,喻隐类,日这,同、芙多,是“时象蓉是知利消这征,五我用”两手见言为多借句法莲四欢义霜又结不句消词的比合分;”。消喻使, 这种手抒法情的为运主用,,情使感得细诗腻歌,的在感浪情漫在色热彩烈中大透胆着的 同时又哀显伤得的婉基转调缠绵;,并且增加了语言的活泼和 形象的生动鲜明。

南北朝之民歌

南北朝之民歌

《隔谷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 粮食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琅琊王歌辞》 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 父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2、反映人民疾苦: 与战争并行的人口掠夺,大批流亡,出现许多怀
土思乡作品,流露着悲哀和绝望的感情。 《紫骝马歌》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组诗,造成完整的叙事。 情节、动作塑造模糊的形象。 夸张、比喻手法精熟。 南北审美风味的组合。
(4)谴责男 子的负心、背 约: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 千年无转移。
欢》
渊冰厚三尺, 素雪履千里。
我新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8、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 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 幅也很短小。
短小的篇幅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 义。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所剩余60余首,保存在《乐府诗 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其它在《杂曲歌辞》 和《杂曲谣辞》中,数量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
婢乃歌曰:‘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伺意空相 守,坐待繁霜落。留连宴寝,将旦别去,以金 簪遗文韶。文韶亦赠以银碗及琉璃匕。明日, 於青溪庙中得之,乃知得所见青溪神女也。” 按干宝《搜神记》曰:“广陵蒋子文,尝为秣 陵尉,因击贼,伤而死。吴孙权时封中都侯, 立庙钟山。”《异苑》曰:“青溪小姑,蒋侯 第三妹也。”
艺术特色
1、语言质朴无华; 2、风格豪迈刚健; 3、表现感情爽直、坦率; 4、体裁多样。除五言四句外,还有七言四句、
荆州、扬州(武汉、南京)城市最繁荣。
宋书: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
城市盛行歌谣、舞蹈。
江浙,其中心城市建业一带为吴歌的土壤; 荆楚,其中心城市江陵等地为西曲的滋生地。

南北朝民歌选

南北朝民歌选

北朝民歌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 勒歌》 •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 群雀两向波。(《企喻歌》)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 剧于十五女。(《琅琊王》)
•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狄谷中, 自骨无人收。(《企喻歌》) •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鹿鸣思长草, 愁人思故乡。 •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地驱乐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 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 柳枝歌》)
吴歌
•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 •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 年都一晓。 •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苦, 玄鬓白发生。 •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西曲
•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 江水断不流。(《莫愁乐》) •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 拔蒲五湖中。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 竟日不成把。

大学语文南北朝乐府民歌

大学语文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名词解释1、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142首。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3、《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二、论述题1、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

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

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

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

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3、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参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

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

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 2、北人直接用汉语创作的。
• 3、北方汉人的作品。
• 所以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硕果。
• ★北朝民歌的保存: • 现存60多首。 • 1、大多收录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中。
• 2、另有几篇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和《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

• 一、北朝民歌的内容
• 1、表现北方景色、风俗,富有地方色彩。 如《敕勒歌》:(71)
•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感情在热烈大 胆的同时又显得婉转缠绵,并且增加了语言的活 泼和形象的生动鲜明。
• 4、南朝民歌的语言形式特点:
• 篇幅短小,以五言四句为主。
• 短小的篇幅有利于形成明快的诗风。对五言 绝句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四、《西洲曲》(选73)
• 一、解题:
• 这首诗歌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徐陵所编辑的 《玉台新咏》之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 收入《杂曲歌辞》。
• 反映了北方游牧生活,描绘了北国草原的辽 阔壮美:
• 在辽阔的原野上,水草丰茂,牧民们赶着马 群,过着迁徙不定而又悠游自足的生活。
• 境界恢宏博大、雄浑壮阔。 • 千古绝唱。
2、表现北方民族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 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企喻歌辞》)
5、表现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如: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

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子夜歌》)
6、表现婚姻不自由的苦闷,如:
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

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

(《读曲歌》)
• 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 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 子在爱情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简)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简)

第二节 北朝民歌
一、北朝民歌的保存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三、北朝民歌的特点
情感表现:北朝民歌直率粗犷; 语言风格:质朴刚健、富有力感; 诗歌形式:也以五言四句体式占优势。其余多为 整齐的七言、四言诗,杂言体较少。
思考题
南朝民歌的特点
善于描写相思者的心理活动,多用比兴和 谐音双关
再如《三洲歌》中“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风流”既是第字面一上节的“南风吹朝水民流歌”之意,又暗
喻男女之间的“风流情事”,这是利用多义词。 又如一《、读南曲朝歌民》歌中的“保朝存霜与语分白类日,知我为欢消”, 朝霜二比、喻南女朝子民,歌白的日内比容喻男子,“消”借霜的消 融比三喻、人南的朝消民瘦歌。的艺术特点 这种手南法朝的乐运府用民,歌使体得式诗短歌小的,感多情是在五热言烈四大句胆;的
第一节 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分类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南朝乐府民歌体式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情感细腻,在浪漫色彩中透着哀伤的基调 ;
大 双量关运隐语用的双构关第成隐一,语主,节要是是南南利朝朝用民谐歌民音的歌字一和大一特字色多。义,
这种一双、关南隐朝语民,歌常的常保又存和与比分喻类、象征手法结合使 用。二如、《南子朝夜民歌歌》的中内“容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明”三,、“南莲朝”民谐歌音的“艺怜术”特字点,同时这两句又比喻 男方的南感朝情乐犹府豫民含歌糊体。式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再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情成感匹细。腻”,(在《浪子漫夜色歌彩》中透)着哀伤的基调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分类
保存 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代表作十首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代表作十首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代表作十首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吴歌与西曲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女性的吟唱清丽缠绵的情调修辞特点《西洲曲》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

东晋已来,稍有增广。

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又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今湖北省江陵县)、郢(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

可见这些民歌本来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以后才入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所差异。

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陈的居多。

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一类,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清商曲辞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说: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

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

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

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 四是反映了婚姻爱情生活。北方男女对 婚姻爱情直率、大胆、开放的态度,与 南朝民歌的情调缠绵婉转形成鲜明的对 照。如《折杨柳枝歌》其二:“门前一 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 孙儿抱?”《地驱歌乐辞》其二:“驱羊入 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 北朝乐府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 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 为主。
•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 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 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 怨恨等种种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以《子 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和《读 曲歌》最具代表性。如《子夜歌》:“始欲识 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 匹?”《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 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读曲 歌》:“怜欢敢唤名,念欢不呼字。连唤欢复 欢,两誓不相弃!”《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 为侬开。”
二、北朝乐府民歌
•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 在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的《梁 鼓角横吹曲》里。多数是北魏、北齐、 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被梁代的 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 北朝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题材却比 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 描写了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如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寥寥几笔,便形象展 现了西北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色,意境壮 阔,气势雄浑,烘托出北方民族乐观豪 迈的胸怀和气质,堪称千古绝唱。
•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杰作, 也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作品通过季节 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 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 优美,情感缠绵,笔触细腻。全诗三十 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 谐。沈德潜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 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 高度评价了这首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南 朝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
1.内容上:多写爱情,富浪漫色彩。 (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表现女子对 男子的爱慕相思。) 2.情感上:哀伤之语多,欢娱之辞少。 3.语言上:出语天然,双关隐语,明朗 巧妙。(这些歌曲是在城市中产生的, 其作者应该主要是歌女和中下层的文士。 具有鲜明的民歌情调,也表现了较高的 文学素养和修辞技巧。 ) 4.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
全诗可分五层: (一)西洲折梅图 (二)门中候郎图 (三)采莲相思图 (四)高楼望郎图 (五)南风吹梦图
艺术特点: 1.善于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看不见、 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化为一连串的形象动作(忆梅、 折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望鸿、 上楼、凭栏、卷帘、入梦) 2.连环式的章法结构:全诗以“下西洲”开头, “到西洲”结尾,以四时节序景物变化为主线, 把诗中一系列景物意象用顶针手法环环相扣,层 层深入地揭示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3.清新纯朴的民歌色彩:比喻、想象清丽自然, 不避重复(四个“门”字,七个“莲”字),多 用谐音双关。 4.婉转悦耳、流畅和谐的韵律:每四句一换韵。
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战争和尚武精神。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中, 白骨无人收。 ——《企喻歌》其四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 于十五女。 ——《琅琊王》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褰群逐马如卷蓬,左射 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李波小妹歌》
2.描写北国风光。
北朝民歌的杰作:《木兰诗》
《木兰诗》与《西洲曲》并称南北民歌的双璧。 沈德潜评“事奇语奇”。(《古诗源》) 主要特点: 1.剪裁精当,结构严谨:全诗围绕“木兰是女郎” 这一中心,详写出征前、征途中和归来后几个场 面,而战场上十年战争的描写却十分简省,以突 出木兰的形象。 2.运用排比、叠句、对偶、拟声、设问、反问、 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3.句式灵活,韵精调美:诗以五言为主,并杂以 七言和九言,节奏明快自如,与抑扬起伏的感情 相适应。诗中用韵七次转换。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三四五两章备用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三四五两章备用
谢灵运: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 近),世居会稽,为晋车骑将军 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 “谢康乐”、“谢客” 生平和思想:
出身贵族,热衷于功名,仕途 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 诗歌创作: 以写山水为主,开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的山水诗
特色:1、善于细致刻画山水景物、具有鲜丽 清新的特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诗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 荣局面。虽有忽略内容、过分重视形式的倾向,但对后世 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宋齐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鲍照和七言诗
山“
水宋
方初
滋文
”咏
。,





(庄
《老
文 心

雕退
龙,
·
明 诗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咏物等内容。
代表作: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笔力雄健,直抒胸臆; 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奇特矫健富有凌厉的 锋芒)
2、学习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发展了七言诗,创 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 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 并可自由换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对七 言诗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 子 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萧纲、萧绎、徐陵、江总。
绮,
艳庾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庾信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南移。少数民族 入主中原。
北朝文坛复兴,始于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3、艺术特色
格调或哀怨缠绵或鲜丽明快,既反映 了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了南方 女子的思,篱—离,布匹之匹谐匹配之 匹等;
形式上主要是五言四句语短情长,这 为唐代绝句奠定了基础。
《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明”,“莲”谐音“怜”字,同时这两 句又比喻男方的感情犹豫含糊。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 蹀坐郎膝边。(《折杨柳歌辞》)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捉搦歌》)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 地呼天!”(《地驱乐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
牧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
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
3、艺术
北朝民歌感情直率,语言朴素,风格 豪放刚健;形式上也多是五言四句的 抒情小诗,另有七言二句、四句的形 式,对七绝的形成有影响。
且比兴的事物皆取江南风光。如“日 暮伯劳飞”、“采莲南塘秋”、“单 衫杏子红”等,整幅诗境是一片江南 风光。
从手法上说,诗歌尽有传统民歌, 尤其是南方民歌的神理。但从其艺术 造诣的高妙来看,当经过优秀诗人的 润色。
二、北朝民歌
1、数量。
约有70首,主要见于《乐府诗集·梁鼓 角横吹曲》中。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 一种军乐,因为有军鼓,有号角,所 以叫鼓角横吹曲。
2、内容
比南朝民歌广泛。有写战争和尚武精 神的战歌;有情歌;有人民苦难的悲 歌;有写游牧生活、草原风光的牧歌。 代表作是《敕勒川》、《木兰诗》等。 《木兰诗》与《西洲曲》被认为是南 北朝乐府民歌的双璧。
尚武精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跋黄尘下, 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 剧于十五女。(《琅琊王歌辞》)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敕勒歌》译文及赏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敕勒人的一首民歌。

下面是《敕勒歌》译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注释《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文综复习20南北朝民歌

文综复习20南北朝民歌

文综复习20:南北朝民歌
模拟练习题
一.阅读: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那呵滩》(闻欢下扬州)、《华山畿》(华山畿),《读曲歌》(怜欢敢唤名),北朝民歌:《企喻歌》(男儿欲作犍)、《琅邪王歌》(新买五尺刀)、《折杨柳歌》(健儿须快马)、《陇头歌》(陇头流水)。

二.解释:1、“吴歌” 2、“西曲” 3、《西洲
曲》 4、《木兰诗》 5、《敕勒歌》 6、“梁鼓角横吹曲”
三.填空
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 326首, 142
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
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

2、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3、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山畿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那呵滩
其一(女歌·闻欢下扬州)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听说情郎要远去扬州,我一直相送到江津弯头。但愿情郎的篙橹折 断,好和我一起重回故乡 。 其二(男歌·篙折当更觅)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篙折了可以再换,橹断了可以再安。既然各自受官府差遣,我哪里 能够中途回还?
• • • • •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 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 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 情歌。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 ①对爱情的渴望 ②表现爱情的欢乐 如 《子夜歌》 ③表现相思之苦 ④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如《华山畿》
南北朝民歌
——唐恺悦&邝乐瑶
简介

•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 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 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 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 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 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 彩和情调。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 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 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子夜歌
•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木兰诗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 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 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是女郎。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朝民歌
•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 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 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 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 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南朝民歌
•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 •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
•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中,主要 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 1.吴歌,也称吴声歌曲,今存320余首,多产生于晋宋时期,以 建业(南京)为中心。 • 2.西曲,今存140余首,多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以湖北 江陵、襄樊直至河南邓州一带。还有神弦曲,今存18首,是民间 祭神的乐歌,产生于建业附近。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 保存有少量的南朝民歌。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 《敕勒歌》等。 •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 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陇上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 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 《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三)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四)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五)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谢谢
• 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 其突出特点是: 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如《那呵滩》等。
度稍有不同,
•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 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 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 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 • ①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 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双关 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 • 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秋风入窗里,罗帐 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风、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 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 • 3.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 但也是四句一解
•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乐 府诗集》说横吹“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这种“军中之乐” 从音乐上就有别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 征战生活。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 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 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 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 然后别雌雄”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 质。 • 语言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 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另外,朴素 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简单疏朗、质朴 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 单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